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实验报告单2页
![《昼夜交替》实验报告单2页](https://img.taocdn.com/s3/m/6eaf98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d.png)
《昼夜交替》实验报告单2页《昼夜交替》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加深对地球自转、公转以及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当地球自转一周时,地表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此外,地球公转也会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影响。
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四季更替,进而使得昼夜交替的周期发生变化。
三、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一个地球仪、一盏台灯、一张白色纸板。
2.将白色纸板固定在桌面上,将地球仪放置在纸板上。
3.打开台灯,将台灯放置在纸板的另一侧,使台灯的光线射向地球仪。
4.缓慢旋转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光线变化情况。
5.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地球仪上的昼夜交替现象与实际地理情况相符。
当地球仪自转时,被台灯光线照射的一面呈现出白天,而背对着光线的一面则呈现出黑夜。
随着地球仪的转动,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2.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当地球自转时,不同位置的地表受到太阳照射的强度和时间发生变化,导致地表温度和亮度的差异,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此外,地球公转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影响。
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四季更替,进而使得昼夜交替的周期发生变化。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探究了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当地球自转时,不同位置的地表受到太阳照射的强度和时间发生变化,导致地表温度和亮度的差异,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此外,地球公转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在理解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六、建议与改进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控制变量,例如改变台灯的位置和高度,观察其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
2.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地球仪模型,例如极地投影和赤道投影的地球仪,以更全面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1d4d0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2.png)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2课。
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与“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三个因素有关。
“太阳光照射”和“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这两个因素会被学生作为一种常识快速地接受并理解。
而学生对于“地球自转”这个关键因素常常表现出不理解或不确定。
正是基于学生前概念的多样性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本课希望让学生能自主展示各种解释方案,暴露自己的原有认知,然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发现问题、修正解释,最终推动学生的认知向前发展。
本课从认识昼夜交替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随即用一个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聚焦到探究主题上来。
然后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把自己的假设用图画形式表达出来;交流假设;模拟实验验证假设;交流实验结果;集体研讨各种假设的不同与相同;思考如何进一步探究。
最后总结得出我们需要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哪一种假设与事实相符。
【学生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每天都在循环往复,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但是学生熟悉的是现象的特征,对现象的成因却比较模糊,有过探究经历的学生就更少了。
在前概念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地球自转”这个关键因素常常表现出不理解或不确定。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会提及地球自转因素,但并不等于他们能合理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如果同时考虑地球的公转,他们有的甚至会改变原有的解释或给出更多的假设。
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学生会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作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 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2. 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科学态度目标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地球昼夜现象的原因
![地球昼夜现象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f6d88a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8.png)
地球昼夜现象的原因:
地球昼夜现象的原因包括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以及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
1.地球是一个类似大球体的天体,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光只能到达一面,使其成为白天,另一面没有接受到光的就是黑夜。
当地球自转时,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自转,使得昼半球与夜半球不断交替出现。
因此,地球的昼夜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资料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
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等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地球公转的轨道呈现椭圆形,且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周期,分别为回归年和恒星年。
地球自转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400408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9.png)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一、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
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二、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地方时的概念: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据任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均称该地的地方时。
产生的原因: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计算方法:所求地点的时间=已知地点的时间±(两地相隔的经度数÷15°)×1小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反之用“-”)。
2、时区和区时时区的含义:时区是指同一时间制度的区域。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区时的含义:为了方便计时,把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通用的时间,即区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号的取舍: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的东侧,用“+”,反之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一定是地方时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则二者关系又密切联系。
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f14ecd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9.png)
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1.引言1.1 概述地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进行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进行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造成了昼夜的交替变化。
当地球的某一部分位于太阳照射范围内时,就会出现昼光,人们所处的地方会经历白天;而当地球的某一部分远离太阳照射范围时,就会出现夜晚,人们所在的地区将经历黑夜。
昼夜的长短因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异,地球自转速度较快的地方昼夜变化较快,而地球自转速度较慢的地方昼夜变化较慢。
同时,地球公转也对昼夜的长短有着一定的影响。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圆形。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也就是发生冬至时,北半球将迎来白昼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也就是发生夏至时,北半球将迎来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
这是因为当地球靠近太阳时,太阳直射的角度更大,照射面积更广,导致日照时间更长。
综上所述,地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变化,而地球公转则对昼夜的长短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变化对于地球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形式: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展开,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背景进行概述,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并引发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文章结构,明确了各个章节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深入探讨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正文部分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
2.1节将详细介绍地球自转对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讲述地球自转的概念、速度以及自转轴的倾斜等因素,并解释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8c67c13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6.png)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并且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只有一部分会被太阳光所照射,因而一部分会形成白天,另一部分会形成黑夜,并且不断交替。
不过当夏至或冬至时,南极北极会有一段时间是极昼或极夜现象,这是因为是地球本身是倾斜的,绕太阳旋转时太阳光线就会照射到全部的两极。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射到地球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照不到的,只能是黑夜,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注意不是昼夜交替现象),而昼夜交替的原因就是地球的自转由于地球存在昼夜现象,加上地球自身也不停地自转,所以昼夜就会发生交替。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现有40亿~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为什么会有黑天和白天之分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圆球,它自己不会发光,地球上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都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
太阳离我们地球很远,对于地球来说,它是固定不动的。
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旋转,一天转一圈,所以地球总是一半向着太阳,一半背着太阳。
向着太阳的半边接收到太阳光,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边就是黑夜。
地球自转一圈就有一次白天、黑夜的变化,地球总是不停地转着,白天和黑夜总是不断地、有规律的变换着。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吗地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交替现象而不是昼夜现象,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照得到地球的向光一面却照不到地球的背光的一面,这就是地球的昼夜现象,其中的球像样的一面叫做白昼区,另外的一面叫做黑夜区。
而地球的自转又是地球的白昼区和黑夜区相互轮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为什么会天亮天黑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3、晨昏线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5bc3b3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8.png)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昼夜交替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地球绕太阳运动,同时自转,这两个运动共同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绕太阳运动是昼夜交替的基础。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圆形。
地球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
当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候,也就是远日点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冬至。
而当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也就是近日点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夏至。
这两个时刻是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重要点。
地球自转也是昼夜交替的原因之一。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圈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所以我们一天就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当地球自转的时候,太阳的光照到地球的不同部分,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变化。
接下来,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也影响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约23.5度,这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和昼长夜短都不同。
当地球某一半的自转轴向太阳倾斜时,这一半地区的白天时间较长,夜晚时间较短,我们称之为夏季。
而当地球某一半的自转轴背离太阳时,这一半地区的夜晚时间较长,白天时间较短,我们称之为冬季。
自转轴倾斜还导致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时刻的存在。
春分和秋分分别是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重要点,这两个时刻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与太阳光线的垂直度最接近,所以昼夜时间几乎相等。
地球的自转速度也会影响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恒定的,每小时约1670公里。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的地区自转速度是不同的。
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快,而两极地区的自转速度最慢。
这也是为什么赤道地区的昼夜时间几乎相等,而两极地区存在极昼和极夜的原因。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倾斜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差异。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昼夜交替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给地球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时间和节奏的基准。
地球的自转为什么我们有昼夜交替
![地球的自转为什么我们有昼夜交替](https://img.taocdn.com/s3/m/0255ac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8.png)
地球的自转为什么我们有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其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这个自转运动是导致我们在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的根本原因。
在地球的自转过程中,太阳只能同时照射到地球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则处于阴影中,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每小时约1670公里,这意味着地球每经过一个自转周期,即24小时,它的一边就会由太阳照射而变为白天,而另一边则会进入阴影而变为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地球上生物体生活所依赖的基本节律,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活和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导致了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首先,地球自转的轴线是倾斜的,这个角度约为23.5度。
这样的倾斜导致了地球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光照的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的北半球倾向太阳时,太阳的光线照射范围将覆盖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形成夏季。
而当地球的南半球倾向太阳时,太阳的光线照射范围将覆盖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形成冬季。
这种倾斜还导致了昼夜交替的时间长度在不同季节之间发生变化。
其次,地球的自转轴不是垂直于地球公转平面的。
地球的自转轴和地球上参照点的顶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角度,这个角度被称为赤纬。
赤纬的改变也导致了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发生变化。
当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较低时,太阳的光线经过较长的路径,因此照射强度较弱。
而当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较高时,太阳的光线经过较短的路径,因此照射强度较强。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黎明和黄昏时日落和日出的光线会呈现出红色的原因。
最后,地球上的经线的存在也是导致昼夜交替的重要因素。
地球被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时间。
当地球自转时,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就会经历不同的时间,因此也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综上所述,地球的自转是导致我们有昼夜交替的根本原因。
地球自转的速度、倾斜的轴线、不垂直于地球公转平面的轴线以及地球上的经线都对昼夜交替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昼夜交替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昼夜交替](https://img.taocdn.com/s3/m/115c3ec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5.png)
课时7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1)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而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表现: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圈)。
2.昼夜交替(1)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意义: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
思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有何区别?答案(1)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主要是由于地球的不透光性决定的。
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
(2)昼夜的形成与地球运动无关。
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1.晨昏线的六个特点(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5°,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下图中∠α=∠β。
(5)晨昏线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以上三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然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根据上述方法可知图1中BC为晨线,AB为昏线,图2中EF为晨线。
3.晨昏线的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2)确定地方时(3)确定日期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二分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二至日北极及其附近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 南极及其附近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9月23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方法纬度的确定①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晨昏线与纬线)的纬度互余;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平面与地轴的夹角经度的确定①地方时12:00所在经线的经度;②昼半球的中央经线(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昼夜交替知识点总结
![昼夜交替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4db2d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3.png)
昼夜交替知识点总结一、昼夜交替的定义昼夜交替指的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白天和黑夜相间的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共24小时,因此地球上一半的时间处于光照之下,这段时间被称为白天,另一半时间处于阴影之中,这段时间被称为黑夜。
昼夜交替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每天都会如此发生。
二、昼夜交替的原因昼夜交替的原因主要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进行,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由于自转的存在,导致地球上某一地区处于太阳光照射下,而另一地区则处于阴影之下,因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三、昼夜交替的影响昼夜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生物生理节律的影响:昼夜交替是生物生理节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生物的活动都受到昼夜交替的调节,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觅食和休息等。
2. 对气候的影响:昼夜交替对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日照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昼夜交替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白天阳光照射使地表温度升高,而黑夜则使得地表温度下降,这种温度差异直接影响了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分布等气候现象。
3.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昼夜交替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白天的太阳能照明使得人们可以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黑夜则促使人们进入休息和睡眠状态。
四、昼夜交替的应用昼夜交替的存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昼夜交替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民可以根据昼夜交替的规律进行种植、灌溉和收获等农业活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能源利用:昼夜交替也对能源的利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白天的太阳能照明可被转化为电能,黑夜则需要利用火力发电等其他能源。
因此,合理利用昼夜交替的能量变化,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 生物钟的研究:昼夜交替对生物的生理节律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c36fd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6.png)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实验来验证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例如傅科摆实验和日晷仪等。
昼夜交替现象的应用
时间计量
由于昼夜交替的规律性,人们可以使用它来计量时间,从而发明了日晷仪等计时工具。
农业活动
昼夜交替对农业活动也有影响。例如,农民可以根据季节和昼夜长短来安排种植和收割 等农活。
THANKS
使用地球仪和光源模拟地球的自转,观察昼夜交 替的现象。
影子的长度变化
在日出和日落时分,观察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角对影子长度的影响。
ABCD
日出日落的实验
在室外或阳台进行日出日落的模拟实验,记录太 阳从地平线升起和落下的过程。
昼夜交替的成因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理 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昼夜交替现象
• 引言 •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理 • 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与实验 • 昼夜交替现象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昼夜交替现象的定义
昼夜交替现象是指地球自转过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轴相对 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倾斜,导致太阳在地球表面上的直射点 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的现 象。
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 要条件之一。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理
地球自转
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需要24小时,这个自转轴是倾斜的,因此地球上 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间会面向太阳或背对太阳,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太阳直射点移动
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 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长度不同,从而形成季节变化 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辐射
《昼夜的成因》实验报告
![《昼夜的成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0938b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6.png)
一、实验背景地球作为一个不发光且不全透明的球体,为何会呈现出昼夜交替的现象?长期以来,这一现象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内容。
为了揭示昼夜交替的成因,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
2. 探究地球自转与太阳光照射的关系,理解昼夜现象的成因。
3. 提高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器材1. 投影仪2. 地球仪3. 手电筒4.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地球仪放置在投影仪前,确保地球仪与投影仪的光线垂直。
2.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在地球仪上,调整地球仪的位置,使地球仪完全处于手电筒的光照之中。
3. 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明暗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现象1. 地球仪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背对着手电筒的一面变暗。
2. 随着地球仪的转动,亮的和暗的一面交替出现。
六、实验结论1.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光照射地球时,只有一半的地球表面受到光照,另一半处于黑暗之中。
3. 地球自转速度相对稳定,因此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
七、实验拓展1. 分析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对昼夜现象的影响。
2. 研究地球公转对昼夜现象的影响。
3. 探究地球自转对地球其他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模拟地球自转,验证了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观察,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地球自转和昼夜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学习地球科学奠定了基础。
九、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手电筒光线直射眼睛。
2.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报告撰写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苏教版科学五下9昼夜交替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9昼夜交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4f4d0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a.png)
1.模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
2.探究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活动五:模拟地球自转
1.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我们已经地球在自转,地球就好比一个巨大的转椅,带着我们运动。在自转的地球上年场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下面的四种假说,地球上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要想判断出哪一种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活动二: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分析(1)人类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金乌说”和“鼓说”是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两种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当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成因不能理解时,他们往往会借助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揣测,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JχM()A…小、/金乌说古代中«
砌的古AWfiE夜(M2土―弁
三:昼夜.7自转Jx/s三三?迎说—
特点:地轴怵斜,/\日心说学白尼
角度不变(S夜交E)
横拟昼夜飕λr-Z领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T实验/间健I向W海星
模拟地球自转J
(2)托勒密“地心说”的观点和"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假设相似,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和"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的假设相似,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3)托勒密的"地心说”观点是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证据是人们看到的这些天体每天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地心说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测资料拼凑出来的,它是通过人为规定行星的大小及运行速度,才使该学说的模型与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随着观测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活动三:模拟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考点
![昼夜交替现象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9d8c4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d.png)
昼夜交替现象考点昼夜交替现象是指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现象,即地球每24小时绕自身轴旋转一圈,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这是地球独特的物理特征之一,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活和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昼夜交替现象。
一、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1.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旋转一周需要24小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
由于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形状的物体,因此它在不断地自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 地球公转除了自转外,地球还绕着太阳公转。
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由于地轴倾角存在,并且与黄道面呈23.5度角度倾斜,所以在公转过程中会产生季节变化。
二、昼夜交替现象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1. 生物钟调节昼夜交替现象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具有重要影响。
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可以根据昼夜交替现象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代谢。
例如,人类的睡眠和醒来时间、食欲和消化能力等都会受到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
2. 光合作用对于植物而言,昼夜交替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白天阳光充足时,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而在黑夜里,植物则停止了光合作用,并开始进行呼吸作用。
3. 动物行为对于许多动物而言,昼夜交替现象也是它们行为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白天狮子会活跃并寻找猎物,在黑夜则会休息。
此外,在春季和秋季等季节变化较大的时候,动物也会根据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迁徙或冬眠等行为。
三、如何解释昼夜交替现象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绕自身轴旋转一周需要24小时,因此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 地球公转除了自转外,地球还绕着太阳公转。
由于地轴倾角存在,并且与黄道面呈23.5度角度倾斜,所以在公转过程中会产生季节变化。
例如,在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内的太阳将在24小时内持续高悬,而南极圈则是24小时连续黑暗。
3. 大气层对光线的散射大气层对光线的散射也是昼夜交替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重点习题第一课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重点习题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1bd1aea9e314332396893ed.png)
《昼夜交替现象》习题一、基础题选择题(1)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球是个不发光的球体B.地轴是倾斜的C.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2)地球之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有()①地球不透明②地球不发光③地球足够小④地球不停地自转A.①③④B. ①②④C.①②③D. ②③④(3)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B.地球上有昼夜现象,更替周期为一年C.地球上没有昼夜更替现象D.地球表面昼夜温差比现在小(4)若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会出现: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B.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年C.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半年D.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要比现在小(5)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B.昏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晨线的西边是夜半球C.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D.昼夜交替周期为23时56分4秒(6)关于昼夜交替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昼夜交替是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因自转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B.指在同一时刻,A地是白昼B地是黑夜的现象。
C.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以半个球面向着太阳,另外半个球面背向太阳,待在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的人就是生活在白天,而待在背向太阳的半个球面上的人则生活在黑夜。
D.由于地球在不停地公转着,造成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二、综合题1.填空题(1)太阳东升,白天到来;太阳西落,夜幕降临。
第二天太阳又从东升升起来,白昼又来临了.........()就这样不停地交替出现。
(2)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或地球绕着()进行圆周转动就可以产生。
(3)用一个小球代表(),点燃蜡烛或打开手电筒,用蜡烛光或电筒的光表示(),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4)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
(5)()是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因自转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昼夜的成因
![昼夜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f8f8c397e53a580216fcfefe.png)
• 差渐大,已需改革历法。于是,唐玄宗诏令一 • 行负责主持制订新历。 • 一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从开元九年到开元十五年(721— • 727),为了编制新历法,在一行领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天象观测工作。为适应 • 实测的需要,一行与机械制造家梁令瓒合作,创制出了一些新的科学仪器, • 如“覆矩”、“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等。在掌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 上,一 • 行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现古籍上所载的这些恒星位置与实际位 • 置不符。他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运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712年提出恒
这个方法为后世长期采用。
1、你在晴朗的夜晚观察过美丽的星空吗?或许你已知道, 数不清的绝大多数是恒星,随着夜晚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天上 的位置变化是( C ) A、既然是恒星,那么他们的位置就不会变化 B、它们的位置会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西升东落 C、它们大多会表现出向西移动 D、它们有的向东有的向西 2、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而形成的是( AD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地球仪上有经纬线; B、地球上有昼、夜半球; D、白天和黑夜的更替;
1、作业本 2、书P61“活动”
祖冲之,南北朝天文学家祖冲之除了研究 数学外,祖冲之还非常注重天文学的研究。 他发现前代的历法不够精确,采用历法推算 出来的天象有时与实际天象不符。于是,祖 冲之博览古历,在吸取前代历法精华的基础 上,根据自己长期观测天象的结果,于33岁 时创制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祖 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还采用了391年设置 144个闰月的精密的新闰周。这些做法,都是 对前代历法的重大改革。他在《大明历》中 所采用的一个回归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 定的天数只相差50多秒;采用的一个交点月 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1秒;在 制历过程中,他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正午时日影长度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3779e5a71fe910ef12df8fd.png)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初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告诉等于2度,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度,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现,取决于哥白尼的日心说:地球饶着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这就是一个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合理解释.提出日心说后300年,一名名叫傅科的科学家发现了摆的运动规律,给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时差的影响我们在乘坐飞机到国外旅行时,由于时差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生物钟混乱,使人感到眩晕。
医学上叫着"时差综合症",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头痛,耳鸣,心悸,恶心,腹痛,腹泻,以及判断力和注意力下降等。
是什么导致地球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是什么导致地球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f4697d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a.png)
是什么导致地球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很多的人都想要探究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导致地球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来欣赏一下吧。
导致地球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昼夜更替的知识1.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天文地理知识①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星,天王海王绕外边;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
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③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④七大洲地形1)亚洲: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题库2-0-8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题库2-0-8](https://img.taocdn.com/s3/m/ae28ec598bd63186bdebbc8f.png)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题库2-0-8问题:[单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A.A.我们赤峰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B.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C.C.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D.D.午后,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的交替;②时间的差异.解答:ABD都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这种时间上的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结合选项.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难易适中.问题:[单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B.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C.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解答:日月星辰每天绕着地球东升西落属于昼夜交替现象,其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造成.故选项C符合题意.点评: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要牢记.问题:[单选]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A.我国地处北温带B.B.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C.C.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D.D.我国夏天日照时间为14小时分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解答:A、我国地处北温带--由地球公转产生的五带;B、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由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形成;C、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D、我国夏天日照时间为14小时--由地球公转产生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根据题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天津11选5 )问题:[单选]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A.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B.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D.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答: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属于昼夜交替现象,这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项B符合题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及产生的现象.问题:[单选]一天中,校园里旗杆的影子长短有变化,主要原因是()A.A.地球是个球体B.B.地球的自转C.C.地球上有五带分布D.D.地球的公转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解答: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不同,旗杆的影子长短就有变化.点评:考查了地球的运动,要结合实际理解解答.问题:[单选]读“地球上夏至日的昼和夜示意图”,判断错误的是()A.A.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B.B.由图可知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C.C.这一天是6月22日前后D.D.图中A、B两地中,处于白天的是A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答:从图中看出,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为6月22日前后;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因此图中A、B两地中,处于白天的是B,处于黑夜的是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概况.问题:[单选]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太阳光使地球形成两个部分: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和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他们分别是()A.A.南半球北半球B.B.昼半球夜半球C.C.东半球西半球D.D.夜半球昼半球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解答: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任意时刻太阳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部分称为昼半球,而未被照亮部分称为夜半球.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问题:[单选]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A.时刻晚B.B.时刻早一天C.C.先看到日出D.D.后看到日出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的差异.解答:地球绕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旋转叫自转.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点评: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难易适中.。
昼夜交替与什么有关
![昼夜交替与什么有关](https://img.taocdn.com/s3/m/0d344c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3.png)
昼夜交替与什么有关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现,取决于哥白尼的日心说:地球饶着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这就是一个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合理解释。
昼夜交替与什么有关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自转过程中,比如中国转到背对太阳一面,那就是黑夜了,再转回来面对太阳,那就是白天了。
所以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1、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低或过高,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昼夜交替的周期变化,给动物的休养生息提供方便,给整个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贮存养分带来了可能3、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
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
有一些植物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
例如,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极昼极夜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自转轴并不垂直于它的公转轨道面,它们有一个22.1度至24.5度之间变化的夹角,这个夹角就是黄赤道角,正是它造就了极昼和极夜这两个奇异的自然现象。
因为这个倾角,当地球从春分日公转到秋分日期间,北极点会一直朝向太阳,所以就出现极昼了。
反过来,当地球从秋分日公转到春分日期间,无论地球如何自转,北极点会一直背向太阳,所以就出现极夜了。
南极和北极是对立的,所以当北极出现极昼时,南极就会是极夜,反之也一样。
极昼极夜范围及时间极昼和极夜是极圈内特有的自然现象,发生在北极圈(北纬66°34‘)以北和南极圈(南纬66°34’)以南,具体时间和范围如下:1、每年3月21日到9月23日前后,北极点出现极昼,南极点出现极夜。
2、每年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前后,南极点出现极昼,北极点出现极夜。
3、每年6月22日前后,北极圈上出现极昼,南极圈上出现极夜。
4、每年12月22日前后,南极圈上出现极昼,北极圈上出现极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心说
托勒密的思考:
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 a、如果地球转动,就必然带动其他物体一起转动, 如(云、人类)而而实际上人类、云彩和鸟类都 可以自由运动。
地心说
托勒密的思考: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并 且每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每天看 到这些日月星辰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昼 夜 交 替 的 认 识
“地球自转,不 公转”时,地球自 转一周就会发生一 次昼夜现象。如果 是这样,地球上某 地的昼夜长短、气 温变化就天天一样, 不会出现差异,也 就不会发生四季变 化。这也不符合实 际情况。
识昼 夜 交 替 的 认
昼 夜 交 替 的 认 识
只有“地球 围绕太阳公转, 同时自转”才会 既有昼夜变化, 又有四季变化, 才符合真实的情 况。
练习
托勒密关于地球的运动,提出 1、古希腊天文学家__________ 地心说 的理论。 了______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___________关于地球的运动,提出 了日心说 ______的理论。
判断
1、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错 )
2、哥白尼提出地球自转的观点后,被人们广为传颂 (对 )。 3、地球不动,太阳围绕着地球转,叶可以解释昼夜交替 现象( 对)。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对于地球,人类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
为什么太阳每天会东升西落,每天地球都有白天黑 夜之分? 地球是方的还是圆,或许是天圆地方?
困扰人类
探索解密
科学历史的进程
地心说
代表人物:托勒密
托勒密
古希腊地理学家, 天文学家。长期进 天文观测。他是世 界上第一个系统研 究日月星辰的构成 和运动方式并作出 成就的科学家。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 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 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 每天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一次圆周运动。
地心说像哪一种昼夜交替现象?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科学历史的进程
地心说 日心说
代表人物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 a、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得的天 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很难想像。
日心说
哥白尼的思考: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 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a、因为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月亮、星星东升 西落。
“日心说”
“日心说”观点 “日心说”论据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 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 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 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 面是球形的。
哥白尼
波兰天文学家。经过 长年的观察和计算, 取得可靠数据,提出 “日心说”。临终出 版了他的伟大著作 《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
哥白尼的思考:
1、认为地球是球形。
a、如果在船桅杆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 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 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日心说
哥白尼的思考:
“地心说”
“地心说”观点 “地心说”论据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球体。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 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 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地球转动,就必然会带 动其他物体(如云彩等)一 起转动,人们看见的确实云 彩、鸟类在自由运动。
地球的运动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 而且静止不动。
其它天体 的运动
地心说
托勒密的思考:
1、认为地球是球体。
a、如果地球是扁平的,那么全世界的人将同时看 到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b 、我们向北行进,越靠近北极,南部天空越来 越多的星星便看不见了,同时却又出现了许多新 的星星。 c、每当我们从海洋朝山的方向航行时,我们会觉 得山体在不断地升出海面;而当我们逐渐远离陆地 向海洋航行时,却看到山体不断地陷入海面。
亿千米,太阳运行的速度是250千米/秒,
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
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
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 现象,不会24小时内发生一次昼夜交
替现象,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昼 夜 交 替 的 认 识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 太阳公转但不自转”这 种情况下,也会有昼夜 交替现象,但要地球绕 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 昼夜现象,也就是说需 要约8760个小时的 时间,这显然也是不符 合事实的。
日心说像哪一种昼夜交替现象?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简单图示法
地心说
日心说
1.两者有何相同点、不同点 2.阅读下列资料,哪些观点能被保留
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 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离地球1.5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球形的。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 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 地球的运动 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 小时自转一周。 而地球不动,实在不可想象。 其它天体 的运动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 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 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 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 每天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绕太阳做圆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