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阶段评分表

合集下载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批次得分
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
小计
签字栏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注:阶段评价得分 。
表11.3.1-4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汇总表
工程名称
编 号
填表日期
评价阶段
评价得分
权重系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得分
地基与基础
0.3
结构工程
0.5
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
0.2
合计
1









建设单位(章)
监理单位(章)
施工单位(章)
实得分
环境保护
0.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0.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0.2
节能与能源利用
0.2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0.11
合计
1
评价结论
1. 控制项:
2. 评价得分:
3. 优选项:
结论:
签字栏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表11.3.1-3绿色施工阶段评价汇总表
工程名称
编 号
填表日期
评价阶段
评价批次
批次得分
评价批次
表11.3.1-1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工程名称
编号
填表日期
施工单位
施工阶段
评价指标
施工部位
控制项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
评价结论
一般项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
计分标准
应得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现场诚信评价评分核定表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现场诚信评价评分核定表

附件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现场诚信评价评分核定表工程名称:
2、此表须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确认后由施工单位进行上传,并加盖项目负责人、项目监理工程师注册章,同
时附绿色施工相关证明照片,照片数量不超过3张。

3 、所有项目在有发生时才计算得分,没有发生的不得分,评价周期自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工之起到项目竣工为止。

4 、相关加分项当期加分有效期到期后,如相关工作仍在实施的,须重新进行申报,填写此表并上传证明资料,方可继续加分。

(注:表格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
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绿色工地评价表

绿色工地评价表
3
3
5.3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3
3
5.4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和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3
3
5.5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围墙,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3
3
6
环境保护
18
6.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施工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3
3
6.6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3
3
总分
100
90
3
3
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
3.4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施工平面布置做到科学合理化。
3
3
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2
4.1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
3
3
4.2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装置。
3
2
4.3安装净水装置,提高员工饮用水标准,确保员工饮水健康。
3
0
4.4收集处理雨水、雪水或可再利用水,使水资源得到循环使用。
3
0
5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
5.1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
3
5.2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3
3
3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12
3.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占地面积。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

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评分为58.86分。

根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各控制项评分权重如下:
本建筑绿色建筑评分见下表:
指标类

标准条文
分值设定得分


权重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
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
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
标准。

- -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8 0.17 1.36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5 0.17 0.85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 0.17 0.68
通过评分项目总体得分为58.86分,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

房屋建筑工程高品质绿色建造项目评分表(2022年)

房屋建筑工程高品质绿色建造项目评分表(2022年)

房屋建筑工程高品质绿色建造项目评分表
— 1 —
— 2 —
— 3 —
注:名词解释:
1.绿色建筑: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进行评价。

2.装配式建筑:按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进行评价。

3.绿色施工工程:是指绿色施工工作满足《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良好及以上等级标准,且在绿色建材选用、绿色工艺采用、绿色技术应用、绿色管理实施等方面有显著成效,按《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办法》,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绿色施工工程。

4.全装修:(居住类)交房前墙面、地面等房屋固定面、水电管线、开关插座等基本设施完成装修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固定设施安装到位。

(公共建筑类)交房前公用区域墙面、地面等房屋固定面、水电管线、开关插座等基本设施完成装修安装,各种公用固定设施安装到位。

5.拎包入住:(居住类)具备起居、就寝、盥洗等基本居住功能,提供装修及家具、家电等生活设施的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类)具备办公等基本服务功能,提供装修及家具、家电等办公设施的公共建筑。

6.采用绿色建材比例:按《湖南省建设工程绿色建材使用比例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湘建科〔2018〕65号)计算得。

— 4 —。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1
5.3.3 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应实施动态监测。
1
5.3.4 现场应有医务室,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应完善。
1
5.3.5 施工应采取基坑封闭降水措施。
1
5.3.6 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
1
5.3.7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50%。
1
5.3.8 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处理方式,实现达标排放。
2. 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1分;
2
6.2.2材料节约
1. 应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2
2. 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和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2
3. 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应降低运输损耗率;
2
4. 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2
5. 面材、块材镶贴,应做到预先总体排版;
2
6. 应因地制宜,采用利于降低材料消耗的四新技术;
满足考评指标要求,பைடு நூலகம்
得1分;
3. 措施不到位,不满足
考评指标要求,得0
分。
1. 措施到位,满足考
评指标要求,得2分;
2. 措施基本到位,部分
满足考评指标要求,
得1分;
3. 措施不到位,不满足
考评指标要求,得0
分。
2
2. 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
2
5.2.2人员健康
1.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置,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1




控 制 项: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一般项折算得分: (实得分/应得分)×100%=分

绿色建筑评估表

绿色建筑评估表
建设
单位
意见
建设单位(章)
年绿色建筑设计备案表》和涉及绿色建筑方面的设计变更内容填写,并相应增加“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施工建造、产业化技术”部分施工建造阶段达标条目。填写内容较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附页。
2、本表“评估情况”由设计及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填报,“初步评估结论”由监理单位填写,建设单位签署意见。
节水与资源利用部分: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
室内环境质量部分:
施工建造部分:
产业化技术部分:
设计单位
(章)
年月日
施工单位
(章)
年月日
初步评估结论
该工程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重大设计变更均已重新图审),施工建造过程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评价合格。
评价人:—
监理单位(章)年月日
评分项方面,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分,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分,节水与资源利用部分—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分,室内环境质量部分—分,施工建造部分分;产业化技术方面分,分别补充在
部分。经审查,认为符合/不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
其中达标部分的条目编号分别为:
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
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
3.本表一式二份,建设单位及当地住建主管部门各一份,在竣工验收前报送当地住建主管部门。
绿色建筑评估表
绿色建筑设计备案编号:
项目名称
建设
地址
建设单位
联系人
电话
施工单位
联系人
电话
设计单位
联系人
电话
监理单位
联系人
电话
主要技术指标
建筑面积(m*)
绿地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2.步伐基础到位,部分谦足考评指标央供得0.5分;
3.步伐没有到位,没有谦足考评指标央供得0分.
1
6.3.2应采与兴办配件完齐化或者兴办构件拆置化拆建的动工要收.
1
6.3.3主体结构动工应采用自动提下、顶降模架或者处事仄台.
1
6.3.4兴办资料包拆物回支率应达到100%.
1
6.3.5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动工阶段
评介果素
节能与能源利用
动工部位



尺度编号及尺度央供
计分尺度
评介论断
8.1.1对于动工现场的死产、死计、办公战主要耗能动工设备应设有节能的统造步伐.
必须局部切合考评指标央供;没有切合央供的一票反对,没有得加进评分过程.
8.1.2对于主要耗能动工设备应定期举止耗能计量核算.
2
6.2.3资材复活利用1.兴办余料应合理使用;
2
2.板材、块材等下足料战洒降混凝土及砂浆应科教利用;
2
3.临建造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兴办物、市政办法战周边门路;
2
4.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晃搁,纸弛应二里使用,兴纸应回支.
2



6.3.1应体例资料计划,应合理使用资料.
1.步伐到位,谦足考评指标央供得1分;
1
6.3.6火仄启重模板应采与早拆支撑体系.
1
6.3.7现场临建造施、仄安防备办法应定型化、工具化、尺度化.
1




控造项:切合央供□没有切合央供□
普遍项合算得分:(真得分/应得分)×100%=分
劣选项加分:分果素得分:分



建造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
2
5.2.3扬尘控制(9)
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
2
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2
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
2
现场进出口应设冲洗池和吸湿垫,应保持进出现场车辆清洁;
2
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封闭存放,余料应及时回收;
8.1.2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定期进行耗能计量核算。
8.1.3不应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
计分标准
应得分
实得分
8.2.1临时用电设施(3)
应采用节能型设施;
1.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2分;
2.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1分;
2
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2
8.2.3临时设施(2)
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2
临时施工用房应使用热工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
2
8.2.4材料运输与施工(4)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
2
2
2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
2
3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
2
4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
2
5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
6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水应合理,应有节水措施;
2
7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2
7.2.2水资源的利用(2)Leabharlann 评价要素施工部位控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
评价结论
9.1.1施工场地布置应合理并应实施动态管理。
9.1.2施工临时用地应有审批用地手续。
9.1.3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订相应保护措施,并应报请相关方核准。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
计分标准
1
5.3.4现场应有医务室,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应完善。
1
5.3.5施工应采取基坑封闭降水措施。
1
5.3.6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
1
5.3.7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50%。
1
5.3.8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处理方式,实现达标排放。
1




控制项符合要求。
一般项折算得分:(实得分/应得分)=(/)×100%=分
1
6.3.7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1




控制项符合要求。
一般项折算得分:(实得分/应得分)=(/)×100%=分
优选项加分:分
要素得分:分



评价人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工程名称
编号

填表日期
施工单位
施工阶段
评价要素
施工部位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
评价结论
3.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0分
2
临时用电应设置合理,管理制度应齐全并应落实到位;
2
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2
8.2.2机械设备(4)
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2
施工机具资源应共享;
2
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
2.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
3.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0分。
1
6.3.2应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或建筑构件装配化安装的施工方法。
1
6.3.3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
1
6.3.4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应达到100%。
1
6.3.5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
1
6.3.6水平承重模板应采用早拆支撑体系。
8.3.4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应大于80%。
1
8.3.5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用电应分别计量。
1




控制项符合要求。
一般项折算得分:(实得分/应得分)=(/)×100%=分
优选项加分:分
要素得分:分



评价人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工程名称
编号

填表日期
施工单位
施工阶段
2
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
2
拆除爆破作业应有降尘措施;
2
-
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
2
-
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2
5.2.4废气排放控制(4)
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2
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2
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的规定;
2
6.2.2材料节约(7)
1应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2
2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和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2
3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应降低运输损耗率;
2
4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2
5面材、块材镶贴,应做到预先总体排版;
2
6应因地制宜,采用利于降低材料消耗的四新技术;
1.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1分;
2.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分;
3.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0分。
1
9.3.2对施工中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应进行有效保护,处理措施恰当。
1
9.3.3地下水位控制应对相邻地表和建筑物无有害影响。
1
9.3.4钢筋加工应配送化,构件制作应工厂化。
1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2
2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2



7.3.1施工现场应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
计分标准同前
1
7.3.2施工现场应有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
1
7.3.3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应用自来水。
1
7.3.4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
1
7.3.5现场应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1
9.3.5施工总平面布置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职工宿舍应满足2m2/人的使用面积要求。
1




控制项符合要求。
一般项折算得分:(实得分/应得分)=(/)×100%=分
优选项加分:分
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2
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
2
应尽量减少夜间作业和冬期施工的时间。
2



8.3.1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计分标准同前
1
8.3.2临时用电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1
8.3.3应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1
7.1.1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
7.1.2应有计量考核记录。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
计分标准
应得分
实得分
7.2.1节约用水(7)
1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
1.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2分;
2.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1分;
3.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0分。
1




控制项符合要求。
实得分:应得分:
一般项折算得分:(实得分/应得分)=(/)×100%=分
优选项加分:分
要素得分:分



评价人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工程名称
编号

填表日期
施工单位
施工阶段
评价要素
施工部位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
评价结论
8.1.1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设有节能的控制措施。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
计分标准
应得分
实得分
5.2.1资源保护
1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1.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2分;
2.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1分;
3.措施不到位,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0分
1.措施到位,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2分;
2.措施基本到位,部分满足考评指标要求,得1分;
2
-
不应在现场燃烧废弃物。
2
5.2.5建筑垃圾处置(6)
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
2
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应达到100%;
2
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
2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