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1(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生物与环境(一)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生物与环境(一)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A.阴暗、潮湿B.阳光、干燥C.任何环境2.下列现象能说明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青蛙冬眠B.北方的苹果远销南方C.企鹅来到杭州动物园3.稻田里的几种生物如图所示,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小飞蛾青蛙蛇水稻B.青蛙小飞蛾蛇水稻C.水稻小飞蛾青蛙蛇4.在制作生态瓶时,先放植物后放动物的原因是()。
A.植物的存活率更高B.没有植物,动物会很快饿死C.先放植物可以使水中溶解更多氧气D.先放动物会影响植物生长5.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6.绿豆种子的萌发需要()。
A.空气、水分、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B.土壤、空气、阳光、水分C.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D.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7.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这种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通常被称为()。
A.食物网B.食物链C.食物圈8.菜市场卖的绿豆芽一般是在黑暗的环境中培养的,这种绿豆芽与阳光下培养的绿豆芽相比较,()。
A.叶子是黄色的,茎又细又长、白色B.叶子是黄色的,茎短小粗壮、绿色C.叶子是绿色的,茎又细又长、绿色D.叶子是绿色的,茎短小粗壮、白色9.小明在研究完蚯蚓后,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蚯蚓更为合适呢?()A.放回大自然B.放入垃圾桶中C.随丢掉10.在制作生态瓶时,最好选用()。
A.消过毒的自来水B.干净的小溪水C.泥坑里的雨水D.烧过的茶水11.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B.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关系C.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整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定12.下列实验步骤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综合卷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补充练习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准确反映它们的种群密度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需注意标记物对跳蝻生活的影响C.池塘中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D.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2.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3.某小组将100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一定营养条件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并得出增长速率曲线,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种群数量在B点达到最大,C点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C.若某成员测出的活菌数比真实数据少,则原因一定是取样时未振荡D.用台盼蓝染色的依据是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4.近年来,我国西北某地频发蝗虫灾害,某农科院开展“降水量与蝗灾发生关系”的研究,下列设计与研究目标有直接关系的是()①研究降水量与蝗虫产卵量的关系②研究降水量与蝗虫卵孵化率的关系③研究降水量与空气湿度增加的关系④研究蝗虫性别比例与蝗虫产卵量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5.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会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B.若甲是动物,乙一定是植物C.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D.该地区的环境变化诱导甲、乙不断向适应环境的方向变异并进化6.科研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梨园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后附答案)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A.一个池塘B.一只老鼠C.一块草地2.我们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是透明的,这是因为()。
A.让里面的植物见光B.便于观察C.以上两者都是3.植物学家们发现,在()的情况下,叶片能不断产生大量养分。
A.黑暗B.阳光照射C.两者都行4.大约()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A.20亿B.2千万C.20005.下列关于动物的迁移或冬眠中,错误的是()。
A.生活在非洲的角马每年都要进行迁移B.燕子南飞是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C.蛇的温度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蛇不用冬眠6.下列动物中,()在冬天会冬眠。
A.角马B.燕子C.蝙蝠7.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了()种。
A.170万B.180 万C.200万8.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自然资源B.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C.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9.食物链是依据动植物间()的关系建立的。
A.“吃”与被“吃”B.追与被追C.同一种类10.设计并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最应该注意的是()。
A.开放、透明B.置于烈日下C.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合理二、填空题11.冬眠是动物________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12.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来自于_________,也来自于空气中的________。
13.动物、植物、_________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了________种。
1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
15.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________。
16.池塘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__________条件,我们把这样的生活环境称为________。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1.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2.奇奇到参观区,宣传板上介绍了蚯蚓可以帮忙松土,它适宜生活在()。
A.干燥的土壤里B.潮湿的沙堆里C.草堆下的湿土壤里D.潮湿的草堆上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消费者C.食物链4.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里的动物是( )A.蜈蚣B.蚯蚓C.苍蝇D.蚊子5.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研究茎的作用B.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C.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7.研究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生存的影响。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一次观察第二次观察第三次观察水多时 1 0 0水少时 3 3 4(1)生态瓶里的水较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小鱼的数量。
(3)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8.(1)这是(填“草原”或“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短时间内会使兔和鼠数量,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4)下列既有消费者又有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
A.蛇鼠B.草树C.草兔9.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①在瓶中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上浮萍②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③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
A.④②①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10.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老虎→狼→草B.阳光→狼→老虎C.草→昆虫→青蛙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20分)1.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出发,“万物生长靠太阳”表达的意思主要是()A.太阳为地球送来了光明和温暖B.动物晒太阳可以增加钙的吸收,利于健康C.没有阳光,植物就无法生长,就不会有食物链的开端2.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
A.依赖环境B.影响环境C.适应环境3.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草←野兔←鹰B.蝉→黄雀→螳螂C.绿豆苗→蚜虫→小鸟4.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A.褐色B.绿色C.黄色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6.下列动物中,能通过冬眠来适应寒冷环境的是()。
A.天鹅B.蛇C.企鹅7.在“蚯蚓对光照的选择实验”中,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的环境是()。
A.干燥的环境B.黑暗的环境C.明亮的环境8.由多条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构成网状的食物关系,被称为()。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群落9.种子发芽的实验证明,以下哪个条件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A.温暖的阳光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水分10.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二、填空题(9分)1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绿色叶片(或者植物体其他绿色部分)中制造植物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并释放出_____________。
12.春天,青蛙把卵产在水里,温度适宜时就会孵化为__________。
1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水分。
14.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___的土壤里。
15.看下图,我们可知这是一个绿豆苗地常见的_____________,食物网的最顶端是_____________(填生物)。
苏教版(2017)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卷(一)(含答案)
狗尾草
A地点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B地点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无
有
C地点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有
40.小明在调查周围的生物分布情况时,下列( )的说法是合理的。
A.发现树枝上有一些蜘蛛网,推断出这里生活着蜘蛛
B.可以爬到树上调查生活在树上的生物
C.地上有个洞,里面不知道有什么动物,可以用手掏一掏
41.从调查表中可以推断,小明调查的花坛最可能是表中的( )。
A.卵—幼虫—成虫—蛹B.卵—幼虫—蛹—成虫C.卵—成虫—蛹—幼虫
41.下列几种动物中,与甲虫的生产方式不同的是( )。
A.金鱼B.鸡C.狗
37.下面对甲虫的描述,你认为不属于甲虫繁殖行为的是( )。
A.甲虫以植物枝干的汁水或果实为食
B.有些甲虫靠自身漂亮的颜色和外表来吸引配偶
C.有些甲虫把卵产在叶子上,有些甲虫则把卵产在泥土里
15.C
16.B
17.B
18.C
19.C
20.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不伤害野生动物、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不食用野生动物、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32.人类对自然界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行为:①乱砍滥伐森林树木,造成动植物栖息地的减少、水土流失;②工业生产产生的有毒废气、废水随便排放,污染空气、河水和土壤;③乱扔乱倒垃圾,对土壤、海洋生态造成了很多影响。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填空(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和(充足的空气)。
2.植物生长必须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仙人掌、松树和香蕉树的叶子大小与当地降水量的关系)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动物也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4.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蔷薇)—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一-毛毛虫一-(小鸟)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6.(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体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土壤、岩石等)。
像池塘里的这些(植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瓶里小鱼太多会有什么结果?(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几十只昆虫生活在一起不能叫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草原上过度放牧,草原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草原上过度放牧,会发生草原退化,面积减少等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1.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里牧草丰茂,牛羊成群。
可是,历史上由于这里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野狼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读了这个小资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2.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①在瓶中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上浮萍②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③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
A.④②①③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3.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互惠互利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4.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在夏天的早晨,我们感觉到比较凉爽,而到了中午,直接站在太阳的照射中,我们又感受到了炎热,同样在中午,在树荫下比在阳光下也要凉爽。
请你根据这些生活现象选择一个合适的科学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我研究的问题是:①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吗?②光的直射、斜射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吗?③物体表面的颜色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吗?(2)我的假设:。
(3)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4)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5)根据上面现象的描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下列动物属于肉食动物的是( )A.金丝猴B.鸡C.蚕6.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干燥的生活环境?(1)我的猜想:。
(2)要改变的条件:。
(3)不改变的条件:。
(4)试验方法:(5)我的发现:。
(6)我的结论。
7.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A.少些B.多些C.不变8.(1)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2)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9.我们研究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精练一、单选题1.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制约生物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会制约生物的生存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会影响环境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
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捕食C.互利合作D.竞争4.环境影响生物,下列反映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重要影响的是()A.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B.春江水暖鸭先知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干旱使农作物减产5.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实例中属于保护色的是()A.枯叶蝶形似枯叶B.毒蛾体色鲜艳C.羚羊奔跑快速D.蚱蜢颜色翠绿6.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草原的斑较色彩相近,以上实例体现了()A.温度对生活分布的影响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A.捕食B.合作C.竞争D.寄生8.下列关于共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B.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C.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均能独立生活D.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9.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B.密树繁叶,遮天蔽日C.春天来了,一片绿色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0.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时,某班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许多组对照实验,下列对照实验中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A.湿土和干土B.光照和阴暗C.温度和食物碎屑D.20°C和40°C1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A.用多只鼠妇做一次实验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B.实验变量是光照C.实验中亮处和暗处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要一致D.这是一个对照实验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初中生物复习专题训练 1 (人教版 含答案)
生物全程复习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B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 (2012涪陵)右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中的①所代表的成分名称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松树生活在干旱的地方,其根部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无关4.某地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A.A →B →C →DB.A →B →CC.B →A →C →DD.A →C →B →D5.(2012济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A .一条食物链B .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 .一个食物网D .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6.(2012威海)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荣成天鹅湖B .环翠楼公园C .乳山河D .昆嵛山上一棵千年银杏树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根深叶茂B.大树底下好乘凉C.大雁南飞D.秋风扫落叶8.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说法不正确的是( )⑤A.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B.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D.能调节区域小气候9.(2012威海)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 B.园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10.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A.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C. 酸雨会引起水俣病D.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二、非选择题11.(2012南安)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选择题1.改善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获得的效益最大A.限制因子B.主导因子C.直接效益最大因子D.不足因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2.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A.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间接作用C.水分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阶段性作用D.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偿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3.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第一性周期因素的是A.光照B.降雨C.洪水D.湿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4.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5.下列生态因子中,属植物生存条件的是A.光照B.人C.岩石D.昆虫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6.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A.微环境B.内环境C.生境D.区域环境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7.下列有关耐性定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耐性可以人为加宽B.生物对不同因子的耐性不同C.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耐性不同D.生物的耐性是随时改变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8.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A.限制因子B.生态幅较窄的因子C.生态幅较宽的因子D.主导因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9.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A.生存因子B.生态因子C.生存条件D.环境因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0.根据地球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划分为A.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B.区域环境和自然环境C.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D.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3.当光照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4.一般来讲,当生物生长旺盛时,其耐性限度会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填空题15.按环境性质可将环境分为()、()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一、填空题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充足的和适宜的,植物的生长还需要,它们是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
2.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阳光进行,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和。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5.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二、判断题6.在探究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时,不需要考虑蚯蚓的数量,用一条还是多条都可以。
7.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
()8.对比实验是常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次可以研究两个以上的变量。
9.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它的茎总是会向着太阳光的方向。
10.动物的羽毛的颜色是不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
()11.在动物进化史上,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一条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其实是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4.食物链断裂后,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15.改变生态瓶中的条件,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不会受影响。
16.建造生态瓶其实就是建造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三、单选题1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18.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A.经常浮到水面B.钻到水底不动C.没有变化19.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20.某同学全家出去旅行了一周,回到家,发现放在客厅里的橘子发霉了。
下列操作中最可能帮助该同学找到发霉原因的是()。
A.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放在冷藏室,一个放在常温下B.准备两个烂水果,一个烂苹果,一个烂橘子,都放在常温下C.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浸没在水中,一个放在干燥的地方21.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造成的。
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1)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1)生物与环境1.【2023年内蒙古通辽】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猎豹追捕羚羊B.蜜蜂在花丛中采蜜C.母鸡找草丛下蛋D.钟乳石慢慢长大2.【2023年湖北十堰】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3.【2023年江西】典籍《齐民要术》中有“种芥子及蜀芥、芸薹收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的记载。
“好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A.适宜的温度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肥沃的土壤4.【2023年山东济南】济南的冬天,垂柳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
这种现象体现了( )A.垂柳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比垂柳更高等C.垂柳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D.垂柳和松树存在着竞争关系5.【2023年山东潍坊】在农田休耕时,农民常在田里种植绿肥植物,复耕前将它们翻入土壤内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
若夏季处于休耕期,下列适合北方作为绿肥植物的是( )A. 豆科植物埃及三叶草,不耐霜生长B. 菊科植物波斯菊,耐旱生长C. 菊科植物向日葵,适应温带少雨D. 豆科植物田菁,适应热带多雨6.【2023年北京】“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
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D.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7.【2023年江西】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
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8.【2023年湖南长沙】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名师推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2分)1.认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通过茎里的导管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实验过程:()→()→()→()→()⑴在其中一个容器加入一药匙红色色素,搅拌均匀使水染色。
⑵分别取出浸泡在液体中的植物,截取一段茎,将茎纵向剖开,观察现象并将发现记录下来。
⑶取两个透明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
⑷选取两条带花的枝条,分别插入两个容器中。
⑸准备一种开白花的植物。
2.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
A.减少B.没有变化C.增多3.关于光照下的绿豆芽与黑暗处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黑暗处,绿豆芽不能生长B.在黑暗处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C.光照下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4.小草、老鼠、兔子、狐狸、蛇、老鹰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5.人们在金鱼缸中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给金鱼提供食物B.给金鱼提供氧气C.给金鱼提供二氧化碳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A.相互竞争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互惠互利的关系7.研究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生存的影响。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1)生态瓶里的水较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小鱼的数量。
(3)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为()。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9.生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下列不能体现光对动物行为影响的是()。
A.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B.刺猬的身上长满尖刺C.夏季的夜晚利用灯光诱捕昆虫喂鱼10.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老虎→狼→草B.阳光→狼→老虎C.草→昆虫→青蛙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食物链通常是从( )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分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A. 气候变化B. 栖息地破坏C. 过度捕捞D. 环境地理位置答案:D3.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地理分布规律的学科,以下哪个是生物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种群遗传B. 基因突变C. 物种形成和扩散D. 群落生态学答案:C4. 下列哪个因素可以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水温和光照条件B. 土壤养分和pH值C. 水体流速和溶氧含量D. 大气压力和降水量答案:C5.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可以通过以下哪种途径发生?A. 生物富集B. 溶解和挥发C. 土壤沉积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 生物标志物是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来评估环境质量。
答案:生物化学物质或分子2.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答案:成熟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因子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
答:环境因子是指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处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光照、氧气浓度等。
不同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不同,一些生物对环境因子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而一些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较低,无法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环境因子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可以使生物在合适的环境中生存繁衍,也可以使生物在环境变化时进行适应和调节。
2.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非常重要。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2020年生物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1.“惊蛰”在每年三月初。
“蛰”指某些昆虫入冬后藏于土中,不饮不食;“惊”指它们在这个节气前后从蛰伏中苏醒过来。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有利于动物低温条件生存D.上述行为是长期学习形成的2.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3.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4.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5.下列所给的事例中,属于生物的是()A.孔子鸟化石 B.珊瑚 C.钟乳石 D.石头上的青苔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特征?()A.呼吸B. 排出体内废物C. 对刺激作出反应D. 生长和繁殖7. 植物的生长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 排出体内的废物C. 能生长与发育D. 能获取食物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鱼儿离不开水B.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C.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D.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生长发育B. 进行呼吸C. 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D. 繁殖后代10.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A.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收入B. 统计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C. 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D. 调查一块农田中的生物种类11.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B. 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C. 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D. 你在小组独自进行调查12.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内蒙古草原的全部动物B.长江里的全部鱼C.长白山林区D.神龙架林区的全部生物13. 森林茂密的地方,大气湿度大,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C. 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D.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14.温度属于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属于()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C.相关因素 D.其他因素15. 为了探究某一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明选择了生长状况相仿的三株幼苗,观察、记录,10天后结果如下表:从中可看出探究的非生物因素和对照组分别是()A.水分、2号B. 水分、1号C. 阳光、3号D. 阳光、1号16.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模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A. 分解者B. 消费者C. 生产者D. 非生物部分17.下列各项食物链的表述,错误的是()A.青虫→山雀→雀鹰B.牧草→野兔→狐狸C.水草→小虾→黑鱼D.禾苗→蝗虫→山雀→雀鹰18.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甲→乙→丁→丙B. 丁→丙→乙→甲C. 丙→甲→乙→丁D. 乙→甲→丙→丁19. 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D. 阳光、空气、水组成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遭到任何破坏都能迅速恢复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21.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含答案(培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2分)1.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微生物B.土壤C.植物2.菜园里,青蛙、小青菜、菜青虫形成食物链时,正确的写法是( )A.小青菜一菜青虫一青蛙B.青蛙一菜青虫一小青菜C.青蛙一小青菜一菜青虫3.种子萌发最不可缺的一组条件是()。
A.阳光、适宜的温度、水分B.土壤、充足的空气、水分C.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4.下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茉莉花B.杨树C.狼5.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 )A.经常浮到水面B.钻到水底不动C.没有变化6.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C.树汁→蝉→螳螂→黄雀7.常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是()。
A.猫头鹰B.老鹰C.羚羊D.老虎8.小玲想要做一个“种子的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可是连续几天都下雨没有阳光。
终于等到了晴天,小玲取20颗相同的蚕豆种子分成两组,将10颗放在地面下3厘米处无阳光照射,另外10颗放在地面上,阳光照射一周后,小玲刨开地面,发现地面下的10颗种子全部发芽,而地面上的10颗种子全部未发芽。
由此小玲得出:蚕豆种子必须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发芽(1)小玲每组取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目的是:。
(2)请问小玲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9.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开展研究。
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控制变量10.温州流传很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指的是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分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指的是食物关系,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C.“少食多滋味,多吃坏肚皮”——指的是平时饮食要适量,吃太多会增加消化负担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喜欢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动物有( );喜欢生活在树枝上的动物有( );喜欢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有( )。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6《食物链和食物网》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一、填空题。
1.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O2.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o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的结构,称为食物网。
二、判断题。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彼此之间还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所以一种生物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3.食物链一般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
()4.绿豆苗丛中的一条食物链:绿豆苗一场虫一瓢虫一麻雀。
()5.[易错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三、选择题。
1.在一条食物链中,生物和生物之间主要是()的关系。
A.吃与被吃B.相互竞争C.互惠互利2.多数动物的食物不是单一的,因此食物链之间又可以交替相连,构成()A.食物链B.食物网C.食物结3.如图是稻田里的儿种生物,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小飞蛾f青蛙f蛇->^水稻B.青蛙f小飞蛾->水稻f蛇C.水稻一小飞蛾一青蛙一蛇小飞蛾倏水稻4.在草原上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人们用网罩把试验区罩上,但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
这可能是因为()A.植被被破坏B.环境污染严重C.食物链被破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断了,其他生物都会受到影响B.没有绿色植物,食肉动物的生存不受影响C.没有阳光,II (yan)鼠生活得更好四、下图是森林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条食物链。
2.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o3.在该系统中,狐、蛇和老鹰会捕食鼠,如果鹰在这一系统中的数量大量增加,那么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A.狐、蛇群体中的个体数量增加B.狐、蛇群体会灭绝C.鼠群体中的个体数量减少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浙教版《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2(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2(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上携带的棉花种子,在月球长出第一株嫩芽。
在这个罐中同时搭载还有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共六种生物以及18毫升水和土壤、空气等,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其中拟南芥能开出白色小花,属于_______植物。
2.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参观了省农科院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中由农作物、杂草、虫、鸡、牛、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共包含______条食物链,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2)在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杂草、农作物属于生产者,二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牛的饲料,牛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该人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________3.榕树是温州的市树。
榕树树枝上会生长出许多褐色的“气根”,一直垂到地面。
(1)温州市所有的榕树可以看作一个________。
(2)在潮湿的环境中,榕树枝上的气根,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有些气根能扎入土壤中支撑古树。
上述现象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
4.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而叶呈________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它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从而能适应在________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的表现.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专题3(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果农在荔枝的植株之间种植山绿豆。
下图是荔枝单一种植园和复合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百分比的柱形图。
(1)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
(2)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2.假如你在宁波的某个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呢?(1)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2)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_____(选填“背光面”或“向光面”);(3)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个方向?_____(选填“南”或“北”)。
3.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北面的幸福湖城市绿肺区,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定位为湿地型休闲植物园,将作为一处大型城市生态生活休闲区,服务于广大市民生活。
(1)幸福湖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终终来源是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4.地球上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1)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是对沙漠________环境的适应。
(2)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________的一种适应。
(3)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________,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表现。
5.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一条含鼠的食物链内四种生物所占数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1)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
(2)图乙中,某种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填名称);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是_____。
A.体温是否恒定B.是否体内受精C.是否胎生哺乳D.体表是否覆盖角质鳞片(3)野兔有保护色、鹰有锐利的视觉,这都是_____的结果。
6.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若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则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___________ 而腐烂,俗称“烂根”,最有可能导致玉米“烂根”而死亡的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_(选填“砂土类”“壤土类”“黏土类”)。
为了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可多施加一些___________ 肥。
7.请将下列生物的特征与适应现象进行搭配,将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保护色_____;②拟态_____;③警戒色_____。
A.有些毒蛇的体表有色彩斑斓的花纹B.兰花螳螂的外形像一朵盛开的的兰花C.鲫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浅D.蜜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环纹E.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了白毛8.仙人掌具有粗大的茎,而叶呈_____状。
这种结构有利于它_____(填“增大”或“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从而能适应在_____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9.如图所示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须鲸称为一个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海藻属于________。
(3)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10.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豆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请你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利用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来控制鼠害,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包括________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2)食虫鸟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芦苇等;还生活着各类昆虫、鱼类、蛙、各种鸟类等动物和一些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回答以下问题:(1)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
(2)小冬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下列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动物类群物如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请你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鸟类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
(3)小冬认为西溪湿地中的野生植物太杂,应有计划地清除,并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你认为此举对提高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_____(选填“有利”或“不利”)的,原因是_____。
13.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甲、乙图所示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联系甲、乙两图,甲图中的真菌、细菌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2)甲图的食物链草→鼠→猫头鹰”中草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鼠流入猫头鹰体内,不可逆转,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
小乐认为,草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体内,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________ (3)乙图中,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在B与D之间进行循环。
14.江、河、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对改善气候,保持良好的环境,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环保人员对温州三垟湿地做了专题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________。
15.原生湿地长田漾位于太湖度假区西南部,总面积约 7 平方公里。
湿地内生态优良、渔村小桥、白鹭齐飞、野鸭嬉水、芦苇飘荡,是江南地区距城市最近的湿地。
(1)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若作为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有____。
(2)写出该网中能量利用率最高的一条食物链____。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毒物干扰时,_______受到的毒害最大。
18.在丛林中作战的士兵为了隐蔽行踪,不被敌方发现,穿戴衣物的颜色最好是色。
在热带的灌林丛中有一种形似竹节的竹节虫,其体色以绿色或褐色为主,一般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为。
19.生物体艳丽多姿的重要原因是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________它们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而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得多,因此水生生物的结构较________。
20.南美天蛾静止时用后足将身体吊挂起来,就像着生在树枝上的地衣。
受惊扰时,身体直立并弯曲,同时胸部向两侧膨胀,胸足紧贴胸部,还呈现两个黑色的眼斑和像鳞片的花斑,极像幼蛇的头颈。
这种现象在生态上叫做_____。
21.美国白蛾悄然潜入北京地区,成为一起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
美国白蛾进入北京地区,数量急剧增长,这除了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充裕等因素以外,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它的大量暴发使北京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威胁。
22.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_____。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降低。
23.地球上的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24.绍兴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蓝天碧水,为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1)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①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 (选填“种群”或“群落”)。
②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________ 。
③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
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________ 。
(2)某化工厂流程会产生澄清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g+、Cu2+、Cl﹣、NO3﹣,已知:白色的沉淀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废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单质A是________.(3)修建山区水库既可以防洪水,还能发电和灌溉,其发电过程简化如图.①水库大坝修建时,下部B比上部A宽的原因是________.②汛期时,开闸排水,水的流量是60米3/秒,每小时排水________吨.③汛期时,开闸排出的水冲击水轮机,使发电机组发电,若此时每秒钟释放的机械能为1.2×106焦,能量利用的效率为25%,该水库发电机的发电功率多大________?25.动物常利用自身的_____和_____来迷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