中药药性分类审批稿
中药汤剂配方审批稿

中药汤剂配方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十全大补汤:当归10g 白术10 g 熟地15 g 炙黄芪15 g茯苓8 g 肉桂8 g 川芎5 g 炙甘草6 g党参10 g 白芍8 g元/贴狗肉料:当归20 g 枸杞20 g 山药2 g 茯苓15 g陈皮6 g 山奈4 g 党参25 g 香叶2 g黄芪20 g 大茴5 g 小茴5 g 熟地20 g鱼腥草30 g元/贴卤料:花椒3 g 胡椒3 g 草果3 g 大茴5 g木香1 g 砂仁3 g 山奈3 g 丁香3 g肉桂3 g 白芷3 g 小茴5 g 高良姜3 g肉豆寇3 g元/贴花椒3 g 胡椒3 g 草果3 g 大茴5 g山奈3 g 丁香3 g 肉桂3 g 白芷3 g小茴5 g 高良姜3 g 肉豆寇3 g泡酒方:熟地15 g 续断10 g 千张纸10 g 高良姜3 g 木瓜15 g 杜仲10 g 巴戟天15 g枸杞15 g 菟丝子15 g 肉苁蓉15 g 威灵仙15 g 山茱萸10 g 补骨脂15 g元/贴(25斤酒+2斤冰糖+海马)月子酒:黄芪50 g 党参50 g 熟地50 g 白芍20 g川芎20 g 杜仲30 g 枸杞50 g 当归50 g红花15 g 田七50 g 阿胶60 g (10-30斤酒)(腰酸:巴戟30 g 红花30 g 淫羊霍30 g 菟丝子30 g ) 调经补血:夏草3g 当归5g 枸杞3g 白芷3g降压平脂:夏草3g 山楂5g 杜仲5g 丹参3g田七5g健脑安神:夏草3g 百合3g 元肉5g 甘草2g柏子仁3g壮腰健肾:夏草3g 淮山5g 芡实5g 杜仲5g枸杞3g养颜乌发:夏草3g 首乌8g 枸杞3g 当归5g开胃强身:夏草3g 淮山5g 元肉5g 枸杞3g芡实5g益阳备气:夏草3g 巴戟天5g 杜仲5g 淫羊藿3g肉苁蓉5g炖鸭汤:白果1个白芷3g 甘草6g 党参30g当归10g 丁香3g 参片5g 枸杞20g黄芪15g 肉桂2g甘草梅配方:甘草100g 丁香50G 陈皮50g枳实10g佛手5g 麦冬10g 沙参1g 桔梗10g山楂20g 枸杞50g 板蓝根10g降火:黄连5 g 生地15 g 木通10 g 竹叶10 g茯苓15 g 麦冬15 g 甘草5 g 大黄5 g声音哑:诃子10 g 故纸10 g 杏仁10 g 丹皮10 g 泽泻10 g 熟地10 g 桔梗10 g 茯苓10 g元每贴)清肺止咳炖品夏草3g 川贝3g 北杏3g 沙参5g止咳:金银花20 g 沙参15 g 元参20 g 知母12 g麦冬20 g 紫苑12 g 诃子肉12 g 冬花12 g鱼腥草30 g 牛蒡子12 g咳喘:款冬花10g 党参10g 半夏8g 茯苓10g杏仁8g 陈皮 8g 黄芩10g 紫苏子10g白术9g 桑白皮8g 山药10g 柴胡6g前胡6g 甘草3g 紫苑6g咳嗽金银花6g 陈皮5 g 甘草3 g 桔梗5 g杏仁10 g 苏子6 g 葶苈子3 g 麻黄3 g鱼腥草6 g贴(儿童5岁~12岁,成人用量的一半)慢性咽炎银花15g 连翘10g 山豆根10g 元参10g桔梗6g 百部15g 僵蚕10g 茯苓10g菊花10g 甘草3g类风湿性关节炎:羌活8 g 独活8 g 怀牛七15 g 桂枝10 g制川乌6 g 鸡血藤30 g 蜈蚣1条甘草6 g当归10 g 黄芪30 g 防风10 g 苍术10 g炒白芍10 g 秦艽10 g元/贴)雀斑巴戟天15 g 炒白术15 g 当归12 g 党参30 g甘草6 g 合欢皮15 g 黄芪30 g 鸡血藤20 g木香6 g 山楂15 g 酸枣仁9 g 菟丝子15 g(元/贴)输卵管阻塞黄连6 g 板蓝根12 g 陈皮3 g 黄芩9 g 连翘12 g 丹皮6 g 紫丹参15 g 路路通20 g 赤芍10 g 柴胡6 g 香附9 g 川芎9 g紫花地丁8 蒲公英8 野菊花3 苦参6 蛇床子6(3元/贴)黄连6 g 板蓝根12 g 陈皮3 g 黄柏9 g 茯苓12 g 丹皮6 g 紫丹参15 g 路路通20 g 赤芍10 g 柴胡6 g 香附9 g 川芎9 g(元/贴)头痛何首乌15g 熟地15g 枸杞15g 山茱萸10 g山药15g 当归15g 杜仲15g 川芎10g钩藤15g 地龙15g 天麻6g 白芷12g柴胡15g 半夏10g 茯苓12g小儿疝气黄芪10g 白术5g 陈皮3g 升麻5g柴胡5g 党参8g 甘草3g 当归5g骨质增生天麻15g 熟地15g 枸杞15g 川芎12g肉桂10g 当归10g 茯苓10g 丹参10g白芍10g右输尿管结石车前子15 g 丹参50 g 海金沙(布包)25 g 红藤 25 g虎杖 30 g 黄芩10 g 金钱草 30 g 木香 6 g生地 15 g 栀子 10 g 石伟 15 g 王不留行15 g脚酸肉桂 10 g 牛七10 g 姜黄10 g 黄芪10 g川芎 10 g 地黄 10 g 独活10 g 续断10 g海桐皮10 g胃炎黄芪 20 g 防风 10 g 陈皮10 g 代赭石15 g蒲公英10 g 甘草 3 g 党参 10 g 旋复花6 g苍术10 g 白芍 10 g 桔梗 10 g 败酱草10 g肝炎丹参10 g 白芍12 g 龙胆草6 g 滑石 12 g茵陈10 g 栀子6 g 木通6 g皮肤瘙痒通草10 g 地夫子10 g 蝉蜕3 g 白鲜皮 15 g生地 12 g 甘草6 g 苍术9 g 苦参9 g防风 9 g 荆芥6 g贴癣症苦参10 g 白鲜皮10 g 白花蛇蛇草5 g 地肤子10 g吴茱萸10 g 泽泻10 g 防己8 g 牡丹皮10 g生地12 g 甘草10 g 意苡仁15g 白芍10 g肠炎炒扁豆6 g 苍术6g 厚朴6g 木香6g神曲6g 焦山楂6g 鸡内金5g 泽泻6g薏苡仁6g 车前子4g 北沙参10g贴神经炎黄芪30 g 鸡血藤25 g 白芍15 g 牛膝10 g肉苁蓉10 g 山茱萸10 g 麦冬15 g 益智仁10 g陈皮10 g 天麻10g 钩藤15 g 僵蚕10 g全蝎10 g 郁金6 g 红花10 g 石菖蒲10g黄柏10 g 苍术10 g 栀子6 g 山楂10 g锁阳 15 g 续断10 g 肉桂6 g 连翘10 g出虚汗麦冬15 g 黄芪30 g 知母20 g 龙骨25 g牡蛎25 g 元参18 g 怀山药30g 牛蒡子12g银花30 g 山棱8 g 莪术8 g 丹参10 g山茱萸15 g治虚汗黄芪30g 白芍18g 桂枝3g 大枣15g 麻黄根10g 浮小麦10 g 龙骨15g 牡蛎15g炙甘草6g小儿消积、出虚汗太子参5g 鸡内金5g 茯苓5g 麦芽5g怀山药5g 神曲5g 山楂5g 党参5g芡实5g 荞麦5g腰椎间盘突出杜仲20 g 川楝子20 g 黄芪40 g 当归20 g白芍30 g 桑寄生20 g 白花蛇1条川牛膝2g元胡20 g(二)连翘12g 射干3 g 车前子10 g 防风10g穿山甲5 g 大黄3g 黄芩10g 黄柏25g川芎9 g 栀子12g 土茯苓10g 银花10g甘草5 g 生姜3片椎间盘突出当归 6 g 熟地 20 g 木瓜25 g 元胡 6g枸杞 25 g 牛膝10 g 山甲(大小)8 g腰痛熟地黄15g 川芎10g 白芍10g 当归10g六汗10g 寄生10g 黄芪20g 白术10g桂枝8g 川牛膝10g 茯苓10g 香附10g元胡10g 枸杞15g 杜仲10g 秦艽10g结石金钱草30g 车前子15g 海金沙10g 木香6g通草6g 党参 10g 甘草3g伤药当归1头黄芪20 g 苏木10 g 泽泻15g白芥子6 g 川芎10 g 牛膝10 g 红花10g元胡9 g 桃仁 10 g 续断10 g 丹皮 12g泽兰6 g 桂枝8 g 赤芍 6 g 陈皮 3 g甘草6 g风湿痛何首乌9 g 肉苁蓉10 g 骨碎补15 g 党参10g白术10 g 当归10 g 杜仲 15 g 生地12g熟地12 g 牛膝10 g 巴戟天10 g口腔炎生地 15 g 熟地15 g 茯苓8 g 丹皮10 g知母 10 g 地骨皮12 g 元参10 g 苍术g 10白术 10 g 山茱萸10 g 土茯苓12 g 桂皮 3 g泽泻12 g右下便牙防风5 g 荆芥5 g 枣皮5 g 石膏 5 g升麻3 g 甘草3 g 黄苓5 g 桔梗5 g青皮5 g左上便牙防风5 g 荆芥5 g 枣皮 5 g 石膏5 g升麻3 g 甘草 3 g 胆草5 g 羌活5 g右上唇牙痛龙胆草 7 g 荆芥7 g 升麻 3 g 青皮 7 g防风 7 g 石膏25 g 丹皮7 g 羌活5 g甘草5 g 生地15 g牙周炎生地黄20 g 黄芩12 g 玄参12 g 紫花地丁15 g石膏30 g(后下)板蓝根15 g 大黄6 g调节肠胃苍术10 g 黄柏 8 g 牛膝 15 g 淮山15 g薏米仁20 g 桑寄生15 g 扁豆20 g 茯苓15 g砂仁10 g 槟榔8 g皮肤瘙痒生地20g 赤芍10g 丹皮10g 栀子10g 炒白术15g 当归10g 徐长卿10g 海桐皮10g车前草10g 甘草5g 薏苡仁20g 防风10g天花粉10g 蝉衣5g 槐花10g 蛇床子10g白鲜皮10g 泽泻10g 威灵仙10g糖尿病药方(一)太子参15 g 赤芍10 g 黄芪15 g 枸杞15 g生地12 g 菊花10 g 麦冬10 g 丹参10 g玄参15 g 苍术10 g 天花粉12 g 山楂30 g半夏10 g 黄连6 g 泽泻10 g元/贴(二)麦冬15g 茯苓15g 五味子10g 熟地30g 黄柏10g 山药15g 牡丹皮10g 泽泻10g山茱萸15g 知母10g 天花粉10g月经量少一、肾虚菟丝子10g 杜仲10g 枸杞10g 山萸肉10g 当归30g 熟地 10g 山药10g 茯苓10g 二、血虚人参 8g 山药10g 黄芪15g 白茯苓10g 川芎 8g 白芍10g 当归25g 熟地15g 三、痰湿茯苓10g 法半夏8g 陈皮10g 甘草10g苍术10g 香附6g 胆南星10g 枳壳10g生姜2片神曲6g四、血瘀桃仁15g 红花5g 川芎10g 当归25g白芍10g 熟地15g月经量过多一、气虚人参10g 黄芪15g 白术15g 升麻10g炙甘草10 g 续断10g 破故纸8g 艾叶5g正值经期量多:阿胶10g 焦艾叶10g 乌贼骨8g 炮姜碳5g 月经过长:炒蒲黄10g 益母草10g二、血热1、生地10g 熟地15g 黄芩10g 黄柏10g白芍15g 山药10g 续断10g 甘草8 g2、生地10g 黄芪10g 生龙骨10g 生牡蛎10g生白芍10g 茜草10g 海螵蛸10g 川续断10g3、黄连10g 黄芩10g 黄柏10g 栀子10g生地黄15g 当归30g 白芍15g 川芎10g败酱草9g 红藤10g 桃仁10g 丹皮10g4、生地10g 柴胡10g 白芍12g 茯苓15g白术13g 栀子12g 黄芩10g三、血瘀蒲黄10g 五灵脂10g 血余碳10g 茜草10g益母草10g 沙参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痛经一、气滞血瘀当归30g 川芎10g 赤芍20g 桃仁15g 红花10g 枳壳10g 延胡索10g 五灵脂10g 丹皮10g 乌药10g 香附10g 甘草10g。
《分类草药性》药物的基原考订(一)

【 原书异 名 ] 地黄 瓜 [ 基原 考订 ] 堇菜科 植物叶堇菜 Vo btnc o' i e if h & o i a
或
些 缺点 , 如香草 和香 茹 草 , 字尾应列 人草类 , 按 如按字 头则
应归人“ ” , 香 类 龙骨 莲 , 字头 应归人龙 类 , 字尾 则列 ^莲 紫 花 地 丁 v p ip i 按 按 hl pc m 或 长 萼 堇 菜 V.i o u i a n s a  ̄ pc
虽最 早 , 但个别条 目有重复 . 正文错漏较多 , 形之下 , 相 乙本 即 .hn r u b的垒草 。 [ 原书异名] 鸭脚板 、 野芹菜 [ 原 考 订 ] 毛 茛 科 植 物 毛 茛 R n nuu a o lu 基 a u clsjp ncs
1 连环草 0
本 书与《 天宝本草》 有关 , 可能 选 “ 天宝本 草” 中部分 草药 而 阐
在 附注 中加 以说 明 , 本文药名按 乙本顺序 统一编 号。 草类 1马蹄草
[ 附注 ] 原书药名为琏环草 , 今改 。
1. 1 藤萝草
[ 原书异名] 追 罗 [ 原 考 订 ] 紫 葳 科 植 物 凌 霄 C mpi ga d I r 基 a , rn { oa  ̄ s l ait a ( . ( u b ) osl xK et1的枝叶。 s i L ) Thn . L i e S hm . ac e
类; 小青藤 , 一名 一支箭 , 实为 瓶尔小 草属一 种 , 以垒 草人 药 , Bu lme的全草。
原书 既未 列人箭 类 , 未列人 草类 , 列 人藤类 . 是在 箭类 亦 但 可 箭类 , 但未如此 , 而纳入杂 类 , 故本 书之归类 似亦 有夸人 难 以
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

附件3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目录一、中药注册分类二、中药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行政文件和药品信息(二)概要(三)药学研究资料(四)药理毒理研究资料(五)临床试验资料一、中药注册分类中药是指在我国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1. 创新药。
指含有未在国家药品标准及药品注册标准【处方】中收载的中药新处方,具有临床价值,且未在境外上市的制剂。
一般包含以下情形:1.1中药复方制剂,系指由多味饮片、提取物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而成的制剂。
1.2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及其制剂。
1.3新药材(含与濒危或资源紧缺药材药性及功能主治一致的新药材)及其制剂,即未被法定标准(指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以及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2. 改良型新药。
指改变已上市中药的剂型、给药途径,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或增加功能主治等的制剂。
一般包含以下情形:2.1改变已上市中药给药途径的制剂,即不同给药途径或不同吸收部位之间相互改变的制剂。
2.2改变已上市中药剂型的制剂,即在给药途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剂型的制剂。
2.3中药增加功能主治。
3.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指处方收载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要求的中药复方制剂。
4. 同名同方药。
指通用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主治、用法及日用饮片量与已上市中药相同,且在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方面不低于该已上市中药的制剂。
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天然药物参照中药注册分类。
二、中药注册申报资料要求本申报资料项目及要求适用于中药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以及同名同方药。
申请人需要基于不同注册分类、不同申报阶段以及中药注册受理审查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资料。
申报资料应按照项目编号提供,对应项目无相关信息或研究资料,项目编号和名称也应保留,可在项下注明“无相关研究内容”或“不适用”。
《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2020》全文及起草说明

附件3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目录一、中药注册分类二、中药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行政文件和药品信息(二)概要(三)药学研究资料(四)药理毒理研究资料(五)临床试验资料一、中药注册分类中药是指在我国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1. 创新药。
指含有未在国家药品标准及药品注册标准【处方】中收载的中药新处方,具有临床价值,且未在境外上市的制剂。
一般包含以下情形:1.1中药复方制剂,系指由多味饮片、提取物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而成的制剂。
1.2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及其制剂。
1.3新药材(含与濒危或资源紧缺药材药性及功能主治一致的新药材)及其制剂,即未被法定标准(指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以及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2. 改良型新药。
指改变已上市中药的剂型、给药途径,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或增加功能主治等的制剂。
一般包含以下情形:2.1改变已上市中药给药途径的制剂,即不同给药途径或不同吸收部位之间相互改变的制剂。
2.2改变已上市中药剂型的制剂,即在给药途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剂型的制剂。
2.3中药增加功能主治。
3.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指处方收载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要求的中药复方制剂。
4. 同名同方药。
指通用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主治、用法及日用饮片量与已上市中药相同,且在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方面不低于该已上市中药的制剂。
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天然药物参照中药注册分类。
二、中药注册申报资料要求本申报资料项目及要求适用于中药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以及同名同方药。
申请人需要基于不同注册分类、不同申报阶段以及中药注册受理审查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资料。
申报资料应按照项目编号提供,对应项目无相关信息或研究资料,项目编号和名称也应保留,可在项下注明“无相关研究内容”或“不适用”。
归脾经的中药功能分类审批稿

归脾经的中药功能分类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当归白芍山药黄精玉竹补脾血白芍通脾滞砂仁白豆蔻木香泻脾实黄连醒脾木香藿香石菖卜紫苏草果仁砂仁甘松大蒜红豆蔻胡荽健脾白术白豆蔻砂仁肉豆蔻莲子芡实温脾干姜附子益智草果生姜炮姜肉桂艾叶小茴香肉豆蔻高良姜补骨脂(止泻)丁香乌药兔丝子吴茱萸龙眼肉大枣荔枝狗肉牛肉糖熟蜜胡椒花椒毕澄茄砂仁润脾山药黄精羊肉猪肉补脾气白术大枣山药党参黄芪人参太子参黄精人参兔丝子龙眼莲子茯苓炒一米绞股蓝甘草行脾气山楂陈皮紫苏莱菔子砂仁降香木香肉豆蔻香附甘松乌药佛手白豆蔻丁香神曲姜黄枳实枳壳厚朴沉香升脾气升麻柴胡煨葛根桂枝防风荷叶黄芪防风荷叶白梅花藁本苍术缓脾气炙甘草合欢皮敛脾气木瓜宽脾气乌药藿香神曲破脾气枳实郁李降脾气半夏沉香大腹皮祛湿寒白术苍术陈皮厚朴草果佛手半夏肉豆蔻吴茱萸紫苏藿香木瓜砂仁大腹皮茯苓苍耳子蚕砂蛇床子佩兰白扁豆石菖卜甘松藁本防风葱白木香大蒜祛湿热黄柏黄连黄芩苍术一米苦参滑石木通车前子龙胆草秦皮马齿苋萆解地肤子栀子防已白头翁白鲜皮胡黄连土茯苓坤草丹参茯苓芡实白扁豆山药一米泽兰浮萍鸭肉鲫鱼散脾湿防风苍术松脂苍耳子厚朴收脾湿生龙骨乌贼骨芡实五倍子山药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金樱子白果桑螵蛸生牡力山萸肉五味子灶心土甘松益智仁化脾湿苍术白术白扁豆藿香佩兰厚朴草果仁陈皮石菖蒲半夏砂仁燥脾湿白术蛇床子密陀僧松脂陈皮伏龙肝苍术鲤鱼化脾痰酒炒常山草果南星陈皮枳实佛手香椽半夏石菖蒲白矾皂矾射干密陀僧泻脾湿热茵陈一米山桅大黄皂矾鸡内金防己白鲜皮木瓜地龙清脾热石斛白芍竹叶消脾积砂仁木香使君子山楂神曲阿魏陈皮杀脾蛊松脂使君子雄黄扁蓄地龙皂矾白矾阿魏乌梅百草霜苍耳子密陀僧平活血没药三棱温活血乳香泽兰刘寄奴莪术当归温脾血虫白蜡伏龙肝百草霜凉脾血射干破脾血郁李仁紫贝齿姜黄莲藕皂矾地龙止脾血百草霜解脾毒地龙射干白矾散结马钱子半夏鸡内金生麦芽神曲郁金鳖甲敛脾精芡实益智仁补骨脂肉豆蔻山药乌梅莲子兔丝子赤石脂禹余粮脾肿大丹参郁金生鳖甲生牡蛎赤白芍土元鸡内金三棱莪术海藻昆布瓦楞子茯苓引经药苍术增血流量鹿含草祛风寒紫苏藁本生姜干姜。
中药材分类目录详情审批稿

母丁香
-
-
-
-
-
-
-
-
-
君源堂皮类药材
厚 朴
黄 柏
合欢皮
地骨皮
地 枫
紫槿皮
五加皮
土槿皮
桂 皮
杜 仲
椿根皮
苦栋皮
官 桂
海桐皮
肉 桂
丹 皮
白鲜皮
桂 碎
桑 皮
秦 皮
棕 炭
-
-
-
-
-
-
-
-
-
君源堂藤木类药材
紫檀香
皂 刺
松 香
苏 木
檀 香
桑 枝
石南藤
松 节
桂 枝
勾 藤
海枫藤
沉 香
血 竭
青风藤
阿 魏
安息香
浮小麦
覆盆子
香 元
小茴香
玉 片
玉 果
鸭旦子
薏 米
郁李仁
薏米仁
益智仁
云台子
元 肉
谷 芽
桂 芯
公丁香
枸杞子
枳 实
紫 蔻
枳具子
猪牙皂
牛蒡子
女贞子
破故脂
瓜蒌仁
瓜蒌丝
瓜蒌皮
-
-
-
-
-
-
-
君源堂叶类药材
蒲 黄
苦丁茶
桑 叶
苏 叶
荷 叶
艾 叶
艾叶炭
把 叶
侧 柏
侧柏叶
叶 灰
金 灯
大青叶
夏枯秋
罗布麻
番泻叶
番泻叶
银杏叶
公丁香
雄蝉蛾
白花蛇
象牙粉
蚂 蚁
乌 蛇
466种中药药性总结

微寒 肺、心、胆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沉降
疏散退热 透发麻疹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与归经 相吻合
54 连翘 清热解毒药 苦 55 大青叶 清热解毒药 苦 56 板蓝根 清热解毒药 苦 57 青黛 清热解毒药 咸 58 贯众 清热解毒药 苦 59 三丫苦 清热解毒药 苦 60 蒲公英 清热解毒药 苦、甘 61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药 苦 62 蚤休 清热解毒药 苦 63 木芙蓉叶 清热解毒药 辛 64 野菊花 清热解毒药 苦、辛 65 千里光 清热解毒药 苦 66 四季青 清热解毒药 苦、涩 67 鱼腥草 清热解毒药 辛 68 金荞麦 清热解毒药 苦 69 穿心莲 清热解毒药 苦 70 半边莲 清热解毒药 甘、淡 71 半枝莲 清热解毒药 辛、苦 72 山慈菇 清热解毒药 辛 73 漏芦 清热解毒药 苦 74 白花蛇舌 清热解毒药 苦、甘
发散风热药 苦、辛 发散风热药 辛、微甘 发散风热药 甘、辛 发散风热药 甘、辛 发散风热药 辛 发散风热药 甘、苦 清热泻火药 辛、甘 清热泻火药 苦、甘 清热泻火药 咸 清热泻火药 甘 清热泻火药 甘、微苦 清热泻火药 甘、辛、淡 清热泻火药 甘、淡 清热泻火药 苦
微寒 肝、胆 微寒 肺、脾、胃、大肠 凉 脾、胃 凉 肺、胃 寒 肺、膀胱 平 肺、肝 大寒 肺、胃 寒 肺、胃、肾 寒 心、胃、肾 寒 肺、胃 微寒 肺、胃 寒 心、胃、小肠 寒 心、胃、小肠 寒 心、肾
《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2020》全文及起草说明

附件3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目录、中药注册分类、中药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行政文件和药品信息(二)概要(三)药学研究资料(四)药理毒理研究资料(五)临床试验资料、中药注册分类中药是指在我国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1. 创新药。
指含有未在国家药品标准及药品注册标准【处方】中收载的中药新处方,具有临床价值,且未在境外上市的制剂。
一般包含以下情形:1.1 中药复方制剂,系指由多味饮片、提取物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而成的制剂。
1.2 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及其制剂。
1.3 新药材(含与濒危或资源紧缺药材药性及功能主治一致的新药材)及其制剂,即未被法定标准(指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以及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2. 改良型新药。
指改变已上市中药的剂型、给药途径,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或增加功能主治等的制剂。
一般包含以下情形:2.1 改变已上市中药给药途径的制剂,即不同给药途径或不同吸收部位之间相互改变的制剂。
2.2 改变已上市中药剂型的制剂,即在给药途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剂型的制剂。
2.3 中药增加功能主治。
3.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指处方收载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要求的中药复方制剂。
4. 同名同方药。
指通用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主治、用法及日用饮片量与已上市中药相同,且在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方面不低于该已上市中药的制剂。
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天然药物参照中药注册分类。
二、中药注册申报资料要求本申报资料项目及要求适用于中药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以及同名同方药。
申请人需要基于不同注册分类、不同申报阶段以及中药注册受理审查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资料。
申报资料应按照项目编号提供,对应项目无相关信息或研究资料,项目编号和名称也应保留,可在项下注明“无相关研究内容或“不适用”。
关于中药注册分类的起草说明doc13(1)

关于中药注册分类的起草说明为适应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和我国加入WTO的需要,药品注册管理法规作相应的修改。
拟将原来的《新药审批办法》、《进口药品管理办法》和《仿制药品审批办法》中有关药品注册管理规定统一,修订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新药注册分为新药申请和简略申请两类。
现将中药新药注册分类的修订部分说明如下:1、因为目前对“中药”、“天然药物”、“植物药”尚没有法定解释,认识上也不完全一致。
经多次召开专家会讨论,参考目前国际上对天然药物的管理模式和界定的方法,同时考虑到目前进口注册天然药物以植物药为主,进口天然药物注册与国内新药注册又合在一起,所以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以“天然药物”表示为妥。
2、中药的涵盖范围很广,中药又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为了界定中药与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的管理范围,对不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从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中,通过一定手段获得的、不经过化学修饰而应用于临床的物质,暂时称为“天然药物”,列入中药管理范围;被纯化后经过化学修饰的则列入化学药品管理。
3、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规定中药材、中药饮片逐步实施批准文号管理,但它们又都已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且在市场流通多年,所以不能按新药注册,此次按简略申请申报。
4、目前中成药的生产中,直接用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投料的情况相当普遍,为加强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对提取物也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并明确只限于单味提取物。
由于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已列入新药管理,所以将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提取物列入简略申请管理并规定仅供生产制剂时作为原料使用,不能作为药品流通。
5、目前国家标准收载的中成药品种,由于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简单、落后,缺少技术参数,不能控制产品质量和保证临床疗效,有的产品因为生产设备的更新带来了工艺的改变,为了不影响临床疗效,鼓励规范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控制水平,这次将已收载国家标准的药品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的纳入了新药注册管理。
中药药性分类

中药药性分类本表轉錄張釗漢醫師原始點醫學-中藥藥性分類表(第十版2013.4.1)中药药性分类热药:附子、干姜、肉桂、吴主萸、川椒、丁香、小茴香、胡椒、仙茅。
温药:生姜、桂枝、麻黄、细辛、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稾本、白只、葱白、香薷、芫荽、辛夷花、独活、苍耳子、秦艽、威灵仙、五加皮、松节、砂仁、藿香、佩兰、厚朴、苍术、白豆蔻、半夏、天南星、白附子、旋覆花、白芥子、皂角、陈皮、青皮、大腹皮、香附、木香、乌药、沈香、檀香、薤白、佛手、荔枝壳、柿蒂、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胡桃、巴戟天、鹿茸、肉苁蓉、锁阳、益智仁、杜仲、狗脊、续断、骨碎补、沙苑蒺藜、紫河车、麝香、蜈蚣、白蒺藜、菖蒲、远志、杏仁、紫菀、款冬花、苏子、百部、川芎、鸡血藤、延胡索、姜黄、泽兰、红花、莪术、乳香、没药、刘寄奴、五灵脂、人参、党参、白术、太子参、西洋参、当归、三七、艾叶、熟地黄、炒白芍、五味子、龙眼肉、山萸肉、赤石脂、禹余粮、桑螵蛸、覆盆子、山萸肉、五味子、乌梅、山楂、神曲。
平药:桔梗、蛤蚧、冬虫夏草、桃仁、丝瓜络、三棱、王不留行、路路通、血竭、苏木、水蛭、牛膝、茯苓、甘草、黄耆、山药、大枣、枸杞子、何首乌、啊胶、桑椹、桑寄生、黑芝麻、乌豆(黑豆)、莲子、芡实、龙骨、火麻仁、郁李仁、麦芽、谷芽、鸡内金、莱服子、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赤小豆、桑枝、全蝎、天麻、蒲黄、血余炭、猪苓、落得打、自然铜、瓦楞子。
凉药:枳实、川楝子、玫瑰花、罗汉果、前胡、桑白皮、枇杷叶、丹参、郁金、益母草、赤芍、穿山甲、薄何、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葛根、柴胡、升麻、木贼、川贝母、浙贝母、括蒌仁、天花粉、田竺黄、竹沥、竹茹、昆布、海藻、海蜇、荸荠、胖大海、木蝴蝶、礞石、女贞子、沙参、天冬、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旱莲草、龟板、鳖甲、生地黄、白芍、意以仁、冬瓜仁、玉米须、金钱草、牛黄、冰片、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地龙、僵蚕、仙鹤草、白芨。
中药药性和应用分类表

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甘,寒;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 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
肺肝
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疹瘙痒 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 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
多泪
甘苦,寒;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 2、
肺肝
平肝明目
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 3、用于肝阳
通阳化气
痛经,经闭等证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1、用于外感风寒证 2、用于脾胃气滞证 3、用于食鱼蟹中毒 解鱼蟹毒
生姜
辛,微温, 肺脾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多种呕吐证 3、用于风寒咳嗽 温肺止咳
香薷
辛,微温, 肺胃脾
白花蛇
苦甘寒,胃大肠小 肠
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1、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用于肠 痈腹痛 3、用于热淋
舌草
*红藤 苦平,大肠肝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用于肠痈,疮痈。跌打损伤,经行腹痛,风湿痹痛
败酱草 土茯苓
辛、苦,微寒,肝 胃大肠 甘淡,平,肝胃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解毒利咽,通利关节
辛温;肺胃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鼻塞 2、用于鼻渊头痛
鹅 不 食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 2、用于湿疮肿毒 3、用于寒痰
化痰止咳
咳喘证
草
薄荷
辛,凉; 肺肝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 2、用 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版国家中药饮片目录审批稿

版国家中药饮片目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三、中药饮片部分
(一)单味或复方均不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及药材
白糖参、朝鲜红参、玳瑁、冬虫夏草、蜂蜜、蛤蚧、狗宝、海龙、海马、红参、猴枣、琥珀、灵芝、羚羊角尖粉、鹿茸、马宝、玛瑙、牛黄、珊瑚、麝香、西红花、西洋参、血竭、燕窝、野山参、移山参、珍珠(粉)、紫河车各种动物脏器(鸡内金除外)和胎、鞭、尾、筋、骨
(二)单味使用不予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及药材
阿胶、阿胶珠、八角茴香、白果、白芷、百合、鳖甲、鳖甲胶、薄荷、莱菔子、陈皮、赤小豆、川贝母、代代花、淡豆豉、淡竹叶、当归、党参、刀豆、丁香、榧子、佛手、茯苓、蝮蛇、甘草、高良姜、葛根、枸杞子、龟甲、龟甲胶、广藿香、何首乌、荷叶、黑芝麻、红花、胡椒、花椒、黄芥子、黄芪、火麻仁、核桃仁、胡桃仁、姜(生姜、干姜)、金钱白花蛇、金银花、橘红、菊花、菊苣、决明子、昆布、莲子、芦荟、鹿角胶、绿豆、罗汉果、龙眼肉、马齿苋、麦芽、牡蛎、南瓜子、胖大海、蒲公英、蕲蛇、芡实、青果、全蝎、肉苁蓉、肉豆蔻、肉桂、山楂、桑椹、桑叶、沙棘、砂仁、山药、生晒参、石斛、酸枣仁、天麻、甜杏仁、乌梅、乌梢蛇、鲜白茅根、鲜芦根、香薷、香橼、小茴香、薤白、饴糖、益智、薏苡仁、罂粟壳、余甘子、鱼腥草、玉竹、郁李仁、枣(大枣、酸枣、黑枣)、栀子、紫苏
注:本目录所列药品均包括生药及炮制后的药材及饮片。
肾阳虚及温补肾阳的中药处方审批稿

肾阳虚及温补肾阳的中药处方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肾阳虚及温补肾阳的中药处方发病机理:中医病机本证多因先天不足,肾阳素虚,或年老体弱,命门火衰,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不愈而伤及肾阳,以致元阳虚损,温煦无力,阴寒内生,或气化无权,寒湿内盛。
证届虚证、寒证,病位在肾,并常涉及脾、心、肺等脏。
常见于阳痿、遗精、虚劳、水肿、泄泻、喘证、哮证、不孕、崩漏等病。
症状:体征腰膝酸软冷病,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不育;女子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小便频数而清长,夜尿多或遗尿,或尿少而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或喘促日久,动则加剧,呼多吸少,气短不得以续。
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
舌质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中医治疗治疗法则:温肾壮阳。
施治方法:(一)内服方药1.基本方药:(1)右归九:熟地15克、菟丝子12克、当归10克、山药12克、枸杞12克、杜仲12克、山茱萸10克、鹿角胶10克、肉桂、熟附子各6克。
本方宜于肾阳不足,年老久病及阳痿、滑精者。
(2)金匮肾气丸:熟地15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茯苓、丹皮各10克、肉桂、熟附子各6克。
本方宜于阳虚之喘促、水肿者。
2,加减变化:阳痿,遗精、滑精,遗尿,不育者,于方(1)中加仙灵脾、金樱子各12克,阳起石、煅龙牡各15克,海狗肾10克;崩漏、宫寒不孕者,可于方(1)中加淫羊藿、黄芪、续断各12克、炮姜炭10克、紫河车10克、龟板15克。
水肿而尿少者,于方(2)中加车前子、白茅根各15克、益母草12克、牛膝10克。
喘促日久,动则加剧有,可于方(2)中加人参6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淫羊藿、胡桃肉各10克。
(二)外敷疗法1.紫皮大蒜l枚,蓖麻仁60克,捣成糊状,分成2等份,分别敷贴双侧涌泉穴,每日1次,1周为1疗程。
适用于肾阳虚水肿面尿少者。
2.鲜荆芥1斤,鲜曼陀罗花20克,蚯蚓20条,三药共捣烂如泥,平摊贴于第1、7胸椎上,并以热水袋加热熨30分钟;亦可用白芥子10~15克,捣碎为末,温水调成糊状,敷贴于两乳中间或大椎穴处,每次敷贴1小时。
中药分类及功效审批稿

辛,苦,寒;肺胃
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蝉蜕
甘,寒;
肺肝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喑哑2、用于麻疹初起,疹发不透及风疹瘙痒3、用于惊痫夜啼,破伤风证4、用于风热目赤,目翳,多泪
1.热病,2.咽痛,疮疡,毒蛇咬伤,3.水肿,热淋
栀子
苦,寒,心肝肺胃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1、用于热病烦闷2、用于湿热黄疸3、用于血热出血4、用于热毒疮疡
夏枯草
辛苦寒,肝胆
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2、用于瘰疬瘿瘤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肝肾大肠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白芷
辛,温,肺胃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
细辛
辛温;有小毒,肺肾心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
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肺)
祛风解表,宣通鼻窍,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
生姜
辛,微温,
肺脾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香薷
辛,微温,
中药药性及应用分类表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肾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
藁本
辛温,膀胱肝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颠顶头痛2、用于风寒湿痹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鹅不食草
辛,温;肺肝
祛风散寒,宣通鼻窍,
化痰止咳
1、用于风寒头痛及鼻渊鼻塞2、用于湿疮肿毒3、用于寒痰咳喘证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肺肝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淡竹叶
甘淡寒,心胃小肠
清热除烦,利尿
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莲子心
苦寒,心肾
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熊胆
苦寒,肝胆心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
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性分类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药按药性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
1.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香薷蒿本苍耳子辛夷
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蔓荆子升麻豆豉
2.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淡竹叶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龙胆草苦参
清热凉雪药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穿心莲蚤休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红藤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垂盆草马勃清虚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
3.泻下药
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大戟牵牛子
4.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五家皮白花蛇稀签草络石藤徐长卿桑枝
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霍香砂仁白豆蔻佩兰
6.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金钱草茵陈猪苓通草萆薢石韦地肤子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
8.理气药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青皮佛手乌药荔核青木香
9.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谷芽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贯众雷丸
12.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槐花侧柏叶仙鹤草
13.活血祛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乳香没药三棱鸡血藤五灵脂穿山甲姜黄
14.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蒌贝母竹茹白前前胡竹沥昆布天竹黄海蛤壳
15.止咳平喘药杏仁白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紫苑款冬枇杷叶马兜铃白果
1.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香薷蒿本苍耳子辛夷
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蔓荆子升麻豆豉
2.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淡竹叶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龙胆草苦参
清热凉雪药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穿心莲蚤休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红藤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垂盆草马勃
清虚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
3.泻下药
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大戟牵牛子
4.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五家皮白花蛇稀签草络石藤徐长卿桑枝
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霍香砂仁白豆蔻佩兰
6.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金钱草茵陈猪苓通草萆薢石韦地肤子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
8.理气药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青皮佛手乌药荔核青木香
9.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谷芽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贯众雷丸
12.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槐花侧柏叶仙鹤草
13.活血祛瘀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乳香没药三棱鸡血藤五灵脂穿山甲姜黄
14.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蒌贝母竹茹白前前胡竹沥昆布天竹黄海蛤壳
15.止咳平喘药杏仁白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紫苑款冬枇杷叶马兜铃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