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

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①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

高考重点文言文必背知识资料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7.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虚词。

1.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4.时则不至则:或。

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三、实词。

(一)重点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二)词类活用。

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

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

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

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

四、特殊句式。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五、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2.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3.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4.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5.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

6.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知识

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知识

高考语文必背的文言文知识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东进)5、卧而梦(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写*)7、外与天际(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絮青缭白(青山,自水)4、自远而至(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穷回溪(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5、始指异之(以……为异.)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5、颓然就醉古义:倒喝,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惑而不从师(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0)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11)而不知其所穷(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3)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1)吾尝终日而思矣(2)吾尝跂而望矣(3) 登高而招(4) 顺风而呼(5)则群聚而笑之(6)倚歌而和之(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1)蟹六跪而二螯.(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承接(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人非生而知之者(3)吾从而师之(4)择师而教之(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7)卧而梦(8)觉而起,起而归(9)自远而至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与“己”运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二)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1)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6) 郯子之徒 (代词,这)(7)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10)取之无禁,用之不褐(代词,它们)(11)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13)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2、助词.(1)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2)彼童子之师(的)(3)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的)(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7)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兼词1.【高考语文】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
1.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文言文的古代标准音读音规律等。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语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和语法结构,如并列句、偏正结构、倒装句、状语从句等。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以及它们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4. 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引用:文言文中常见的典故和引用,如《左传》、《史记》等经典文献中的名言警句,了解其背景和含义。

5. 文言文中的常见词汇和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和短语,了解其意义和用法,掌握基本的词汇量,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6. 文言文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起承转合、结构严密、逻辑严谨等特点,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转换。

7. 名篇阅读和评论:熟练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名篇,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8. 文言文的应用写作:能够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如写景、描写人物、抒发感情等,增加写作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以上是一些可能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具体的考纲和考题还需要以教育部和各省份的具体要求为准。

建议再详细了解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一、字音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二、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合适)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顿,此处是雨停顿)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三、文言现象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构造的参过失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亮堂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篇2: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才能层级如下:(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阐述类文本。

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阐述类文体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通用12篇)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1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2《虎丘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文言文常识归纳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由官方所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非官方所加叫私谥。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就是他死后朋友所谥。

官方所加,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中,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考点。

为了帮助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我将对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的特点1. 字词:文言文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字,其中有许多字义和用法与现代汉字不同。

2. 语法:文言文语法较为复杂,有许多句式和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这些修辞手法常常用来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字词用法1. 同义词的区别:在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多个表示相近意义的词,考生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2. 义项转化:文言文中,许多字的义项发生了改变,考生要熟悉这些变化。

3. 偏旁义:文言文中,常常用字的偏旁义来表示整个字的意义,考生可以通过掌握常用的偏旁义来推测字的意义。

三、句法结构1.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句子往往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文言文中宾语常常使用“所”字引导。

2. 并列结构:文言文中的并列结构和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常常使用“与”、“或”、“即”等连词引导。

3. 修饰成分:文言文对于修饰成分的使用要求较高,往往要求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保持平衡。

四、常见句式1. “以……为”句式:表示以某种方式来达到某种目的。

例如:“以诗书达礼”、“以无为至大”。

2. “是……者”句式:表示某种身份或者属性。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故不居”。

3. “不如……之甚也”句式:表示某种情况与其他情况相比较,后者更为严重。

例如:“水之寒,无所比也,未闻冰之为坚也”。

五、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事物,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2. 夸张:夸大描述某种事物的程度、规模等,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3. 对偶:使用相同或者相近的格式来进行对比,以强调某种意义。

六、阅读与理解1. 标点符号:文言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和现代汉语不同,考生要熟悉这些标点的用法。

2. 修辞手法辨析: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考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准确理解修辞手法所要表达的意义。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古文阅读1. 作者与作品:熟记古文名句、名篇、名著的作者和作品,如《论语》、《左传》、《孟子》,以及王阳明、杨时等。

2. 文言文常用词汇:对古文中常见的文言文词汇进行整理和归类,熟练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如“贤”、“愚”、“善”、“恶”等。

3. 句式和修辞手法:熟悉并掌握古文中常见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倒装句、比喻、排比等。

二、古文选读1. 文言文名篇:熟悉并分析《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名篇,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2. 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并分析《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作品,理解其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3. 古代历史文献:熟悉并分析《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历史文献,了解古代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

三、文言文翻译1. 句子翻译:对文言文句子进行翻译,要求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和语境,并用通顺、地道的现代汉语表达。

2. 短文翻译:对文言文短文进行翻译,要求综合运用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四、古文写作1. 仿古文写作:根据提供的古文材料,进行仿古文写作,要求模仿古人的文风和思维方式,写出通顺、自然的古文作品。

2. 古代文人作品赏析:分析古代文人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理解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

五、文言文修辞性知识1. 文言文常用格调:熟悉并掌握文言文的常见格调,如明理、发扬、陈述、述情等,理解其对文言文表达的作用。

2. 文言文修辞手法:掌握文言修辞手法的用法和效果,如比喻、夸张、对仗、托物等,理解其在修辞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3. 文言文常见句式: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独立主格结构、倒装句等,了解其语法特点和表达方式。

以上是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的一大重点,掌握好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非常关键。

本文将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进行探讨,方便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有所依据。

一、词语篇1. 义项辨析:文言文中常常存在多个义项相近的词语,例如“讳”和“憾”。

讳指违背习俗,不按某种规矩做;憾则是感到遗憾、惋惜。

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仔细辨析词义,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2. 异义词辨析:文言文中也存在一些同音或近音的异义词,如“聿”和“欤”,容易混淆。

聿有用笔注文的意思,欤表示疑问、嘱咐之词。

考生在阅读时要对词义有准确的判断。

3. 修辞方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考生要善于分析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用意。

例如,若文章使用了拟人手法,说明作者要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的行为、思维等特点,进而加强表达效果。

二、句式篇1. 并列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并列句进行叙述,多采用“而”、“乃”、“况”等连词。

并列句可以使句子意思更加连贯,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并列句的使用。

2. 独立主格:文言文中常常使用独立主格结构,即在主句前面加上一个独立成分。

例如:“童子见我来,喜而迎之。

”独立主格结构是文言文中一种常用的句式,考生要能够准确识别和使用。

3. 定语从句:文言文中的定语从句常常使用“所”,如“口以道人所规”,“所”在定语从句中起到连接作用。

考生要能够分析定语从句的结构,理解其作用。

三、修辞篇1. 比喻:文言文中常用比喻来进行言外之意的表达。

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具生动性,发挥情感的引导作用。

考生要善于理解作者的比喻手法,抓住比喻的主要意义。

2. 夸张:文言文中的夸张手法常常用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程度或者加强表达的感情色彩。

考生要仔细体会夸张手法的效果,理解并正确解读夸张的用意。

3. 表意:文言文追求表意,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诗句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考生在阅读时要有敏锐的触觉,理解诗句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高考语文有哪些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有哪些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有哪些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掌握一、一词多义梳理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故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③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①完:担中肉尽(《狼》)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尽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④所有的:尽人皆知⑤极:尽善尽美属 (以下读shǔ) 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以下读zhǔ③连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⑤嘱托,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①走近、靠近、接近: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即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④假如:即有如不称。

妾得无随坐乎⑤当、当前:成功在即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②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胜中秋尤胜——盛大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数不胜数——尽,能承受错纷错如织——交错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未果,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八尺为寻——量词,一寻二、词类活用名作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禁,带:以……为带;名词意动用法无得而状——形状,描摹形状缓板而歌——板:敲撞板,歌:唱歌最可觞客——觞:请饮酒面北为平远堂——面:面对着祠韦苏州——祠:筑祠堂吏吴两载——吏:做官名作状: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像雾一样;星:像星辰一样栉比如鳞——像梳子齿密密麻麻檀板丘积——像小山/樽壘云泻——像云彩形容词作动词。

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考是每一个学生都会经历的一场考试,语文也是高考中最为重要的一门科目。

在这门科目当中,文言文作为其中一个重点内容之一必须掌握。

而作为文言文的基础部分,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更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一、谢灵运《登汉阳城》《登汉阳城》是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的篇目之一。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写登城的过程,表现作者爱国的情感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汉阳城”、“秦淮”、“鸟道”等等。

2.成语的使用:如“雄鸡断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风物长宜放眼量”等等。

3.句子的结构:如“烟锁汉阳城,山逾百丈,黄河入海流”等。

二、郑愁予《春泥》《春泥》是一篇描述春天景色的诗歌,作者是当代著名的诗人郑愁予。

这首诗以春泥来比喻春天的景色,表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桃花”、“柳絮”、“泥”等等。

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等。

3.诗歌的节奏:如“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等。

三、杜甫《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的篇目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夜晚喜雨,表现了作者对天地自然的赞美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在这首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不敢高声语”、“密云不雨”、“飞鸟”等等。

2.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等。

3.诗歌的节奏:如“和声相应,夜风山雨竟天明。

”等。

四、王安石《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篇目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原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归期的迫切期盼。

在这首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

语文文言文高考必备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高考必备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高考必备知识点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包括古代诗、词、曲、赋、文等文学体裁。

2.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具有古朴、简练、含蓄、意境丰富等特点,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和运用。

3.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掌握古汉字的读音、词义、句法结构等知识,通过注释和翻译理解古文的意思。

4.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学习文言文需要培养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作品的意境、思想情感、表达手法等。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1.并列句:指以“而、乃、即、是”等连词连接的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对独立、结构相对简单的句子。

2.独立主格句:以“宾语+谓语”结构独立于主句而存在的句子。

3.“以……为”结构:表示以某种方式或条件作为前提。

4.“不仅……而且”结构:用于列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事物或情况。

5.“虽……却”结构:表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对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夸张:夸大表达的程度,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感情的强烈程度。

3.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语气的独特效果。

4.排比:用并列的句子或短语来列举事物,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5.对偶:通过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型,形成平衡和对比的效果。

四、文言文的常见修辞用语1.借景抒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或思想。

2.借史喻今: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或情况。

3.借代言人:通过虚构的人物或事物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立场。

4.借比兴义:通过比喻和类比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或意义。

5.借双关语:通过双关语的使用来达到一种含蓄和巧妙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了解上下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的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和篇章的结构。

2.注意关键词: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词,理解其词义和在句子中的作用。

3.掌握常用词汇:熟悉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成语,便于理解和翻译古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总结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复习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三、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4、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不拘于时(介词,被)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7、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8、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四、词类活用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五、古今异义的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六、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七、难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考语文《孔雀东南飞》复习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孔雀东南飞》复习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孔雀东南飞》复习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孔雀东南飞》复习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多义1.看:天涯遇见我,不要违背今天的话。

(满足,动词)(2)把头转向房子,逐渐看到焦虑和不安(被子,副词)(3)如果你看到记录,希望你快点来(我,代词)2、阶段:孩子已经失去了财产,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这个女人(命运,名词)(2)曹操虽名韩翔,其实汉贼也是(丞相,名词)。

(3)发誓不分开,暂时回家(再次指你,表示一方对另一方做了一些动作)枝枝被覆,叶叶相通(相互,副词)至于黑暗和混乱,没有什么可以与之匹配的(助词,动词)巫医、乐师、乐师互学(互、副词)不耻朱文子君子,妾无衣帛,马不食粟(助动词)不敢看算命先生(观察、考试、动词)勤于关心大众,这样才能自助。

(她,表现出一方在另一方行动)参加第七天和第九天,别忘了玩。

(我,桌子的一边,对另一边做点什么) 3.欢迎:当你很快归还它时,你必须欢迎它(欢迎,动词)(2)便宜的东西也是可鄙的,不足以满足后代(嫁人,动词)(3)收到政府的信,明天来见你(结婚,动词)xx女识马之声,相约相见(问候,动词)大将军欢迎曹操,你想要什么?(投降,动词)夫妻很爱女人,每次欢迎女人,丈夫都不会被送(欢迎,动词)赵王和平原君欢迎他们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二、古今词义不同的词语1.起床:媒人起床了,诺诺富尔。

古意:从座位上站起来。

(2)金毅:下床2.谢谢:谢谢下一代,小心别忘了。

古意:多提建议。

2金毅:谢谢。

3.交通:树枝和树枝被覆盖,树叶和树叶在交通中。

古义:交错相通。

当代意义:交通。

4.怜悯:怜悯无与伦比,我妈找你。

古意:可爱。

(2)今天的意思:同情。

1.自由:我已经苦了很久了。

你有空吗?(1)古意:自作主张。

(2)今天的意义:没有束缚,自由。

【语文】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语文】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考点一五类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一般地说,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鄙”。

“鄙”原意为“边邑”,边境自然“偏远”,地处偏远之人,自然“见识浅薄”,“见识浅薄”自然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其他的义项。

二、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的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布衣”的古义:平民。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现代汉语中“布衣”的意义:用布做的衣服。

我们把古代汉语中这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等。

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

(二)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表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三)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一种对象转移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为了让马上就要进入高三的学生更好的复习,以下是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文
词汇以双音词为主。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中的“智力”是“智谋”和“力量”的意思。

“子布、元表诸人各
顾妻子”中的“妻子”是“妻”和“子”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

“智力”“妻
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

一般都是单独使用的。

学过的文言文中,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同学们要善于搜集和整理。

如,
中国、江河、亲戚、非常、绝境、无论、无日、殷勤、更衣、豪杰、往往、何苦、鱼肉、肉食、不过、其实、春秋、垄断、美人、左右、约束、大风、一切、烈士、牺牲、交通、宣言、扶老、秋天、留意、举手、老子、鞠躬、小生、一毛、怠慢、口舌、丈人、痛心、不好、风流、操持、学者、开张、妖怪、有意、地方、山东、人情、把握、致意、从容、便宜、无赖、慷慨、故事、南面、老大、可怜、小子、逢迎、斗争、同志、活人、束手、知道、指示、行为、祖父、会计、、晓畅、具体、前进、即使、或者、作息等等。

以上列举的词汇,可以分类记忆,也可笼统记忆。

分类共有6种:1.两个
单音词组合,如“智力”、“妻子”;2.词义扩大,如“中国”、“江河”;3.
词义缩小,如“亲戚”;4.词义转移,如“婚姻”;5.词义弱化,如“痛心”;6.偏义复词,如“作息”。

无论采用哪一种记忆,最好的方法是用例句形式。


学们将带有这些词汇的句子抄录下来,并注明其“古义”,记在脑海里,久而
久之,便形成能力。

第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更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

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
一要“因文定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阅读古今文章的准则。

比如,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书:1.乃丹书帛曰(书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盛: 1.西湖最盛(华美)2.今春雪甚
盛(多)。

等:1.公等遇雨(各位);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或: 1.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的人);2.一食或尽黍一石(有时)。

苟:1.苟富贵,无相忘(假如,如果);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只要)。

易: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改变 );2. 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 )。

谢:1.为我谢曰(致意 );2.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

二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

如,负、亡、见、从、令、让、权、夷、迁、多、伐、行、休、观、寻、序、极、事、奉、被、齿、服、图、尚、使、货、备、经、审、将、居、顾、封、修、信、适、复、拜、度、除、绝、贾、乘、称、造、资、案、疾、朔、唱、售、断、旋、率、属、绳、朝、策、善、靡、微、引等等。

第三,假借义
假借,六书之一。

音同而义异的借音字。

许慎《说文解字》“假借者,本
无其字,依声托事。

”就是说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

中学语文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假借与通假等同起来,不再细化。

其实
二者是有区别的。

前者“本无其字”,后者“本有其字”。

这里我们姑且统一
使用教材的提法。

教材中的这种情况很多。

如,1.“不”通“否”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2.“禽”通“擒”。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 3.“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4.“反”通“返”。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

(《史记·屈原列传》)
5.“见”通“现”。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荆轲刺秦
王》)6.“具”通“俱”。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
记》)7.“要”通“邀”。

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 8.“受”通“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9.“属”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0.“生”通“性”。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
子·劝学》)11.“菁”通“精”。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逝”通“誓”。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硕鼠》)等。

第四、虚词。

虚词是同实词相对的一些词。

它在汉语语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实词,主要辨别它的意义;对于虚词,则要辨别它的用法。

文言虚词有几百个,使用频率很高。

常见的文言单音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耳、故、或、既、然、遂、已、矣、安、但),这里所列举的虚词比《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多10个(斜线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