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服饰的发展变化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

男童装:
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在具体形制上尽量避免欧美军服 的影响,侧重于苏联军服风格,军官戴大壳帽,士兵戴船形帽,军服领 式。武装带系扎等明显接近苏联军服款式。海军则是标准的国际型,因 为水兵服特别好看,于是童装中曾长时间模仿,并泛称位“海军服”。 其它陆、空军服基本上百姓不穿。三步曲
鸦片战争后旗袍
清早期旗袍
2019/12/22
民国后旗袍
旗袍走向世界
2019/12/22
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
经 济 现 象 ?
2019/12/22
中山装的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 进行服制改革,把中山装 定为男子礼服之一,再加 上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 穿着,举国崇尚,蔚为风 尚。
服饰文化渗透在人们的 生活之中。一定时代的 服饰文化显示着一定时代物质生产和科学技 术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社 会意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风貌。真所谓“管 中窥豹”,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服饰发展状况, 就能够看出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
寻求人类服饰艺术发展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相互影 响与相互融合的演变规律,由此更加有效地 推动人类文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青松岭
2019/12/22
青松岭讲述北方某山区青松岭生产大队,年轻姑娘 “秀梅”和几个年轻人热心学习赶车但遭遇重重困难, 并在大生产当中维护群众利益,反对投机倒把的故事。
但同时,这部电影也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偏见,比如 2019/12/22 犯罪分子是属于逃亡的富农分子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布料的 花色品种增多,“的确良”的缺点 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透气 性差、化纤品对人皮肤有刺激性等。 特别是随着现在一些彩棉布料、纳 米布料的出现,“的确良”更是渐 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只剩下了 各种……军装 和人民的麻布 (有的人都没衣服穿呢……)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列宁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 流 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 成为革命“时装” 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 着中山装。 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 之一 (包括某些领导……)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
从灰蓝到五彩缤纷 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中国“洋装”
土布:多采用全棉织造 而成,手工纺纱,稍显 粗糙 洋布:从国外进来的用 机器织的平纹布被称作 洋布 素业织土布, 自洋布盛行, 其利已薄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新派人士欢迎 二三十年代学生装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 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在近现代之前,中国的服饰以汉、唐、宋、明等朝代为主要代表,其特点是古典、庄重和装饰华丽。

然而,从19世纪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动荡,中国的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第一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中国,服饰变迁的主导特点是对西方服饰的模仿和融合。

由于西方列强势力的威胁,西方服饰迅速流行起来,尤其是男性服饰。

西装、衬衫和领带等西式服饰开始在中国市场上流行起来,并且被看作是现代化和进步的象征。

同时,这个时期的女性服饰也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西式连衣裙和高跟鞋的引进使女性服饰发生革命性变化。

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对传统元素的重新挖掘和复兴。

受到国民党政权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传统汉服的元素开始重新出现在服饰设计中。

对传统服饰元素的重新翻新和改造,使传统汉服在这个时期重新焕发生机。

同时,西方服饰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西服和旗袍等服饰在这个时期都广泛流行起来。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个时期,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背景下,服饰设计被严格规范化,并且主要以工作服和制服为主。

政府倡导的平民化、平等化的服饰设计理念,使得服饰变得非常简单和统一、同时,西方服饰的影响几乎被抑制,过去流行的西装等服饰几乎绝迹。

这个时期的服饰设计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和时尚的特点。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全球化和时尚多样化。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对外开放,西方文化迅速渗透到中国社会中。

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崛起为制造业大国,带来了更多国际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进入。

人们对个性化和潮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服饰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同时,传统服饰元素的复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中国传统元素在时尚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近现代中国服饰的变迁

近现代中国服饰的变迁

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 色
•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 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 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 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中共干部通常穿中山装,夫人还是旗袍。 • 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 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 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 遍选择。
中国人对着装的追求已经转向个性化、多元化!
衣是人的生活必需,是艺术要求、美学追
索,是人的文明史,是人类史中的大篇章。 从中国百年的服装变迁看来,我们的祖国 经历了太多,我们的文明变化了太多。 从清初长衫马褂到如今的斓衣翩翩,中国的社 会性质、政治格局、经济状况、审美观念、生 活习惯改变了太多:
社会性质 政治格局 经济状况 审美观念 生活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 白银流失,举借 宽袍长袖以盖体 等级森严 社会 权封建王朝 外债,由列强控 制经济命脉 独立的社会主义 工人阶级领导的 经济逐渐恢复和 大方适体显美丽 民主平等 国家 以工农联盟为基 发展成为世界第 础的社会主义国 二大经济体 家
“毛式中山装”
新时代的“毛氏中山装”
60年代
(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

• 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 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 • 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 • 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 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 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读书组“绝不停蹄”!

政治领域的大变革渐渐蔓延到服装领域,中国 民众开始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1912年以‎来)近代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

”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

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

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

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

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

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

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

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三民主义: 民主、民 权、民生

清 代
国 时 期
旗 袍
改 良 的


五 十 年 代 列 宁 装 、 布 吉 拉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特征:中西合璧, 新旧羼杂
女装:旗袍的改良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 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国的理念

共和理念: 平等、自 由、博爱

胸前五颗纽扣代 表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
察五权分立。

袋盖为倒 笔架 寓意 以文治国
列宁装 绿军装
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朴素单一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特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 求个性解放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服饰的演变可追溯到汉朝,2000多年来服饰革新的变化一直沿着历史的洪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及近代穿衣史的演变中,中国的服饰以变化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近现代服饰。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的服饰形象以衣服为主,采用重衫和轻衫搭配。

其中,重衫用厚实的布料制成,轻衫则用薄薄的布料制成。

重衫有各种“衣”的称呼,如“腰衣”,“头衣”,“衣衫”,“大衣”,“袍子”等,而轻衫则有“衣裳”,“长袄”,“短袖”,“短衫”等。

此外,礼服还有“簪子”,“鹤凤簪”,“麒麟簪”,“凤毛簪”,“凤凰簪”,“龙凤簪”,“凤鸟簪”,“鹤凤簪”等,用来凸显衣着身份高贵的特性。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朝服装穿衣风格保留了汉朝的一些传统,但也有一些变化。

它的服饰以衣裳为主,采取两件上衣和双件下衣的搭配,其中,上衣有五件:大衣,腰衣,头衣,短衣,袖衣;下衣有双件:袍子和裤子。

此外,唐朝的服装还有一种袖子长衫,用来搭配袖子长裤,以凸显个人的高贵特性。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宋朝的服装风格大体上保留了唐朝的风格,但也有一些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

中国近代服饰

20世纪20年代梳妆女子
穿短袄套裙的妇女(传世图照)
民国男性服饰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 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 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 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马褂,一 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 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 钮扣五粒。长衫则用蓝色,其 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 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 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 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 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个 人的政治宣言,独立各省很 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 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 “剪辫子”立刻成为“革新” 的标志。一时间,剪辫子成 了一股浪潮,这从当时坊间 流传一句笑谈可以窥得一二 一一“不剪发不算革命。并 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 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 书。”中国人留辫子的历史 折腾了三百多年,到此终于 落下了帷幕。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 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 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 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 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 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 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 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 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 国的理念。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 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 延续。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 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线条,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 穿,爱穿。
背带式工装裤
• 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与之 相配的,一般是圆顶有前檐工 作帽、胶底布鞋、布鞋多为手 工制作。另外,前后挂胶、以 草绿色帆布为面,橡胶为底的 “胶鞋”,因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穿用而得名“解放鞋”,成 为这一时期城镇民众广为使用 和喜欢的鞋型 。
西
翻起,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成为与中、西服皆

可配套的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长袍、西裤、 礼帽、皮鞋
长袍、西裤、礼帽、

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

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

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
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
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
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中西合璧——中山装
• 1990年,卡地亚以“拓荒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 路易·威登进驻中国,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 明你跟时尚无缘。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 “爱玛仕”、“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 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趋 同”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迷你裙、 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们的服饰日益 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一种开放的精神与 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道:“几年或十几年前, 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 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 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

连衣裙也十分 受中国女孩的 受欢迎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港台、 欧美等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有 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 过度。无论是服饰的花色选择、款式,还是面 料质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可以根据自 己的审美情趣。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自己喜欢 的服饰。
辛亥革命终结了传 承千年的服饰等级制度, 千百年来以衣冠“昭名 分、辨等威”的做法被 废弃。 1912年的《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人 民一律平等,根据这一 原则,临时参议会讨论 了男女礼服制式,计3章 12条,规定男式分大礼 服与长礼服,为西装和 长袍马褂,女式礼服为 上衣下裙,有领。
辛亥革命后,旗袍逐渐被汉族妇女接 受,并结合汉族服饰习惯加以改进,到 20世纪20年代,成为城镇妇女普通的服 装之一。这个时期正是中西服装交叉的 时代,旗袍也吸收了西式服装简洁的特 点,由长及足面缩短至小腿,,由直筒 式改为收腰式,袖子由宽大改成贴上散 式,即袖口窄小,领子仍保留高领土完 整。至此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改良旗 袍。衣领紧扣,曲线鲜明,加以斜襟的 韵律,从而衬托出端庄、典雅、沉静、 含蓄的东方女性的芳姿。经济便利、美 观适体,镶珠施绣显雍容华贵。
谢谢欣赏
— — 第 三 小组
新中国成立初期,列宁装、“布 拉吉”、“毛式服装”颇为流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和文化无不以苏联为模式, 苏联服装也成为当然的革命象征, 深深地影响着城镇居民。列宁装一 度成为最流行的服装。穿列宁装、 留短发,外观干练、飒爽英姿。除 外,仿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 克服”、“乌克兰”式衬衣、“布 拉吉”也多有流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20年代后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30页PPT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30页PPT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程,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人 们对着装的要求,八九十年代 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 衣裙掀起一阵热浪。休闲装、 时尚服饰、牛仔服饰在市场上 大量涌现
90年代
现代服饰
款式新颖,样式独特,服饰 具有个性化、自然化和环保 化。此外,唐装、宋装、清 装等古韵犹在。
现代流行服装
以文治国


下面为女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袄下裙
辛亥革命以后,女装 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 最为流行,上衣有衫、 袄、背心、,样式有 对襟、琵琶襟、一字 襟、大襟、直襟、斜 襟等变化,领、袖、 襟、摆多镶滚花边或 刺绣纹样,衣摆有方 有圆、宽瘦长短的变 化也较多。


完代

美 搭 配
袄 裙 与 中


旗袍流行
在不同时期有不 同的变化:袖子 从宽到窄,从长 到短;下摆从长 到短,再由短到 长,完全随着时 代的变迁而变迁。
穿军装个个
年 爱戴军帽,
代 是当时最为 的 时髦的衣服。
那个时候,
流 全国的人都
行 为拥有一身 绿军装而自

绿
豪。那时候 最流行的穿
军 法是要在军
装 装口袋上别 个五角星。
绿军装
80

代碎
的花 时衣 尚服
20世纪70、80年代前
的中国男式服装,更为千篇 一律。当时城市中的男装仅 有毛式制服、中山装、茄克 衫等几种,裤子大概只有一 种又肥又大的直筒裤了。
了解了近代的服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现代的服饰
旗 ; 袍
50
列宁装
年 本是男装 上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 变出女装,并成为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1.西方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初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对中国的西化运动,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服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西方服饰的流行和西式设计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中国服饰风格。

西装、礼服、连衣裙等西方服饰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上层人士的时尚选择。

2.社会地位的象征: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服饰成为了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过去,朝服、官服等仅限于贵族和官员阶层,而在近现代,人们通过着装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高级商人和富人开始模仿西方的着装风格,以彰显他们的社会声望。

3.女性地位的提升:近现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开始争取平等权利和自主性。

这种社会变革也反映在服饰上,之前束脚裙、缠足,以及头发盖披都被认为是妇女的地位象征,而近现代妇女开始逐渐放弃这些束缚。

女性开始穿着裤子、宽松的长袍等更为舒适的服装,表达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平等需求。

4.民族主义的影响: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民族复兴的浪潮。

这种民族主义的思潮也影响到了服饰的演变。

民族传统服饰开始重新流行起来,人们对于传统服饰的兴趣和关注逐渐增加。

襄领、袄、旗袍等传统服饰重新被设计和改良,成为了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5.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国在近现代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这种变迁也融入了中国服饰的演变中。

中式服装和西方元素的融合成为了新的时尚潮流。

传统的中国服饰元素如绣花、褶皱、荷叶边等被加入到现代设计中,重新演绎了中国服饰的风格。

总而言之,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是一个多元化的历史过程。

西方文化的影响、社会地位的象征、妇女地位的提升、民族主义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都是这一历史变革的主要特点。

这些变迁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个人形象和文化传承的追求。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成为与中、西服皆可

配套的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长袍、西裤、 礼帽、皮鞋
长袍、西裤、礼帽、

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
生 装
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 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
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
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
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中西合璧——中山装
21世纪——个性、品牌
复古装、环保、 中性、嘻哈、韩 式、混搭.... ....
• 在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 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 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
• 最典型的形象,可以参照日本电视剧 《东京爱情故事》中赤名莉香的打扮。 成熟、高雅、简洁,一方面用色厉内荏 的直线条的职业装,来武装自己的自信, 显得干练与精神;同时她们也在用穿的 性感内衣衬托她们的女人味,服饰业传 递着温情个性的信息。
上族女性套装班
——意气风发,抬头挺胸 我不是第一,但我是唯一。
中西合璧——旗袍
短袄和马甲合二而一。此为民国 新旗袍的最初款式 1926年
30年代
北伐前盛行的旗袍马甲
内穿倒大袖短袄, 外套无袖长马甲
宋 美 龄
1933年,6件精致的旗袍被送往美国芝加 哥,中国服饰第一次走进了世博会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表演摄人 心魄。她随剧情所换的三十多套旗袍 也让所有人目眩神迷。人人都说她是 专为旗袍而生的女子,高昂的颈项, 优美的脊梁,以及纤纤细腰。那种与 生俱来的高贵与冷漠,让所有的欧洲 人相信,中国女人的风情大概就是这 个样子。
50年代的列宁装
• 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 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 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 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4)新中国成立后的 流行干部服
(5)“文革”流行绿军装 文革”
(6)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个性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
80年代的流行-飞机头、长鬓角、 80年代的流行 飞机头、长鬓角、 年代的流行-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现在的流行: 现在的流行:
(1)清末旗袍 宽松肥大) (宽松肥大)
一、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1)鸦片战争前 (1)鸦片战争前 长袍, 长袍,马褂
(2)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后, 西装传入中国 西装传入中国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
(2)民国时期改良旗袍 体现女性曲线美) (体现女性曲线美)
(3)建国后五 )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流行 列宁装、 列宁装、布拉吉 连衣裙)。 (连衣裙)。

(4)“文革”流行绿军 ) 装
(5)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 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层出不穷 1956年的工厂女工 1956年的工厂女工
由来: 由来:孙中山根据西式服装设计 含义: 含义: 1.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 (礼、义、廉、耻)。 从鸦片战争到 2.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 新中国的成立 服装的特色: 、立 服装的特色(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 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中式与西式、、司法、考试、监察)。 法 司法、考试、监察)。 3.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 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 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 后背不破缝, 后背不破缝 一之大义。 一之大义。

初二寒假作业-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发展简史

初二寒假作业-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发展简史

新生代
款式的高速淘汰和更新 形成多风格流派 日益重视灵活配套效果 受到国际潮流文化影响
服饰是一个国家形象历史变迁的缩影,也是一个民 族文化的象征。
不同时期的服装都有不同特点,代表着不同历史时 期所具有的不同历史记忆。
像中山装、旗袍、列宁装,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下诞 生的产物,具有浓重的时代色彩,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澎 湃的社会风潮之下别样的精神追求。
晚清平民服饰 晚清贵族服饰
拘谨 保守
呆板
等级森严
民国时期
中山装
学生装
长袍马挂 改良旗袍
变化原因: (1)鸦片战争后,受西方的影响。(外因)例如西装。 (2)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政体确立,体现政治意义。(政治)例如中山装。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对人性和美的追求。(思想)例如改良旗袍。 (4)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例如易服、剪辫、放足等。 对这种中西合璧的服饰如何评价?(1)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服饰美。 (2)有利于古老中国融入现代世界文明。(3)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共和政治的发展,适应 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要求。
当代服饰变化的两大趋势: 1.本土文化表达的回归。 2.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
服饰变化的总趋势: ຫໍສະໝຸດ .由本地化走向全球化。 2.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3.由生存需求走向精神表达。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 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 明、清,到近现代,服饰以鲜明特 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代表。
服饰是一定时期物质生产和思想文化的综合反映。它 的演变,同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生活习俗、 各民族及各国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系。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在传达时代讯息的同时,也深 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现代服饰的变化-第一小组

近现代服饰的变化-第一小组
近现代服饰变化的特点: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
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开始,从西方传入的文化、生活方式推动了中国人的个性解 放,首先体现在服饰上摆脱旧的束缚(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 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女子服饰
①晚清普通女子的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 。接触西式服 装之后,人们的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女性服装开始向称身适体、短 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②20世纪20年代之后,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 性的日常着装。
特征:中西合璧。
现代服饰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 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趋于 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的暖向穿得 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近代服饰的变化
(1)男子服饰
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②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西装的传入和流行 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 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 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 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主要表现:
从长袍马褂、旗袍到西服、中山装、苏式服装,再到多 元、多彩的现代服装。既深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浓 厚的政治色彩。
男子服饰的变化:
20世纪上半叶——长袍马褂 民国——西装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

中国近现代服饰

中国近现代服饰
如果说最时髦的,男孩子就是绿军装的外 套,而女孩子,巧手的妈妈们则挤着去供 销社买来小花布,竭尽所能作出花样来, 或是在衣角绣上一朵小花,母爱总能让女 儿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悄悄享受着女 孩子小小的美丽……
军便服: 找不到军装的红卫兵买军绿色的
制服,通称为军便服。虽然不正规, 但穿上之后也很神气,暗示着着装者 出身。
现代旗袍发展及特色
• 现代旗袍特征
• 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 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 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 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 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 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的 国际化流行
日 本 女 星
滨 崎 步
颇具争议的 改良旗袍
美式军靴及狩猎装
•20世纪50年代

装 发
•20世纪60至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 代
•20世纪90年代
童装——花布棉袄

1.新款中山装
时 代
男子服饰

2.衬衫

1.布拉吉连衣裙

女子服饰
2.列宁装
影视作品——《桥》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 步阶段,人民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全社会流行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于实用、结 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五六十年 代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 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一 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同时,革命的热情激 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 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 争相效法,随后社会更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 西服改成中山装或军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服饰的发展变化
泱泱华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霜洗礼,纵观中华文明的演变史我们不难看出在近现代时期,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准确的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全民族的改变就这样开始了。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中,和异族之间的交往、融合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元朝一样有丞相、有尚书,清朝的室友一样有内阁;这些同样是和前朝一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制度。

他们的统治方式和西方国家那样的殖民统治是两种概念,所以我才会说全民族的改变,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

在众多发生改变的事项中,我决定把近现代中国服饰的变化拿出来说一说,因为这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也是最能反映社会状况的一项。

它承载着的是人们生活的变化还有历史的演变。

在清朝的统治时期,满清的服饰吸收了汉服的特点,并且通过衣着的不同体现了满清的等级制度,而且当时的衣服的装饰比较华丽,也体现了经济的相对繁荣。

到了清朝中后期,洋务派虽然提倡学习西方文化,但是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并未有太大成效。

在辛亥革命时,国民剪去了辫子,穿上了西装。

在20世纪20年代,国父孙中山先生发明了中山装,旗袍也从上海走进了国人的视野。

后来袁世凯政府也颁布了《服制条例》也明确规定了国人的服装样式。

这时,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已经开始了融合。

这是由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化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得产物,当然在其中也少不了政府的推动。

等到中国走进20世纪中叶,新中国在那时刚刚成立,服饰还保留了民国时期的样式,之后,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打上了“革命”的标签。

西装和旗袍也因为被看做资产阶级情调,消失了将近20年。

而中山装因为在开国大典时是毛主席的着装而幸免于难。

与此同时,列宁装也从国外传入,成为了中国女性最青睐的“时装”。

那些革命女干部则是比穿列宁装来显示自己的革命精神呢。

在之后的苏联领导人访华,令“布拉吉”这个色彩鲜艳的裙子在大中城市中流行。

但是在60年代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灰、黑、蓝成为服装的潮流色,一年四季、不论男女穿的都是一样的衣服。

在文革时期,一身军装、一个军旅挎包、一个胸章、一本《毛主席语录》、一个红袖标成为了每一个青年的理想。

我认为,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主导中国服装变化的除了自然灾害意外,最大的因素就是政治因素。

无论是对西装和旗袍的否认,还是军装成为青年人的理想,这些都是由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所引发的产物,文革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等到第十一次三中全会总结了党组织在文革中的错误之后,在1979年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来中国开展了一次时装秀,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

而在1983年底,“布票”也就此消失了,而中国衣着也迎来了全新的视野:80—90年代的西装热,90年代的文化衫、蝙蝠衫……这些都是中国社会变迁的见证。

也是当人们的思想解放以后、物质供应充足、国外文化融入所带来的。

从清初的长衫、马褂到如今多种多样的衣型款式,它融汇了中国这几百年来的经济发展、社会性质、政治格局、思想变化、审美观念等等。

可以说衣着承载了泱泱华夏几百年的时代变迁,可以说它是中华近现代历史的见证。

衣着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它也是艺术、美学的追求和探索,更是历史变迁最细微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