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4 熟料烧结过程 (5) C2S、CaO溶解于熟料液相的速率: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4 熟料烧结过程
(6)反应物存在状态:氧化钙与贝利特晶粒小,处于缺陷多 的新生态,活性大,易于溶入液相,利于阿利特的形成。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温度和时间; 原料性质; 矿化剂。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3 固相反应 2、 影响因素 矿化剂:能加速结晶化合物的形成,使水泥生料易烧 的少量外加物。 铅矿渣、铜矿渣等
萤石
萤石、石膏复合矿化剂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4 熟料烧结过程 当物料温度升高到最低共熔温度后,C3A、C4AF、 MgO、R2O等熔融成液相。C2S、CaO逐步溶解于液相 中, C2S吸收CaO形成C3S。 反应式: C2S + CaO → C3S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液相量增加,液相粘 度降低, C2S、CaO不断溶解、扩散, C3S晶核不断形 成,并逐渐发育、长大,形成几十微米大小、发育良好 的阿利特晶体。同时晶体不断重排、收缩、密实化,物 料逐渐由疏松状态转变为色泽灰黑、结构致密的熟料。
5.1.5 熟料的冷却 ※冷却的目的---急冷
(1)提高熟料的质量 防止或减少C3S的分解 避免β-C2S转变成γ-C2S 改善了水泥安定性
使熟料C3A晶体减少,提高水泥抗硫酸盐性能
(2)改善熟料的易磨性 急冷熟料的玻璃体含量髙,内部存在应力裂纹,易磨碎。 (3)回收余热 (4)有利于熟料的输送、存储和粉磨 出料温度小于100℃。水泥磨内温度过高会造成“假凝”现象。
第五节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
学习要点:主要介ຫໍສະໝຸດ Baidu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熟料 煅烧技术以及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以预热 器—分解炉—回转窑—冷却机为主线,着重介绍当代 水泥工业发展的主流和最先进的煅烧工艺及设备,以及 耐火材料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生料在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干燥、粘土原料脱 水、碳酸盐分解、固相反应、熟料烧结及熟料冷却结
※水泥熟料煅烧过程概述如下:
煅烧阶段 温度 反应热 具体过程
干燥
粘土质原料 脱水
100~150℃
450℃
吸热
吸热
生料中物理水蒸发。
粘土质原料释放出化合水,并开 始分解出氧化物,如Al2O3、 SiO2 。
碳酸盐分解
固相反应 熟料烧结
900℃
900~1200℃ 1300~1450~1300℃
强吸热
放热 微吸热
碳酸盐分解放出CO2和新生态 CaO。
粘土的无定形脱水产物结晶,各 种氧化物间进行固相反应。 1250~1280℃所产生的矿物部分 熔融出现液相; 1280~1450℃液 相量增加,C2S通过液相吸收 CaO形成C3S ,直至熟料矿物全 部形成。 熟料矿物冷却。
熟料冷却
1300℃~
放热
高岭石(属于单网层结构)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1 干燥与脱水 2、粘土脱水 粘土中的主要矿物高岭土发生脱水分解过程: ① 540℃开始高岭土脱水分解:
Al2O3· 2SiO2· 2O→ Al2O3· 2H 2SiO2(偏高岭石)+2H2O
② 540~880℃偏高岭石逐渐密实化。 ③ 970~1050℃时,其结构再次发生重大变化,无定形偏高 岭土转变成莫来石: 3(Al2O3· 2SiO2)→ 3Al2O3· 2SiO2(莫来石)+4SiO2
5.1.5 熟料的冷却 冷却过程:液相凝固以后(小于1300℃)。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5 熟料的冷却
熟料烧结过程完成之后,C3S的生成反应结束,熟料 从烧成温度开始下降至常温,熔体晶化、凝固,熟料颗 粒结构形成,并伴随熟料矿物相变的过程称为熟料的冷 却。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的过程,称干燥过程。 干法窑生料水分一般不超过1%; 立窑和立波尔窑生料约含水分12%~15%; 湿法窑料浆水分30%~40%。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1 干燥与脱水 2、粘土脱水 粘土脱水:指粘土矿物分解放出化合水。
两种化合水:
晶体配位水(400~600℃); 层间吸附水(100℃左右)。
晶等重要的物理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反应速度及反应产物不 仅受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影响,还受反应时 的物理因素诸如生料粒径、均化程度、气固相接触程 度等的影响。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1 干燥与脱水 1、干燥
干燥过程:温度100~150℃生料水分(自由水)全部排除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4 熟料烧结过程 (1) 最低共熔温度:物料在加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 分开始出现液相的温度。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1250~1280℃达到最低共熔温度,出现
氧化铝、氧化铁和氧化钙为主体及少量氧化镁和碱的液相。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4 熟料烧结过程 (2) 液相量: 液相量增加,形成硅酸三钙就快。但液相量过 多,煅烧时易结大块,造成回转窑结圈等,影响生产。一 般熟料在煅烧阶段的液相量为20%~30%。 液相量与组分性质、含量及烧结温度有关。 1400℃ 1450℃ 1338℃ L=2.95A+2.2F+M+R L=3.0A+2.25F+M+R
的SiO2、Fe2O3、Al2O3等通过质点的相互扩散而进行固
相反应,形成熟料矿物。
•反应特点:
多级反应 交叉进行 放热反应
反应产物:
C2S、C3A、C4AF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3 固相反应 1、 反应过程 ~800℃:CA,CF,C2S开始形成;
800~900℃:C12A7,C2F开始形成;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2 碳酸盐分解 MgCO3 CaCO3
600℃ 900℃
MgO+CO2 CaO+CO2
-(1047~1214)J/kg -1645J/kg
1、碳酸盐分解反应的特点: 可逆反应 强吸热反应 烧失量大 分解温度与矿物晶体结构有关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4 熟料烧结过程 C3S形成条件: 温度: 1300~1450~1300℃ 液相量: 20%~30% 时间: 10~20min
• • • • • •
影响熟料烧结过程的因素 最低共熔温度 液相量 液相粘度 液相的表面张力 C2S、CaO溶于液相的速率 反应物存在状态
IM>1.38 L=6.1F; IM<1.38 L=8.2A-5.22F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4 熟料烧结过程
(3) 液相粘度:直接影响C3S的形成。
熟料的液相粘度主要决定于温度和铝率:温度高,熟 料液相粘度低;铝率增加,液相粘度增大。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4 熟料烧结过程 (4) 液相表面张力:促进熟料矿物特别是C3S的形成。 温度高,液相表面张力降低;熟料中镁,硫、碱等物质 也会降低液相表面张力,易于润湿固相,促进烧结。
900~1100℃:C2AS形成又分解,形成C3A,C4AF开始形成, 所有碳酸钙均分解,游离氧化钙达最大值。
1100~1200℃:大量形成C3A,和C4AF,C2S含量最大值。
1250℃以上:C3S形成。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3 固相反应 2、 影响因素
生料的细度和均匀性;
a b CaCO3 CaO
CO2
③在一定温度下碳酸钙进行分解并放出CO2;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2 碳酸盐分解 3、影响碳酸钙分解速度的因素 a.石灰石结构和物理性质; b.生料细度; c.反应条件; d.生料悬浮分散度;
e.粘土组分的性质。
5.1 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1.3 固相反应 通常在碳酸钙分解的同时,分解产物CaO与生料中
5.1.2 碳酸盐分解
2、碳酸钙分解过程 ①热气流传向颗粒表面; ②热量由表面向分解面传递;
④CO2穿过CaO层向表面扩散传质; ⑤表面的CO2向周围气流介质扩散。 在上述五个过程中: 两个传热过程—①和②; 一个化学反应过程—③; 两个传质过程—④和⑤ 。
正 在 分 解 的 碳 酸 钙 颗 粒
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