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地质概论(中国科学地质研究所)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的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共56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的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共56张PPT)

地震分类
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 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 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 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 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 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1966年,苏联的塔什干发生一次5.6级 地 震 。 该 地 区 有 一 口 2000 米 的 深 井 , 自 1961年起至震前,井水中氡的含量增加了 3倍,地震发生后又恢复正常。以后,许 多国家相继利用井水开展氡气测量,用以 预报地震。
大地震之前,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
层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 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 位的升降和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使 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 由于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互相补给的关 系,震前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河水流 量的变化。震前地下水发生的异常变化, 是一种很重要的地震前兆现象,是目前预 测预报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
震区群众的总结
►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4、电磁场异常
地震能引起电磁场的变化。一般认为磁场变化 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 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二 是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 ,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岩石温度的改变 也能使岩石电磁性质改变。唐山地震前两天,距 唐山200多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达站和空军雷达 站,都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种奇异 的电磁波。因此,观测电磁场的变化也成为预报 地震的主要手段之一。

课件2: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课件2: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材料二 李四光对研究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 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 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 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 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李四光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 (2)通过材料二说明李四光发现第四纪冰川的过程表现了科学家 的什么精神?
考查李四光预报地震的理论成就及其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诸如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 大批的科学家,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祖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推 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发展。阅读材料:
地震地质工作不仅可以圈定地震的危险区,为地震预报开 辟道路。同时,还可以找出相对“稳定”的地区,即“安全岛”。 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它是选择建设基地的开路性工作,应该走 在基本建设的前面,这样就能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 的布局服务。在建设中我们就可以选择比较安全的地带或者遭 到地震可能性最小的地区进行施工,减少基本建设费用,减免 地震带来的危害。……
特别提醒:第四纪冰川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第四纪冰川
的研究,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 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等工 作都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1.推动中国石油的开发 (1)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称为_工__业___的血液。 (2)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我国相继找到大庆油田、__大__港__油田、胜利油田、华 北油田等大油田,使中国摘掉了“_贫__油___”的帽子,为国家经 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要点一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及其作用 1.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 因的学科。1926 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提出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

近年新疆地震围绕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迁移与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

近年新疆地震围绕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迁移与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 ATION AND RESEARCH 第42卷 第2期2021年 4月Vol.42 No. 2Apr. 2021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近年新疆地震围绕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迁移与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周 伟 李 媛(中国天津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21. 02. 057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作为稳定地块,被周围许多深大断裂所围限。

王琪等(2000)基于天山及塔里木地区多年的GPS 观测结果,认为塔里木盆地整体上作为刚性块体,相对于稳定的西伯利亚地块作顺时针旋转,其内部变形较小或基本不变形。

赵俊猛等(2008)应用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获得青藏高原壳幔组成、结构与构造特征,为塔里木盆地顺时针旋转提供了深部几何学证据。

蒋靖祥等(2012)利用塔里木盆地周边应力、应变资料,解算相对应力参数,发现塔里木盆地周边相对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向盆地内部收敛,从观测力学层面支持了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

各种研究表明,印度板块向北运动,其西犄角帕米尔弧向北推挤造成天山的强烈变形,导致塔里木盆地顺时针旋转。

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塔里木盆地作为刚性块体进行应力传递,盆地周边产生强烈变形,并引发地震。

据统计,近年来新疆地区5级以上地震围绕塔里木盆地有序活动。

此轮地震的有序活动始于2016年1月新疆轮台M S 5.3地震,止于2017年9月新疆库车M S 5.7地震,时间进程如下:2016.01.14新疆轮台M S 5.3地震→2016.02.11新疆新源M S 5.0地震→2016.11.25新疆阿克陶M S 6.7地震→2016.11.26新疆阿克陶M S 5.0地震→2016.12.08新疆呼图壁M S 6.2地震→2016.12.14新疆若羌M S 5.0地震→2016.12.20新疆且末M S 5.8地震→2017.05.11新疆塔什库尔干M S 5.5地震→2017.08.09新疆精河M S 6.6地震→2017.09.16新疆库车M S 5.7地震。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第三章 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PPT课件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第三章 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PPT课件
二、活断层的危害
(1)活断层的地面错断直接危害跨越该断层的建筑物 例:宁夏石嘴山市红果子沟明代(约400a前)长城边墙水 平错开1.45m(右旋),且西升东降垂直断距约0.9m。 西安地裂缝:临潼-长安活动断裂带
19.08.2020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4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第三章 活断层与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19.08.2020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16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第三章 活断层与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2.地震波 体波:通过地球本体传播的波 面波:体波经过反射、折射后,沿地面传播的波
纵波(P):压缩波 体波
横波(S〕:剪切波--破坏性最大 瑞利波(R):质点在XZ面上椭圆滚动前进
面波(L) 勒夫波(Q):质点在XY面上曲线前进
4、错动周期
应变能积累的速度:地壳应变速率S
地质体能够承受应变能的极限:断层 锁固段的强度
d:一次地震的错移量
S:断层的平均错动速率
19.08.2020
R= d s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12
5、年龄判据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第三章 活断层与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直接法:断层物质绝对年龄法
C14、热发光法等 间接法:错动地层年龄法
2、长度和断距
地震时地表断裂带长度和断 层最大位移量.
一般:震级越大,震源深度 越浅,地表断裂越长,断距 越大。
7.5级以上地震均出现地表错 断,而小于5.5级的较少出现.
19.08.2020
唐山大地震地表断层错动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10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第三章 活断层与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3、错动速率

61-1 附件1-强震危险源的判定过程

61-1 附件1-强震危险源的判定过程

强震危险源的判定过程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龙日坝断裂带中北段危险源为例,说明了强震危险源地点、概率和震级的判定过程。

该危险源包括5个断层段,分别为:F1东昆仑断裂托索湖段,F2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F3东昆仑断裂玛曲-荷叶段,F4龙日坝断裂北段和F5龙日坝断裂中段(图1)。

图1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龙日坝断裂带中北段危险源断层分布一、强震危险源地点判定图2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破裂空段分布图2给出了前人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破裂空段的研究结果(M7专项工作组, 2012; 徐锡伟等, 2017),由图2可见,危险源内各断层段均属于高离逝率空段。

根据前人研究给出的各断层段强震复发周期和离逝时间(李陈侠等, 2011; 任俊杰等,2018)计算了各断层段的离逝率,结果表明:F5龙日坝断裂中段的离逝率已达到2.50,离逝时间远超过复发周期,F3东昆仑断裂玛曲-荷叶段的离逝率为1.36,离逝时间超过复发周期,其他断层段的强震离逝时间均接近复发周期。

根据5.2与5.6的规则,判定上述断层段为高离逝率空段,危险系数3.0。

图3 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闭锁程度分布图图4 龙日坝断裂带闭锁程度分布图图3和图4给出了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与龙日坝断裂带断层闭锁程度分布的反演结果,由图3可见,F1东昆仑断裂托索湖段,F2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F3东昆仑断裂玛曲-荷叶段的闭锁率接近1,闭锁深度与区域孕震层深度相当;由图4可见,F5龙日坝断裂中段的闭锁率接近1,闭锁深度与区域孕震层深度相当,F4龙日坝断裂北段的闭锁率也接近1,但是闭锁深度较浅,未达到区域孕震层深度,不过超过了10km。

根据5.3与5.6的规则,判定F1东昆仑断裂托索湖段,F2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F3东昆仑断裂玛曲-荷叶段和F5龙日坝断裂中段为强闭锁段,危险系数3.0,F4龙日坝断裂北段为部分闭锁段,危险系数1.5。

图5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龙日坝断裂带中北段归一化地震活动图5给出了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龙日坝断裂带中北段归一化地震活动结果,由图5可见,F1东昆仑断裂托索湖段的归一化活动程度约为0.45,F2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的归一化活动程度约为0.35,F3东昆仑断裂玛曲-荷叶段的归一化活动程度约为0.3,F4龙日坝断裂北段的归一化活动程度约为0.35,F5龙日坝断裂中段的归一化活动程度约为0.6。

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看看我们的地球》

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看看我们的地球》

思考------(第1——5自然段)
• 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 关石圈的知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 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 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 石圈是怎习目标:
• 1、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 2.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 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 导入新课:
•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它为我们的 生活无私的奉献这一切,这节课我们通 过了解人类 对地球的开发与利用来体会 这一点。
他的理论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巨大 贡献。例如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 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 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 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 否定了“中国贫油”论。大庆、 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 实了他的科学预见。在地震地质 工作方面,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 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 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 方向。李四光曾留学日本、英国, 曾前往法国、德国和瑞士等地考 察。
1949年以前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 究所所长等职。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 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主席,地质部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二、 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 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 员会委员。 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
• 4.打比方:
• 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 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 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PPT文档演模板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地震形成的错动(1906旧金山地震导致一处围拦错开2.5m)
PPT文档演模板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唐山地震形成的地裂缝 带
PPT文档演模板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PPT文档演模板
•唐山地震形成的地裂缝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PPT文档演模板
•炉霍地震,压性地裂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PPT文档演模板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地震诱发的滑坡
PPT文档演模板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5.土的震陷 •地震时,地面的巨大沉陷称为“震陷” 或“震沉”。此现象往往发生在砂性土或 淤泥质土中。
•1960年智利地震后,有一个岛因震陷而 局部沉没。唐山地震后天津也广泛出现地 面变形现象,导致建筑物产生差异沉降而 倾斜。
• (3)地震形式的特点
诱发地震形式,常以前震—主震—余震型(即 茂木Ⅱ型)为主,也有群震型,孤立型则罕见。
PPT文档演模板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 (4)震波垂直分量作用显著
水库诱发地震震波垂直分量的作用显著, 一般Ms=5甚至Ms=4级地震,都可造成 明显的破坏作用。
• (5)分布特征
水库诱发地震,大部分发生在低烈度区, 强度不大,烈度偏高。
PPT文档演模板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1985年墨西哥因湖相地基放大地震波导致一15层建筑倒塌
PPT文档演模板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PPT文档演模板
地 震 对 某 建 筑 的 破 坏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PPT文档演模板
坏一 九 九 五 年 神 户 地 震 早 成 的 破
工程地质闫澍旺地震

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及地质解释介绍

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及地质解释介绍
空间校正
➢ 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等t0构造图--------->真深度构造图。 (应用较广)
➢ 以三维叠偏剖面为基本资料,利用水平切片直接作t0图,再进 行时深转换(不需要空间校正)即可得到真深度构造图。
2、造图制作步骤:
1.资料的检查(针对所有剖面) ➢ ① 检查标准层地质属性的正确性、层位数量是否符合地质任务。 ➢ ② 层位是否有闭合误差,各剖面交点闭合是否在允许范围(小于
• 5. 勾出偏移后各点的位置和真深度,即得真深度图。
➢ 当等值线间距不是常数,即地层的倾角是变化时,反射 界面不是平面而是曲面时,上述方法就不适合了。
➢ 需要将等t0图和时间剖面上的同相轴结合起来,根据同 相轴上某点的产状,以及等t0线和测线的相对位置,来 求取空校偏移值。具体步骤如下:
➢ 在等t0图上,找出等t0线和测线的交点,根据交点O的位置和t0 时间,在时间剖面上找到其在同相轴上的位置A,过A点作同相 轴的切线,按一定△t0间距,求出相对应的△l,并标注在等t0图 的O点处。
➢ 把△l看成△x,由O点的t0 、△t0,查空校数据表,求出的偏移 距为二维偏移分量,按偏移距大小在测线上截取OB;
➢ 过B作测线的垂线,交过O点与等t0线垂直的直线于O′点,OO′ 即为倾向方向的三维偏移距, O′ 为反射点的真实位置。
➢ 由O点处的t0 值和三维偏移量OO′的大小,再查表即得真深度。
等值线距之半)内; ➢ ③ 断层、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的确定是否合理。 ➢ ④ 深浅反射层之间和相邻剖面间的解释有无矛盾; ➢ ⑤ 注意:在连续介质情况下,利用曲射线法绘制深度剖面时,如
果界面倾角较大时,交点处可能出现深度不能闭合的现象。
➢ 测线Ⅰ为界面走向布 置,因界面表现为水平, 法线深度垂直向下没有 出现偏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