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淋证
中医内科学之淋证

0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 动过大
02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积 极的心态
03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减轻心理压力
04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 朋友保持沟通和交流
淋证的现代研
4究
现代医学认识
淋证是一种常见的
泌尿系统疾病,主
要表现为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状。
1
4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
淋证可能与一些全身 性疾病,如糖尿病、 高血压等有关,需要
综合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淋证的病因可能与细
菌感染、免疫功能异
2
常、泌尿系统结构异
常等因素有关。
3
淋证的治疗方法包
括抗生素治疗、免
疫调节治疗、手术
治疗等。
:根据中医 理论,采用中药治疗
02
西医诊断治疗:根据西医 理论,采用西药治疗
03
综合治疗:结合中西医理 论,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辨证要点:根 据不同分型的 特点,分别从 病因、病机、 症状、体征等 方面进行辨证。
辨证方法:运 用中医四诊
(望、闻、问、 切)的方法, 全面收集患者 的信息,进行
综合分析。
04
辨证结果:根 据辨证结果, 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案,选择 合适的中药方 剂进行治疗。
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针对 湿热型淋证,采 用清热利湿的药 物进行治疗
常用方剂
八正散:清热利 湿,通淋止痛
石韦散:清热利 湿,通淋止痛
萆薢分清饮:清 热利湿,分清泌
浊
龙胆泻肝汤:清 肝泻火,利湿通
淋
知柏地黄汤:滋 阴降火,清热利
湿
补中益气汤:补 中益气,升阳固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 石淋

案例一
析:
本例患者,由湿热久郁,蕴结下焦,使肾与膀胱气化失常, 水道不利,湿热久恋,灼炼津液,浊质凝结,致成砂石。拟 化石通淋,活血消瘀,宽气逐浊之法。 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通淋化石; 川芎、姜黄、活血消瘀,猪苓育阴利水;厚朴行气散结; 车前子、冬葵子、决明子质重降泻,蠲除沙石,尤妙在决明 子一味,《医林纂要》谓决明子:“泻邪水。”《药性论》谓其 “利五脏,除肝家热”。以其能入肝疏郁而又具降泄之能,利五 脏而逐邪水,升清降浊,偕诸药以臻殊功。
淋证 · 石淋
肾虚
湿热蕴结下焦
膀胱气化失司
熬尿成石
石淋
外感 湿热
肝气郁结化火 郁于下焦
情志 失调
病因病机
-6-
治疗
淋证 · 石淋
中药治法 中医多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治疗大法,常 用方为石韦散加味,药如: 通草 石韦(去毛) 王不留行 滑石 甘草(炙) 当 归 白术 瞿麦 芍药 葵子
若腰腹绞痛加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若尿中带血加小蓟、生地黄,去穿山甲、王不留行 若小腹胀痛加木香、乌药行气通淋; 若石淋日久,兼有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 海金沙、冬葵子益气通淋; 若肾气亏虚,加杜仲、续断、补骨脂;肾阳亏虚, 加巴戟肉、肉苁蓉、肉桂;肾精亏耗,加生地黄、 麦冬、鳖甲
-7-
淋证 · 石淋
治疗 西医治疗 缓解疼痛: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吲哚美辛(消炎痛)、 盐酸二氢吗啡酮+硫酸阿托品(盐酸二氢吗啡酮阿托品) 、安乃近、喷他佐辛和曲马多。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外科治疗。包括体外 冲击波碎石,传统的开放手术取石,微创取石碎石等
-8-
治疗
淋证 · 石淋
针灸治疗石淋
-14-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淋证、癃闭、关格

淋证、癃闭、关格淋证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要点一概述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闷”。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对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凡是具有淋证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
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一)淋证的病因1.外感湿热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二)淋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淋证的成因虽有内、外因之分,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其病位在膀胱与肾。
肾者主水,维持机体水液代谢。
膀胱者州都之官,有贮尿与排尿功能。
两者脏腑表里相关,经脉相互络属,共主水道,司决渎。
当湿热等邪蕴结膀胱,或久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淋证。
由于湿热导致病理变化的不同,及累及脏腑器官之差异,临床上乃有六淋之分。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淋证的诊断要点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二)类证鉴别1.淋证与癃闭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
正如《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所说:“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出。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
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
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除外伤所致者。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
(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
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
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中医内科学课件 淋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 在的疾病。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 行为,以降低感染风险。
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有妇科炎症、尿路感染等疾病,应积极治 疗,防止病情恶化。
调护要点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适量食用利尿食物
如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以免加重病 情。
如冬瓜、黄瓜、芹菜等,有助于排尿,缓 解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脾肾两虚
脾肾虚弱,气化无力, 水道不畅,形成淋证。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影响膀胱气 化,水道不畅,形成淋
证。
瘀血阻滞
瘀血阻滞膀胱,影响膀 胱气化,水道不畅,形
成淋证。
淋证的辨证要点
辨明虚实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 表现,辨明虚实,以便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分清缓急
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采取不 同的治疗措施。
重视整体观念
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整体观 念,兼顾其他脏腑的功能状况 。
强调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3
淋证的治疗
中药治疗
01
02
03
中药汤剂
根据淋证的类型,选用不 同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如八正散、石韦散等。
中成药
选用具有清热利湿、通淋 排石等功效的中成药,如 三金片、尿感宁颗粒等。
其他疗法
推拿疗法
生活方式调整
通过推拿按摩特定的部位,促进气血 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对治疗淋证有 一定的辅助作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内科学淋证PPT课件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9
泌尿系解剖图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10
目录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结语 ❖ 临证备要
2020/12/29
一、病因 二、 病
机 三、小结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11
病因
1外感湿热:下阴不洁 2饮食不节:多食辛热肥甘之品
4、辩证论治:
❖ 张景岳《景岳全书.淋浊》提出淋证初起, 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 异,又可转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 从而倡导 “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 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宜温 补命门”的治疗原则
❖ 清.《金匮翼.诸淋》说:“初则热淋,
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
如石也。”说明各种淋证可相互转化,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5
3、病机 ❖《金匮要略.五脏风塞积聚病脉证并治》 将病机归为“热在下焦”。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淋病侯对淋证 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诸淋者,由肾 虚而膀胱热故也”以肾虚为本,膀胱热 故为标,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 主要依据。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6
文献摘要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淋 证
14
小结
❖ 成因:有内因外因之分
❖ 基本病理变化: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 气化不利
❖ 病位:膀胱与肾,还与肝脾相关联
❖ 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 分类:六淋,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各种淋证的 病理机制?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淋证)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淋证)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A4型题 4. B1型题 5. 案例分析题1.淋证名称始见于A.《诸病源候论》B.《内经》C.《金匮要略》D.《伤寒论》E.《千金要方》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淋证2.若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脂液,则为A.热淋B.血淋C.石淋D.膏淋E.劳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淋证3.淋证发生的主要病机是A.肝肾阴虚B.气机不利C.气滞血瘀D.脾肾阳虚E.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淋证4.血淋与尿血的鉴别要点是A.有无排尿困难B.小便量多少C.有无砂石D.有无尿血E.有无尿痛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淋证5.淋证与癃闭的区别在于A.排尿困难B.血尿C.砂石D.小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E.小便混浊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淋证6.可以鉴别膏淋与尿浊的症状是A.排尿时有无疼痛滞涩感B.小便混浊C.小便量少D.尿中带血E.尿中有砂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淋证7.淋证的基本治则是A.利水消肿B.实则清利,虚则补益C.活血化瘀D.疏肝理气E.行气止痛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淋证8.淋证的病因包括A.外感湿热B.饮食不节C.情志失调D.劳伤久病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淋证9.血淋与尿血的主要鉴别在于A.小便血色是鲜红还是紫暗B.小便量的多少C.小便有无混浊D.小便是否通畅E.小便时有无疼痛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淋证10.无比山药丸可用于治疗下列何种病证A.劳淋B.癃闭C.血淋D.气淋E.尿浊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淋证11.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濡数,宜选方A.小蓟饮子B.石韦散C.程氏萆?分清饮D.八正散E.沉香散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淋证12.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中医内科学-淋证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描述 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 中。”
隋代《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对本病的病机作了 高度明确的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 也。”
《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 虚,实八种。
《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均将淋分为“石,气, 膏,劳,热淋”等五种。
匮肾气丸。
37
⑥劳淋
症状
病机 治法 方 药
主症: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 时作时止,遇劳即发,病程缠绵。 脾虚证:神疲乏力。运化无权。 肾虚证:腰膝酸软。生殖功能失常。 舌,脉:舌质淡,脉细弱。 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加减。
山药,肉苁蓉,熟地,山萸肉,茯神,菟丝子, 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
27
②石淋
症状 主症:常突然发作,一侧腰腹绞痛难忍;尿中 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 窘迫疼痛,甚则牵涉外阴,少腹拘急。 兼夹症:尿中带血。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 石韦散加减。 药 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
瘀利水
35
⑤膏淋
症状
主症: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 置之沉淀,或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 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
湿热阻滞证:口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 治法 方 药
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清利湿热,分清泌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川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茯苓,甘草梢
淋证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涂海涛 讲师
中医内科学试题(1)【精选100题】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首先将淋证分为8类的医籍是A.《金匮要略》B.《医灯续焰》C.《诸病源候论》D.《中藏经》E.《千金要方》【答案】D2、胁痛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疏肝化瘀止痛B.活血化瘀止痛C.疏肝和络止痛D.清热化湿利胆E.养血柔肝止痛【答案】C3、“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载于A.《金匮要略》B.《医宗金鉴》C.《丹溪心法·腹痛》D.《诸病源候论》E.《素问·气交变大论》【答案】E4、秦某,男,36岁。
喉痒干咳,痰黏难吐,或痰中带血丝,唇鼻干燥,鼻塞头痛.身热恶风,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
选方宜用A.桑菊饮B.黄苓泻白散合黛蛤散C.桑杏汤D.沙参麦冬汤E.清金化痰汤【答案】C5、下列属于腹痛的病因的是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抑郁D.脾胃虚弱E.跌仆损伤【答案】A B C D E6、癫证痰气郁而化火,可转化为A.痫证B.狂证C.厥证D.郁证E.痴呆【答案】B7、周某,男,16岁。
以进食海鲜为诱因,诱发血证,皮下紫斑遍身,并有鼻衄.齿衄,腹痛,便血尿血,发热,四肢关节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热邪阻滞经络,以关节疼痛为突出症状者,宜加用A.秦艽.木瓜.桑枝B.黄芩.银藤.川乌C.川乌.草乌.附子D.桃仁.红花.当归E.水蛭.土鳖虫.穿山甲【答案】A8、遗精病记载首见于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E.《丹溪心法》【答案】A9、张某,男,48岁。
白昼时时汗出近1年,动辄益甚者,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此时的证候诊断是A.肺卫不固证B.心血不足证C.阴虚火旺证D.邪热郁蒸证E.脾胃虚弱证【答案】B10、胃痛瘀血停滞证的治法是A.破结行瘀,滋阴养血B.活血化瘀,活络止痛C.化瘀通络,理气和胃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E.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答案】C11、痰热内扰型不寐的症状有A.心烦不寐B.胸闷泛恶C.舌淡苔白D.口苦E.脉滑数【答案】A B C E12、胃痛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A.胃痞B.真心痛C.胁痛D.腹痛E.呕吐【答案】B C D13、痰饮病的病机,主要关系到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C D E14、肺痿虚热证的治疗主方是A.沙参麦冬汤B.百合固金汤C.麦门冬汤D.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E.月华丸【答案】D15、肺痈溃脓期,病情顺逆的转化,应观察哪些方面A.声音B.饮食C.脉象D.体温E.痰液【答案】A B C D E16、患者赵某,女,56岁。
中医内科学0602淋证论述

病理性质有实虚之分,且多见虚实夹杂。初起多因湿
热为患,正气尚未虚损,多属实证。淋久湿热伤正, 由肾及脾,每致脾肾两虚,而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 ,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且常 见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等。 淋证初期若治疗及时得当,湿热得除,则病情趋愈 ;但热淋、血淋也可发生热毒人血,出现高热、神昏 等重笃证候。若久病迁延不愈,不仅可转变为劳淋, 甚则可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膏淋日久,精微 外泄,可转虚劳之疾。
(三)分证论治
1.热淋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 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 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析要: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 便频数短涩,灼热而刺痛,痛引小腹拘急胀痛,腰痛 拒按;湿热郁蒸,少阳枢机不利,可见恶寒发热,口 干口苦,恶心呕吐。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临床首先应辨六淋之类别,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有 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 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刺痛,或 腰腹绞痛难忍;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 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为小便带血,排尿有涩滞疼痛感; 膏淋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劳淋小便不甚 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其次辨证候之虚实。虚实夹杂者,须分清标本虚实之 主次,证情之缓急。最后须辨明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西医学中泌尿系急、慢性感染,泌尿系结核,泌尿系
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乳糜尿以及 尿道综合征等病,见有淋证特征者,可参照本节辨证 论治。
【病因病机】
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基本病机是湿热蕴 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舌象、脉象等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可以对淋 证进行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癃闭、尿失禁等。
02
中医对淋证的认识
古代医籍对淋证的认识
《黄帝内经》
最早提出淋证的概念,认为与膀胱和肾有关,病因多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 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金匮要略》
详细描述了淋证的症状和分类,如石淋、气淋、膏淋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 法。
病因与病机
病因
淋证的病因主要包括肾虚、膀胱湿热 、气滞、血瘀等。其中,肾虚导致膀 胱气化不利,湿热内蕴,是引起淋证 的主要原因。
病机
淋证的病机主要与肾虚、膀胱湿热有 关。肾虚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湿热内 蕴,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从而出现 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临床表现
症状
淋证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不同类型的淋证症状略 有不同,如热淋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石淋伴有腰痛、尿血等症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
展望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和西医精确诊断的优势,提高治疗 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相互补充,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的优势与挑战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 未来淋证的治疗效果将更加显著。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 的理念和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淋证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中医内科学 第六单元 肾系病证【中医助理】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第六单元肾系病证水肿水肿的概念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水肿的病机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
●水肿的诊断要点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重者见癃闭或尿少,抽搐,神昏谵语等。
●水肿的鉴别●水肿的辨证要点首先须辨阳水、阴水其次应辨病变之脏腑●水肿的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水肿的辨证论治(1/3)●水肿的辨证论治(2/3)●水肿的辨证论治(3/3)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水肿的转归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病变后期,可发展为关格,转为癃闭或兼见眩晕之证。
●水肿的预防调护肿势重者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每日3~4g)每日记录水液的出入量。
每日尿量少于500ml时,警惕癃闭的发生。
患者,男,26岁,晨起出现眼睑浮肿,继而四肢及全身皆肿,伴见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浮滑。
选用:A.五皮饮合胃苓汤B.越婢加术汤加减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D.疏凿饮子合己椒苈黄丸E.实脾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风水相搏证证候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术汤加减水肿风水相搏证的治法是:A.宣肺解毒,利湿消肿B.疏风清热,宣肺行水C.健脾运湿,通阳利水D.分利湿热,利水消肿E.健脾温阳,利水消肿『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风水相搏证证候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淋证

四、鉴别诊断
• 1、癃闭
癃闭━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
共同点:小便量小,排尿困难
淋证:尿频而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
不同点
癃闭: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甚则 小便闭塞,无尿排出
四、鉴别诊断
• 2、血淋与尿血鉴别:
共同点:都以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 纯血 不同点 ─ 有无尿痛为鉴别点
中医内科学 主编 吴勉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内教研室 伍玉娟
病案
• 患者,女,28岁,工人。 • 病史:尿频尿急尿痛2天。自诉2天前因朋友相聚,相继喝酒后,出 现小便频数, 日解20多次, 尿道灼热刺痛, 尿色黄赤, 少腹拘急胀痛, 伴有恶寒发热, 口干口苦,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平素嗜 食煎炒辛辣之品。
六、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实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通淋排石、利气疏导
虚证━━补益脾肾为主
虚实夹杂━━应根据标本主次缓急
(凉血、行气、化石、泄浊)
辨证论治
• 淋证忌汗、忌补?
七、分证论治
1、热淋
主症:小便频急短涩,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 急胀痛。 兼次症:腰痛拒按,或寒热起伏,口苦,呕恶,或大便秘 结。 舌脉: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 概 述 】
《诸病源候论· 淋病诸候》将本病的病位
及发病机制概括为:“诸淋者,由肾虚
而膀胱热故也。”
(二)源流
【 概 述 】
《景岳全书· 淋浊》“淋之初病,则无 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 奠定了“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 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 宜温补命门”的施治原则。
(二)源流
【 概 述 】
中医内科学淋证复习课程

沥不尽 ❖ 血淋:溺血而痛 ❖ 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 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漓不已,
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09.07.2024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
25
三、相关检查
❖ 尿常规: 白细胞增高,考虑镜检WBC>2*10/HP,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
36
辩证论治
❖ 久病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症见尿色 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滋阴 清热,补虚止血,药用知柏地黄丸
❖ 肾阴亏耗严重者,加熟地黄、麦冬、鳖甲、 旱莲草,滋养肾阴
❖ 久病脾虚气不摄血,症见神疲乏力,面色 少华者,归脾汤加仙鹤草、泽泻、滑石益 气养血通淋
09.07.2024
诊查要点
二、病症鉴别 ❖ 淋证与癃闭 相同点:小便量少 , 排尿困难 不同点:
淋证 尿频而尿痛,每日排 尿总量正常
复感 日久 湿热 不愈
癃闭 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
尿
09.07.2024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
22
❖ 血淋与尿血 相同点
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 不同点
血淋: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 尿血: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 或 热痛
考虑泌尿系感染及炎症 ❖ 查12艾迪氏计数WBC>50万/hp ❖ 怀疑尿路感染时,可作中段尿细菌培养,
尿亚硝酸试验、尿B2微球蛋白定量,静 脉肾盂造影等有助于上下尿路感染的鉴 别 ❖ 疑有泌尿道结核,查尿沉渣找结核杆菌, 做结核菌素试验,
09.07.2024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
26
❖ 疑前列腺炎,可作肛门指检前列腺及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
中医内科学--淋证

第二节淋证【概述】一、定义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1、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閟”。
并指出淋证为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证。
2、《金匮要略》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
3、汉代华佗《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乃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4、《诸病源候论》将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成为后世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
5、《景岳全书》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原则。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证。
【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感湿热;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劳伤、体虚。
二、病机1、基本病理变化: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2、病位:膀胱与肾,与肝脾相关。
3、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4、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且多见虚实夹杂之证。
5、病理演变:初起多属实证。
淋久湿热伤正,每致脾肾两虚,由实转虚。
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
6、病机转化:表现在转归上,首先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其次是某些淋证间的相互转换或同时并见。
若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仅可转为劳淋,甚则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
石淋因结石过大,阻塞水道亦可成水肿、癃闭、关格。
膏淋日久,精微外泄,可致消瘦乏力,气血大亏,终成虚劳。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以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中医内科学淋证-试卷1_真题-无答案

中医内科学(淋证)-试卷1(总分56,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以下除哪项外,皆应分虚实进行辨证治疗A. 石淋B. 血淋C. 气淋D. 膏淋E. 劳淋2. 热淋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宜下列何方合用A. 香苏散B. 藿香正气散C. 八正散D. 小柴胡汤E. 正气天香散3.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由脾肾两虚,气虚不固所致A. 血淋B. 热淋C. 劳淋D. 气淋E. 膏淋4. 治疗膏淋虚证和劳淋皆宜的方剂是A. 无比山药丸B. 左归丸C. 补中益气汤D. 肾气丸E. 右归饮5. 气淋实证,其选方最宜用A. 二神散B. 沉香散C. 六磨汤D. 五磨饮子E. 柴胡疏肝散6.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出自哪本古籍A. 《内经》B. 《诸病源候论》C. 《中藏经》D. 《金匮要略》E. 《备急千金要方》7. 首先记载水肿必须忌盐的古籍是A. 《济生方》B. 《金匮要略》C. 《中藏经》D. 《医学入门》E. 《备急千金要方》8. 首先创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的古籍是A. 《济生方》B. 《医学入门》C. 《医宗金鉴》D. 《仁斋直指方》E. 《丹溪心法》9. 无比山药丸可用于治疗下列何种病证A. 气淋B. 癃闭C. 血淋D. 劳淋E. 尿浊2. A2型题1. 患者,女,45岁。
因淋雨后突发小便频急短数,刺痛灼热,尿色黄赤,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应首选A. 八正散B. 小蓟饮子C. 导赤散D. 石韦散E. 茜根散2. 患者小便频急短涩,滴涩灼痛,尿少色黄赤,腰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宜选何方治疗A. 石韦散B. 小蓟饮子C. 八正散D. 导赤散E. 知柏地黄汤3. 患者,女,34岁。
尿频,尿急,尿时灼痛已3天,偶有恶寒发热,口干喜饮,大便秘结。
舌红,苔薄黄,脉濡数。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白细胞满布视野,红细胞0~5个/HP,尿沉渣涂片未找到细菌。
其治法是A. 清热泻肝,理气通淋B. 清利湿热,通利小便C. 补脾益肾,通淋泄浊D. 滋阴降火,清利通淋E. 补中健牌,益气升陷4. 患者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舌质淡,脉虚弱。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考点巩固(强化练习)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考点巩固(强化练习)1、单选膏淋的病机是()A.湿热蕴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B.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C.湿热蕴结于下,煎熬尿液,日久成砂石D.湿热蕴结于下,气机不利,不分清泌浊正确答案:D(江南博哥)2、单选癃闭中属于病势加重的是()A.小便量少,但能点滴而出B.由"癃"转"闭"者C.小便闭塞不通,水蓄膀胱者D.由"闭"转"癃"者E.虚实夹杂之证者正确答案:B3、单选瘫闭肺热壅盛的治法是()A.清肺热,利小便B.疏调气机,通利小便C.升清降浊,化气利水D.清热利湿,通利小便E.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正确答案:A4、单选李某,女性,15岁。
两周前身发疮痍,恶风发热。
前天起眼睑浮肿,继而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此病证的证机概要是()A.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B.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C.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D.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E.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正确答案:D5、单选脾阳虚衰型水肿的治疗主方为()A.参苓白术散B.五苓散C.补中益气汤D.实脾饮E.真武汤正确答案:D6、单选淋证的主症是()A.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B.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C.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痛引腰腹D.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E.小便闭塞,吐逆便秘正确答案:C7、单选患者,女性,45岁,水肿一月,从下肢开始,水肿渐延及全身,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日一行不成形。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立法应为()A.健脾化湿,通阳利水B.散风清热,宣肺行水C.宣肺解毒,利湿消肿D.温补脾肾,利水消E.分利湿热正确答案:E8、单选水肿湿毒浸淫证,疮痍湿盛糜烂者,应加用()A.麻黄、杏仁B.苏子、葶苈子C.白鲜皮、地肤子D.苦参、土茯苓E.茯苓、泽泻正确答案:D9、单选下列关于淋证患者的预防调护中,错误的是()A.避免纵欲过劳,保持心情舒畅B.注意外阴清洁C.不憋尿,多饮水D.长期口服抗生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E.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酒醇之品正确答案:D10、单选下列各项,对于鉴别水肿与鼓胀无意义的是()A.有无腹壁青筋暴露B.有无目睛黄染C.水肿与腹水出现的先后D.有无胁下癥积坚硬E.有无头面浮肿正确答案:E11、单选石淋,腰腹绞痛者,应加用()A.黄芪、党参、白术B.杜仲、续断、补骨脂C.川楝子、小茴香、广郁金D.桃仁、红花、皂角刺E.芍药、甘草正确答案:E12、单选癃闭膀胱湿热的治法是()A.清肺热,利小便B.疏调气机,通利小便C.升清降浊,化气利水D.清热利湿,通利小便E.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正确答案:D13、单选淋证血淋()A.淋证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者B.淋证常见小便浑浊如米泔尿血而痛者C.淋证少腹胀满较为明显者D.淋证小便赤,艰涩疼痛,尿有余沥者E.淋证小便灼热刺痛者正确答案:D14、单选以下哪项不是湿热水肿的主症()A.皮紧光亮B.发热恶风C.小便短赤D.大便干结E.脉濡数正确答案:B15、单选患者男性,65岁,排尿不畅三年,加重一月,小便点滴而出,小腹胀痛,腰膝痰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性质有实虚之分,且多见虚实夹杂。初起多因湿 热为患,正气尚未虚损,多属实证。淋久湿热伤正, 由肾及脾,每致脾肾两虚,而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 ,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且常 见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等。
1.外感湿热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上犯膀胱;或由小 肠邪热、心经火热、下肢丹毒等它处之热邪传人膀胱,发为淋证。
2.饮食不节多食辛辣炙博、肥甘厚味之品,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失 常,积湿生热,下注膀胱而成淋证。严用和《济生方·淋闭论治》云:“ 此由饮酒房劳,或动役冒热,或饮冷逐热,或散石发动,热结下焦,遂 成淋闭。”
根据肾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将水肿、淋 证、癃闭、阳痿、遗精等归属于肾系病证。肾病多虚 ,常“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肾虚一般分阴虚 、阳虚两类,阴虚宜甘润益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宜甘温助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此外,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肾阴亏 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可致眩晕,肾水不足,阴 不济阳,虚火上越,心肾不交,可致心悸、不寐;肾 不纳气,气不归原,可致哮喘;肾阳虚衰,火不媛土 ,可致五更泄泻;肾精亏损,脑髓失充,可致健忘、 痴呆;依据其病证整体相关性,分别隶属于各个脏腑 系统。临证时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
煦则运化健旺。胃喜润恶燥,不仅需阳气的温煦,更 赖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 通降。故脾阳(气)易虚,而胃阴易亏。脾的运化水谷 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纳呆、便溏、腹胀、倦怠、消 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 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 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胃气壅滞,而 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 ,可致暖气、恶心、呕吐、呃逆等。小肠司受盛、化 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 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
3.情志失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火郁于膀胱,导致淋 证。清代《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卷十二》指出:‘《内经》言 淋,无非湿与热而已;然有因忿怒,气动生火者。”
4.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禀赋不足,肾与膀胱先天畸形,或久病缠身, 劳伤过度,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或久淋不愈,耗伤正气,或妊娠、产 后脾肾气虚,膀胱易感外邪,而致本病。
(二)病机
淋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病 位主要在膀胱与肾,并与肝脾相关,多以肾虚为本,膀胱湿 热为标。由于湿热导致病理变化的不同,临床上有六淋之分 。湿热客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灼热刺痛者,为热淋 ;膀胱湿热,热盛化火,火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致小便 涩痛,尿、血相伴者,为血淋;湿热久蕴,熬尿成石,遂致 石淋;湿热蕴结,致肾不能分清泌浊,小便混浊如脂膏者, 为膏淋;肝气失于疏泄,气火郁于膀胱,则为气淋;久淋不 愈,湿热留恋膀胱,由腑及脏,继则由肾及脾,脾肾俱损, 正虚邪弱,遂成劳淋。此外,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亦 可为血淋;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脂液,亦可为膏淋 ;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亦可成气淋。
淋证的概念,基本病机,分证论治;癃闭的概念,基本病机,癃闭与淋证 、水肿、关格的鉴别,分证论治;阳痿的概念,分证论治;遗精的分证论 治。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肾藏精,是人体生长、 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肾主水,肾中精气的蒸腾气 化作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具 有重要调节作用,肺之通调水道、脾之运化转输水液以及膀胱 的气化作用都依赖于肾精的蒸腾气化。若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 失司,可导致水液的运化障碍,出现水肿、癃闭等病证;肾与 膀胱相通,若肾与膀胱的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可导致小便频 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的淋证。肾开窍于耳,若肾精充足, 髓海得养,耳窍得荣,则听觉灵敏;反之,若肾精虚衰,髓海 失养,耳窍不荣,则出现耳鸣、耳聋。
中医内科学淋证
第六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第三节 癃闭 第四节 阳痿 第五节 遗精
学习目的 掌握肾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水肿、淋证、癃闭、阳痿、遗精等病的
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念,基本病机,水肿与鼓胀、阳水与阴水的鉴别,分证论治;
第一节 淋证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概述
概念: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
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源流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其为“淋”、“ 淋闷”。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 “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脉证并治》描述了本病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 引脐中。”《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淋、热淋、气淋、劳淋、膏淋、砂 淋、虚淋、实淋八种,是临床分类的雏形。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淋 病诸候》分为石淋、劳淋、气淋、血淋、膏淋、寒淋、热淋七种,对淋 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提出石、气、膏、劳、热“五淋”之名。 明清时期,对淋证辨证论治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明代张介宾《景岳全 书·杂证谟·淋浊潲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 ,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清代尤在泾在《金匮翼·诸淋》 中提出各种淋证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如:“初则热淋、血淋,久 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如石也”;并且强调治疗石淋、膏淋要 “开郁行气,破血滋阴”,对临床确有指导意义。
西医学中泌尿系急、慢性感染,泌尿系结核,泌尿系 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乳糜尿以及 尿道综合征等病,见有淋证特征者,可参照本节辨证 论治。
【病因病机】
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基本病机是湿热蕴 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一)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