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合集下载

领导干部要善于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要善于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要善于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皇竺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体不仅是党的”喉舌”和”窗口”,还是满足群众信息需求的平台.媒体不仅需要正面信息,也需要实事求是的负面消息;不仅注重对既成事实的客观报道,也注重对未来事物的主观探究;不仅有团结的旋律,也有冲突的音符.因此,领导干部要把握媒体对信息的需求规律,从信息源头上提高应对舆论的能力.首先要树立”放”的理念.牢固树立开明开放的理念,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深刻把握媒体种类立体化,多样化,获取信息途径多元化,网络化,媒体速度瞬时化,同步化的大趋势,坚决破除不想面对媒体,不敢面对媒体的思想障碍,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面对媒体,把握舆论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对涉及的各项工作,要按照规定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为媒体提供权威真实的信息源.不但要乐于公开”成就型”信息,还要敢于公开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型”信息,以开明的态度取信于民.其次要抓好”实”的基础.媒体涉及的所有信息,都离不开我们的工作.当前,部分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时”祸从口出”,表面上看是应对媒体的能力不强,不善于”说话”使然,实际上是其工作理念不新,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妥,工作效果不佳等原因造成是由于工作中存在”短板”,才为媒体提供了信息源头.所以,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推动工作的能力,离开扎实的工作去空谈引导舆论,只能是本末倒置.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统筹抓好各项工作,认真解决问题,才能切实消除负面舆论来源.其三要提高”处”的能力.”处”的能力就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就是调查研究,了解舆情动向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提高”处”的能力,必须淡化官员意识,抓住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机会,多与媒体沟通,多与记者交往,了解情况,掌握动向.要善于构建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主动了解主流媒体的信息需求动向,通过主动设置议程,调动媒体的兴奋点,引导媒体按照工作需要进行报道.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努力提高面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能力,常上网看看,在线聊聊,了解网络舆论动向,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化解矛盾,消除舆论隐患;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体察及时提供有针冲陛的权威信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f■罗小光领导干部要善于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逐步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面对新媒体网络的“爆炸式”发展,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

”短短36字诤言,为网络发展“点明”了方向。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党政部门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报告精神,如何及时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应对网络舆情的“五字诀”,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是“疏”字诀,网络舆情宜疏不宜赌。

当前,网络媒体开放性、交互性、爆炸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面对纷繁的网络舆情,特别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面前,如果采取“屏蔽”、“删帖”等强制手段,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容易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激化,给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损害。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疏”上做文章,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舆情、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及时发布消息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同网民坦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二是“明”字诀,网络舆情宜明不宜暗。

当前,干部腐败、名车豪宅、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是网络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选人用人、干部作风方面,社会关注度高,很容易成为“热炒”的对象,集聚形成网络舆情。

“民意”不受重视,很可能演变为“民怨”和“民愤”,导致负面网络舆情的集中涌现。

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各项重大工作尤其是干部选拔任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项,就要在第一时间发布。

要发挥好地方媒体,如县级网站、部门网站的作用,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开展网上访谈等,加大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力度,听取网民的心声,把网络舆情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快”字诀,网络舆情宜急不宜缓。

传播迅速是网络舆情的一大特点,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处置有“黄金24小时”的说法,如果不在24小时内对网络舆情进行积极回应,就可能会导致小事拖大,舆情成为热点。

【舆情应对二】基层政府掌控网络舆情与加强应对能力的思考

【舆情应对二】基层政府掌控网络舆情与加强应对能力的思考

【舆情应对二】基层政府掌控网络舆情与加强应对能力的思考当下,以博客、播客、社交网站、即时信息等为代表的web2.0服务模式极大增强了社会信息传播的自主性,微博等“自媒体”的高速发展让中国开始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

民众通过网络拷问政府的频次和深度日益增加。

区县政府作为与民意贴得最近的基层政府已成为网络舆情的释放口,目前在处理征地拆迁、公共事件处置、社会保障等社会热点问题上,正面临着“网上被声讨受责难、网下要求高解决难”的境况。

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基层政府承受来自虚拟社会的网络压力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压力双重考验。

如何提高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是当前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中面临的新挑战,也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现实课题。

一、基层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区县政府直接面对群众利益诉求,直接向民众提供民政、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网民诉求旺盛,很容易集聚形成网络舆情。

目前网络舆情呈现出若干新的特点:(一)数量高速增长,涉及领域广泛。

区县政府处置的网络舆情主要来自几方面:区长热线电话;区长电子信箱;从各大知名网站、论坛、微博监测到的舆情;上级宣传等职能部门交办的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总体上对政府决策部署质疑或反对的并不多,大都集中反映村委会选举、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欠资纠纷、军转人员安置、环境污染、灾害事故、社会保障等比较敏感、社会关注的几大领域。

(二)热点事件网络参与程度日渐加深。

网络同步、共享、及时的特点,使得热点事件被网上发布时间越来越短。

热点事件发生几分钟后就被网民发布到网上,此后不断有网民加入实时报道、评论。

特别是涉及本地的公共事件被外地或上级网媒关注后,本地的和外地的网民、媒体就会追根究底,其传播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大也往往超乎想象。

(三)参与主体多元,舆情失真较为突出。

从这几年涉及到区县政府层级处置的网络舆情看,网络参与主体大都为各阶层群体表达利益诉求。

有反映机关干部办事不公问题;有个人爆料维权;有债权人借助网络炒作个案希望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有矛盾纠纷主体双方借助网络造势;等等。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舆情危机是指在信息传播时,由于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导致负面事件扩大化,给企业或者个人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

舆情危机处理需要领导者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和战略思维,才能有效地稳定局势,维护声誉,减少损失。

提升领导者回应能力是处理舆情危机的关键之一。

下面将从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的策略方面进行分析。

一、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面对的是来自公众和媒体的压力,因此对舆情的监测和预警是至关重要的。

领导者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社会舆论的动态和变化,提前预判潜在的危机隐患,制定相应的危机预案和处理策略。

只有及时了解舆情动态,才能做到在舆情危机爆发之前做好准备,有效地化解危机。

二、加强危机预案的制定与落实领导者需要制定各种类型的舆情危机处理预案,并且在平时进行反复演练和调整,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制定预案时,领导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危机,确定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应急措施,明确责任人和职责,并配备相应的资源。

预案的制定要全面细致,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有所准备,以应对突发的舆情危机。

领导者还需建立起危机应对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

在危机发生时,领导者能够依据预案快速做出反应,做到应对迅速,稳定局势,避免危机扩大化。

落实危机预案是领导者应对舆情危机的基础,只有预案制定得当,才能在危机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加强危机沟通与协调危机处理中,领导者需要做好舆情沟通与协调工作。

领导者需及时向公众和媒体发布危机信息,积极应对公众和媒体的质疑和批评,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信息滞后和不透明引发更大的舆情危机。

在危机中,领导者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统一口径,避免内部消息的泄漏和不一致的信息发布。

领导者还需要与内部各部门和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危机,保障危机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舆情危机中,舆情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领导者需要时刻准备着对外界的信息做出回应。

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近年来,很多公共事件的发生,因为网络的加入而舆情汹涌,不少领导干部已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渐渐地适应了,甚至也能熟练利用网络主动应对,但仍有不少领导干部,对此依然茫然。

信息时代,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增强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是时代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这是党着眼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对网络舆情重要性作出的战略判断和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任务要求。

充分发挥网络监督功能,有利于督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保持为官从政的清正廉洁,确保领导干部掌好权、管好权、用好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这不仅是对网络舆论合法性的充分肯定,更是对网络舆情重要作用的高度认同。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通过察网情、体民意、听民声,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坚持把互联网作为治国理政新平台,切实改变决策理念和执政方式,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廉洁从政、文明行政。

二、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核心业务能力一是要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有效把握网络舆情动向。

面对网上的海量信息,仅依靠人工的方法已难以应付,必须要加强互联网舆情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灵敏高效的舆情信息网络。

通过部署舆情监控系统,及时收集网民意见,形成舆情分析报告,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建立实时舆情信息处理平台,满足经常性互联网舆情信息监管和应急性网络舆情引导需求。

二是要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研判和响应,第一时间挤压谣言。

社会事件一旦发生,往往立即就会有网民将信息发到网上,引发网友讨论并很快掀起第一轮高潮。

这个时候,政府部门沉默的过程就是谣言扩散的过程。

因而有关部门可借鉴模糊数学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准确评估舆情态势,对复杂舆情快速作出准确判断,抢占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舆情危机处理是领导者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舆情危机的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形象和企业的声誉。

在处理舆情危机时,领导者的回应能力至关重要。

一个有效的回应能力可以有效地缓解危机的影响,并帮助企业挽回损失,重建信任。

领导者需要提升自己的回应能力来更好地处理舆情危机。

1. 加强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处理舆情危机需要领导者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领导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需要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来冷静应对。

领导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压力管理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课程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如危机处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2. 深入了解舆情风险领导者应该深入了解舆情风险,了解什么样的事件可能会引发舆情危机,以及如何应对这些事件。

领导者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舆情监测分析,了解公众的关注点和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可能会引发舆情危机的事件。

还可以建立健全的舆情危机应对预案,包括制定相关的危机处理流程和应对策略,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3. 提升媒体应对能力在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需要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领导者需要提升自己的媒体应对能力,学会如何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如何通过媒体传播正确的信息,消除公众的恐慌和质疑。

领导者可以通过参加媒体培训课程或邀请专业的媒体公关人员进行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媒体应对能力。

4. 建立公共关系网络和渠道领导者应该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网络和沟通渠道,与公众、媒体、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渠道。

在危机发生时,通过这些关系和渠道可以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协调资源和解决问题。

领导者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协会、商会的活动,加强与各界人士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自己的公共关系网络和渠道。

5. 增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处理舆情危机中,领导者需要依靠整个团队来共同应对危机。

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应如何增强舆情应对能力

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应如何增强舆情应对能力

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应如何增强舆情应对能力第一篇: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应如何增强舆情应对能力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应如何增强舆情应对能力在环境保护成为社会热点的今天,有关环保的话题也频繁出现在网络中。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舆情形势,基层环保部门要加强网络环境舆情管理,增加透明度,正确、客观地对待舆情信息,及时了解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所想、所急、所盼,积极正确引导、妥善调处,消除公众对环保工作的误解,争取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及时关注,重视网络环境舆情。

网络环境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

当某个环境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众意见,再通过互动,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这种意见声势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不及时关注并加以重视,最终环境舆论声势压力可想而知。

基层环保部门要把网络环境舆情作为检验环保工作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网络环境舆情,把及时关注网络环境舆情作为常态工作来抓。

积极应对,调处网络环境舆情。

应对技巧匮乏、信息透明度不够、反应迟缓、问责乏力等是绝大多数网络环境舆情应对不当的通病。

环境保护是民生工程,基层环保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要学会用“网言网语”和网民进行平等交流,充分把握和娴熟运用话语权,以积极的心态理性对待,做到应对不迟缓、指责不冲动、批评不反击、矛盾不回避、质疑不遮掩、问责不乏力。

对失实言论要及时回应,予以澄清,对跟风炒作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快报事实,慎报原因,详报结果,纠正畸变舆论,积极有效调处网络环境舆情,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善用媒体,引导网络环境舆情。

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舆论监督力量增强,但网络传播的弱控性又为虚假信息、谣言、网络犯罪提供了土壤。

面对复杂网络环境舆情,要求基层环保部门必须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要善于利用媒体和网络,通过多种渠道,针对环保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采取各种方式与新闻媒体沟通,及时通报信息。

诚心与网民聊天沟通,增进思想交流和感情交融。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包括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加强预警能力、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等。

首先,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是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危机应对能力的关键。

建立健全的应对机制包括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应对能力培训等。

相关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形成联动机制,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此外,各级政府应组织定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应对危机的能力,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其次,加强预警能力是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危机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

预警能力是指对网络舆情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

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舆情的动态变化,预测可能产生的危机点,以便及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第三,在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方面,也能够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

舆情监测与分析是指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意见反馈。

通过舆情监测与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意见,为各级政府制定决策、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舆情监测与分析还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和矛盾,为加强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最后,为了提升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还需要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应对危机的能力包括危机的判断和应对策略的制定等。

在危机发生前,相关部门应根据舆情监测与分析的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危机发生时,需要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争取时间和主动权。

同时,应建立起对危机事件的跟踪和评估机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对危机的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需要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加强预警能力、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等。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体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体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体应对能力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舆论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如何运用和应对好媒体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妥善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合理处理危机、有效疏导情绪、树立良好形象成为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媒体作用要有新认识。

随着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种网络媒体的兴起和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民意表达的渠道日益增多,媒体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面对多样的媒体,领导干部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提高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的认识。

要摒弃“添乱”的观念。

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仍然有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媒体就是“添乱”、挑错、找麻烦者,依然持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错误观念,面对媒体选择逃避、抵制、不配合的态度,把记者当对立面看待。

善用媒体,就要摆脱这种“添乱”的观念,充分认识媒体不是“添乱”者而是引导舆论、传播信息、反映社情民意、树立对外形象的有效载体,是政府和民众之间最有效的沟通媒介,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要克服“害怕”的心理。

面对媒体,部分领导干部从心里拒绝媒体、害怕媒体,与媒体打交道时不知所措、逃避推诿,应对媒体时词不达意、顾左右而言他。

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我们正处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交互发挥作用的时代,尤其是自媒体日渐为大众所掌握,新兴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发展,主动掌握和利用好新兴媒体。

因此,必须克服害怕的心理,放弃逃避的方式,学会接纳媒体、正视媒体,从而积极合理的应对和利用好媒体。

要充分认识一定条件下媒体宣传也是生产力,新闻宣传既可以推广工作亮点,也可以促进工作中问题的解决。

要杜绝“瞒骗”的方式。

为了应付媒体,部分领导干部遇事时选择“捂盖子”的方式,瞒骗媒体、隐瞒群众,试图蒙混过关。

岂料往往弄巧成拙,因为谎言一旦被揭穿,将丧失群众的信任,加深危机的程度。

做到善用媒体,就要与媒体坦诚相对,除需要保密的事项外,都应该实话实说、有一说一,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如实说清事实真相,以坦诚的态度、合理的解释和真实的信息争取群众的支持,消除群众的疑虑。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思考第一篇: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思考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思考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越来越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迅速、广泛、深刻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超大的信息量为我们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在宣传思想工作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如何应对网络舆情,这是当前和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日益迫切的课题。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特点(一)网络舆情的定义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网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和认识了解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但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也是网络信息的一大特点。

在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既有各级党政部门的门户网站,又有个人的小网站,也有社会团体的,只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都可以建自己的网站,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

另外,由于网民多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一些网民把网络作为个人发泄情绪的空间,发表的观点有很强的情绪化和片面性,对如此大容量真假掺杂、虚实难辨的网络信息,再加上构成多元素质不一的网络人群,使得网络舆情工作的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是网络舆情强大的影响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的不可替代性和强大的影响力,网络的特殊性在于它能无限地放大,极大地提升网民的关注度和参与率,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网络媒体已成为网民表达意愿、发表看法、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级党政政策宣传的媒介和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作者:温鹏升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1期摘要:社会公众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了解社会动态,表达利益诉求,交流思想情感,监督政府、官员行为。

由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多元性,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它给社会、群众、政府带来的问题往往是猝不及防,危害巨大,而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关乎人民利益,政府权威,领导干部形象。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维护自身形象,维持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

关键词:网络舆情危机领导干部一、网络舆情危机的涵义及其特点1.网络舆情危机的涵义。

网络舆情危机指某一社会突发性焦点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不以人的意志所控制,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当负面的或者不利的言论成为主导,会影响政府形象,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甚至会破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趋势。

网络作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会促进负面新闻的曝光,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另一方也可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将舆论对象置身于巨大的舆论洪流之中,导致网络舆情危机的肆意泛滥。

2.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

2.1突发性强。

某一社会事件一旦引起社会公众关注,便会迅速引来各大媒体介入,一些相关网络平台也会频频报道,网民则会参与讨论,舆论的范围则会扩张开来,并且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

如果相关部门不能正确进行引导,就会迅速引燃舆论危机的导火索,导致舆情危机事件发生。

2.2影响范围广。

网络是个巨大的虚拟空间,各类资源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网络的审核机制比较简单,因此某些谣言极易吸引网民的眼球,等到网页的管理员发现时,这些虚假或不良信息早已被散播开来,通过以讹传讹的方式,被无限放大。

2.3破坏性较大。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一旦处理失当,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形象,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人民的幸福,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发展,而且治理难度大,成本费用高,持续时间长。

2.4后果较为严重。

网络舆论虽然只是网民的一种意见表达,但是一则极端的谣言比一条普通的信息更具吸引力,更具煽动性。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言论或事件可以在瞬间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传播,而这些舆情的蔓延往往对一个组织、品牌或个人构成巨大的威胁。

在面对舆情危机时,一位领导者的反应能力往往是评判一个组织能否妥善处理危机的标准之一。

因此,提升领导者的回应能力成为了舆情危机处理的重要策略。

第一,领导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和预警能力。

很多危机事件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前期有征兆、预兆。

例如,产品在市场上出现问题、员工对公司管理不满、对某一事件的评论和热度逐渐升温等等。

领导者需要在这些前期的信号出现时,灵敏察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可能的危机事件。

在一旦出现危机的情况下,领导者也需要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了解事件的细节和热度,及时做出回应。

第二,领导者需要具备全面的事实了解和真相核实能力。

舆情危机事件往往带有多方面的信息和背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片面的、不确定的或甚至是虚假的。

领导者必须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获取并核实事件的事实真相,避免因为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回应,进一步损失形象和信誉。

第三,领导者需要具备快速和果断的应对能力。

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短时间内做出恰当的回应非常重要。

领导者需要迅速组织危机处理团队,制定应对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开的回应,体现出领导者的紧迫性、专业性和果断性,避免“缄默不语”或“拖延时间”的不良后果。

第四,领导者需要具备灵敏的情绪控制和公正的态度。

在面对复杂、紧张的危机事件时,领导者需要保持冷静、理智,对危机事件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和判断,避免因为主观情绪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领导者需要用客观的态度和公正的言论,缓解和化解各方面的压力和关注,稳定局面。

第五,领导者需要具备快速修复和恢复形象的能力。

一旦危机事件出现,组织或个人的品牌形象、信誉往往会受到影响。

领导者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对危机事件进行修复和恢复。

党员干部要增强舆情应对能力

党员干部要增强舆情应对能力

党员干部要增强舆情应对能力摘要:为了进一步让社会各阶层加强对各级单位舆情管理的重视,提升党员干部对各级单位舆情监督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深对党员干部舆情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本文以党员干部的舆情应对对各级单位的影响为切入线,对当前我国基层单位舆情管理的现状和形势进行分析,党员干部对各级单位舆情监督的影响进行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党员干部;舆情应对;责任意识一、引言党员干部是与群众密切关联的群体,一个党员干部是本单位中有较强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生产技术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对本单位的舆情问题负主要责任。

为了加强各级单位的舆情管理,就要求当前的党员干部必须肩负起带着舆情问题深化改革,带着舆情问题创新各级单位的舆情管理方式。

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群众素质良莠不齐,群众生活水平高低不一,人员经济实力层次不同,更加加深了当前党员干部开展管理工作的困难程度。

必须进一步明确当前党员干部的舆情管理工作主体,加深党员干部对于舆情管理工作的认知度,提升党员干部在舆情管理工作中的责任意识。

二、当前党员干部舆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是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群体舆情监督中具有指导性或影响意义的权威,党员干部可以通过做示范、举例子、提经验、下命令等多种方式来影响或指引某一群体实现自身价值和舆情监督的目标。

党员干部是各级单位舆情管理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党员干部的多种行为做法充分影响着各级单位的长期舆情监督。

但是,一些党员干部不可避免的在舆情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舆情管理工作缺乏恒心,不能耐心细致的疏导思想。

由于当前各级单位舆情管理工作内容繁杂而紊乱,一个长期处于解决多种繁杂舆情管理工作中的党员干部,逐渐在舆情管理工作中缺乏耐心与恒心,以致不能耐心细致的疏导自身思想行为,或是疏导舆情群体的思想行为。

因而严重制约着其舆情管理工作。

二是舆情管理工作方法简单,不能多措并举开拓创新。

党员干部的舆情管理工作方式实质就是党员干部在进行日常舆情管理工作过程中以积极的舆情管理工作态度对待群众的一种态度行为的表现。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是对 公权 力监督 的 失灵 ,导 致 的对公权 力 的不信任 。 我国虽 然建 立 了一 系列 的监督 制度 ,但不 可否 认 ,很 多监 督并没 有起 到应 有 的作 用 ,监督不 力 、监督 不到位 的情 形任 然大量 存在 ,再加 上很 多公共 信息 的不公 开 、行政执 法 的不透 明 ,从 而导致 了公 众对公 权 力 的不 信任 。面 对转型 时期 大量存 在 并不 断激化 的社会 矛盾 ,加上 对权 力机关 的不 满和不 信任 ,使得 公 民更原 因借助 网络这 一 工具和 平 台来 “ 表情 达意 ”。 二 是大 量 网民的存 在和积 极参 与 ,为 网络 舆情 的形成 提供 了可 能。目前 ,我国网民总数已有4 亿多,居世界第一,而且数量还在 迅猛增 长 ,增长 空间很 大 。互联 网已影 响并参 与到 社会 生活 的方方 面面 ,很多 时候 ,用网络 来表达 意愿 已成 为人 们 的首选 。 三 是行 政 、执 法 的失误 和瑕疵 ,加 上缺 乏相应 的意识 ,没 有把 网络舆 情消 除在 萌芽状 态 。需要特 别指 出 的是 ,个 别税务 管理 员在 处理 问题 时 ,缺 乏谋略 ,不 讲究 方法 ,有 时会 忽 略当事人 的合 法权 益 和合 理诉 求 ,使 得在 行政执 法过 程 中出现 了一些 失误 和瑕疵 ,再 加 上没 有应 对 网络 舆情 的完善 制度 ,缺 少相应 的意识 ,就 使得个 别 事件被 “ 有心 人 ”在网上 快速放 大和 炒作 。 四是公 民权 利意识 和维 权意识 的提 高 ,使 得公 民在 面对不 公和 自身权 利被 损害 时 ,不 再是 “ 麻木 不仁 ”和选 择 “ 息事 宁人 ” ,而 是 通过 种种途 径和 手段 维护 和争取 自己的权益 ,而 网络 的特点 加上 对公权 力 的不信任 。使 得公 民通过 网络 来维 护权 益和反对 不公 变得 理所 当然 ,成 为其 首选 。 三、和 谐应对 网络舆 情 的对策和 方法 胡 锦涛 总 书记 在人 民 日报 社考 察 工作 时明确指 出 “ 互联 网已成 为思 想文化 信息 的集散 地 和社会舆 论 的放大器 ,我们要 充分 认识 以 互联 网为代 表 的新兴媒 体 的社会 影响 力” 。 目前 ,借助 网络 媒体 反 映社会 中存 在 的某 些 问题 ,已成 为人们 参与社 会政 治生 活的重 要方 式 ,这 也造 成 了少数不 了解 实情 ,或是 别有 用心者 ,利 用这一 渠道 发布 不实言 论 ,甚 至是 有害信 息 。极 易产生 负面 影响 。地 方政 府作 为社会 政治 生活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必 然也要 受到 网络舆情 的 影响和 制约 。这就 需要我 们按 照 网络 时代 的需 要 ,提 高思 想认识 、改进工 作 方法 ,顺应 民意 民声 ,切实提 高 网络 舆情应 对能 力。 政府舆 情能 力建设 是 一个持久 战 ,是 网络 时代 的必 然要 求 ,是 塑造 网络 时代新政 府 的关键 要素 。如何 做好舆 情 的应对 ,利 用舆情 宣传必 须两 手抓 两手都 要硬 。通过 良好 的机 制建 立 ,在舆 情部 门 的 工作下 ,政府 必然 可以在 网络 时代促 进 良好 的社会 发展 。

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网络新媒体

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网络新媒体

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网络新媒体基层领导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面各种社会矛盾,往往容易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正确面对网络新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已成为摆在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网络新媒体的特点近几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媒体集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实现全球互通与互动交流,极大丰富了传播方式,打破了地域和空间限制。

(一) 网络信息发布及时。

首先,网络新媒体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互联网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WEB2.0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博、论坛等渠道为所有网民及时发表意见提供了重要渠道。

其次,3G手机技术的兴起,手机拍摄功能和录像功能的完善,手机网络已经促成每个人成为一名“记者”。

每个拥有手机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发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各种网络信息。

(二)网络舆论传播迅速。

今年发生的四川什仿、江苏启东等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在事件发酵到形成重大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舆论形成往往非常迅速,当出现了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网民即时在网络中发布现场图片、录像,进行评论,从而引起更多的网民参与,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三)网络媒体内容丰富。

网络媒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网民关注的事件和现象千差万别,发表的言论形形色色。

由于网络是虚拟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发起讨论、评论和转载,而网民年龄、经历不同,讨论内容包罗万象,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四)网友可以互动交流。

今年,日本争夺我国钓鱼岛主权事件发生后,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参与意识,多数网民主张对日动武,也有一些网友理性看待,要求和平解决,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交锋,网友参与讨论的热情高涨。

近年来,每一件社会热点事件背后都有网民参与。

网民相互探讨、争论,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媒体的创新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五)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
应有清醒的认 识 。
性发展过程, 也是接受监督依法行政的过程。面对复杂的高
动态性网上舆论 , 基层领 导干部需要有透彻 的政 治辨别 能力
和高应对性的引导能力 , 党性 和科 学发 展观 的战 略高度 , 从
自觉把握 网上舆论引导规律 。
12 网上突发事件 和强 烈的公众诉求考验 基层领导 舆 .
论。但 当时的舆论 工具 主要是 电讯 和报刊 。今 天 的全球 网 ” 络化时代 , 已经插上 了跨越 时空的有线 和无 线这个超 级 舆论 翅膀, 改变一个 国家 历史 、 进社 会转 型 以及改 变政 策决 策 促 取向的速度大大加快 , 至可 以说 只需很 短 时间 。因此 , 甚 我
的价值取 向和社会思维表达 , 带有一 定影 响力和倾 向性 以及 难以分辨的不确定性。 面对复 杂的高动态性 网上舆论 , 基层领导干部需要有透彻 的政 治辨别能 力和较 高的应对 引导能 力, 有从党性和科 学发展观 的战略高度 , 觉增 需要 自
强把 握 网上 舆论 引导 规 律 的 能 力 。
辟政 民互 动 、 民交流 的平台和窗 口, 官 参与网上互 动, 发表 意
见和言论 , 在一定 程 度上 起 到 了“ 论 领袖 ” 用 , 舆 作 但是 , 有 些基层 领导却对不同社会舆论 分辨不清 , 引导乏力 。一方 面 对非直接利益 冲突 的网上舆论 熟视无睹 ; 另~方 面又对有 直 接利害关 系的 网上舆论 如 临大 敌 , 不正 位置 , 摆 甚至 出现 了 任性 或错 误引导。从 “ 南灵宝 跨省抓 捕 网上 发 帖网 民案 ” 河 与去年发生的多起类似事 件中不难看 出, 基层 领导的 网上舆 论引导存 在诸多 问题 。首 先是 社会 思维能 力不 足。缺乏 必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舆情危机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社会舆论中遭到了负面事件或言论的冲击,可能严重损害企业或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在面对舆情危机时,领导者的回应能力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缓解危机的影响,甚至逆转舆情。

一、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领导者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影响企业声誉和形象的事件或言论。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会议、设立监测系统、建立专门的舆情管理团队等方式,收集、分析和评估社会舆论信息,并将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给领导者。

二、制定危机应对方案领导者需要根据当前的舆情态势和事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危机应对方案。

方案中应包括危机的应对策略、回应措施、沟通渠道、危机管理的时间表等。

领导者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内部宣传和培训计划,提高全员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保持高度的透明度和诚信度在舆情危机发生时,领导者应始终保持高度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他们应及时公布真实的信息,积极回应关切和质疑,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领导者的真诚和坦率可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从而降低危机的程度。

四、加强与公众的沟通领导者需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

可以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正式声明、进行线上线下的问答活动等方式,与公众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

领导者应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公众的声音,并通过沟通消除公众的疑虑,改善危机时的社会舆论。

五、建立危机管理的预案领导者应建立起危机管理的预案,提前制定好应对策略和方案。

在危机发生时,能迅速作出反应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预案中应包括各种情况下的危机管理流程、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等。

并定期组织危机演练,提高危机应对的实战能力。

六、主动参与社交媒体平台当前社交媒体发展迅猛,成为舆论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

领导者应主动参与社交媒体平台,及时了解和回应公众的关注和舆论。

通过发布正面信息、回答疑问、解决问题等方式,积极引导舆论走向和维护企业声誉。

七、建立关系网领导者应积极建立起与媒体、专家、社会团体等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网,以便在舆情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地进行沟通和争取支持。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应对能力的着力点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应对能力的着力点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应对能力的着力点
薛瑞汉
【期刊名称】《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网络舆情工作是随着互联网及网络舆情的产生而出现的一项新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这项工作将因互联网影响的日益扩大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应对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学习互联网知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放大主流声音,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薛瑞汉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3
【相关文献】
1.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着力点 [J], 刘静
2.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紧迫性的若干思考 [J], 薛瑞汉
3.提高河南党政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应对能力 [J], 薛瑞汉;
4.提高河南党政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应对能力 [J], 薛瑞汉
5.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J], 刘华宝;蔡水珍;卢角天;李春;刘力;徐远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当前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一些问题凸显和矛盾多发,一些社会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交织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为一些社会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成为某些人有意识炒作甚至掌控的平台。

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信息爆炸”的时代,急迫考验着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危机应对和公共管理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

”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

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

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是,在一些地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不懂网络、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甚至不会打字的情况。

办公室的电脑成了摆设,有的基层干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对网上的涉市或涉县舆情毫不关心。

如此无视和轻视网络,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

一遇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进而误导民众,甚至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危害。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特点1、信息发布的直接性。

互联网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它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一个重要渠道,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民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可以立即发表意见。

另外互联网还具有匿名的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绪心态。

2、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甚至有些网民在现场可以有一些图片录音,这更大大增加了对一些人的吸引了,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

在网络上各种渠道的意见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3、网络信息和舆论内容的丰富性。

每个网民所关注的事件和现象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网络舆情的内容十分丰富,任何人都可以发起主题进行讨论。

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因此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

由于网络的年龄、知识、行业、经历不同,网络舆情的内容往往包罗万象,既有积极健康的言论和情绪表达,也有庸俗化和灰色的言论及情绪表达,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踪迹。

4、网络舆论的互动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

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

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

5,网民的水平和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网络舆论望望出现偏差。

网民个体所受到的现实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其在网上的意见表达。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二、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媒体时存在的主要误区网络“恐惧症”与“麻木症”并存针对一些地方出现政府相关部门前后说法不一、官方消息频频“翻案”等网络公共事件,复旦大学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朱春阳认为,这暴露了“网络恐惧症”给政府公信力带来的巨大损害。

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和发布已经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想要只手遮天,用堵、封、瞒、蒙的手段掩盖真相,往往会适得其反,让政府部门为个别问题付出了整体公信力的代价。

有研究网络舆情的学者指出:“与网络‘过敏’相对的是,一些部门和官员对网络完全‘脱敏’,对网络舆情麻木迟钝。

”,无处不在的网络实际已打破了传统的舆论态势,一些意想不到的部门也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

缺少积极应对意识与经验让它们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

一些干部的网络意识和操作存在严重不足自从微博从网络上出现以来,数量急速增加,目前用户达3亿多,已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新领域,但不少官员对微博要么完全不懂,要么一知半解。

”一些基层干部完全落后于网络时代,对网络知识往往是一脸茫然。

尽管这些年基层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基层干部大多处在初级甚至没有水平,弥补网络运用能力的不足需要干部与“网”俱进。

BBS、新闻跟帖、博客、QQ群、3G、微博等被网民广泛运用,网络已进入Web2.0时代并逐渐开启Web3.0时代,但一些基层干部仅仅掌握了门户网站的新闻浏览和发布技巧,对于时时更新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不能及时了解更不用说运用了。

在信息化时代,形成了由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构成的新兴舆论场。

当前很多基层干部习惯了相对封闭单向传输的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人力信息直观性等各方面都不能与现在的新兴媒体相比,因此舆论监督在时间和范围上相对有限往往让一些基层干部感觉媒体第一不会来,第二好对付的心理。

不少基层干部依然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具有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兴舆论场,必然会在新媒体舆论上败下阵来。

观念和机制上的障碍也使基层干部在面对网络舆情时‘眼高手低’,平时宣称重视网络舆情,谈起来也头头是道,但一旦涉及自身,往往手足无措、反应过度、处置失当。

随意应对,一甩了之一个地方性负面新闻在网上能“坏事传千里”,往往连最先刊发的人也无法预见、无法控制。

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却常常忽视对网络舆情的监控,而网络舆论的酝酿及形成非常迅速,由于外界刺激信息的出现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网络上便会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如果网络舆论持续高涨,而网络舆论得不到缓解或舆论对象处理不当,就会使舆论出现“一边倒”而形成“一致性”的负面舆论,最终由一个普通的网络舆论演变成一场网络舆论危机;而当进入危机大爆发阶段时,网络舆论由隐性的舆论压力转变成为真实生活中行为抗争的显性行为,甚至造成危机事件,威胁社会稳定,引起社会震荡,阻碍社会发展。

三、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媒体和舆论的几点建议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平时做足功课,关键时刻才能做到沉着镇静。

网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网络媒体。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络媒体提高认识是基础。

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舆情应对工作的复杂性。

目前,人们的舆情表达不仅仅通过新闻媒体和信访等传统渠道,更多的借助网络。

互联网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

由于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得人们舆情表达更直接、涉及的内容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捷。

当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大众传媒文化,大量直接的、真实的民意民声反映在互联网上。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网络媒体传播规律,而且要抢占网络媒体话语制高点。

要重视网络媒体就要求他们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切实掌握好网络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巧和与网民沟通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最快、最广、最强的交流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推动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强化工作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办公现代化、民主化。

这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时期的新型领导干部的需要,也是执政为民的需要。

2、要把握好网络舆论正确导向,加强网络媒体舆情研判加强主流网站建设,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技术、内容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

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即使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只要具备了吸引眼球的因素,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每一个角落。

但网络传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准确性不高,各类虚假信息通过博客、跟贴等不断考验人们的判断力,这些网络新闻和信息的正式性和可信度总体较低,会误导公众、混淆视听,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建立更多更好的主流网站,在技术方面,主流网站应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互联网业务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产物,技术的发展不断带动新业务、新领域的出现。

加强网络技术开发研究,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水平的基础。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主流网站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主流网站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要加快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促研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攻关体系,保证网络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互联网自身的发展相适应。

主流网站应当时刻跟踪新技术、新业务,组织技术力量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技术规划,做到始终处于技术发展最前沿。

在内容方面,主流网站应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三贴近”,尊重网民、服务网民,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也逐渐走向意识形态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主流网站要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把握时点,反应快捷。

面对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以及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主流网站应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先机,力争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处理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举措最早、最快、最准地告诉广大网民,压缩负面消息的传播时空,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二是实事求是,敢讲真话。

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敢讲真话是前提。

主流网站应勇于面对社会热点和难点,开诚布公地用真实的信息、真诚的态度给群众释疑解惑,消除误解和隔阂,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三是超前策划,主动引领。

目前,我国有的主流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的超前关注和整体策划上还落后于传统媒体和商业网站。

在一些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面前,事后宣传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只能让主流新闻网站陷于被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