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的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吕梁地区历史人文简述

吕梁地区历史人文简述

第三单元 面塑
面塑被称为“面花”、”花馍”、” 花馍头”,是吕梁民间在探亲、贺喜、祭 扫节日中,寄予某种特定意愿的传统工艺 食品。 面塑,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城市的 家庭妇女之手。尤其是农历七月十五的 “中元节”,几乎家家都要用面粉塑制诸 如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样 繁多、技艺精湛的面塑。 山区花馍,中间往往插以红枣,既有 装饰性,又是营养品、调味品,很受欢迎。 当地还有一种大型供品名为“枣山”。这 种枣山以面卷红枣,拼成等腰三角形,角 顶往往塑一层如意形图案,在上面再加上 面塑的“小元宝”三至五个,同时,还塑 上一个供咬铜钱的“钱龙”。“枣山”蒸 出后,可以颜色点染,成为一种鲜艳的民 间艺术品。
LOREM IPSUM
明末清初,陕西华县、华阴县的影戏就传到了晋南,顺山西从南 到北,由运城地区(新绛县为代表,并周围各县),到临汾地区(曲沃 县为代表,并周围各县),再到晋中地区(以孝义为中心,并周围各 县)。 纸窗皮影戏,以孝义为中心传播、辐射在周围各县。流传在吕梁的 孝义、汾阳、交城、交口、中阳等地和晋中的平遥、介休、祁县、太谷 以及晋东南的沁源等地。
汾州府城城门名称及城楼匾额:
东门 景和门 城楼匾额 汾水环流
西门 静宁门 城楼匾额 盘峰耸翠
北门 永泰门 城楼匾额 锁钥雄镇
南门 来薰门 城楼匾额 秦晋通衢
第二单元 文化遗产
汾阳是文物大市,截至2014 年6月,汾阳市有各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1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6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LOREM IPSUM
吕梁还有一种油花,常见的有蝴蝶、秋蝉、河鲤、花篮等动植物形状。 制作时,先将生面切成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面块,再按特定的设计粘连, 呈粗劣的平面雕接形态,生观呆板虚弱,油炸后变形,其线条之丰满,

吕梁碛口古镇导游词

吕梁碛口古镇导游词

吕梁碛口古镇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吕梁碛口古镇。

在这美丽而古老的小镇,你将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具有深深历史底蕴的吕梁碛口古镇。

一、碛口古镇的历史渊源吕梁碛口古镇位于中国山西省吕梁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古代的长城沿线,碛口古镇一直是重要的商贸和军事通道。

这里也是黄河与晋绥交界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多个朝代,这里都是军事要塞,被赞誉为“边塞屏障”。

二、碛口古镇的文化景观碛口古镇保存有许多古老建筑和文化遗迹,是一座伫立在历史长河中的活化石。

(一)碛口学派碛口学派,是吕梁碛口古镇的重要文化象征。

这是一种古代经院文化的代表,在古代乡村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碛口学派以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的教育理念,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社会作用。

(二)玉泉寺玉泉寺是碛口古镇的一处著名的佛教寺庙,建于唐代,历史悠久。

这座寺庙依山而建,飞檐翘角,充满了古老的气息。

寺内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文物和壁画,让人们领略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精湛技艺。

(三)碛口古街碛口古街是碛口古镇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这条古老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如民居、店铺等。

漫步在古街上,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碛口古镇,感受到古代的繁华和喧嚣。

三、碛口古镇的特色活动除了文化古迹,碛口古镇还有许多传统的特色活动,给游客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体验。

(一)碛口灯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碛口古镇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

各种花灯、彩灯,以及灯笼的灯光将整个古镇装点得如诗如画,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传统文化。

(二)碛口赛马碛口古镇以马文化而闻名,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马文化节,其中最受瞩目的活动之一就是赛马。

赛马场上,优秀的骑师们在鞭策马匹之间展开激烈的比拼,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四、碛口古镇的美食来到碛口古镇,您一定不能错过当地的美食,这里有许多独特的特色小吃和传统的山西菜。

吕梁的名胜古迹

吕梁的名胜古迹

吕梁的名胜古迹吕梁位于山西省的中部西侧,境内有诸多的古建筑、古遗址、古窟寺等。

吕梁内的碛口古镇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李家山村隐藏大山深处,相对于封闭,但景色秀丽,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1、碛口古镇碛口古为兵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

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2、李家山村李家山民居位于碛口镇黄河岸边向南五公里,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

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西湾村西湾村距碛口古镇仅一公里之遥,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闻名于世,这处完整的居民建筑群,是依靠黄河船运发迹的陈氏家族历经明末到民国300年历史逐步修建而成的,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依山面水、背风向阳,随势而上,如波涌浪卷,层次感极强,村内有两横五纵七条小巷均匀地把各处院落串联起来,现保存完好的有四十多处院落,院院相通、户户相连,楼房院墙不拘一格,样式多变,不同地势随行程序、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十分和谐,防盗、防火、排水、泄洪的各种设施配置十分精妙,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木都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各种雕刻构思精巧,刻画细腻。

2003年西湾村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4、北武当山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座落在吕梁山脉中段,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东北侧,这里群峰耸峙、怪石嵯峨,松奇林幽,溪水绵延,共由72峰、36岩、24涧组成,景区规划总面积80平方公里,已开发开放的景区约20平方公里。

吕梁地理知识点

吕梁地理知识点

吕梁地理知识点1. 吕梁的位置和地理特点吕梁地理位于中国山西省西部,东临太原市,西临陕西省,北濒内蒙古自治区。

吕梁境内地势起伏,山峦连绵,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2. 吕梁的地貌特征吕梁地区主要由山地和丘陵组成。

山地起伏,峰峦叠翠,其中以岚山、五台山、雁门山等著名。

丘陵地带则呈现出起伏不平的特点,地貌多种多样,如削壁、悬崖、沟壑等。

3. 吕梁的气候特点吕梁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和秋季气候宜人,是吕梁地区旅游的最佳季节。

4. 吕梁的水系吕梁地区有众多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黄河。

黄河从吕梁地区穿过,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此外,还有晋中河、漳河等支流与黄河汇合。

5. 吕梁的动植物资源吕梁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山区常见的植物有松树、柏树、山楂树等,动物有野猪、鹿、黄羊等。

这些资源为当地的农业、林业和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6. 吕梁的经济发展吕梁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以小麦、玉米、苹果等农作物为主要种植品种。

此外,该地区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吕梁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开发山水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推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

7. 吕梁的文化遗产吕梁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五台山是佛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圣地,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此外,吕梁还有许多古建筑、古村落和传统手工艺品,如木雕、窑洞等,展现了独特的吕梁文化魅力。

8. 吕梁的旅游景点吕梁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五台山、岚山、雁门关等。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其雄伟的山势和古老的寺庙而闻名于世。

岚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胜地,有着秀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雁门关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

9. 吕梁的民俗风情吕梁地区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当地人民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山阳木偶戏、晋西北皮影戏等。

论吕梁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论吕梁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协作克艰、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是吕梁精神的基本内涵。

吕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积淀以及红色革命文化背景是吕梁精神形成的基础,使得吕梁精神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具体而言,吕梁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吕梁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传播和发扬吕梁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吕梁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吕梁精神;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4-0116-05赵丽媛(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汾阳032200)〔收稿日期〕2020-06-26〔作者简介〕赵丽媛(1992-),女,山西汾阳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助教,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吕梁①地形复杂多样,分为吕梁山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平川区三部分,其地势崎岖,煤炭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吕梁作为我国革命老区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在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催人奋进的吕梁精神。

一、吕梁精神的基本内涵“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对吕梁精神内涵的概括,实际上吕梁精神一直尚未有比较权威且为学界所公认的概括。

吕梁精神展现了吕梁人民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斗争环境和各种困难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英雄气概和强大魄力,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吕梁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升华。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克服当时面临的严重困难,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很早就开办合作社,通过合作生产,无私地保障了晋绥边区(解放区)的人民军队的后勤补给,还有力地支援了陕甘宁边区(陕北解放区),成为其主要屏障和保障基地。

因此,笔者认为对吕梁精神内涵的概括,除了上述十六字外,还应该在“顾全大局”后加上“协作克艰”和“无私奉献”的内容。

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调查研究

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调查研究

第10卷第5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0年10月Vol.10No.5 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 Oct.2020·历史学研究·收稿日期:2020⁃06⁃18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B532);吕梁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018RKX -58-6-1)。

作者简介:赵琪(1987-),女,山西太谷人,助教,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文化遗产。

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调查研究赵 琪(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山西离石033001)摘 要:近年来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但仍面临着红色资源重复性高、吸引力不足、遗址保存不佳、原真性受损、农村管理难度大、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等困难。

发展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遗产开发的重要选择,要挖掘晋绥边区文化特色,坚持保护为先、合理规划,创新红色旅游形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红色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关键词: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旅游中图分类号:K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0)05-0031-03 一、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的内涵关于红色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但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共同创造。

红色文化遗产是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各界人民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遗产,既包括革命、建设以来的遗物、遗址、遗迹、纪念碑、纪念地等物质性遗产;也包括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信仰、知识、精神、价值、道德等精神(非物质)遗产[1]。

这一定义包括了过去常常使用的革命文物、革命旧址及革命精神等概念,内涵更丰富。

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的内涵需回溯革命历史,从红军东征到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成立再到解放战争,吕梁大地上保留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①革命遗址,主要类型有主要革命人物的旧居或活动场所、主要革命机构所在地、重要战役遗址、烈士墓等,它们散布在吕梁全境,目前有迹可查、有案可稽的革命遗址有265个[2]。

体验吕梁临县的风俗和文化的感受

体验吕梁临县的风俗和文化的感受

体验吕梁临县的风俗和文化的感受
英雄吕梁,山河壮美,人文荟萃。

历史的长河给我们这块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遗存,形成了独特魅力的民俗文化,展示着吕梁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相聚在酒都汾阳,我想尝试和大家用汾酒来品味一下吕梁的民俗文化。

总的感知是:历史悠久、味美醇厚、文化独特。

所谓历史悠久,是指吕梁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吕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有旧石器时代人类繁衍生息的遗迹,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楼仰韶文化、兴县龙山文化。

石楼殷商青铜器享誉世界。

离石弹唱、临县道情、方山道教音乐原始古老。

一批原生态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中阳剪纸反映了远古人类图腾崇拜的文化现象,吕梁汉画像石粗犷豪迈的黄河文明印记,道情弹唱表现了古代人民的心声,这些都展现出吕梁人民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质朴的理想追求。

所谓味美醇厚,是指吕梁民俗文化美好厚重。

吕梁黄河沿岸独具特色的晋西民居、晋商文化、民俗文化,成为山西黄河文化的代表性地区。

曾经商贾云集的碛口古镇,至今古风扑面而来,被称为”物阜民熙小都会”。

临县伞头秧歌、汾孝地秧歌、孝义碗碗腔、文水鈲子、岚县八音会等民间音乐古风悠扬,韵味醇厚。

各地衣食住行、岁时年俗、婚丧嫁娶等礼仪习俗,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明,丰富着人们的美好生活,让我体会到了吕梁临县的风俗和文化的魅力。

红色吕梁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红色吕梁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红色吕梁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红色吕梁的历史价值。

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老区的重要代表,吕梁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

在实地参观中,我亲眼目睹了红色革命的遗址和纪念馆,了解了许多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

他们不畏强暴,浴血奋战,最终为中国革命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这让我更加珍视和敬仰他们,也激发了我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决心。

其次,通过实践活动,我体会到了吕梁地区的现代发展与建设。

吕梁地处黄土高原,资源匮乏,城市基础设施也相对滞后。

但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吕梁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改革和发展。

在参观了当地的工厂、农村和学校后,我看到了许多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也见证了许多农民工人努力拼搏的生活状态。

这让我理解到了发展的重要性,也激励了我对未来的探索和奋斗。

再次,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深感吕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在吕梁,我看到了许多关爱他人的公益活动,也体验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淳朴。

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吕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关注并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通过社会实践的经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的发展。

我们应该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政治觉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爱他人,热爱家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吕梁社会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吕梁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状况,也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我将永远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不断努力学习和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铸中国梦!。

山西吕梁旅游景点

山西吕梁旅游景点

山西吕梁旅游景点山西吕梁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许多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著名景点和游览路线。

以下是吕梁的一些热门旅游景点。

首先,有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遗址吕梁古城。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山西省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其中有最重要的部分是吕梁古城墙,它是山西一座历史古城的象征,既能看到它的美,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历史意义。

其次是吕梁大山。

它是一座大山,高达1909米,也是山西最高峰,有许多山间的游览线路,而且是去登山访问的理想之地,但请注意安全。

此外,还有桃园景区。

它的景色无与伦比,是一处完美的观光地,让游客可以欣赏到远方的绝美风光,从古老的古城到大山,从宁静的湖泊到葱翠的林木,让游客可以享受极大的视觉享受。

紧接着是犀牛窝洞,是世界认证的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林家犀牛保护区,它有颇丰的地质景观,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游客可以体验独特的地质景观,了解林家犀牛的保护情况,也能了解其它野生动物的生活状况。

此外,吕梁还有著名的窦娥冤古墓,游客可以体验古代中国的古代文化,在这里可以看到传说中的最古老的“窦娥冤”故事,体会美丽、诗意、让人中毒的文化,感受字里行间的传奇风采。

最后,吕梁还有一些美丽的温泉旅游景点,像吕梁温泉、灵泉温泉等等,都是山西省一些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享受温泉的放松感受。

总之,山西吕梁有许多热门旅游景点,如果有机会,你肯定不会后悔到这里来旅游观光。

历史文化遗址、大山、桃园景区、犀牛窝洞、窦娥冤古墓、温泉旅游景点,都是值得你一游尝试的景点。

这些美丽的景点将让您有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吕梁红色文化简短介绍

吕梁红色文化简短介绍

吕梁红色文化简短介绍
一、红色历史背景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革命老区之一,具有光荣的红色历史。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吕梁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遗迹。

二、革命传统教育
吕梁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各级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经常组织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

三、红色旅游资源
吕梁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刘胡兰纪念馆、贺龙故居等。

这些景点通过展示革命历史文物和图片,再现了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许多游客来到这里,了解吕梁人民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革命老区建设
为了改善革命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吕梁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通过实施一系列扶贫开发项目,提高老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

五、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吕梁市不断推进文化创新,赋予红色
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文艺工作者创作了许多反映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的文艺作品,通过舞台演出、影视剧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吕梁的红色文化。

同时,吕梁市还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来。

吕梁的历史文化

吕梁的历史文化

吕梁的历史文化吕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属晋;战国归赵;汉代设西河郡..一代女皇武则天;一代诗人宋之问;一代廉吏于成龙;一代直臣孙家滏;一代名将狄青都是吕梁历史人物的杰出代表..吕梁因境内的吕梁山而得名..《文物掌故集》载“吕梁山;即谷积山;亦书为骨脊山;骨脊之义;与吕梁相通命;吕;骨脊也..吕字是象形文字;古代写作“吕”它的上下两个口字象征着根根相承的脊骨;中间一小撇象征着脊骨之间的联系..吕梁的“梁”在这里被当作阻水的山石..吕梁山雄居于群山之中;由北而南横亘八百里;构成了晋西高原的主干..晋西高原呈穹窿形状..整个地形以东北至西南为中轴;中间一线突起;两侧逐渐降低;吕梁山脉正处于这一条中轴线上;宛如一条脊梁;因而被称为吕梁..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西河郡..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设吐京镇;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 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2004年7月;吕梁撤地设市..至此为止;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吕梁市正式成为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下辖13个县..古老的文明;贫脊的黄土;高寒的山地;频繁的战争..吕梁人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代一代生存繁衍;这儿素有炎稷之业舜之风..勤劳俭朴与心灵手巧;艰苦生活与乐观品格;使吕梁人民利用大自然的五谷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面食制作工艺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吕梁面食不仅是吕梁人的家常便饭;也是节日喜庆;婚丧礼俗;拜神驱鬼等特殊节日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更是吕梁地方风味小吃的重头戏..日常饮食中的面食根据面食加工方法的不同;它大致有四类:蒸制食品、煮制面食、烤和烙的饼类、炸类食品..吕梁的面食闻名天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山西面食在人民生活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吕梁面食在山西面食中更以其丰富的口味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独树一帜..吕梁的伞头秧歌..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个一班秧歌包括四方面的成员:一是仪仗队..包括一对大红灯笼、门旗和彩旗若干面;旗上标明“某某秧歌队”..二是乐队..由锣鼓和大唢呐组成..三是伞头;他是秧歌队的指挥者;通常一队中只有一人;后来增加至四或六人..四是“打鼓子”与“拉花子”的..一队秧歌;人数多少不限;视鼓子多少而定;多者一二百;少则三五十人..“打鼓子”的由男角扮演;额前用白毛巾扎一英雄结;身穿汉民族彩服;斜挎腰鼓;双手拿鼓槌..“打鼓子”的分为文武两种..武派鼓子过街时排在秧歌队的最前面;边击腰鼓边前进;舞蹈动作粗矿、洒脱显得威武英俊..文派鼓子不系腰鼓;主要用以“掏场子”;其动作幅度较小.显得活泼轻松..“拉花子”也叫“包头”的;多穿大襟彩衣;腰系红绸左手提绸;右手耍扇;动作秧歌舞相仿;扇子在身体的上、下、左右不停地挽绕;给人以活泼花俏协调优美之感..吕梁的剪纸;由于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内容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习俗;深受群众喜爱..这种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在民间生根开花的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间剪纸不仅历史悠久、且和其它民间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石楼柳林等地出土的大量殷商青铜器和离石、中阳、柳林三川河流域发掘的汉代墓葬、画像石刻艺术来看;足以证实这一点..离石市马茂庄发掘的汉墓壁画;其艺术特点同民间剪纸的风格极为相似;豪放粗扩;纯朴浑厚生活气息浓厚;故事情事情节完善..说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互为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姊妹艺术.. 剪纸工具简易于传授;在传授与使用过程中;又经历了艺术与内容的自然发展;使剪纸艺术始终充满旺盛的活力;经久不衰..在民间剪纸中的有一类岁时节令的民间剪纸;这一类民间剪纸相伴相随于一年的岁时节令活动中;表达了劳动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与理想的喜庆意识或避土驱灾的观念..如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剪门神、窗花、挂笺、吊帘、灶台花、中堂花、顶棚花和炕围花等;把整个宅院庭堂装点一新;以示除旧布新、增添红火热闹的气氛..综观吕梁的民间剪纸艺术;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性;表现的内容几乎涉及劳动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它表现的手法丰富多彩;形成了雄浑、质朴和强健的艺术风格;充满原始的野味..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启迪..民间剪纸这种于民俗活动中产主并发展的艺术;不仅在几千年中靠传承保留下来;而且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自由地表达和抒发了自己的所爱与所求..同时这种艺术形式又美化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渲染了他们的生活气息;陶冶了他们的心灵和性情..吕梁还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区..吕梁是全国著名的红枣、核桃、沙棘生产基地;被誉为“红枣之都”、“核桃之乡”“沙棘之府”..吕梁山川钟秀;风景怡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有集雄、奇、险、秀为一体的北武当山;有日本佛教净土宗发祥地玄中寺;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西华镇草原;有北宋名将狄青之家祠狄青庙;吕梁山上最大的森林公园神龙沟;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镇碛口、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村西湾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吕梁的历史悠久;文化深远;作为吕梁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我有责任将吕梁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吕梁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吕梁红色文化简短介绍

吕梁红色文化简短介绍

吕梁红色文化简短介绍
吕梁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山西省吕梁市所延续的革命文化传统。

吕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赵世炎的故乡,也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区域。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吕梁地区发生了许多重大的革命斗争和战役,涌现了众多的革命英雄和烈士。

吕梁红色文化以红色遗址和红色遗迹为核心,包括红军会师会址、红军长征途经地、抗日根据地、革命烈士陵园等。

这些遗址和遗迹见证了吕梁地区的革命历史,是纪念革命先烈,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场所。

吕梁红色文化还包括革命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红色传统的传统民俗活动。

吕梁市举办了许多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活动,如红色文化艺术节、红色游园会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爱好者。

同时,吕梁市还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使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吕梁红色文化是吕梁地区的重要特色和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对于增强民族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吕梁的历史文献

有关吕梁的历史文献

有关吕梁的历史文献吕梁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山西省西部的重要城市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吕梁地处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

以下是一些与吕梁的历史文献相关参考内容。

《山西通志》是一部记录山西地区历史的巨著,其中包含有关吕梁的历史文献的详细记载。

该书由清代乾隆年间的学者刘鉴编纂,分为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在关于吕梁的章节中,可以了解到关于吕梁古代建筑、历史名人、地方规模等方面的信息。

《山西通志》中记载的吕梁古代建筑包括有名的寺庙、古城墙等。

例如,该书中有关于吕梁市南部有一座建于明代的规模宏大的寺庙,名为武灵寺,是当地重要的佛教建筑之一。

另外,吕梁还有一座古城墙,这座城墙建于明朝,曾经是该地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

除了建筑,吕梁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名人。

根据《山西通志》的记载,吕梁出了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学者和文人。

其中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是明代的学者刘辰翁,他是吕梁人,以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而闻名。

刘辰翁的主要作品《辰翁全集》是一部收集了他的学术著作和散文的文集,对研究吕梁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山西通志》,还有一些其他途径可以了解吕梁的历史文献。

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山西省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中的古籍文献部分会有一些有关吕梁的书籍和文献,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索引或者参考书目找到相关资料。

此外,吕梁市政府或者相关历史文化机构也会有一些出版物和研究成果,涉及吕梁地区的历史文化。

这些出版物可以提供吕梁历史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咨询相关机构或者参考相关刊物获得相关信息。

总之,想要了解吕梁的历史文献,可以通过查阅《山西通志》、古籍文献部分的相关书籍、研究成果以及吕梁市政府等出版物来获取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吕梁的历史和文化。

吕梁的风俗作文

吕梁的风俗作文

吕梁的风俗作文吕梁,是一个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地级市,境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悠久。

吕梁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吕梁的风俗习惯受到了历史、地理、宗教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首先,吕梁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所以当地人特别注重保暖。

在冬天,人们喜欢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头戴毛线帽,脚踩皮靴,这是吕梁冬季最常见的装束。

另外,为了防止冻伤,人们在外出时喜欢多穿几层衣服,避免受寒受冻。

其次,吕梁的人们对饮食非常讲究,对待客人更是尽心热情。

在当地,有一种习俗叫做“迎亲”,即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会精心准备酒菜,诚心款待客人,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怀。

在饮食方面,吕梁有不少特色美食,如吕梁拉面、板栗炖土豆、地三鲜等,这些美食都以地方特产为主料,口味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再次,吕梁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当地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增进亲情友情,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是春节期间,民间还有许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舞狮表演、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等,让节日气氛更加浓厚。

此外,吕梁的人们还有许多传统的婚嫁礼俗,如过大礼、闹洞房、送新娘等,这些都是当地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的表达。

在结婚时,人们还会精心准备各种婚庆风俗,如喜糖礼盒、礼金、彩礼等,以示礼节和诚意。

总的来说,吕梁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热情好客、传统文化传承和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可能会逐渐淡去,但吕梁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将会一直传承下去,成为这片土地上独特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吕梁的风俗习惯,让这份独特的文化在未来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

山西 吕梁名人顺口溜

山西 吕梁名人顺口溜

山西吕梁名人顺口溜
(最新版)
目录
1.吕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吕梁地区的名人概述
3.吕梁名人顺口溜的内容和特点
4.吕梁名人顺口溜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正文
吕梁地区位于我国山西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心部位。

这里地势险要,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

吕梁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

吕梁地区的名人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有战国时期的名将廉颇,西汉的英勇将领李广,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北宋的名臣范仲淹等。

这些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吕梁地区的名人顺口溜,是一种以当地历史名人为题材,采用顺口溜形式编撰的民间文学作品。

这些顺口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朗朗上口,富有地方特色。

它们以吕梁地区的历史名人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了这些名人们的风采和成就。

吕梁名人顺口溜在民间流传久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首先,它们是吕梁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历史名人的尊崇和敬仰之情。

其次,这些顺口溜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传承了当地的民间文学和语言艺术。

最后,吕梁名人顺口溜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吕梁地区的名人顺口溜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吕梁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杰出人物的辉煌成就。

它们既是吕梁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抗战时期的吕梁大地

抗战时期的吕梁大地

草木皆有情历史在身边抗战时期的吕梁大地选题缘起一、我是土生土长的吕梁人,生于此长于此,估计人生的道路还将在这里走完。

所以,从小就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小时候常听奶奶讲日军烧杀抢掠的往事,每每提起,她老人家的泪水总是盈满眼眶,小小的我也握紧拳头,想象着“日本人”的狰狞面目。

(相信各位也都有这样的经历)伴随着童年的结束,进入人生的理性思考阶段,逐渐的开始翻阅关于日军侵华的书籍,开始有意识地留意日军在吕梁这片土地上所犯下的罪行,开始了解、体悟吕梁人民八年抗战的伟大事迹。

通过多年的学习,更加认识到吕梁人民的质朴、醇厚与伟大。

也更加强烈地感到,作为一名历史学习者、传播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把吕梁本土历史,特别是抗战史讲授给各位。

这是我选题的第一个原因。

二、诸位也应该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吕梁人,作为吕梁人,就应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熟知家乡的过去,而我们吕梁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史书记载: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吕梁作为晋陕两省的交通要到,曾有过辉煌的经济功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我们熟知的临县碛口古渡口,比如到现在还为柳林人津津乐道的吕梁山上的“小北京”都是由于商业的繁荣所致。

至于文人墨客那就跟多了,正如吕梁市前市长董鸿运,在吕梁赋中写道:苍颜古风,可夺骚客之笔;人文史话,一贯百代风流。

那么我我今天讲的仅仅是沧海之一粟三,今天我的题目是:草木皆有情,历史在身边——抗战时期的吕梁大地。

各位的语文水平应该比我高,是吧,草木皆有情应该是拟人是吧,或者说是借代也可以是吧,抗战时期吕梁人民为了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财力物力,其情其心足矣感天动地。

历史在身边,我们天天学历史,老师天天讲历史,动则就中国怎怎么样,美国怎么样,资本主义世界怎么样,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大历史,感觉这些东西离我们很远,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在看我们身边的历史,我们自己家乡的历史,就有一种亲切感,很多地名我们都很熟悉,说不定我们今天所讲某段历史的就是同学们村里的历史,所说不定其中的某个人物就是你的爷爷或老爷。

吕梁市历史沿革

吕梁市历史沿革

吕梁市历史沿革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吕梁市的
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古代战国时期,曾是晋国的一部分,后来演变成为一个重要的商
贸城市。

在隋唐时期,吕梁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商贾和
文人前来交流。

起源与发展
吕梁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是晋国的一部分,是战国时期晋国
的重要据点之一。

随着历史的演变,吕梁市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重要的商贸城市。

在隋唐时期,吕梁市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黄河流域的商业重镇,繁荣的商业活动吸
引了众多商人和文人前来。

繁荣时期与变迁
隋唐时期,吕梁市达到了繁荣的巅峰,商业繁华,文化昌盛。

然而,随着历史的
变迁,吕梁市也经历了风风雨雨。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吕梁市的地位有所起伏,但作
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吕梁市一直保持着活力和魅力。

近代以来,吕梁市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山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现代吕梁
如今的吕梁市,既保留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展现出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梁市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旅游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前来参观和投资。

吕梁市的历史沿革不仅是一段辉煌的历史,更是对这座城市不断发
展壮大的见证。

吕梁红色文化策划书

吕梁红色文化策划书

吕梁红色文化策划书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载体,是中国近代史最可靠的见证,是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直接有效的武器,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平台,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吕梁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吕梁地方各级党组织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在吕梁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遗址,吕梁成为山西红色历史文化最厚重的地区之一。

吕梁红色历史见证了党和军队成长的革命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

他们的奋斗故事、活动遗迹和事迹,凝结成了吕梁珍贵的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早在“五四”运动爆发后,吕梁就涌现出贺昌、张叔平、侯士敏等一批优秀青年。

1923年夏,建立了在省城以外山西第一个县城团支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汾阳支部。

1925年秋,建立了吕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汾阳特别支部。

1931年5月,党在山西的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晋西游击队在孝义县辛庄村(今属交口县)成立。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东征红军转战山西,足迹遍及吕梁13个县。

期间创建了山西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中阳县苏维埃政府。

取得了关上、大石头、兑九峪、三交等战役、战斗的胜利。

东征期间,陕甘边区的主要创始人、红28军军长刘志丹将军在三交战斗中不幸中弹,将其33岁人生就这样定格在吕梁山上。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吕梁作为华北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是党中央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首选。

八路军120师、115师奉命先后挺进吕梁,开辟了晋西南、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后称山西、绥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吕梁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仅兴县当时就有9万人口,养育了晋祠党政军民领导班子和部队4万多人,青年民兵10647人参军,其中3800多人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梁的历史文化
吕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春秋属晋,战国归赵,汉代设西河郡。

一代女皇武则天,一代诗人宋之问,一代廉吏于成龙,一代直臣孙家滏,一代名将狄青都是吕梁历史人物的杰出代表。

吕梁因境内的吕梁山而得名。

《文物掌故集》载“吕梁山,即谷积山,亦书为骨脊山,骨脊之义,与吕梁相通命,吕,骨脊也。

吕字是象形文字,古代写作“吕”它的上下两个口字象征着根根相承的脊骨,中间一小撇象征着脊骨之间的联系。

吕梁的“梁”在这里被当作阻水的山石。

吕梁山雄居于群山之中,由北而南横亘八百里,构成了晋西高原的主干。

晋西高原呈穹窿形状。

整个地形以东北至西南为中轴,中间一线突起,两侧逐渐降低,吕梁山脉正处于这一条中轴线上,宛如一条脊梁,因而被称为吕梁。

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

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

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

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
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

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西河郡。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

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

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

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

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设吐京镇,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

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

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郡。

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

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
改太原府)。

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

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

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

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

2004年7月,吕梁撤地设市。

至此为止,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吕梁市正式成为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

下辖13个县。

古老的文明,贫脊的黄土,高寒的山地,频繁的战争。

吕梁人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代一代生存繁衍,这儿素有炎稷之业舜之风。

勤劳俭朴与心灵手巧,艰苦生活与乐观品格,使吕梁人民利用大自然的五谷创造出了丰
富多彩的面食制作工艺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吕梁面食不仅是吕梁人的家常便饭,也是节日喜庆,婚丧礼俗,拜神驱鬼等特殊节日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更是吕梁地方风味小吃的重头戏。

日常饮食中的面食根据面食加工方法的不同,它大致有四类:蒸制食品、煮制面食、烤和烙的饼类、炸类食品。

吕梁的面食闻名天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山西面食在人民生活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吕梁面食在山西面食中更以其丰富的口味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独树一帜。

吕梁的伞头秧歌。

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各个一班秧歌包括四方面的成员:一是仪仗队。

包括一对大红灯笼、门旗和彩旗若干面,旗上标明“某某秧歌队”。

二是乐队。

由锣鼓和大唢呐组成。

三是伞头,他是秧歌队的指挥者,通常一队中只有一人,后来增加至四或六人。

四是“打鼓子”与“拉花子”的。

一队秧歌,人数多少不限,视鼓子多少而定,多者一二百,少则三五十人。

“打鼓子”的由男角扮演,额前用白毛巾扎一英雄结,身穿汉民族彩服,斜挎腰鼓,双手拿鼓槌。

“打鼓子”的分为文武两种。

武派鼓子过街时排在秧歌队的最前面,边击腰鼓边前进,舞蹈动作粗矿、洒脱显得威武英俊。

文派鼓子不系腰鼓,主要用以“掏场子”,其动作幅度较小.显得活泼轻松。

“拉花子”也叫“包头”的,多穿大襟彩衣,腰系红绸左手提绸,右手耍扇,动
作秧歌舞相仿,扇子在身体的上、下、左右不停地挽绕,给人以活泼花俏协调优美之感。

吕梁的剪纸,由于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内容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习俗,深受群众喜爱。

这种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在民间生根开花的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民间剪纸不仅历史悠久、且和其它民间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石楼柳林等地出土的大量殷商青铜器和离石、中阳、柳林三川河流域发掘的汉代墓葬、画像石刻艺术来看,足以证实这一点。

离石市马茂庄发掘的汉墓壁画,其艺术特点同民间剪纸的风格极为相似,豪放粗扩,纯朴浑厚生活气息浓厚,故事情事情节完善。

说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互为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姊妹艺术。

剪纸工具简易于传授,在传授与使用过程中,又经历了艺术与内容的自然发展,使剪纸艺术始终充满旺盛的活力,经久不衰。

在民间剪纸中的有一类岁时节令的民间剪纸,这一类民间剪纸相伴相随于一年的岁时节令活动中,表达了劳动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与理想的喜庆意识或避土驱灾的观念。

如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剪门神、窗花、挂笺、吊帘、灶台花、中堂花、顶棚花和炕围花等,把整个宅院庭堂装点一新,以示除旧布新、增添红火热闹的气氛。

综观吕梁的民间剪纸艺术,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深厚
的文化底蕴。

广泛的群众性,表现的内容几乎涉及劳动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它表现的手法丰富多彩,形成了雄浑、质朴和强健的艺术风格,充满原始的野味。

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启迪。

民间剪纸这种于民俗活动中产主并发展的艺术,不仅在几千年中靠传承保留下来,而且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自由地表达和抒发了自己的所爱与所求。

同时这种艺术形式又美化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渲染了他们的生活气息,陶冶了他们的心灵和性情。

吕梁还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区。

吕梁是全国著名的红枣、核桃、沙棘生产基地,被誉为“红枣之都”、“核桃之乡”“沙棘之府”。

吕梁山川钟秀,风景怡人。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有集雄、奇、险、秀为一体的北武当山,有日本佛教净土宗发祥地玄中寺,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西华镇草原,有北宋名将狄青之家祠狄青庙,吕梁山上最大的森林公园神龙沟,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镇碛口、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村西湾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吕梁的历史悠久,文化深远,作为吕梁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我有责任将吕梁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吕梁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