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法施工规范
强夯法施工规范目录1. 强夯法施工概述2. 施工前准备3. 强夯设备要求4. 强夯施工步骤5. 强夯后处理6. 安全注意事项1. 强夯法施工概述强夯法施工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应用重锤的冲击作用,将土壤压实,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强夯法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安全和效果。
2.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建立工程档案,包括场地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等。
- 制定施工方案,包括强夯区域划定、施工参数等。
- 确定强夯设备和工具,检查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 确定工程人员的岗位职责,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3. 强夯设备要求强夯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设备应经过合格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性能正常。
- 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证书和经验。
- 设备应设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以预防事故发生。
4. 强夯施工步骤强夯施工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无障碍物影响施工。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强夯区域和施工参数。
3. 检查强夯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进行试坑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
5. 根据试坑测试结果,调整强夯参数,如冲击力、冲击频率等。
6. 开始强夯作业,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
7. 监测强夯效果,如土壤密实度、承载力等。
5. 强夯后处理强夯施工结束后,应进行以下处理:- 清理施工区域,移除多余的材料和设备。
- 检查强夯区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 做好记录和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结果。
6. 安全注意事项在强夯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 严禁在施工区域内站立或行走。
- 避免强夯设备与电缆、管线等设施接触。
- 保持施工区域的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以上是强夯法施工的规范要求,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强夯施工标准
1夯坑深度操控:要求夯坑到达某一深度,或呈现粘锤、吸锤时构成的坑深所对应的夯击数;一般适用于多遍夯的前几遍夯的质量操控规范,能够作为点夯进程操控规范。
2终夯操控办法:要求单一夯点有必要到达的夯击数,一般宜为8~15击。
当规划目标要求较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250kPa,紧缩模量Es>15MPa时,夯击数宜为18~20击。
3终夯的操控:点夯终究2~3击的均匀贯入度,小于或等于规划或实验确认数值时,作为强夯点夯的终端操控规范。
4能够按以下两种状况确认:1)按地基土状况确认:较硬土、低饱满度湿陷性黄土、砂性土、碎石土:30mm~50mm。
脆弱土:50mm~100mm。
饱满软粘土、淤泥质土及高能级强夯相应的锤底面积小的状况:200mm~300mm。
2)按强夯能级确认终究二击的均匀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
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kN·m~6000kN·m时为100mm。
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为200mm。
5直接强夯法终究停夯规范:直接强夯法终究停夯规范应选用双控目标,即满意单点夯击数和终究二击贯入度均匀值的规划要求。
6以夯坑累计夯沉量为操控规范:当选用强夯置换和强夯半置换施工时,有必要确保置换墩的规划长度,应以累计夯沉量大于等于处理深度1.5~2倍作为停夯规范之一。
一起满意终究二击夯沉量均匀值不小于规划值。
强夯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是专业地基处理的施工单位,从事地基强夯、强夯置换、灌注桩、软基处理施工,对各类特殊地基、复杂地基的处理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参与了国内大型机场、码头、污水处理厂、厂房基础、高铁基础、高速公路基础等高填方基础施工项目数百项,备有各种型号液压强夯设备二十余台套,旋挖钻机各型号设备十台套,专业技术人员150余人。
公司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锻炼出一支能在艰苦环境下施工的队伍。
将凭借完善的技术、完善的设备、完善的管理水平,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继续坚持工程质量精益求精。
强夯法技术要求
强夯法技术要求强夯法技术是一种用于基坑回填松散地层的技术,通过压实松散地层,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强夯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港口码头等项目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强夯法技术的原理、施工方法以及技术要求。
一、强夯法技术的原理强夯法技术基于冲击压实的原理,通过大锤冲击地面,使松散地层中的颗粒得到重新排列和紧密排列,从而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强夯施工时,利用大锤的冲击力产生的动能,在地基内部形成冲击波,将地基土层内部的颗粒重新排列和紧密排列,从而形成坚实的土壤体。
二、强夯法技术的施工方法1. 地基准备:清除地表上的杂物和松散土壤,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
然后进行地表的抹平和夯实,以确保夯击力能得到传导。
2. 配置和安装强夯设备:根据项目要求,配备合适的强夯设备。
将设备固定在地面上,确保设备的稳定。
3. 施工分区和施工顺序: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设计要求,将工程区域划分为多个施工分区。
按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顺序进行施工。
4. 施工过程控制: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控制夯击次数和距离。
夯击次数多的地区和距离大的地区需要施加更大的冲击力,以确保地基的夯实程度。
5. 夯实效果检测: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对夯击后的地基进行检测,以确保夯击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三、强夯法技术的要求1. 土壤条件要求:强夯法适用于粉砂、粘性土、黏土等松散地层。
但对于含有较多岩屑、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地层,需要进行工程清理和预处理。
2. 施工设备要求:强夯设备应具备较大的冲击力和夯击能量。
同时设备应稳定可靠,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3. 夯击次数和距离控制:夯击次数和距离的控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般来说,松散地层的夯击次数和距离较小,而坚实地层的夯击次数和距离较大。
4. 施工过程控制:夯击过程中应保持冲击力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确保夯击效果的一致性。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避免错位和交叉。
强夯地基质量验收标准
强夯地基质量验收标准一、一般规定1. 施工单位应在强夯施工前,按照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高层建筑不应少于2个,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可按场地类型(如几栋建筑的土质条件相同、基础面积大小相近者)分别选取。
2. 试夯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1)建设单位应提供当地实测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应标明分层位置及地下水情况)。
(2)原有地下管线或地下构筑物的位置图、对原有地下管线或地下构筑物的要求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3)强夯范围内的障碍物清理要求及对施工中对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安全性的要求。
(4)强夯施工所需的土方、填料来源及运输条件,施工现场用水、用电条件及施工作业面要求。
(5)试夯区实测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强夯参数、强夯分区、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和间隔时间等。
(6)试夯效果检测方法及检测报告。
3. 试夯区范围应根据建筑物平面布置确定,并应大于建筑物基础平面面积。
试夯区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长度和宽度确定,可取4~5倍的基宽。
试夯区应选在地下管线较少,地形平坦的地区,并应便于试夯施工。
4. 试夯施工前应编制试夯施工方案,明确强夯设备、人员组织、夯击遍数、落距、夯击能量、孔隙水压力观测、分区范围、检测方法等,并绘制试夯区平面布置图及强夯分区图。
5. 试夯前应对强夯设备进行测试,保证落距、能量等满足设计要求。
落距偏差不得超过±300mm;单击能量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0%。
6. 落锤应保持平整,锤底面中心与落距偏差不得大于50mm。
7. 试夯前应按设计要求在试夯区设置若干个水准观测点,并记录初始高程。
8.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确定最佳夯击能,并采用相同的夯击能进行试夯。
在试夯过程中,除应对各参数进行记录外,还应对开夯前锤顶的高度、每次沉降的高度及平均沉降量进行记录,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
曲线图包括单孔沉降随孔深的变化曲线和多孔沉降随孔深的变化曲线。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一、工程前期准备
1.地质勘察:在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情况、土层性质、地下水位等参数,为后续施工工艺选择提供依据。
2.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包括夯击能量的确定、夯击次数的安排、夯击间距的设定等。
二、机械设备选择
1.施工机械:选择夯实机械设备时要考虑工程的规模、场地条件和土层的性质,选用适合的夯实设备,如强夯锤、振动锤等。
2.附件设备:配备适当的辅助设备,如挡土墙、绳索等,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施工工艺要求
1.夯击能量:根据土层类型和目标夯击密度,合理选择夯击能量,以达到预期的固结效果。
2.施工层次:根据夯击效果的需求,分层进行施工,夯实干土层后再夯实湿土层,最终形成一致的夯实效果。
3.夯击次数和夯击间距: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夯击次数和夯击间距,确保施工质量。
4.施工速度:控制施工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夯击效果差。
四、质量控制
1.夯击效果检测:通过测量振动速度、振动幅值等参数,对夯击效果
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记录: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夯击次数、夯击能量、夯击间距等参数,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提供依据。
3.质量验收: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达到
预期要求。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的实施,可以提高土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少
地基沉降和变形,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应注意以上要求,合理进行工程准备、设备选择、工艺操作和质量控制,
以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施工技术要求引言概述:强夯施工技术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将夯锤从一定高度落下,使振动作用于地基深层,进而改善地基土的力学性质。
强夯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压缩性以及增加土体的密实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强夯施工技术的要求进行详细阐述,以指导施工过程中的操作。
正文内容:1.设备要求1.1强夯设备应具备稳定的机械性能和运行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1.2强夯设备应具备控制夯击能量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地层情况的处理需求。
1.3强夯设备应具备较低的噪声和振动产生能力,确保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小。
1.4强夯设备应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操作便利性,以提高施工效率。
2.施工地基要求2.1施工地基应为合适的土层,不宜有大体积的石块、杂质等。
2.2施工地基应经过足够的调查和勘探,掌握地层分布、层位特征和力学性质等信息。
2.3施工地基的处理方式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施工操作要求3.1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夯击能量、夯锤高度、夯击次数等参数。
3.2施工操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掌握设备的操作要领和施工规范。
3.3施工现场应设立合理的警示标识,确保安全施工,防止人员和设备受伤。
3.4施工中应注意对夯锤和设备的定期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和性能良好。
3.5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确保环境整洁并进行必要的验收工作。
4.施工质量要求4.1施工质量应符合土木工程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确保地基处理效果良好。
4.2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保证施工质量。
4.3施工质量评估应综合考虑地基的承载力、水平沉降、变形控制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5.安全防护要求5.1施工现场应设立合理的安全警示标识,明确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5.2施工现场应设置合适的防护设施,如安全网、护栏等,以保障周边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
强夯工程施工规范
强夯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为了规范强夯工程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 50202-2018)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强夯施工。
1.3 强夯工程施工应遵循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本规范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
二、施工准备2.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编制强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施工措施,经审核批准后执行。
2.2 施工单位应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3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要,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
2.4 施工单位应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密切配合,共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三、施工工艺3.1 强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平整,确保施工场地符合要求。
3.2 强夯施工应按照预定的夯点布置图进行,夯点位置、间距、深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强夯施工应采用合适的起重机械和夯锤,确保夯锤质量、落距和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3.4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夯击效果和设计要求,适时调整夯击参数。
3.5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4.2 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进行质量检查。
4.3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4.4 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反馈施工中的问题,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提供依据。
五、施工安全5.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5.2 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防护,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夯击点间距取决于基础布置、加固土层厚度和土质条件。通常夯击点间距取 夯锤直径的 3 倍,一般第一遍夯击点间距为 5~9m,以便夯击能向深部传递,以 后各遍夯击点间距
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可采取: (1) 适当将夯击能量降低; (2) 将夯沉量差适当加大; (3) 填土采取将原土上的淤泥清除,挖纵横盲沟,以排除土内的水分,同时在
原土上铺 500mm 的砂石混合料,以保证强夯时土内的水分排除,在夯坑内回填块 石、碎石或矿渣等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等措施。通过强夯将坑底软土向四 周挤出,使在夯点下形成块(碎)石墩,并与四周软土构成复合地基,一般可取 得明显的加固效果。
系,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 30°。推土机还可用于夯完后的表土推平、压实等
辅助工作。
5 经纬仪、水准仪等。
4.6.2.4 作业条件
1 施工技术参数已确定,已对操作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2 现场道路已修筑完毕,机械设备已进场并经试夯后满足施工要求;
3 施工场地已平整,并作好排水沟;
4 距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较近时,做好隔振或其他措施;
7 雨期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场内; 填土应使中间稍高;土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认真分层回填,分层推平、碾压, 并使表面保持 1%~2%的排水坡度;当班填土当班推平压实;雨后抓紧排除积水, 推掉表面稀泥和软土,再碾压;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
8 冬期施工应清除地表的冻土层再强夯,夯击次数要适当增加,如有硬壳层, 要适当增加夯次或提高夯击动能。
强夯施工要求
强夯施工要求一、一般规定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二、设计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预估。
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1000 5.0~6.0 4.0~5.02000 6.0~7.0 5.0~6.03000 7.0~8.0 6.0~7.04000 8.0~9.0 7.0~8.05000 9.0~9.5 8.0~8.56000 9.5~10.0 >8.5~9.0——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
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
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5、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低级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得施工要求、方法与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与度得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
不适用于饱与及高含水量得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nZlDk。
1、2 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
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Puch。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3 术语与符号1、3、1 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得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得湿陷性、膨胀土得胀缩性、松散砂土得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得人工处理地基得方法。
eCRIt。
1、3、2 强夯法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与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得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fak——承载力特征值;Es——压缩模量;Eo——变形模量;H——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1、4、1、1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得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方取得联系。
Z962m。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得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得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得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得预防措施。
n4HD6。
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强夯处理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利用机械力将夯击器将能量传递到土体内部,以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
在强夯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确保处理效果和施工质量。
以下是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的一些重要方面。
1.地质勘察:在进行强夯处理之前,必须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
通过勘察,可以了解地质条件、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位等信息,从而确定施工方案和强夯参数。
2.强夯土壤选择:强夯处理适用于一些粉砂、砂质土和砂砾土等颗粒土。
对于粘性土和细粉土等黏性土,需要先进行预处理,例如加水湿法或添加合适的掺和料来降低粘性。
3.强夯设备选择与调试:选择合适的强夯设备,包括夯击器的类型和尺寸等。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检测,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满足要求的能量输出。
4.施工平面布置:根据建筑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平面的布置。
施工平面应符合强夯处理的要求,避免局部影响施工效果。
5.强夯能量控制:强夯能量的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
要根据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目标处理效果,合理调整夯击器的冲击次数、下落高度和下落速度等参数,以保证合适的能量输入。
6.夯击次数和布点密度:夯击次数和布点密度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土体类型和处理目标,夯击次数和布点密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稠密土体,夯击次数可以较少,布点密度可以较低;对于疏松土体,夯击次数和布点密度应相对较多。
7.大型强夯设备的使用:对于较大规模的强夯处理工程,可能需要使用大型强夯设备。
在使用大型设备时,要注意施工平面的承载能力和强夯能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挤压和损坏地基。
8.处理后的检测和验收:在强夯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相关的检测和验收。
通过地基的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水平位移观测等方式,评价处理的效果和施工质量,确保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是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的一些重要方面。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调整强夯参数,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
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强夯加固地基施工的工程.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2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机具2.1.1夯锤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2;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2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2.1.2起重机具宜选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2.1.3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2.1.4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2.1.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作业条件2.2.1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2.2.2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2.2.3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2.2.4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2.2.5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2.2.6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作业人员2.3.1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壮工.2.3.2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3施工工艺工艺流程测量夯前锤顶标高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按设计控制标准和要求,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用低能量满夯确定夯点位置、测量高程起重机就位清理整平场地操作工艺3.2.4强夯顺序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对厂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其次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的宜采用小夯锤夯击为佳.质量记录4.3.1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3.2强夯地基工程检验批检验记录.4.3.3强夯施工记录.4.3.4强夯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4.3.5分项工程检验记录.。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标准
5 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保稳,夯位应准 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 在每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6 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黏性土和新饱和填土,进行强夯时,很难控制最后
数。夯击 遍数指以一定的连续击数,对整个场地的一批点,完成一个夯击过程
叫一遍,单点的夯击 遍数加满夯的夯击遍数即整个场地的夯击遍数。单点夯击
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 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
件:
1)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
100mm;
2)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特点是:使用工地常用简单设备;施工工艺简单;适用土 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可取得较高的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 2~5 倍; 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 2~10 倍,加固影响深度可达 6~10m;土粒结合 紧密,有较高的的结构强度;工效高,施工速度快(一套设备每月可加固 5000~ 10000m2 地基);节省加固材料;施工费用低,节省投资;耗用劳动力少和现场 施工文明等。
(5) 两遍间隔时间: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 水压力 单消散,待地基土稳定后再夯下一遍,一般两遍之间间隔 1-4 周。对渗 透性较差的赫性土不少于 3-4 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在一 5m 以下,或为含水量 较低的碎石类土,或透一参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只隔 1-2d,或在前一遍夯完后, 将土推平,随即进行连续夯声,而不需要间歇。
7 雨期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场内; 填土应使中间稍高;土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认真分层回填,分层推平、碾压, 并使表面保持 1%~2%的排水坡度;当班填土当班推平压实;雨后抓紧排除积水, 推掉表面稀泥和软土,再碾压;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
强夯施工实施细则
强夯施工实施细则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脚架、龙门架〕将大吨位〔一般8~30t〕夯锤起吊到6~30m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消灭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四周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排列,经实效压密到达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一、强夯施工过程掌握〔一〕强夯施工前过程掌握:(1)预备工作:①催促施工单位生疏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把握各项参数,现场实地考察,定位放线。
②检查施工方案和强夯参数。
③选择检验区作强夯试验。
④检查场地平坦状况,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的修建,是否足够的净空高度、宽度、路面强度和转弯半径。
填土区是否去除表层腐殖土、草根等。
场地整平挖方时,是否在强夯范围预留夯沉量需要的料厚。
⑤检查强夯机械设备的出场合格证及机械设备正常试运转状况。
(2)把握强夯施工程序:清理、平坦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夯顶高程→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展夯击,测量夯顶高程→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掌握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将场地表层松料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强夯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做好强夯地基的地质勘查,对不均匀地层适当增多钻孔和原位测试工作,把握地质状况,作为制定强夯方案和比照夯前、夯后加固效果之用。
必要时进展现场试验性强夯,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参数。
同时,应查明强夯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标高,并实行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损坏。
②强夯应平坦场地,四周做好排水沟,按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夯位。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外表铺0.5~2.0m中〔粗〕砂或砂砾石、碎石垫层,以防设备下限和便于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或实行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
地基强夯施工方法
地基强夯施工方法一、施工程序测放夯点位置→强夯机组就位→打第一遍点夯→推土填坑平整→测量第一遍夯沉量及第二遍点夯的夯点放线→第二遍点夯施工→测量第二遍点夯场地下沉量及测放满夯基准线→满夯施工→推土机平整场地、测量场地下沉量。
二、强夯技术要求强夯技术要求表三、强夯施工方法1、点夯施工(1)夯位放样,用白灰洒出夯位轮廓线。
(2)架设水准仪,水准仪设在夯区边50米之外测量夯击点地面高程。
(3)夯机就位,稳车后调整臂杆角度至65度。
(4)测量锤顶高程并记录。
(5)提升脱钩器,标定落距并锁定脱钩器钢丝绳长度。
(6)提升夯锤,脱钩器打开夯锤自由落下。
(7)测量锤顶高程。
(8)重复步骤4-7,夯至规定的夯击数。
(9)移机进行夯击,直至完成本遍全部夯点。
(10)第一遍点夯施工完毕,用推土机推平,进行第二遍点夯施工。
2、满夯施工(1)放出满夯每排基准线。
(2)夯机就位,锁定落距。
(3)锤印搭接1/4,夯完规定击数。
(4)夯后场地整平,测量标高。
四、强夯施工要点1、现场的控制桩要树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
2、测放的夯点位置,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并用白灰粉撒出夯位轮廓线。
3、落距确定后,锁定控制落距钢丝绳,并在龙门架上标出落距标志。
4、夯锤气孔保持畅通,如遇堵塞,应随时将塞土清除。
5、如施工中发现锤偏离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如发现坑底歪斜较大,需及时用填料将坑底垫平后,方可继续夯击。
6、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对每击的沉降量都应进行沉降观测和记载,并掌握好停锤标准。
7、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要加强监测,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研究解决办法。
8、对场地沉降量有控制要求时,每遍夯前和夯后都应对场地夯沉量进行测量。
9、及时办理有关质量文件,做好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等有关工程资料,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工作。
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强夯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2一般规定承包商在编制加固方案和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加固范围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或精密仪器设备等,当强夯振动有可能对其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
强夯应在边坡防护、桥梁及其他设施施工前进行。
3强夯施工1、场地整平及标高要求(1)为便于机械行走和施工,强夯场地整平应大于强夯布点范围。
(2)强夯场地的标高,以所夯建筑物的基础底标高,加预留夯沉深度来定。
夯沉深度与地质情况,能级等有关。
2、试夯根据设计指标和地质报告,参照有效影响深度公式、结合实际经验,首先确定试夯能级,然后选择不同的锤底面积、布点间距、施工顺序、夯击遍数、单点夯击数等。
经过夯后测试,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施工控制参数。
有条件时,对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土。
为能提供各遍准确的间隔时间,最好做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
试夯场地可选在本工程场地内或附近,有经验时也可在工程开始部分安排试夯。
3、强夯施工(1)按试夯确定的施工工艺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先夯击第一遍,记录每一夯点最后两击的沉降差值在设计规定的限值内即可进行下一夯点的夯击。
(3)按规定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第二遍夯击,夯击要求同第一次。
夯击点要布置在上一遍两相邻夯击点的中间。
(4)满夯(或搭夯)一般用点夯时30%~50%的夯击能满布夯击,主要为加固表层松散土体,夯锤搭接上次夯击点1/4直径进行下一点的夯击,直至全部夯完为止。
4质量检验与控制1、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后方可进行质量检验。
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时,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施工结束后7~14d,粉土地基施工结束后14~28d;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地基施工结束后28d。
2、强夯加固地基应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试验对有效加固深度进行检验,检验数量为每3000m2抽样检验9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3点。
重型强夯工程施工规范
重型强夯工程施工规范一、施工前准备1.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设计,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范围和施工要求。
2.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具备相关技术和操作能力,了解施工流程和安全要求。
3. 施工单位应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设备和材料不足而延误工期。
4.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明确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二、施工工艺1. 基坑开挖:在进行重型强夯工程前,需先对基坑进行开挖,确保地基表面平整、干燥,没有积水和杂物。
2. 强夯施工: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强夯点的位置和间距,确保强夯点均匀分布,不得有漏夯现象。
3. 强夯设备操作: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强夯设备,并进行设备调试和操作培训,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操作准确。
4. 强夯工艺控制: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强夯的能量和次数,避免过度强夯导致地基破坏或变形。
5. 强夯质量检验:在进行强夯施工后,应对强夯点进行质量检验,检查夯击孔的密实度和均匀性,确保强夯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6. 强夯施工报告:在完成强夯施工后,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施工成果,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核。
三、施工安全1.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单位应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设施完善,消防设备齐全,工人穿着符合要求的安全装备。
2. 施工作业安全: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不得擅自改变施工工艺和操作方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施工设备安全: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施工中断。
4. 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强化施工安全意识,建立起安全责任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作业。
四、验收与监理1. 施工单位应在完成强夯施工后,邀请相关验收单位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强夯法大面积加固地基的施工。
2施工准备2.1机具设备2.1.1夯锤:一般为8t、10t、12t、16t、20t、25t、30t,常用的是10t、16t。
夯锤为钢质或钢板壳内充填混凝土制成,夯锤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必须对称均匀。
夯锤的形状主要有方柱体和圆台体夯锤,锤底形状有平底、球底和锥底,铸钢锤根据需要可以铸造成带孔锤。
夯锤的吊梁必须牢固、可靠。
2.1.2起重机:起重能力为15t、25t、30t、50t和100t的自行式、全回转履带式起重机,起吊能力大于锤重1.5~2.0倍。
2.1.3辅助设备:三角架、龙门架、自动脱钩装置、水准仪和塔尺、钢尺、推土机、电焊机。
2.2作业条件2.2.1强夯施工场地应达到道路畅通,水、电接通,场地平整。
强夯施工之前,清除场区内不适合强夯施工的大块物体,对松软地面进行碾压。
2.2.2强夯范围内的地下和空中障碍物应清理或改移,对不能改移的障碍物必须查清其基础情况,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强夯时安全不破坏。
2.2.3强夯施工场地100m范围内,如有居民和危房,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施工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2.2.4临设房屋应整体性好,具有相应的抗振动能力。
施工场地不存放油料等易燃物品。
2.2.5设备安装及调试完毕,起重机运转应正常,起吊滑轮组与钢丝绳连接应紧固,安全可靠;起吊挂钩锁定装置与钢丝绳连接应牢固可靠,自动脱钩装置应灵敏,夯锤重量、直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夯锤挂钩与夯锤应连接牢固。
2.3技术准备2.3.1收集施工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熟悉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强夯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做好技术交底。
2.3.2在强夯影响范围之外,事先埋设稳定可靠的水准点(基桩)。
2.3.3试夯工作2.3.3.1强夯前,应在施工现场选择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3.3.2试夯前,应对试验区原状地基土进行载荷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并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
强夯
§1.1.1 强夯1、施工技术要求1)夯击能量:点夯2000~5000kN.m,满夯i000~1500kN.m;2)施工机具:夯锤直径不小于2.0m,锤重20~35t,排气孔直径不小于250mm3)落距:15米;4)夯击方法及遍数:点夯采用跳夯法,一般分三~四遍进行,最后满夯二遍;5)夯点布置及间距:夯点采用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点间距取夯锤直径的2.5倍,第二、三、四遍夯点位于第一遍夯点之间,锤印搭接;6)夯点的夯击次数:点夯次数根据试夯确定,满夯为1次;7)间隔时间: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由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确定,对于粘性土不少于21~28天。
8)由于车辆段地下水位较高,施工前地面先铺设O.3m厚角砾土,强夯施工时应及时排除场地内以及夯坑内积水。
9)强夯后,对地面塌陷地区,应分层回填合格填料至原地面高程,填筑要求与强夯加固相同。
2、施工机具选用履带式起重机作重锤的起吊设备,最大起重量为50吨,配自动脱钩装置。
在起重臂架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至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以防止起重机臂架在突然卸重时,产生后倾或摇摆,推土机可兼作整平场地之用。
夯锤采用钢铸。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考虑到现场施工的工作面的大小,配备1台套50T强夯机,锤重20t。
3、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场地清理,测放强夯区域分界线→试夯,确定施工控制参数→场地平整,测量夯后场地标高→进行满夯施工→复核夯后场地标高→地基表层碾压→地基检测→地基验收(2)强夯每个夯点的夯击分三遍进行,按夯点间距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第二次选用已夯点间隙,依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为1~2周。
最后两击当的平均夯沉量≤1OCM,夯坑周围地表隆起量不大于1/4夯沉量体积时,结束该点的夯击。
4、强夯试验(1)试夯内容选择试夯区面积,试夯完成后要取得如下参考数据,用于指导施工:1)夯点夯击遍数、夯击数及收锤标准;2)试夯区周边淤泥的隆起量;3)强夯挤淤交工面的总夯沉量和点夯交工面的夯沉量,测定总夯沉量与墩长的关系;4)测定抛石体在淤泥中的沉没量,测定墩长与墩体形状;5)采用静载实验测定不同间距强夯块石墩的复合地基承载力;6)利用瑞利波检测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波速,并与承载力进行对照,确定波速与承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7)埋设全断面沉降观测仪器和沉降板,测定不同间隔墩距时工后沉降;8)每一试验区选择三个断面,测试桩土应力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强夯加固地基施工的工程。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
2 施工准备2.1 主要施工机具2.1.1 夯锤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
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
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
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2;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2为宜。
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2.1.2 起重机具宜选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
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2.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2.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2.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2.2 作业条件2.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2.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
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2.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2.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3 作业人员2.3.1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壮工。
2.3.2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测量夯前锤顶标高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按设计控制标准和要求,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用低能量满夯确定夯点位置、测量高程起重机就位清理整平场地3.2 操作工艺3.2.1 强夯技术参数选定强夯前应通过试夯选定施工技术参数,试夯区平面尺寸不宜小于20m×20m。
在试夯区夯击前,应选点进行原位测试,并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土性数据,留待试夯后,仍在此处附近进行测试并取土样进行对比分析,如符合设计要求,即可按试夯时的有关技术参数,确定正式强夯的技术参数。
否则,应对有关技术参数适当调整或补夯确定。
一般强夯技术参数的选择下表。
强夯技术参数表项次项目施工技术参数1 锤重和落距锤重G与落距h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锤重一般10-40t落距一般不宜小于8m,多采用8-25m等几种2 夯击能和平均夯击能锤重G与落距h的乘积称为夯击能E,一般取600-5000KJ,单击夯击能应根据现场确定。
夯击能的总和(由锤重、落距、夯击坑数和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次数算得)除以施工面积称为平均夯击能,一般对砂质土取500—1000KN/m2。
夯击能过小,加固效果差;夯击能过大,对于饱和粘土,会破坏土体形成橡皮土,降低强度3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击点布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进行布置。
对某些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便于施工,可按梅花形或正方形网格布置(图1);对于办公楼、住宅建筑等,可根据承重墙位置布置夯点,一般可采用等腰三角形布点,这样保证了横向承重墙及纵墙和横墙交接处墙基下都有夯点;对工业厂房独立柱基础,可按柱网设置单夯点夯击点间距一般为夯锤直径的3倍,一般为5-15m,第一遍夯点的间距宜大,以便夯击能向深部传递4夯击遍数与击数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为2-5遍,前2-3遍为“点夯”最后一遍为“满夯”(即锤印彼此搭接)以加固前几遍夯点之间的粘松的表土层,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增加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以使土体竖向压缩量最大而侧向移动最小,或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差小于试夯确定的数值为准,一般软土控制瞬时沉降量为5-8cm,废渣填石地基控制的最后两击下沉量之差为2-4cm。
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一般为3-10击,开始两遍夯击数宜多些,随后各遍击数逐渐减小,最后一遍只夯1-3击5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待土层内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地基稳定后再夯下一遍,一般时间间隔1-4周,对粘土或冲积土常为3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位在5m以下,含水量较少的碎石类填土或透水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间隔1-2d ,或采用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歇6强夯加固范围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具体放大范围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 。
对于重要工程应比设计地基长(L )、宽(B )各大出一个加固深度(H )、即(L+H )×(B+H )7加固影响深度 加固影响深度H (m )与夯锤重、落距、夯击次数、锤底单位压力、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以及地下水位等有密切关系,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缺少试夯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二预估,也可按修正的梅那氏(法)公式估算3.2.2 夯点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3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 )单击夯击能 (KN.M ) 碎石土、砂土等粗颗粒土粉土、粘性土、湿陷 性黄土等细颗粒土1000 5.0~6.0 4.0~5.0 2000 6.0~7.0 5.0~6.0 3000 7.0~8.0 6.0~7.0 4000 8.0~9.0 7.0~8.0 5000 9.0~9.5 8.0~8.5 6000 9.5~10.0 8.5~9.0800010.0~10.59.0~9.53.2.4 强夯顺序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对厂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
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其次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
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的宜采用小夯锤夯击为佳。
梅花形布置 方形布置3.2.5 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
若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宜用砂土将坑底整平;坑底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
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强夯后,基坑应及时修整,浇混凝土垫层封闭。
3.2.6 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并做好现场记录。
3.2.7 雨季施工时,夯坑内或夯击过的场地如有积水,应及时排除。
夯坑回填土时,宜用推土机稍加压实,并稍高于附近地面,防止坑内填土吸水过多,夯击出现橡皮土现象。
3.2.8 冬季施工,如地面有积雪,必须清除。
如有冻土层,应先将冻土层击碎,并适当增加击数。
3.2.9 强夯结束,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检测,检测点数一般不少于3个。
4质量标准4.1 主控项目、一般项目4.1.1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4.1.2 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4.1.3 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
4.1.4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量主控项目1 地基强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 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 夯锤落距mm ±300 钢索设标志2 锤重kg ±100 称重3 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数法4 夯点间距mm ±500 用钢尺量5 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设计要求用钢尺量6 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4.2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法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法序号关键控制点主要控制方法1 夯前原位测试强夯前应做好夯区岩土工程勘察,对不均匀土层适当增加钻孔和原位测试工作,掌握土质情况,作为制定强夯方案和对比夯前、夯后的加固效果之用,必要时进行现场试验性强夯,确定强夯的各项参数2 夯后原位测试夯击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原位测试,包括室内土工分析试验、野外标准贯入、静力(轻便)触探、旁压仪(或野外载荷试验),测定有关数据,以检验地基的实际影响深度3 检测时间检测强夯的测试工作时间,不得在强夯后立即进行,必须根据不同土质条件间歇一至数周,以避免测得的土体强度偏低,而出现较大误差,影响测试的准确性4.3 质量记录4.3.1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3.2 强夯地基工程检验批检验记录。
4.3.3 强夯施工记录。
4.3.4 强夯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4.3.5 分项工程检验记录。
4.3.6 施工现场管理检查记录。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0.1 地面隆起及翻浆:调整夯点间距、落距、夯击数等,使之不出现地面隆起和翻浆为准(视不同的土层、不同机具等确定)。
在易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可在夯点下铺填碎石垫层,以利孔隙水压的消散,可一次铺成或分层铺填。
尽量避免雨期施工,必须雨期施工时,要挖排水沟,设集水井,地面不得有积水,减少夯击数,增加孔隙水的消散时间。
5.0.2 夯击效果差:若基础埋置较深时,可采取先挖除表层土的办法,对荷载较大的部位,可适当增加夯击点。
土层发生液化应停止夯击,此时的击数为该遍确定的夯击数或视夯坑周围隆起情况,确定最佳夯击数。
目前常用夯击数在5-20击范围内。
间歇时间是保证夯击效果的关键,主要根据孔隙水压力消散完来确定。
5.0.3 土层中有软弱土:尽量避免在软弱夹层地区采用强夯加固地基,如果必须用,应加大夯击能量。
6 成品保护当作业区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或表层为饱和粘性土层不利于强夯时,应先在表面铺0.5~2.0m厚的中(粗)砂、砂砾或块石垫层,以防设备下陷和便于消散孔隙水压,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