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3篇2019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一一、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 ”把韵脚“ang”标出来。

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

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

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

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

“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3)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延安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思想的领会。

(3)诗歌中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2)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向往之情,导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四、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延安的认识和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延、昔、茅、炕、旦、媚”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教学难点:
2.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1.引导: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诗中有体现吗?
2.学生交流。
预设:诗的第3节和第4节都有体现:“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改变了贫穷的面貌,国家走向富强,因为我们继承了延安精神,勇于奋斗。
(2)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1:在诗的第2节,作者写道“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他在追寻沿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和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预设2:诗的最后一节,作者写“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他在追寻信念和理想,温暖和春光,光明和太阳。
点拨:作者追寻的就是延安精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深情的赞美和真切的呼唤。
三、再读诗歌,领悟延安精神
1.引导:延安精神,对于我们来说重要吗?你能从哪里感受到?请你再读诗歌,加以体会。
2.学生交流。
预设:我从诗的第3节和第4节中体会到延安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我从中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建立在过去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的。

延安,我把你追寻参考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参考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了解诗人贺敬之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尊重和崇敬之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3)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学生的诗歌创作实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3. 诗歌创作的指导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文本和相关的创作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理解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示范。

5. 创作实践(1)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2)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3.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4.背景了解:了解诗人贺敬之的经历,以及创作《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深入领会诗词的内涵。
5.主题探讨:通过学习,探讨《延安,我把你追寻》所表达的红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诗词创作:借鉴《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表现手法,尝试创作一首关于红色精神的诗词。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背景,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并尝试创作诗词,提高创新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标题标识,按照新教材要求,以下是《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词的基本背景和创作情境。这首诗词是诗人贺敬之对延安精神的赞美,体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分析诗词中的重点诗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这种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其次,案例分析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具体诗句的解读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举例和对比的方法。但从教学效果来看,我认识到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去品味诗句,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过程中表现积极,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仔细观看,稍后来说说你的感受。

师∶好,图片播放完了,谁来说说看 ?师∶哦,你说你看到了宝塔山,知道它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你曾经和爷爷去延安旅行时见过它。

师∶你的记忆力可真好,过目不忘啊,请坐。

师∶嗯,你也有想说的。

你知道南泥湾,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这里开展,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师∶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看来课下没少读书,请坐。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通点啊 ?师∶被你们发现了,它们都在陕西省延安市。

师∶延安可是有名的红色圣地,我们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很多影响中国的重大决策都从这里发出。

那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祁念曾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一起走进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初读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读一遍课题。

师∶老师听到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字音,"延安"的"延"是前鼻音,读yan,来,我们再读一次。

好,这次读准确了。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谁来分享下你对延安的了解?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师∶没错,延安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所在地。

师∶还有吗 ?师∶嗯,是我们国家的革命圣地,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师∶看来你认真预习课文了,请坐。

师∶除去刚才同学们说的,老师还要补充一点。

延安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

也是一部真正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延安,我把你追寻》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师∶好,老师读完了,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二)能力训练点1.了解全诗的结构。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德育渗透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

(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画出诗的韵脚。

(二)有感情地朗读。

(三)按自学提纲自学、讨论、交流。

(四)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标完成过程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对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讨课文的象征意义。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讲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5.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运用情况和情感态度表现。

5.3 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课文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及教学参考书。

6.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和视频材料等。

6.3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第七章:课时安排7.1 总课时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学总课时。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笋”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重温单元人与事,营造“追寻”之意1.播放《建党伟业》主题曲《追寻》的mv片段。

(板书:追寻)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首诗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颗心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过渡:我们曾追寻一句话体会京剧表演术家的民族气节!“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梅兰芳2.引出课题:追寻一段历史可知兴衰,追寻一腔志向可明其志,追寻一种抉择可感气节……这节课,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补全课题:延安,我把你)3.读题猜测,作者走进延安可能会“追寻”什么呢?(预设:事物、历史、人物、事件、地方、精神……)(设计意图:以音乐的旋律,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结合情景朗读,感知“追寻”的含义,唤醒整个单元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语文要素,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诗歌词与句,体会“追寻”之韵1.初读正音,感知诗韵。

(1)自由朗读,辨析词语词语:(预设:“炕”后鼻音,“脊”读三声。

释义“满目琳琅”也作“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设疑生思,发现诗韵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预设:诗中“追寻”的事物;每个词的都有相同的“αng”韵。

)(3)练习朗读,相机指导(预设:借助节奏划分,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适当突出每小节第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读书诗歌的声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关键词语,既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词义,又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全诗押“αng”韵,体会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文体特点。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阅读与理解。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学生朗读和诗歌创作的实践。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实践法:鼓励学生朗读和创作诗歌,提高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朗读设备: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增强对诗歌语音和韵律的感受。

写作材料:提供纸笔等材料,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3.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诗歌,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分析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讲解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实践与创作:学生进行朗读和诗歌创作的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2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阅读与理解:15分钟分析与鉴赏:20分钟实践与创作: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学生朗读和诗歌创作的质量。

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延安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组织学生参观延安相关的历史遗址或文化景点,加深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5.2 教学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参加诗歌比赛或文学社团活动。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或研讨会,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与资源6.1 教学准备教师提前熟悉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内容和背景。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及反思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及反思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2.教学难点:感受延安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关于延安的视频或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延安的了解。

2.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诗歌
(1)逐节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人追寻延安的原因和延安精神的内涵。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延安精神。

5.书写指导
(1)可以让学生书写一些与延安精神相关的词语。

教学反思:视频或图片导入让学生对延安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延安精神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延安精神的短文,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延安,我把你追寻》经典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经典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o学生理解诗歌中对于延安的深情追寻,以及对革命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

o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体会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讨论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感受作者对延安的特殊情感。

o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从诗歌中感受延安的历史文化魅力,形成自己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o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诗歌创作尝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延安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和尊重。

o通过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导学生认识到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o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珍惜革命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学生对《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准确朗读和深入理解,包括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o学生对延安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革命历史的回顾和反思。

o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和掌握。

2.教学难点:o学生对诗歌中深层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从中体会到的对延安的特殊情感。

o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延安的历史文化魅力,形成自己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延安的历史文化背景、诗歌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o设计观察、讨论和感悟的活动方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

o收集与延安和诗歌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解读文章,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学生准备:o预习《延安,我把你追寻》,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o收集与延安和诗歌相关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o思考和想象延安的历史文化魅力和诗歌中传达的特殊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朗诵诗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从同学们的眼睛里,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这首诗的喜爱。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电脑显示):1.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2.这首诗讲了哪几个主要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后分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首诗为什么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生:因为它押韵。

师: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呢?生:它押的是“ang”韵。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诗的韵脚?诗的什么地方需要用韵脚呢?生: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

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

师:请你把这首诗的韵脚用“.”标记出来。

师: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加以突出。

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诗讲了哪几个主要问题?生: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师板书:追寻什么。

)生: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师板书:为什么追寻。

)师:下面,老师重点指导大家理解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要注意老师指导的步骤,学完后将学习方法归纳出来,然后,根据这一学习方法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学习第二节,理解“追寻什么”这一问题师: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呢?请找出诗中有关的词语。

生: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师板书。

)师:同学们对延安的这些地方一定比较陌生,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师放录像。

)师: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生:诗人在追寻那段艰苦而美好的岁月。

生:诗人在追寻伟人的革命足迹。

生:诗人在追寻延安精神。

(师板书:延安精神。

)师:请同学们联系刚才所看到的录像,以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说说延安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请自由发言。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诗歌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感情。

2.难点: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诗人贺敬之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2.阅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歌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

3.分析诗歌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4.体会诗歌情感(1)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5.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追寻延安?(2)学生举例说明,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6.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延安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延安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3.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4.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1.介绍诗人贺敬之及其作品背景。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

这首《延安,我把你追寻》创作于1979年,是诗人对延安这片红色土地的深情赞美。

2.引导学生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二、阅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感知诗歌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

三、分析诗歌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意象:红枣、延河、宝塔山、小米、油灯、红枣、南泥湾等。

(2)修辞手法:象征、拟人、排比、对仗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图像和音乐等辅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象征意义和表达手法等。

3.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和内容分析。

(2)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手法的理解。

(2)学生对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诗歌背景和内容分析。

(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3)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手法。

(4)实践活动法:学生自主创作与延安有关的诗歌或故事。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音乐等。

(2)图像资料:展示延安的历史图片和革命场景。

(3)音乐:配合诗歌朗读和背诵,营造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展示延安的风景和革命场景。

(2)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诗歌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介绍作者王愿坚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创作背景: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 诗歌内容分析:(1)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手法。

(2)象征意义: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认识“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读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古诗?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生:师:诗歌语言凝练,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感染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板书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二。

检查预习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生: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三。

自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又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读诗,回答交流。

师: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提问题。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生:交流。

四。

朗诵感悟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想想你们为什么那么设计,练习后,上台表演。

生:讨论朗诵设计。

朗诵,评价。

五。

总结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内在顺序。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5个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程序:课前交流:名人勤奋成功的事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简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2、师板书“勤奋”,学生齐读“勤奋”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努力;十分努力;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3、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明白文体特征。

1、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延安精神的赞美和追寻。

(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延安精神的认同。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延安精神的赞美和追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延安精神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延安的了解和印象。

2. 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4)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4. 诗歌创作:(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情感。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是否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以及是否能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情感。

教师也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情感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延安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词,明确“延”字的笔顺,注意“笋”字的读音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追寻”“信念”等词语进行口头造句或情境描述。

2. 理解诗歌内容,能够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脉络。

领会延安精神的内涵,结合诗歌内容和历史背景,提炼出延安精神的具体表现,如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人民服务、坚定的革命信念等,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从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韵律节奏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能分析这些元素在诗歌中的作用。

4.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和要求,如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诗歌朗诵表演等,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分析、讨论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延安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2. 难点:理解诗歌中一些较难理解的意象和表达方法,如“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这句话中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引导,逐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在学习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延安在哪里吗?生:延安在陕西省。

师:对,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延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延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播放图片和视频)大家看完后,说说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吧。

生: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地方,很多重要的决策都是在那里做出的。

生:延安有很多革命旧址,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程。

2. 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标注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介绍背景、了解延安。

(二)初读课文,感悟内容,理解重点词语。

1、学生朗读诗歌,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查工具书、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教师检查词语学习情况。

多种形式读。

(三)理清全诗大意。

1、朗读诗歌,读中领悟诗意。

教师范读,学生再次朗读,读出节奏、感情来。

2、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3、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了哪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4、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5、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6、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7、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8、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

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五)指导朗读。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