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教育学》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三)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知道方式的选择
1. 依据教师的指导方式,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直接教学活动和间接教学活动
2. 依据组织形式,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四、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
3.幼儿园的环境条件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1.是选择和确定幼儿课程内容的依据
2.是制订教育活动计划的依据
3.引导教育活动的方向
4.是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依据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形态
1.知识与经验
2.人、事、物的现象与情境
3.活动
(二)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发挥各领域内容的教育作用
2.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对幼儿来说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4.适合幼儿发展需要,对幼儿
的学习具有挑战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念
一、课程的含义
课程的概念: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体。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可定义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课程的基本要素
课程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园是对处于3~6岁年龄阶段的学习者进行教育的机构。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
幼儿园课程具有启蒙性、生活性 、活动性和游戏性等特点,旨在 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和生活技能 ,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 、认知、情感、社会和个性等方面的 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行为 习惯和自主性。
任务
幼儿园课程的任务是提供丰富多彩的 学习体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 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 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总结词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 究欲望
详细描述
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如物理实验、 化学实验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 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 探究精神。
案例三:幼儿园语言课程的情境创设与应用
总结词
通过情境创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应 用能力
VS
详细描述
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如购物、看病、旅行 等,让幼儿在情境中扮演角色、进行对话 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课程实施 过程,与教师共同关注 幼儿的发展,促进家园
共育。
05
幼儿园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自然课程资源
包括动植物、天气、地理等自然现象,具有 直观性和生动性。
人文课程资源
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具有审美性和人 文性。
社会课程资源
包括社区文化、历史、风俗等,具有地域性 和文化性。
05
04
活动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活动,包括游 戏、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以激 发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课程设计的评价与反馈
01
02
03
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进行 评价,了解儿童的反应和 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和内容。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集锦【一】)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集锦【一】)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通过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
(2)在幼儿园课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不是随随便便的经验,而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获得的有益经验。
(3)经验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活动或做事。
(4)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要根据各地各园的实际情况。
(5)幼儿园课程强调整体结构。
课程理念是指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2分)它是课程编制者和实施者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反映。
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育途径等基本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相对具体的“静态”的课程计划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实施: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课程计划为依据而组织幼儿的活动的过程。
简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关系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活动性原则。
(5)针对性原则。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质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所提供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段课程的特质。
总的来说,幼儿园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质:(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运行的“指南针”。
在课程设计中,目标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幼儿园课程目标依据:教育哲学;学习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指的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
根据课程内容的定义,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2)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3)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指对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计划和安排,旨在提供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身心素质、社交能力和学习技能。
一、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提供合适的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期,他们经历着快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因此,适当的课程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1. 综合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应该综合考虑幼儿的各个发展领域,包括身体、感知、社交、情感、语言和认知等。
课程内容应涵盖不同的学科和主题,以满足幼儿的多元化需求。
2. 温馨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应提供温馨、安全和亲切的学习环境,以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和学习。
老师应当倾听幼儿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 游戏性原则: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各项能力。
课程应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和材料,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实践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应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三、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安排1. 语言与文学:包括听、说、读、写和欣赏等多个方面的训练。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和阅读绘本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文字和阅读的兴趣。
2. 数学与科学: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数学和科学思维。
包括数数、比较大小、了解形状与空间、探索物质与自然等内容,帮助幼儿建立基本概念。
3. 艺术与音乐: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舞蹈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可以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创作。
4. 社会与情感: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和情感教育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培养友善、尊重他人的品质。
5. 健康与体育:通过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幼儿园课程》课件
01
02
03
主题活动
以主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 ,围绕主题展开各种活动 ,使课程内容相互关联、 相互渗透。
区域活动
设置不同的区域,提供丰 富的材料和玩具,让幼儿 自主选择和探索,促进幼 儿个性化发展。
游戏化教学
通过游戏的方式组织课程 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 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3
详细描述
该案例以一个常见的主题“动物”为例,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形态,激发幼儿的语言表 达和交流能力。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包括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等,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二:幼儿园数学领域的课程实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具有启蒙性、全面性、渗透性、启蒙性等特点,旨在培养幼儿的良 好习惯、初步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情感态度等。
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
0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
儿得到充分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02 03
CATALOGUE
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直观法
口授法
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方式,帮助 幼儿形成感性认识,如教幼儿认识水果, 可直接展示真实的水果。
游戏法
以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包括讲解、讲述、 谈话等多种方式,适用于向幼儿传授知识 。
发现法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习知识,培养幼 儿的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课程》课 件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内涵的解析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内涵的解析1. 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初入学校的重要阶段,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概念与内涵的理解与实施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实施中的重要要素进行解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意义。
2.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活动安排,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幼儿的发展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其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满足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身体和习惯等方面的需求。
幼儿园课程包括学习与生活两个方面,学习方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生活方面则注重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幼儿园课程注重幼儿主体地参与和积极主动地探究,遵循幼儿的敏感期和发展规律,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3.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认知目标幼儿园课程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还致力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情感目标幼儿园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关注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通过课程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他人的爱和关怀,培养友善、合作和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能力。
3.3 社交目标幼儿园课程致力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和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4 身体和习惯目标幼儿园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促进幼儿体格的全面发展;通过生活技能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行为习惯。
4. 幼儿园课程的原则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遵循以下原则:4.1 全面发展原则幼儿园课程注重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第一节幼儿园课程概述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活动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不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而是以充分发展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潜能为目的,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1、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2、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特点: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三、课程的要素:要素: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评价。
四、幼儿园常见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通过伦理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
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结构组织课程内容.活动课程:通过心里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强调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来组织课程内容。
核心课程:围绕社会问题来组织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课程使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对生活的适应性。
艾斯纳的三种类型: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悬缺课程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就是幼儿园课程力图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1、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
2、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
3、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就目前而言,教育界对课程目标的来源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
比较认同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
就幼儿园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来看,主要有对幼儿的研究(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职能是传递社会文化)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五、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结构、层次。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1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2
幼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性质
3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一、幼儿园课程的由来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七十年前就已经为我国幼教界 所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曾经出现了一些对 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解释
对幼儿的研究(理想发展要求与现实发展状况) 对社会的研究 (期望和要求)
对人类知识的研究(知识本身的教育价值)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要立足于培养“完整人格” (二)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教育性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
1.幼儿园课程是有教育意识的活动 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动态的,但其中有相对静态的形式 3.幼儿园课程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幼儿园课程是实际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 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三)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知道 简单的安全和保健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 动,在活动中快乐、自信;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和问题;注意倾听对 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生活用语。
目前,多数人主张从幼儿的角度表述,以促使教师的注意力向幼儿转移, 克服以往教育中教师过多注意自己“教”的行为,而忽略幼儿的“学”和“学 的效果”的倾向
幼儿园课程教学
评价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也是教师反 思和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评价内容
课程内容
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否丰富 、有趣、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够 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程效果
评价幼儿园课程的效果是否显著 、积极、有持续性,是否能够促 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01
课程目标
它包含了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各种 教育设施及设备。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 径,反映了社会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指幼儿通过幼 儿园课程学习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主要指向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目标具有全面性、启 蒙性、和谐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应遵循国 家的教育方针和幼教法规,考虑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幼儿身心发展
家园共育
加强家园共育,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幼 儿健康成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区域活动
01
02
03
区域设置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如 科学区、手工区、阅读区 等。
材料投放
为每个区域投放丰富多样 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自 主探索和创新。
区域指导
教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 的表现进行观察和指导, 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
集体教学
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制定明 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 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课程评价缺失
缺乏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 科学评估和改进。
问题三:课程实施中的教师素质问题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1.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阅历,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进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
2.课程的要素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根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
它包括教育教学打算、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展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供给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供给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根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调整,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进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分,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进展的规律与特点打算的。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在园所进展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整理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学问技能,而是留意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育。
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需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制造等各方面的进展需要。
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行能完成的,必需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儿园课程。
2.玩耍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形式幼儿园教育以玩耍为根本活动,因此,玩耍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形式,幼儿园通过玩耍对幼儿进展全面进展的教育。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二节xx课程的概念与特质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1.基础性与启蒙性2.全面性与综合性3.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4.整合性(1)内容上的整合:五个领域(2)方式上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人教学(3)资源上的整合:家庭/社区/学校5.潜在性幼儿模仿力强,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计划,还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以及教师不经意的行为。
隐性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课程。
第二章幼儿园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一、目标模式博比特创始人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目标模式经典形成标志——“泰勒模式”☆二、过程模式皮亚杰布鲁纳影响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立过程模式过程模式基本内容内容的选择拉斯的12条鉴别看来是否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标准1.卢梭自然后果法打破窗户自己承担后果2.☆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一、学科中心取向二、学习者中心取向起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1.经验中心设计杜威拉格舒梅科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经验中心设计强调儿童的兴趣,将儿童视为学校组织教育的基础。
2.人本主义设计库姆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3.开放教室设计三、问题中心取向1.生活情景设计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2.核心设计福恩斯博辛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教育目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目标教育目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及特点一、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必须要有课程。
在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园课程内涵的理解与把握上存在着多种认识。
如:有人认为幼儿园课程就是在学前教育机构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或活动;有人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情境中与人、事、物交互作用所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它包括教师预先计划的课程和教师与幼儿互动生成的课程;张雪门在《幼儿园的课程》一书中指出:“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就是给三周岁至六周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在全美幼教协会(NAEYC)和教育部幼教专家协会的一个联合声明中,幼儿园课程被定义为:“一个结构好的框架,它说明了以下的内容:幼儿学习的内容、为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幼儿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为帮助幼儿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应当做的事情以及教学和学习所发生的情景等。
”鉴于以上的经验,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课程观的要求和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者们把幼儿园课程界定为:幼儿园课程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对其在幼儿园情境中实施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幼儿整体发展目标和幼儿在不同发展领域学习目标的中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和有效载体,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可开发的、可生成的、可重组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专门机构,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幼儿有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所以根据幼儿园教育对象、目标、内容的特殊性,对他们进行的教育必须要有特定的课程。
因此,幼儿园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在于:幼儿园课程为幼儿园教育目的服务;是一种以学龄前儿童为教育对象,在幼儿园中实施的课程;它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规律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其目的指向与评价标准是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课程是教育的基础,而且必须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幼儿园课程,有了这样的课程才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和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反应和进行指导。
幼儿园课程基本问题
05 幼儿园课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幼儿园音乐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总结词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能够培养幼 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实施音乐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其 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活动,提高 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增强家庭与学校合作
幼儿园课程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02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增强适应能力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 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 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确定音乐课程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具体 的音乐课程目标,如培养音乐兴趣、提高 音乐感受力等。
设计音乐活动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丰富的音乐活动,如 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让幼儿在实践 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选择适合的音乐素材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音乐作品,包括儿歌 、古典音乐等,注重音乐的多样性和趣味 性。
结
改进,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 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词
通过观察幼儿在语言课程 中的表现,如讲故事、朗 诵诗歌等,对幼儿的语言
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制定 评价 标准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 改进措施,如加强词汇训练 、增加阅读材料等,以提高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 课程 评价
根据幼儿园语言课程的 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 的评价标准,如语言表 达清晰度、词汇量等。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要素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要素摘要:一、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定义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2.1 生活化、情境化2.2 体验性、探究性2.3 多样性、灵活性2.4 阶段性、连续性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1.课程目标1.1 身心健康发展1.2 社交能力培养1.3 认知能力培养1.4 审美情趣培养2.课程内容2.1 日常生活活动2.2 游戏活动2.3 学科知识教育2.4 主题活动3.课程实施3.1 教师主导与幼儿自主相结合3.2 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3.3 个性化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3.4 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相结合4.课程评价4.1 过程评价4.2 成果评价4.3 教师自评与互评4.4 家长参与评价正文:幼儿园课程是针对幼儿阶段特点和需求,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生活化、情境化:幼儿园课程以幼儿日常生活为基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2.体验性、探究性:幼儿园课程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3.多样性、灵活性:幼儿园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阶段性、连续性:幼儿园课程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设计,注重课程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1.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社交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培养和审美情趣培养。
2.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科知识教育和主题活动。
3.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实施要注重教师主导与幼儿自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个性化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相结合。
4.课程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教师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
总之,幼儿园课程应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尊重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创设富有情境、体验性和探究性的课程,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专业教学)
5
课程是否适合于幼儿园?
关键在于怎样理解课程,在什么意义上来使用 这一概念。如果我们仅把课程理解为按知识的 内在逻辑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学科内容系统, 那么它确实不适合幼儿园。然而,我们的幼教 先驱从一开始就不是这样理解课程和幼儿园课 程的。
苍柏课资
6
(一)早期的理解
二三十年代,我国的幼教先驱对课程及幼儿园 课程的解释:
1、张雪门的观点 2、张宗麟的观点 3、陈鹤琴的观点
苍柏课资
7
1、张雪门的观点 他在《幼儿园的课程》一书中指出:“课程
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 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 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儿园的课程是 什么?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 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他采用了经 验活动的观点。
苍柏课资
20
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不仅仅是“上课”或集体教学活动,而应包
括儿童的生活活动、交往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各种 活动。
不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通过创设 环境诱发儿童的游戏、交往及生活活动,只要能 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达到我们 所期望的目标,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苍柏课资
15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好处
(1)活动本身既有主体性(活动者)又有对象性 (用什么东西来活动)。课程的两端——学习者 (主体)和学习内容(对象),同时存在于活动 中。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把课程解释为“活动”,有利于改变课程工作者 的视 角,促使他们同时注意课程的两个方面:学 习主体(学生)和学习对象(教学内容)。
儿园也有课程吗?
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课程的理解不同。如果仅把 课程理解为教科书、教材,那么幼儿园确实没 有这种课程。但如果换一种方式,就可以说幼 儿园是有课程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 去定义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的定义上一篇/ 下一篇 2009-04-14 15:23:09系统分类:科教个人分类:默认TAG:课程是教育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但是对课程的定义却是最纷繁芜杂,歧义最多。
尽管目前课程还没有一个精确、唯一的定义,但是,要研究课程理论,实施课程改革,仍然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定义的能指有充分的了解,从中尽可能探寻到当前最贴近中国教育现实的所指。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1.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篇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作疏,谓之“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
“课程”一词在这里的意思为“寝庙”,用来比喻“伟业”,与我们今天所指的课程一词内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宋朝时,朱熹在《朱子全书·说学》中多次用到“课程”,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朱熹所说的“课程”主要是指“功课及其进程”,这与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理解的课程已经十分相近了。
2.在西方国家,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所著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Curriculum”一词为名词,意为跑道(race-course)。
因此,根据这个词源,课程通常被定义为“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其义为引导学生前进,以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
但是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curriculum是从拉丁语“跑(currere)”一词中派生出来的,其重点应放在“跑”上面,强调的是个人在跑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而不仅仅是学习的进程。
(二)几种主要的课程定义国内:1.《辞海·教育心理分册》:课程为“教学的科目。
可以指一个教学科目,也可以指学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或指一组教学科目。
(《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上海译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5页)2.《中国大百科全书》:“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
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207页)3.廖哲勋:课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
(廖哲勋著:《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王道俊、王汉澜: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56页。
)5.刘克兰:“一般地说,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以及这些科目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称”。
(刘克兰主编:《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6.靳玉乐:课程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靳玉乐:《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5页)7.丛立新:“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国外:在美国,课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给学生提供的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为了逐年升级、取得毕业证书必须学习的各科教材。
(陈侠:《美国中小学课程的情况和问题》,《教学与课程》,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135页)狭义的课程就是学校所教的所有学科。
20世纪20年代,随着“进步教育“在美国的兴起,课程的涵义扩大了,强调课程除了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以外,还要给学生生活经验,这样课程就不仅仅指各科知识,还包括一切课内外的活动。
因此,现在美国的课程定义一般按广义来理解。
1.博比特(Bobbit . F)认为“课程将是系列的经验,是儿童和青年达到那些目的所必须有的。
”(转引自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2.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中就列举了九种有关课程的定义:(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4页)①在学校建立一系列具有潜力的经验,目的是训练儿童和青年以群体方式思考和行动。
这类经验被称为课程(史密斯,1957)。
②学习者在学校的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
(福谢伊,1969)③学校传授给学生的、意在使他们取得毕业、获得证书或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格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的总计划(古德,1959)④我们坚持课程是一种对教师、学生、学科和环境等教材组成部分的范围的方法论的探究(韦斯特伯里和斯泰默,1971)⑤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一种指导生活的事业,是构成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生气勃勃的活动流。
(鲁格,1947)⑥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塔巴,1962)⑦通过有组织地重建知识和经验而得到系统阐述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结果,在学校帮助下,推动学习者个人的社会能力不断地有目的地向前发展(坦纳和坦纳,1975)⑧课程必须基本上由5种大范围的学科学习组成:a. 掌握母语,系统地学习语法、文学和写作;b.数学;c.科学d.历史e.外国语(贝斯特,1955)⑨课程被看作是有关人类经验--而不是结论的可能思维模式的不断扩大的范畴。
但这种可以从中得出结论的模式,在那些结论和所谓真理的背景中是站得住脚和有依据的。
(贝尔思,1965) 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潜在课程的出现,人们对课程问题的关注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对课程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都有了扩展,课程的定义不断地增加,据美国学者鲁尔在1973年统计,课程这一概念至少有119种定义。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课程的定义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课程的本质属性认识存在着差异。
课程定义辨析施良方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含义多重的术语,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里,课程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情。
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人作一番简单调查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自己知道何谓课程,而对它的界定却莫衷一是。
依我们看来,课程定义固然要有,因为这是我们沟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现在就要寻求一个特定的、精确的课程定义和用法,并为大家所认可,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重要的是在于使大家认识到,每一种课程的定义和用法,都隐含着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并标明了它最关注课程的哪些方面。
换言之,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他人所讲的课程指的是什么,隐含在该定义背后的哲学假设、价值取向,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意义,从中探索比较合理的课程定义的方式。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在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但他用这个词的含义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课程的意思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虽说他只是提及课程,并没有明确界定,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这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基本相似。
在英语世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
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而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study),又称学程。
这一解释在英文字典中很普遍,无论是英国牛津字典,还是美国韦伯字典,甚至一些教育专业字典(如《国际教育字典》,都是这样解释的。
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程,又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
这与我国一些教育辞书上对狭义课程和广义课程的解释基本上是吻合的。
然而,在当代课程文献中,这种界说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修正,甚至还有人对课程一词的拉丁文词源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因为"currere"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重点是在"道"上,这样,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轨道,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
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重点是在"跑"上,这样,着眼点会放在个体对自己经验的认识上。
因为每个人都会从眼前大量事物中寻找其意义,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其起因,想象并创设自己未来各种可能的方向。
换言之,课程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重新认识。
由于只有在了解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以人际互动是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样,就得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可见,甚至连选择课程的哪一个词根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会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课程思想和课程实践。
事实上,对各种课程定义的辨析,确实会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理解。
二、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翻开各类教育专著,极少有不提及课程的。
但对课程的界定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待这些定义的一种合适的方式是考察这些作者如何使用这个术语的,其隐含的基本假设和取向,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归纳起来,课程的定义有以下几种:(一)课程即教学科目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七艺。
事实上,西方的学校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学科,逐渐建立起各级学校的课程体系的。
最早采用英文"课程"一词的斯宾塞,也是从指导人类活动方面的诸学科的角度,来探讨其知识的价值和训练的价值的。
目前,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众多的《教育学》教材,也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广义的课程,或者指某一门学科--狭义的课程。
这一定义在人们头脑中之根深蒂固,只要让几位中小学教师或校长描述一下何谓课程,便可略见一斑了。
然而,只关注教学科目,必然会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这些维度。
其实,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远远超出正式列入课程的学科范围。
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