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 5= 21 3=13 7=70 14=63 3=91 7=70 5= 63 21= 91 13=32 4= 12 6=15 8=128 4=72 6=120 8=128 32= 72 12= 120 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 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 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 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 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 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 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 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 256 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 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 a=b或c 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2(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教案《常见的量》教案1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出示:(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

两个煎鸡蛋。

然后就背起了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

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难点:学生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物道具,如尺子、面积板、体积容器等。

2. 准备幻灯片或者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定义和单位。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不同量的概念。

3. 教师进行单位换算的讲解,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体积单位换算、重量单位换算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18篇)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18篇)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18篇)篇1:数学教案设计数学教案设计亿以内数的写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二的:8~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4、学生写数:十二万写作:10三百零五万写作:3050000四千零六万五千写作5、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6、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课堂练习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3)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2、写出下列各数:四千二百万、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十二万五千、一百七十万、四十九万一千三百3、学生写数(3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4、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三、游戏:同桌两人在零、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插入一些数字,请同桌写出这个数。

看谁会写?四、作业:练习二: 10、11篇2:初一数学教案设计初一数学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1、本节课首先从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入手.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式、引入次函数的概念。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1、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学生没有接触过。

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函数的一些知识,如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案)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案)

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长度、面积、体积等量的单位。

2.能够自如地进行各种量的转换。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常见的量以及其单位。

2.各种量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容积、重量等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量,并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些量。

2.引出本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常见量及其换算。

二、讲解常见量及其单位
1.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常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教师出示量的换算表格,让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或记忆。

三、练习常见量的换算
1.让学生在计算时使用量的换算表格进行计算。

2.将常见的量的换算练习变为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掌握。

四、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1.教师出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进行量的转换并求解问题。

2.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学生反思
1.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2.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量及其单位,会进行常见量的换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对本课进行适当扩展,加深所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教学过程:一、回顾与交流教材呈现的两个令人振奋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回顾这些量及其单位,举例说明1时大约有多长,1千克大约有多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单位现实情境,注重亲自体验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巩固与应用教师呈现三道练习题及一些实践活动,下面就看这些内容作以说明,大家在使用教材时可根据班级实情,适当调整与补充。

第1题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再交流是如何进行换算的,由此巩固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2题复习时间的认识及24时计时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借助图上提供的信息,计算小龙一天在校的时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说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3题复习有关时间的计算,只要用离开起点站的时间加上40分就是到终点的时间。

实践活动虽然是复习,也应鼓励学生实际调查,再次体会1分的实际意义。

三、全课总结。

下载全文。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的学习1.1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1.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3 练习题:填写长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长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学习2.1 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面积单位。

2.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练习题:填写面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学习3.1 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体积单位。

3.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3 练习题:填写体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体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四章:重量单位的学习4.1 引入重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克、克、毫克等重量单位。

4.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3 练习题:填写重量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重量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五章:时间单位的学习5.1 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

5.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5.3 练习题:填写时间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时间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六章:温度的学习6.1 引入温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温度单位。

6.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6.3 练习题:填写温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温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七章:货币的学习7.1 引入货币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角、分等货币单位。

7.2 通过实际购物和计算,让学生掌握不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7.3 练习题:填写货币单位换算表,解答与货币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速度的学习8.1 引入速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秒、千米/小时等速度单位。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常见的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2.能够掌握常见量的换算方法,如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等。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量的换算计算。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复杂量的换算计算和实际问题的应用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应用场景和定制教案。

2.教具: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1.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的使用示例。

2.通过PPT展示常见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米与分米、米与厘米、厘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1.展示千克、克、毫克三个质量单位的使用示例。

2.通过PPT展示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千克与克、千克与毫克、克与毫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实际问题的解决1.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根据物品的重量和价格,计算总价和单位重量价格等。

2.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课堂练习1.分组讨论,编写数学问题,包括长度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计算问题和实际问题。

2.各组互相出题,进行交流练习。

(五)总结回顾1.搜集关于量单位换算的拓展知识,如体积、密度等。

2.完成课堂笔记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练习和课堂笔记,检验学生对于常见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堂演练和练习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常见的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各种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为日常生活中进行量的计算和估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这些量的换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各种量及其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各种量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种量。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各种量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或图片,以及相关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制作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强调计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量的计量,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常见的量》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
-请学生与家长一起,选择家中的物品进行长度、重量、容量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标明所使用的计量单位。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刚才比较了两个水果的重量,这是计量的一种。在生活中,我们还常常计量哪些量呢?”
-学生回答,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量》这一课,了解计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内容:介绍长度、重量、容量等常见的量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有趣、有益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针对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初步接触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简单的计算能力。然而,对于“常见的量”这一概念,大部分学生仍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对于量化描述和计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在此基础上,我分析以下学情:
1.知识与技能: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数的概念,但对于量的概念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巩固。他们对于长度、重量、容量等单位的认识还不够系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量》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3课时常见的量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

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图:判断哪种油便宜。

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二、计算。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3.家长辅助作业要注重与孩子的互动,促进亲子关系,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计量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等常见量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计量单位换算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但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学习难度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发展不均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计量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测量物体、制作计量工具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量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多元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效果。
2.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1)填空题:补充完整计量单位或换算关系。
(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计量单位或换算方法。
(3)应用题: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量方法和解题思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常见量的计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常见的量数学教学教案

常见的量数学教学教案

常见的量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2. 学习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天平等。

3. 学习换算单位:如米与厘米、千克与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2. 难点: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量的特点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各种量的定义和特点,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如测量课本的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

4. 换算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练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常见量的理解和测量工具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测量和换算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他们的计算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换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课本及相关辅导书。

2. 教具:尺子、量角器、天平、实物等。

3. 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认识常见量,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

2. 第3-4周:学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

3. 第5-6周: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第7-8周:进行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辅导。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教学内容:常见的量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量的概念,认识各种量的计量单位。

2. 能够掌握常见的量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2. 常见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各种量的应用及其相互换算。

2. 应用量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拓展实践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学生前序知识回顾,如“长度”、“质量”、“容量”等。

2. 引入新知识,如“时间”、“面积”、“速度”、“密度”等。

二、学习新知识:1. 时间计量单位:介绍时、分、秒的基本概念及其换算方法,并进行习题练习。

2. 长度计量单位:介绍米、厘米、分米、公里等计量单位,并进行相互转换。

3. 面积计量单位:介绍平方米、亩等计量单位,并进行换算。

4. 速度计量单位:介绍米每秒、千米每小时等计量单位,并进行习题练习。

5. 密度计量单位:介绍质量密度、体积密度等计量单位,并进行习题练习。

三、实际应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应用量的实际问题。

2.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拓展实践,并给予指导。

四、学生总结与归纳:1.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对量的认识。

2. 学生归纳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其相互转换方法。

3.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效果。

五、布置作业:1.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能力。

2. 布置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实践,并将实践过程及结果撰写成报告。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量的概念,掌握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其相互换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拓展实践,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可以邀请科普人员来校,进行有关量的科普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计量博物馆,了解各种计量器具的发展历程。

高中化学常见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常见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常见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化学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化学计算中的常见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 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摩尔及其单位的关系;
3. 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
2. 化学计算中常见的量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教材;
2. 工具:计算器、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中常见的量有哪些?它们的概念是什么?有何单位?
二、讲解(15分钟)
1. 化学中的常见量:质量、摩尔、体积等;
2. 摩尔的定义及单位;
3.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及示例;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针对不同的题型、难度层次设置不同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化学思维。

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量及其应用。

2.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五种基本计量单位的掌握。

2.常见的量之间的换算。

3.应用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1.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

2.运用量进行数学计算。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学生用书3.学生练习题册五、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生动的场景或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法:在介绍常见的量和计量单位时,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学生能够理解、记忆。

3.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4.综合法:课后让学生复习、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讲解:1. 数量和量(1)定义:数量是指用数码来表示一个个体数目大小的概念。

量是指具有数量和单位的概念。

(2)形象化的理解:如果把数量比做一个人的话,那么量就是这个人的身高、年龄或重量等属性。

2.量的种类(1)定义:量的种类是按照物理世界的分类,分成基本量和导出量两种。

基本量是人们直接感知得到的量,其单位是国际制度单位的基本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

导出量是由基本量经过运算或组合而得到的量,其单位是国际制度单位的导出单位,如:速度、加速度、功等。

(2)常见的量和计量单位时间量秒(s)长度量米(m)重量量千克(kg)电量量安培(A)温度量摄氏度(℃)面积量平方米(m²)体积量立方米(m³)速度量米每秒(m/s)二、教学内容讲解1.五种基本计量单位(1)秒( s):时间单位。

(2)米(m):长度单位。

(3)千克(kg):重量单位。

(4)安培(A):电流单位。

(5)摄氏度(℃):温度单位。

2.常见计量单位的互换(1)长度量单位互换: 1km = 1000m,1m = 100cm,1cm =10mm,1m = 1000mm。

常见的量教案(5篇模版)

常见的量教案(5篇模版)

常见的量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常见的量教案《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正确认识质量单位,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

2、通过复习能认识时间单位,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换算。

3、通过复习能认识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的换算。

4、通过复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中国从一个体育大国逐渐成长为体育强国,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为国争光。

其中刘翔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他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世界跨栏史上第一人。

今天我们就以刘翔的事迹为例来复习《常见的量》。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小黑板)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正确认识质量单位,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

2、通过复习能认识时间单位,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换算。

3、通过复习能认识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的换算。

4、通过复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练一练。

(一)学生口述检测要求。

看书要认真,回忆要仔细,交流要虚心,做题要细心。

(二)出示检测题。

1、认真看教材48页“回顾与交流”内容。

(小黑板)圈出:上面的信息中的一些量,并想一想哪些是质量,哪些是时间,哪些是长度?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你还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进制是多少?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进制是多少?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进制分别是多少?(小黑板)(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板书,要按一定顺序写,改正时用彩色粉笔改。

)过渡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道题一道题来做)3、想好单位之间的进制,完成教材48页的第一题。

4、认真观察,仔细算算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教材48页2题)5、看一看,算一算,填一填。

相信你最棒!完成教材48页3题。

四、议一议。

(一)同桌交换对改3-5题。

教师公布答案,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刚才练一练的题,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能熟练的进行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

3、情感态度: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法、讨论法、练习法、合作复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出示课本中的信息,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些信息。

2、说说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单位?哪些是人民币单位?(或者让学生把这些量进行分类)3、对于这些单位,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常见的量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质量单位。

(1)说说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吨。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吨的实际大小。

(3)说说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2、复习常见的时间单位。

(1)说说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2)说说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3、复习常见的人民币单位。

(1)说说常见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2)说说常见的人民币的进率是多少?4、让学生根据回答,对这部分知识自己进行系统整理。

5、交流整理的结果。

形成下面的知识网络。

(1)常用质量单位:吨(t )千克(kg )克(g)(2)单位之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常用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的认识1.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如尺子、绳子等。

1.2 教学内容:讲解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1.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1.4 作业:布置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认识2.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2.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2.4 作业:布置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认识3.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如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3.2 教学内容:讲解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3.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3.4 作业:布置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质量单位的认识4.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如克、千克、吨等。

4.2 教学内容:讲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4.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4 作业:布置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时间单位的认识5.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如秒、分钟、小时等。

5.2 教学内容:讲解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5.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5.4 作业:布置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温度的认识6.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温度单位的概念,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6.2 教学内容:讲解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6.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温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常见的量》素养教案

《常见的量》素养教案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认识年、月、日、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通过读信息和举例感受常见的量1.师:下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的量?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

周璐璐在女子75千克以上级举重决赛中,以333千克的总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摘得金牌。

生读题再说出每个数据是哪些常见的量。

2012年是时间,16岁是年龄,400米是长度,4分28秒43是时间,75千克和333千克是质量。

2.师:举例说明4分大约有多长。

生:我一分钟大约能写20多个字,4分钟我大约能写80多个字。

这张纸上的古诗字数是86个字,我写这篇字大约是4分钟。

3.师:举例说明300千克大约有多重。

生:一袋大米10千克,30袋大米大约重300千克。

4.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

下面我们对这些单位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常见的量1.师:我们首先来回顾常见的质量单位生:我们学过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相邻的质量单位的进率是( 1000 )。

1吨=( 1000 )千克 1千克=( 1000 )克师:你知道质量单位如何用字母表示吗?吨 t 千克 kg 克 g2.师:我们再来回顾常见的人民币单位生:我们学过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相邻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是( 10 )1元=( 10 )角 1角=( 10 )分3.师:下面是常见的时间单位我们学过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的时间单位的进率是( 6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三节(第48 页)【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

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XX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 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

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 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

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

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

,, (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

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计量单位的分类师:同学们,看看小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 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设计意图: 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 年=12个月 1 年=365天(闰年366天)有31 日的月份是:1,3,5,7,8,10,12有30 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 日。

闰年的二月有29日。

师: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 4 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 4 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 年虽能被 4 整除,但不是闰年。

)(二)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吨(t)千克(kg)克(g)(2)进率: 1 吨=1000千克 1 千克=1000克(三)长度单位(1 )常见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进率: 1 千米=1000米 1 米=10分米1 分米=10厘米1 厘米=10毫米(四)面积单位。

(1 )常见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二10000平方米1 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五)体积(容积)单位(1 )常见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2)进率: 1 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1升二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六)人民币单位(1 )常见单位:元、角、分(2)进率: 1 元=10角 1 角=10分3、纠正错误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复习,你有没有把握把小马虎日记中的错误全部改正过来吗?(有)请大家试一试。

生1:20XX 年是平年,没有29 号,应该为28 号。

生2:不对,应该改成3月1日,因为2月28日下来是3月1日。

(让全体学生对该生进行表扬鼓励)生3: 20 小时应该改成20 分钟生4: 300 升应该改成300 毫升生 5 :200 千克应该改成200 克生 5 :9 角钱应该改成9 元钱师:你们改正的太好了,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看看还有问题吗?生:还有题目中 2 月29 日没有改,应该改成 3 月 1 日师:这位同学太棒了,连隐藏着这样的错误都改正过来了,老师很佩服你,这位同学学习很细心,希望大家都能够像他学习。

接下来老师要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学都对常见的量掌握得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呢。

【设计意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共享资源,构建计量单位的知识网;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修正小马虎日记中常见单位量的错误中,深化对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堂练习,熟练知识1、课件出示题目:(1)填空0.8吨=( )千克0.05 升=( )毫升2350千克=( )吨30 分=( )时435m=( )km 1.2m=( )cm3000 平方米=( )公顷4.05 立方分米= ( ) 立方厘米(让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并汇报答案) ( 2)判断下面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1900 2004 1987 1600 20112012 1998 1996 2000 (让学生们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回答,并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2、“做游戏”掌握知识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题目,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规则:A和B两位进行配合,A同学说出一个数,这个数后面藏着一个单位名称,B同学观察A同学的手势动作或者是语言,然后猜一猜后面的单位是什么?老师做个示范:我的体重身高是16.5( ),我可以抱起物体的重量是50 ( )看懂了吗?(分米、千克)下来请同学们两人配合做游戏3、脑筋急转弯游戏玩过了,我们来看个脑筋急转弯:(课件出示) (1)小明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明年他才过第三个生日。

你知道他今年是几岁?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呢?( 2)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相比哪个重?【设计意图:教师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让学生选一选、猜一猜,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泛味,而且是轻松自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记忆的规律性,有利于记忆的强化效果和记忆的持久保持。

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支撑着抽象的数学知识,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真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什么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的联系?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五、课后作业续写日记(要求:想象着写出“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使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具体事例到具体的数字,由答案唯一的计算到开放的联想以及到续写,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

让学生再一次体验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大家都知道复习课比较难上,一般的复习课都是先梳理知识、再练习反馈、最后总结与作业指导,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兴趣。

而《常见的量》一课又繁又多,他们之间有无多大联系,确实有点难上。

我在设计教学中以“小马虎”的日记贯穿教学始终,以此为教学切入点,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情有味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

这堂复习课主要凸现以下几个亮点:1. 制造日记中的错误,激发积极学习的欲望。

教师以“小马虎”的日记,组织学生读出用错具体的数量及单位,寻找其中常见的量,纠正其错误。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目的是使学生感悟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激发学生“纠正其错误” 的急切心理,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思维。

2. 纠正日记中的错误,举一让学生反三。

在纠错日记中,用日记中常见的单位帮助学生延伸到更多相关的单位,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资源共享,构成计量单位的知识网,更好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会自我反思,让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巩固,在应用中深化,有助于记忆强化的效果和记忆的持久性。

3. 拓宽续写日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续写“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

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有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空间,从中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价值,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

学生真正体验了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并且真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节课下来,感到本节课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以“一篇数学日记”为载体,围绕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等融会贯通、循循善诱地有序、有效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