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喷泉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喷泉的定义:喷泉是一种用水压喷射的水景装置。
2. 喷泉的原理:水通过压力泵被压入喷泉装置,从喷嘴喷出,形成各种形状的水柱。
三、教学活动:1. 邀请幼儿观察喷泉,让他们描述喷泉的外观和喷水的情景。
2. 向幼儿解释喷泉的原理,并用简单的语言让他们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喷泉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对喷泉原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探索喷泉原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喷泉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喷泉原理的实验:通过改变压力,观察喷泉喷射的高度和水流的形状。
2. 喷泉原理的应用:了解喷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灌溉、冷却等。
1. 准备实验材料:水、压力泵、喷嘴等。
2.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下喷泉喷射的高度和水流的形状。
3. 让幼儿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评估幼儿对喷泉原理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表达。
第三章:创意喷泉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独特的喷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喷泉设计的要求:考虑喷泉的外观、喷水的方式和喷水的声音。
2. 喷泉设计的材料:使用各种材料制作喷泉,如塑料瓶、管道等。
三、教学活动:1. 邀请幼儿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独特的喷泉。
2. 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喷泉,并合作完成设计。
3.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喷泉设计,并描述设计的理念和功能。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力表现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幼儿对喷泉设计的要求和制作过程的理解。
第四章:喷泉表演1. 让幼儿通过表演,展示对喷泉原理的理解和创意设计。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教案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教案喷泉实验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项目,它通过利用气体的流动和压力原理,使水通过一定的装置形成喷射,引起水柱从地面喷出。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压力和流体力学的原理,还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适合用于小学和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中。
以下是一份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的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喷泉实验探究压力对流体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喷泉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水容器(如一个玻璃瓶)2. 小型水泵3. 排水管4. 水管5. 水龙头三、实验步骤:1. 将水容器放在桌面上,用水龙头或其他方法向水容器中注满水。
2. 将排水管连接到水容器底部,排水管另一端放入一个可以接水的容器中。
3. 将水泵插入水容器中,保证水泵的电线已连接好。
4. 打开水泵电源,观察水容器中的水流动情况。
5. 调节水泵的工作时长和水流强弱,观察喷泉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中,当水泵开始工作时,水开始从喷泉装置中喷出,形成一个水柱。
2. 随着水泵的工作时长和水流强弱的变化,喷泉的高度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当水流强大时,喷泉高度较高;当水流较小时,喷泉高度较低。
五、实验讨论和问题提出: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水从喷泉中喷出时,有一个明显的高度,这是因为水受到一定的压力作用。
2. 喷泉实验中,水从喷泉装置中喷出的高度与水流的强度有关。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水流强大时,喷泉的高度会较高?为什么水流较小时,喷泉的高度会较低?六、实验拓展:1. 将水泵的出口与气球相连接,打开水泵,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可以发现,随着水流的输入,气球会逐渐膨胀,这是因为水的压力作用的结果。
2. 进一步拓展,将水泵的水管朝上垂直放置,打开水泵,观察水柱的形成和高度变化。
可以发现,当水柱达到一定高度后,水柱会折回降低高度,并重新形成喷射,形成周期性的喷泉效果。
3. 可以讨论喷泉的应用,例如喷泉广场、音乐喷泉、喷泉景观等,并初步探究喷泉设计中的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制作喷泉(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制作喷泉(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制作喷泉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剥花生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的保护色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制作喷泉一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装有水的脸盆、小水杯;2.记录表格、记号笔、报纸、抹布、视频课件、表演绸带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欣赏喷泉1.师:我们已经用磁铁做了一些小实验,有打电话、钓鱼等。
今天有两位叔叔他们也来做小实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实验?2.幼儿欣赏《可乐喷泉实验》,问:“你看到了什么?叔叔用什么材料制作喷泉的?”3.喷泉真好玩,我们也来做喷泉吧!二、指导幼儿制作喷泉。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喷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里扎两个洞,灌上水,插上两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喷出来。
3.教师介绍喷泉实验原理:我们向一根吸管吹气,吹入的空气会变成气泡,对水施加压力,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挤上来,形成喷泉。
只要不断吹气,水就会不断喷出来。
4.幼儿制作喷泉,教师随堂指导。
5.幼儿玩喷泉,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1.问: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3.预想与对策: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相关经验。
如:孔打得高,喷泉喷得高;用力吹,喷泉喷得高。
四、游戏表演:1.幼儿分组竞赛,比比谁的喷泉喷得更远?2.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5篇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5篇活动目标1.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缘由。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晰的表述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3.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究的力量。
活动预备1.图片—喷水台2.水盆、水、能舀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玩水1.请幼儿自己选择器具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看,了解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二、了解喷泉1.出示图片-喷泉,幼儿观看。
教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喷泉)你怎么看出来是喷泉呢?(幼儿知道并说出水是向上喷的。
)2.怎样才能让水喷上去呢?(鼓舞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探究喷泉1.尝试制造喷泉教师: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怎样才能任谁向上喷呢?请幼儿自由玩水,进展探究。
2.教师巡回观看,并记忆幼儿的探究结果。
教师小结幼儿的探究状况:哪些幼儿想出了让水向上喷的方法,能使水向上喷。
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幼儿演示怎样制造出的喷泉。
4.请幼儿演示不能制造出喷泉。
引导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缘由。
四、人工喷泉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展喷泉竞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缘由。
2.幼儿争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
3.请幼儿查找适宜的材料,制造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篇二活动目标:1、在探究中发觉和了解喷泉形成的简洁原理。
2、乐于探究,积极参加喷泉小试验。
3、感受喷泉给生活带来的欢乐。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1、材料:饮料瓶、盖子、一次性杯子、管子。
(在饮料瓶身和一次性杯子上钻好洞)2、喷泉的视频和图片。
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探究,沟通发觉。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喷泉吗?在哪里见过?教师:今日,我们来玩一个喷泉嬉戏。
教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的,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利用这些材料玩出喷泉。
教师:师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上来操作。
(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他幼儿欣赏)教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玩出喷泉的?(幼儿答复)二、其次次探究,了解喷泉的形成。
喷泉教案5篇
喷泉教案5篇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详细撰写教案,以确保课堂顺利进行,制订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喷泉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喷泉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
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
《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
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
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
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教案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现象的原理,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喷泉现象的原理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3. 喷泉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喷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喷泉现象。
2. 学生分享对喷泉现象的了解和疑问。
3. 教师简要介绍喷泉现象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喷泉现象的原理(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从喷泉中喷出来?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喷泉现象的原理。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解释喷泉现象的原理。
三、喷泉实验操作步骤(20分钟)1. 教师展示喷泉实验器材,介绍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喷泉装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喷泉实验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喷泉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喷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喷泉现象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巩固喷泉现象的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解释喷泉现象的原理。
2. 学生能熟练操作喷泉实验装置。
3. 学生能举例说明喷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 喷泉实验器材:喷泉装置、水、剪刀、胶带等。
2. 教学课件:喷泉现象的原理、操作步骤、应用实例等。
教学建议:1. 喷泉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装置。
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喷泉现象的原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以简易喷泉实验为基础,通过探究喷泉现象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创意的喷泉教案:让学生动手制作有趣的喷泉装置
创意的喷泉教案:让学生动手制作有趣的喷泉装置让学生动手制作有趣的喷泉装置创意能力是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创意的培养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创意能力,本文将介绍一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制作喷泉装置。
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提高创意水平;2、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机械制作、电路连接等技能;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学生每组需要准备水泵、水管、水阀、电池盒、导线、电源等材料。
2、工具准备:钳子、螺丝刀、电烙铁等机械工具。
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课堂,学生每组需要一个工作台。
三、教学步骤1、讲解喷泉原理:通过水泵将水送入水管,然后通过水阀的控制实现水流的开启和关闭,最终形成喷泉。
2、组织学生分组,每组5-6人,让每组学生设计自己的喷泉装置。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可以设计出各种形状的喷泉,例如球形、方形、人形等等。
3、学生开始制作。
首先需要将水泵和电源连接起来,确保水泵可以正常工作。
接着需要将水阀与水管连接起来,让水流得以控制。
最后将喷泉的外壳制作出来,可以使用3D打印等现代技术,也可以自己动手用木材或其他材料构建。
4、装置制作完成后,每组学生需要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喷泉装置,并解释其原理和设计思路。
5、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将每组学生制作的喷泉装置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的喷泉装置。
四、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创意能力,以及是否能将自己的想法问世。
2、观察学生是否能掌握机械制作、电路连接等技能。
3、观察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并发挥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意能力,也能够掌握机械制作和电路连接等技能,并且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教案的创意思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喷泉装置,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回归生活中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小学简单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小学简单喷泉实验教案设计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水的喷射情况,了解喷泉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
1. 一个小水泵。
2. 一根透明的软管。
3. 一些小瓶子或者玻璃杯。
4. 一些食用色素。
5. 一些小石子或者小玩具。
三、实验步骤。
1. 将水泵放入一个容器中,用软管连接水泵的出水口。
2. 将软管的另一端放入瓶子或玻璃杯中。
3. 打开水泵,观察水的喷射情况。
4. 在水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观察喷泉的颜色变化。
5. 将一些小石子或者小玩具放入喷泉中,观察它们被喷射出来的情况。
四、实验原理。
喷泉的原理是利用水泵将水从下方抽取上来,然后通过喷嘴将水喷射出去。
当水从高处喷射出来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水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弧线,落下时会形成水花。
加入食用色素或者小玩具可以让喷泉更加有趣。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喷泉的原理,也观察到了水的喷射情况。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这样的实验,发现科学的乐趣。
六、延伸实验。
1. 尝试改变水泵的位置,观察喷泉的变化。
2. 尝试改变软管的长度,观察喷泉的变化。
3.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喷嘴,观察喷泉的变化。
七、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水泵,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水泵,避免浪费水资源。
通过这个简单的喷泉实验,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喷泉的原理,还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延伸实验,还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喷泉的奥秘,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希望这个实验能够为小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喷泉的形成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
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喷泉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酚酞指示剂、NaOH溶液、HCl溶液、清水。
2. 实验材料:棉花、塑料袋、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喷泉现象,如公园、商场等地方的喷泉。
2. 提问学生:喷泉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喷泉的形成原理。
二、实验原理讲解(10分钟)1. 讲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容器内压强,使容器内的液体喷出形成喷泉。
2. 讲解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准备实验用具,将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将HCl溶液滴入试管中,用棉花和塑料袋制作喷泉装置,将滴定管插入烧杯中,观察喷泉的形成。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用具。
2. 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喷泉形成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喷泉实验中的原理,如压强变化、液体喷出等。
3. 学生讨论:如何使喷泉喷射更高、更远?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自制喷泉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展示。
2. 学生可以探究不同液体、不同压强条件下的喷泉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形成的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喷泉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幼儿园科学教案喷泉
幼儿园科学教案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喷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观察和探究喷泉的现象和变化;3.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喷泉的照片或者播放喷泉的视频;2.实际物体:水枪、水管;3.材料准备:纸、水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观察、探究:教师给予幼儿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让他们观察喷泉的样子和现象,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和猜想。
2.提问: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为什么喷泉的水会上升?二、展示(10分钟)1.实物展示:教师展示水枪和水管,通过演示让幼儿观察并感受水的喷射现象。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喷泉的原理,解释为什么喷泉的水能够上升。
三、实践(25分钟)1.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些纸和水漆,让他们自由发挥,制作喷泉样式的艺术品。
2.展示:每个小组准备好后,让他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喷泉艺术品,并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
四、讨论(20分钟)1.观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不同喷泉样式的艺术品,引导幼儿讨论其中的差异和表现形式。
2.探究:教师提问:喷泉的水是怎么上升的?为什么喷泉的高度不同?3.讨论: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对喷泉的现象和原理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10分钟)1.总结:教师总结幼儿讨论的内容,概括喷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2.提醒:教师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的自然现象。
六、延伸活动(自由探究)(15分钟)1.自由探究:教师为幼儿提供水和喷水器,让他们自由探究如何制作一个小型的喷泉。
2.观察和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展示方式:利用实物展示、示范性操作以及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和讨论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小组展示的喷泉艺术品,综合评价幼儿对喷泉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注意事项:1.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言简意赅地讲解喷泉的原理;2.幼儿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安全,教师在旁进行引导和监督;3.教师鼓励幼儿多思考、多观察,并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和交流。
喷泉实验教案(5篇)
喷泉实验教案(5篇)喷泉实验教案篇一喷泉实验教案内容:喷泉实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在这一节的相关内容中,绝大多数都不能算是高中化学的重点,而喷泉实验是个例外,它是高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
它的实验现象,原理以及由此得出的氨的物理性质历年来在各省高考中出现频率都较高。
学情分析:学生来到高中不久,一般还未经历文理分科,且由于初中化学的趣味性和实验性较强,同学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新的实验题后,很多同学对这些实验不知怎么分析才好。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做法根据实验现象,自己会分析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并由此得出结论。
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出分析实验题目的三个步骤教学重难点:对喷泉实验的原理的分析注意事项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对该实验的升华和提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实验装置图→观看实验视频→小组讨论→同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探究方法教师采用边看视频边讲解的方法使所有学生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投影一张漂亮的喷泉图片提问大家看老师的ppt上是什么啊?(学生答:喷泉)老师的喷泉呀是我们在广场,公园等地可以看到的,但是其实喷泉不仅仅可以在这些地方看见,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也是可以看到的,大家想看吗?(学生答:想看)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实验室里面的喷泉!板书:喷泉实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97面,自己先预习一下实验的基本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实验的装置吧!投影:该实验的实验装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装置,我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装置啊,好,××同学!××:铁架台,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烧杯,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管的塞子,装满氨气的烧瓶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预习的还是相当认真的。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学习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 广场喷泉模型;2. 水;3. 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4.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喷泉,让学生说出喷泉的特点和美感;2. 提问:广场喷泉是如何工作的?喷泉的原理是什么?二、探究喷泉的原理(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根据观察和已有知识,分析喷泉的原理;2. 各小组汇报:让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补充。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喷泉模型的搭建:让学生分组操作,按照喷泉模型的说明进行搭建;2. 喷泉实验:让学生打开喷泉开关,观察喷泉的水流情况;3. 数据记录:让学生用测量工具记录喷泉的水流高度、水流速度等数据。
四、流体力学知识讲解(10分钟)1. 流体力学的定义:介绍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2.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压力、压强、流速等概念;3. 喷泉原理的应用:讲解喷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喷泉设计、水利工程等。
五、实验报告(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表格;2. 让学生在报告中阐述喷泉的原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喷泉设施,了解喷泉的设计和建造;2. 让学生参观水利工程,了解流体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广场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的原理和构造,学习了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喷泉实验教案
喷泉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高度的水柱喷射高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2.实验并了解压力和引力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器材
喷泉装置、水桶、尺子
三、实验步骤
1.将喷泉装置放在水桶中,将其底部固定在水桶底部。
2.将喷泉装置接通水源,调节水源大小,并记录每个高度的喷射高度。
3.将喷泉水柱产生的每个高度与水源压力记录下来。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喷泉高度和水柱高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注意水的安全使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和记录数据,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3.在实验结束后,先将喷泉装置关闭,再关闭水源。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结果表明,喷泉高度和水柱高度与压力有关,水源压力越大,产生的喷泉高度越高。
2.实验结果还表明,引力在喷泉实验装置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喷泉水柱高度受到引力的影响。
3.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说明压力和引力在物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实验名称:喷泉实验探究实验目标:1.探究不同喷泉口的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2.探究不同水流量对喷泉高度的影响;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实验工具和材料:1.喷泉装置(包括水箱、喷嘴、水泵等);2.不同形状的喷泉口(如圆形口、方形口等);3.测量尺、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a.连接喷泉装置并保证其正常运行;b.准备好不同形状的喷泉口;c.准备好测量尺、计时器等实验工具。
2.实验步骤:a.将水泵打开,调节水流量至合适;b.使用圆形口进行实验:i.在一定高度上将圆形喷泉口固定在喷泉装置上;ii. 记录喷泉的高度及喷水时间;iii. 重复实验三次并取平均值。
c.使用方形口进行实验:i.将圆形口更换为方形口,并重复步骤b中的实验。
d.比较两种喷泉口的实验数据,分析其差异。
e.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引起差异的原因。
3.实验结果:a.记录圆形口和方形口的喷泉高度及时间数据;b.统计数据并进行比较;c.根据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实验讨论与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圆形口和方形口的喷泉高度及时间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喷泉口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水流量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4.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拓展实验:1.探究不同喷泉材质对喷泉高度的影响;2.探究不同水温对喷泉高度的影响;3.探究不同喷泉装置参数(如水压、水位等)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意外;2.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寻求帮助。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对不同喷泉口的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进行实际观察和数据分析。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此外,通过提出拓展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实验装置的正常运行,并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喷泉自然科学教案设计及反思
喷泉自然科学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标题:喷泉自然科学教案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喷泉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2. 掌握喷泉与水的关系,了解水的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喷泉模型或图片。
2. 水源。
3. 透明容器。
4. 水泵。
5. 水管。
6. 不同形状的喷头。
7.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喷泉的模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喷泉的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喷泉是如何工作的,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探究:1. 分组讨论喷泉的工作原理,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水泵和水管连接水源和喷头,观察不同形状的喷头对喷泉水柱的影响。
3.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4.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发现喷泉的水柱高度与喷头形状、水流速度等因素有关。
拓展: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自己的喷泉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喷泉模型,并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
总结: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喷泉的工作原理和水的运动规律。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2. 教师提供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扩展活动:1. 学生可自行选择其他自然科学主题进行探究和实验,如气球的原理、电路的组成等。
2. 学生可编写实验报告,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案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喷泉的工作原理和水的运动规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实验记录和分析方面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下次教学时,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引导。
此外,我还计划引入更多的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基本原理,知道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原理,知道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喷泉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喷泉模型、水、容器、吸管等。
2. 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喷泉模型,引发幼儿对喷泉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1:观察喷泉原理让幼儿观察喷泉模型,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喷水的高度与水的压力的关系。
3. 探究活动2: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一个喷泉模型、水、容器、吸管等实验材料。
(2)引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让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喷泉原理。
4. 分享与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引导幼儿讨论喷泉原理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观察幼儿对喷泉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合作、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增进家园合作。
2. 喷泉设计比赛:让幼儿分组设计自己的喷泉,比一比哪一组的喷泉设计最独特、最有趣。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中幼儿的安全。
八、教学拓展:1. 参观实地喷泉:组织幼儿参观公园或商场等地方的实地喷泉,让幼儿亲身体验喷泉的原理。
2. 学习相关科学知识:让幼儿了解液体压强、流速等科学知识,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喷泉实验初中物理教案
化学喷泉实验初中物理教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的产生和溶解过程;
2.观察和研究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提出观点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1.氢氧化钠固体;
2.稀盐酸溶液;
3.试管;
4.试管架;
5.酒精灯。
三、实验步骤:
1.取一个试管,装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2.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
3.观察气体的产生和溶解过程;
4.分析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实验时需佩戴实验服和手套,避免化学药品溅入眼睛或皮肤;
2.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手部和实验仪器。
五、实验结果:
1.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气泡逐渐密集并从试管口释放出来;
2.释放出的气体可燃烧,有可能是氢气。
六、实验讨论:
1.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2.释放气体的气泡是氢气,可通过火源点燃;
3.实验中氢气的性质和溶解性可展开更多的探讨。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气体产生和溶解的过程,进行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并积累了化学实验的经验。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善于观察、勇于思考,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幼儿园科学教案喷泉
幼儿园科学教案喷泉幼儿园科学教案:喷泉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 能够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喷泉。
3. 观察和探究喷泉的特性和效果。
二、教学准备1. 喷泉模型:透明的塑料瓶、吸管、水泵、水管、灯泡等。
2. 相关的图片、视频或书籍。
3. 指南针、测量尺等实验小工具。
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入喷泉的主题: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画或短视频,让他们对喷泉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喷泉可以在公园、广场或庭院中见到,喷泉有时候会有不同的颜色或灯光效果等。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喷泉前的经历和感受。
探索喷泉的原理2. 通过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喷泉的基本原理。
解释水泵把水从地下抽到喷泉顶部,水顺着喷头或喷嘴自由落下,形成了美丽的喷水效果。
3.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水能从喷头或喷嘴自由流出?为什么水流出的高度不同?4.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将一根吸管插入一杯装满水的容器中,然后用手指捏住吸管的另一端,再松开手指,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水会从吸管里流出来。
制作简易喷泉5. 分发材料给学生,让他们用透明的塑料瓶制作简易喷泉。
指导学生的制作过程,确保他们能正确连接水泵、水管、喷头等部件。
请幼儿老师给予适当的小组指导,并确保安全措施。
观察和探究6. 把学生制作的简易喷泉放在一个适当的地方,打开水泵,观察喷泉的效果。
鼓励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和探究:a. 喷泉的高度和水流量是如何受到水泵的影响的?b. 喷泉的形状和喷头的设计是否会影响水的流动方式?c. 改变水的颜色或加入灯光效果是否会改变喷泉的视觉效果?总结与分享7. 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对于喷泉的观察和发现。
引导学生总结什么因素会影响喷泉的高度、形状和视觉效果。
四、知识拓展1. 利用指南针和测量尺等工具,引导学生讨论喷泉的方向和角度对水流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种类的喷泉,如音乐喷泉、喷泉艺术表演等。
五、课后延伸1. 将喷泉主题与其他学科或主题相结合,如艺术、音乐、自然科学等。
家庭喷泉实验教案初中
家庭喷泉实验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的原理。
2.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柠檬酸和小苏打的化学性质。
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的原理。
2.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苏打和柠檬酸的实验套装。
2. 实验材料:柠檬酸、小苏打、色素、洗洁精、量杯、漏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柠檬酸和小苏打的化学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会产生什么现象吗?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套装。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观察和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2. 学生分析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的原理。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答疑问。
四、家庭作业(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通过家庭喷泉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了解其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数据,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验中的团队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针对不同学生的疑问,教师应耐心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家庭喷泉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精选10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
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三、活动过程:(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1、提出问题: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2、幼儿猜想并记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1)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
4、结果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4、结果与讨论: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三)游戏:看谁的喷泉能喷到报纸上(四)活动延伸:怎样才能使喷泉的水喷得更高?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喷泉的形成与水的容量、喷头大小及压力大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成果
自主选择
量力而行
踊跃发言
欣赏学习伙伴
倾听、体会、感悟
改进方法
提高复习
课外巩固训练
增加直观理解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体会对比
培养学法
活跃课堂
积极思考
体验设计过程
学会评价
训练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检查复习效果
知识升华
突破难点
不仅复习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复习方法
教学流程图
引入——探究——多媒体展示——讲解----视频展示-----细讲——巩固----课堂练习-----作业
八、帮助和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达到学生真正动手、亲身体验、主动研究的目的。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自觉性。同时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提炼过程,意识到知识的归纳总结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自觉的进行归纳、总结、对比
进一步体会
识记
学生分析氨气喷泉实验产生原因
1、总结减少瓶内压强
2、设计延伸:
增大外界压强
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入课题
激发兴趣
落实高考基本知识点,疏导化学知识
加深记忆
直观体验
激发兴趣
培养分析能力
培养设计创新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探究实验】增大外压形成喷泉
【表扬欣赏】承认、肯定成果,提出不足
【理论探究】
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喷泉实验设计者:单位
案例名称
喷泉实验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提供者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火山爆发引入实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视频,实验条件,实验关键,实验扩展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形成条件及操作
2、掌握常见仪器装置的绘图、操作
多媒体,板书,必要的实验器材(便于认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引入】选题的原因和重要性
【板书】
《喷泉实验探究》
【多媒体展示】
课本喷泉实验的装置、操作
【学生实验】
课本喷泉实验
【板书】
一、喷泉实验的装置、操作及现象
【延伸探究】
二、喷泉原理
三、喷泉形成条件
感悟、体验
产生联想
七、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这样综合性的对喷泉实验的讲解,并结合历届高考题的训练,不仅落实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确保高考实验题中取得高分。
2、因学生层次的差别和班级学生人数教多,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较为困难
3、高考实验化学试题思维量大、综合性强、信息新、能力要求高、设问角度变化多端,是高考中新的热点和新能力考查点。所以高考备考复习要善于捕捉课本基础知识加以突破。
1、小结中学化学易溶于水的气体喷泉实验
【延伸与拓展】五、影响喷泉的因素
【延伸拓展】喷泉实验的相关计算
(引入课题,课堂训练)
【学生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畅谈感受与收获
【巩固练习】
【作业】自编高考复习资料
对比、思考
倾听、思考、分享愉悦
归纳要点
讨论、设计
思考归纳
运用知识
体验高考要求
充分展示学生能力
价值观使学生懂得自我肯定,培养自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有较为活泼的思维,对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探究,善于思考,勇于发问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多媒体演练,介绍,老师的讲解,视频的直观观看,和必要的板书,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
设计:课题引入——介绍——视频观看——总结——习题提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3、通过探究学会设计实验
4、学会评价实验
能力目标1、培养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学会探究化学、获取化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和能力(尤其是掌握高考实验化学的复习方法),培养分析问题、总结表达能力、信息加工能力
3、提升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合作学习、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体验实验化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提高高考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