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归纳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2. 阐述传统与现代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在各个领域的体现。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与现代在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

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差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差异的原因。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2. 探讨传统与现代差异的原因。

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差异。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与现代差异的原因。

第三章:传统与现代的联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联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联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联系。

2. 探讨传统与现代联系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与现代联系的认识。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某个具体领域的联系。

第四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文化创新、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融合。

2. 探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某个具体领域的融合。

第五章: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平衡。

2. 探讨传统与现代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与现代平衡的认识。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体验,了解人类发明的一些简单农具的作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培养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学情分析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

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孩子们对于农业生产、农具越来越陌生。

我校地处乡村,虽然很多孩子没有使用过农具,却有机会认识农具,可以从长辈们口中了解农具。

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课前让孩子们回家调查并体验农具的作用,调查畜力耕作的作用以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名称、用途,让孩子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我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2.物质资料准备:(1)一些简单的农具,如:锄头、镰刀、耙子……(2)调查、收集农具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畜力耕作的资料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资料。

(3)多媒体:牛耕田的情形、现代化农业机械工作的情形。

(4)图片:原始农业生产时期使用的石制农具,西周末年使用的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铁制农具。

三、活动时间:一课时四、活动过程:导入:教师投影展示石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的图片,并解说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人们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用石头制造的农具,这些农具看起来非常简单,却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徒手劳动的束缚,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到西周末年,聪明的人们将青铜用于制作农具,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

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如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 掌握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的方法;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内容1.3.1 传统文化概述1.3.2 现代社会的特征1.3.3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分析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传承与演变;3. 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2.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历程2.2.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 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

3.2 教学内容3.2.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3.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2.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第四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3. 提出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

4.2 教学内容4.2.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4.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4.2.3 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案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2. 评价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效果;3. 提出改进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艺术风格与作品的形式特点;理解作品的内涵与独特韵味;掌握多角度、多层面鉴赏作品的方法。

2.通过欣赏感知与具体分析,理解画家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并能够从多个层面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3.养成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的习惯,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接受世界多元艺术。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以及多角度鉴赏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画家独特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情境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作品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以及林风眠的《白蛇传》,,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从画面题材来说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相同之处在于同为仕女画,不同之处是林风眠笔下的仕女在形式语言上有别于其他三位大师的作品,因此林风眠的仕女画又被称为“新仕女画”。

“新仕女画”究竟新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林风眠的仕女画世界。

教师板书并引出课题《白衣女》。

(二)直观感知1.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林风眠的艺术生平,学生阐述,教师总结:林风眠是20C中国画坛上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乃至某些观念和技法相融合的杰出代表。

比较知名的彩墨实验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熟于五六十年代。

大师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工具,画非传统的画,且题材广泛,如风景、静物、花鸟、仕女和戏曲人物等。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林风眠的代表作品《白衣女》,学生欣赏并思考:——该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什么?给你的第一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作品主要表现了一位白衣女子坐在花瓶旁边把玩手中的花朵,拉长的形体再加上柳眉凤目,给人一种正宁静、典雅的感觉。

(三)形式分析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白衣女》,同时提出问题:——画家在画面构图、人物衣褶、肌体设色上分别是如何表现的?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尝试总结,教师补充:画面采用小幅方形构图;人物衣褶直接以白粉勾勒,甚至还加入光的表现;而在肌体设色上基本上也采用平涂的手法,但人物的脸与手的色彩则有意以冷暗色调来进行表现。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的发展历程1.2 传统教案的局限性1.3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1.4 本章小结第二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2.1 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2.2 教师角色的转变2.3 教学目标的设定2.4 教学内容的整合2.5 本章小结第三章:教学分析3.1 学生的分析3.2 学习目标的确定3.3 教学资源的整合3.4 教学策略的选择3.5 本章小结第四章:教学活动的设计4.1 导入环节的设计4.2 主体环节的设计4.3 巩固环节的设计4.4 总结环节的设计4.5 本章小结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5.2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5.3 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5.4 教学反思与改进5.5 本章小结第六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课堂教学设计6.1 小组合作学习6.2 探究式学习6.3 翻转课堂6.4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方法6.5 本章小结第七章:课程整合与跨学科教学设计7.1 课程整合的概念与意义7.2 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7.3 案例分析: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实践7.4 本章小结第八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生参与与互动8.1 学生参与的重要性8.2 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策略8.3 课堂互动的类型与方法8.4 案例分析:有效互动的课堂实践8.5 本章小结第九章:个性化教学与现代课堂教学设计9.1 个性化教学的理念与原则9.2 学生差异的识别与应对9.3 个性化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9.4 案例分析: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案例9.5 本章小结第十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10.1 案例选择与分析框架10.2 案例一:基于项目的学习10.3 案例二:混合式学习环境10.4 案例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10.5 本章小结这五个章节继续深入探讨了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课程整合、学生参与与互动、个性化教学以及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这些章节的内容,教师可以获得更具体、更实用的指导,以设计出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需求的课堂教学。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主题四的第二课,课文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历史变迁,对农具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概述。

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初步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传统农具及其使用方法,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3.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初步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变革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初步形成祟尚劳动和劳动者的态度。

【设计理念】:以“体验传统劳动——感受现代科技——展望未来技术”为主线,以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互动和图片资料展示拓宽了学习内容,开放了教学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工具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畅想未来技术的发展。

【活动准备】: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过程】:活动一、走近传统农具1.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刀耕火种”这个词吗?是的,这是远古时代的一种耕种方法,那么农业生产从过去的刀耕火种发展到今天,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农业生产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

(师板书课题“从传统到现代”)2.了解传统农具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页,仔细看看书上画的这些农具,有你熟悉的吗?预设生:第一个是镰刀,它可以用来割草、割小麦、割水稻。

生:我外婆家就有一把镐。

它可以用来刨土,刨土时用手举起镐把,从头顶向下抡,镐头就会深深地插入土中,把土刨松。

从传统到当代(教案)

从传统到当代(教案)

从传统到当代黄腾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3.当代美术的走向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教师提问:让同学们欣赏一幅关于传统的绘画作品,评价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学生思考。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简要的总结2.点出本课主题:西方美术的“现代化”。

.完成第47页的“思考与交流”。

对比现实景象和凡•高的绘画,引导学生理解凡•高绘画的特点:形体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强烈;短促的笔触;主观化的构图处理。

展示塞尚的《静物》,请学生凭自己的感觉比较这幅画跟印象派(如教材第41页莫奈的《日出•印象》)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塞尚绘画的特点:色彩沉稳;形体被概括成接近抽象的几何形;构图具有构成性特征。

,“现代主义艺术”大约在二十世纪初发生,“后现代艺术”大约是二战后的哲学和建筑学中开始发生,“当代艺术”有时间概念,笼统上就是指当下的进行的艺术思潮和艺术实践,狭义上则是指全球化社会格局下正在产生的艺术形式。

3.当代艺术的意义对于艺术,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面对一件艺术作品,都有一种情结或直觉的判断,就是它有什么艺术价值;或作为一件艺术家表现的对象、艺术行为、艺术事件、艺术观念,它的艺术价岳敏君 1996年作无题值何在。

即使当代艺术如此杂多,如此宽容,人们还是会用艺术的概念、眼光去问这是艺术吗、它的艺术性在哪里。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2.6从传统到现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进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受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缘由。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老师提问:假如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同学思索。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老师总结: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定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老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1、老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定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2、同学分小组争论、思索并回答。

3、老师对同学的回答进行简洁总结,并要求同学阅读教材第42~44页。

4、老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老师展现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依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索与沟通”。

9.老师在同学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消失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要求同学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时代元、明、清现代创作的主导观念表现的主题形象的处理手法10.同学阅读、思索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老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

中国部分的主要内容是:1.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

2.年画的现代化。

3.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

4.素描、油画等美术门类的改革与创新。

西方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美术流派及其主要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1.对中国画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2.对中国的传统画种在20世纪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中是如何显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3.如何通过教材中的个案分析,来理解以上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
教科书、笔记本、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与概念。

2. 掌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的含义、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2. 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稳定性与连续性、地域性与民族性、传承与创新。

3.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习俗与风俗、传统建筑、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邀请传统艺术表演者进行表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

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碰撞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与差异。

2. 掌握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和原因。

3. 探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 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传统元素的现代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3. 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原因: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和交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和原因。

3. 邀请专家或企业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中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 掌握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

3. 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文化身份的认同、文化传承的责任。

2.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教育与培训、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

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章:传统教案的概述与局限1.1 传统教案的定义与特点1.2 传统教案的局限性分析1.3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需求与传统教案的差异第二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原则2.1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2.2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2.3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与意义第三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与步骤3.1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3.2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详解3.3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第四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4.1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4.2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方法4.3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践应用案例第五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价与反思5.1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价5.2 学习评价的方法与工具5.3 教学反思的环节与策略第六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生参与与互动6.1 学生参与与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关系6.2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与方法6.3 课堂互动的技巧与实践案例第七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多元化教学7.1 多元化教学的内涵与重要性7.2 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应用7.3 多元化教学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八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技术与媒体应用8.1 教育技术与媒体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作用8.2 常用教育技术与媒体的介绍与使用方法8.3 技术与媒体应用的案例分析与建议第九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师专业成长9.1 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角色与能力要求9.2 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与方法9.3 教师专业成长案例分享与启示第十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展望10.1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10.2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0.3 未来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传统教案的概述与局限:理解传统教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其在现代教育环境中的局限性。

二、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原则:掌握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如学生中心、互动性、个性化学习等,以及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解释为什么从传统到现代的主题重要。

1.2 课程目标明确学生通过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了解传统和现代的差异,能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变革等。

1.3 教学方法介绍本章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第二章:传统的定义和特点2.1 传统的定义解释传统的概念,包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习俗和规范等。

2.2 传统特点的分析分析传统的主要特点,例如稳定性、传承性、保守性等。

2.3 传统的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现代的定义和特点3.1 现代的定义解释现代的概念,包括现代的技术、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等。

3.2 现代特点的分析分析现代的主要特点,例如变化性、创新性、全球化等。

3.3 现代的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的特点和影响。

第四章:传统到现代的转变4.1 转变的原因分析导致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原因,例如科技进步、全球化、社会变革等。

4.2 转变的过程描述传统到现代转变的过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革。

4.3 转变的影响分析传统到现代转变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与融合5.1 冲突的原因分析传统和现代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例如价值观的差异、传统规范的束缚等。

5.2 冲突的表现描述传统和现代之间冲突的具体表现,例如社会矛盾、文化冲突等。

5.3 融合的可能性探讨传统和现代之间融合的可能性,包括如何平衡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如何创新和发展等。

第六章:传统与现代生活中的文化传承6.1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讨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通过节日庆典、传统艺术等形式。

6.2 现代文化对传统的影响分析现代文化对传统的影响,包括现代价值观的渗透和传统习俗的改变。

6.3 文化传承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和变革。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题: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过程。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以及其思想教学重点: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教学难点: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需要“现代化”的原因教学用具:幻灯机,幻灯片,画册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导入图片:展示两幅传统现代绘画作品,分别描述这两幅绘画有什么不同?表现的是那个时期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作品必然会反映这些心得事物。

接着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讲授新课:1.教师提问:中国美术为什要走向现代化?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2.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原因主要是,一:中国西方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中国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内容,主题,技巧等因素中。

分别从年画和中国画上改良和和改造。

3.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从传统到现代的年画作品,然后总结年画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4.教师提问: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在现代中国出现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画家?5.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上问题6.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林风眠的《白衣女》,提问西方艺术的传统受到了什么的影响,而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有主要有哪些?7.给同学们展示西方各大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做品8.学生分组分析和进行讨论•第一组:野兽派•第二组:立体主义第三组:抽象主以第四组:达达主义第五组:超现实主义第六组:表现主义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图片和思考并回答问题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各小组代表发布讨论结果,老师加以点评。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认识几种传统农具及其使用方法。

3.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情感目标:
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行为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农具,进行日常的种植实践活动。

2.养成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知道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2.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进行徒手劳动和用农具劳动的体验。

课前访问长辈,了解使用简单农具的名称及使用这些农具的好处。

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让学生调查近年来本地区农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调查法辩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
智传统镰刀锄头铁锹耙犁镐省力慧现代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高效力
量。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与现代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的定义与特点掌握现代的概念与特征认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传统的定义与特点现代的概念与特征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的定义与特点,现代的概念与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案例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转化2.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化过程掌握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2.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三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3.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重要性掌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3.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四章: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原因掌握解决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4.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原因分析解决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冲突的原因,解决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五章:传统与现代的平衡5.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平衡的重要性掌握实现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5.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概念与意义实现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分析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概念与意义,实现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六章:传统与现代的社会影响6.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对社会的影响掌握传统与现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6.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传统与现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对社会的影响,传统与现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七章: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流7.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意义掌握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7.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八章: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发展8.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掌握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8.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探讨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九章:传统与现代的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掌握传统与现代对未来发展的作用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9.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分析传统与现代对未来发展的作用探讨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传统与现代对未来发展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十章:综合实践与应用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实践意义掌握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实践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10.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传统与现代的概述环节重点: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与现代的定义与区别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统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现代的含义以及它如何反映当前的社会和技术状态。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1.2 教学内容传统的定义和特征现代的定义和特征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和现代的定义和特征。

对比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

1.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举例讲解传统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示例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各种传统文化形式。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形式。

第三章: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美术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六课5学时数:5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3、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偏重理论,又缺乏理论的深度,如果只由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体验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第十课《从传统到现代》课题:从传统到现代(以现代为主线)课型:鉴赏课课时:1课时(以中美史为主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所学历史背景,了解中西美术史上从传统到现代重大美术作品及其社会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讲解历史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其深层次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20世纪中西方文化差异。

教学重点:结合创作背景,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美术如何突破传统从而走向现代?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提问:如果让大家创作一幅有关于现代或是当下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们会表现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并请个别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新鲜事物随之而来,而美术创作从来不是偶然,作品必将反映现代生活,是个人、集体以及生活环境的写照。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重点学习一下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里“现代”背景下的中西绘画。

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中国美术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请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今天的课程内容。

二、新课A、《流民图》1.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流民图》基本信息。

教师做补充。

2.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构图、造型、笔墨、情感表达)赏析画作,引导他们能自己表达出相应的词汇。

B、《格尔尼卡》1.同样是表现战争题材,我们再来看看西方画家怎么表现战争时,饱受苦难的人民。

2.教师提问:这幅画,有同学知道是哪位画家的作品吗?作品叫什么?3.教师提问:画面给大家的第一感受是?学生作答后教师总结:杂乱、沉重、阴暗。

4.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给人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学生作答后教师总结:a.颜色阴暗、单调(黑白灰),再穿插一个问题:为什么画家只用黑白灰?描写战争场面,不应该用红色吗?答:黑色让人联想到黑夜、黑发、葬礼,黑色代表严肃、庄重、恐怖和死亡;白色让人联想到葬礼、医院和冰雪,代表冷清、悲惨;灰色让人联想到阴天、尘土,代表消极、沉默和衰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了解人类发明的一些简单农具的作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培养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情分析
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

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孩子们对于农业生产、农具越来越陌生。

我校地处乡村,虽然很多孩子没有使用过农具,却有机会认识农具,可以从长辈们口中了解农具。

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课前让孩子们回家调查并体验农具的作用,调查畜力耕作的作用以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名称、用途,让孩子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我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2.物质资料准备:
1一些简单的农具,如:锄头、镰刀、耙子……
2调查、收集农具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畜力耕作的资料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资料。

3多媒体:牛耕田的情形、现代化农业机械工作的情形。

4图片:原始农业生产时期使用的石制农具,西周末年使用的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铁制农具。

三、活动时间:一课时
四、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投影展示石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的图片,并解说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人们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用石头制造的农具,这些农具看起来非常简单,却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徒手劳动的束缚,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到西周末年,聪明的人们将青铜用于制作农具,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

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如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确有智慧,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

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农具是人手的延伸,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了解传统农具是人手的延伸:
1.师:孩子们都回家收集了资料,请孩子们将收集到简单农具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学生分组交流,老师指导。

3.各组派代表汇报:
生A:出示镰刀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镰刀,它可以用来割草、割小麦、割水稻。

生B:出示镐的图片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农具,它叫镐,比我外婆家的锄头厚,它可以用来刨土,刨土时用手举起镐把,从头顶向下抡,镐头就会深深的插入土中,把土刨松边说,边指图片,边做示范。

生C:出示竹耙这是竹耙,用来敛草,像这样边说边用手拿竹耙做示范就可以将草聚到一起。

生D:出示一个农民挑粪的照片,这是我家搬进居民小区前爸爸在地里劳动的照片,这个农具是粪桶,它可以帮人们装粪肥田。

4.教师小结:孩子们调查得很认真,认识了不少农具,今天老师也给大伙儿带来了几件农具,瞧,认识它们吗出示锄头、铁锹、镰刀、耙子……?
学生纷纷说出农具名称。

5.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你们家用过这些农具了吗?你觉得与徒手
劳动相比,它们有什么优点?
生A:锄头可以刨土,它可以将土刨松,这是只用双手办不到的。

生B:锄头还可以除草,妈妈教我用过,比只用双手除草快些。

生C:铁锹可以挖土,还可以铲土。

师:你可以示范一下吗?
生C:可以,边说边示范:用手握住铁锹把,用脚踩一下铁锹,铁锹就会插入土中,然后双手一按铁锹把,土就被挖出来了,双手用力一挥,土就可以铲起来,送到几米以外。

6.师:这与只用双手相比呢?
生C:比只用双手轻松,因为它不用总弯着腰。

生D:我觉得这样更省时,因为用双手搬土,得一块一块地拿到一边,而用铁锹,一下子就可以将土送出几米远。

7.师:孩子们真棒,真爱动脑筋,那么,这两种农具呢用手指镰刀、耙子?
生E:这是镰刀,用手指着镰刀它可以用来除草,割小麦、水稻,
使用镰刀比只用双手除草省时、省力。

生F:那是一个钉耙,我在舅舅家见过,但是他们很少用它,我问过舅舅,舅舅说它可以用来把土搂平整,用它搂地,可以直起身体,比用双手省力。

三了解畜力耕作:
1.师:孩子们都讲得很有道理,人们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经验,以他们的智慧发明了这些简单农具作为人手的延伸,来帮助人们做事,比徒手劳动省时、省力、劳动效率更高。

除了这些简单农具,孩子们还了解到了人们用什么来帮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生A:用牛帮人们耕田。

生B:用马帮人们拉东西。

生C:用驴帮人们拉磨。

生:……
2.教师播放牛耕田的课件,并介绍:的确,千百年来,牛是农业生产的好帮手。

你们看,农民伯伯赶着牛,扶着犁,正在让牛为他们耕田呢!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了解到的用牛耕田有什
么好处?
生A:用牛耕田更省力。

农民伯伯只需要用手扶着犁,跟着牛走就行了,比用双手扛锄头省事多了。

生B:我还想补充一点,用牛耕田更省时,效率更高。

四了解现代农业机械
1.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就满足于使用像锄头这些简单手工农具,使用牛马等畜力耕作吗?
学生齐声说不是。

2.师:那人们又是怎样做?你调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A:爸爸告诉我,在爸爸小的时候,家里是用牛耕田,他还跟在扶犁人的后边捡泥鳅呢!可是现我家仅有的一点儿田地,已经用拖拉机耕了。

3.师:好啊!现代化机械用在农业生产上了,教师播放拖拉机耕田的课件。

4.师:使用拖拉机耕田有什么好处?
生B:使用拖拉机耕田很快。

生C:使用拖拉机耕田很轻松,人们只用坐在驾驶室里操纵机器。

生D:我想补充一下:使用拖拉机耕田,可以不受天气的限制,因为人坐在拖拉机里,风吹、雨打、日晒都有遮挡,这样就更加方便了,人们想什么时候耕田都行。

5.师:耕田,有了拖拉机做帮手,人们不用愁了,那收割呢?
生A:去年,我在奶奶家看见了联合收割机,收割稻子很快,一块大田,才半小时就收割完了。

6.教师播放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的课件。

师:人们用镰刀收割虽然比用徒手省力、省时,但还是非常辛苦,常常累得汗流浃背。

现在可不同了,人们坐在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室里,操纵一下机器,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收割任务,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这些现代化机械带进了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机械呢?
生A:脱粒机,帮人们把稻粒从稻穗上快速地脱下来。

生B:插秧机,可以由拖拉机牵引,把水稻秧苗迅速地插在水田里。

生C:玉米收割机,快速完成掰玉米的任务。

五总结,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师:现代农业机械还有很多,它们时时刻刻都在默默地为农业生产做着贡献。

但是看看咱们的山区,由于坡度大,田地面积小,这些现代化机械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怎么办呢?
生A:发明一种小型的联合收割机,能爬坡上坎,适合坡地劳动。

生B:发明一种可以折叠的多种功能的机器,使山区的农民可以将机器抬到田地里帮他们做事。

生C:用铁做的机械太重,人们抬着太累,应该发明一种用轻巧的材料制造的多功能机械。

师:孩子们的发明真了不起!怎样才能实现这些梦想呢?
生: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发明家。

师:孩子们,让我们扬起风帆,在知识海洋里遨游,为实现这些
美好的梦想努力吧!将来咱们一定能发明更多更好的机械为农业生产服务!
五、板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
传统农具省时、省力
现代机械效率更高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设计,充分挖掘了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行动起来,走进田间地头收集资料,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的飞速变化,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赞可夫也说过:“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而达到的。

”这次活动,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如:在学生汇报收集
课件到的农具资料时,我完全退出了“舞台”,只起指导作用。

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有的用语言描述,有的用动作来表示,都形象地感受到了农具的作用。

当然,这次活动也有不足。

比如在学生汇报农具的有关资料时,由于我要求不明确,学生带了许多农具到教室,这就隐藏着安全隐患。

我想:如果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农具用简笔画画出来,可能会加深对农具的认识,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