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判的意义
韩愈柳宗元的文学理论对作文指导有何帮助
韩愈柳宗元的文学理论对作文指导有何帮助首先是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古代国家由乱到治,政权和制度逐渐趋于稳定后,那种冲破传统的开拓精神逐渐被阶级固化、墨守成规的心态取代。
文武之间的天平逐渐倾斜,社会文化娱乐事业得到发展,同时主流思想逐渐确立下来,少数文人士大夫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的代表,同时得到了政治权利。
文学变成这些人的垄断和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所以在当时“骈文”相当于在庙堂和江湖之间建立起了一道信息屏障。
当上层社会的精英耗费大量精力在修饰工作的外在形式上,就很少有人实质性的去关心国家治理的内容和效益,国家机器依靠惯性前进,大概率会走向衰败。
这和我们当前正在纠治的“形式主义”类似,当前虽然已无今古文学之争,但是文章的格式化比较明显。
比如工作报告、总结等类型的文章,标题讲究对仗、篇幅要求匀称,内容分布也基本成定式,很多朋友为了满足这种特定字数和押韵,呕心沥血,通宵达旦。
机关工作者们一面怨声载道,一面又不得绞尽脑汁,大家也许认为这样的工作方式意义和效率落后于时代要求,但又怀疑自己微弱的力量是否能够与巨大的惯性相抗衡。
其次是语言方式与人的思维逻辑之间的相互影响语言研究学者朱晓农认为,语言决定推理方式,不同的语言结构和不同的推理方式相关联,而推理方式跟认识世界的方式相关。
古文运动是针对上至东汉下至隋代出现的文学观念的“错误”偏移的一种纠正,从承袭楚辞的汉赋开始,发展出的重对仗、音韵的各种文体都表明了这个时期大多数的文人对于文学之美的理解只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
看重文章的辞藻修饰,乃至忽视了其原本的沟通叙述既“文以载道”的效用。
其次文风上对形式和辞藻的重视,延伸到生活中,是文人士大夫政治上的极端保守和生活上的奢靡攀比。
韩愈发起古文运动,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试图把人们对文章的理解,重新修正回“思想美”。
同时大批古文运动实践者,通过他们的文章,让社会底层、平民大众的生活状况得以呈现于庙堂之上,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论文
“文起八代之衰,泽被后世之功”——解读韩愈的文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唐代中期出现文体文风改革的高潮,一方面缘于儒学思潮和政治改革的触发,即经世致用的需要促成了文体文风改革高潮的到来,另一方面与文章发展的内部规律密切相关。
以骈文而论,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至南北朝大盛,此后一直延续不衰。
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
但是发展到后来,弊端也逐渐明显。
如对偶惟求其工,四六句型限制了内容的充分表达;用典惟求其繁,不少篇章晦涩难懂;一意追求华丽辞藻,内容空虚浮泛。
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
骈文是唐代前期普遍使用的文章样式,不过,唐代骈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自初唐四杰开始,不少作品已于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词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
骈文去赘典浮辞,走向平易流畅的过程,反映出文风正在不知不觉的变化中。
文风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散文领域中要求改革的愿望。
这种愿望也表现在理论批评上,从初唐以来,不断有人对骈体文风提出批评。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德古文理论。
古文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章写作的两种基本语言表达方式,古文的名词是后起的,是针对骈文而提出来的,指骈文产生以前先秦两汉文章写作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的语言表达方式。
古文的概念产生很早,汉人所说古文指先秦文献典籍,亦指先秦古文字,在六朝人说的古人,乃是泛指前代的文章。
这些均与唐人所说古文不同。
唐代古文提倡者所说的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文章那种与六朝骈文不同的、不讲骈俪对偶的单行散体的语言表达方式。
古文并不绝对排斥骈文,也可以夹杂少量骈偶句,但以自由的单行散体为主。
古文和骈文作为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应当是并行共存的,彼此也可以相互掺杂运用,事实上它们各自的发展都没有中断过,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侧重而已。
骈文侧重于格式整齐的语言形式美,而且是一种绚丽铿锵、和谐对称的雕饰美;古文侧重于语言的自由流畅表达,讲究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生动简洁的本色美。
唐代著名学者韩愈的文学成就与理念
唐代著名学者韩愈的文学成就与理念在唐代的文学史上,韩愈可谓一个耀眼的存在,他以其丰富的才华和独特的文学理念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韩愈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文学的独特理念。
一、韩愈的文学成就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韩愈在文学创作方面表现出色,涉猎广泛,从诗歌、散文到骈文,无一不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其一,韩愈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人推崇。
他的诗歌以雄浑豪放的风格闻名,对于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触角。
他笔下的诗作,既有高洁的文人气质,又能抒发内心的情感,给人一种深邃的艺术享受。
其二,韩愈的散文作品也卓有成就。
他的散文既有鲜明的思想性,又有独特的艺术性。
韩愈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读者在思考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文学的美感。
其三,韩愈还以其骈文的创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骈文通俗易懂,篇章结构紧凑,常常运用对仗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炼的语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描述时事,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韩愈的文学理念除了出色的文学成就,韩愈的文学理念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他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文人要关注社会问题,用自己的文学才华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首先,韩愈主张文学要具有现实的意义。
他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力图唤起读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其次,韩愈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
他认为文学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的工具,更应该有教育人的作用。
他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陶冶读者的情操,塑造道德人格,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韩愈倡导文学要有温暖的情感。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备情感的共鸣力,通过煽动读者的情绪来引发共情,进而影响读者的思考和行动。
总之,韩愈以其出色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文学理念,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一位耀眼的学者。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然为我们所铭记,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启发。
韩愈古文的古典意义与现代意义
韩愈古文的古典意义与现代意义何 寄 澎(台湾大学 中文系,台湾 台北 10617) 摘要:所谓“古典意义”与“现代意义”,实即“文学史(散文史)意义”。
有关韩文的古典意义,识者固可就不同面向、角度做有得于心之阐述,如钱穆《杂论唐代古文运动》特就韩以诗为文一端审绎之,而据家言传统的复兴与抒情的拓展两个方面,可进一步深化对韩文“古典意义”的理解。
至于韩愈之以诗为文、务去陈言、以文为戏等极具特色之书写模式,于现代散文作者戮力追求新散文体式与格调之过程中,亦有或显或隐的启发与影响。
纵贯考察可知,韩文之审美价值,不限于“古典”层面,其于“现代”散文之美学建构,亦具有一定程度的典范意义。
在现代散文研究中,对此尤应会通、会心。
关键词:韩愈;古文;古典意义;现代意义作者简介:何寄澎(1950— ),男,生于澎湖,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唐代文学与古今散文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6)01-0131-14 收稿日期:2015-11-06 ●唐代文学研究所谓“古典意义”与“现代意义”,一言以蔽之,实即“文学史(散文史)意义”。
唯为突显韩愈古文不仅于古典散文传统有重要地位与影响,于现代散文亦实有不可忽视之沾溉与启示,古今流衍演变,自有一脉可寻,因特以此题称撰文,盼能有助于学者在更渊广的学术背景中有所会通,深入了解韩文的特质与价值。
一、韩文的古典意义有关韩文的古典意义,识者固可就不同面向、角度做有得于心之阐述,如钱穆《杂论唐代古文运动》特就韩“以诗为文”一端细绎之[1],然以韩愈之才之思,在中唐特定时代以古文起衰振懦,其古典意义尚不止于此。
本文则谨就个人探索体会,在以往已论的基础上①,特再揭二端发挥之。
1.家言传统的复兴所谓“家言传统的复兴”,实得自钱穆。
钱氏《读姚铉唐文粹》一文有云:“……韩、柳古文运动乃古者家言之复起,其用重在社会、在私学,不重在庙堂、在政府。
唐代文学名士韩愈的思想与作品评析
唐代文学名士韩愈的思想与作品评析韩愈(768年-824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文学宗师”和“达于中庸”的名士。
他在唐代文坛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思想和作品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剖析韩愈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作品,并评析其对于唐代文学的积极贡献。
I. 韩愈的思想观点H1 韩愈的士人思想观点韩愈出生于士人家庭,受到良好教育的他具备了广泛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
他倡导士人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和尊严的行为,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以及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他认为士人应该尽力修养自己,同时也应该以身作则,引导社会风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H2 韩愈的道德批判韩愈对于当时的社会道德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道德败坏是社会问题的根源,而士人应该以身作则,秉持高尚的道德标准,用自己的榜样来影响他人。
他以“论盛孝章”为例,对那些对父母不孝的人进行了痛斥和批评,借此提醒人们要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H1 韩愈的经济主张韩愈在经济问题上持有较为激进的观点。
他主张贫富一体,推动富有分配给贫困人民,反对富者恶威欺贫者。
他强调社会的稳定与公平,认为贫富差距扩大将导致社会的动荡,因此主张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等手段,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H2 韩愈的教育观点韩愈对于教育问题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全面发展。
他主张提高教育的质量,关注教育的实际效果,而非空洞的文字。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H1 韩愈的政治观点在政治问题上,韩愈主张君主立宪制。
他认为君主应该依法行事,尊重法律,以法治国。
他主张君主应该深入民间,了解民情民意,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公正合理的政策。
此外,他也主张加强君主的监督,防止统治者滥用权力。
他认为作为臣子的士人也应该敢于直言劝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敢奋斗。
概述韩愈的文学思想
概述韩愈的文学思想一、韩愈韩愈:中国古代的伟大文学家之一,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其郡望是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韩愈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敢于直言诤谏,也颇有政绩的人。
二、韩愈的古文理论1.韩愈的古文理论之所以在当时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和产生巨大的作用,主要是他把古文写作和提倡儒学复古主义思潮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2.政治目的:改革弊政,中兴唐室。
3.主要内容(1)他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文以明道、注重实用的思想。
(2)他重视文章内容的充实,不轻视文章写作的技巧,他提倡古文并不是要人们机械地模仿先秦两汉文章的语言,他希望创造一种吸收唐代语言发展中的新成果、甚至某些口语因素、并对先秦两汉文学语言加以改造的新的书面语言,或者说,一种适合于唐人习惯、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文学语言。
三、古文理论是文章学理论,而不是文学理论;古文代替骈文是语体改革,而不是纯粹文学体裁的改革。
四、韩愈古文理论的积极意义1.古文理论中强调的文以明道思想,对克服某些文学创作中内容贫乏、片面追求形式美的错误倾向,是很有意义的。
2.古文家注重人品与文品一致,要求作家把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作为创作前提,进一步发展了道德文章并重的传统。
3.古文创作的成功为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形式开辟了更广的前景,充分说明了用单行数体的散体形式和对偶骈俪的四六骈俪一样,都可以创作出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
这种文学语言的改革,不仅促进了散文的发展,而且对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中唐时期传奇小说的繁荣,就是很好的证明。
4.韩愈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论,这对文学创作中重视表现作家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很重要的意义。
5.韩愈古文理论的不良影响对文学思想发展也有它的不良影响,他没有分清文艺散文和一般非文学文章(如公牍文、应用文等)有本质不同,没有认识到对这两者应当有不的要求,从而在文学观念上又回到南朝“文笔之争”以前的状态。
6.韩愈文学思想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点是他提出了文学创作是“不平则鸣”的产物。
韩愈与唐代文学的思想启迪
韩愈与唐代文学的思想启迪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韩愈作为唐代文学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启迪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理论,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韩愈与唐代文学的思想启迪。
一、韩愈的文学思想韩愈是唐代文学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提出了“以文会友”的创作理念,强调文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通过文学来传承先哲的思想和智慧。
韩愈的文学思想主张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反对虚构、矫揉造作的文学形式,倡导“章句之美,必先在于文意之美”的写作原则,认为文学要真正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文字的华丽和妙曼。
二、韩愈的文献学思想韩愈还是唐代文献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倡导以汉代文献为基础来研究《周礼》,指出“义与事一体”,反对繁琐的芜杂之说,强调诸侯所受制如一,主张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来研究文献,反对过度推理和自说自话。
韩愈的文献学思想为当时文献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也为后世文献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三、韩愈的誓言文学思想韩愈的誓言文学思想,突出了文学的社会和道德价值,认为文学应该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
他的《进孝廉榜谢恩文》和《祭十二郎文》等文章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呼吁士人应该勇于为社会负责,以自己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发扬自己的品德和风范,为后世留下美好的典范。
四、韩愈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韩愈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可谓深远。
他的文学思想和方法,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在宋代的文学中,王安石批评“唐风晋韵”,提出“范文正公”,并且主张诗将社会风貌描绘出来,反映时代的变迁。
这一思想与韩愈的“以文会友”和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在明清时期,韩愈成为了文学革新运动的重要领袖,他提出的“格物致知”和“一切散而为文”等思想,也一直激励着后人创作,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之,韩愈作为唐代文学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创作思想和方法,以及文献学和誓言文学方面的思想,都为后世文学界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范例,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韩愈文学成就与价值思索
韩愈文学成就与价值思索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素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体现了独特的价值。
一、继承创新的知名达人自唐朝大历时期起,由于受安史之乱的后续影响,衰顿、冷淡的内心世界逐渐取代替了盛唐士人豪迈、狂放的进取意志,独善其身、远离尘世、洁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唐人当时软弱冷漠和哀怨低沉的精神状态,平庸诗风甚嚣尘上,大行其道,出现了“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或者“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的文学创作趋势。
在扭转这种颓废落寞文学意境表达的过程中,韩愈功不可没。
韩愈一贯敬重李白、杜甫等盛唐时期文人在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和业绩,力图恢复盛唐时期的恢宏气象,在诗歌创作上善于创造革新和独树一帜,主导推动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代以来古文全新的发展道路。
韩愈主张继承创新,他巧妙揭示了文学领域中的“道”与“文”的相互关系,认为“道”体现的是所要表达的目的和内容,“文”则是所要表达的手段和方法,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
韩愈积极提倡借鉴先秦、两汉古文的精髓要旨,力求博采众长和广纳百家,强调从庄子、屈原、司马迁等诸家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
在主张人们借鉴学古之时,韩愈特别提醒人们一定要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始终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等观念[1]38。
在文学艺术表达上,韩愈追求气势而非颓废,追求新奇而非保守,他以文为诗,缜密思考如何将古文中的优秀语言、表现章法和陈述技巧赋予文学作品的表达之中,以扩大和增强文学作品的功能表达和描写领域。
在语言利用方面,韩愈善于扬弃古人语言,主张“文从字顺”,通过对当时民间市井流传的日常口语的采集整理,丰富了文学表达的形式,构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
比如他在《送穷文》中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在《进学解》中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以及“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的词句,这些词句中“蝇营狗苟”“、同工异曲”和“俱收并蓄”等新颖词语都是韩愈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创造出来的一种书面散文语言,其充分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显示出了我国文字语言所蕴涵的独特魅力。
韩愈唐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影响深远
韩愈唐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影响深远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众多文学家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其中,韩愈被誉为“文痞”,是唐代文坛上备受瞩目的文学家。
他提倡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韩愈对古文运动的推动和其影响的重要性。
一、古文运动的背景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但韩愈在当时对唐代文人的文风显出不满。
他认为唐代文人倾向于追求华丽的辞章和艳丽的修辞,而忽略了文章的实际价值。
他主张追求简洁明快的文字风格,将文辞还原到古代的纯粹性。
二、韩愈的古文运动观点韩愈的古文运动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追求简练,倡导以古代文献为标杆,追求古文言文简洁明快的特点;二是批判流行的文风,针对唐代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批评,认为其语言太过华丽,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三是关注社会现实,试图通过古文运动改变当时文学界的陋习,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描写和社会问题的探讨。
三、影响深远的思想观念韩愈的古文运动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主张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家,如欧阳修、苏洵等。
他们继承并发扬了韩愈的古文运动思想,推动了古文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韩愈的思想观念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提倡追求文学实用性和社会责任感的观点,为后来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人民疾苦奠定了基础。
最后,韩愈对当时流行的文风进行批判,倡导简练明快的文风,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韩愈的古文作品韩愈的古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例如,《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的敬仰和对教育的思考。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句式,将道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思想深邃。
另外,《进学解》是韩愈对进学考试制度的批判和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文章以古文简练的风格,指出当时的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些古文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可读性很高,而且思想观点深入人心。
五、结语韩愈作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提倡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韩愈、柳宗元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
概括来讲,主要有如下内容:一、文以明道。
“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
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愈、柳宗元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他们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韩愈多次提到“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采取重道亦重文的态度。
二、陈言务去。
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韩愈认为学习占文辞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在文章体式上,他主张写“古文”,但在具体写法上,却坚决反对模仿因袭,他指出“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
可以认为,倡导复古而能变古,反对因袭而志在创新,乃是韩愈古文理论超越前人的一大关键。
柳宗元提倡创新的力度虽不及韩愈,但也一再反对“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三、文从字顺。
韩愈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在“言”与“文”的接近与统一上进了一大步,使语言的革新获得成功。
赵翼也在《瓯北诗话》说:“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浑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四、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韩愈还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和梁肃的“文气说”,提出了一条为艾的普遍原则,即“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由此出发,韩愈进一步强调“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鸣”。
与韩愈相同,柳宗元也主张人的气质“独要谨充之”,情感要“引笔行墨,快意累累”地尽兴抒发。
上述古文理论,在韩、柳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除写政治、哲学方面的议论文外,还将真性情的穷苦愁恩之声写入文章中,变“笔”为“文”,在应用文章中感怀言志,使之产生抒情文学的艺术魅力。
论韩愈“不平则鸣”文学主张的价值和意义
论韩愈“不平则鸣”文学主张的价值和意义不平则鸣,现在大多意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这一观点出自于韩愈《送孟东野序》,文章开篇就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平则鸣,是“古文运动”的创作口号,其中富含民主精神和反抗精神,这既是对中国古代“诗可以怨”传统的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他继承和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肯定了文学艺术的社会批判功能。
《送孟东野序》一文中共用三十八个“鸣”字,盛世、乱世皆有能“鸣”者,列举的数十位著名先贤中,坎坷困厄、穷而不达者居多。
而这与韩愈本人的遭遇也是相同的,《送孟东野序》的写作缘由即是因为“东野之役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作此序“以解之”,“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韩愈对于孟郊的凄惨境遇深表理解和同情,激励“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的穷者孟郊“不平则鸣”,这是对孟郊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安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郁闷心情在此也得到“不平则鸣”。
作者韩愈本人一生几经官场风波、仕途坎坷数十载,“不平则鸣”是他总结先辈的经历、结合自身困窘生活和社会现实感悟出来的。
结合他的作品和生平,韩愈的“不平则鸣”不仅表现在为自己及友人不幸“鸣不平”,也是在为国家和下层的人民“鸣不平”。
韩愈一生积极入世,但却出淤泥而不染,经常直接批判、讽刺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大我”意识。
《杂说四•马说》深刻揭露黑暗制度和昏聩的执政者埋没人才;《论天旱人饥状》全盘托出惨苦民情,直言要求停征赋税,为民请命。
韩愈“不平则鸣”论的价值和意义不止在当时,更是在于它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北宋欧阳修进一步发展了“不平则鸣”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穷而后工”见解,认为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
结合对韩愈“穷苦之言易好”的理解,欧阳修还分析了两方面的因素:其一,坚持理想、不满现实的优秀诗人或被贬谪、或遭流放,更贴近自然,与风云鸟兽草木虫鱼建立起较纯粹的审美关系,能“探其奇怪”;其二,穷窘困厄,怀才不遇,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更为曲折深微的世态人情。
韩愈文学成就与价值思索
韩愈文学成就与价值思索韩愈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其时代受到高度赞誉,而且在后世也受到广泛的赞赏和推崇。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宏大的气魄和优美的艺术风格,以及众多的道德与人文精神的提升。
本文将对韩愈的文学成就和价值做一些思考与探讨。
一、韩愈的文学成就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批判韩愈在文学创作中常常涉及到政治批判,他对当时政治腐败、黑暗无能的君主和权贵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以此来推动人民健康发展。
2.文学批评韩愈在文学创作中,曾发表《旧学雜錄》、《进学解》等文,批判旧有的文学作品、文化和礼教等问题,他对全面改革文化和教育制度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3.道德宣扬韩愈的文学作品中,对道德进行了高度宣扬和捍卫,提倡“以伦义为统御”,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的根基和重要作用,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之一。
4.文学创作韩愈的文学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诗歌、散文、或议论文等文学作品都蕴含丰富的内涵,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和哲学层面也有很深的追求和探索。
二、韩愈的文学价值1.道德文化的弘扬韩愈的文学价值在于他所弘扬的道德文化,这种道德文化不仅在当时的中国,而且在现代世界依然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韩愈不断向人们传达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提倡“以伦义为统御”,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的基础和重要作用。
他的文学观念深刻,文学作品的主题充满了社会关怀,弥漫着一种深深的人文情怀,这在今天的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文学精神的推动韩愈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在文学上不断地尝试创新,使得中国古典文学迈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他提倡“入则无声,出则无敌”的文学风格,强调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哲学性。
他的文学精神对后代文人影响深远,也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发展。
3.文化价值的体现韩愈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艺术层面上,而且在文化价值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愈诗词中的儒家思想与关于文化的论述
韩愈诗词中的儒家思想与关于文化的论述1. 引言韩愈(768年-824年)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之一。
他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表达了许多有关儒家思想和文化的见解,对于后世乃至现代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韩愈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批判在韩愈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韩愈并不满足于仅仅继承和传播儒家经典,而是积极探索和发展儒家思想。
他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推动社会进步,并强调个人素质对于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性。
同时,韩愈也对儒家旧有观念进行了批判。
他坚持道德理念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应该局限于空洞的言辞和仪式。
此外,他还提出了自我反省和批评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对自己和社会的剖析,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之。
3. 韩愈对文化的论述韩愈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并且在他的诗词中经常谈论文化方面的话题。
他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他主张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包括音乐、历史、经济等领域,并通过文字来传播和传承文化。
韩愈还对文化与道德伦理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优秀的文化应该具备道德观念和人类情感的培养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4. 韩愈思想对后世影响与意义韩愈在当时被贬为岐阳郡守期间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和改革,他努力倡导教育普及,并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
这些举措对于中国古代教育体系和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世教育改革者提供了参考。
此外,韩愈的思想也对后世对待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观点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推动了文化与道德、学问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为后来的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5. 结论韩愈在他的诗词中表达了儒家思想和文化方面的观点,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推动了这些观点在社会中的实际运用。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化批判与古代文学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化批判与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韩愈与柳宗元作为唐宋时期的两位文学巨匠,对古代文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批判。
他们的文化批判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更是对社会风气和人文精神的反思。
在他们的笔下,古代文学成为了一面镜子,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韩愈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古代文学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文风的批评上。
在他看来,唐代文人追求华丽的修辞和华美的词藻,却忽视了文字的力量和真实性。
他在《进学解》中批评说:“凡文必有理,理不可乱,乱则文体不正。
”他认为文学应该注重内容的真实和表达的力量,而不是纯粹追求华丽的形式。
他的这种批判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了文学风格的转变。
而柳宗元则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对古代文学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文人的品德和社会风气的批评上。
他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文以载道,道以治世。
”他认为文学的最高使命是传播正道和治理社会。
然而,他却看到了当时文人的虚伪和功利,他们追求名利而忽视了道义和公正。
他的批判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对于唤醒社会良知和倡导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韩愈和柳宗元的文化批判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学的评价,更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思。
他们认为文学应该有社会责任,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
在他们的笔下,古代文学成为了批判社会现实的利器。
他们以文学之力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矛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韩愈和柳宗元的文化批判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批判思想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学改革运动,推动了文学风格的变革和创新。
他们的思想启示了后世文人,让他们认识到文学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社会的反映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他们的批判精神和追求真实的态度,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韩愈与柳宗元作为唐宋时期的两位文学巨匠,他们对古代文学的文化批判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更是对社会风气和人文精神的反思。
唐朝作家韩愈文学思想的演进与影响
唐朝作家韩愈文学思想的演进与影响唐朝作家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文学思想对于当时的文学界和后世的文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拟就韩愈的文学思想进行探究,探究其演进与影响。
一、韩愈文学思想的早期表现韩愈在早年的文学创作中,主要表现为乐府诗风。
乐府诗是一种有着浓郁民间色彩的骈文体诗歌,其大多表现为爱情、家庭、乡土等主题,具有朴实自然的风格。
韩愈的早期作品中,就有不少乐府诗作品,如《刘氏庄园》、《赠裴二十二员外》等。
这些作品中,韩愈既展现了自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家国之事的思考和感慨。
二、韩愈文学思想的中期发展韩愈的文学思想在中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文学形式上,韩愈开始尝试用散文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探究性。
在思想方面,韩愈逐渐成为一位爱国主义者和思想启蒙者。
他认为,文化必须与政治相结合,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他还积极主张学术独立自主,反对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官方思想,这种思想宣扬可以推动士人提高文化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韩愈文学思想的成熟期韩愈的成熟期是他文学思想的顶峰。
在这个阶段,他开始强调大众文化,即普及文化教育,让百姓也能接受文化的熏陶和启发,从而惠及全民。
他还主张把道德与文学相结合,把作品中的道德要义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发扬光大,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在这个阶段,他的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等。
四、韩愈文学思想的影响韩愈的文学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
他提出的一些理念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一些重要范式。
他的思想在史前、唐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唐代,韩愈提出的“文化以政治为先”成为文学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启发了唐朝士人的创作。
总之,韩愈是一位文学思想家,他多次提出的文化与政治相结合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的进步和传承。
他的文学思想充满活力,富有时代感,是当下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参照点。
韩愈古文评点的整理及其研究
韩愈古文评点的整理及其研究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以骈文写作著称。
他的文章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对古文的研究和评点,也有政论、史论、经义等方面的著述。
下面将围绕韩愈古文评点展开研究,并整理出一份6000字以上的研究论文。
一、韩愈古文评点的背景及意义1.1 韩愈评点古文的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而韩愈恰好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
对于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是韩愈一生追求的目标。
他在文学创作上坚持“古为今用,洽古人之意,述今人之事”,对于文风的选取和创新有独到的见解。
在他评点古文时,可以看到他对于古代文学风格的认同和推崇。
1.2 韩愈评点古文的意义韩愈评点古文不只是对于古代文学的一种评价,更重要的是他试图从中发现古代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他对古文的评点,能够了解他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认识和追求,并且可以从中看出他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的关切与反思。
韩愈评点古文的意义在于:一是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二是对于文学创作和鉴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韩愈古文评点的方法和特点2.1 韩愈古文评点的方法韩愈古文评点的方法主要包括:首先,对于古文的内容进行剖析和评价,从古文中找出其主题和思想内涵;其次,对于古文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评议,探讨其文学艺术价值;最后,对于古文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评判,揭示其表达力和说服力。
韩愈的古文评点方法主要以分析为主,辅以评价,注重对古文的主题、语言和修辞手法的研究。
2.2 韩愈古文评点的特点(1)着重主旨思想。
韩愈对古文进行评点时,首先关注的是古文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他认为古代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思想性和表达能力,才能够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重语言表达。
韩愈认为语言是文学艺术的基础,而文学艺术的表达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因此,他评点古文时,也会关注古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如用词的准确、生动、深入等,以及段落的连贯、紧凑等。
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就是散文,在古代的时候,政府的诏书,官方的历史记录以及重要的政治文件都是以散文的形式完成的,因此其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实用程度最高的文体了。
不过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散文的内容形式却经历了多次变化,散文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一定的分歧,有的人认为散文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应该和诗歌一样追求言辞的精美,因此他们鼓吹在散文中添加尽可能多的骈文并加入其他修辞手法,一味追求其文学价值的提升。
而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是为生活服务,因此他们强调要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古文运动的发起者韩愈这样的分歧在唐朝中期达到了高峰,当时唐朝的主流散文创作是骈俪文体,这让包括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内的文人大为不满,他们希望人们能够更加重视文章的内涵,并且能够将散文的创作与儒家文化联系起来,一起来对抗南朝时期佛教文化对于儒家文化的影响。
而他们的努力被称为古文运动,这次行动对之后中国文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古文运动的另一领袖柳宗元古文运动发生的背景和韩愈等人做出的努力在中国历史上散文的发展历程大体经过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东汉之前,那时的散文创作多是以文章内容为主要着眼点,散文的作者们力求阐述清晰的观点,对于修辞的手法和遣词造句的打磨并不是十分上心。
这样的写作方式也是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从出现开始就一直秉持着的。
这时的散文既有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也包含了西汉时期贾谊等文人所做的策论文章,这些文章中蕴含了先贤们的政治智慧和人生经验,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而这些文章也成为了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想要效仿对象。
先秦时代的多位思想家不过到了东汉时期,中国的散文创作理念出现了一定的变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与当时其他文学种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知道在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的代表有两类,一类是散文,其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出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批判的意义
中文摘要: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对后世的影响力非常大,韩愈子退之,才学渊博,文论犀利独到,逻辑性强,其古文理论是其最为突出的成就,本论文主要就是围绕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批判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通过其生活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对他的古文理论的影响,第二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的作用特点,第三文学理论评判的意义提出“文以明道”“文章内容变革带动形式变革”。
韩愈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对他的古文理论的影响
韩愈生活出生于大历三年,生在宦官世家,所以从小就受到政治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熏陶,虽然生活在宦官世家当时在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兄长也早逝,从小韩愈就刻苦学习,这使得他博学远见,思想也变得更加正直,在他后来提出古文理论上也受个人经历其影响,文章内容更得加丰富,文章思想变得更加的直白,这也是他后来造成被贬的重要原因;其次韩愈生活在唐代一个儒家式微的节点,佛家成为主流思想,就连统治者也对佛教充满崇拜,所以促使他对儒家思想倒退的担忧和佛教占据主要地位的反对,因此为了振兴儒家思想通过改变文学思想,开始对佛教加以否定,古文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
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的作用特点
韩愈开创古文理论先河,很多人认为韩愈提倡的古文理论最主要的目是为了反对骈文,但笔者认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而反对骈文只不过是其次目的,韩愈文章逻辑性非常强,写作手法创新,当时都是为了批评或论证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病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韩语看来当时社会的儒学道统已经衰落,佛教思想已悄然兴起,已经影响了儒学思想的传播,而儒学思想是中国本土思想,有其不可摒弃的理由,儒学思想的代表人韩语认为儒学思想受到威胁,所以他为了打压佛教冒着生命危险向皇上上①《论佛骨表》劝谏,认为供奉佛骨
是荒唐的事情,佛教只误导众生,其谏理直气壮,毫不避违,直指当时皇上的缺点,使得皇上大怒招来杀身之祸最后由于多人极力劝谏,才免得韩愈死于极刑而是被贬去潮州刺史,由此可见韩愈甘愿冒生命危险去进谏,是为了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而开创古文理论,古文理论只是他为了辅助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的工具,就是因为由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目的使得古文理论对当时的文学思想的创新影响深远。
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韩愈文章的理论特点,理论不同于诗歌那样词散形不散主要是用来表达美好的事物,而理论主要是证明说服别人,所有要求透彻,逻辑,如②《师说》就是一篇著名经典的古论文,由引论“古之学者必有失”,到论点“必有师”,再到论证“传道受业解惑”,再到举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等等通过一系列的逻辑关系将“必有师”这个观点论证的出神入化,据理力争,体现了韩愈文章的逻辑性非常强,这样才能说服别人,不会错漏百出,给别人有反驳的空间或者缺点,而骈文恰恰相反诗风平庸无奇,不适合辩论如著名的骈文③《滕王阁序》文章文笔优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出了江南景色的宏观但是毫无疑问无实际性内容,只是描绘景色上的柔美意境,不适合辩论,所以韩愈为了加强自己的观点,从而使他的文章有战斗的武器,所以一定要说理透彻,逻辑性强,因此韩愈利用古文理论这种创作方式来证明自己观点,在文字思想上的意义也是非常大。
因为古文理论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目的性,在韩愈的时代一定是给很多人为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人利用,它的实用性比较强也有丰富的内容比起骈文有更多的逻辑在文章里面,文学思想在古文理论方面得到更多拓展,文学思想因为古文理论的发展,文学思想出现了多样化的思想热潮,越来越多的想表达观点的人模仿学习韩愈的古文理论,因为他有表达观点的深刻性和描述事情的透彻性,影响了文学思想向逻辑性发展在韩愈倡导下的古文理论后出现了一大批以古文理论为代表的作家和文章,如柳宗元④《桐叶封弟辨》“吾意不然。
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也是大胆指出皇上儿戏的行为,其语言毫不忌违地指出皇上的缺点,伴君如伴虎如果毫不忌违指出皇上的痛点很有可能找来杀身之祸的但是柳宗元偏偏要这样写出来,这样足以证明他受韩愈的行动
方式和思想的影响,也从侧面证明柳宗元支持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做人态度上也可见韩愈的理直气壮身影。
理论评判的意义提出“文以明道”
韩愈的古文理论对文学理论批判的意义有,提出反传统的新解,最为突出的的新解有“文以明道”这观点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前人的知识,透彻分析学习,然后在提出自己得观点,其中“明道”主要是指作家的思想修养,在笔者的理解韩愈所指的不是思想修养,从“明道”拆词来分析“明”主要是“明白”,“明理”,而“道”就是中国最为经典的字,可以是指道教的“道”,道教的知道主要是指方法,也可以是指“道路”,还有就是可以表现儒家的思想体系的道,笔者认为“道”指最后者。
“明道”则是分析问题需要透彻,文章写作强调文章道能贯穿整个文章,而其深层次的意思就是为儒家全面清理儒家里面的旧思想,旧的儒家思想难以适合当时的发展,因为当时佛教已经在当时的社会中占到了主要地位,唐代诗人杜牧诗⑤《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写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见当时中国佛山发展得到当时统治者的崇拜,为了供奉佛教大量建立寺庙,杜牧在利用四百八十寺这一个数量词来表达了当时寺庙多如麻。
也出面反应了当时佛教已经成为了主导地位,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的儒家思想子弟韩愈肯定是不愿看到的,毕竟儒家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教派,所以为了提倡儒家思想体系,就对儒家进行了全面的清洗,也可以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提升。
文以明道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提出。
韩愈对儒家的“道”的诠释主要是结合当时社会的儒家思想的偏额性进行否定对孔孟之道进行了新的诠释,提出“道统”学说,这就是韩愈的文章中《原道》里面提到的“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及其传焉”通过举例说明从尧如今都是以“道”为先,侧面批判了佛教,教导人们不能忘以“道”为本的儒家思想,从而扬儒抑佛。
“文章内容变革带动形式变革”对文学批判的具体含义
文章内容变革带动形式变革,是韩愈的古文理论的突出特点,文章内容变革主要就是为了扬儒抑佛利用写文章的方式的工具,骈文的不适合性使得韩愈创新文章内容变革,变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扬儒抑佛,扬儒抑佛就是要形式上变革,所
以就要文章内容变革来带动形式变革,而达到扬儒抑佛的目的,文章内容变革包括,第一就是内容的逻辑性,逻辑性越强的文章就越有说服力,越能让人信服,韩愈文章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举例论证,词义分析,历史分析等等,如②《师说》就是使用以上手法,举例论证“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列举巫医乐师这些人都不耻下问,其才能比那些耻下问的君子还要有才,有了事例对比来突出不耻下问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而且事例比较实在也常见这使得逻辑性比较强,再有通过名家也带有同样的观点如“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连孔子这样的大胜人,大智慧的人,都要学习,都要不耻下问,拜师学问,侧面证明了作为普通的人更加需要学习,更加要不耻下问,才学不是天生就能获得的需要进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求师勤学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
这样更加之能提高自己论据的观点,逻辑性也得到加强,这就是韩愈文章内容改革的特点。
形式上的改革,主要是在文章内容改革下的特点是充满着观点的目的性,从而带动形式上的改革。
内容总结
本文通过对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的意义和文学批判的意义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文学思想上的主要作用是为当时文学开创了新形式,加强了文章的论证能力,在文学批判上提出了“文以明道”和“文章内容变革带动形式变革”主要是为了倡导儒家学说,并实现了扬儒抑佛的作用,开拓了新思想,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