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交换机技术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原理
接入网产品部网络组
目录
第一章以太网交换技术概述 (1)
1.1交换式以太网的发展 (1)
1.2以太网的基本概念 (1)
1.3交换机工作原理 (2)
第二章物理端口和介质 (4)
2.1以太网命名方法 (4)
2.2 RJ-45的相关知识 (5)
第三章以太网交换机管理的概念 (6)
3.1带外管理 (6)
3.2带内管理 (6)
第四章以太网交换机重要功能 (8)
4.1 VLAN (8)
4.2 IGMP S NOOPING (11)
4.3生成树协议(S PANNING T REE P ROTOCOL) (12)
4.4链路聚合(T RUNKING) (14)
4.5端口工作状态 (15)
4.6流量控制 (16)
4.7数据帧过滤 (16)
4.8端口镜像 (16)
4.9端口锁定 (17)
4.10以太网交换机的Q O S (17)
第五章产品及应用 (19)
5.1交换机产品系列 (19)
5.2主要特点 (19)
5.3典型应用 (19)
5.4组网示意图 (20)
第一章以太网交换技术概述
1.1交换式以太网的发展
“以太网”是Ethernet的中译名,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施乐(Xerox)公司
的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开发的,是一种局域网技术。让我们首先回顾一
下以太网的发展过程。
1982年12月,IEEE802.3标准的出现标志着以太网技术的起步,同时也标志
着符合国际标准、具有高度互通性的以太网产品的面世。
1990年,出现了第一台以太网交换机。
1993年,全双工以太网的出现改变了以太网半双工的工作模式,彻底解决了
多个端口的信道竞争。
1995年3月,IEEE802.3u规范的通过,标志着100Mbps快速以太网时代的
到来。
1998年6月,通过了IEEE802.3z规范,以太网速度达到了1000Mbps(即
1Gbps),以太网进入高速网络的行列。
1.2以太网的基本概念
CSMA/CD
以太网的访问是竞争式的,这种技术称为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
路访问)
“载波侦听”表示希望发送的站点先要侦听线路,如果其他站点正在发送,则等
待到线路空闲为止。
“多路访问”是指多个站点共享媒体。
冲突检测”是指站点在发送时要监测媒体,从而知道是否有冲突发生—即有其
他站点同时在发送。
IEEE802.3帧结构
8 6 6 2 可变 4
前同步码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 数据 FCS
这是IEEE802.3帧格式。这和传统的以太网帧略有差别,但IEEE802.3是一个
标准,多数厂商推出的都是兼容IEEE802.3的硬件和软件,当我们提到一个以
太网帧的时候,我们指的就是IEEE802.3帧结构。
广播
网段上的某一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会以广播方式发送出去,同一网段上的其它
所有计算机都会接收到,但只有目的计算机才会处理这个数据。
1.3交换机工作原理
网桥与交换机
局域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要追溯到两端口网桥。桥是一种存储转发设备,用来连
接相似的局域网。从互联网络的结构看,桥是属于DCE级的端到端的连接;从
协议层次看,桥是在逻辑链路层对数据帧进行存储转发;与中继器在第一层、
路由器在第三层的功能相似。两端口网桥几乎是和以太网同时发展的。
以太网交换技术(SWITCH)是在多端口网桥的基础上与九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实现OSI模型的下两层协议,与网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被业界人士称
为"许多联系在一起的网桥",因此现在的交换式技术并不是什么新的标准,而
是现有技术的新应用而已,是一种改进了的局域网桥,与传统的网桥相比,它
能提供更多的端口(4-88)、更好的性能、更强的管理功能以及更便宜的价格。
现在某些局域网交换机也实现了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协议,实现简单的路由
选择功能,目前很热的第三层交换就是指此。以太网交换机又与电话交换机相
似,除了提供存储转发(STORE&FORWORD)方式外还提供了其它的桥接技术,
如:直通方式(CUT THROUGH)。
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检测从以太网端口来的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的MAC(介质访问层)地址,然后
与系统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进行比较,若数据包的MAC层地址不在查找表中,则
将该地址加入查找表中,并将数据包发送给相应的目的端口。
地址转发表(FDB)
交换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建立和维护它本身的一个地址转发表(Forwarding Database),这个地址表标明了节点的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关系。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包,它便会去查看自身的地址表以验明数据包中的目的MAC地址究竟对应于哪个端口。一旦验证完毕,就将发送节点与该端口建立一个专用连接,发送方的数据仅发送到目的MAC 地址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但是交换机地这种学习不是无止境的,交换机有一个重要的指标:MAC地址表深度,标称交换机支持学习MAC地址的数目。当更多的带有新地址的数据包通过交换机进行转发时,交换机就不能够正确的转发,而是将它广播出去。MAC地址表深度是交换机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
交换机的工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