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

本诗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载体,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本诗也是一篇典型的怀古诗,诗人以史为鉴,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和社会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描绘田园景色的画作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创作风格。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诗的背景,介绍诗人陶渊明的生活环境和创作倾向。

b.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c. 解析诗中的情感,如“世味薄于纸,人情淡若水”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慨。

d. 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等,让学生领略诗人的艺术魅力。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中意象、情感和手法的理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的喜欢的古代诗歌,尝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咏史怀古诗》意象:田园景色、自然美景情感:热爱自然、感慨人生手法:对比、象征、借景抒情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写一篇短文。

2.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使学生了解了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04754_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2024)

04754_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2024)

20
风格独特,具有时代特征
咏史怀古诗风格独特,既有古典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又融入了现代诗歌 的创新和个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咏史怀古诗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唐代的咏史诗 多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革愿望;宋代的咏史诗则更注重对 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和深入思考。
2024/1/26
诗人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诗歌的时代精神 和文化内涵。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
咏史怀古诗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或历 史人物的描绘和追忆,表达诗人对历 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的 诗歌。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两汉的萌芽,到魏晋南北朝的 初步发展,再到唐宋时期的鼎盛,咏 史怀古诗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重要一支。
以历史为题材,借古讽今,抒发诗人 内心情感;运用典故,表达对历史的 理解和评价;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历史背景、诗 人形象和诗歌意境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体验感。
2024/1/26
6
02 咏史怀古诗发展 历程
2024/1/26
7
先秦时期:萌芽与奠基
1 2
《诗经》中的历史记载
最早的历史诗歌,记录了周朝及以前的历史事件 和人物,为咏史怀古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楚辞中的怀古情怀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 2024)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咏史怀古诗发展历程 • 咏史怀古诗主题思想 • 咏史怀古诗艺术特色 •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与实践 • 学生自主创作与展示环节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1/26

xx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赏

xx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赏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赏第一章:咏史怀古诗概述1.1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2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与特点1.3 咏史怀古诗的分类与代表作品第二章: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2.1 形象性与典型性2.2 寓意与象征2.3 对比与衬托2.4 抒情与议论第三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手法3.1 叙事与描写3.2 议论与抒情3.3 对比与衬托3.4 寓言与象征第四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4.1 了解作者与时代背景4.2 把握诗歌的主题与情感4.3 分析诗歌的结构与手法4.4 品味诗歌的语言与意象第五章:咏史怀古诗的练习与鉴赏5.1 选取经典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5.2 分析诗歌的主题与情感5.3 练习写作咏史怀古诗5.4 互相交流与评价第六章:咏史怀古诗的典型题材与人物6.1 历史人物咏史6.2 历史事件咏史6.3 地理景观咏史6.4 社会现象咏史第七章:咏史怀古诗的情感表达7.1 咏史怀古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7.2 咏史怀古诗中的英雄主义7.3 咏史怀古诗中的悲愤与哀悼7.4 咏史怀古诗中的哲理思考第八章:咏史怀古诗的案例分析8.1 分析古代咏史怀古诗的经典案例8.3 分析现代咏史怀古诗的新特点与创新8.4 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第九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指导9.1 指导学生选题与立意9.2 指导学生构思与表达9.3 指导学生运用修辞与象征9.4 引导学生进行咏史怀古诗的创作实践第十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与评价10.1 学生自主鉴赏与评价10.2 同伴互评与合作讨论10.3 教师评价与指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咏史怀古诗的定义与特点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咏史怀古诗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诗人对历史事件、人物或景观的情感态度和思考。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包括历史性、文学性和抒情性。

历史性要求学生对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文学性要求学生把握诗歌的形式和语言,抒情性要求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重点环节2: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补充和说明:艺术特色是咏史怀古诗的魅力所在。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古诗文鉴赏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鉴赏》教材第三单元“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咏史怀古诗概说”及第二章“经典咏史怀古诗解析”。

其中包括《登鹳雀楼》、《乌衣巷》、《赤壁怀古》等名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咏史怀古诗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对经典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经典咏史怀古诗解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诗人情感、艺术手法等多角度鉴赏咏史怀古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文学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乌衣巷》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咏史怀古诗鉴赏。

2. 新课内容: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3.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其历史背景、诗人情感、艺术手法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赤壁怀古》的诗意,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定义、特点2. 咏史怀古诗发展历程3. 经典咏史怀古诗解析《登鹳雀楼》《乌衣巷》《赤壁怀古》七、作业设计《过华清宫绝句》《滕王阁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需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提高历史素养,为更好地鉴赏咏史怀古诗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的讲解。

2. 例题讲解中历史背景、诗人情感、艺术手法的分析。

3. 学生的随堂练习,特别是对《赤壁怀古》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涉及的诗意分析和艺术特色阐述。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辅导及推荐阅读。

一、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1. 历史性:以历史为载体,反映历史事件、人物或古迹。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章《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咏史怀古诗》的概述、鉴赏方法以及精选的《登幽州台歌》、《赤壁怀古》两首诗歌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感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尤其是对诗歌中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

重点:通过具体诗歌的解读,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历史典故,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展示课件,讲解鉴赏方法。

3. 诗歌解读:a. 《登幽州台歌》: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体会诗人的感慨。

b. 《赤壁怀古》: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审美价值。

4. 随堂练习: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及诗歌的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定义、特点2. 鉴赏方法3. 《登幽州台歌》解读4. 《赤壁怀古》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历史、人物、事件等方面的知识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2. 诗歌中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3. 诗歌解读的深入程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包括了解诗歌背景、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情感等。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中“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学习内容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包括《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三首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把握其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2. 鉴赏三首咏史怀古诗,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黄鹤楼、钱塘湖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三首诗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a. 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

b. 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怀古之情。

c.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修辞手法。

d. 随堂练习:找出诗中的其他修辞手法。

(2)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a. 朗读诗歌,体会诗的意境。

b. 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离愁别绪。

c.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境。

d. 随堂练习:描绘诗中的画面。

(3)学习《钱塘湖春行》a. 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味。

b. 分析诗句,了解诗人的怀古之情。

c.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修辞手法。

d. 随堂练习:找出诗中的其他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鉴赏2. 内容:登鹳雀楼:怀古之情、修辞手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离愁别绪、意境钱塘湖春行:怀古之情、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

(2)描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画面。

2. 答案:(1)例:《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等。

(2)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画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庄周梦蝶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过华清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诗与词的用典,属于修辞学中的“引用”格。

“用典”包括用“事典”和用“辞典”(又叫“语典”)两类。

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

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

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

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

“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

“暗用”则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

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一些、隐蔽一些,但读者如果对典故涉及的有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作者的意思。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含义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寓意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点,掌握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乌衣巷、鹳雀楼、赤壁等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咏史怀古诗。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咏史怀古诗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诗篇,分析其结构特点、意境、寓意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分析,示范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鉴赏2. 内容:a. 定义、特点、发展历程b. 经典作品:《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c. 鉴赏方法:结构分析、意境把握、情感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析《乌衣巷》的意境和寓意。

b. 请从结构、情感等方面鉴赏《登鹳雀楼》。

c. 请谈谈你对《赤壁怀古》的理解。

2. 答案:a. 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寓意:通过对乌衣巷的描绘,反映了世事变迁,人生无常。

b. 结构:诗句对仗工整,韵律优美。

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2024年度-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2024年度-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18
05
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19
知识储备与背景拓展
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拓展相关学科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时 代背景、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为鉴 赏咏史怀古诗提供必要的历史文化基 础。
鼓励学生涉猎与咏史怀古诗相关的其 他学科领域,如历史、哲学、美学等 ,以多元化的视角审视诗歌内涵。
掌握诗歌基本知识与技巧
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格律、意 象等基本知识,以及比喻、象征、抒 情等表达技巧,为鉴赏诗歌提供基本 的审美工具。
20
情感体验与共鸣引导
挖掘诗歌情感内涵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 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 情,理解诗人的创作心境和时代
背景对诗歌情感的影响。
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现 实,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产生共 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02 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4
讲解环节:深入剖析,阐释内涵
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 义、特点和分类,帮 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 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深入剖析诗歌内涵。
选取典型的咏史怀古 诗进行解读,分析诗 歌中的意象、情感和 表达技巧。
25
实践环节: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 咏史怀古诗进行深入分析 和讨论。
问题探讨
教师提出与咏史怀古诗相 关的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进行探讨。
分享交流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本组 的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 补充和点评。
26
总结环节:回顾知识,提升认识
知识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咏史怀古诗相关知识,强化学生记忆。
认识提升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高考真题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第四册·古代诗歌详细内容:本课将鉴赏高考真题中的咏史怀古诗,通过分析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理解诗中的寓意和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2. 学生能够分析咏史怀古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

3. 学生能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寓意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难点:分析咏史怀古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理解其寓意和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咏史怀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定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分析其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高考真题中的咏史怀古诗为例,讲解其寓意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诗的寓意和表达手法。

5.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列出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形象,以及寓意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6.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分析一首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其寓意和表达手法。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诗的寓意和表达手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分析方法和表达手法。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著名的咏史怀古诗,了解其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咏史怀古诗定义及特点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它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为题材,通过对历史的描写和反思,表达诗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咏史》教案(精选五篇)

《咏史》教案(精选五篇)

《咏史》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咏史》教案《咏史》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借古讽今2、理解诗歌引用典故的意义3、了解作者敢于批判现实的勇气和魄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引用典故的意义2、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借古讽今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分析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二十七岁为举人,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

38岁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

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1841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主张改革弊政,抵御外辱,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他就看清了官僚政治的腐朽,预感到危机的来临,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写了许多抨击现实的著作,诗歌成为他批判现实的武器。

他一生创作,诗、词、文都有建树,议论纵横,想象丰富,豪放瑰丽,被后世称为“近代文学开山作家”。

著有《龚自珍全集》。

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50首。

二、写作背景道光五年(1825),正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15年。

当时清王朝腐败透顶,官场上或争权夺利,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或不学无术,流连声色,放荡奢华;士林或趋炎附势,谄媚帮闲;或苟且偷安,明哲保身。

总之,腐气颓风,笼罩朝野上下;而气节廉耻,荡然沦丧殆尽。

龚自珍当时在杭州守母丧期满,客居江苏昆山。

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腐败堕落的世风和仕风,不禁义愤填膺,忧患重重,便托“咏史”之名,写下这首七律,讽刺鞭笞丑恶的现实,以警醒世道人心。

本诗虽名咏史,实为讽今。

三、诵读体会,把握文意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在繁华富庶的东南,那些“名流”在声色场、名利场中彼此勾心斗角,制造许许多多无聊的恩恩怨怨。

这两句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沽名钓誉、互相标榜的风头人物。

他们大多为依附权贵门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这些人没有见识,没有理想、更没有操守,既彼此勾结,又互相排斥,终日以争名逐利为业,即诗中所说的“恩怨”。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六章《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著名诗篇。

通过对这些诗篇的深入解析,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咏史怀古诗。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对所选诗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特点及表现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特点b. 诗篇举例:《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c. 情感表达与意境分析d. 课堂练习:分析其他咏史怀古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主题,创作一首诗。

2. 答案示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英雄豪杰成古事,江山如画永流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咏史怀古诗”。

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鉴赏的教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史怀古诗鉴赏的教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史怀古诗鉴赏的教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咏史怀古诗鉴赏的教案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教学设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

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

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

点击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课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课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课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课文《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下表)篇目类别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词中用事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化用前人诗句过华清宫奢侈淫逸咏怀古迹(其三)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二、概念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三、类别: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四、归纳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咏史怀古”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咏史怀古诗》的赏析,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至第三课,详细内容涵盖了从先秦时期《诗经》中的怀古之作,到唐宋时期杜甫、苏轼等大家的经典咏史怀古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并掌握咏史怀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用典、象征、对比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中用典的理解和体会,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文学特点、表现手法及其在诗歌意境的构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讲述古代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引出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2. 知识讲解:a. 简介咏史怀古诗的起源和发展。

b. 详细解读教材中选取的咏史怀古诗,分析其文学特点及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春望》,进行详细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咏史怀古诗,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中常用的典故及其作用。

6.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并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起源与发展2. 咏史怀古诗的文学特点用典象征对比3. 经典案例分析:杜甫《春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阐述其怀古之情。

2. 答案要求: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第一章:咏史怀古诗概述1.1 定义与特点1.2 历史发展与文学地位1.3 咏史怀古诗的分类及代表作品第二章:咏史怀古诗的题材与主题2.1 咏史怀古诗的题材来源2.2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2.3 代表性作品的主题分析第三章: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3.1 诗歌形式与结构3.2 修辞手法与语言特点3.3 意象与意境的营造第四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4.1 了解作者与时代背景4.2 把握诗歌题材与主题4.3 分析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第五章:经典咏史怀古诗鉴赏实例5.1 《咏梅》陆游5.2 《乌江亭》李清照5.3 《赤壁怀古》苏轼5.4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5.5 《咏史》左思第六章:咏史怀古诗中的历史人物与事件6.1 历史人物咏史诗6.2 历史事件咏史诗6.3 代表性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分析第七章:咏史怀古诗与社会政治背景7.1 咏史怀古诗与社会背景的关系7.2 咏史怀古诗与政治观点的表达7.3 代表性作品的社会政治背景分析第八章:咏史怀古诗的地理与环境描写8.1 地理环境的描写与作用8.2 自然环境的描写与意境8.3 代表性作品的地理与环境描写分析第九章:咏史怀古诗的创作方法与影响9.1 咏史怀古诗的创作动机与方法9.2 咏史怀古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9.3 代表性作品的创作方法与影响分析第十章:咏史怀古诗的教学实践与鉴赏活动10.1 咏史怀古诗的教学目标与方法10.2 咏史怀古诗的课堂鉴赏活动设计10.3 代表性作品的鉴赏实践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咏史怀古诗概述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了解咏史怀古诗的不同类型,例如英雄史诗、历史怀古诗、人物咏史诗等,并熟悉一些经典的代表作品,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二、咏史怀古诗的题材与主题补充说明:学生应通过分析具体的代表作品,深入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如忠诚、勇敢、爱国等,并学会从中挖掘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三、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欣赏并分析咏史怀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来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如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xx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

xx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分析xx年高考中出现的咏史怀古诗作品;3.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xx年高考中出现的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3.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咏史怀古诗产生兴趣;2. 讲解:分析xx年高考中出现的咏史怀古诗作品,讲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练习: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生能够分析xx年高考中出现的咏史怀古诗作品;3. 学生能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xx年高考中出现的咏史怀古诗作品,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xx年高考中出现的咏史怀古诗作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2. 学生准备:预习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了解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鉴赏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xx年高考中出现的咏史怀古诗作品,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技巧;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和鉴赏经验。

十、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讲解xx年高考中出现的咏史怀古诗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 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咏史怀古诗;4. 布置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实践操作;5.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6.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讲解;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赏析,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咏史怀古诗词的概念、特点及历史背景。

2.代表性咏史怀古诗词作品赏析。

3.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1.咏史怀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咏史怀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及表现手法。

3.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1.咏史怀古诗词的审美内涵及价值。

2.咏史怀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背景介绍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关注咏史怀古诗词。

2.教师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词的概念、特点及历史背景。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咏史怀古诗词的了解。

第二课时:代表性作品赏析1.教师挑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词,如《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进行赏析。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特色。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历史人物与事件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如《乌江渔者》中的项羽、《赤壁怀古》中的曹操等。

2.教师简要介绍这些历史人物、事件的背景及意义。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历史人物、事件在诗词中的表现。

第四课时:现实生活与历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咏史怀古诗词与现实生活有何联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布置作业: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联系现实生活,写出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试题检测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诗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学会从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入手,深入解读咏史怀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咏史怀古诗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咏史怀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如何深入解读咏史怀古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品,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讲授新课:分析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形象、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讲解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

每组派代表分享鉴赏心得和感悟。

4.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鉴赏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强调咏史怀古诗在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价值。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咏史怀古诗中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入理解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咏史怀古诗的社会文化背景咏史怀古诗的文学特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咏史怀古诗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学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咏史怀古诗作,让学生深入理解。

七、教学步骤1. 咏史怀古诗的社会文化背景介绍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咏史怀古诗的产生背景。

分析咏史怀古诗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2. 咏史怀古诗的文学特点讲解韵律与格律:讲解咏史怀古诗的韵律特点和格律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赏黄桥中学高三语文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与思想内容;(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1【教学设想】多媒体演示、学生共同参与探讨【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为什么?因为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用苍劲悲凉的情感来吟咏,所以怀古诗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

)二、解决预习题概括分类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金陵怀古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司空曙,晚唐诗人。

庾开府即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梁武帝赏识,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

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

【答案】一、思想内容:A、相同点:都写昔盛今衰B、不同点:李诗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司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借以寄寓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更含有自己的故园之思刘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表达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观点,告诫统治者不要沉迷声色,贪图享乐,步六朝后尘二、艺术手法A、相同点:都运用今昔对比B、不同点:司诗用典,刘诗用典,借古讽今四、小结(表格投影)五、课后作业金陵怀古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赏析】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

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

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

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

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

“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

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

“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

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象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

“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

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

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

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

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

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

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

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

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

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

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

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

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

“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

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

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

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

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

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

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

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

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

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

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

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

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

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

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

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

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

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

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

”即由此化出。

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过华清宫李约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

《霓裳》《羽衣》为舞曲名。

(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说明。

【分析】(1)第一首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分析】1、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

皮诗:以议论为主。

“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似在高度赞扬炀帝修河的功绩,一个“若无水殿龙舟事”又对此进行了否定。

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