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心理学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性别

☐种类:

性:即生理性别性别:即社会性别公民性别;抚养性别;自认性别

男女两性是人类繁衍生殖的生物实体,也是精神、人格、心理活动的社会实体。

男女两性互为基础,互为前提

☐(三)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男女心理方面的异同

☐二、课程的意义

1、理论意义—促进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为正确认识自身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增进异性间的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

☐因性施教

☐第二节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性别差异的确定:

☐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总体比较的结果

☐男女两总体中各取样本算出总体平均数

个体差异远大于性别差异

☐第三节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性别差异心理学诞生的条件

1、从思想发展史的线索看,须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把相互的差异理解为一个合理的历史过程,而非孰优孰劣。

2、从方法论的线索看,要确定人在心理上存在差异的科学依据,以及验证这些证据的科学方法。

☐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发展

(一)智力性别差异的研究(1894-1936)

最早论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献冯特(W. Wundt,1832-1920)的内容心理学

高尔顿(F.Galton 1822-1911)的差异心理学

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智力无显著两性差异

(二)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研究(1936-1954)

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制定测量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量表作为多项个人问卷的标准组成部分(该时期性差研究的主要议题)☐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量表的制定

1、态度兴趣测量AIAT(Attitude Interest Analysis Test)推孟、迈尔斯(1936):

2男性的绘画特征:闭合图形、带有尖锐棱角、倾向于物体联合起来而不是分离的图形(如:摩天楼、裸体女性、动态的物体等)

⏹女性的绘画特征:开放图形、较圆滑的边缘(如:动物、花、房子、静物等)

(三)性别定型和双性化人格的研究(1954-1982)

1974麦考比(Maccoby,E.E)和杰克林(Jacklin,C.N)

合作出版了《性别差异心理学》—被公认为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是性别差异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期望、声望、详尽的考察)从性别差异的1600多项研究中归纳出两性的差异:即言语能力、空间能力、数学能力、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当时的研究还认为,两性在触觉感受性、焦虑、活动水平、竞争性、助人行为上都存在差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结论确证的结论:

☐(1)女孩比男孩有较强的语言能力(2)男子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

☐(3)男子数学能力稍优(4)男子更有攻击性

有待进一步确证的结论:

☐(1)女孩不比男孩更有“社会性”(2)女孩不比男孩更易受暗示

☐(3)两性有同样的自我尊重要求

☐(4)女孩的机械学习和简单重复学习并不更好,男孩在抽象的学习和新内容的学习中也不更强

☐(5)男孩并非更擅长于分析(6)男女在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上是一样的

☐(7)女孩并不缺少成就动机(8)说女孩靠听觉,男孩靠视觉是没有根据的

麦考比和杰克林的《性别差异心理学》是对男女差异心理研究的最为杰出的贡献,是这一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一座里程碑。

(四)性别角色:多维的与社会的

1、多维的性别角色

2、社会的性别角色

☐强调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影响。社会和他人的信念、期望重新塑造个人的行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两性观

1、弗洛伊德的性别发展理论

用本能解释推动人格发展的基本能量,把生本能和死本能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源。

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个体从出生到五六岁,要经过三个固定的连续发展阶段:

☐口腔阶段——吮吸和吞咽获得快感肛门阶段——排泄

☐生殖器阶段男孩—“去势恐惧”女孩—“阳具羡慕”

二、两性角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1、性别定型的基础

重视性别差异的表现。不否认遗传在两性角色定型中的作用,更强调两性角色的社会化学习,即通过观察、强化和模仿获得。

☐(1)观察学习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强化过程

(2)班杜拉运用“直接强化”的概念解释对儿童性别行为的塑造。

“直接强化”是指为了实现性别的定型化行为对男孩和女孩的奖励和惩罚必须予以区别。

☐(3)模仿即儿童从观察成人行为到表现成人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直接强化、模仿是性别定型过程的基础。

☐2、两性角色的获得

男女两性角色的获得是观察、强化、模仿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持续很长时间。

☐婴儿—母亲儿童—泛化同性模仿特定的赏罚

2、认知发展两性观的基本内容

柯尔伯格继承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并将他的认知原则推广到性别角色领域。

基本内容:

(1)性别认同即儿童将男性和女性进行性别归类,这是性别角色态度的基础。

(2)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己发育初期表现出的身体状况和判断而形成,此时儿童接受同性行为,排斥异性行为。(3)这种认知判断虽是2-7岁儿童形成性别认同的结果,但儿童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概念往往受环境的某些变化的影响。(4)基本的自我类型决定基本的价值取向,“男子气”“女子气”的表现在于把自身性别相符合的事物作为追求的目标。(5)基本的普遍的性别角色发展于幼年期,从男孩女孩意识到彼此的生理差别开始。

(6)这种习惯性概念使儿童产生“男子气”、“女子气”的表现,即与同性人物确立性别同一性。

(7)双亲适当的行为可促进和巩固性别同一性和性别角色价值的形成,这一过程在各种养育条件下都会产生。

☐3、性别认同及其发展

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发展的结果。

经历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分化和亲长认同

(1)性别认同

☐2岁认知自己的性别标记

☐3岁根据外观特征把性别标记类化到别人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