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进入-2018年重庆城市研究报告
【房地产-城市进入】重庆城市进入性研究报告-新希望
![【房地产-城市进入】重庆城市进入性研究报告-新希望](https://img.taocdn.com/s3/m/23ef901c69eae009591bec3b.png)
12 两路-空港工业园
13 汽博中心-人和高新
14
白市驿-西彭
15 北部新城-北碚老城
16
西永
17
大学城
编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台湾
澳门 香港 海南
长江经济带上核心城市
江苏
安徽
上海
四川 重庆
湖北
浙江
湖南
江西
贵州
云南
成渝城市群,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北京、天津为
京津中翼心城)市群
(武汉、长沙、南昌为 (上海为核心)
长江中中心游)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重庆、成都为核心)
珠三角城市群
(广州、深圳为核心)
直辖市
[城市利好]
从人口密度来看,渝中区人口密度最大,巴南区人 口密度最小。
渝北、江北、北碚、南岸区、沙坪坝区常住人口占 主城区总常住人口比例上调,为人口导入区域;
渝中、九龙坡、巴南常住人口占主城区总常住人口 比例下调,人口外溢,大渡口基本持平。
注:2016年城市人口数据暂未公布。
[政策]
预售条件:2017年1月22日,重庆要求抵押房产不得用于预售,缩短了在建抵押物这种 融资渠道的时间窗口。 调控政策:重庆历史调控以跟随中央调控为主,未出台过限购政策,以金融手段为主; 建筑设计规范:2012年起施行《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房产税:2011年1月28日起重庆试点房产税,限外,2016年调整“三无”人员房产税 征收标准。
[经济情况分析]经济水平较低,但增长快,全国领先,发展潜力大
GDP:重庆经济增长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6年GDP超过1.76万亿,第一增速梯队,经济的快速提升大大 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 人均可支配收入:重庆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处于低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重庆市城镇人均 可支配收入29610元。
2018年重庆人口发展概况
![2018年重庆人口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7219ccba98271fe910ef9ca.png)
今年以来,重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口流动持续活跃,人口区域分布更趋合理。
一、人口集聚力持续增强,常住人口平稳增长据重庆201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市常住人口突破3100万人,达到3101.7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563.43万人,占总人口的50.4%,女性人口1538.36万人,占总人口的49.6%。
总人口性别比为101.63(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常住人口与上年相比增加26.63万人,增长0.9%,从2004年常住人口出现由降转增变化拐点以来的14年时间里,重庆常住人口年均增长22.03万人,自2015年初开始生效的生育政策效应后人口总量呈加快增长态势,2018年重庆人口发展概况 钱 韬年均增长27.60万人。
图1 2000-2018年重庆市常住人口单位: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增长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回流人口,外来人口增量等方面的影响:一是自然增长人口10.74万人。
2018年全市出生人口34.03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减幅0.6%,人口出生率为11.02‰,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全市死亡人口23.29万人,较上年增加1.03万人,增幅4.6%,人口死亡率为7.54‰,比上年上升0.27个千分点;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一降一增影响,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比上年下降0.4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为10.74万人,较去年减少1.23万人。
二是市外人口净回流6.10万人。
自2012年,重庆首次出现外出市外人口净回流现象,今年已连续第七年保持低速回流态势,2018年全市外出市外人口净回流6.10万人,较去年提高1.89万人。
重庆五座城实践调研报告
![重庆五座城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af23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7.png)
重庆五座城实践调研报告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城市,重庆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庆市的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实践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概述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城市。
重庆市横跨长江和嘉陵江,拥有富饶的水资源和上百年的重庆港。
重庆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全国商贸流通中心城市和制造业中心城市,并被列入国家中西部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和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重庆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
二、市场调研我们首先进行了对重庆市的市场调研,重点关注了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与重庆市的工商企业和商业机构进行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同时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重庆市拥有健全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良好,尤其是汽车制造、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重庆市还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调研我们还对重庆市的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通过深入了解重庆市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等方面,我们发现重庆市以其独特的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创意产业。
重庆市以艺术、音乐、餐饮和旅游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并在文化产业领域不断探索创新。
我们认为,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驱动力。
四、科技调研重庆市的科技发展状况也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与重庆市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沟通,我们发现重庆市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重庆市正在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我们相信,科技创新将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提升重庆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通过实践调研,我们对重庆市的发展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重庆优秀调研报告范文
![重庆优秀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4fd6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2.png)
重庆优秀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重庆是一座位于中国西南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重庆的优秀调研报告范文,重点分析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二、经济发展1. 城市发展背景重庆作为中国的直辖市之一,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发展规划。
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2. 产业结构重庆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是重庆的支柱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机会。
三、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长江三峡、武陵山脉和大足石刻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重庆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2. 文化遗产重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例如,重庆老街区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风情,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此外,重庆的火锅文化也是一大特色,吸引了许多美食爱好者。
四、文化特色1. 传统艺术重庆有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如川剧、民间舞蹈和民间音乐等。
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重庆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喜爱。
2. 节庆活动重庆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如重庆国际旅游节和重庆渝派音乐节等。
这些活动为城市增添了欢乐氛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与者。
五、结论综上所述,重庆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其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一个吸引人们关注的地方。
我们对重庆的调研结果表明,该城市在经济、旅游和文化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注:本文所提及的城市和调研报告纯属虚构,仅用于演示Markdown文本格式的展示和语言技能的展示。
到重庆调研报告
![到重庆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05cd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2.png)
到重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重庆摘要: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介绍重庆市的经济、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在过去几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数量都有着显著提高。
重庆市的教育和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该市的支柱产业。
报告主要描绘了重庆市独特的风景和迷人的文化氛围,以及在旅游业方面的潜力和机遇。
一、介绍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作为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重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
二、经济发展重庆市在过去几年内取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
根据调查结果,重庆的GDP增长率大约为7%,位居中国内陆城市之首。
重庆以其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产品制造业。
此外,重庆还被称为“中国的食物之都”,因为该市是中国主要农产品和水果的集散地。
三、教育与文化重庆市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包括世界知名的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等。
此外,这个城市也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设有多个艺术学院和文化中心。
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艺术和音乐表演,体验到重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四、旅游业重庆市还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洪崖洞、解放碑和三峡等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
此外,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重庆的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该市的支柱产业,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游客。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重庆市在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重庆市的旅游业产业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机遇,重庆市政府应该继续推动经济改革,提升教育和文化水平,并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和投资。
综上所述,重庆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相信重庆市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调研报告结束。
字数:318字。
重庆变化调查报告
![重庆变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78a6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2.png)
重庆变化调查报告重庆变化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各大城市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而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更是在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重庆的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重庆作为一个山城,其城市规划和建设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然而,通过多年的努力,重庆已经成功实现了城市规划的转型和升级。
在城市规划方面,重庆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
同时,重庆还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修建了一系列的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二、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重庆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重庆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重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不断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重庆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了一批外资企业进驻,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三、文化与旅游业的繁荣重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重庆加大了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繁荣。
重庆的夜景和美食文化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重庆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社会事业与民生改善重庆的城市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体现在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方面。
重庆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重庆还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
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了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城市挑战与未来展望然而,重庆的城市变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仍然存在,城市管理和规划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流动的增加,重庆还需要面对更多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关于重庆的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de1f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0.png)
关于重庆的调查报告重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城市,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备受瞩目。
作为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重庆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然而,近年来,重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调查报告将对重庆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重庆的经济状况。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其制造业、汽车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与此同时,重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例如,城市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较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空气质量低下;以及城市交通拥堵等。
这些问题对于重庆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重庆的环境问题。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重庆的空气质量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排名较低。
尤其是冬季,重庆的雾霾问题十分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重庆的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
除此之外,重庆的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因此重庆的水质问题不仅对本地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重庆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例如,重庆政府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并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此外,重庆也加强了对水源保护的力度,通过限制工业废水排放和加强水资源管理来改善水质。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重庆的环境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除了环境问题,我们还关注了重庆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调查显示,重庆的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道路拥堵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和私家车数量过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建设地铁网络,以及限制私家车的数量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1d75411df121dd36a32d82f1.png)
图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图2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权威发布 AUTHORITATIVE RELEASE
图3 2014-2018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人、%
全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6.6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1.5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50%,比上年提高1.42 个百分点。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9.29万人,市外外 来人口177.44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率为7.5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63,出 生婴儿性别比为107.55。
表1 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 (万人)
比重 (%)
全市常住人口 按城乡分 城镇 乡村 按性别分 男性 女性 按年龄段分
外资企业0.66万户,个体工商户168.62万户,农民 专业合作社3.50万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 业产能利用率为72.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产能利用率为73.4%,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黑 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0%,提 高2.4个百分点。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750.74万平 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00.9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 住宅待售面积383.63万平方米,减少194.45万平方 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7%, 比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 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1.6% 和13.8%。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末全市农村贫困 人口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贫困发生率 0.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贫困地 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0元,比上年增长 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关于重庆的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1309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3.png)
关于重庆的调查报告重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作为重庆市的行政中心,这座城市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重庆进行一次调查报告,探索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首先,让我们来看重庆的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重庆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农业社会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重庆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特别是在2000年代,重庆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如今,重庆已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拥有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
同时,重庆还积极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打造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创新资源。
可以说,重庆的经济发展为整个西南地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重庆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也是其独特之处。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从古代巴蜀文明到现代的渝文化,重庆一直是文人墨客的乐园。
无论是巴渝民俗文化的传承,还是现代艺术的创新,重庆都在不断探索和发展。
重庆的美食文化更是享誉全国,火锅、小面、酸辣粉等特色美食吸引了无数的食客。
此外,重庆还举办了许多文化艺术活动,如重庆国际音乐节、重庆国际电影节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选择。
然而,重庆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的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城市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交通拥堵问题。
由于城市道路的狭窄和车辆数量的增加,重庆的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此外,城市的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但重庆仍然面临着空气和水污染的挑战。
另外,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重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了道路和交通网络的规模,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重庆 变化 调研报告
![重庆 变化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bea7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b.png)
重庆变化调研报告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重庆市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年来,重庆发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变化进行调研和总结。
首先,重庆的城市规划呈现出明显的改变。
过去,重庆的城市规划相对混乱,拥堵的交通、废弃的工厂和破旧的居民区是城市的常态。
然而,近年来,重庆开始进行城市改造,通过拆除废弃的工厂和旧楼,展开新的城市建设。
重庆将核心商业区规划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群,改善了城市的形象,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交通发展是重庆发生变化的重要方面。
重庆的山地地形曾经是交通建设的阻碍,让人们出行不便。
然而,近年来,重庆加大了对交通的投资,建设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地铁和快速交通系统,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行。
此外,渝中轻轨和轻轨2号线的开通也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进一步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第三,重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重庆作为中国内陆城市的代表之一,已经逐渐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重庆以汽车、电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重庆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居前,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此外,重庆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
重庆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得到了重视和保护,重庆市政府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日和赛事等活动,大力宣传本土文化。
此外,重庆还积极吸引国内外的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来到重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了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味。
然而,重庆的变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中的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交通拥堵问题仍然突出。
尽管重庆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善环境和交通状况,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精力。
综上所述,重庆在城市规划、交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这些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为重庆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重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大努力来解决。
重庆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化。
2018年成渝城市群分析报告
![2018年成渝城市群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c610d08e9951e79a89275e.png)
2018年成渝城市群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成渝城市群当前的发展形势如何 (5)5(一)成渝城市群格局 ..........................................................................................(二)成渝城市群相比于其他城市群的特色 (6)(三)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7)1、区位优势明显,享受政策扶持 (7)2、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合理 (9)3、劳动人口充足,人才资源丰富 (9)(四)成渝城市群面临的问题 (11)1、城市群内部发展失衡 (11)2、成都重庆竞争大于合作 (11)3、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 (13)二、成渝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14)(一)加强内部协同发展 (14)1、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化“一轴两带、双核三区”布局 (14)2、核心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发挥成都、重庆的比较优势 (15)(二)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寻找外向型经济的机会 (18)1、依托长江经济带,加强沿江区域合作 (18)2、打通多向通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19)3、立足川渝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 (20)三、成渝城市群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21)(一)城镇化吸引人口,房地产需求上升 (21)(二)购买力不断提高,房价上涨空间大 (22)(三)城市群内部分化,政策差异明显 (23)1、成都:“515新政”加码,调控再度升级 (23)2、重庆:外地炒房客盛行,政府出手打压 (25)3、三四线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力度不减,政策环境宽松 (26)(四)区域龙头企业:深耕成渝,全国布局 (27)1、金科股份:立足重庆,布局全国 (27)2、蓝光发展:深耕成渝,稳步扩张 (29)成渝城市群目前的发展状况。
成渝城市群由重庆市的渝中、万州等27个区(县)及部分地区和四川省的成都、自贡等15个市组成,总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承接东西、连通南北,区位优势明显、享受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较为突出,劳动力人口和人才重组,但仍然存在着城市群内部发展失衡,核心城市竞争大于合作以及城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仍相对落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重庆调研报告
![重庆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9ee8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6.png)
重庆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概述:本次调研针对重庆市进行,旨在了解其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人口变化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经济发展:
1. 重庆市的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 重庆作为内陆城市,通过建设渝新欧国际铁路等项目,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3. 重庆市大力推进产业升级,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4.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庆注重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自身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竞争力。
旅游业发展:
1. 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
2. 重庆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3. 重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
人口变化:
1. 重庆市现有人口密度高,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2.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区人口占比逐渐上升。
3. 重庆市努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调研结论:
综上所述,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蓬勃发展,人口变化较为显著。
重庆市未来可以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加大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力度,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2018年重庆流动人口规模及特征分析
![2018年重庆流动人口规模及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81dcd5f46527d3250ce00b.png)
2018年重庆流动人口规模及特征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城市形象显 钱 韬 王 伟全市外出市外人口479.29万人,较上年减少3.02万人,比上年增加9.79万人,比2010年增加73.24万人,增长70.3%;市外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由2010年的3.6%上升到2018年的5.7%,增长2.1个百分点。
(五)人口净流出规模小幅下降,人口净流出状况持续改善2010年以来,全市外出市外人口规模呈下降趋势,而市外外来人口则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状态。
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净流出人口规模继续保持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持续改善。
2018年,全市人口净流出规模为301.85万人,较上年减少12.81万人,较2010年减少116.98万人。
图1 2010-2018年全市人口净流出情况单位:万人二、流动人口的结构性特征(一)青壮年仍是流动主体,流动儿童占比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保持主体地位。
2018年重庆流动人口中,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8.8%。
其中,外出市外人口年龄结构更倾向于年轻化,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占外出市外人口的比达到86.0%,20-34岁段外出市外人口的占比更是达到32.6%。
流动人口中儿童占比逐年提高。
2018年流动儿童(0-14岁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达11.3%,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二)男性流动人口多于女性,性别比有所下降2018年,全市流动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5.76。
其中,外出市外人口的性别比为146.46,市内流动人口性别比为101.63,市外外来人口性别为比99.37。
流动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的130.04降至2018年的115.76。
这一变化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加入到庞大的流动人口队伍中来。
(三)流动人口文化程度高于常住人口,市外外来人口文化程度相对更高2018年,全市15岁及以上流动人口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比达到57.9%,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比40.0%,小学文化程度占比17.0%,未上学者占比0.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仅为18.3%。
研究报告 重庆
![研究报告 重庆](https://img.taocdn.com/s3/m/b8702b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7.png)
研究报告重庆根据目前的调查和研究,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内陆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本报告将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旅游业三个方面分析重庆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迅猛。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重庆市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重庆市的制造业、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为该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重庆市也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未来,重庆市可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拓展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其次,重庆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重庆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发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重庆市的城市规划也十分先进,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和完善的城市服务设施吸引了众多人才和资本的投入。
此外,重庆市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未来,重庆市可继续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打造更加宜居和宜业的城市环境。
最后,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
重庆市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和重庆老街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重庆市的旅游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发展迅速。
未来,重庆市可在旅游业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重庆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旅游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重庆市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城市交通管理等。
因此,重庆市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8年重庆市场研究与预判
![2018年重庆市场研究与预判](https://img.taocdn.com/s3/m/3295fa9bad51f01dc381f133.png)
2018年重庆楼市总结及预判克而瑞·重庆机构2019.01.141克而瑞观点紧跟国家调控政策不动摇,坚持调控不放松产品结构发生改变,趋小化产品淡出市场,改善型需求逐年释放成交量再创新高,政府双限,价格增长疲软,趋于稳定市场6月出现拐点,购房者观望情绪渐浓,市场开始降温企业投资冲高回落,逐渐回归理性强者恒强,集中度再度上升,规模型房企竞争激烈创新型商业模式兴起,新零售物业落地重庆土地供应节奏放缓,严控单宗土地面积,地块平均容积率逐年下降房企投资趋向北区,货值集中在中高端,同质化明显2345678910南区价格相对低位,城市发展向北看齐,北区仍为置业主向导2018年01宏观环境02主城楼市03土地市场04房企分析05营销媒体06市场预判1宏观环境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房地产仍然是经济支柱维持市场稳定平稳发展成为主基调☐2018年全国GDP 前三季度增速6.7%,经济运行整体保持平稳、稳中有进,但外部环境变数不确定性,会对经济的稳定运行增加难度,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
☐2018年重庆前三季度GDP 增速6.3%,低于全国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乏力,制造业低迷,产业均衡度不够造成。
全国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持续低迷、重庆面临转型阵痛期,增速减慢7.8%7.7%7.3%6.9%6.7%6.9%6.7%16.4%13.6%12.3%10.9%10.7%9.3%6.3%0.0%3.0%6.0%9.0%12.0%15.0%18.0%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1-3季度2012-2018年1-3季度全国GDP 与重庆GDP 走势对比图全国GDP重庆GDP2018年11月CPI 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月降低0.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回落为CPI 环比下降主要原因,非洲猪瘟扩散,导致疫情地区短期生猪供应增加,猪价加速回落,或对CPI 形成持续拉动。
2019【城市进入研究】重庆城市进入性研究-正合
![2019【城市进入研究】重庆城市进入性研究-正合](https://img.taocdn.com/s3/m/06ea25b2102de2bd97058838.png)
2016年重庆市6+1支柱产业总值在二产中占比情况(分项)
[CATEGORY NAME],[VAL
UE]
[CATEGORY NAME],[VAL
UE]
[CATEGORY NAME],[VAL
UE]
[CATEGORY NAME],[VAL
UE]
化医行业 5.7%
[CATEGORY NAME],[VAL
2016
重庆&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情况
30.0% 25.0%
26.2%
26.7%
26.9%
27.5%
24.2%
21.5%
20.0% 15.0% 10.0%
5.0%
19.7% 19.7% 18.9% 17.4% 17.2% 10.5%
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三产主力产业分布图
两江新区:定位为长江上 游地区的金融中心
江北区:以江北嘴CBD为 载体,集聚银行类金融总 部。
渝中区:聚集了全市90%以 上的市级金融机构、汇集全 市90%以上的金融资产。
20000
重庆市2011-2016年GDP情况(单位:亿元) 50%
15000
40%
30% 10000
20%
5000
1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0% 2016
GDP 10011.4 11409.6 12656.7 14262.6 15719.7 17558.76
增速 16.4% 13.6% 12.3% 10.9% 11.0% 10.7%
重庆市城镇化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重庆市城镇化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1297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6.png)
重庆市城镇化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城市化是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了2018年的59.6%,城镇化进程极为迅速。
而重庆市在全国城镇化进程中也有着显著的表现,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9.87%增长到2018年的76.18%。
但是,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重庆市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市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
因此,研究重庆市城镇化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改善市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1. 为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通过研究重庆市城镇化问题,可以为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
了解重庆市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掘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重庆市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镇化目标。
2. 促进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化进程对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城镇化问题,将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进而使得城市化进程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主要研究内容1. 重庆市城镇化进程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包括重庆市城镇化率的历史变化、城市化速度与规模等方面。
2. 分析重庆市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资源过度集中等。
3. 提出解决重庆市城镇化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包括加强基础建设、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于目前国内外城市化的研究成果以及重庆市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特征和问题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 实地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重庆市的城市化进程,了解当地市民对于城镇化发展的态度和期望,并对于当地城市发展的现状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获取数据和信息。
3.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于获得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关系数等数值,了解数据的过去情况和发展趋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城市研究报告重庆CHONG QING世界的重庆·西部的核心重庆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面积排名全国第26位GDP增速连续十四个季度全国第一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大直辖市之一02重庆城市背景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市场特征C ONTENT 目 录0103一.重庆城市背景1.1 重庆城市概述总体概述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Ø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26区、12县,2016年常住人口3048万人;Ø2016年, 国务院同意成渝都市群发展规划,把重庆、成都定位为“中国六大国家中心城市“;Ø重庆九区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大渡口区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直辖至今城市战略地位不断提升,2010年首次提升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2017年挂牌成立“自贸区”。
u 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u 直辖至今,重庆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相继被纳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新“大西三角经济圈”城市属性重庆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地理形态造就山水之城,是长江上唯一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大型城市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地形造就山水之城交通资源丰富►经济综合实力在西部领先,重庆的产业发展与布局随着城市战略定位的不断提高发生了重要调整,将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成为连接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密切合作的纽带,在西部大开发中起着绝对的核心引导作用。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
长江、嘉陵江穿过重庆市的主城区,在朝天门交汇;地势起伏以丘陵地貌为主,主城范围内山脉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部和东南部。
►重庆地处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
目前正全力打造“四小时重庆”,即规划至2020年,高速公路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100%,都市区至市域内各区县(自治县)“四小时通达”,铁路线网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90%。
城市属性城市定位直辖市,国际大都市、国家级中心城市,成渝都市群的核心城市。
Ø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长江上游地区Ø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
重庆规划都市空间5474平方公里,都市人口1500万人,相比全球发达城市,其城市空间基础良好。
城市核心区主城区都市区面积人口面积人口面积人口伦敦310738114271253巴黎105213762616120721095东京16319362181321871206北京92136685076591800上海10838266097463401640重庆2943205179120054741500主城区是城市建设连绵区范围,都市区是建设新城的范围伦敦:主城区为内伦敦,都市区指外伦敦东京:主城区为东京23区,都市区为东京都地区巴黎:主城区为巴黎20区,都市区为大巴黎地区上海:主城区为内环以内,都市区为市域北京:主城区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都市区为城市新区。
2014版总规深化为重庆发展为一线城市、国际大都市预留了空间人口净流入近3年重庆市均呈现人口净流入状态,年均人口净流入增速约为43.48%。
单位:万人16.1万“入多出少”呈“净增”近3年,重庆市基本每年新流入人口均高于流出人口,出现“入多出少”的净流入状态,随着重庆市经济发展,空间优化,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
净流入规模逐年扩大2016年净流入人口约30万人,2015年同期约为24万人,净流入规模明显扩大。
这一扩大是由于流入人口大量增加,而流出人口规模基本上没有变化。
23.6万30.1万重点规划n1946年的《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n1960年的《重庆城市初步规划》n1983年的首个城市总体规划n1997年直辖之后的城市总体规划n2007年的城乡总体规划n2011年的总体规划修改n2014年的总体规划深化完善。
其中有4次规划修编是在“重庆直辖”之后,一方面是国家赋予重庆的城市定位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城市空间已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n1997年,重庆直辖;n2007年,胡锦涛书籍314部署,要求重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
n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n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n2011年,国家把重庆定位为“中国四大国际大都市”;n2015年11月7日确定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n2016年, 国务院同意成渝都市群发展规划,把重庆、成都定位为“中国六大国家中心城市“;n2017年4月1日设立重庆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重庆直辖之后,定位不断攀升,经济快速发展远超政府预期重庆未来规划板块范围发展主导思想发展任务都市核心功能区重庆内环范围294平方公里适当疏解人口大幅增加服务业比重不过多考虑经济增速,但强调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工业总产值比重将大幅下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高;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适当疏解人口、精细化城市管理、保护生态环境都市功能拓展区主城九区除内环内区域5179平方公里更强调经济体量快速增长优化结构,更强调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
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占全市的44%。
城市发展新区原一小时经济圈14个区县城市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占全市的45%。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北翼11个区县城市引导转移人口130万,确保森林覆盖率实现生态涵养,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并举。
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渝东南6个区县城市加强扶贫开发,引导人口聚集和有序梯度转移80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
城市空间5473平方公里政策导向性利好,无论是工业、人口、生态文明及森林覆盖均向一线城市看齐1.2. 重庆经济发展GDP近三年重庆GDP增速连续4年在一线及准一线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一,步入准一线城市水平。
排名城市GDP增速1重庆10.7%2深圳9%3武汉7.8%4成都7.5%5上海6.7%五大城市GDP增速排行重庆逐步由二产业向三产业转型Ø重庆为中国八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国家三线建设期间,大量的军工、重工援建和迁建,为重庆工业打下夯实的基础。
时至今日,重庆仍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汽摩、化工、能源产业基地。
Ø受城市化进程及招商引资等政策性影响,大量厂房及建设基地迁移外地。
金融,服务等重头第三产业迅速入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入驻达200余家近四成入驻重庆。
产业结构重庆二产业领先成都,三产业总量领先成都、武汉,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五大城市中排位第二,近3年约为上海的60%,消费是成都的1.3倍1.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部开发桥头堡;2.重庆GPD增速全国第三,经济总量步入准一线城市,西部最大经济体;3.重庆对周边区域人口有极强的吸纳能力,城市聚集效应明显;4.第三产业有力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西部第一,极大推进重庆城市化进程 ;5.房价收入比远低于同类型城市,地产发展及上升空间巨大。
小 结国家中心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1.3. 重庆主城(九区)高度城市化 二三产业为主导主城九区的发展已高度城市化,一产业占比微乎其微;三产业最为发达的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九龙坡区二产业最为壮大的为:渝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是重庆主城过去10年快速崛起的新秀,是重庆向北的最大受益者。
主城结构政单位幅员面积(km²)常住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km²)城镇化率渝中区23.7164.9527394100.00%大渡口区10333.27323097.20%江北区220.7784.98384995.30%南岸区26585.81323894.57%沙坪坝区396112.83284994.30%九龙坡区432118.69274791.78%北碚区75578.62104180.01%渝北区1452155.09106879.46%巴南区1825100.5855178.28%主城区5472.68834.82152588.60%人口密集,产业聚集,区域发展优于其他区域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南生态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都市核心区都市拓展区重庆主城主城人口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格局中部片区北部片区西部片区东部片区南部片区中部片区(最成熟的城市区)渝中组团、大杨石组团、沙坪坝组团、大渡口组团北部片区(重庆向北——城市主力拓展区、制造业基地)观音桥组团、人和组团、礼嘉组团、悦来组团、空港组团、唐家沱组团、蔡家组团、水土组团、鱼嘴组团、龙兴组团南部片区(南部拓展区)南坪组团、李家沱组团西部片区(大学城、铁路/公路物流枢纽、电子科技高新产业区)西永组团、北碚组团、西彭组团东部片区(城市西拓区——城市副中心)茶园组团、界石组团主城组团结构21个新拓聚居区小结城市价值攀升/空间拓展/新兴板块崛起二.房地产政策历年重庆重大调控政策:回顾2010-2016年,政府主要通过首付和利率调控维稳市场î“渝十条”、两江新区①高档住房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上调到2%;②营业税:普通住房转让,5年及以上免征,不足5年差额征收;高档住房转让5年及以上差额征收,不足5年转让全额征收③高档住房契税3%④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30%,二套房首付50%,利率1.1倍,第三套及以上,首付比例及利率大幅提高⑤两江新区挂牌成立î促楼市平稳发展、公积金新政①商住比例、户型比例可调;②首套房商贷首付25%,公积金首付20%。
③连续足额缴存6个月即可申请公积金贷款î去库存①《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出台,提出2-3年去库存目标②降企业成本,房企所得税预售收入计税毛利率降至15%,非普通住宅、商业、车库的土地增值税预征降为2%î新国八条、渝房产税①重庆对高端房收取房产税②二套首付60%③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全额征收营业税î政府坚持调控不动摇î“国五条”细则①主城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增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②提高二套房首付款比例、贷款利率,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③住房流转所得税20%î公积金政策①公积金90㎡以下,首付2成, 90~144 ㎡首付30%,144㎡以上首付40%看;夫妻双方参贷,单笔总额不得超过个人最高限额的1.5倍î抑投资①对外来三无人员在重庆购房征收房产税,且以后交易也持续征收;②对外来炒房人员的贷款不予办理;③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支持首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