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道教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示

摘要:道家道教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本文主要从“道法自然”的宇宙观、“无

言身教”和“达情顺意”的教师观、宗教“试验模式”和“修炼模式”和道家

辩证思维方式等方面探讨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道家道教;教育思想;中学地理教学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①鲁迅先生这句话道出了道家道教思想与中国传

统文化和教育的关系。道家道教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和教育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即便是今天,道家道教的

教育思想仍广泛地影响着中国教育。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道家道教教

育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启示。

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老子认为这个“道”不是寻

常的一般道理,而是原始的客观实在,是天1地万物之源,它永远不变的存在着,不停地在天地万物中间运行着。人类在社会和自然中,一切活动最终都必须取

法于“道”,人类所特有的教育,也不例外,也要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

施教,“唯道是从”③。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第一,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突出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尤其是工业化、

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自有人生,人便与地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原

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随着生产技术革新,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对自然进

行掠夺式的开采,人地矛盾恶化;一些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回过

来重新审视人地关系,人地协调发展渐渐提上日程。这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要

与大自然的承载力相适应,二者协调发展。因此在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时,要结

合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

识人地关系,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①《鲁迅书信集》上卷,第18页

②《老子》,第25章

③《老子》,第21章

第二,“唯道是从”,按自然规律施教,即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尤为重要,不宜太难或太简单。例如,让一个七年级学生回答“不同形式的经纬网图是怎样得来的?”这就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部分各学校陆续开展地里小组合作学习、地理探究式学习以及地理实验活动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难易度,并作适当指导。

第三,用“自然美”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道家从“道法自然”出发,很重视自然美的教育。由于道家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热衷于从大自然寻求新的审美境界。由此,我们是否应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自然的美,逐步提高自我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呢?

二、“无言身教”与“达情顺意”的教师观

1、“无言身教”

《老子》书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④。他认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⑤,老子坚持“行不言之教”,意在反对道德说教和政治灌输,而并非真的不言,而是说万事以言教不如身教,光说不做,或做而后说,往往都是徒费唇舌而已。“不言之教”还包含着尊重人的本性,重视其自然的思悟,从而达到个体自然发展的意义,在教育态度和方式上,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通过自身榜样作用影响他人。[1]在今天,身教胜于言教,为人师表,仍然是中国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地理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继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个性发展。这就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具备:一是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身教,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例如,有的地理教师在借助地球仪讲地球自转时,说的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但在演示的时候却是“地球自东向西自转”。此外,课改增大了学生的自主发言权,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往往会不知所措,这将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二是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无言身教”即少说多做,但在人口众多、实行大班教育的中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亦是对中学教师的挑战。如在班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时候,教师怎样2才能做到既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要相对保持课堂纪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

④《老子》,第2章

⑤《老子》,第25章

力。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地理实验,如模拟大气环流、模拟火山喷发、制作等高线教具等,以及案例活动,均可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做中学”。

2、“达情顺意”

继老子提出“唯道是从”的教学原则,庄子提出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达情顺意”。所谓“达”、“顺”,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因势利导,达乎其情,顺乎其意。首先,庄子认为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对教育对象心理生理特征的充分

了解基础之上的。“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疆。”⑥。他认为人心受到压制就会消沉,受到鼓励就高涨,只有温和柔美的心志表现才可以

柔化刚。其次,庄子要求教育者以正汝身.巧妙地把握教育的分寸。他说:教

育者要“戒之,慎之,正汝身也哉”⑦,而“正汝身”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教育

的“度”。其度的表现.一是“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⑧。这就是说,亲附他不要太过分,诱导他不要太显露。二是度的掌握与

教育的时间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不能凭教育者急切的主观愿望来要求他,需

要根据教育对象心理发展过程来调节教育者的情感尺度,且不可以急躁的情绪

致使学生酿成恶习,难以迁改。再次,教师教育学生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寻

根究底,找到问题的根本症结,才能给以切当的诱导教诲,达乎其情,顺乎其意,否则会适得其反。[2]

庄子“达情顺意”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地理教师上好一堂地理课有着重要启示。第一,某堂地理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首先就要对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特

征进行深度分析。例如在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时,考虑到这节知识难点少,重点影响及措施,教师可在课前收集相关材料,

课堂上分给学生,让他们仔细阅读,然后小组讨论,阐明观点,回答问题即可,教师尽量少讲。而在上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考虑到这节知识点较多,且在整个高中地理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则应细讲,并借助计算机等演示动画,达到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的效果。第二,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度,不

能凭教师急切的主观愿望来要求学生,需要根据教育对象心理发展过程来调节

教育者的情感尺度。例如教师在讲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不能一两节课就

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因为这节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且3涉及到得计算有较多,这

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应用中慢慢内化。第三,对某些教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

生还是不会,这时教师就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本症结,这样才能达乎其情,顺乎其意。

⑥《庄子今注今译》,第273页

⑦、⑧《庄子今注今译》,第12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