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课练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讽刺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2、感受雨果以人类的名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所体现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而努力。
【教学与过程】一、导入:(副板书:雨果圆明园)让学生畅谈自己对雨果和圆明园已有的了解,教师补充。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
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
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
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洗劫,昔日富丽堂皇的殿堂如今已是一片废墟。
对于1860年法军的行为,作为法国公民的雨果是如何看待的呢?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雨果当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指定几位学生读,一人读一部分)2、解决朗读过程中的字词障碍三、研读课文运用圈点精读法,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体会。
四、畅所欲言1、谈谈你对雨果先生的看法。
2、昔日恍若月宫,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如今已是断壁残垣,芳草凄凄的一片废墟(看课本插图),作为炎黄子孙的你,面对这一片废墟,你有什么想法和感慨。
【北京】《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

附件6
“议论性文章中作者的立场态度——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
特勒上尉的信》为例”课后练习
1.参考答案:
文章先用对比手法突出如今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布热金卡曾经是“人间地狱”,现在“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法西斯罪行的批判。
接着,介绍集中营的方位、居民、环境、历史等概况,援引具体数据与个人回忆录要点等确凿事实证明这里曾经是“杀人工厂”。
然后,叙述参观者的见闻感受,揭露了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表达对遇难者在天之灵的告慰,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犀利的目光、深沉的情感。
最后,呼应首段,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绝,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2.参考答案:略
思考角度:
(1)观点鲜明;
(2)选好立场态度表达的切入点;
(3)注意内容安排的先后与详略;
(4)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使立场态度的表达鲜明独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亲爱的巴特勒上尉,首先,请容我代表英法联军来信向您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我写信是为了传达我方决定联合远征中国的重要事项。
这次远征无疑将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成功达成我们的目标。
在撰写这封信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这次远征的目的和动机有了充分的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远征来推动中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以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在该地区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对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远征力量,我们将向中国政府提出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并确保它们得到实施。
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开放对外贸易,并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促进我们的商业利益。
此外,我们还将对中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并提倡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普及。
我们相信这样的改革对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计划投入大量资源来改善中国的基础设施,并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支持,以帮助中国提高其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阻力。
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体系与我们有过很长时间的分歧,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来推动我们的改革议程。
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国情,与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
最后,我要向您保证,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合法的、符合道义的,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中国人民的不良影响。
我们将安排足够的人员和资源来处理各种风险和挑战,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有组织、有序和规范的。
感谢您对我们这次远征的支持和奉献。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推动我们英法联军的共同利益。
衷心地祝愿您在这次远征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诚挚的问候,XXX(写信人的名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课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课练一、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缎liú( )璃晨xī( ) 箱qiè()恍惚() 瞥见( ) 赃物( ) 缀满()二、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纪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
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和《》。
三、清朝皇帝统治期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纵火焚毁。
四、曹植说过这样一段话:“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雨果也有一段与此类似的关于宽容的名言,请写出。
五、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六、拓展阅读。
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公开信(节选)梁晓声尊敬的克林顿总统先生:我以一位创作严肃的中国作家的身份,致您这一封公开信。
我授权新闻媒介将此信输入因特网络。
……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旋转门的今天,在人类开始越发关注灾难问题的今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告诉我们——最严重的灾难,由人类自己一手制造的灾难,依然是战争。
而且,在战争的灾难中,穷兵黩武自恃军事上强大的一方,也依然会具有历史上一切战争中的强国的历史病症遗传——那就是对于军事破坏、军事杀伤渐渐、渐渐,甚至渐渐觉得。
正如我们看到的:炸死了十几名平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说——不停止;炸死了几百名平民,他们仍公然说——不停止;炸死了一千多人,炸毁了医院、平民住宅,袭击了公共汽车、中国使馆,他们还说——不停止……真的,我们从北约新闻发言人脸上看到其说“不停止”时,我们从克林顿总统先生脸上看到其说“不停止”时,每每同时看到矜傲的、不以为然的、放眼世界目中无人的微笑、冷笑、幸灾乐祸的笑!这不但令世人震惊,而且令世人感到恐怖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阅读练习及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着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
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
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盛赞圆明园的文艺术价值;二是抨击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二、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
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参考答案: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四、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示例:(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这句话中“更彻底,更漂亮”就是反语,讽刺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破坏程度之深,表明了作者对他们这种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
(2)“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这句中,“赞誉”也就是“谴责、批判”之意,再次表明作者态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蔑视之情。
五、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
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不是不够爱国,这展现的是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含解析)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基础过关全练1.【新独家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煌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塞()箧()(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丰功伟绩”是短语。
(4)画线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侵略者的讽刺、谴责。
2.【新独家原创】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封信,同时也是说理文章的典范。
作者超脱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表达了爱憎鲜明的观点。
B.作者在文中高度赞美东方文明,愤怒谴责英法联军劫掠、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法国政府强盗行为的愤怒以及对被侵略的中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表明:艺术不只是属于某一个国家,它应该属于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欣赏艺术的权利。
D.文章采用了铺陈、类比的手法,细致描绘了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
在铺陈、类比的过程中,作者以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展现出浪漫主义作家行文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3.【新考法·情境式命题】法中友协联合会等向圆明园管理处捐赠的以1:1比例复制的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青铜雕像现安放在圆明园的大水法遗址前,假如你来到了雨果的雕像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答: 能力提升全练4.【新考法·语法综合】(2023山东桓台期中,3,★★☆)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①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及答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部分1.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2.雨果,____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
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
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题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①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②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文章的第一段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一、课内语段阅读题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
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
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
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
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
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
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
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
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1、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2、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3、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4、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5、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二、写作训练曾经听过一个与蜡烛有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反侵略的秘密情报工作。
为了躲避德军的搜查,他们把情报藏在蜡烛中,以掩人耳目。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随堂课后作业含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01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惊hài(骇) 晨曦.(xī)瞥.见(piē)(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不可明状”,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不可名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掠夺珐琅脂粉B.耗费绸缎制载C.赞誊缀满赃物D.分亨恍若行窃(解析:B.“载”应写作“裁”;C.“誊”应写作“誉”;D.“亨”应写作“享”。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解析:B.“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有留下。
此处用来形容钱包的“空”不合语境。
)4.填空。
雨果,法国作家,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学习本课后,你们班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的寄托。
(2)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15字以内)【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近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随堂小练含答案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劫掠..并焚毁了中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tāo天大罪,也给世界文明史带来了空前劫难。
雨果以一个政治流亡者、一个有正义感的作家身份,写下著名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这封信里,雨果痛心,雨果为恍.若月宫的圆明园的消失感到痛心;雨果愤慨.,雨果为东方文明的珍宝被毁而感到愤慨;雨果谴责,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野mán行为;雨果大声jí呼,倾情讴歌圆明园在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劫掠..(jié lüè) 恍.若(huǎnɡ) 愤慨.(kǎi)(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āo天大罪(滔) 野mán(蛮) jí呼(疾)2.(教材原创题)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1)圆明园在( )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 )艺术中的地位。
(2)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 )的建筑,某种( )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A.理想幻想形容好像B.幻想理想说出恍若C.理想幻想说出好像D.幻想理想形容恍若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句( D )A.南非世界杯中橙色军团淘汰巴西队,士气大振,锐不可当....。
B.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我站在河堤上望着夜幕下的家乡。
C.见有武警上前,持刀男子一时张皇失措....。
D.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再回去时就发现课本已消失得荡然无...存.了。
4.本文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呵.护(hē)杀戮.(lù)纳粹.(cuì)颤.(chàn)巍巍B.瞥.(piē)见给.(gěi)予珐.琅(fà)赤裸裸.(luǒ)C.闪烁.(shuò)肃穆.(mù)鞠.躬(jū)眼花缭.(liáo)乱D.箱箧.(qiè)憧.憬(chōng)瓦砾.(lì)片纸只(zhī)字【答案】B【解析】给jǐ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B.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C.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D.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答案】D【解析】地窖赃物丰功伟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臭名昭著....的英帝国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答案】A【解析】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此处应用褒义词。
4.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不管修缮,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呀!A.是还是因为志得意满B.或或如果得不偿失C.不是而是假如金碧辉煌D.是还是如果得不偿失【答案】D【解析】根据语境选择词语。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完好的遗桥了。
B.在这里我们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
C.笑,是人们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我谨代表英法联军,致信于您,以表达我们在远征我国过程中对您的深切敬意和感激之情。
以下是我们对您的信心全文:一、引言在这封信中,我们希望通过写信的方式,向您表达我们对您以及您所领导的部队的赞赏和敬意。
在我国的远征行动中,您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军事才能,为英法联军所取得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对您的敬意和赞赏1. 您的勇敢和决断在我国的战场上,您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
在激烈的战斗中,您始终坚定不移地领导部队,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展现出了优秀的军事领导能力和娴熟的战术运用技巧。
2. 您的智谋和策略您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和战略眼光。
您能够准确地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果断果敢地做出决策,为联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3. 您的带兵风范您对部队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对部下的榜样作用,给整个部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您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始终身先士卒,展现了一名优秀军官应有的带兵风范。
三、感谢您的贡献1. 战场上的贡献您在我国的远征行动中,作为一名英法联军的将领,为联军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您的杰出表现对联军的战斗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我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胜利。
2. 事后的总结我们对您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赞赏。
您的表现为联军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让我们对未来的合作和战斗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祝愿您和部队我们衷心祝愿您和您所领导的部队在未来的战斗中一路顺利、战无不胜。
希望您能够在接下来的各项任务和战斗中继续发挥出您的优秀领导才能和军事才干,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和胜利。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您的杰出表现和优秀领导才能让我们深感敬佩和赞赏。
在我国的远征行动中,您的表现为英法联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成果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我们由衷地祝愿您一切顺利,期待未来与您共同战斗,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敬祝英法联军全体成员敬上尊敬的巴特勒上尉:非常感谢您在我国远征行动中展现出的卓越领导才能和杰出表现。
部编语文九上第二单元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至巴特尔上尉的信》 课时练习(含答案)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áo ( )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 )晶…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míng()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 )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
2.[易错题]下面语段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要你一走进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
②对于一个长期漂泊的人来说,哪里是家不是那童年记忆里的祖屋,也不是那_______的宫殿;是在心中,有母亲的地方才是家。
③袁隆平院士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的科学事业,他的_______,感动了每个中国A.美不胜收冠冕堂皇丰功伟绩B.目不暇接富丽堂皇丰功伟绩C.目不暇接冠冕堂皇劳苦功高D.美不胜收富丽堂皇劳苦功高3.[2023年1月北京房山区期末节选]同学们搜集到了云居寺石经的相关资料,准备作为宣传短片的链接一并发布。
请参与他们在资料整理环节的讨论。
【资料一】云居寺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一年的佛教经典……云居寺开山祖师静琬……千启了千年刻经伟业,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迹。
不仅向世人辰示了先辈们精湛的石刻技艺,而且传承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默默奉献”的房山石经精神。
【资料二】据史料记载,静琬祖师先是“磨四壁而以写经”,后又“取芳石别更磨写,藏储室内”。
这些石经刻板规格相同,长约1米,宽约50厘米,厚约10厘米①,石面上所刻的经文,字迹端正秀丽②,刀锋犀利,运笔、提顿,字字见工③,对于研究历代书法具有极高的价值。
(1)【资料一】的画线句表达欠妥。
根据语境,在此句前应该添加( ) A.静琬祖师B.这些石经C.刻经伟业(2)【资料二】的画线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应该将_______处的逗号改为句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随课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惊骇.(hài)脂.粉(zhǐ)绸.缎(chóu)B.晨曦.(xī) 缀.满(zhuì) 珐.琅(fà)C.劫掠.(lüè) 琉.璃(liú) 瞥.见(piě)D.赃.物(zāng) 箱箧.(qiè) 给.予(ɡě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典范赞誉彻底不可明状B.掠夺宫殿瓷器富丽堂皇C.制裁偷窃谴责眼花瞭乱D.宛如朱鹭耗废荡然无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必将永垂后世,为人们所永志不忘。
B.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种高科技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C.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厦由于采用了玻璃幕墙或不锈钢幕墙,金光闪烁,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D.他们家几辈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家底,被这一场大火烧得荡然无存....,唯独镇宅之宝幸免于难。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要发扬伟大梦想精神,凝聚民族复兴伟力,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B.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活动。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D.《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政府各类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②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③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④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⑤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⑥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A.⑤③⑥②①④B.⑤①②④⑥③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⑥①④⑤③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阅读课文“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至“那才是真正的物主”部分,回答问题。
7.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试赏析文中句子“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所谓的“文明”指什么?这一段话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
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
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
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
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
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
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
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
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
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
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现在是一片喧嚣。
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
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小时候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
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
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的残酷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
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
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
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吗?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
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
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11.第④段和第⑨段都有“提醒”一词,请问“提醒”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中第③段和第⑤段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在提到作者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时,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试从艺术手法和内涵的角度简析标题“哭泣的圆明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