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认识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发展乃至未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载体,已成为一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乃至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最有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为培养新时期的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计算机技术和水平,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在各级中学中出现不久的新学科,具有趣味强、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知识更新快、学生之间水平差异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也与素质教育完全相背离。身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充分强调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学内容的实施上,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方法上,更要以学生自身为中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我肯定。这些主张才是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一致的,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和特点。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模式的前提和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1)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21世纪是信息的世界,是网络化的世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信息应用的能力,是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二、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
学生人格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身为教师,要结合学生与学科特点,摒弃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思想,将朴素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到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学当中,并做到教学内容的延伸与重新组合。
各级学校的教学,其实际就是学生与老师间的相互作用。课堂上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单相教学模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教学活动当中的广泛应用,使传统教学模式中增加了计算机这一元素。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宰者,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将更加多样化。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齐头并进”的传统教学方法,会因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有的没吃饱,有的消化不了的现象,针对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对那些兴趣浓、掌握快的学生和班级,不应局限于课本,要扩充其知识面,把最新的知识和最前沿的科技告诉他们。对那些兴趣淡、掌握慢的学生和班级,主要还是以课本为主,扎实地地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2.积极引导并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强,要教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授课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程度向学生提供所学知识的背景材料,加强对知识的演示。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获得个人所需的各种信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处理和识别信息的能力,自强、独立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3.设计课题,以研究性学习为主
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关键,让学生自由组团协作完成课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其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5人组合,写一篇小论文,使其能主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搜集资料,合理编排,最后各组之间互评,还可请专家作现场指导。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施素质教育,避免重蹈“应试教育”的泥沼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实用性、技术性很强的工具,将必然成为每
个人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已经纳入各级中学的课程行列,将逐步成为各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要避免重蹈“应试教育”的泥沼,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坚决抵制教随考转的怪圈。
2.不要拘泥于传统教法,大胆实施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讲完课堂45分钟”的教学模式,只会把学生变成一个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要转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其提供足够实践活动的空间,让其在实践动手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实用性强是信息技术的又一大特点,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总是促使其想通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获取更多的知识与资讯,却苦于不知如何操作,教师可以就此在方式方法上给予指导,既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领域,真是一举多得。
3.正确引导,加强计算机文化教育
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农村的学生进入电游厅和网吧成为可能。其实,家长与老师们大可不必将游戏、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只要给学生们正确的引导,利用教师的权威性,加强计算机文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的教育,促使学生在面对外来信息
时能做到有甄别的获取,做到留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地利用网络信息。
四、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1.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结合实际,将课程设计与实践过程有机融合,组成一个个具体环节,模拟现实的生产过程,实行模拟实践性教学。
2.用讲解、示范、练习、指导等教学方法整合成一整套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示范作用,特别强调练习的重要性。
3.教学即实践,以启发、指导、对话等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信息技术课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为现代化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兵.走出误区,不断创新.
\[2\]蒋晓东.计算机教学探微.
\[3\]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