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意识的渗透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在新课改下融合思政教育的思考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在新课改下融合思政教育的思考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在新课改下融合思政教育的思考研究摘要:目前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部分教师更多地关注着音乐的艺术价值,而忽略了思政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实施“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新理念,与新时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

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思政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既要重视对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又要积极开展音乐思政的教学实践,为小学音乐与思政的融合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引言:在我国,思政教学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将思政教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审美教育资源,提高综合素养。

同时,小学音乐具有生机勃勃的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为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音乐学科的老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学生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音乐课堂强化思政教育的意义强化小学音乐课程的思政教育,将思政化元素和资源融合到音乐课程中,可以让音乐课堂的教学空间得到更大的拓展,同时也可以让它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比如,在音乐教育方面,通过对教学案例、图片、微课等的补充,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合理地优化、改进了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提高了音乐教育的生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体验。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使他们形成适合将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

二、小学音乐教学在新课改下融合思政教育的问题(一)音乐教学价值的研究不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赏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励性音乐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开拓思维,增强他们的美学素养。

音乐教育既是审美的教育,也是对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音乐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认为思政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和音乐学科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观点对思政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实现知识与价值的双重传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小学音乐课堂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融入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我国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二、小学音乐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关联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任务,还具有塑造学生审美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功能。

而“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旨在通过各学科的融合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到各类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存在天然的关联。

音乐教育具有情感性和审美性,能够通过音乐作品的演绎和创作,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而“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价值引领和情感认同,这与音乐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小学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音乐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能够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传播,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课程思政”也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两者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

通过音乐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音乐教育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够通过音乐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课程思政”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两者在实践育人方面有着共同的追求。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小学音乐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小学音乐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小学音乐德育渗透计划《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的确如此,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

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

音乐课的思想教育要体现在与音乐艺术的美感为一体来进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一、在音乐中陶冶性情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

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如《美丽的太阳花》《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等少儿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调会使少年儿童情不自禁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引发愉悦心理;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唤起了学生们许多形象记忆。

“我们好像看见渔舟击水、扬帆摇橹如飞,浪花四溅,流水声、渔歌声此起彼落,相互交织,呈现出的是一片欢畅、热闹的场面;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七色光之歌》,词作家李幼容首先给孩子们视觉上提供了七个基本色相,红、黄、青、蓝、绿、橙、紫,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构成声、色并济的七个美丽花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色彩世界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发学生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使情感意识得到升华,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陶冶。

二、在音乐中感受情感美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杨洁钰

“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杨洁钰

“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杨洁钰发布时间:2023-07-15T09:35:50.60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9期作者:杨洁钰[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实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

本文从“教学做合一”的价值和内涵出发,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南通市五里树小学 226000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实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

本文从“教学做合一”的价值和内涵出发,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做合一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让其在体验中感受美。

教师要全面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发挥“教学做合一”的价值。

一、“教学做合一”内涵“教学做合一”是经典的教育教学理念,是陶行知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是指将“教”、“学”、“做”统一起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思维,加强知识储备,增长才干。

教师应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核心思想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做合一”价值小学音乐教师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浅谈如何通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现五育融合

浅谈如何通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现五育融合

浅谈如何通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现五育融合摘要:自五育并举教育在上世纪被首次提出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其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那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看似轻松实则任务艰巨。

除大纲要求之外,教师们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发挥重要的五育作用更值得深度探讨。

本文从小学生音乐课堂教育与五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入手,尝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五育融合引言1912年,蔡元培先生首次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主张。

2019年以来,国家出台相关文件,主张“坚持五育并举”,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全阶段育人方针。

世界经合组织(OECD)确立的当代亟需的核心素养,也蕴含了“五育”要求。

五育融合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是一种融合的发展方式,倡导了一种完整全面的教育方式。

归结到教育者本身而言,这些教育要求必将转化转为必备的育人能力,它要求教师将上的每一堂课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课堂作用。

那么,如何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过程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歌唱中培养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程,大多数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热情较高。

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在歌曲的选择上应当进行一定的甄选。

抓住一些教育意义强的歌曲,比如《劳动最光荣》、《我爱我的家乡》等歌曲,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潜移默化的被歌曲里的内容和精神影响。

歌曲传唱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每一堂课的有效传授,让学生明白其蕴含的道理,比如在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歌曲里悠扬的童声范唱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歌曲情境,教师通过讲述王二小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过程,在学生中激发爱国情操,这就是德育的一种典型培养方式。

二、在表演中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肢体协调性有极大地提升空间。

探索小学音乐课程中思政教育融合———以花城版小学音乐课为例

探索小学音乐课程中思政教育融合———以花城版小学音乐课为例

探索小学音乐课程中思政教育融合———以花城版小学音乐课为例发布时间:2022-03-17T01:14:31.00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月28期作者:何郴慧[导读]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何郴慧广州市番禺区红郡小学,广东广州,511400 摘要: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借助美育中的音乐教育的版块,让小学音乐课程中的美与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让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生在音乐的学唱、赏析和创作中加强思政教育的培养,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我们在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下,不断地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灵魂,诱导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把一颗颗美好的种子播撒在所有少年学生的心中,使学生担起国家兴亡民族发展的时代使命!关键词:美育教育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学校美育课程是以艺术课程为主体,音乐课程占主要位置。

音乐中蕴含的美育和素质教育功能其实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元素,由于音乐教育在课堂表现形式上具有更为鲜明的灵活性和参与性,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并且,在《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音乐的课程目标的三维目标第一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就有明确的要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小学音乐渗透德育计划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

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

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

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

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探究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探究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教育也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将多元文化因素融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多元文化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与探究。

一、多元文化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不同种族、宗教、文化、语言等差异,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音乐学习体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多元文化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多元文化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巧妙地将多元文化元素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使之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1. 音乐作品的选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乐器、演奏方式等内容。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音乐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间的音乐差异和相似,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音乐活动设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来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不同文化音乐。

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不同国家的民族舞蹈音乐,让学生模仿并学习其中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又如,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音乐作品,鼓励他们在作品中融入自己所熟悉的文化元素,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3. 跨学科教学多元文化教育与音乐教学之间存在自然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文学、美术、舞蹈等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的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了解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舞蹈形式等内容,从而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发布时间:2023-05-09T09:07:36.76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4月3期作者:解慧辉[导读] 学生进入到小学之后开始学习具备系统性特点的知识,在这个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思想和价值观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实现健康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 550000)【摘要】学生进入到小学之后开始学习具备系统性特点的知识,在这个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思想和价值观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实现健康成长。

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就可以尝试融入思政教育,采取相应的融合策略,充分发挥二者的教育优势。

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等内容,强调思政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音乐;思政教育;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4-192-01引言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并且将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等融合到一起,从小学生的角度入手进行教育内容的设计,确保学生的正确理解。

与此同时,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可以培养学生审美与情操的学科,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赋予学科新的价值和内涵,实现教学创新,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由此可见,针对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进行探索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1.1充分挖掘音乐课堂的价值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与教师都比较重视基础科目的教学,音乐课堂似乎是可有可无,在教学期间一般都是教学生如何唱歌,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其实,音乐学科的艺术性和综合性很强,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音乐知识,也会培养其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小学音乐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1.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符的美妙,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需要多个声部或乐器的合奏和合唱。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合奏或合唱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奏或合唱活动中,学生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音乐作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学唱歌曲、学乐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表达的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音乐教学中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表演。

在音乐表演中,学生需要面对观众,展示自己的才艺。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音乐表演中,学生需要面对观众的注视和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锻炼。

通过不断的表演和分享,学生逐渐增强了自信心,并且在表演过程中也培养了自我约束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团结精神: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领悟音乐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通过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团结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表演音乐作品,表达对家人、朋友和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也可以通过合奏或合唱活动,感受到合作和团结的力量。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德育的渗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融合策略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融合策略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融合策略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为此,本文探讨了三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分别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音乐与生活情境的情境融合、音乐与信息技术的媒介融合。

这三种教学策略旨在打破音乐教学的孤立性和单一性,拓展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策略一、第一种教学策略: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素材等,使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拓展音乐教学的视野和深度,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多元智能。

音乐与语文的跨界融合。

利用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故事、寓言等作为音乐教材,让学生在欣赏、朗读、演绎语文作品的同时,感受其中的音乐美感,探索其中的音乐元素,创作出相应的音乐作品。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荷塘月色》中描写荷花开放时不同动物发出的声音,用打击乐器或人声模仿出相应的声响,并组织成一首有节奏感和对比感的打击乐曲。

音乐与数学的跨界融合。

利用数学中的图形、比例、序列等概念和规律,来解析和构建音乐结构、形式、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对音乐规律性和逻辑性的认识和把握。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来设计一段旋律或节奏,并用不同颜色或符号来表示不同长度或高度的音符。

音乐与美术的跨界融合。

利用美术中的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来表现和创造音乐中的情感、风格、氛围等特征,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同时,增强对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古典、民族、摇滚等)来选择不同的色彩和线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并用语言或音乐来描述和表达自己的画作。

小学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小学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小学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素质。

小学教育是基础性阶段,教育要从基础抓起。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主要途径,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从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本文探讨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音乐教育;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一、小学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两者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美育和德育的发展,音乐教育通过艺术性的音乐课本作品,对学生的审美心理、情感等产生影响,涤荡人的心灵,促进人们对美的享受,激起人们对美的事物的向往。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两者有着融合之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能单独人为割裂开。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利用挖掘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有效资源,在审美的同时,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培养全面发展学生。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具体策略教师不仅要增强审美意识,还要提高对音乐教育中思政内容的感知力,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促进两者的融合。

音乐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引导学生去发现音乐中的美,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要能够紧贴现实,敏锐感知到音乐资源中所透露出的思政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挖掘这些资源,促使资源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服务,做到既教书,增进学生理论知识,又实现育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产生影响。

教师深挖教材,联系资料,结合现实进行延伸拓展,明确育人目标。

教材是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在音乐教育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具有深刻思政教育的学习内容,比如表现爱国情怀、民族团结的作品,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歌颂党、歌颂祖国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促使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欢腾的节目》中,在学生欢唱歌曲的同时,也可让学生感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对民族的团结与友爱。

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渗透

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渗透
乐教育 中多元文化渗透
姜 海 蓉 ( 苏省 苏州 市 木 渎 第 二 高 级 中学 江 江 苏 苏 州 25 0 1 00)
括 进 来 ,只 有这 样 ,才 有助 于 音乐 教育 的发 达 和 自己民族 音乐 的 繁 荣 昌盛 。因此 ,作 为 音乐 教 育 中的主 导— — 教师 应 当有种 强 烈 的 自主 意识 ,加 强 自身 多 元 音 乐 文 化修 养 的建 立 , 以开 拓 的 视 野 ,丰 富的音 乐 资源 和优 秀 的世 界 音乐 文化 ,对学 生进 行 多元 音 乐 文化 审 美情趣 的培 养 。 ( )教师 自身多元 音乐 文化 修养 的建 立 一 在 教 育部 颁布 的 《 日制 义 务教 育课 程 标准 》 中 明确指 出音 全 乐 的文化 传承 价 值 : “ 乐 是人 类文 化传 承 的 重要 载体 ,是 人 类 音 中华 民族 是 多 民族 结 成 的大 家 庭 ,任 何 一 个 民族 系 统 中 的 宝贵 的文 化遗 产 和智 慧 结晶 。学 生通 过 学 习中 国 民族 音 乐 ,将 会 优 秀音 乐 都是 具 有 中华 民族 性 的 ,尽 管 它不 包 括 中华 民族音 乐 的 了解 和热 爱祖 国的音 乐文 化 ,华 夏 民族音 乐 传播 所产 生 的强 大凝 民族 性 的全 部 外 延 。 中 华 民族 有着 广 阔 的疆 域 ,丰 富 的 音 乐 品 聚力 ,有 助 于培养 学 生 的爱 国主 义情 怀 ;学 生通 过 学习 世界 上其 种 ,有 民间歌 曲、 曲艺 、戏 曲、舞蹈 音 和 民族 民间器 乐等 等 。 示 他 国家和 民族 的音 乐 文化 ,将 会 拓 宽他们 的 审美 视野 ,认识 世 界 在 多元 化 民族 中有 着 多元 化 的音 乐存 在样 式 可 以说 是一 个 国家 的 各 民族 音 乐文 化 的丰 富性 和 多样 性 ,增进 对 不 同文化 的 理解 、 尊 音 乐特 性 。 1 世 纪 的西方 民族乐 派 ,实 际上 就 是 国家乐 派 ,它 们 9 重和 热 爱 。 ” 我们 在 谈 论音 乐 文 化 的时 候 必然 要 谈及 音 乐 的 民 也 是 多元 化 的 民族 性 。全 人类 的音 乐文化 就 是 由不 同 国家 的音 乐 族 性和 世 界性 的 问题 , 以便从 根本 上 认识 音 乐文 化 到底何 谓 多元 构 成 的 ,各 国之 间 的音 乐 关 系也 是 多元化 的, 是在 更高 层次 上 的 多 元化 。我们 的音 乐 教师 要把 握 不 同国 家 、民族 、地 区 、 时代 各 以及 怎样 实现 多元 。 认 识音 乐 的 民族 性 与世 界 性 是把 握 音 乐多 元 文 化 自的音 乐特 征 ,不 论 是在 横 向还 是在 纵 向都 能信 手 拈来 ,从 音 乐 的 形式 、风 格 、文 化构 成 上 了解 多元 的 乐 文化 。例 如 同处 在 古 的关键 过 去有 很 长一 段时 间 ,我 们在 一提 外 国音 乐 的 时候 ,大 家不 典 主义 时 期 的维也 纳 古典 乐派 三位 伟 大作 曲家海 顿 、莫 扎特 和 贝 约 而 同的想 到 欧洲 音乐 ,包括 很 多学 生也 认 为欧 洲音 乐就 是 比较 多 芬 ,他们 的作 品的风 格 和特 点 一听便 泾 渭 分 明。海 顿 的音 乐有 发 达一 些 、时 髦一 些 ,或 者通 俗音 乐 比较 现代 一些 。但 是 一 说到 着沉 稳 和 宁静 , 即使有 了怨气 也不 过 是用 突 强 的和弦 吓 唬吓 唬打 惊愕 交 响 曲 );莫 扎特 的音 乐 则 充分 显示着 灵 亚 非拉 音 乐学 生们 就会 认 为它 很 “ ” ,不 能把其 放 在等 同 的位 瞌 睡的 贵妇 人 们 ( 土 叛逆 ”者 ,不忍 封建 主 教 的 置 上 ,不 能平 等地 来看 待 这个 问题 ,实际 上这 是对 亚 非拉 音乐 文 气和 天 分 ,虽 然在 骨子 里 他是 一个 “ 化 的偏 见 。艺 术不 像科 学那 样 新 旧更替 迅 速 。有些 艺术 品个性 极 呵斥 与侮 辱 ,毅 然 同其 决 裂 ,但足 在他 的音乐 却 时 时处处 “ 泉 清 强 ,不 可代 替 ,不 同 的艺术 作 品对 于不 同的群 众基 础或 者 文化 圈 石 上流 ”般 的透 彻 ,罗 曼 ・ 兰称 莫 扎特 的音 乐 是含 着 眼 泪 的微 罗 而 存在 , 总是倾 向 于多 元化 的 发展 。音 乐 艺术 价值 的 高低 不是 取 笑 :贝 多芬 却 是一 个 以音 乐作 为为 受迫 害 阶级 呐 喊 的武 器 , “ 从 决 于 民族 性 或 国际 性的 强弱 ,而是 取决 于 作 品所达 到 的艺 术成 就 绝望 到 斗争 ,从 斗 争到 胜利 ,从胜 利到 欢 乐 ” ,因此他 的音乐 中 的 高低 。那 种认 为 只有 世 界性好 或 只有 民族 性 好 的观 点 ,都否 定 充满 着矛 盾 和 斗争 ,期 望人 类 的理 想世 界 一定 会变 为现 实 ,一 定 了多元化 所 取得 的成 就 ,硬 把 自己的爱 好 说成 是真 理 ,而 把别 人 会 到 来 。 因此 ,作 为一 名音 乐 教师 ,如 果 要想 把维 也纳 古 典乐 派 的 爱好 说成 是错 误 。著 名 的音 乐学 理论 家洛 秦 在 《 音乐 与 文化 》 三 位 巨子 星座 的音乐 解释 清 楚 , r解 作 曲家 成长 的经 历 和社 会 书中 ,强 调指 出 的: “ 象 、普遍 、理性 的 启蒙 人并 不存 在 于 背 景 的话 ,恐怕 只 是探其 皮 毛 ,无 法真 正洞 析 二位 大师 作 品 的深 抽 所 有 的 文化 和 地 理 环 境 中 : 认 识 文化 的人 、社 会 的 人 、 民族 的 刻 内涵 了 。维也 纳 古典 乐派 三位 作 曲家 青乐风 格 的差异 是 音乐 历 人 、观念 的人 、意识 的人 ,而且 他们 是 一个 个独 立 的 、具体 的 、 史 长河 中 的同一 时期 的 多元化 音 乐的代 表之 一 。 不能 复制 的 。人类 的各种 文化 ,社会 和 民族 没有 价值 上 的差 别 , 再如 ,笔 者 曾经 看到 一 节优 秀 的示 范课— — 《 妈妈 的 歌》 , 只 是观 念 、行 为 和 由之 产 生 的具 体 物 品不 同 :音 乐 中 体 现 了文 纵 观 整 节 课 内容 充 实 , 丰 题 鲜 明 ,选 材 新 颖 ,特 别 是 在 采用 了 化 ,文化 中包含 了音 乐 。 ” 音 乐文 化包 含 了一种 其他 文化 与 艺 多个 国家 、 多 个 民族 、 多个 体 裁和 多个 形 式 的摇 篮 曲, 使得 同 术 不 可替 代 的形式 ,包含 其他 物质 不 可构 建 的思 维基 础 。它 一方 学 们 的情 感在 不知 不 觉 中得 到升 华 的同 时 _ 感 受到 了多 元音 乐 文 义 面 具 有可 操作 性 ,有 实实 在在 的音 乐 基本 要素 ,具有 形象 的表 现 化 的 巨大魅 力 。在 课 上老 师没 有 走传 统 的路 线 ,练 声 ,教 唱, 向 内容和 理 智 的控制 基础 :另一 方面 可 以超 越 时空 与语 言 界 限,让 是 通过 两 张照 片作 为 导入 ,背 景 音乐 是勃 拉 姆斯 的 《 篮 曲》 , 摇 人 轻 易接 受 ,而不 像文 字 、语 言那 么 复杂 ,要 通 过大 量 的时 间和 震 撼心 灵 ,感 受母 爱 。接 着 ,老 师又 让学 牛连 续 欣 赏 了地 中海 、 精 力才 得 以接 受 。所 以它 是 了解世 界 各 民族 、各地 区、各 团体 组 巴西 、 非 洲 和 法 兰 西 四个 国 家 的摇 篮 曲片 段 , 使 学 生 开拓 了视 织 的重要 工具 ,也是促 进交 流和 发展 文化 的重 要工 具 。 野 ,感 受 了色 彩丰 富 、原 汁原 味 的各 国摇 篮 曲 ,体会 全 人类 父母 对孩 子 的 爱心 。第 三 部分 是摇 篮 曲与 母爱 ,第 四部分 是摇 篮 曲 的 二 、如何 在 音乐教 育过 程 中进行 多元 文化 渗透 著名 音 乐教 育家 廖乃 雄 在 《 于奥 尔 夫音 乐教 育 体系 的八 个 特 点 ,第 五 部分 选用 了五 首合 唱摇 篮 曲有 日本 的,有 柴可 夫斯 基 关 论 点》 一文 中指 出 “ 一个 民族 的 音乐 都 是人类 音 乐和 世 界音 乐 《 风 雨 中 的摇 篮 曲》 ,有 尔 北 摇 篮 眭, 宵藏 族和 土 家 族 摇 篮 每 暴 的 一部分 ,它正 是 以它独 特 的 民族特 点是否 浓 烈 , 以及 是 否具 有 曲 ,让学 生 自己挑选 感 受和 体 会艺 术摇 篮 曲的优美 意 境和 深邃 情 高度 的 艺术造 诣 ,而 在人 类 音乐 和世 界 音 乐中 占有 一个 独特 的、 感 。第六 部 分是 器乐 摇 篮 曲勃 拉姆 斯 弦乐 《 篮 曲》 ,豪 塞管 弦 摇 突 出的 、抑或 一 般 的位置 。现 代 科 技 、传 媒 以及 国际交 往 已得 到 乐 《 摇篮 曲》和 格里 格钏 琴 《 篮 曲》 ,既 让学生 了解 了摇篮 曲 摇 空 前 发展 的今 天 ,正 如 柯 达 伊 早在 半 个 世 纪 前 已经 指 出 过 ‘ 世 的器 乐形 式 ,又 进一 步 开 阔 了他 们 的视 野 。第 七部 分 是学 唱布 拉 界 正 日益 开 放 ,只 与 单 一 一 个 民族 有 关 的艺 术 , 已变 得 没有 意 姆 斯 的 《 摇篮 曲》 ,第 八部 分 是选择 欣 赏现 代 摇篮 曲,选 用 了苏 义 。 … 因此 ,在音 乐 的 民族 性 始 终不 渝 地永 葆 青 春 的 同时 , 小明 的 《 军港 之 夜 》、 罗大 佑 的 《 篮 曲》、 动力 火车 的 《 篮 摇 摇 音乐 也正 日益 国际化 、洲 际化 、文化 际化 及 世界 化 。任 何 国家和 曲》 和美 国 “ 民谣 四兄 弟 ”的 《 绿野 》, 充分 让学 生 了解 用摇 篮 民族 的音 乐教 育 ,无 不建 筑在 它 自己 民族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常常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如语文、美术、舞蹈、历史、地理等。

这些学科所表达的大都具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体性相互补充。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

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搜集了一些与乐曲描写的意境相符的图片,并在幻灯片上配上唐朝诗人___写的同名诗歌的开头四句诗。

在欣赏过程中,我先朗诵诗句来导入新课,再描述乐曲的优美意境,配合优美的曲调和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眼、耳并用,更好地感受音乐美。

音乐与美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美、更好地表现音乐美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在欣赏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时,我先给学生展示___的旅行写生画,让学生了解画中的两个犹太人形象。

然后再与音乐主题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听和看的结合,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形象。

音乐与舞蹈是姊妹艺术,有着天然的共生性。

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

通过舞蹈技能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形象。

ago and far away、let it go等,通过欣赏、唱跟、翻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借助音乐作品中的文化背景、社会现象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音乐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历史是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背景,通过将历史知识与音乐欣赏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同时也复历史知识。

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时,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诞生以及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让学生从音乐中了解国家历史,加深爱国情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81教育版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从某一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是一种德育活动。

关键词: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音乐是小学阶段的必修学科,同时也是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本着为小学生的发展充分负责的态度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充分挖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养成。

本文基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特征,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做简要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音乐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学科,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学科的特点,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唱歌、欣赏、器乐和识谱等,使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在情境中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音乐作品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 给学生播放一些名家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德育目的难以实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陷入被动接受状态。

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接收的音乐知识面,但是却无法发挥音乐教育教学的作用,德育教育严重缺失,最终导致音乐德育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为此,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德育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将其引入音乐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小学音乐融合教育教案模板

小学音乐融合教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 融合多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学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4. 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内容《长江之歌》五、教学重点1. 学唱《长江之歌》。

2. 了解《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3. 结合地理知识,认识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

六、教学难点1. 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学习。

七、教学准备1. 磁带、录音机、幻灯片、投影片、投影仪。

2. 地理、历史、文学等相关教材或资料。

3. 教室布置:黑板、钢琴、银幕。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 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2. 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课前交流,了解学生对长江的初步认识。

二、导入新课1. 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重要地位。

2.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三、学习歌曲1.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分解歌曲旋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结构。

3. 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四、地理知识拓展1. 结合地理教材,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气候特点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长江对中华民族有什么重要意义?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之歌》的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准备第二节课的分享。

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1. 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长江的资料。

2. 教师播放《长江之歌》录音,引导学生复习歌曲。

二、导入新课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长江的重要地位。

2. 提问:请学生分享他们收集到的关于长江的资料。

三、音乐知识拓展1. 结合音乐教材,介绍《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实践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实践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学科融合实践研究摘要: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的灵活性逐步增强,传统的单学科教学己无法跟上学科教学的发展潮流。

加强多学科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使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学科融合;实践研究1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

首先是学校方面,对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认为音乐是一门兴趣课程,不重要,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就会尽量减少课时,甚至占用音乐课去进行一些别的学科的学习,最终让小学生失去了很多学习音乐的机会。

其次,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音乐教学开展困难,因此教学目标不清晰、随意化,没有根据学情和“新课标”要求制定学期目标,也没有重组教材主动构建单元学习,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科学性的小学音乐课堂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五音不全、害怕唱歌、不会欣赏音乐会、不懂器乐演奏、不会进行音乐编创等情况。

在新课标引领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亟须通过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小学音乐与学科知识融合的方法2.1小学音乐与德育学科的融合小学音乐与德育学科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感受爱国教育带来的力量,抵制低俗不良的审美倾向,在积极向上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理解艺术。

例如,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是电影《红孩子》中的插曲,在学唱时,学生需要“嘀嗒嗒,嘀嗒嘀嗒”模仿不断吹响的号角声,散发革命的热情和少年儿童的朝气。

原曲共四段具有鼓动性的歌词,“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使人精神振奋,荡气回肠,号召少年儿童在革命时期“时刻准备着”参与斗争。

歌曲富有号召性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感染小小少年立志建设伟大祖国的决心。

学生通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红星歌》等革命历史歌曲,谨记肩负的使命,感受在党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的幸福,逐步坚定“强国有我”的崇高信念。

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

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是小学音乐教师也是全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思政;教育引言小学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枯燥,音乐互动游戏是融音乐和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同学们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教育形式,是培养学生乐感和美感的有效途径。

所以音乐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使用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热情。

1音乐课程结合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及意义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的广泛兴起和人们思想认识方面的松懈,受一些大众媒体甚至部分主流媒体上文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影响,大学生出现了主流意识淡漠、理想信念偏移等不良现象。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除了通过开设思政课程,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外,还需要以其他课程为突破口,“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润物细无声’般的德育目标”。

音乐课程涉及文学、历史、文化等领域,它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时间,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理念,这些为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在音乐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个体文化素养。

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通过欣赏、演唱、弹奏等手段,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地域的文化特色,比较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深刻体会音乐带给人的美的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意识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3-07-12T09:21:49.26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7月下供稿作者:柴林[导读] 教材中许多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道德情感,教师要去正面引导。

柴林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在健全的国民教育体制中,因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融合意识渗透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在健全的国民教育体制中,因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课堂教学也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打破了教师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学的传统模式,在形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和改进。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
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1 音乐与生活融合
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如《小蜜蜂》一课,我抓住了学生十分喜爱小动物和昆虫这一特点,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了解小蜜蜂的特点、生活习性,并用照相机把小蜜蜂的活动拍摄下来,在课堂上应用,并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与创编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音乐与活动融合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很大,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像、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表现人的个性。

而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

游戏、表演等都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如《我们新疆好地方》,把学唱的维吾尔族民歌与维吾尔族运动项目紧密相连的创编活动,描写新疆的大漠、绿洲和风土人情相联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维吾尔族音乐,了解民族风情,激发爱国热情。

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学习,并拓展教材,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合,使之符合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

通过音乐活动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寻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像、自由创造。

3 音乐与绘画融合
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像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

《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曲调虽抒情,但要真正唱出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却不容易。

在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描绘新疆风光的图片或光碟,特别是大沙漠、绿洲和瓜果飘香的画面,让学坐从视觉上感受新疆辽阔的土地和富饶的物产,然后体会这首歌该怎样唱。

4 音乐与德育融合
音乐作品中蕴涵了丰富的德育知识,思想教育内容。

音乐作品的内容广泛,主题明确,与学生日常生活非常贴近,包括赞颂伟大祖国、歌颂党、热爱人民、团结友爱、礼貌谦让、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关爱父母等题材,与传统道德教育非常吻合。

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想教育意义,可使学生在接受美的同时,融化美、传递美。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的新高度。

通过教学研究,改变以往单纯的德育说教,以音乐学科渗透为基础,德育教育为载体,充分使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理解音乐作品深层的德育内涵,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美的体验,着重突出其个性化、人文化和时代化以适应新时期小学德育的要求。

从而达到优化学生的德育行为,探索人生价值,行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儿童教育活动中,很多内容都取决于生活、通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从而达到让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

强调教育的全面性,以艺术为引领,让德育走向生活化。

通过对艺术德育的探索与实践,实现艺术与德育的真正融合。

5 音乐与法律意识融合
在音乐教学中,把一些音乐作品加以引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情感。

5.1 立足教材,合理延伸,渗透法制教育。

教材中许多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道德情感,教师要去正面引导。

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去做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情,那样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会伤害你的亲人,是自私的表现。

5.2 适时适地,进行拓展,展开联想,进行法律知识的灌输。

现在的音乐教材中,有些歌曲我们可以展开联想,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例如:在学习《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时,首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优美动听的音乐深深打动着学生,激发学生对美丽海洋的热爱和憧憬。

这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讲解目前我们国家几万公里的海岸线,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有着优美的海滩等旅游胜地。

人们在海滨浴场嬉戏玩耍,尽情的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假如我们的近海遭到了污染,这不仅使我们失去了游玩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就使学生认识到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

6 音乐与其他课堂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利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范畴,让学生获取古今中外的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音乐也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课堂,可以采取到室外上音乐课,在班级不定期召开小小音乐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创新和搞活课堂。

融合式的音乐教学,将学生的目光引向课本以外的广阔天地,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知识视野,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第七中学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