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5)1981~1990 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 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 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 发展 (6) 1990~至今 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 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何影响?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 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二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体系
法规体系
行政体系
运作体系
主干法 专项法 相关法
规划编制
战略性发展 规划
实施性规划
开发控制 判例式 通则式
三 .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专项规划



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不同层次的规划介绍

项目式教学理念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内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项目式教学理念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内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关 键 词 :项 目 式 教 学 ;城 市 设 计 ;课 程 教 学 ;人 文 地 理 与 城 乡 规 划
DOI:10.13603/ki.51-1621/z.2021.06.018
中 图 分 类 号 :TU984;K90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1785(2021)06-0113-08
收 稿 日 期 :2020-10-12 基 金 项 目 :内 江 师 范 学 院 2018 年 教 研 项 目 (JG201827-415) 作 者 简 介 :刘 金 梁 (1986— ),女 ,四 川 内 江 人 ,讲 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城 市 规 划 与 设 计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2021 年 6 月 第 36 卷 第 6 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
Jun.2021 Vol.36 No.6
项目式教学理念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内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刘金梁, 胡学华, 李宏芸, 黄梦兰*
(内江师范学院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论 +32 学 时 实 践 ),4 学 分 ,考 核 方 式 为 考 查 .考 查 的 构 成 为 :总 成 绩 = 出 勤 与 作 业 10% + 实 践 30% + 期 末理论考试60%.课程使用的教材 为 王 国 维 主 编 的 《城市设 计》(2009 年),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出 版, 包 括 了 城 市 设 计 的 理 论 、方 法 和 案 例 分 析 等 内 容 ,理 论性和综合性较强[21].川内同 类 院 校 的 同 类 专 业 和 非同类院校的同类 专 业 均 未 开 设 这 门 课 程.与 重 点 院校相比,内师的《城 市 设 计》课 程 教 学 模 式 显 得 很 不成熟,而且教学 研 究 起 步 晚,在 2017 级 之 前 未 有 深 入 研 究 ,虽 偶 有 调 整 ,但 仅 涉 及 课 时 和 课 程 性 质 的 调整.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教学内容较陈旧、单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一词是由Urban Design/City Design翻译而来。顾名思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不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 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
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 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
弗洛伦萨
威尼斯
1 历史发展:
5、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兴建起来。中世纪城市是以一种“渐 进主义”的方式自发成长起来的。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建 立起来。有关学者研究,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要塞型:由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发展而来
1 历史发展:
3、古罗马时期城市设计
古罗马的广场也是这一时期 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功能 除了希腊时期的集会、市场 职能外,还包括审判、庆祝、 竞技等。其中罗马城中的广 场群最壮丽辉煌,其四周一 般多为庙宇、政府、商场。
1 历史发展:
伊斯坦布尔中心区及索非亚大教堂
4、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早期伊斯兰文化几乎没有城市平面的规划准则,惟一可 以识别的空间规则和秩序就是清真寺及其周围的教民住 区,这是当时伊斯兰城市社会生活的唯一核心。到相对 成熟的城市平面。
市场 卫城
奥林匹翁神殿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既 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同时也考虑到从卫城 周围仰望她的景观效果。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希波战争前,希腊的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 市空间、街道系统均不规则。公元5世纪, 希波丹姆所作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 首次系统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 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城市中心有分 区,广场那个呈规整形状。十字格网这一系 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 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

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讲义

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讲义

01 文明肇始:城市的产生城市设计原理课程介绍的是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城市+设计,城市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对象,是设计的主体,而设计呢,就是我们开展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是干预的工具,显然,只有在充分认识主体的基础上才可能开展恰当的干预,也就是说认知城市是我们开展设计的基本前提。

今天,城市已经成为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聚居地,全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在2008年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11年末终于也达到了这一代表着城市发展重要节点的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整个世界和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城市时代,而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部分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城市具备了相当完备甚至复杂的空间形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更是大不一样。

认识这样一个复杂的对象,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呢?显然,今天的城市不可能成为我们认识的着眼点,纷繁复杂的城市表象只会让我们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回到起点,回到城市最开始的时候,将所有的外加因素都归零,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把握城市的价值和内涵。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被称为第二自然的城市并不只是简单的客观存在,城市如同人和自然生物一样,是具有出生、成长、疾病、衰败、乃至于死亡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

认识城市就是要认识城市的内在机理、成长历程和发展规律。

如果让大家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城市,你会怎样描述呢?我们可以有上百种的描述方式,但城市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理解,他是人类生活的聚落。

作为与乡村共同存在的,人类最主要的两种聚落形式,他们是我们人类所有活动的发生地和承载地,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节点和重要标志。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人类的发展史,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发生过程和他们在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在不断的探索和寻找适应自身需求的生存场所,地球上差异化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条件、价值观念等共同影响着城市聚落的营建方式和空间形态,伴随历史发展进程,每个区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又成为影响空间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设计定义城市设计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城市设计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

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一般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

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学科范畴其研究范畴与工作对象过去仅局限于建筑和城市相关的狭义层面。

但是,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较有历史传统的范畴类似点,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经开始变化,除了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范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

城市设计及其发展

城市设计及其发展

城市 空间的立体混合. 混合城市空间 是高度
城市化, 城市节地, 人际交往和丰富城市生活 的必然趋势。最后, 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 续发展, 也是城市设计近年来学科研究新的重 要趋势之一。 我国的城市设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 践上都处在起步阶段, 特别是在结合国情方 面, 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 ( 1)努力推进我国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与实 践。目 前我国学术界对城市设计有着不同的 看法和做法, 规划界普遍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 划分的分支, 是城市划分的补充 , 渗透在规划 的各个阶段; 很多建筑师则认为城市设计基本 属于建筑学范畴。不同的观点是促进事物发 展的动力, 只有结合我国国情, 加强城市设计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学术讨论, 寻找共 识, 规划师、 建筑师、 景观建筑师相互合作、 取 长补短, 才能促进我国的城市设计, 提高我国 城市的环境质量, 创造高效、宜人、优美、并 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2)尽快建立城市设计体制。确立城市设 计的法律地位, 制定城市设计编制、审批、管
理 办法 。
细部。不同 对象范围 的城市设计的要求与内
容不一样。整个城市或大分区范围的城市设 计, 着重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形态结构, 构造 城市的景观体系, 组织公共的城市人文活动空 间系统, 以及考虑城市总体轮廓和各系统环境 的设计框架。而对大多数城市局部地段的城 市设计而言, 设计的内容就不同。按照盖兰 特。 克兰纳在 《 城市设计的实践》 一书中 提出 的 “ 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中, 各主要 要素相互关系的那一级设计” 。这些要素美国 哈米德 青瓦尼教授在 《 都市设计程序》一 书中列举了八种: 土地使用、建筑形式与体 量、 交通与停车、开放空间、 人行步道、 支持 活动 、标志 、保存 与维护 。 土地使用。它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内 容, 也是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土地使用决定 城市空间形成的二度基面, 影响开发强度、交 通流线组织, 关系到城市的效率和环境质量。 土地使用功能布局的合理与否, 是城市设计成 败的关键。 建筑形式与体量。建筑是城市空间中最 主要的影响因素, 建筑及其群体组合的优劣直 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评价。在城市设计 中, 根据城市整体形态结构和塑造区域特色的 要求, 对建筑形式及体量进行控制, 包括建筑 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外观、沿街后退、 风 格 、尺度 、色彩 、材料 等 内容 。 交通与停车。交通是城市的运动系统, 是决定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直接影响城 市的形态和效率, 它包括车行道、步行道、高 架轻轨、地铁等的线路选择, 站点安排,停车 设置以及换乘系统组织等。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公共外部 空间, 自 包括 然风景、广场、道路、公共绿地 和休憩空间等。它是城市的公共行为场所, 也 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因素。开放空间设计尤其 注重公众的可达性、环境品质和与开发的协 调。随着城市步行系统的发展, 人们对城市公 共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先进国家, 特别是地 处寒带的城市, 城市室内公共空间得到了发 展, 为城市设计的开放空间增加了新的内容。 人行步道。步行是市民行为中最普遍的 内容。人行步道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元 素。步行系统包括步行商业街、林荫道、二 层或地下步行道。很好地组织步行系统, 能 减少市中心人们对汽车的依赖, 改善城市的人 文和物理环境, 保障市民的安全感, 促进零售 商业的发展。人行步道是城市设计强调以人

城市规划课程学习总结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课程学习总结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课程学习总结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研究的是城市的空间组织以及城市发展的规划与设计。

通过学习城市规划课程,我深入了解了城市发展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拓宽了对城市规划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学习城市规划课程的体会,并重点介绍一些基本的原理和观点。

首先,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寻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在规划城市时,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人本主义和社区参与。

在城市规划中,人们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应该尊重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人本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将人的需求和福祉置于城市规划的中心地位,通过提供安全、健康、便利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社区的参与也是城市规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与居民互动、征求意见,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另外,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多样性和可访问性。

城市应该是多样性的体现,包括多样化的居住类型、建筑风格和文化活动。

多样性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促进创新和创造力。

同时,城市规划也应该注重提高城市的可访问性。

城市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便利,包括无障碍设施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及完善的道路和路径网络。

此外,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还包括紧凑性和混合用途。

紧凑性强调城市组织的高密度和紧凑性,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紧凑的城市结构有利于交通、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混合用途也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指的是将不同的功能融合在一起,使得城市更加便利。

通过在同一区域内融合居住、商业和文化等功能,可以减少通勤和能源消耗。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研究的是城市的发展与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一城市设计的含义和作用1.城市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安排,制定出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2.城市设计的作用: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从城市空间总体构图引导项目设计。

②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为人类创造更亲切美好的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促进人的居住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

3.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①区域-城市系统阶段。

1从区域的角度构筑城市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系统;2从区域的角度进行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设计——区域景观、生态系统。

②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注重:1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的研究与策划;2实现城市性质与城市形象的衔接3进行城市尺度的物质框架景观规划4进行城市尺度三维空间形态概念规划。

③详细规划。

可分为:1群体建筑空间设计;2单体细部设计及周围环境的设计。

局部地段的设计是组成城市整体文化风貌与景观的有机元素。

二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1.城市设计的内容:①空间关系:城市设计的空间内容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车系统、建筑体量和形式、敞空间的环境设计。

②时间过程:城市设计是一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空间形态、结构、人们的活动、文化观念、政策内容等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城市设计为适应新的要求进行调整,但也应该保持某种程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③政策框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制定一系列指导城市建设的政策框架。

2.城市设计的类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滨水区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设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

3.城市设计的层次性:①城市设计目标的多重性;②城市设计内容的多重性;③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多重性;④城市设计工作范畴的多重性三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城市空间设计理论:①图底理论②链接理论③场所理论2.城市设计的方法:①调查的方法——基础资料的收集、视觉调查、问卷调查②评价的方法——加权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③空间设计的方法——典范思维设计方法、程序思维设计方法、叙事思维设计方法。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选课相关事项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选课相关事项

城市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网上选课的通知各系、班级:经过学院各系、部、信息中心和教学教务部等多方充分准备,学院研究决定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选课将于第4周(3月17日—3月18日)进行,为便于指导,现将课程安排和要求通知如下:一、课程安排1、本学期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共开设了44门课程。

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要求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关课程。

课程清单详见《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安排表》(附件一)。

2、本次选课面向2010级、2011级所有专业学生。

3、上课时间为校历第5—15周(4月19日—6月3日)。

二、选课时间、地点1、选课时间:3月17日(星期六)午12:00—18日(星期日)晚21:002、选课地点:(1)凡可登陆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均可进行选课操作;(2)学院明虹楼、润泽楼机房晚上对外开放选课。

三、选课要求选修时请先仔细阅读选课限制和注意事项:1、根据《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安排表》,每位学生原则上本学期只选修2个学分,多选无效;不能与已修的课程重复,重复选修不能计算学分,学生在毕业时应修满6学分(专升本不作要求)。

2、学生选课时必须注意自己其他课程的上课时间,发生上课时间冲突导致未能获得学分,后果由本人负责。

3、不能选修与专业课内容重复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否则,教学教务部在审核名单时,也将剔除。

4、选课系统以“先来先服务”为原则,即采取按选课时间的先后顺序额满为止的方式。

对课容量已经选满的课程,学生将不能再选。

5、每门课程至少满30人才开课,请选修学生在开课前后密切注意课程变化通知。

因人数少而不能开课的学生,可在该课被取消后与教学教务部联系换选,没有及时换选的学生,视为放弃或不选。

6、学生不能选修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重复的课程,否则,不能获得学分。

部分专业不能选修下列相应课程:7、选课将严格按照进程的时间进行,超出选课规定时间的选课请求系统一律不予受理。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一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1工程项目的设计(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如商业服务中心和公园)。

2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实体,但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

3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二美国学者凯文林奇1981年推出一部城市设计理论书籍——《一种好的城市形态理论》美国学者拉波波特,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视角,认为城市设计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城市形态塑造依据心理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及其他类似的准则,强调有形的、经验的城市设计,而不是二度的理性规划。

英国学者吉伯德,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的。

把这些内容按照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即城市设计的本质。

斯腾伯格在“一种城市设计的整合性理论”一文中认为城市设计是在建成环境中关于人们对于私人或是公共领域中环境体验的一门学科。

三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19世纪的法国巴黎改建和美国芝加哥的城市美化运动,反应了第一代城市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和形态美学的理念。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结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容,开始考虑城市的综合问题,尊重人的精神要求,注重生活环境品质以及城市资源的共享性。

1950年代,城市设计更多考虑并致力于场所性、地域性和人性化的问题,1960年代后,生态准则开始对城市设计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现代城市设计在对象范围。

工作内容、设计方法乃至指导思想上就有了新的进展,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空间美学和视觉艺术,设计者考虑的是以人-社会-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的复合评价标准为准绳,强调包括生态、历史和文化等在内的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塑造,提高城市的适居性和人的生活环境质量,从而达到改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和景观的目的。

促进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

(完整版)城市设计理论

(完整版)城市设计理论

城市印象的构成要素的关系
各元素不是孤立的,区 域由节点构成,受边缘 的限定,路径贯穿其中, 标志分布于内。
各元素有规律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插和 叠合,构成城市形体环 境的认知意向和城市形 象。
加强城市印象性的原则与方法
路径
特色鲜明:用途、活 动、空间形式、建筑 立面、细部装饰等
保持连续性:重复特 征、空间开口、沿街 建筑有节奏,方向明 确,交叉口形象生动、 路网有规律等
提出一套市民对城市形态、结构的认知系 统,以人对环境的认同和识别为依据的价 值感,已超出客体的形式,在研究主客体 关系上具有开创性。
城市形象理论——概念
形象性——具形物体使每个特定观察者产 生高效率的强烈心理形象的性能;
公众印象——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 共同印象,即单个的物质实体、一个共同 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的相互 作用过程中,达成一致的领域。
西方传统城市设计——理想城市
古罗马.维特鲁威 Vitruvius公元前1世纪 《建筑十书》,倡导者意 大利阿尔伯蒂Atberti.影 响到文艺复兴时期。
内涵:八角形几何布局, 市中心神庙和广场,放 射路+环路,城门与路不 直对,每边长是公建的 服务射程。
西方传统城市设计——开放空间体系
美.奥姆斯特德 Olmsted《公园与城 市扩建 》 1870年
的和平之路》 内涵:”花园城市”同心圆模式
的基本空间,中心中央公园 围合的公共建筑中心,放射 性林荫道想外延伸,划分的 各个分区以环形道联系,针 对新城建设。
田园城市论
城市美化论
美.丹尼尔.伯纳姆Daniel Burnham19世纪末”城市美化运 动”
内涵:不仅建设中心公园、街道广场、 城市景观,注重整体性城市设计 观,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公园与 公共开放系统,社区建筑群布局 等综合规划、通盘考虑,呼吁对 城市美化运动立法。1916年纽约 第一个美国区划法产生。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2、乡郊地区
乡郊地区的建筑物高度、结集程度和建筑外形,应与乡郊环境和现有发展(例如传统乡村)和谐协调。 应鼓励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免发展项目流于刻板或单调,同时应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互不协 调的突兀建筑物。
(二)功能多元化
沿海旁应预留用地作文娱、旅游相关、康乐和零售用途。应借多元化的活动和功能,为海滨注 入生气,营造享乐气氛。应鼓励在海旁进行富视觉趣味和可吸引人观赏的活动。如可行的话, 应为一些静态的活动,例如钓鱼和放风筝,提供方便。应避免海旁区出现会间断海滨长廊的不 协调土地用途,例如货物装卸区,以及一些位处海边会在视觉上和实际上构成障碍的大型基础 设施。应辟设连贯的海滨长廊,让公众消闲遣兴,可以踱步、缓跑、踏单车、垂钓作乐,甚至 闲坐其间,各适其适。应鼓励在海旁加入一些富趣味的聚脚点,例如园景美化设施、休憩处、 观景区、步道和小码头,令海旁地区更添活力。
(2) 行人道的宽度和路面
行人道应有足够宽度以容纳人流和街道装置,并须为公用事业设施、树木/环境美化设施额外预留空间。在城市旧区,行人道宽度不足以应付目前的需 要,故此,在进行重建时,应设法把建筑范围后移或缩减平台覆盖范围,以扩阔这些行人道。在新发展区,则应有设计优良和较为宽阔的行人道,以 创造高质素的行人环境。行人道的阔窄在定案前,应先谘询公用事业公司和相关政府部门等,务求在规划时预留的行人道阔度足以完全符合所有需求。 行人路面应该美观悦目和富吸引力。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尽量铺筑高质素的行人路面,例如用地砖铺砌图案、用砖或石铺砌路面。
(六) 园景设施和休憩用地的供应
向内陆的一面应设有休憩用地,以吸引游人进入。每隔一段距离,亦应有休憩用地连接海滨,以产生连贯性和观景看透度。休憩用地应按 不同大小分布。如果情况适合,可考虑辟设一些较大的休憩用地,以供公众聚会或举办文化和社交活动。

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

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
6、利用滨江风景带形成的开敞空间走廊。组织有序的衔景立面,使人文景观和 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形成与河滨绿化空间相呼应的特色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 休憩环境。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 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 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 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2)、特 征
1、以人为本──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设计依据 2、综合性──与城市规划、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管理学等等密切相关 3、时间性、地方性──时间、空间的统一,静态景观和动态 景观的统一,地方特色、风格的统一
精选课件
(3)、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并受城市性质、规模、社会文化、经济能 力的制约。 街道城市设计要从城市整体出发,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强调街 道景观多样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变化中求得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在街道 空间的尺度上、两侧建筑物的体量组合上、色调上、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 理解与表达上求得统一;而在细部处理上,在色彩上,在街道的横断面设 计和地面铺装形式上进行变化,既保证城市整体景观的统一,又保证城市 街道变化的丰富多彩。
精选课件
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对建筑单体的色彩较 为重视,但对单体色彩与城市总体色彩的关 系却表现出一定的“无意识”,体现在:某 些现代城区中出现的单体建筑之间色彩的争 奇斗艳使城市色彩局部产生不和谐;某些有 地标意义的建筑在其外观更新过程中“喜新 厌旧”,忽视色彩所产生的识别意义,忽视 人们对城市地标的心理依赖,也忽视城市地 标的景观面貌对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在旧 城改造中,新的建筑往往以异质性的“斑块” 对老街区不同时代所呈现的色彩与“肌理” 形成干扰;也有因城市更新而导致历史色彩 “剖面”边缘的识别模糊等问题(图5)。所 有这些均表明城市色彩有很多可以进行控制 与引导的方面,这需要通过规划进行色彩干 预以使城市总体色彩朝有利于整体识别个性 的方向发展。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2.城市设计的简要历程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原型理论 2.1.1 神秘主义——宇宙城市原型
例:北京紫禁城/《周礼·考工记》王城模式 印度曼陀罗城市形态 巴洛克城市模式
➢ 城市物质形态注重围合、方位、通道、入口的意义,具 有一种普遍性的等级秩序和规划格网
➢ 空间和礼仪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度内聚力的行为规范 ➢ 深层价值取向:秩序、稳定、统治及行为与城市形态之
高、功能主义
2.城市设计的简要历程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原型理论
2.1.3 自然主义——有机城市原型
例:自下而上形成的城镇
英国新城/现代城市更新
➢ 影响较小、但最为流行的城市形态理想
➢ 有机体——自动平衡、动态、持续变化、“自适性”、“自 组织性”

城市形态的辐射布局、环状绿带、焦点中心、自由拓扑线形、 开放空间,(《明日的花园城市》)
1.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概论
1.1.2 对城市设计的诠释
一项完整的城市设计 (无论是总体的还是局部的)往往包括 目标(objective)、达到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principles)和采 取的导则(guidelines)作为构成元素。——“目标—原则— 导则”构成完整的逻辑关系。
1.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概论
1.1.1.1观念和行动
——城市究竟是理性的设计结果还是感性的、自发的形成过程? 1. 即城市的形成过程本身充满着复杂性和矛盾性,即使是在
自发形成的城市和城市局部,它的形成过程也始终受到当 地建设者和居住者的特定观念(诸如对风水的认识、对崇拜 物的理解)所支配,使其成为具有当地特色和居民所喜爱的 城市。 2. 现代城市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己经远远超过历史上城市的 尺度和概念,它势必要在某种约定的规则中进行城市建设 活动,这也是城市规划乃至城市设计会随着城市发展而逐 步纳入城市形成的过程中之缘由。 3. 一个古老的法则和要求,即在强制性控制开发的同时应留 有多样化创造和多次完善的兼容性。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内容纲要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内容纲要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内容纲要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述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一、对城市的理解二、城市形成的两种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第二节城市设计的历史一、中国城市设计的历史1、思想渊源2、流派与思想根源1)儒家--礼制城市2)道家--自由城3、具体体现二、外国古代城市设计的历史(一)西方古代城市设计1、从村庄到城市---从血缘氏族到地缘社会2、最初的城市1)生者与死者之城--底比斯城2)神的城市--特奥蒂瓦坎城3)人性的城市--阿玛纳城3、古希腊造就的城市文明1)背景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特征2)城市特点实例--古希腊城市设计经典--雅典卫城希波战争后--米利都城4、罗马城市的继承和发展1)古罗马的社会2)古罗马城市3)罗马病三、西欧中世纪城市设计1、中世纪的西方世界2、中世纪欧州的城市设计1)早期2)后期--城市大发展四、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1、文艺复兴时代背景2、城市设计特点1)理想城市模式2)按艺术法则建设城市3)城市改建4)巴洛克—城市设计的戏剧化第三节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一、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1、设计2、城市设计学科的创建3、世界各国城市设计发展历程二、对城市设计定义三、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关系第二章城市设计构成要素一、土地1、土地利用的观念麦克哈格2、土地利用步骤3、土地利用考虑的因素二、建筑形态及其组合1、建筑形态和组合中考虑的基本因素2、建筑形态和组合中要考虑的特殊因素3、设计的基本原则三、开放空间1、分类2、特征3、功能四、人的活动1、人的基本活动内容2、人活动的状态3、人活动的时间性4、人活动的对设施要求5、人活动对场景气氛的要求6、各种活动的连续性五、道路交通1、交通分析2、道路功能3、城市设计对道路一般要求4、城市交通的停车组织六、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1、分类2、主要内容3、作用4、设计原则七、标识1、作用2、设计要点八、保护与改造1、主要内容2、特点实例--中山岐江公园3、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构成要素4、设计原则第三章城市设计理论第一节城市形态设计理论一、从田园城市到新城二、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设计理论实例--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三、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城市建设原则四、其他的城市形态探索1、赖特的“广亩城市”2、马塔的“带形城市”3、戈涅的“工业城市”4、格迪斯的有关现代城市演进的学说5、精明增长与新城市主义6、生态城理论7、山水城市理论五、关于城市形态研究的理论总结1)建立在宗教神权基础上的“宇宙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西方城市发展回顾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0史前时期
史前人类聚居地的 形成和营造大多依从 自然环境的共同法则, 如古埃及许多城镇都 是沿着河道发展起来。
按照人们喜欢的方 向,依据所处的位置 环境海岸走向、河谷 或山坡地势修建城镇, 且建筑于自然高地或 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 患。
A.要塞型
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 发展起来的城市
B.城堡型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 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城市
C.商业交通型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2.城市设计思想
中世纪城市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规 模小,经历几个世纪建设逐步形成。
突出的建筑物是位于城市中心的教堂或修道院。 建筑物之间相互协调,尺度宜人。狭窄的街道、开阔的广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紫禁城的空间次序-北京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近代城市建设发展
这种十字正交的格网系统一方面使城市街道系统得以独立存在,另一方 面也通过宽度一致的街道、尺度相同的街坊与规则的广场构筑起一种强烈 的视觉有序的城市景观.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主 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c、礼制思想在汉代以后占据统治地位 3.都城实例(见图) 唐长安城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考工记中叙述的周王城 唐代长安城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宫城 皇城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轴对称 东西两市 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 坊门朝开夕闭。
(3)根据动态观赏条件布局,每一段路程都可看到优美的建筑景观。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市空间、街道系统都不规则。 公元前五世纪,希波丹姆所做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系统的采 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这种系统被 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它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 标准的诞生,且表明以往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及神秘主义的思 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
场,有收有放的空间构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城市与建筑设计恢复发展了古典传统。在建筑外形上讲究 整齐、统一与条理性。城市广场和建筑群设计达到了新水 平。
阿尔伯蒂《论建筑》中设计的理想城市追求城市路网的几 何构图,街道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在城市中心布置教堂、 王宫或城堡。
——古罗马中心区广场群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特征
3)炫耀主义特征
热衷于炫耀其强大的 国力,其城市与建筑设计 没有沿用古希腊人本主 义原则,而是迫使空间体 系与人分离,使人产生一 种具有征服性的崇高感 和震撼力.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封建思想严重禁锢了 思想文化的发展,使科学技术、 经济等一度处于严重的衰落状态, 但是由于中世纪的拜占庭继承了 古希腊、古罗马思想文化的精髓, 才保证了欧洲文化根脉体系得以 延续。这个时期也创造了一些城 市建设的成就
水上威尼斯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1.欧洲中世纪的城市类型 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 以后发展成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 城镇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另一方面,为保护统治阶 级的私有财产与加强军事防御, 早期村落四周的土筑、木栅进 一步发展为坚固的城墙,以 “空中花园”著称的新巴比伦 城甚至修筑了里外两道城墙。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这一史前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原始宗教曾一 度成为当时的主导文化形式,如“占卜”和“作邑”。
平圣 面马 图可
广 场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场威 鸟尼 瞰斯
圣 马 可 广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回 顾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古代中国城市的规格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夏朝国土的勘测,商代开始出现我国的城市雏形
2、西周《周礼·考工记》 a、背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 形成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 b、《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
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布局特点:
(1)布局方式自由活泼,顺应地势安排建筑物(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 下的观赏,贴近西、北、南);
(2)突出帕提农神庙这一中心(位置最高、体积最大、形制最庄严、雕 刻最丰富、色彩最华丽、风格最雄伟;其它建筑物陪衬烘托);
作邑:一种由僧侣抓沙撒地,并以落沙所呈现的图案 来决定未来城市平面规划的方法,操作城市建设。
希腊文明之前,欧洲缺乏完整的城市设计模式和系 统理论。城镇建设和城市设计多都出于实用目的。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一)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设计 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
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与城市秩序的建立 ;(米利都城) ——提姆加德城
古罗马北非城市提姆加德城 平面图,公元一世纪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在城市设计艺术上,罗马城市更强调以 直接实用为目的,而并非是为了纯粹审 美的艺术追求。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元大都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北京第一代商业中心
什刹海
皇城 宫城
内城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5KM 明清北京城 北部收缩2.5KM 南部扩展0.5KM 突出8KM中轴线 皇城南形成商肆
0.5KM
北京第二代商业中心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