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下列哪种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 2NO₂(g) ⇌ N₂O₄(g)B. 3H₂(g) + N₂(g) ⇌ 2NH₃(g)C. 2H₂O(l) ⇌ 2H₂(g) + O₂(g)D. 2CaO(s) + CO₂(g) ⇌ CaCO₃(s)2. 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当温度升高时,下列哪个反应的平衡会向左移动?A. 2H₂(g) + O₂(g) ⇌ 2H₂O(g)B. 2NO₂(g) ⇌ N₂O₄(g)C. 2H₂O(l) ⇌ 2H₂(g) + O₂(g)D. 4NH₃(g) ⇌ N₂(g) + 6H₂O(g)3. 在一个可逆反应中,如果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将如何移动?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确定4. 化学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的影响,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化学平衡常数?A. 反应物的浓度B. 生成物的浓度C. 压力D. 温度5. 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1.0,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加时,生成物的浓度会如何变化?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相等的状态。
7. 当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_________速率相等。
8. 勒沙特列原理描述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_________变化时,系统将如何调整自身以减少这种变化的影响。
9. 化学平衡常数K是描述反应_________的物理量。
10. 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该反应是一个_________反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并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12. 描述如何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影响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并解释其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已知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100,初始时反应物A的浓度为0.5 mol/L,求平衡时生成物B的浓度。
化学平衡速率试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速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哪种因素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A. 温度B. 压力C. 催化剂D. 反应物浓度答案:C2.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系统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系统会如何反应?A. 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B. 向增强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C. 保持不变D. 无法预测答案:A二、填空题1. 化学平衡的移动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来实现。
答案: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催化剂2. 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将向能够_______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答案:减弱三、简答题1. 描述在恒定温度下,增加某一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答案:在恒定温度下,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生成更多产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少反应物的浓度,从而减少系统对浓度变化的响应。
2. 解释为什么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答案: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但它并不改变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因此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浓度保持不变,它只是加速了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
四、计算题1. 假设在一个封闭容器中,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为:N2(g) + 3H2(g) ⇌ 2NH3(g)。
初始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和0.3 mol/L。
如果平衡时氨气的浓度为0.2 mol/L,计算平衡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
答案:根据反应方程式,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为0.1 - 0.2/2 = 0.05mol/L,氢气的浓度为0.3 - 3*(0.2/2) = 0.15 mol/L。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A.3υ正N2=υ正H2B. υ正N2=υ逆NH3C.2υ正H2=3υ逆NH3D. υ正N2=3υ逆H2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故镁可置换铷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右移C.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强D.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g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O2gD.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Arg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① 化学平衡向——————移动;② 物质 A 的转化率————————;③ 物质 B 的质量分数————————,物质 B 的浓度————————填增,减小,不变④ 化学计量数 a 和 b 的大小关系为 a —————— b2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wHI的变化如曲线Ⅰ 所示,在乙条件下wHI的变化如曲线Ⅲ 所示。
则甲条件可能是,则乙条件可能是。
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① 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② 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正催化剂。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个相同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g和c mol HI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则a、b、c的关系是。
⑴加入H2SO4,使K2Cr2O7溶液的pH降低,则溶液中cCr2O72-与cCrO42- 的比值将填“增大”“减少”或“不变”⑵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发生离子互换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溶液的pH下降,生成的砖红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3重铬酸钾在酸性溶液中是强氧化剂。
化学平衡高考真题
化学平衡高考真题在高考化学试卷中,化学平衡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考察内容。
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看一些高考真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的知识。
题目一:(2019年全国卷Ⅰ)已知,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其浓度为 0.10 mol/L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铜(Ⅱ)氢氧化物,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化学方程式为:CuSO4(aq) + 2NaOH(aq) ⇌ Cu(OH)2(s) + Na2SO4(aq) 。
实验中,平衡浓度数据如下:[Cu2+] = [OH-] = 1.67 × 10^-5 mol/L 。
问:硫酸铜溶液中的 Cu(OH)2 溶度积的数值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Cu(OH)2 的溶度积 Ksp = [Cu2+][OH-]^2。
根据已知条件和反应方程式可得:[Cu2+] = 1.67 × 10^-5 mol/L ,[OH-] = 1.67 × 10^-5 mol/L 。
代入 Ksp = [Cu2+][OH-]^2 即可求得 Cu(OH)2 的溶度积 Ksp 的数值。
题目二:(2018年全国卷Ⅰ)已知,取 10 mL 浓度为 0.10 mol/L 的硫酸铜溶液,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蓝色的铜(Ⅱ)氢氧化物沉淀。
实验后,测得溶液的 pH 值为12。
单用剩余浓度进行相似浓度的计算。
问:相似浓度的始末 pH 值相差多少?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反应方程式 CuSO4(aq) + 2NaOH(aq) ⇌Cu(OH)2(s) + Na2SO4(aq) 可知,在该反应中生成的铜(Ⅱ)氢氧化物是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pH 值为 12 说明在溶液中还有 OH- 离子,剩余的Cu2+ 浓度为 0.067 mol/L 。
根据 Cu(OH)2 溶解生成的 [Cu2+] 和 [OH-] 计算新的 pOH 值,再通过 pH = 14 - pOH 计算新的 pH 值。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详细答案)
化学平衡反应试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A (s )+2B (g )C (g )+D (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 .B 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A【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选项D 可以说明。
分解反应式可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和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不变的,因此A 不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质量水变化的,所以选项B 可以说明;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物质的量不变,但质量是变化的,所以选项C 也可以说明。
答案选A 。
2.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 2+3H 2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3v (H 2) = 2v (NH 3)B .3v 正(H 2) = 2v 逆(NH 3)C .3v (N 2) = v (H 2)D .2v 正(N 2) = v 逆(NH 3)【答案】D【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所以如果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就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根据方程式可知,选项D正确。
3.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当C(g)+D(g),下列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2v(B)正=V(D)逆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C.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
五年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docx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五年高考试题汇编 -----化学平衡1.(2017 全国 I 卷)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 H 2 所需能量较少的是 _____________。
( 3)H 2S 与 CO 2 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H 2S(g)+CO 2 (g)COS(g) +H 2O(g)。
在 610 K 时,将 mol CO 2 与 mol H 2S充入 2.5 L 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① H 2S 的平衡转化率1 =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 K=________ 。
②在 620 K 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H 2S 的转化率2 _____ 1 ,该反应的H_____0。
(填“ >”“或“<”=)”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 2S 转化率增大的是 ________(填标号)A.HSB.2C22.(2017 全国 II 卷) 27.( 14 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正丁烷( C 4H 10 )脱氢制 1- 丁烯( C 4H 8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 4 H 10 gC 4 H 8 g H 2 gH 1② C 4H 10 g1O 2 gC 4H 8 g H 2 O gH 2119 kJ mol 12③ H 2 g1O 2 gH 2O gH 3242kJ mol 12反应①的H 1 为 ________ kJ mol 1 。
图(a )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填“大于”或“小于”)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填标号)。
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增大压强D .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化学平衡高考题集锦(近几年来高考题)
化学平衡高考题集锦(近几年来高考题)1.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 △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 .图I 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 .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 .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 .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2.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 和2mol B ,达平衡后A 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 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A 、2 mol CB 、2 mol A 、1 mol B 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C 、1 mol B 和1 mol CD 、2 mol A 、3 mol B 和3 mol C1. 3.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 表示压强,T 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反应Ⅰ:△H >0,P 2>P 1B .反应Ⅱ:△H <0,T 1>T 2C .反应Ⅲ:△H >0,T 2>T 1;或△H <0,T 2<T 1D .反应Ⅳ:△H <0,T 2>T 14.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气)+ B 2(气)2AB (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 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AB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的AB 同时生成n mol 的B 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 的A 2同时生成 n mol 的B 25. 反应2A(g)+B(g)2C(g);△H >0。
化学平衡试题类型及答案
化学平衡试题类型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B. 化学平衡是静态平衡C. 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D. 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答案:A、C、D2.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建立化学平衡的是()。
A. 可逆反应B. 不可逆反应C.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反应D.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反应答案:B3.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包括()。
A. 浓度B. 温度C. 压强D. 催化剂答案:A、B、C二、填空题1. 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各物质的浓度保持______。
答案:相等;不变2.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会向______方向移动,以减小浓度的变化。
答案:正反应3.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______原有的平衡状态。
答案:抵消三、简答题1. 描述化学平衡的特征。
答案:化学平衡具有以下特征:(1)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3)平衡状态可以受到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2. 解释为什么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答案: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但它对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影响是等同的,因此不会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从而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四、计算题1. 假设在一个封闭容器中,氮气(N2)和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反应方程式为:N2(g) + 3H2(g) ⇌ 2NH3(g)。
初始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和0.3 mol/L。
如果反应达到平衡时,氨气的浓度为0.2 mol/L,求平衡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
答案: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可以计算出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为0.05 mol/L,氢气的浓度为0.15 mol/L。
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解析版)
三年真题二]4<08化肾反固速卑与化肾年衡昌字窖僵。
痹匆演考点三年考情(2022・2024)命题趋势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2024安徽卷、2024江苏卷、2024甘肃卷、2023广东卷、2023山东卷、2023辽宁卷、2023浙江卷、2022广东卷、2022北京卷、2022河北卷、2022浙江卷♦化学平衡:2024黑吉辽卷、2024山东卷、2024江苏卷、2024浙江卷、2024湖南卷、2023北京卷、2023湖南卷、2023山东卷、2022天津卷、2022重庆卷、2022江苏卷、2022浙江卷、2022北京卷、2022辽宁卷、2022湖南卷选择题中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内容的考查不算太多,这是因为在主观题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才是考查的重头戏。
随着新高考单科卷的实行,选择题题量大增,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试题的考查在选择题中开始有所增加,考查的核心知识还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计算和影响因素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物质的浓度的计算,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等,常结合坐标图像或表格进行考查。
考法01化学反应速率1.(2024.安徽卷)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SeO?-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SeC^-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一。
点,0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①中,。
〜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 (SeO42-)=2.0mol ・L-i.h-i实验序号水样体积/mL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①5086②5026③5028B.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eO 42+8H +=2Fe 3++Se+4H 2OC. 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D.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 越小,SeCU2-的去除效果越好【答案】C【解析】A.实验①中,。
〜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 (SeO ;)*5・0xl0 3-一3moi.L 』.h 」,A 不正确;B. 实验③中水样初始pH =8,溶液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H+配电荷守恒,B 不正确;C. 综合分析实验①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①中SeO :浓度的变化量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C 正确;D. 综合分析实验③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中Se 。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1. 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2A(g) + B(g) ⇌ 3C(g) + D(g),如果开始时A、B、C、D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1 mol/L、0.1 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0.05 mol/L,求平衡时B、C、D的浓度。
答案:根据化学平衡的等效平衡原理,起始时A的浓度减少0.05mol/L,因此B的浓度减少0.025 mol/L,C的浓度增加0.075 mol/L,D的浓度增加0.025 mol/L。
所以平衡时B的浓度为0.275 mol/L,C的浓度为0.175 mol/L,D的浓度为0.125 mol/L。
2. 已知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100,反应物A和B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 mol/L和2 mol/L,求平衡时A和B的浓度。
答案:设A和B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x mol/L,则平衡时A的浓度为(1-x) mol/L,B的浓度为(2-x) mol/L。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有Kc = [C]/[A][B],代入数值得到100 = [1-x]/(1)(2-x),解得x = 0.6 mol/L。
因此,平衡时A的浓度为0.4 mol/L,B的浓度为1.4 mol/L。
3. 某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 = k[A]^2[B],其中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浓度。
若初始时[A] = 0.1 mol/L,[B] = 0.2 mol/L,且反应速率为0.01 mol/(L·s),求速率常数k。
答案:将初始浓度和反应速率代入速率方程,得到0.01 =k(0.1)^2(0.2),解得k = 50 L^2/(mol^2·s)。
4. 一个化学反应的活化能Ea为50 kJ/mol,温度T为300 K,求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
答案: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k = Ae^(-Ea/RT),其中A为指前因子,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高考题汇编专项练——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高考题汇编专项练--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考点1 浓度与转化率的计算1.(08海南卷)X 、Y 、Z 三种气体,取X 和Y 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 .33%B .40%C .50%D .65%2.(08广东卷)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2HBr (g )0H ∆<,g 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 应,平衡 时 Br 2(g)的转化率为b 。
a 与b 的关系是( ) A .a >bB .a=bC .a <bD .无法确定3.(07宁夏卷)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 .16.7% B. 20.0% C. 80.0% D. 83.3% 4. (07江苏卷)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 <0。
现将1 mol A 和2 mol B 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 和2 mol D 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 ,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 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 不能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速率12图1 图2 图3A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 和2 molB ,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 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B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 的体积分数均增大C .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 ,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 的体 积分数是甲中C 的体积分数的2倍D .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 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 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 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5.(05广东)对可逆反应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3υ正(H 2O )6.(04北京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 H 2(气)+I 2(气) 2HI (气)已知H 2和I 2的起始浓度均为0.1mol ·L -1时,达平衡时HI 的浓度为0.16mol ·L -1。
专题09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三年(2020-2022)高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专题09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2022·广东卷)恒容密闭容器中,()()()()422BaSO s 4H g BaS s 4H O g ++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Δ0H <B .a 为()2H O n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 .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D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4BaSO ,H 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答案】C【解析】A .从图示可以看出,平衡时升高温度,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ΔH >0,故A 错误;B .从图示可以看出,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随着温度升高氢气的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随着温度升高正向移动,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而a 曲线表示的是物质的量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B 错误;C .容器体积固定,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没有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故C 正确;D .BaSO 4是固体,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 4,不能改变其浓度,因此平衡不移动,氢气的转化率不变,故D 错误; 故选C 。
2.(2022·广东卷)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I 、Ⅱ对反应X 2Y →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 随反应时间t 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A .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B .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C .a 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 的浓度随t 的变化D .使用催化剂Ⅰ时,0~2min 内,()11X 1.0mol L min v --=⋅⋅【答案】D【解析】A .由图可知,无催化剂时,随反应进行,生成物浓度也在增加,说明反应也在进行,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催化剂I 比催化剂II 催化效果好,说明催化剂I 使反应活化能更低,反应更快,故B 错误; C .由图可知,使用催化剂II 时,在0~2min 内Y 的浓度变化了2.0mol/L ,而a 曲线表示的X 的浓度变化了2.0mol/L ,二者变化量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a 曲线不表示使用催化剂II 时X 浓度随时间t 的变化,故C 错误;D .使用催化剂I 时,在0~2min 内,Y 的浓度变化了4.0mol/L ,则υ(Y) =()Y c t=4.0mol /L2min =2.011L min mol --⋅⋅,υ(X) =1υ2(Y) =12⨯2.011L min mol --⋅⋅=1.011L min mol --⋅⋅,故D 正确; 答案选D 。
高考化学平衡真题
高考化学平衡真题1.(13分)在容积为 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42O N ,发生反应()242N O g 2NO g (),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H ① 0(填“大于”或“小于”);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 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在0~60s 时段,反应速率)O N (42υ为 ② 11s L m o l --⋅⋅; 反应的平衡常数1K 为 ③ 。
(2)100 ℃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 ,24(N O )c 以0.0020 11s L mol --⋅⋅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 又达到平衡。
a :T ④ 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⑤ 。
b :列式计算温度T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2K ⑥ 。
(3)温度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
平衡向 ⑦ (填 “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⑧ 。
2.(14分)工业制造硫酸的过程中利用反应2232()()2()SO g O g SO g ∆+催化剂0H ∆<,将2SO 转换为3SO ,尾气2SO 可用溶液进行吸收。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2molSO 和21molO 发生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若反应速率23()()v SO v SO =,则可以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平衡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22molN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仅增大反应物浓度,则平衡一定右移,各反NaOH 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都增大D.平衡时,移动活塞压缩气体,22SO O 和的体积分数将减小,3SO 的体积分数将增大E.平衡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32molSO ,各组分浓度均比原平衡是的浓度大F.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常量将增大(2)将一定量的2()SO g 和2()O g 分别通入到容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如下表中的两组数据:①实验1从开始到平衡时,2SO 的平均反应速率2()v SO =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平衡练习题
化学平衡练习题一、化学反应速率1、向绝热恒容密闭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 (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2、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bZ(g);△H<0.如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X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L•minB.根据上图可求得方程式中a:b=1:3C.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D.推测在第13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降温3、某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W(?)X(g)+Y(?)△H,在t 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Z和W在该条件下至少有一个是为气态B.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t 1~t 2时间段与t 3时刻后的X浓度不相等D.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以上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14分)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
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aSO4(s)+CO(g) CaO(s) + SO2(g) + CO2(g) ΔH1=·mol-1(反应Ⅰ) CaSO4(s)+4CO(g) CaS(s) + 4CO2(g) ΔH2= ·mol-1(反应Ⅱ)请回答下列问题:(1)应Ⅰ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 WI 2(g)会分解出 W 1W 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 WI 2( 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K c(W ) c(I 2 ) c(WI 2 )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10.( 08 年海南化学· 10) X、Y 、Z 三种气体,取 X 和 Y 按 1︰ 1 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
述反应,平衡时 Br 2(g) 的转化率为 b。 a 与 b 的关系是 A
A. a> b
B. a=b
C. a< b
D .无法确定
9.( 08 年广东化学· 15)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
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
T1
W( s)+I 2( g) WI 2( g) Δ H< 0(温度 T1< T2)。
N 2 压力
T/K
303
NH 3 生成量 /( 10-6 mol ) 4. 8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3
N2(g)+3H 2O(1)=2NH 3(g)+ O2(g)
2
回答下列问题:
-1
- 612 kJ m·ol
(2) PCl 5(g)===PCl 3(g) + Cl 2(g);△ H== +93kJ
-1
·mol
25%
大于
(3)两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 399 kJ ·mol -1
等于
(5) PCl 5 + 4H 2O===H 3PO4 + 5HCl
溶液体积为 25mL=0.025L ,所以 HNO 3 减少的浓度△ c(HNO 3)= 0.005mol =0.2mol ·L - 0.025 L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十年真题汇总1.【2022年河北卷】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①X Y ;②Y Z 。
反应①的速率11v =k c(X),反应②的速率22v =k c(Y),式中12k k 、为速率常数。
图甲为该体系中X 、Y 、Z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反应①和②的1lnk~T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随c(X)的减小,反应①、②的速率均降低B .体系中v(X)=v(Y)+v(Z)C .欲提高Y 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D .温度低于1T 时,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2.【2022年湖北卷】硫代碳酸钠能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2322NaHS s +CS l =Na CS s +H S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3Na CS 不能被氧化B .23Na CS 溶液显碱性C .该制备反应是熵减过程D .2CS 的热稳定性比2CO 的高3.【2022年北京卷】某MOFs 的多孔材料刚好可将24N O “固定”,实现了2NO 与24N O 分离并制备3HNO ,如图所示:己知:2242NO (g)N O (g)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体温度升高后,不利于24N O 的固定B .24N O 被固定后,平衡正移,有利于2NO 的去除C .制备3HNO 的原理为:242232N O O 2H O=4HNO ++D .每制备30.4mol HNO ,转移电子数约为226.0210⨯4.【2022年1月浙江卷】AB 型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可视作特殊的化学反应)表示为AB(s)=A n+(aq)+B n -(aq),其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 和ΔS 。
对于不同组成的AB 型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ΔH 和ΔS 均大于零B .ΔH 和ΔS 均小于零C .ΔH 可能大于零或小于零,ΔS 大于零D .ΔH 和ΔS 均可能大于零或小于零5.(2021.6·浙江真题)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A .421mol CH (g)<1mol H (g)B .221mol H O(g)<2mol H O(g)C .221mol H O(s)>1mol H O(l)D .()()>1mol C s,金刚石1mol C s,石墨6.(2020·浙江高考真题)一定条件下:2NO 2(g )⇌ N 2O 4(g ) ΔH <0。
五年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doc
五年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1.(2017全国I 卷)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 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
(3)H 2S 与CO 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 2S(g)+CO 2(g)COS(g) +H 2O(g)。
在610 K 时,将0.10 mol CO 2与0.40mol H 2S 充入2.5 L 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 2S 的平衡转化率1α=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 =________。
②在620 K 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 2S 的转化率2α_____1α,该反应的∆H _____0。
(填“>”“<”或“=”)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 2S 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H 2S B. CO 2 C.COS D.N 2 2.(2017全国II 卷)27.(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正丁烷(410C H )脱氢制1-丁烯(48C H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410482C H g C H g H g =+ 1H ∆ ②()()()()4102482C H g O g 1C H g H O g 2+=+ 12H 119 kJ mol -∆=-g ③()()()222H g O g 12H O g += 13H 242kJ mol -∆=-g 反应①的1H ∆为________1kJ mol -g。
图(a )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____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化学平衡
包括: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化学平衡 重庆13.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进行先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等压使,通入惰性气体,c 的物质的量不变 等压时,通入x 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等容时,通入x 气体,y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29.(14分)尿素[]22()CO NH 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1)工业上尿素2C O 和3NH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
(2)当氨碳比322()4,()n NH CO n CO =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题29图1所示.①A 点的逆反应速率2)v CO 速( B 点的正反应速率为2)v CO正((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3NH 的平衡转化率为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答案:大纲8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映值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B)CO(g)+ H2O(g) −−−→←−−−催化剂CO2(g) + H2(g)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福建12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50min之间, pH =2 和 PH= 7 时 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溶液酸性越强, R 的降解速率越小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在20-25min之间,pH = 10 时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mol·L-1·min-1广东23.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A.c(H+)=c(Cl-)+c(OH-)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C.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mol·L-1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CH3COO-)31.(16分)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反应原理1.(2012海南∙15)己知A(g) + B(g) C(g) + 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平衡常数 1.71.11.00.60.4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2) 830℃时,向一个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的A 和0.80mol 的B ,如反应初始6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A) = 0.003 mol ·L -1·s -1,则6s 时c(A)= mol ·L -1,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 氩气,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体系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 .c(A)不随时间改变d .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A 的物质的量相等 (4) 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2.(2012山东∙29)偏二甲肼与N 2O 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H 3)2NNH 2(l)+2N 2O 4(1)=2CO 2(g)+3N 2(g)+4H 2O(g) (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 4(g)2NO 2(g) (Ⅱ)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 。
现将1mol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I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反应3s 后NO 2的物质的量为0.6mol ,则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O 4)= mol·L -1·s -1。
a气体密度b△H /K J ∙m o ldN 2O 4转化率cv (正)NO 2 N 2O 43.(2012新课标∙27)光气( COCl 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 与C1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 4)与CO 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 ,已知CH 4、H 2 和CO 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 ∙mol −1、−285. 8 kJ ∙mol −1和−283.0 kJ ∙mol −1,则生成1m 3(标准状况)CO 所需热量为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1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OCl 2的分解反应为COCl 2(g)Cl 2(g)+CO(g) △H=+108kJ ·mol -1 。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同所示(第10min 到14min的COCl 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 时的平衡常数K= ;②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min 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____ T(8)(填“<”、“>”或“=”);③若12min 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 2)= mol·L -1;④比教产物CO 在2−3 min 、5−6 min 和12−13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 (2−3)、v (5−6)、v (12−13)表示]的大小 ; ⑤比较反应物COCl 2在5−6min 和15−16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 (5−6) v (15−16)(填“<”、“>”或“=”),原因是 。
246810 12 14 16 180.000.02 0.04 0.06 0.08 0.10 0.120.14 Cl 2 CO COCl 2t/minc /m o l ·L −14.(201浙江∙27)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 2COONH 4(s)3(g)+CO 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 .322(NH )(CO )υυ=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
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0,熵变△S___0(填>、<或=)。
(2)已知:NH 2COONH 4+2H 2O NH 4HCO 3+NH 3·H 2O 。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 (NH 2COO -)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25℃时,0~6min 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 5.(2011广东∙31)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
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 I、V II和V 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 4(g)+H2O(g)CO(g)+3H2(g)。
该反应的△H=+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 ===CO2(g)+2H2O(g) △H=-802kJ•mol-1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6.(2011山东∙28)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6NO2+8NH3催化剂加热7N2+12 H2O也可处理NO2。
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L。
(2)已知:2SO 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2NO(g)+O 2(g)2NO2(g) ΔH=−113.0 kJ·mol-1则反应NO 2(g)+SO2(g)SO3(g)+NO(g)的ΔH=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 .SO 3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 .每消耗1 mol SO 3的同时生成1 molNO 2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 2与SO 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3)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 2(g)CH 3OH(g)。
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该反应ΔH 0(填“>”或“ <”)。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 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
7.(2011新课标∙27)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
已知H 2(g)、CO(g)和CH 3OH(l)的燃烧热△H 分别为-285.8 kJ•mol -1、-283.0 kJ• mol -1和-726.5kJ•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 mol 水消耗的能量是 kJ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由CO 2和H 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 1、T 2均大于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①温度为T 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 (CH 3OH)=甲醇的物质的量/m o lt B t A A BT 1 T 2n An Bn At A mol·L-1·min-1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4)在T1温度时,将lmol CO2和3 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正极的反应式为。
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8.(2011大纲卷∙28)反应aA(g)+bB(g) 催化剂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_____;(2)A的平均反应速率v I(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3)B的平衡转化率αI(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_____,其值是__________;(4)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5) 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 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 3)的高低:T 2 T 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 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