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PPT课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程颢(1032~1085)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
字伯淳。
学者称明道先生。
河南洛阳人。
嘉祐年间举进士后,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晋城令。
有治绩,官至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因反对新法,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
与先后被贬至洛阳的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相互联系,继续反对新法。
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病逝。
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纯公。
淳祐元年(1241)封河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程颢早年受父程珦之命,与弟程颐和周敦颐问学,由此立志于孔孟之道,又泛览诸家。
由于他和程颐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他们的学说亦被称为洛学。
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
他把理作为宇宙的本原。
就天道的内容来说,程颢形容它是“生”,谓世界生生不已,充满生意,提出“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
他认为生是天道,是天地之心,于是称天道为仁。
按程颢的说法,在生生不已的天道之下,通过阴阳二气的絪缊化生,产生天地万物,人只不过是得天地中正之气。
故“人与天地一物也”。
因此对于人来说,要学道,首先要认识天地万物本来就与我一体的这个道理。
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即为“仁者”。
故说“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
他并不重视观察外物,认为人心自有“明觉”,具有良知良能,故自己可以凭直觉体会真理。
程颢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
他追求所谓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是通过直觉冥会,达到所谓物我合一。
程颢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见陆王学派)的发轫者,他的“识仁”、“定性”,对后来的理学,尤其对陆王心学,影响很大。
程颢的哲学专门著作不多,主要哲学代表作有他的学生吕大临所记关于“识仁”的一段语录。
后人称《识仁篇》;他与张载讨论“定性”问题的《答横渠先生书》,后人称《定性书》。
程朱理学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 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心学打破了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 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 格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说明朝廷对该地区风俗文化的认 可,实质上也是该地区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上升的重要反映。从材料 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 扩大,其实质是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选A项。B、C两项 与史实不符;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仅 是个例,不能体现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排除D项。 答案:A
热点考向2 宋元科技文化的发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1.科技上 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发展成熟并广泛使用 的时期,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正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进 步。 2.思想上 理学出现,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是为了适应封建中央集 权制的强化而出现的,实质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君主专制的进一 步强化。
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 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生产 实质 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 关系 系迈进 (1)经济上传统自然经济阻碍新 实质 (1)中世纪封建王权较弱;(2)商 生产关系萌发;(2)政治上重农 差异 品经济大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抑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 的原 的成长;(3)人文精神的产生, 展;(3)文化上科举制度限制了 因 推动人的思想解放 新观念的萌发
解析:材料显示陶玉将其所载瓷器称为“假玉器”,上贡给朝 廷,“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这反映出陶玉注重提高产品的知名 度,故D项正确。由“景德镇„„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可知唐朝 时尚未有景德镇之名,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可排除。 答案:D
宋明程朱理学 PPT课件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 动的两 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 真知
“致良知”:扩充和推行道德理性,使具体 行 为合乎道德规范
3.理学的影响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 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 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 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 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 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 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 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 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 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 值与道德理想。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2.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存天理,灭人欲”
张载用“气”的聚散来解释万物的生成和消灭。张载的 这个理论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解释万物为什么分成不同的 门类?即便我们接受花和叶都是由“气”聚而生,还是无法 解释为什么有的成为花,而有的成为叶。程颐和朱熹的“理” 的观念便是针对这一点而提出的。他们认为,我们所见的宇 宙,不仅是“气”聚而生,还因为其中有它各自的“理”; 万物各从其类,因为“气”的聚结,各依不同的“理”。花 之所以为花,是因为它的“气”按照花的“理”而聚结,于 是便成为花;叶之所以成为叶,是因为它的“气”是按着叶 的“理”聚结,因此,便生成为叶了。
-《二程集》
“理”不仅是宗法等级礼仪制度的呈现,而且是伦理道 德原理。他说:“仁,理也,人,物也。以仁合在人身言之, 乃是人之道也。”人道是伦理道德与人身相融合而成,…二 程这种“君臣父子间皆是理”的思想,乃是把本来反映宗法 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忠君”、“孝父”等伦理观念形上 化,而成为一般的观念、普遍的“理”;然后,由于理的异 化而主宰万物。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试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区别。
理学是一种既继承孔孟正宗(儒家),又贯通宇宙自然(道家)和人生命运(佛教),并以治理国家为目的的新儒学;广义的理学是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狭义的理学则专指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包括:1.思想来源:二者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
2.思想轮廓:二者同属唯心主义哲学范畴,都认为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强调道德修养,以儒家的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从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秩序。
3.地位作用:二者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二者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道德品性、民族性格等起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二者都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级,压制人的自然欲望,具有相同的消极作用。
不同点包括:1.关于世界本原: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理在先,气在后”,即以客观精神(理)为本,为第一性,物质世界(气)则是前者的表现、产物,属第二性,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个人心中,心是惟一的实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2.关于求“理”的方法: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理,只有通过“格物致知”、“即物而穷理”,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如“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通过向内体察,加强道德修养,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程朱理学
三、陆王心学——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陆王心学——
1、陆九渊: 陆九渊: 陆九渊 作为万物的本原,提出“ 就是“ ⑴把“心”作为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 主张 宇宙便是吾心, 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 )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 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心外无理”的命题 (2)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知 )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 行 合一” 3合一”学说 、陆王心学的影响: 陆王心学的影响: ⑴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明中期以后, 对中国政治、 ⑵对中国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积极: ⑵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理学: 理学: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统治阶级需要更严密的、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统治阶级需要更严密的、更具有 欺骗性的思想控制人们的言行,维护封建秩序, 欺骗性的思想控制人们的言行,维护封建秩序,于是理学开 始发展起来。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等是理学的创始人, 始发展起来。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等是理学的创始人,至南 宋朱熹成为集大成者,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 宋朱熹成为集大成者,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 理学体系,后世把它称为“程朱理学” 理学体系,后世把它称为“程朱理学”。他们的哲学中心观 念是“ 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 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 有把“ 有把“理” 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所 以 统称为“理学” 理学”是一种新式儒学, 统称为“理学”。“理学”是一种新式儒学,是以儒学为核 心的 佛相互渗透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儒、道、佛相互渗透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从世界观的高 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合封建 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方哲学。宋代理学受到明清统 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 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
浅谈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浅谈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字数4776阅读22735评论29喜欢79朱熹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朱熹生活的年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他早年不支持抗金,后来又主张抗金恢复国土。
至南宋败势已难挽回,他就不再谈论抗金问题了。
(背景)他的理论体系具有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鼓吹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他大力鼓吹唯心主义,就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加强对农民的统治。
并且他还大力宣扬韩愈的道统论,他的哲学成为从南宋到明清的正统的官方哲学。
一、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的基本观点认为理是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并且是事物的根本,在事物之先。
他所讲的理的内容主要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则,把封建道德标准绝对化、永恒化、神秘化,赋予自然世界以道德的意义,加以条条框框的束缚。
“理在事先”就是朱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有点类似与柏拉图的理型-现实论,但是有明显有所不同。
因为他还提出了,虽然每种事物都各有各自的理,但这些万事万物的理,都是一个最根本的整体的理的内容。
他称这个最根本、整体的理叫做“太极”,太极中最主要的是仁、义、理、智这种封建社会的道德规则。
他将仁义理智这些道德属性分别对应春夏秋冬,说成是自然界四时变化的固有规律,强调其永恒的性质。
太极包含万物之理,万物分别完整地体现了整个太极。
太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不能分割成部分的,万物只是他的分别的整体体现。
他为了说明这个思想,引用了佛教的概念,以“月印万川”类比。
据他所言,理是第一性的,是创造物的根本;气是第二性的,是创造万物的材料。
截然区分了形而上和形而下。
他认为,从事物来讲,理气是不相离的;但从根源上来说,理在气先。
这是一种逻辑上的在先,而非时间上的在先。
他认为每一具体事物虽然都具有那整个的理,但是各物所禀受的气不同,因而整个的理在各个具体事物上表现出来时,受到气的粹驳的影响,就有偏有全。
“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
”前面一句是说方付与万物之初,理同气异;后一句是说,万物得气之后,理受气影响,表现有昏又明,有开有塞,故理近气异。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辨析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辨析一、陆王心学(一)学说内容▪宇宙即我心▪心即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二)代表人物1.黄宗羲①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观②经世务实的历史观2.顾炎武①“舍经学无理学”的哲学观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观3.王夫之①以气为本、“氤氲生化”的哲学观。
王夫之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②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观。
③“见诸行事”、经世致用的历史观。
二、程朱理学(一)学说内容▪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
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二)代表人物1.朱熹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2.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例: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D.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相同点1.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2.思想主张:都强版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根本上认为人的意识决定物质,强调人的思维可以主宰一切,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4.地位和影响:宋明时期人类思想进步、社会变革的产物,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对人类社会演变,思维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的转变。
高中历史每日一题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含解析)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
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
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
作者认为“王学”A.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B.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D.与程朱思想具有一致性C【参考答案】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
这一变化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B.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C.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嘉靖元年(1522年),礼科给事中上奏疏说:“三代以下,论正学莫如朱熹”,不指名地批判了王阳明。
世宗立即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
”当时的明廷批判王阳明,可能是因为阳明心学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C.否定了封建纲常合理性D.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1.【答案】C【解析】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A错误;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B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否定天理涵盖的内容,故D错误。
2.【答案】D3.【答案】D【解析】汉武帝以来,儒学就处于正统地位,而宋明理学以孔孟为正宗,故排除A;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是对李贽的评论,排除B;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是要维护封建纲常,排除C;阳明心学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内心反省而成人致圣,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与程朱理学墨守封建统治秩序不符,故选D。
中国哲学课件 ppt
教育理念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礼义”
01
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的美德。
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
02
提倡顺其自然,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
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非攻”
03
强调和平与和谐,反对欺凌和暴力,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
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学派
总结词
道家学派强调自然、无为和道法自然, 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其自然,反对 过度的人为干预。
VS
详细描述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 "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有道,应该顺应 自然规律和天道,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境界。道家思想强调个体自由和独立, 反对过度的人为约束和强制,对中国文化 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03
知识体系
价值观
西方哲学通常以学科为单位划分 知识领域,而中国哲学则更注重 整体性和相互联系。
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 志,而中国哲学则强调集体主义 和社会和谐。
与印度哲学的比较
宗教色彩
中国哲学较少涉及宗教色 彩,而印度哲学与宗教紧 密相连。
思想流派
印度哲学流派众多,包括 佛教、印度教等,而中国 哲学则以儒家和道家为主 。
道法自然
总结词
道法自然是中国哲学中的一种自然观,强调万物都有 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行事。
详细描述
道法自然思想认为,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这 些规律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不要违背自然法则。同时, 人类也应当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规律,来认识和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 思想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人类认 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和前提。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儒学在两汉取得独尊地位之后,随着魏晋以来的思想流变,逐渐受到冷落。
直到宋代,才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性命义理之学)。
它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唐代三教融合与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在理学内部,又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争,一个认为“性即理”,一个认为“心即理”;一个深沉博大,持敬穷理,一个超然峻拔,直指本心。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通之处首先,在内容上是相通的,二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他们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从根本而言,他们都认为人性本善,无论是程朱的“性即理”,还是陆王的“心即理”,他们都是善的,都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及修养功夫“变化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再次,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
无论是程朱的“体天理达于至诚”、“学为圣人”,还是陆王的‘明心见性”、“致良知”,他们在实质目的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强调人作为道德的存在,“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明心”、“复性”,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
其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首先,在思想内容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理”为本,是一个理本论的哲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理”是万物的本原和依据,是万物的主宰。
“理”是整个世界的根据,未有天地之先它已存在,天地塌陷之后它仍存在,它自身无生灭,却对万事万物的生灭运动起着主宰作用。
“理”作为本体虽抽象却不空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理”的内在核心就是儒家伦理纲常。
“理”的主宰地位也是为了证明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至上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高中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3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
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
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
作者认为“王学”A.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B.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D.与程朱思想具有一致性【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强调“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
这一变化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B.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C.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嘉靖元年(1522年),礼科给事中上奏疏说:“三代以下,论正学莫如朱熹”,不指名地批判了王阳明。
世宗立即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
”当时的明廷批判王阳明,可能是因为阳明心学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C.否定了封建纲常合理性D.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1.【答案】C【解析】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A错误;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B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否定天理涵盖的内容,故D错误。
宋明理学课件
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 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 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 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
自九渊后, 浙中象山之学甚旺, 不读书,不穷理,专做打坐功夫。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 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 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 朱之教人为支离.
理
(冲突)
存天理 灭人欲
社会—伦理道德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子学于13世纪20年代就开始传入与中国邻近的日本、朝 鲜及越南等国,由于这几个国家当时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基本相 似,因此朱子学在传入后不久便融入了当地文化。 近代,随着华人的不断外移,朱子学开始传播到东南亚的 新加坡、泰国及马来西亚等国。华人为了把儒家思想传播给下 一代,他们在所属国创办华文学校,把《四书》、《五经》列 入当地华文学校的主要课程。东南亚的华人还把朱熹“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他们个 人发展模式;作为他们“安身立命、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具体化,赋予现 代化和新加坡化的内容,把其当作一以贯之的治国之纲。 欧洲人知道朱熹是从16世纪开始的,其影响主要在知识界 。17—18世纪,朱子学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的孟德 斯鸠、伏尔泰等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曾研究过朱子学,并从中吸 取营养。康德、叔本华也同样深受朱熹思想的熏陶,尤其是康 德,他在《宇宙发展概论》中提出的天体起源假说,与朱熹的 宇宙哲学中的“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论”的观点十分相似。
贞节最早指有纯正高洁的道德观念的女性。后 狭义指“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 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 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 建的牌坊建筑。
程朱理学
理 学 集 大 成 者
朱 熹
1)世界观: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2)道德观:天理就是作 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存天理,灭人欲
同
实质 影响
世界本原
异 哲学范畴 认识论 影响
格物致知 朱子学派
• 材料一: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材料二:鲁迅:‚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 两个字是‘吃人’。‛ 戴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 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 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其核心是理。
儒(根本)
目的
核心
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程朱理学
• 1、创立:北宋二程 • 人物:程颢、程颐
程颢
程颐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创立:
2、二程理学(北宋)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万事皆出于理”
程 颢
程 颐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 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 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 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才过来,就说明此花不 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的同门、南 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 知识点
(三)理学----陆王心学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 (象山)是心学的开创者。 2、心学的出现,标志着 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 完成。 3、王守仁(阳明)建立 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 集大成者。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 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 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课堂活动1 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 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 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 在当时引起 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 强烈的反响 材料二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 精神、意志等。 并深刻影响 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陆九渊过 了后世的思 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想体系。 陆九渊
三教图 (明)丁云鹏
知识点拔
(一)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⑵周敦颐和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
⑷程颢、程颐真正创立理学,确定了理学的最 高范畴“天理”;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易经》中国最古老神秘的经典。曾仕强教授美国管理学 硕士,英国哲学博士,回台湾工作后被复杂的人际关系弄得身 心疲惫, 39岁学习《易经》发现许多困扰他的问题都理解了。 《易经》的哲理就是阴阳一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包罗万 象。《易经》讲六个字:明象位,立德业,象就是现象,位就 是你的位置,明象位很重要,立德业是根本。一个人学问再好, 不能担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担保你会发达,钱再多也没 什么用,最要紧品德要好。中国人到最后发展,就是合而不同。 我们很和谐,但是看法不一定一样,和谐绝对不是和稀泥,和 稀泥就是怎么样都可以,我有我的原则,你有你的原则,但是 彼此要尊重。 某些人将它作为卜卦算命的工具,很多人认为卦有好有坏, 而曾教授认为,每一卦都是用来了解自己和周围社会的,“易” 字就是变化,64卦只是表示现象,根本没有好卦坏卦之分。 《易经》告诉我们的是应该如何认知世界,认知自我,从而做 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高中历史: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理学思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相同点
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的能力。材料两句名言 反映了理学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反映的是人际 关系,B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 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 【答案】 C
11
2.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陆九渊集》Biblioteka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12
——《王文成公全书》
【信息解读】 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史料一、二 反映了陆九渊、王阳明都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史料三 表明王阳明认为求理的方法是致良知。
13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1)世界的本原:“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也”。 (2)认识论:“致良知”或“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 省以求理。
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
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
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
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
A.万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发明本心
17
【解析】 本题考查朱熹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分析能力。在 世界本原上,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 张“心即理也”,认为本心即天理。在求理方法上,程朱理学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 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 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A、B、D属于程朱 理学不同点。宋明理学的理是指儒家的纲常伦纪,这是其共同 之处,故C正确。
8
难点突破 宋明理学的观点、特点、影响 视角1 宋明理学的观点 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河南程氏遗书》
9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朱熹 ——程颐
——朱熹
【信息解读】 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史料一、二
表明二程和朱熹都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史料三反映了
程朱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史料四反映了程朱理
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人性论。
10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1)世界的本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 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2)认识论: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通过强调“格物致 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 物内部的“理”。
(3)人性论:主张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 该“存天理,灭人欲”。
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个人与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0
(2)消极:宋明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 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更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对点练习2】 (2013·汕尾二模)宋代张载的“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 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 近的是( )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格物致知 致良知
发明本心
5
4.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5.影响: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
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积极方面:重视 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等;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三纲五常
(2)消极方面:强调
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
一、复习导入:儒学的发展演变
1
宋明理学
2
[备考视点] 1.知识要点:(1)掌握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理解理学 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两 者的不同点和本质的相同点。(2)分析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 和汉代儒学的异同,理解程朱理学的基本内涵;理解宋明 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2.史观角度: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 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和社会教育等方面影响极为 深远。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考时 可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认识理学对明清社会的影响,从文明 史观的角度认识理学对中国文化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答案】 C
18
视角3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 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 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学说 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 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 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19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 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 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 ,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视角4 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宋明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
14
视角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15
总之,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 想的继承与发展。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由客观唯心 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变。儒学的发展也反映出儒学在不 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6
【对点练习1】 (2013·佛山期末)公元1175年,朱熹、陆 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
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6
图示法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7
宋明理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三” 一个趋势:三教合一。 一个核心:理的存在。 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两个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二程,成熟于南宋朱熹,新发展 于宋明陆王心学。
3
二、知识梳理
1.兴起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
学面临危机。 (2)唐宋时期,“
三教合一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
各个领域。
积极入世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
、
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重兴儒学。
4
2.形成标志:到宋代,新兴儒家逐渐确立一套以“ 理”或 “ 天理 ”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