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繁殖过程共15页

合集下载

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ppt

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ppt
• 但是,如果自身没有免疫力,且皮 肤粘膜有损伤,则乙肝病毒有可能 进入血液造成感染。
下一张:(3)乙型肝炎的预防
(3)乙型肝炎的预防
①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②传播途径预防
下一张:①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乙型肝炎的预防
①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接种乙型肝炎疫
苗是预防乙型肝炎 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下一张:②传播途径预防
乙型肝炎的预防
②传播途径预防
杜绝医源性传播 理发、刮脸、修脚、穿 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 消毒 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用品 减少性传播 采取措施,防止母婴传 播
下一张:什么是大、小三阳?
•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 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 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
下一张:④性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
• ④性传播: • 与HBV 阳性者性接触,容易
被感染;特别是有多个性伴 侣者,其感染HBV 的危险性 明显增高。
下一张:⑤密切接触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
• ⑤密切接触传播:
• 如果自身具有免疫力,或者皮肤、 粘膜没有损伤,则生活接触一般不 会被传染;(2)Leabharlann 肝的传播途径: ①母婴传播:包括宫内
感染、围生期传播、分娩 期传播;
下一张:②血液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 • ②血液传播:经输血或使用血
液制品传播。 • 由于血液及其制品的管理不断
加强,此种传播已经大大减少。
下一张:③经皮肤粘膜传播
乙肝的传播途径
• ③经皮肤粘膜传播:
• 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 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 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ppt课件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ppt课件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喂养方式
1、大量试验数据表明,母乳中 HBV-DNA 的含量远远低于血清, 且人类的肠黏膜 中有HBsAg抑制 物,导致进入十二指肠的HBsAg 大多数被灭活。 若HBV携带者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 后及时采取主被动联合免疫措施, 母乳喂养并不会提高产后母婴传播 的可能性。 2、一般认为母血HBsAg、HBeAg、 抗-HBc叁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孕 妇均不宜哺乳;乳汁HBV-DNA滴度 (阳性)者不宜哺乳;目前主张 只要新生儿接受免疫,仅HBsAg阳 性母亲可为婴儿哺乳。
病毒载量较高,为了尽 量减低乙肝病毒母婴宫 内传播的风险,可考虑 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孕妇也可以联合使用 HBIG 和新生儿联合接种 HBIG、乙肝疫苗

28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O经母婴传播感染的子女 , 约 85% 以上转变为慢性 HBV感染者成为新传染源,进入成年期可呈现为病 毒携带者但并不发病,或步入慢性感染状态.
3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从理论上讲,检测方法上以检测新 生儿肝组织中的HBV DNA最为准确, 但这是不现实的。现在多数学者认 为脐血易受母血污染,不能真实反 映HBV宫内感染的情况,主张新生儿 出生后24h内外周血HBsAg和HBV DNA 作为诊断指标
HBV宫内感染率为9.1%~36.7%。 宫内传播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 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增强引起母血 渗漏造成。
产后传播
与接触母乳及母亲唾 液有关。
21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60﹪的人群感染过HBV,10﹪的人群为携带
者,多达1.2 亿。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200 万,年发病率为158/10 万。
2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1907年,Dane在“澳抗”阳性者血清标本的 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了完整的血清型肝炎病 毒体,即Dane颗粒,亦称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治疗 14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HBxAg
HBxAg为反式激活蛋白,能广泛激活病毒 和细胞的启动子,促进病毒复制或细胞癌基 因的表达,故HBxAg可作为致癌蛋白,与原 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临床上不作为 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15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4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5
乙肝病毒的感染特性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亚病毒颗粒不包含病毒基因组和衣壳蛋 白,主要由病毒的包膜蛋白以及宿主细胞来 源的脂质成分组成。在HBV感染病人的血清 中,HBsAg亚病毒颗粒的含量远远超过Dane颗 粒,血清浓度能达到1012/mL,是Dane颗粒的 10 000到1 000 000倍。甚至在检测不到病 毒DNA的情况下,HBsAg仍能持续大量存在。 这种独特的现象是乙肝病毒所特有的,迄今 尚未在其他病毒中发现。
治疗 13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HBeAg

乙肝病毒DNA检测Microsoft Word 文档

乙肝病毒DNA检测Microsoft Word 文档

乙肝病毒DNA检测乙肝病毒DNA指的是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复制是靠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的浓度越高,病毒的复制越活跃。

合起来,HBV-DNA指的就是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乙肝病毒DNA检测是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常用手段。

一般的,把数值大于10的3次方为阳性,把3-5次方认为是低量复制,5-7为中等量,大于7次方为大量。

乙肝两对半并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毒复制情况,DNA弥补了这个的不足。

不过由于DNA检测技术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干扰,因此,一次结果不足以说明问题,遇到阳性,可以换医院再次检查。

目录1DNA检测2作用3临床意义4复制过程▪第一步:黏附▪第二步:脱壳▪第三步:入核▪第四步:转录▪第五步:翻译▪第六步:逆转录▪第七步:组装5频率6注意事项7检测方法8检测报告9检测费用10检测要空腹吗11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作用1DNA检测以往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是: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数值要求达到10的5次方拷贝/毫升(20000U/ml),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数值要求达到10的4次方拷贝/毫升(2000U/ml),但是10的4次方拷贝/毫升以下也不能认为就没有问题了,最新的国际研究资料表明:和肝脏疾病进展相关的病毒DNA水平域值尚不清楚,即使HBVDNA水平持续低于20000U/ml,也可能乙肝病毒情仍在进一步发展,因此HBVDNA数值应该越低越好,目前国际建议的HBVDNA检测正常值应该是:< 50U/ml 。

2作用目前,乙肝病毒DNA检测在乙肝检查化验中使用的越来越普遍,可见乙肝病毒DNA检测在乙肝检查化验中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是因为乙肝病毒DNA检测对确诊乙肝和评估乙肝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

2、乙肝病毒是否复制。

3、乙肝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

4、是否有必要服药。

5、肝功能异常改变是否由病毒引起。

生物技术制药乙肝疫苗制备ppt课件

生物技术制药乙肝疫苗制备ppt课件
发酵过程中,可采用分批补料或连续流加补料以保证最优生长和维持细 胞浓度、生长速度和营养供应之间的适当平衡。 可添加诱导剂如乳糖到发酵液中去以诱导可调节启动子的表达。
10
分离纯化
无菌过滤
离子交换层析
氢氧化铝共沉淀
凝胶层析
无菌过滤
超滤
硫氰酸盐处理
微滤
疏水层析
细胞破碎
微滤
超滤
硅胶吸附
பைடு நூலகம்
11
细胞破碎 微滤 超滤
乙肝疫苗的制备
1
2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 (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 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 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 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 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
3
乙肝疫苗的概念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 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 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 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 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
18
无菌过滤
氢氧化铝共沉淀
纯化后的抗原再与氢氧化铝共 沉淀,在共沉淀时,抗原吸附 在氢氧化铝上。
分装
19
疫苗纯度的测定
乙肝疫苗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 入人体系统,为了降低疫苗内杂质 含量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 进行疫苗的纯度检测。
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现有的 HPLC检测系统DTT应结构式用0.1mol/L DTT (DTT即DL-Dithiothreitol,中文名
母细胞,以扩DNA 增
重组分子。
筛选和鉴定经转化处理
的酵母细胞,获得外源
检 基检因测高正效确表表达达的基目因的工产物 检
程菌 的酵母(检)
0.0
9

乙 肝 PPT课件

乙 肝 PPT课件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者是 否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什么是血液传播
•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 刷,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 等,因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 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什么是母婴传播
• 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
物通过胎儿 的破损皮肤、粘膜
而传染;
•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
环中
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 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共注射三针:第1次须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注射,6 小时之内完成疗效最佳,第二、三次分别于出生后 第1、6个月注射 – 90%以上小儿可以得到保护,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 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 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 注射 – 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 注射 – 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 介素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至少维持15年,通常不需要 重复注射

接吻、共餐、共同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蚊虫叮咬不能造成传播:有人已做过研究, 蚊体内无乙肝病毒繁殖,蚊叮人无胃内容物 吐出,蚊繁殖季节与非蚊繁殖季节与乙肝病 毒带率的高低无关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 有多大?

乙肝ppt课件

乙肝ppt课件

© 2004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Ganem, Prince. N Engl J Med 2004
28
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典型病毒学和 生物化学标志
• HBsAg 检测2次,间隔至少6个月
– HBsAg两次均阳性 – 没有出现抗-HBs 慢性HBV感染
• 持续或间歇升高的ALT
• 排除肝病的其他原因
• 肝组织中有中到重度炎症坏死,与CHB相当
Lok, McMahon. Hepatology 2004 (AASLD Guidelines)
30
患者何时存在进展性疾病的风险和需要治疗?
• 以下考虑治疗:
– – HBeAg阳性、HBV DNA >105 cp/mL和 ALT >2 x ULN HBeAg阴性、HBV DNA >105 cp/mL和 ALT >2 x ULN
• 以下考虑监测:
– – HBeAg阳性、 HBV DNA >105 cp/mL、ALT ≤2 x ULN HBeAg阴性、 HBV DNA >105 cp/mL、ALT ≤2 x ULN
• 以下不需治疗:
– HBeAg阴性、 HBV DNA <105 cp/mL、ALT ≤2 x ULN (如果 ALT >1–2 x ULN,排除肝病的其他原因)
传播模式
HBV与HIV一样是通过接触血液或体液传播的。然而
,HBV的传染性比HIV高50-100倍。
传播模式:
• 围产期的/垂直的
• 儿童-儿童传播 • 不安全的注射和输血/输液 • 性接触
9
传播方式的流行情况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DNA整合,50%为X基因片段 ③动物实验:新生土拨鼠感染与HBV相似的土拨
鼠肝炎病毒3年后,100%发生肝癌。
29
三、微生物学检查
1.HBV抗原、抗体检测 ELISA法: HBsAg- HBsAb; HBeAgHBsAb ; HBsAb 。必要时检查PreS1Ag、 PreS2Ag和PreS1Ab、PreS2Ab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HBV感染后致病的特点 重症肝炎
患者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携带者 : 无症状携带者(重要的传染源) 长期感染者:肝硬化、肝癌发病率高
1
全球有3.5亿 人口携带HBV 我国为高流 行区,HBV携 带者达10%
检测指标?
2
乙型肝炎病毒分类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或“窗口期”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31
32
四、预防及免疫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人工主动免疫:
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HBsAg) 3.人工被动免疫:
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 (HBIg)--紧急预防 HBIg0.08mg/kg (8天内有效),2月后重 复1次
PreS1Ag、 PreS2Ag
主蛋白:HBsAg(226) 中蛋白:HBsAg-PreS2Ag(281) 大蛋白:HBsAg-PreS2Ag-PreS1Ag(400)
6
内层=衣壳:20面体、27nm 衣壳蛋白:HBcAg+ HBeAg 核心: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二、基因组结构和编码蛋白
HBV基因组结构,1979年
•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目 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型是 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 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如何治疗?
能治愈吗?
★ 目前极少能治愈! ★ 是可以治疗的! ★ 病毒DNA整合于宿主肝细
胞染色体
谁需要治疗?
不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有以下情况者均需治疗: ★ 肝功能异常。
★ 有明显的肝炎症状:乏力、厌食、黄疸、肝区隐痛不适 等。
★ HBV DNA>103copy/ml)
抗病毒:目前尚无一种能迅速、直接杀死清除乙肝病毒的 药物,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目前 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 主要有两大类: 干扰素:重组人α-1b干扰素、α- 2a、 α-2b干扰素等。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PCR反应过程
3’
5’
5’
3’
Primers
d.NTPs
Taq 酶
反应组分


3’ 5’
3’
Taq
5’
3’
退

5’
Taq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5’ 3’
5’ 3’
5’ 3’
3’
循环2 4个拷贝
5’ 3’ 5’ 3’
5’ 3’ 5’ 3’

hbv复制过程

hbv复制过程

HBV复制过程:HBV基因组虽为双链环形DNA,但其复制过程有RNA逆转录病毒的特性,需要逆转录酶活性产生RNA/DNA中间体,再继续进行复制。

其过程为:①在由病毒和/或细胞来源的DNA-p作用下,正链首先延伸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②以此为模板,通过宿主肝细胞酶的作用转录成复制中间体。

③再以此为模板,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第一代和第二代DNA。

此双链DNA部分环化,即完成HBV-DNA的复制。

HBV突变株研究由于HBV复制方式有其特殊性,即mRNA中间体进行逆转录过程中,由于缺乏校对酶(Proofreading Engymes)易发生HBV-DNA序列内变异。

①S区基因突变导致HBsAg亚型改变及血清HBsAg阴性、HBV-DNA阳性乙型肝炎,使临床诊断困难。

一些人接种乙型疫苗后产生抗-HBs,但仍可被HBV的S区基因突变株感染,而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

②前C基因区突变与HBV感染后免疫及重型肝炎发病有关。

一般认为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抗-HBe转阳,表示HBV复制活跃程度减弱,临床症状好转。

然而,一些患者当HBeAg转阴后,仍有病毒复制及病情进行性发展,其血清中除检出HBsAg和抗-HBe外,还可检出HBV-DNA、抗-HBcIgM,肝内HBcAg阳性,排除其他致肝损害的原因,提示病情变化与HBV有关。

其特点为不易自然缓解,常发展为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反应差。

经研究表明,此类患者系感染了前C基因突变HBV突变株。

③P区基因突变可致HBV复制减弱或停止。

④X区基因突变可使HBxAg合成障碍。

近年发现一些HBV感染者抗-HBc始终测不出;有些恢复期患者也测不出抗-HBs,甚至有些患者HBV 标志均阴性,但能检出HBV-DNA,在肝细胞内和肝细胞膜上存有HBcAg和HBsAg。

将这类患者血清感染黑猩猩可引起典型的肝炎表现。

曾有学者称之为HBV2。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ppt课件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ppt课件

ppt课件
44
其他治疗药物
Fanciclovir:抑制HBV复制的能力较LAM差, 每日需三次服,与LAM交叉耐药治疗慢乙肝不 可能起重要作用 Adefovir:低剂量(10mg/d)抑制HBV,无 毒,对LAM、FCV等HBV耐药株同样有效,本 身未见耐药,具有广阔联合应用前景
ppt课件 17
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
(Inactive-carrier state)



HBsAg阳性 > 6个月 HBeAg阴性, 抗-HBe阳性 血清HBV DNA < 105 拷贝/ml ALT/AST 持续正常 肝活检(非必需)无明显肝脏炎症, 炎症坏死计分 < 4
无须治疗 !
HBV DNA多聚酶不具备校正活性 变异可见于HBV序列的任何部分 循环中的病毒可存在许多准种(quasispecies) 任何与已发表的野生型序列不同的的变异 均可称为“变异体”(variant) 只有在特定的选择压力下出现的并且被证实
有特殊表型者称之为“突变体”(mutant)
ppt课件 Lok ASF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1; 120:1828 11
<10%
HBsAg +, HBeAg -, ALT
ppt课件
21
HBV DNA 定量检测方法
拷贝/mL
1.00E+08
pg/mL
350 9
1.00E+06
0,35 6
1.00E+04
0,00035 3
1.00E+02
1.00E+00 定量 PCR bDNA (Bayer Versant)

乙肝病毒总结

乙肝病毒总结

乙肝病毒总结增殖过程:繁殖第一步:黏附这一步是乙肝病毒是侵入肝细胞的关键。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依靠其外膜(表面抗原)黏附在肝细胞膜上,只有黏附成功才能侵入人体。

当黏附成功后,乙肝病毒的外膜将会脱离,乙肝病毒则钻进肝细胞内寄生。

表面抗原脱离后进入血液循环,我们就可以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查来发现它。

繁殖第二步:脱壳乙肝病毒核心部分来到肝细胞内,在肝细胞浆中还要脱掉它的“核壳”(核心抗原及E抗原),这样,就暴露了它最核心部分,即乙肝病毒核酸(乙肝病毒DNA),它包涵着乙肝病毒的全部基因,是它主宰着乙肝病毒的繁殖。

繁殖第三步:入核乙肝病毒DNA从肝细胞浆内进入肝细胞核,在这里它要进一步发育完善,形成乙肝病毒的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cccDNA)。

它深藏在肝细胞核内,而肝细胞核外面有一层坚韧的核膜,仅凭目前药物的力量难以通过这坚韧的核膜,因而也无法杀灭进入肝细胞的病毒。

由于cccdna掌控着乙肝病毒所有的遗传信息,指令着乙肝病毒的繁殖,因此如果不能破核治疗,现有的药物想彻底消灭体内的乙肝病毒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cccdna掌控着乙肝病毒所有的遗传信息,指令着乙肝病毒的繁殖,因此如果不能破核治疗,现有的药物想彻底消灭体内的乙肝病毒几乎是不可能的。

繁殖第四步:转录乙肝病毒在这一阶段会以cccdna为“模子”,在人体酶类的帮助下,将所有信息转录到信息核糖核酸(mRNA)上。

繁殖第五步:翻译mRNA通过翻译过程,可将乙肝病毒的各种蛋白制造出来,如外膜蛋白、核壳蛋白、乙肝病毒-DNA多聚酶等。

至此乙肝病毒的零件都有了,漂浮游离着备用,只等乙肝病毒最核心的部分制造出来。

繁殖第六步:逆转录将乙肝病毒的遗传信息从DNA转录到RNA是“顺转录”,从RNA再转录到DNA就叫做“逆转录”。

乙肝病毒的mRNA上的遗传信息最后就转录成了乙肝病毒的DNA,这是,乙肝病毒的最核心部分,即乙肝病毒-DNA也制造完成。

这个“逆转录”的过程是导致乙肝病毒变异的根本原因。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是指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的DNA病毒,也称丹氏颗粒,简称HB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 ,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 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小时、煮沸10 分钟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

这是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早已经有了安全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所以不要为这些数据而恐慌,请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这样就不会被感染。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对亲情、婚情、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生命无可避免地蒙上了悲凉的色彩。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群弱势群体来讲更为重要,他们对于治病、对于健康无所适从到处求医,但是也不要过于焦虑,医学在发展,治疗的新药也在推出,治愈的病例会越来越多。

病毒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HBV只有3200bp,是一个相当小的病毒。

其基因组共有四个ORF,编码以下一些蛋白:Core蛋白和pre-core蛋白,Pol蛋白,X 蛋白,以及S蛋白(L,M,S)。

Core是核衣壳蛋白;Pre-core现在不知道有何功能,它对病毒的复制不是必要的,但是可能与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有关;X蛋白对病毒复制是重要的,还与肝癌的发生有关;S蛋白是病毒的包膜蛋白,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

HBV病毒的生活史简单描述一下就是核衣壳-cccDNA-mRNA-rcDNA-核衣壳-组装释放。

所以实际上HB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HBV的复制是离不开逆转录的。

编辑本段基因结构目前,已可从感染HBV病人的血清中及感染肝脏提纯的病毒核心中分离出环状双股DNA,从而确定HBV属DNA病毒。

hbv病毒解析ppt课件

hbv病毒解析ppt课件

核衣壳
衣壳
核酸 包膜 刺突
4
病毒衣壳
• 成分:蛋白质 – 由壳粒组成。壳粒是衣壳的形态学亚单位,多 肽分子是衣壳的化学亚单位
• 功能 – 保护病毒核酸 – 参与感染过程 – 具有抗原性
5
1. 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6
7
大球形颗粒形态 (完整的病毒,具有传染性)
(-)DNA
(+)DNA HBV基因组复制过程
38
HBV and Hepatitis
• HBV不会直接导致感染的肝细胞死亡; • HBV感染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抗
体免疫反应,前者杀死感染细胞释放病 毒,后者清除病毒; • 肝细胞损伤主要由上述免疫反应所致。
39
4 HBV与人类
我国约有40%-60%人群曾受到过HBV的感染 表现急性乙肝的仅占0.1%-1%,亚临床30%-75% ,慢性乙肝1%-5%,乙肝病毒携带7%-20% 急性乙肝如治疗不彻底,10%患者可转为慢性乙肝
40
41
42
传播途径
1)经血、血制品和血污染的器械传播 2)性接触传播 3)母婴传播
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 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只要无 血液暴露,不会被传染。
43
乙肝症状
• 1、肝脏轻度肿大,可触及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的肝脏,或有压 痛、叩击痛。有些病例可无任何体征。
• 2、有些病例可出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 糙、唇色暗紫等;还可引起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肝掌, 有些病人可有脾肿大。
主要成份。
19
2. P 编码区及其产物 • 转录产物:3.5 kb,由长链转录
3.5 kb RNA不仅是翻译时作 为 P 编码区和C编码区的mRNA, 也是病毒基因组复制时的中介—— 前基因组RNA

专家详解:乙肝病毒是如何入侵人体的?

专家详解:乙肝病毒是如何入侵人体的?

专家详解:乙肝病毒是如何入侵人体的?*导读:近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我国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主要(95%以上)是在其婴幼儿时期被乙肝病毒感染的。

乙肝病毒入侵婴幼儿身体后,人体与乙肝病毒就开始了一场持久战。

这场战争要历经下面5个并非是必然连续的时期。

……每年3月~5月和8月~10月都是肝病高发季节,尤其是慢性乙肝在这段时间最为敏感。

近日,在浙江省中医院肝病专家叶卫江副院长的门诊室里,最近来问诊的乙肝患者逐渐多了起来,很多患者对乙肝并不是很清楚,为了让更多患者及家属了解乙肝疾病,做好预防治疗,记者采访浙江省中医院肝病专家叶卫江副院长,为网友梳理乙肝病毒的整个发病原理过程。

叶卫江副院长提到,近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我国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主要(95%以上)是在其婴幼儿时期被乙肝病毒感染的。

乙肝病毒入侵婴幼儿身体后,人体与乙肝病毒就开始了一场持久战。

这场战争要历经下面5个并非是必然连续的时期,时间长达几十年,甚至伴随终身。

*入侵乙肝病毒很容易入侵5岁以前的婴幼儿此为和平时期5岁以前的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当乙肝病毒入侵时,身体的防御系统不能识别这个外来的侵略者。

于是,乙肝病毒就轻而易举地进入肝脏安家落户,在肝内大肆繁殖后代,并可以通过血液、体液排出体外,传染他人。

这时,抽血查乙肝三系结果为“大三阳”,HBV-DNA数量很高。

尽管如此,肝脏本身却并没有受到病毒的破坏,故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正常,感染者也没有任何症状。

这种人体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的状态,医学上称之为免疫耐受,医生给患者下的诊断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和平时期能够持续终身,那也就没有问题了。

可惜,这种和平状态是暂时的,通常持续到成年后,和平状态就会被打破,战争随时爆发。

*发现 16-40周岁,人体肝脏内的乙肝病毒并发动战争去消灭敌人此为早期战争时期16~40周岁是人体最强壮的时期。

在这个年龄段的某一天,人体会突然发现自己的肝脏内竟然隐藏着乙肝病毒!于是,开始发动战争去消灭敌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