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58fa488050876323112127b.png)
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8.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 型.1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普通菌毛:普通菌毛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21.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27.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变异.28.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29.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些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30.转化: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31.接合: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32.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普遍性转导.33.局限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3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35.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36.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37.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38.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DNA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39.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0.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是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41.侵袭力:侵袭力是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42.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43.类毒素:类毒素是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然保留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诱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44.外毒素: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也有少数存在于菌体内,待菌体溶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45.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是指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痊愈后病原体从机体中消失.46.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是指病情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7.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制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作为判断细菌毒力的参考.48.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49.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引起的症状.50.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51.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52.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53.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54.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者.55.菌群失调: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5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57.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停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58.胞内菌: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结合分歧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和李斯特菌等.59.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60.SPA: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和损伤血小板等活性.61.假膜性肠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机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由肠黏膜坏死块、炎性渗出物和细菌组成.62.血浆凝固酶:是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63.链激酶(SK):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64.链道酶(SD):又称链球菌DNA酶,能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脓液变稀薄,促进细胞扩散.65.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可引起机体发热和皮疹.66.抗“O”实验: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的简称,是一项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含量的中和试验,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和对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67.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又称制热性外毒素C.能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68.外斐试验: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X19、X2和Xk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即为外斐试验,以协助诊断相关的立克次体病.69.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肠热症.70.IMViC:是指吲哚实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是卫生细菌学常用的检测指标.71.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72.志贺毒素:是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即可引起水样腹泻的肠毒性、对人肝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细胞毒性和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 73.霍乱肠毒素: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霍乱弧菌分泌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384)基础知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384)基础知识试题及解答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bbad1f8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c.png)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384)基础知识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以下哪种微生物属于细菌的范畴?A、衣原体B、病毒C、支原体D、真菌2、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分离培养细菌最常用的培养基是:A、营养肉汤B、血琼脂平板C、沙堡弱D、麦康凯琼脂3、题干: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观察细菌形态的最常用染色方法是:A. 革兰染色法B. 酸性复红染色法C. 荧光染色法D. 酸性品红染色法4、题干:在进行细菌培养时,以下哪种培养基用于富集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A. 血琼脂平板B. 营养琼脂平板C.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D. 氧化酶琼脂平板5、题干:以下哪种微生物属于革兰氏阳性菌?A、肺炎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大肠杆菌D、痢疾杆菌6、题干:以下哪种消毒方法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消毒法C、微波消毒法D、化学消毒法7、微生物检验技术中,关于细菌菌落计数的方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显微镜直接计数法B、平板计数法C、比浊法D、染色计数法8、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是:A、琼脂扩散法B、生化试验C、平板计数法D、鲎试验9、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分离和纯化革兰氏阴性菌?A、巴氏消毒法B、稀释涂布平板法C、直接镜检法D、选择性培养基 10、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以下哪种因素不会影响细菌的生长?A、温度B、pH值C、氧气D、水分11、题干:以下哪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A. 大肠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铜绿假单胞菌12、题干: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细菌的氧化酶活性?A. 过氧化氢酶试验B. 革兰氏染色法C. 甲基红试验D. 奥普托辛试验13、在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时,以下哪种培养基适用于分离需氧菌?A. 血琼脂平板B. 沙氏培养基C. 麦康凯培养基D. 酵母浸膏琼脂平板14、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菌的鞭毛?A. 水浸片法B. 琼脂平板划线法C. 染色法D. 培养法15、题目: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常用的消毒剂?A、70%乙醇B、1%过氧化氢C、5%来苏尔D、5%氯己定16、题目: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以下哪一项操作不是无菌操作?A、使用无菌镊子夹取培养皿B、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C、用无菌吸管吸取培养液D、在操作过程中直接用手指触碰培养皿17、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观察微生物形态和运动特性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 暗视野显微镜法B. 显微镜直接观察法C. 电子显微镜法D. 生化实验法18、在微生物培养中,以下哪项不是选择培养基的作用?A. 选择特定微生物生长B. 识别微生物种类C. 限制营养物质的利用D. 便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19、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初步分离和纯化细菌?A. 细菌培养B. 涂片染色C. 生化鉴定D. 生理盐水稀释 20、在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常用的计数方法是什么?A. 直接计数法B. 倒置显微镜计数C.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D. 每毫升计数法21、题干: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观察微生物形态的仪器是:A. 电子显微镜B. 显微镜C. 分光光度计D. 荧光显微镜22、题干: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培养基的基本成分?A. 蛋白胨B. 碳源C. 水分D. 硫酸铜23、以下哪种细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A. 铜绿假单胞菌B. 鼠疫耶尔森菌C. 脑膜炎奈瑟菌D. 沙门菌24、下列关于真菌菌落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 真菌菌落通常较细菌菌落大B. 真菌菌落颜色多样C. 真菌菌落质地疏松,表面光滑或粗糙D. 真菌菌落产生色素,有助于鉴定25、题干: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培养基的成分?A. 营养成分B. 水分C. 调节剂D. 阳性对照26、题干:在进行微生物分离时,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菌?A. 煮沸法B. 高压蒸汽灭菌法C. 紫外线照射D. 过滤法27、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培养基的必需成分?A. 蛋白质胨B. 氮源C. 磷酸盐D. 纤维素28、以下哪种方法可用于检测细菌的致病性?A. 革兰染色B. 静止培养C. 动态培养D. 产毒素实验29、题干: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检测细菌细胞壁成分的试验是?A.革兰染色B.芽孢染色C.糖发酵试验D.抗生素敏感试验 30、题干: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表示培养基被污染?A.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菌落B.培养基表面出现红色菌落C.培养基表面出现绿色菌落D.培养基表面出现黄色菌落31、以下哪种微生物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A. 霍乱弧菌B. 伤寒沙门氏菌C. 福氏痢疾杆菌D. 大肠埃希氏菌32、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以下哪种方法用于检测细菌的耐热性?A. 酵母浸液法B. 产碱杆菌生长试验C. 沙门氏菌凝集试验D. 高温培养试验33、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以下哪种培养基不能用于初次分离培养?A. 营养琼脂培养基B. 血琼脂培养基C. 选择性培养基D. 脂肪琼脂培养基34、关于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以下哪种方法不能直接观察微生物的形态?A. 显微镜观察B. 培养观察C. 显微摄影D. 分离纯化35、以下哪种微生物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A. 沙门氏菌B. 大肠杆菌C. 痢疾杆菌D. 嗜水气单胞菌36、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灭菌B. 灭藻C. 灭菌剂D. 灭菌接种37、在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时,以下哪种培养基适合用于分离细菌?A. 血琼脂平板B. 酵母浸膏琼脂平板C. 麦康凯琼脂平板D. 葡萄糖琼脂平板38、在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时,以下哪种染色方法适用于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A. 革兰氏染色法B. 酵母浸膏染色法C. 柔膜染色法D. 菌落计数染色法39、下列哪种微生物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A、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大肠杆菌 40、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以下哪种情况下最可能发生污染?A、培养基在121℃高压灭菌30分钟B、接种环在使用前用火焰灼烧C、操作者在接种过程中佩戴口罩D、培养皿在开盖过程中与空气接触二、A2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题干:以下哪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A、链球菌属B、葡萄球菌属C、肠球菌属D、厌氧球菌属2、题干: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检测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五色荧光染色法是?A、革兰氏染色法B、荧光抗体染色法C、碱性品红染色法D、革兰氏荧光染色法3、题干:在细菌形态学检验中,以下哪种方法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荚膜?A. 显微镜直接观察法B. 离心法C. 醋酸法D. 染色法4、题干:在进行细菌培养时,以下哪种现象表明细菌已经污染?A. 培养基表面出现均匀一致的菌落B. 培养基表面出现不同形态的菌落C. 培养基表面出现透明区域D. 培养基表面出现淡黄色区域5、在进行细菌培养时,以下哪种物质通常用于抑制杂菌的生长?A、葡萄糖B、琼脂C、青霉素D、葡萄糖酸钙6、在微生物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用于分离纯化细菌?A、显微镜观察B、涂片染色C、平板划线法D、显微镜计数7、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微生物纯化方法有:A、平板划线法B、稀释涂布平板法C、培养皿倒置法D、显微镜观察法8、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维持培养基pH稳定的方法?A、加入缓冲液B、定期更换培养基C、控制温度D、调节氮源9、题干:以下哪种物质在微生物培养中通常作为碳源?A. 蛋白胨B. 硫酸盐C. 酵母提取物D. 碳酸氢钠 10、题干:在微生物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用于检测细菌的革兰氏染色?A. 显微镜观察B. 生化试验C. 抗体检测D. DNA指纹分析11、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观察微生物细胞壁成分的染色方法是:A. 美蓝染色法B. 革兰染色法C. 酸性复红染色法D. 菌落计数染色法12、在微生物培养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培养基的成分:A. 碳源B. 氮源C. 氧气D. 水13、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检测细菌细胞壁成分的方法是:A. 红细胞凝集试验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 鞭毛鞭打试验D. 噬菌体分离试验14、在微生物培养中,以下哪种现象表明细菌发生了自溶?A. 培养基中的细菌数量逐渐增多B. 培养基中的细菌形成菌膜C. 培养基中出现溶菌酶D. 培养基中的细菌数量突然减少15、某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发热症状,血液培养结果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下列哪种细菌最可能是引起感染的病原体?A. 大肠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沙门氏菌D. 诺如病毒16、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为防止污染,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使用无菌操作技术B. 使用无菌培养基C. 使用无菌水D. 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17、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项技术用于检测细菌的致病性?A、显微镜观察B、生化反应C、血清学试验D、PCR检测18、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导致细菌生长缓慢或停止?A、适宜的pH值B、充足的营养C、适宜的温度D、低浓度的抗生素19、题干:以下哪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A. 铜绿假单胞菌B. 乳酸杆菌C. 大肠杆菌D. 沙门氏菌 20、题干:在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时,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细菌生长不良?A. 培养基pH值适宜B. 培养基温度适宜C. 培养基中缺乏氮源D. 培养基中水分充足21、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细菌的形态学分类?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支原体22、题干: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项不是用于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A、革兰染色B、氧化酶试验C、过氧化氢酶试验D、葡萄糖发酵试验23、某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咳嗽等症状,血液培养发现细菌生长。
卫生微生物考试试题及答案
![卫生微生物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63591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b.png)
卫生微生物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哪些方面的微生物?A. 医学微生物B. 食品微生物C. 环境微生物D. 以上皆是答案:D2. 下列哪种微生物属于革兰氏阳性菌?A. 大肠杆菌B. 结核杆菌C. 志贺菌D. 梭菌答案:B3. 根据细胞结构,将细菌分为两类,分别是?A. 真菌和原始菌B.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C.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答案:B4. 下列哪种微生物可导致乙肝?A.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B. 甲型流感病毒C. 乙型肝炎病毒D. 腺病毒答案:C5. 属于肺炎支原体的是以下哪种细菌?A. 铜绿假单胞菌B. 肺炎克雷伯菌C. 肺炎链球菌D. 肺炎支原体答案:D二、填空题1. 超过95%的人可通过以下的交通途径受到肠道传染病的传染。
答案:粪-口途径(或者食物-口途径)2. 普通煮沸消毒法保持沸腾时间为____分钟。
答案:15分钟3. 大肠杆菌首选用____培养基进行培养。
答案:Endo培养基4. 生物过滤器是将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去除的____。
答案:无机高分子颗粒物5. 人类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
答案:性传播三、解答题1. 请简要说明革兰氏染色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答案:革兰氏染色方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方法。
原理是利用碘和碘配合物与革兰氏阳性菌产生的大量胞外多糖形成络合物,从而保留其紫色结晶紧贴于细菌细胞,形成革兰氏阳性菌的染色。
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在玻片上,热固定,滴上革兰氏碘紫液,静置片上1分钟,冲洗后用乙醇洗脱,再用脱水剂洗脱乳青素染色,最后用显微镜观察。
2. 请简述针对乙肝的预防措施。
答案:乙肝的预防措施包括:a)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推荐所有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接种疫苗。
疫苗一般采用3针全程接种,建议从婴儿期开始接种。
b) 避免与感染者接触:避免与疾病患者分享注射器、牙刷等个人物品,避免性行为和共享针具。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effb3a67ec102de2bd89c6.png)
质量中心微生物检验员统一考试题答案部门:姓名:得分:一、填空题:(50分,每空1分)1、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条件为(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牛奶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中,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2)小时。
3、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匀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
4、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的MPN是指(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方法。
5、大肠菌群的证实试验中,凡(BGLB肉汤管产气),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6、粪大肠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也包括少量的(克雷伯氏菌)。
7. 胆盐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湟绿是(抑菌抗腐剂),可增强队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
8.大肠杆菌平板计数选择菌落数为(10—100)的平板,暗室中(360nm—366nm)波长紫外灯照射下,计数平板上发(浅蓝色)荧光的菌落。
7、夹膜对于细菌来说的功能是起(保护)作用,鞭毛的功能是(借助鞭毛的转动而运动)。
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 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色到褐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
一般认为(血浆凝固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致病力。
9、甲基红试验方法,取适量琼脂培养物接种于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36℃±1℃培养2d—5d。
滴加甲基红一滴,立即观察节ugo。
(鲜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10、沙门氏菌生化试验中,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挑取两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
11、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色剂主要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复合染色剂)。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b7e2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e.png)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学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新陈代谢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变异快,适应能力强;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个体微小;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和原虫;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3、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会引起疾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菌群)平衡失调时可治病;大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条件致病菌越来越显示其致病作用。
4、首次使用固体培养基的科学家是:郭霍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吕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5、病毒是以微米为测量单位;6、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外膜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脂多糖(脂质A)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作用于具有细胞壁的细菌;8、中介体(类线粒体):其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9、核质:决定细菌性状和遗传特征,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10、质粒:是细菌染色体(核质)意外的遗传物质;11异染颗粒: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白喉棒状杆菌特有物质,在吕氏培养基中产生,具有溶原性;与致病性无关;1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荚膜: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致病作用、抗原性、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免疫原性、抗吞噬作用;鞭毛:鉴定价值,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致病作用、有化学趋向性、抗原性;菌毛:要用电镜才能看到、普通菌毛(黏附作用)、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芽孢:增强对热的抵抗力、无侵袭力、为细菌的休眠体;11、细菌L型:没有细胞壁的细菌,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形成“油煎蛋”样菌落;具有返祖现象;尿路感染的患者反复发作但普通培养无菌生长,首先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支原体培养也是呈“油煎蛋”样菌落,但是没有返祖现象;12、用比浊法可以判断细菌的数目;细菌的染色与细菌的带电现象有关;细菌的代谢与细菌的表面积有关;细菌的物质交换与细菌的半透性和渗透性有关;13、大多数细菌的PH为7.2-7.6、霍乱弧菌PH为8.4-9.2、结核分枝杆菌PH为6.5-6.8、乳酸杆菌PH为5.5;14、嗜冷菌的最适温度为0~20℃;嗜温菌的最适温度为30~37℃;大多数的病原菌属于此类;嗜热菌的最适温度为50~60℃;15、C O2培养是的浓度为5%-10%16、细菌一般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结核杆菌需要18-20小时才能分列一次(3-4)周才能生长;17、细菌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增长极快、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较典型)、稳定期(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衰亡期;18、细菌的细菌素只作用于窄谱抗菌作用;19、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存在于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中;20、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环状双股DNA;R质粒:耐药性质粒Col质粒:编码肠毒素Vi质粒:编码细菌与致病性有关的蛋白质F质粒:性质粒21、S-R变异:菌落从光滑型变为粗糙型;H-O变异:鞭毛变异;卡介苗:毒力变异;22、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变异的过程;转导:有噬菌体介导,以它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受体菌基因改变的过程;结合: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是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经所带有F质粒或类似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溶原性转换:基因重组(白喉棒状杆菌),是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的重组,是宿主菌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性变异;23、细菌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细菌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种病毒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科、属、种;临床细菌检验常用的分类单位是科、属、种;菌种:形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属: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科:相近的属该菌的不同菌株: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标准菌株: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24、微生物标本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要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25、肠热症患者,发病的第一周应采集血液,第二周应采集粪便和尿液;26、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阿米巴滋养体的标本应保温并立即送检;27、脑脊液、滑膜液等则要在25℃保存,不能冷冻;28、不染色标本在普通光子显微镜下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见大小为200nm的病毒(0.2um)暗视野显微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电子显微镜:用于细菌的表面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均能清楚地显现;不染色的细菌标本的检查常用的方法有压滴法和悬滴法29、革兰染色的基本程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30、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的目的:抑制非检出菌(非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利于检出菌(病原菌)生长;最常用的抑制剂是胆盐;31、培养基中可以加入指示剂,亚甲蓝最常用作氧化还原指示剂;32、培养基的种类:基础培养基: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广泛用于细菌的增菌、检验;营养培养基: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巧克力血平板(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鉴别培养基:最常用的有糖发酵管、克氏双塘铁琼脂(KIA)、伊红-亚甲蓝琼脂和动力-吲哚-尿素(MIU)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抑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有助于对所选择细菌种类的生长,常加入胆盐,常用的为SS琼脂,使致病的沙门菌、志贺菌容易分离到。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12be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5.png)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3687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1.png)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分为真菌和酵母菌,对糖类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病毒是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吸虫等,以细胞病原为主。
2.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微生物可通过无菌技术和培养基进行。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养基、选择性和差异培养基等。
-鉴定微生物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侵袭性和毒性产生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产生毒素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基因组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来引发感染。
-真菌通过侵袭宿主组织或产生毒力因子来导致疾病。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体液或组织进行营养摄取和生殖,同时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
4.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皮肤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疟原虫等。
5.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抗念珠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寄生虫原虫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6.感染控制与预防:-感染控制重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
-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控制等。
在复习医学微生物学时,应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常见微生物性疾病,以及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微生物和卫生学知识培训试题
![微生物和卫生学知识培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32a092b9d528ea81c7798a.png)
微生物和卫生学知识培训试题姓名:部门: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消毒:2.灭菌:3.微生物: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微生物的营养不包括( ):A. 水分B. 碳源、氮源C. 放线菌D. 无机盐类2. 洁净区内,______是控制来自口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A.少说话B. 经常刷牙C. 戴口罩D. 对空气消毒3. 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 )。
A.水B.碳源C. 细胞核D.无机盐4. 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和,不得接触产品( )。
A. 化妆、佩带饰物、裸手直接B.说话、聊天、接触C. 化妆、戴口罩、用手D.互相打闹、说话、裸手直接5. 新洁尔灭为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 )。
A. 0.01%B.0.1%C.1%D.10%6.车间常用乙醇消毒剂的浓度为( )。
A. 70%~75%B.75%~80%C.65%~70%D.70%~80%7.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级下的局部洁净度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
A. 万级、百级B.万级、千级C.十万级、万级D.千级、百级8、细菌培养温度为()。
A. 35~37℃B. 25~35℃C. 30~35℃D. 25~28℃9、不同等级的洁净室以及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小于____Pa,洁净区与室外的压差应不小于____Pa。
( )A. 10Pa ;5PaB. 5Pa ;10PaC. 10Pa ;10PaD. 5Pa ;5Pa10、空调净化系统安装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目的是为了( )。
A、控制新风及送风量的大小B、过滤空气控制尘埃数量C、控制洁净区内不同区域的压差D、控制洁净区内的温湿度三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我们常用的消毒剂( ):A. 70%~75%乙醇水溶液B. 37%~40%甲醛溶液C. 新洁尔灭D. 过氧乙酸2. 高压蒸汽灭菌常用条件为( ):A. 115.5℃ 30minB. 121.5℃ 20minC. 126.5℃ 15minD. 200℃ 45min3.下列哪些属于微生物的特点( ):A. 体积小,面积大B. 吸收多,转化快C. 生长旺,繁殖快D. 易变异,适应强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手是我们工作时使用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只要触摸到污染的东西,微生物就会留在你手上或指甲里,因此手是最大的细菌传播工具和途径。
2024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微生物检验技术(094)(正高级)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微生物检验技术(094)(正高级)试题及答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c3a381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7.png)
2024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微生物检验技术(094)(正高级)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下哪些属于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的分离纯化方法?A. 气体培养法B. 稀释平板法C. 分光光度法D. 纯化培养法答案:BD解析: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包括稀释平板法、纯化培养法等。
气体培养法是针对某些需要特殊气体环境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的方法,而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用于定量分析微生物的方法,不属于分离纯化方法。
因此,选项B和D是正确的。
2、以下哪些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常用的鉴定方法?A. 形态学观察B. 生化试验C. 培养基试验D. 分子生物学技术答案:ABCD解析:微生物检验技术中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培养基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形态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化试验通过检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鉴定微生物;培养基试验通过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来筛选和鉴定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用于检测微生物的遗传信息。
因此,选项A、B、C和D都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常用的鉴定方法。
3、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对于培养基的选择至关重要,下列哪些因素需要考虑?A.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B. 培养基的成本效益C. 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如pH值)D. 是否含有抗生素作为生长抑制剂E.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E 【解析】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时,需要综合考虑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培养基的成本效益、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是否含有抗生素等抑制剂来控制非目标微生物的生长。
因此,所有给出的选项都是正确的考虑因素。
4、关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下列陈述哪些是正确的?A. 革兰阳性菌能够保持结晶紫的颜色B. 革兰阴性菌会被酒精脱色并接受番红染料的颜色C. 革兰氏染色的第一步是使用碘液固定细胞壁D. 所有的球菌都是革兰阳性菌E. 革兰氏染色可以用于区分大多数细菌,并提供有关其细胞壁结构的信息【答案】A、B、E 【解析】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鉴别方法,其中革兰阳性菌能够保持初次使用的结晶紫染料的颜色,而革兰阴性菌会被酒精脱色,并接受第二次使用的番红染料的颜色。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384)相关专业知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384)相关专业知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cd8119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5.png)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384)相关专业知识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观察微生物形态和运动的最常用仪器是:A. 显微镜B. 分光光度计C. 红外光谱仪D. 荧光计2、在进行细菌培养时,通常使用哪种培养基来初步筛选肠道致病菌?A. 血琼脂平板B. 麦康凯琼脂平板C. 沙堡弱平板D. 琼脂糖平板3、题干: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消毒剂?A、漂白粉B、酒精C、甲醛D、紫外线4、题干: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时,以下哪项操作可能导致污染?A、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B、接种环不经过灼烧直接取菌C、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后,直接接种到培养基D、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至室温再接种5、题干:以下哪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A. 铜绿假单胞菌B. 葡萄球菌C. 大肠杆菌D. 产气荚膜梭菌6、题干: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菌的细菌素?A. 血琼脂平板法B. 水平扩散法C. 纸片扩散法D. 培养法7、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以下哪种情况表明培养基已经被污染?A、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斑点B、培养皿底部出现水珠C、培养基变黄D、培养基表面出现气泡8、在进行细菌形态学检查时,以下哪种方法最常用于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荧光显微镜D、相差显微镜9、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消毒剂?A、70%乙醇B、新洁尔灭C、甲醛D、过氧化氢11、在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时,以下哪种培养基通常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分离?A. 血琼脂平板B. 沙门氏菌琼脂平板C. 革兰氏染色琼脂平板D. 肉汤培养基13、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种细菌常用于检测尿路感染?A. 大肠埃希菌B. 沙门氏菌C. 铜绿假单胞菌D. 溶血性链球菌15、在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实验时,以下哪种方法不适合用于初次分离大量微生物?A、平板划线法B、倾注平板法C、稀释涂布平板法D、液体培养基培养法17、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A. 革兰染色法B. 生化实验C. 培养法D. 抗原抗体反应19、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时,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表明存在杂菌污染?A、培养基上只长出一种细菌B、培养基上长出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菌C、培养基上长出的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D、培养基上长出的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21、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时,以下哪种培养基适用于分离革兰氏阳性菌?A. 血琼脂平板B. 沙氏平板C. 柠檬酸菌落选择平板D. 琼脂平板23、以下哪种病原微生物属于细菌?A、病毒B、支原体C、真菌D、立克次体25、以下哪项不是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培养基?A、营养肉汤培养基B、血琼脂平板C、葡萄糖蛋白胨琼脂D、沙氏葡萄糖培养基27、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检测细菌的耐药性?A. 直接平板法B. 稀释法C. 荧光定量PCRD.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29、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检测细菌细胞壁成分的化学试剂是:A.结晶紫B.革兰氏染液C.甲基绿D.吕氏美蓝二、A2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关于细菌形态描述错误的是:A、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B、细菌的大小通常在0.5~5.0μm之间C、细菌的基本形态为球形,称为球菌D、细菌的螺旋状形态又分为螺旋菌和螺旋体2、以下哪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A、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链球菌C、大肠埃希菌D、流感嗜血杆菌3、某患者在血液细菌培养中分离出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通过检测发现其产生青霉素酶和万古霉素酶,最可能的病原菌是:A. 葡萄球菌属B. 链球菌属C. 棒状杆菌属D. 肠球菌属4、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以下哪项操作会导致结果假阳性?A. 样本采集时使用无菌技术B. 样本采集后立即进行检验C. 样本在室温下保存超过2小时D. 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5、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条件?A、适宜的培养基B、适当的温度C、充足的光照D、必要的气体环境6、题干:在进行细菌鉴定时,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鉴定方法?A、革兰氏染色B、生化试验C、血清学试验D、分子生物学技术7、在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时,以下哪种染色方法最适合观察细菌的芽孢?A. 革兰染色法B. 酸性复红染色法C. 银染色法D. 醋酸-结晶紫染色法8、微生物实验室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预防交叉污染的基本措施?A.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B. 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C. 实验室内禁止携带宠物D.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9、在微生物检验中,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并初步鉴定微生物的仪器是:A. 高倍显微镜B. 光学显微镜C. 电子显微镜D. 分光光度计11、A2型单项选择题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以下哪项操作可以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A. 使用同一根接种针连续接种多个样品B. 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每次接种前都进行消毒C. 将接种环在火焰中灼烧后直接用于不同样品的接种D. 在接种过程中,手直接触摸接种环和样品13、题干:在进行细菌形态观察时,以下哪种染色方法最常用于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A. 革兰氏染色B. 碱性美蓝染色C. 碘液染色D. 酸性复红染色15、某医院对疑似霍乱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取患者粪便进行涂片镜检,镜下观察到大量革兰氏阴性菌,呈弧形或逗点状,以下哪种检查方法可用于进一步确认病原菌?A. 免疫荧光法B. 奥普托辛试验C. 醋酸法D. 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17、题干:在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时,以下哪种染色方法最常用于观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A. 美蓝染色法B. 革兰染色法C. 酵母染色法D. 革兰氏染色法19、在进行细菌培养时,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细菌污染,以下哪种措施是不正确的?A. 在接种前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 使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接种C. 将培养皿盖打开后直接将接种环插入培养基D. 使用无菌空气或无菌操作台进行操作21、在微生物检验中,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检测细菌的致病性?A. 显微镜观察B. 培养基培养C. 生化试验D. 抗原-抗体反应23、某患者出现反复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卫生微生物高级考试笔记
![卫生微生物高级考试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6896ef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1.png)
卫生微生物高级考试笔记一、判断题,正确填A,错误填B。
(每题1.5分,共30分)1、常用于消毒的乙醇浓度为70%—75%。
() [单选题]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2、酵母菌为多细胞真菌。
() [单选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3、洁净室(区)的工作人员不能化妆,但可以带项链和戒指。
() [单选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4、消毒可以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而灭菌只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单选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5、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 [单选题] *A.正确6、洁净区中的所有操作均不应大幅度或快速动作。
() [单选题]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7、高压蒸汽灭菌是湿热灭菌法的一种,最可靠,最适用,最广泛的一种。
()[单选题]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8、洁净区防污染必须以尘埃粒子和微生物为环境监控对象() [单选题]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9、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5Pa。
() [单选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10、用自来水配置消毒液。
() [单选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11、GMP核心内容是防止污染和差错,使药品能安全、质量可控。
() [单选题] *B.错误12、不同生产操作应有效隔离,不得互相妨碍。
() [单选题]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13、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
() [单选题]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14、工作服必须穿戴整齐,戴帽时必须覆盖所有头发。
() [单选题]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15、非洁净区工作的人员进出洁净区不需进行登记。
() [单选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16、在洁净区操作时,动作幅度要小、轻并尽量减少来回走动和不必要的交谈,避免造成污染。
() [单选题]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17、本批药品生产完毕,应立即清场;即在下一批药品生产前必须彻底清场。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9c073ae767f5acfa0c7cdb2.png)
绪论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分类:原核类:细菌(真菌类、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阮病毒、拟病毒)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的发展史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消毒法,雁颈瓶实验)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科赫法则,证实了疾病的病原学说)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定义: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1. a细菌形态:球菌、杆菌(最常见)、螺旋菌b细菌细胞的构造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间体、核糖体、气泡、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芽孢和伴孢晶体等。
细胞壁概念: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需;3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缺壁细胞四类缺壁细胞a.L型细菌: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L型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形成煎鸡蛋状小菌落b. 原生质体:用人为方法,在细菌生长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物质,如青霉素、丝裂霉素C,或用溶菌酶分解掉细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c. 球状体:用溶菌酶、青霉素等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状体。
微生物和洁净作业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微生物和洁净作业知识考试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120b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8.png)
卫生、微生物和洁净作业知识试题卫生、微生物和洁净作业知识试题部门:部门: 姓名:姓名:姓名: 工号:工号:工号: 得分:得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分,共 40 40分)分)1、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2、GMP 中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中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 污染污染 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3、GMP 中规定, 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
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时处理。
4、药品生产人员应有健康档案。
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5、污染的形式:、污染的形式:11、尘粒污染;、尘粒污染;22、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
6、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微生物的主要种类:非细胞型:非细胞型:非细胞型:包括包括包括(病毒、(病毒、(病毒、类病毒、类病毒、类病毒、脘病毒)脘病毒);原核细胞型:包括、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包括(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原生动物、显微藻7、30万级洁净区≥万级洁净区≥0.50.5μm 尘粒数要求不多于1010,,500500,,000 /000 /立方米,沉降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多于15/15/皿皿8、洁净室的发尘源:空气、人体、内环境发尘、设备发尘、尘埃积存9、空气过滤器:按过滤微粒的大小分为初效、中效、亚高效、高效。
1010、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净化系统(HVAC HVAC HVAC)评价七大指标:)评价七大指标:(1)、温湿度;(2)、静压差;(3)、风量、送风量(换气次数)新风量;(4)、尘埃粒子数;(5)、微生物;(6)、噪声;(7)、照度。
、照度。
1111、物理灭菌法包括干热空气灭菌法、湿热灭菌、过滤灭菌、紫外线灭菌法、微、物理灭菌法包括干热空气灭菌法、湿热灭菌、过滤灭菌、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波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1212、、30万级洁净室的温度要求为18-2618-26℃℃ ,相对湿度要求为4545——65%65%。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大纲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3d9e31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c.png)
2.公共场所样品采集方法及处理
②大肠菌群测定 (4)理发用具微生物检测样品采集及处理
①大肠菌群测定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 (5)拖鞋微生物检测样品采集及处理
二、环境卫生微 生物检验
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6)游泳池水微生物检测样品采集及处理
①细菌总数测定
②大肠菌群测定 (7)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测样品采集及处理
熟悉 熟悉 熟悉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单元
细目 1.蛋白、核酸提取及相关设备
三、微生物实验 室常用仪器及使 用
2.电泳
(1)概述
(2)生物安全委员会
(3)个人防护
(4)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评估
四、微生物实验 (5)病原微生物的标准操作程序
(7)乙型脑炎病毒 (8)登革热病毒 (9)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要求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悉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熟悉 了解
单元
细目
三、传染病病原 2.病毒
(10)流行性感冒 (11)狂犬病 (12)腮腺炎病毒 (13)风疹病毒 (1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5)病毒性腹泻 (16)朊病毒 (17)森林脑病 (18)水痘 (19)手足口病 (20)尖锐湿疣 (21)生殖器疱疹 (22)非典型肺炎 (23)人感染禽流感病毒
室生物安全
(6)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原则和常规消毒
(7)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保存与使用
卫生微生物重点总结
![卫生微生物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5e45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9.png)
卫生微生物重点总结首先,细菌是卫生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可以分为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两种。
有益细菌如乳酸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健康,抑制有害菌生长。
有害细菌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可以引发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等疾病。
除了人体外,细菌还可以存在于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中。
在室内环境中,细菌会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传播等方式导致疾病传播。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对于预防细菌引发的疾病非常重要。
其次,真菌也是卫生微生物中的一类重要成员。
真菌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可以迅速生长繁殖。
霉菌是最常见的一种真菌,在室内环境中会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如浴室、厨房和床上用品等。
霉菌产生的孢子和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可引发过敏反应和呼吸道疾病。
因此,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和定期清洁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霉菌滋生。
病毒是卫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类生物体,它们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疾病。
常见的一些病毒感染包括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乙肝病毒等。
预防病毒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亲密接触和接种疫苗等。
最后,原生动物是一类以单细胞形态存在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引发疾病。
例如,疟原虫会寄生在蚊子体内,通过蚊子叮咬将其传播给人类。
预防原生动物感染的重要措施包括防蚊措施、过滤水源和健康饮食等。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卫生微生物感染的关键。
勤洗手、正确使用卫生纸、避免污染食物等都能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此外,定期清洁和通风室内环境也能预防霉菌和原生动物感染。
对于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加强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开展疫苗接种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综上所述,卫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卫生微生物的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卫生管理和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卫生微生物感染和传播,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版)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f7c27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6.png)
绪论1.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1.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洁,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必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 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洁比表面积大,吸取多,转化快繁衍快,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1. 微生物类型依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2.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3. 医学微生物学的进展简史;.微生物的发觉与讨论(1)列文虎克创造显微镜,最早观看到微生物;微生物学讨论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第一章第一节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的形状与结构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分(一)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特别组分:G+ 菌,G- 菌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别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别组分:外膜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2.细胞壁的功能::聚糖骨架,四肽侧链(1)维护细菌固有形状和抗击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锐性有关;G+ 菌与G- 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荚膜:功能: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中介体;但不含胆固醇;有抗吞噬和抗击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一般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 型的形状特点,检验要点;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肯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L 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依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4.G+ 菌和G- 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其次节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IMViC 试验的组成及机制;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细菌的生长繁衍(一)细菌生长繁衍的条件1. 充分的养分物质2. 相宜的酸碱度3. 合适的温度4. 必要的气体环境包括:水,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多为~;多数病原菌为35℃~37℃;O2 和CO 2;主要是按细菌对O2 的需要与否,将细菌分为:细菌生长繁衍的规律细菌的繁衍方式:无性二分裂;细菌的繁衍速度:大多数细菌20~30 分钟即可分裂一次;2.细菌的养分类型和养分机制,自氧菌与异氧菌的概念;3.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特点;(一)能量代谢细菌猎取能量的途径——生物氧化;细菌能量代谢的主要类型:(二)分解代谢检测细菌糖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 试验等;检测细菌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吲哚(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等;其他检测细菌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第三节细菌与环境1 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2.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3.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等概念;高温消毒灭菌法及其应用;二,细菌的掌握(一)基本概念:消毒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杀灭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无菌无活菌存在的状态;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衍的方法;4.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其次章真菌的基本性状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分类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分第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大小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第四章微生物与感染细菌致病三大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分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全身感染的类型其次篇第五章第一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细菌的检验技术细菌形状检验技术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染色标本检查的一般程序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的原理,方法; 2.革兰染色法【方法】其次节细菌的接种与培育技术调配—溶化—调Ph—过滤澄清—分装—灭菌—检定—储存细菌在各种培育基上的生长现象及观看要点;培育基的概念培育基的分类第三节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糖( 醇,苷)类发酵试验,O/F 试验,MR 试验,VP 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要点及其应用;I 试验,C 试验,氧化酶,触酶,血浆凝固酶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及理,操作要领,观看结果要点及其应用;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KIA 和TSI 的试验原原理:多糖→单糖→丙酮酸→酸性产物→pH ↓ →呈酸性变色(或显现气泡2,O/F 试验(或产气)原理:依据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对氧分子需求的不同,将细菌分为氧化,发酵和产碱型三类3,甲基红试验原理: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生成大量混合酸,使培育pH 下降至以下,加入甲基红后,出现红色反应;为甲基红试验阳性;4,V-P 试验原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中,乙酰甲基甲醇被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化合物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是为V-P 试验阳性;5,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 )原理:有的细菌可产生β -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邻硝基酚β-D 半乳糖苷(ONPG) 而生成黄色的邻硝基苯酚,该试验也称为ONPG 试验;6,七叶苷水解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七叶苷产生葡萄糖与七叶素,七叶素与培育基中的Fe2+结合后,形成黑色的化合物,使培育基变黑;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2,硫化氢试验硫化氢与培育基中的亚铁盐或铅盐结合生原理:细菌产生酶,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成黑色化合物;3,尿素酶试验原理:细菌产生脲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培育基呈碱性反应4,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使苯丙氨酸脱氨形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与三氯化铁作用,原理:细菌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形成绿色化合物三,碳源利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解枸橼酸原理:有的细菌能利用培育基中的枸橼酸盐作为唯独的碳源,盐产生碳酸盐,使培育基呈碱性反应四,酶类试验1,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能将二甲基对苯二胺或四甲基对苯二胺氧原理:某些细菌具有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2,触酶试验继而形成氧分子显现原理:细菌产生的触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初生态氧,气泡;3,凝固酶试验(试管法)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4,凝固酶试验(玻片法)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5,硝酸盐仍原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仍原培育基中的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醋酸作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试剂中的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磺酸,再与α-萘胺结合,生成N- α-萘胺偶氮苯磺酸(红色化合物第六章真菌检验技术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就第七章病毒检验技术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输留意事项;第八章细菌对抗菌药物敏锐试验药物敏锐试验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抗菌药物敏锐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 法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锐试验告);(K-B 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正确发报第三篇第十章常见微生物鉴定技术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形状特点,培育特性,分类依据及分类;病原性球菌标本采集种类,检验鉴定程序,鉴定要点,检验鉴定依据及报告要点;第十一章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第一节肠杆菌科概述肠杆菌科细菌: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2.发酵葡萄糖,兼性厌氧3.氧化酶阴性4.仍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5.触酶(+)肠道挑选性培育基: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SS琼脂等肠杆菌科抗原:O抗原(菌体抗原),K 抗原(荚膜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等肠杆菌科鉴定依据: 1.革兰染色2. 触媒,氧化酶,硝酸盐仍原3.KIA ,MIU ,IMViC , 其他生化反应4.血清玻片凝集(鉴定到种,型或血清型)IMViC 试验:吲哚(I ),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二,埃希菌属形状染色: 1. 短杆菌2. 革兰染色阴性3. 有鞭毛4. 有菌毛培育特性:符合肠杆菌特点EMB——紫黑色有金属光泽乳糖发酵菌落S-S ——桃红色乳糖发酵菌落生化反应:IMViC(++-- )大肠杆菌KIA:A A +-血清型表示法:O:K:HETEC肠毒素:耐热肠毒素(ST)o不耐热肠毒素(L T),65 C30min 被破坏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凝结性大肠埃希菌EAECEIEC 毒力测定试验:豚鼠眼结膜试验卫生学标准:每ml 饮水中细菌总数≤100 个,每1000ml 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数≤ 3 个,每100 ml 瓶装汽水,果汁中,大肠杆菌菌群数≤三,沙门菌属5 个;对人类有致病性: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形状染色:G杆菌;周身鞭毛培育和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分解蛋白质,产生H2S伤寒沙门菌菌落特点(EMB,MA C):无色透亮菌落伤寒沙门菌菌落特点(SS):无色透亮或半透亮,中心黑色菌落伤寒沙门菌KIA:K A-+标本实行:第1-2W,血,骨髓;第2-3W,粪便,尿;全程取骨髓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 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 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用以帮助诊断肠热症;TO≥1:80,TH≥1:160;PA,PB 均≥1:80 才有意义;动态观看:双份血清抗体四倍上升有诊断意义四,志贺菌属形状染色:符合肠杆菌特点,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是本菌与其它肠道致病菌主要区分点培育特性:肠道鉴别培育基上的无色透亮,乳糖不发酵菌落抗原分类:依据O抗原分4 群,40 余型,我国常见 B 群A 群——痢疾志贺菌群——福氏志贺菌BC群——鲍氏志贺菌群——宋氏志贺菌D培育和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菌落特点(EMB,MA C):无色透亮菌落KIA:K A--MIU:---外毒素: A 群(Ⅰ,Ⅱ型)产生志贺毒素(ST)有3 种生物活性1. 肠毒素:类似ETEC毒素,霍乱肠毒素作用——水样泻2. 细胞毒性:对人肝细胞,肠黏膜细胞有毒性,引起变性坏死3. 神经毒性:损耗动物神经系统(麻痹,死亡)快速诊断:荧光菌球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六,变形杆菌属形状染色:有周鞭毛培育特性:扩散生长,有迁徙生长现象;在培育基中(含5%琼脂)加入%石炭酸就形成单个菌落;肠道挑选性培育基上形成无色透亮菌落变形杆菌KIA:K A+ +MIU:+ +/- +八,耶尔森菌属历史:三次世界性大流行,是我国重点监控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形状染色:G 球杆菌,两极浓染培育特性:一般培育基,生长缓慢,24-48h ,R 型“破草帽”状菌落菌落特点(EMB,MA C):无色透亮菌落甲类烈性传染病:鼠疫(黑死病)常见临床类型:腺鼠疫,败血型鼠疫,肺鼠疫标本采集:临床标本(淋巴结穿刺液,血液或痰标本);非临床标本(尸检取病变组织,鼠标本应严格消毒体表,再进行采集)其次节弧菌科一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的革兰阴性细菌;具有一端单一鞭毛,运动快速;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为多见弧菌属(一)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的疫源地:印度恒河三角洲(O1群,古典生物型);印尼苏拉威西岛(O1群,埃托生物型);孟加拉湾(O139 群)已发生七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前六次为霍乱弧菌的古典生物型,第七次为埃尔托生物型形状:新从患者标本中分别出的细菌革兰染色阴性,弧形或逗点状;在患者“米泔水”样便中,可呈头尾相接的“鱼群”样排列;菌体一端有鞭毛,悬滴观看时呈“穿梭”样运动培育特性:养分要求不高,故用Ph8.4-9.2 碱性培育基;分别(挑选)能在无盐培育基中生长(区分其它弧菌);在的碱性胨水中经35℃4~6h 增菌后可在液体表面大量繁衍形成菌膜抗击力:较弱;水源性传播,水性爆发;怕酸,正常胃酸4min霍乱肠毒素(C T):最猛烈的致泻毒素吐泻期:猛烈吐泻,米泔样免疫力:病人愈后可获得坚固免疫O1 群霍乱弧菌的O 抗原:由A,B,C 三种抗缘由子组成;通过不同组合可形成三个型别:由AB组成小川型,AC组成稻叶型,ABC组成彦岛型常用的挑选性培育基:1. 硫代硫酸盐- 枸橼酸盐- 胆盐- 蔗糖(TCBS) 琼脂平板:霍乱弧菌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黄色2.4 号琼脂,庆大霉素琼脂:生长并将培育基中的碲离子仍原成元素碲, 形成灰褐色菌落中心3. 能在无盐培育基上生长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的区分试验:羊红细胞溶血;鸡红细胞凝集;V-P 试验;多粘菌素 B 敏锐试验;Ⅳ组噬菌体裂解;Ⅴ组噬菌体裂解标本采集和运输:在发病早期,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取患者“米泔水”样便,亦可实行呕吐物或尸体肠内容物,或实行肛门拭子;标本应防止接触消毒液;实行的标本最好就地接种碱性胨水增菌;不能准时接种者可用棉签挑取标本或将肛门拭子直接插入卡-布运输培育基中动力和制动试验:直接取“米泔水”样便,制成悬滴( 或压滴) 标本后,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直接观看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同法重新制备另一标本涂片,在悬液中加入 1 滴不含防腐剂的霍乱多价诊断血清( 效价≥1:64) ,可见最初呈穿梭状运动的细菌停止运动并发生凝集,就为制动试验阳性快速诊断:将标本接种于含有霍乱弧菌荧光抗体的碱性蛋白胨水中,经37℃4~6h,如有霍乱弧菌,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发荧光的菌球;本法适用于做大量标本的初筛SPA协同凝集试验:以霍乱弧菌IgG 型抗体与SPA阳性葡萄球菌结合作为试剂,与米泔水样便或增菌液作玻片凝集,立刻显现明显凝集者(+++)为阳性粘丝试验:将%去氧胆酸钠水溶液于霍乱弧菌混匀制成深厚菌液,1min 内悬液由混变清,并变得粘稠,以接种环挑取时可以拉出丝来(二)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嗜盐性形状: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极单毛)培育特性:在无盐培育基上不能生长,最适合生长的氯化钠浓度为 3.5%,超过8%不能生长TCBS琼脂平板: 蔗糖不发酵而呈蓝绿色菌落第三节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一,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疾病: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长短不一,单鞭毛,氧化酶阳性生长温度:25~42℃分别培育与鉴定: 1. 血平板上毛玻璃样,金属光泽,生姜味2. 可产生多种色素:荧光素与绿脓素血琼脂平板:透亮溶血环O/F 试验:氧化型第四节其他革兰阴性苛氧菌一,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疾病:原发化脓性感染及继发性感染,包括脑膜炎,鼻咽炎,关节炎,心包炎,鼻窦炎及中耳炎等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分别培育:需要X,V 因子;养分要求高,血琼脂平板培育基,巧克力琼脂培育基菌落特点:巧克力琼脂培育基, 小,无色透亮菌落卫星现象: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育时,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远离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四,布鲁菌属传染源:病兽,以羊,牛,猪多见传播途径:病兽的组织,尿,乳液等通过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易感人群: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从事兽医,皮毛加工,屠宰的工人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及全身乏力,疼痛微生物特性: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培育特性:需氧菌,养分要求较高;生长缓慢(5~7 天)第十二章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形状与染色: G瘦长微弯的杆菌;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V,L,X 等文字形;异染颗粒——形状上的鉴别特点培育特性:养分要求高,吕氏血清斜面或鸡蛋斜面亚碲酸钾BAP:挑选鉴别培育基,黑色菌落——鉴别依据毒力试验: 1. 体外法: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 平板毒力测定);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电泳2. 体内法:用豚鼠作毒素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属- 抗毒素中和试验其次节炭疽芽胞杆菌临床意义:炭疽是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炭疽毒素:爱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传播途径: 1. 接触——皮肤炭疽食用——肠炭疽2.吸入——肺炭疽3.+形状染色: 致病菌中最大的G杆菌;两端平切,竹节状;有毒株可有明显荚膜芽胞: 1. 椭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心2. 多在有氧条件下形成,25~30℃,在培育基中,土壤内,动物尸体解剖后暴露在空气中,都易形成芽胞3. 在活体或完整未解剖尸体内不形成芽胞,尸体严禁解剖培育特性: 1. 一般培育基上卷发状菌落:12~15h 不溶血,18~24h 稍微溶血3. 肉汤:絮状沉淀生长4. 明胶:37℃18~24h 表面液化成漏斗状,由于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形成倒松树状;5.NaHC O3BAP:有毒株-- 黏液型菌落,挑取时呈粘丝状( 鉴别要点)无毒株—粗糙型菌落抗原构造: 1. 菌体多糖抗原: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coli 热沉淀反应),特异性不高,可作追溯性诊断2. 荚膜多肽抗原:荚膜肿胀试验,对本菌鉴定有意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死于败血症的动物,严禁宰杀和解剖,可消毒皮肤后割取耳朵,舌尖采集少量血液串珠试验: 炭疽芽胞杆菌在每毫升含有0.05-0.5U 青霉素的培育基中,可发生形状变异,形成大而匀称的圆球状并相连如串珠状第十三章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是一类瘦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含有分枝菌酸,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疾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耗的皮肤等多途径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为多见致病物质:荚膜,脂质和蛋白质等菌体成分免疫性: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特性: 1. 分枝状,略带弯曲的抗酸杆菌,抗酸性染色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呈蓝色2. 专性需氧,养分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35℃,生长缓慢, 2 ~5w 才显现肉眼可见的如菜花样粗糙型菌落;结核菌素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就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机体抗结核免疫特点:传染,免疫,超敏反应共存第十四章厌氧性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形状特点,培育特性;厌氧性细菌的检验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第十五章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第一节螺旋体螺旋体:是一种瘦长,松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钩端螺旋体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与储存宿主: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传播途径: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含菌尿液污染的水源),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生物学特性: 1. 螺旋一端或两端呈钩状2. 有两根周浆鞭毛,运动活泼-3. G,但不易着色,镀银染色成棕褐色梅毒螺旋体所致疾病:梅毒1. 先天性: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2. 获得性:性传播获得性梅毒临床分期:分为三期1. Ⅰ期(初期)梅毒:感染后 3 周左右局部显现无痛性硬下疳,感染性极强;2. Ⅱ期梅毒:发生于硬下疳显现后2~8 周,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3. Ⅲ期(晚期)梅毒:发生感染 2 年后,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病损内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生物学特性:G,但不易着色,镀银染色呈棕褐色;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微生物学检查:标本:Ⅰ,Ⅱ期梅毒取下疳渗出液,梅毒疹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先天性梅毒取脐血其次节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形状上呈多样性,可通过细菌滤器,能在无生命培育基中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其生长后能形成分枝长丝,故命名为支原体;G,但不易着色,Giemsa 染色呈淡紫色;油煎蛋样的菌落所致疾病:支原体肺炎冷凝集试验: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者血清中显现冷凝集素,能在0-4 ℃条件下凝集人红细胞(37℃时却无此效应);此凝集试验为非特异性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帮助诊断试验衣原体: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特殊发育周期,且能通过细菌滤器的,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一胜利分别鉴定出沙眼衣原体:我国学者汤飞凡于1956 年能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G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Q病,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与节肢动物关系亲密,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反应(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一般变形杆菌某些菌株(X19,X k,X2)的Weil-Felix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可用这些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诊断立克次体病;第十六章常见真菌1.真菌的概念,生物学性状;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就;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状特点及微生物学检验;2.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就;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状特征及微生物学检验;第十七章常见病毒第一节呼吸道病毒1.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结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微生物学检验;2.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其次节肝炎病毒1. HAV ,HBV ,HCV ,HDV ,HEV 五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2.乙肝五项的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第三节逆转录病毒HIV 的微生物学检验;1. HIV 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就;2.HIV 的生物学特性;第四节其他病毒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以上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第五节肠道病毒1.肠道病毒的共性,种类;2.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验;第十八章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1.临床常见标本采集及运输,检验程序,报告方式,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2.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卫生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卫生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f85d93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3.png)
卫生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卫生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卫生微生物学:指研究微生物(包括致病与非致病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如何影响人类健康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
第二章微生物生态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2、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其所处生存环境之间、微生物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研究正常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
4、种群(population):由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5、群落(community):各种生物种群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落第四章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方法1、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⑴危害等级I (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⑵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⑶危害等级III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⑷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⑴基础实验室(P1)——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⑵基础实验室(P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BSL-2)⑶防护实验室(P3)——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⑷最高防护实验室(P4)——四级生物安全水平(BSL-4)第五章卫生消毒1、消毒(disinfection) 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2、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3、防腐(antisepsis):抑制体外细菌的繁殖(指杀灭、消除无生命有机物中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4、无菌(asepsis):无活细菌存在的状态。
5、疫源地消毒:对现在存在或曾经存在过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消毒,称为疫源地消毒。
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职称考试大纲
![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职称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c2fdb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0.png)
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职称考试大纲
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职称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专业知识
1. 熟练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相关知识。
2. 在微生物检验技术领域某一方面有深入的钻研,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3. 掌握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二、专业实践能力
1. 能为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工作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提供咨询。
2. 具有熟练的微生物检验技术操作能力,能独立处理复杂的检验问题。
3.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总结经验,提高检验水平。
4. 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
5. 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三、学科新进展
1. 了解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动态。
2. 掌握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能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以上是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职称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主要测试专业知识,面试主要测试专业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环境中与人类相关的微生物即卫生微生物2.卫生微生物所处的环境: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二.卫生微生物学的应用及研究前景1.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控制和治疗及其预防的应用2.在生物危害和恐怖中的应用3.在生物病原性突发事件中的应用4.在科学发展和研究中的应用5.在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服务中的应用三.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三个基本规律1.限制因子定律:存在于稳定环境中,任何生物的生物量取决于环境中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营养浓度。
2.耐受性定律:是指生物对于环境中生态因子能耐受的范围。
3.综合作用定律;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环境四.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1.互生关系:偏利互生.互利互生.互惠互生2.寄生关系3.捕食关系4.竞争关系5.拮抗关系6.种间共处五.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应用1.在病因研究中的应用2.在认识疾病本质中的应用3.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4.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六.真菌包括哪些微生物,水体富营养化于哪种藻类相关酵母菌.霉菌.丝状菌.类酵母菌甲藻海洋赤潮七.什么是蓝藻菌,其中哪几属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1.蓝藻菌是一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叶绿素A,能进行光合作用2.鱼腥藻属,颤藻属,微囊藻属八.放线菌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壁含有胞壁酸,对抗生素敏感,无性生殖,大多属革兰阳性菌,体积比细菌大,以um计算,菌落形态介于霉菌和细菌之间,多数为腐生菌,厌氧或微需氧。
九.微生物检测时样品的采集原则1.注意采样的代表性2.样品的采集原则:避免采样时外界微生物对于样品的新污染,避免采样时微生物的杂灭作用和引入新的抑菌物质,保护目的微生物,详细的样品标记。
十.什么是卫生指示微生物,其选择标准是什么1.是指用以指示样品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的微生物2.标准:数量大,易于检出,经济,简便,方便,效率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数量发生变化时具有明显的反应。
十一.为什么检测指示微生物能反应样品的安全性1.致病微生物种类繁多,很难分别分离和鉴别2.分离鉴别致病菌需时长,很难满足实际需求3.致病菌的数量少,检测方法灵敏度不高,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4.分离鉴别致病菌花费较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十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处理剂量.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温度.湿度.酸碱度.化学拮抗物质.穿透力十三.生物危害有哪些后果和影响1.心理恐慌.2.危机生存.社会崩溃.3.军队严重减员.战斗力锐减.4.促进医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5.促进国际合作.共同抵御危害十四.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1.防护原则:预防为主,专业技术保证.群众性防护为主,综合防护,充分发挥技术优势2.防护方法:物理防护:呼吸道防护.体表防护.集中防护,免疫防护: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综合性的防护措施,生物战剂防护的组织措施。
十五.影响水中微生物存活的主要因素温度.溶氧量.光照.静水压.氯离子浓度.化学物质.营养物质十六..水微生物的来源有哪些自然存在的微生物群落,外界带入的微生物群落十七.水中理想指示菌应具备的条件1.在污染的水中的致病菌存在时,指示菌应存在2.在未污染的水中不存在3.指示菌的数量应大于致病菌4.指示菌的密度应与污染水有一定关系5.在水中存在寿命要比致病菌长,并对消毒剂有相同或较强的抵抗力6.适用于各种水源7.指示菌的特性应稳定,在水中不能繁殖8.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定量.准确性高十八.饮用水中细菌学微生物指标及卫生标准1.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2.饮用水细菌学卫生标准:最新GB规定,每毫升水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cfu,每100ml水不得检出大肠菌群,瓶装饮用水菌落总数小于等于20cfu/ml,大肠菌群小于等于3MPN/100ml,致病菌.真菌.酵母菌不得检出。
二十.土壤微生物的主要检测项目1.菌落总数的测定2.大肠菌群的测定3.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4.土壤中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二十一.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1.种类: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生物.病毒2.特点:分布不均匀,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深度与层次,不同季节以及PH等的变化,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影响。
二十二.空气的生境特征如何1.大气圈分三层:电离层.平流层.对流层。
其中微生物主要是在对流层中分布和扩散2.空气中的微生物缺乏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3.易受到干燥.日光辐射及大气污染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4.空气不是微生物栖息的场所,空气中的微生物室暂时的.可变的。
二十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1.可引起许多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或引起术后切口与烧伤创面的感染等2.引起变态反应3.污染食品4.动物呼吸道传染病同样可通过空气传播5.空气中小麦黒锈病可随风飘散数千里,导致大片麦田受害6.在制药.发酵.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若遭受空气微生物的污染,则可以直接导致产品报废7.在战争及恐怖活动中,敌人若施放生物战绩气溶胶,对人群的生命安全会形成重大伤害二十四.医院环境的生境特征1.医院病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普遍降低2.医院是病人高度集中的场所3.诊疗手段在医院中应用普遍二十五.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特点,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来源特点:1.多为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2.病原体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3.耐药菌株多见来源:1.获得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2.外环境感染二十六.微生物实验室生境特征1.研究对象多具有感染性2.废弃物多具有感染性3.微生物实验室可能是具有感染性的环境4.消毒灭菌方法不当的选择性压力二十七.如何预防微生物实验室的微生物污染1.技术操作环节2.设施保障3.制度保障4.免疫接种及应急措施保障二十八.公共场所生境特征1.公共场所人员流动大,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更加容易,甚至造成疾病的爆发于流行2.公共场所的公共设备,在很多人的使用后,可能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其上,从而传播病原体3.人群中健康与非健康人群混杂,易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通过与正常人的密切接触传播4.不同公共场所特点不一,不易进行管理二十九.影响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因素食品的营养成分.含水量.氯离子浓度.温度.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抑菌物质三十.简述变败的原因与类型原因:1.微生物的作用2.食品本身的作用类型:腐败.酸败.发酵三十一.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土壤.水.空气.人与动植物.生产环境与食品用具三十二.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类型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人兽共患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病毒性疾病.食物中毒三十三.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1.减少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2.各种食品在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都要符合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要求,3少微生物污染的机会.3.合理采用食品保藏技术4注意烹饪过程中的交叉污染5.监督做好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6.该变饮食习惯三十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1.潜伏期短2.与饮食有明确的关系3.临床症状以急性肠胃炎为主要表现4.发病人对健康人没有传染性5.有明显的季节性6.与人们膳食习惯有关三十四.真菌产生毒素的条件,真菌毒素的致病特点条件:产毒菌株.营养物质.温度.水分.空气致病特点:1.真菌毒素结构简单.分子量很小.对热稳定 2.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在可疑食品中能检出真菌及其毒素 3.真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损害实质器脏官 4.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 5.真菌繁殖及产毒需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因此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5.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三十五.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评价产品卫生质量.制定防治措施.提高工艺水平三十六.HACCP体系在食品卫生监督中的意义1.以较低的成本保证较高的食品安全性2.使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成为食品监督部门和企业共同最求的目标3.与国际食品法规接轨,促进我国食品出口三十七.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前景1.推广HACCP体系,加强食品的卫生监督2.深入研究真菌毒素和细菌毒素3.改进与建立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4.制定和修订食品微生物国家标准三十八.化妆品一次污染的来源配料.生产过程三十九.化妆品微生物检测内容1.菌落总数的检验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3.特定菌的检验,其中特定菌包括: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十.化妆品微生物的研究前景1.加强预防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研究2.提高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水平3.修订.完善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法规四十一.药品的卫生学意义(1)物理性状和外观的改变:1.微生物引起的药品变质2.对人体的危害:全身性感染.局部感染(2)产生有害代谢产物(3)失去药用价值四十二.药品微生物检查的特殊性1.药品生境检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微生物数量少.分布不均3.多数为亚致死状态的损伤菌4.微生物增长的多变性四十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外观卫生标准1.外观必须整洁.符合该卫生用品的固有性状,不得有异常气味与异物2.不得对皮肤与粘膜产生不良刺激和过敏反应和其他损害作用3.微生物指标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