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各项特征对比表(文)
期短
“水能宝库”。
水系特征 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力资源丰富 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含沙量大
中游:河道曲折,河湖众多
下游:“地上河”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慢,航运便利
主要景观 上游: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塞上 上游:著名峡谷--虎跳峡,古代水利工
江南--宁夏平原;
程--都江堰,世界最大水利工程--长江
11 个:青藏滇川(蜀)渝鄂湘赣皖苏
沪(申)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
北平原
中下游平原
主要支流
táo
湟水、 洮 河;渭河、汾河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汉江、湘江、赣江
水文特征 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结冰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黄河各项特征对比表
项目/河流
黄河
长江
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
注入海洋 渤海
东海
长度
5464 千米
6300 千米
特点
呈几字形,我国第二长河,世界含沙量 呈 V+W 字形,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
最大的河流
三长河
河段划分 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流经省区 9 个: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
被破坏严重
下游:地势低平,黄河泥沙易淤积
治理措施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上游:加强生态建设,治沙是关键,合理放牧; 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长江三峡工
中游: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 程);“九曲回肠”的荆江。
高中地理知识点: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分析
一、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状特征,主要有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
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组成的形状,故称其为扇形水系;长江支流众多,无规律地从两岸注入,与干流之间组成的形状似树木的主干与枝桠的形状,称为树枝状水系;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形成的是向心状水系;淮河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与干流垂直,状如木梳,称其为梳状水系;若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状如羽毛,则为羽状水系。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涨水,干流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则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二、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所指的是与河水相关的性质特点,主要表现在水量的多。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一、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状特征,主要有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
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组成的形状,故称其为扇形水系;长江支流众多,无规律地从两岸注入,与干流之间组成的形状似树木的主干与枝桠的形状,称为树枝状水系;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形成的是向心状水系;淮河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与干流垂直,状如木梳,称其为梳状水系;若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状如羽毛,则为羽状水系。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涨水,干流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则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河流水系特征是指集水河道的结构,主要包括河流流向、河流流程、水系形态、流域面积、河道状况、河网密度等。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如下:1.河流流向河流流向看流域地势状况。
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要通过图例反映的地势状况来确定流向。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山谷沿线等值线数值大小可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河流沿线,等高线图凸向河流上游。
河流流程。
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和陆地比较破碎(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
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一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水系形态水系形态看干、支流的组合形状特征。
常见有扇状水系、树枝状水系、向心状水系、平行状水系等。
如海河五条支流在天津汇合,独流入海,状如芭蕉扇的茎与柄,故为扇状水系。
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呈树枝状排列的为树枝状水系,如中国的长江、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集,形成向心状水系。
黄河长江水系图
黄河干流
黄河干流长度
黄河干流全长约为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干流特点
黄河干流水量较大,水流湍急,河道曲折,沿途形成了许多著名的 峡谷和险滩,如壶口瀑布、龙门峡等。
黄河干流开发
为了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沿岸地区建设了众多水电站和灌溉工 程,同时也加强了黄河干流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黄河支流
1 2
主要支流
黄河的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洮河、湟水等。
支流水量
这些支流水量较大,对黄河的水量有一定的影响。
3
支流水域保护
为了保护支流水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各地政 府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开发、加强 水质监测等。
黄河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黄河上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 等。
目的和意义
黄河长江水系图对于研究我国的水文地理、环境变化、经 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水系图的绘制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大水系的流域 特征、水资源分布、环境变化趋势等问题,为我国的水资 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黄河长江水系图也是地理教育和科普的重要素材, 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地理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黄河长江水系图
• 引言 • 黄河水系 • 长江水系 • 两河水系比较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黄河长江水系图是地理学中重要 的专题地图,主要展示黄河和长 江两大水系的流域范围、支流分 布、湖泊位置等水文地理信息。
02
通过地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两大水 系的流域特征、地理关系以及环 境变化等。
米之乡,沿岸风景秀丽,景点众多。
长江干流开发利用
03
长江干流是重要的水能资源和水运通道,沿岸有多座水电站和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黄河上游共同水文特征
长江黄河上游共同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落差大、水能丰富。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1
(1)黄河处于我国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所以黄河有明显的汛期和结冰期,黄河上游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导致含沙量很大;下游地势平缓,水流速度缓慢;
(2)长江流域基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径流主要来自中、上游,径流变化比较平稳,没有结冰期。
长江上游从青藏高原到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中游水量较大,河道弯曲,汛期易泛滥;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缓,通过分析可见长江、黄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水能资源丰富。
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
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黄土河流。
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包括河流特征、水文特征以及地理特征。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北方,横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和山东等八个省份。
由于地势高低起伏,黄河形成了许多陡峭的峡谷和峡谷。
这些地理特征使得黄河在流经这些地区时形成了许多急流和瀑布,给河流的水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很大的潜力。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水量丰富和泥沙含量高。
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年平均径流量约为89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径流量的五分之一。
由于流域面积广大,河流长度较长,黄河的水量在不同季节和年份之间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和秋季是黄河的高水期,而冬季和春季则是低水期。
这种季节性的水文特征对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河的水文特征还表现在泥沙含量极高。
由于流域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疏松,容易被水流冲刷,黄河的水中携带了大量的泥沙。
每年黄河输送的泥沙量约为39亿吨,占全国河流输沙总量的70%以上。
这种高含沙量的水文特征给黄河流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河道淤积、洪水灾害等。
因此,黄河的泥沙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泥沙的输送和河道的淤积。
除了水文特征,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也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河流域地势高低起伏,地理条件复杂。
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陡峭,水资源相对较少,农业生产和人口聚集较少。
而在华北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和人口聚集较多。
这种地理特征使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了解和研究黄河流域的水文地理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河的水资源,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简述黄河的主要水系特征
简述黄河的主要水系特征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其主要水系特征如下:
一、干流
黄河干流长约5,464公里,是黄河流域最长、最重要的河道。
干流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发源,穿过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四个省份,在胶州湾注入渤海。
二、支流
黄河有丰富的支流,其中包括了泾河、渭河、洛河、漳河、滹沱河和荥河等。
这些支流构成了黄河流域广阔的水系网,为周边的人们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三、季节性变化
黄河水系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在春季和夏季时,水位相对较高,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而在秋季和冬季时,则相对较低,水流缓慢。
四、泥沙含量高
黄河水系的泥沙含量非常高,每年的泥沙输送量高达数亿吨之多。
这不仅给河道的治理和航运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还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黄河的主要水系特征体现在其干流、支流、季节性变化和泥沙含量等方面,这些特征也是黄河流域的独特之处,吸引着众多人们前来探秘并留下深刻印象。
长江 黄河的水文 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域面积、水量、水位和水文规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特征。
首先,我国河流的流域面积较大。
中国地理辽阔,境内有很多长江、黄河等著名河流,它们的流域面积较大。
流域面积大意味着接收和排水的面积广阔,对水量的补给也更加充足。
其次,我国河流的水量变化较大。
中国地理位置较南,大部分地区相对湿润,不同地区降水分布和季节特征差异明显。
因此,我国的河流水量也随着地理位置、水系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雨季,河流的水量通常会增加,而在旱季,水量则会减少。
长江、黄河等大型河流的水量变化尤其明显。
第三,我国河流的水位变化较大。
河流的水位是指河水面相对于固定基准面的高度。
由于中国的降水和蒸发具有季节性的变化,并且水量变化较大,造成河流水位的波动较大。
河流水位变化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河流的水资源利用和洪水防治等。
第四,我国河流的水文规律也较为复杂。
水文规律是指河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水文特点和变化规律。
中国地域广大,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因此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南方地区的河流在大雨洪水影响下水位波动较大,而北方地区的河流则更容易受到冰冻和融雪的影响。
最后,我国河流的特点还包括多河型、多源流和多河网等。
中国的河流种类繁多,有长江、黄河等大型河流,也有如珠江、淮河等中小河流。
同时,还有众多的支流和支河。
这些河流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河网系统。
总的来说,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十分丰富多样,具有流域面积大、水量变化大、水位波动大、水文规律复杂等特点。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河流资源,进行洪水防治、水资源管理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
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
长江的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县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湖最大,洞庭湖次之);湖口以下至入海口为下游,江宽,江口有水流堆积而成的崇明岛。
长江源远流长,全长公里。
习惯上把它分为三段,河源-湖北宜昌为上游;宜昌-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三个河段是依据干流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水文特征来划分的。
1、上游(约公里):河流大部分经过高原、高山、峡谷地带,具备显著的高原山地峡谷河流特征。
这里河床潮差小,河流水量充沛,水流水流,水利资源多样。
2、中游(约公里):河道迂回曲折,江面宽展,河床比降锐减,水流迟缓,另外支流众多,湖泊密布。
水位、流量受雨水的影响显著,对长江干流的水量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下游(公里):江阔水深,支流短小,水网布满,湖泊众多,对长江水量影响并不大。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分析
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分析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它们拥有独特的水文特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几乎横贯了全国,而长江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
本文将对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
首先,我们来看黄河。
黄河的特点之一是其水含沙量极高,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这是因为黄河流域土地贫瘠,极易产生沙尘暴,并将沙土带入河道。
因此,黄河的水色呈淤黄色,而且呈现出周期性的漂浮物沉积。
这种水质特点使得黄河的水利用价值相对较低,也给治理和利用黄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与之相比,长江的水文特征相对稳定。
长江的水含沙量较低,水色偏绿,水质相对较好。
这是因为长江流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颗粒物较少。
长江无论是供水、农业灌溉还是航运都具有优势,也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除了水质特征外,黄河与长江在水量方面也存在差异。
由于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水量较少,导致黄河在夏季水位下降,水流减缓。
而在冬季,由于降雪和融雪的影响,黄河流量一度增大,甚至会引发洪水。
相比之下,长江水量相对稳定,流量在年内变化较小,淡水资源相对充足。
这使得长江成为了重要的水系,为各种用水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黄河与长江的分布区域也导致了其水文特征上的差异。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西北干旱地区,再注入渤海。
这导致黄河的水流长度较长,流经多个陡峭的峡谷,河流弯曲,水流湍急。
而长江则流经华东地区,形成了宽阔平缓的河谷地带,河流更加稳定。
这些地理差异也为两河流域的治理和利用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综上所述,黄河与长江拥有各自独特的水文特征。
黄河水质淤黄,水含沙量高,水量变化大,而长江水质清澈,水量相对稳定。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两条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针对黄河的高水沙含量,需要采取河道整治、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等措施,以改善河水质量,保护河流生态。
而长江则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同时,黄河与长江也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
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长江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特征
(1)长江上游:因为有众多大江小河及其支流汇入,其累积总河流量是中国最大的,绝大部分汇入长江的河流都是典型的流量变化大的河流,其的季节洪水变化比较大;
(2)长江中游:水流稳定,河床宽阔,但流量变化大;
(3)长江下游:由于上游近年坝的建设,流量的大小已被平稳化,洪水变化并不大。
2、泥沙特征
(1)长江上游:汇入大江小河所带来的泥沙大部分仍存在于河道,泥沙量也较大;
(2)长江中游:汇入河流的泥沙被长江携带而下,流速较快;
(3)长江下游:泥沙大多被河床的碎石所吸收,流速较慢,因此,河床一般都很平整,充满了碎石和沉积物。
3、河床特征
(1)长江上游:地形较陡峭,河床多为沙质,河床及其支流大多有弯折;
(2)长江中游:地势较平缓,河床弯曲改向,多为石质;
(3)长江下游:河床很平整,绝大部分都是碎石混合沉积物,呈现出
平静、宁静的水田景象,河床弯折较少,河道呈现出见任意的直线。
4、水位特征
(1)长江上游:季节洪水变化较大;
(2)长江中游:季节水位也比较波动;
(3)长江下游:水位没有太大变化,受上游大坝控制,更具有稳定性。
5、水质特征
(1)长江上游:由于多汇入小河支流,受地方治理活动影响较大,水
质一般不好;
(2)长江中游:水位较深,是长江上游--------------------中游水质转变
最明显的地方;
(3)长江下游:长江水质仅次于上游,表现出一定的趋正态,但还是
存在污染问题。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地理辽阔,拥有众多河流,其中包括众多大小不一的河流系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水文特征。
下面是关于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一些知识点:1.河流的分布我国的河流大致可分为东部河流和西部河流。
东部河流多为短小、水量丰富,流向一般呈南北方向。
东部河流主要有长江和黄河,其中长江流域面积最大,河长最长,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之一、而西部河流多为长而窄,水量较小,流向以西北方向为主。
西部河流主要有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澜沧江等。
2.河流的水量我国河流的水量分布不均匀。
东部河流的水量相对充沛,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水量最为丰富,年平均径流量约为960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河流。
黄河的水量相对较小,年平均径流量约为63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
西部河流的水量较小,主要依赖于雨水和融雪来补给。
3.河流的水位变化我国的河流水位变化较大,旱季水位低,雨季水位高。
长江的水位变化最为明显,旱季水位相对较低,雨季水位急剧上升,甚至泛滥。
黄河的水位变化也较大,旱季水位低,雨季水位相对较高。
由于黄河的水量较小,经常发生决口泄洪的情况。
4.河流的污染我国的河流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被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水质恶化。
特别是黄河流域的水质问题非常严重,水质差的地区使得灌溉农田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5.河流的开发利用我国的河流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进行多种用途的开发利用。
利用河流的水力资源可进行发电,建设水电站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的电力需求;利用河流进行灌溉可提高农田的产量;利用河流进行交通运输,方便货物的输送等。
同时,也需要合理规划和保护河流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
这些是关于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一些知识点,了解这些特征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水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同时,也需要我们认识到河流资源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河流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推动河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1)洪涝灾害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长江黄河知识点
长江黄河知识点长江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的河流,它们在中国的地理、文化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地理特点、文化意义和历史演变三个方面介绍长江黄河的知识点。
地理特点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西藏、四川、湖北、上海等地,最后在江苏南京注入东海。
长江的水流湍急,水质丰富,蕴藏了丰富的水资源。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流经甘肃、宁夏、河南等地,最后在山东的东营注入渤海。
黄河因为沙土丰富,经常发生泥沙灾害,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的悲歌”。
长江黄河的水质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河流文化。
文化意义长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长江流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长江流域的武汉是中国的“九省通衢”,被誉为“中部咽喉”。
武汉也是中国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长江流域还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如宜昌、重庆和南京等。
黄河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泉。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黄河流域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址,如兰考、尧都、安阳等。
历史演变长江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演变。
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长江流域出土的许多文物和遗址证明了这一点。
近代以来,长江流域也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和工业中心。
长江沿岸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之一。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和王朝的聚集地。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黄河流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常发生战争和动荡的地方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黄河,减少灾害对人民的影响。
总结长江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的河流,它们在中国的地理、文化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了解中国的中华文化和历史演变,学习长江黄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长江黄河地理特点、文化意义和历史演变的介绍,我们深入了解了长江黄河的重要性和影响。
长江黄河知识点总结
长江黄河知识点总结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80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约5分之1。
长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流域、流域水系、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总结长江的相关知识点。
地理位置长江位于中国东部,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唐古拉山脉,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市,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的四分之三地区,东临太平洋,西接青藏高原。
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流域内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形成了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天然资源。
在长江流域内有大量的煤、铁、铜、铝、锰、铁、锡等矿藏资源,同时还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流域水系长江干流从发源地至扬子江口长约3900千米。
其中,金沙江、岷江、沱江等支流汇入长江,其总流域面积35.1万平方千米,形成了三峡库区和著名的水利工程。
在长江流域还有3400多条长江支流,河流密集,交通便利,这对于农田灌溉和水力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长江流域还有大量的湖泊,其中最大的是鄱阳湖,汇入长江的湖泊达1100多个之多,湖泊丰富了流域的水资源,形成了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
水资源利用长江流域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的重要水文资源区之一。
流域内的河流湖泊众多,为中国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长江水系可以带来巨大的水力能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工业和城市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在长江流域的三峡地区,已经建设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之一,能够发电约1.82亿千瓦时,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此外,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还可以用于航运和渔业等方面。
长江支流众多,而且河流湖泊之间形成干线和支线航运网络,通过这一航运网能够实现从上游到下游的大规模货物运输,是中国重要的水运通道。
探讨长江、黄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及对应措施
探讨长江、黄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及对应措施摘要:长江黄河都源头来说都来自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的雪融化之后形成了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区,两条河从第一阶梯进入到第二阶梯,经过第三阶段的平原地区汇入东海,长江和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哺育这我国两岸的广大人民群众。
本文就主要针对长江黄河地区的水温特征的异同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了长江和黄河出现的灾害和现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长江;黄河;水文特征;异同点;对应措施1.黄河地区近几年来,在开发和治理黄河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扬水、疏浚,还是铸闸、建坝,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许多。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水土保持以及相关的河流到了整治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例如小浪底控沙区域,龙羊峡大型水电站等等,但由于我们对黄河缺乏整体认知,工程建设缺乏针对性,导致各项措施之间产生了冲突,在进行开发和治理时,总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从地质层面上来看,黄河流域是以黄土高原为主,依靠移山填海才有了一定的地质基础,黄土高原在经过常年冲刷之后,才形成了今日的华北平原。
在华北平原和大海中,有绝大部分的泥沙资源、水资源等都是来自于黄河的。
由此可以看出,黄河的淤积过程完全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这也就是它能成为地上河的根本原因。
在对于黄和地区中游和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进行开发的过程的进程不断加快,这就导致了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越发的严重,并且因为在下游地区实施的筑堤束水方案,导致了黄河下游地区的流路在不同的情况下行程了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由于当时的生产技术过于落后,所以这条河道也就形成了善徒、善决、善淤的特性。
人们在多年治理过程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下游采取不用堤防束缚、上宽下窄的河道以及“宽河固堤”的办法,使黄河的淤积速度得以控制下来,绝口数量也大大降低,目的就是为了让黄河各流路的寿命能够延续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降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1057毫米,有四个主要雨区:(1)武夷山雨区,年雨量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
(2)南岭雨区,年雨量约1400毫米,雨期稍后,在 4,6月。
(3)峨眉山雅安雨区,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
(4)汉江雨区,雨期最迟,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约1000毫米。
在正常年份,长江流域的雨带从三、四月起,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中下游的雨季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降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下游降雨多于上游。
长江是雨洪河流,洪水变化规律与暴雨大体相应,其入汛时间中下游早于上游,一般年份,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4,6月为主汛期,洞庭湖的资、沅、澧水则为 5,7月,上游各支流7,9月,如遇有秋汛,10月份也会发生大洪水。
长江干流各控制站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一般在6,9月,而以7,8月为最多。
长江的年径流量为8890亿立方米,其中上游来量占47%,洞庭湖占21%,鄱阳湖占17%。
长江干流寸滩至宜昌的三峡区间全长约660公里,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若不包括乌江,则区间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区间面积约占宜昌以上面积的5.6,,虽然这段面积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区间洪水常来势凶猛,对宜昌洪峰常起戴帽作用。
例如,1982年宜昌最大洪峰52400cms, 而三峡区间产生的最大洪峰就为27900cms。
造成区间洪水的暴雨移动方向,一般由四川的岷、沱、嘉陵江一带雨区中心向东偏南移动或自西向东移至三峡地区,亦有从四川东北和汉江上游一带的雨区中心南压至三峡地区,这与长江的流向相一致,而三峡暴雨往往又是两至三天,此即为造成三峡地区的洪水常常是叠加在长江上游洪水的涨水段或峰顶附近的主要原因。
长江三峡区间是长江中下游暴雨的多发区,该区间的洪水预报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汛调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流域主要暴雨区和相关暴雨极值数据长江流域最大24h暴雨,为江苏省如东县潮桥822mm,(1960年8月4日),最大三日暴雨湖北五峰县1076mm,1935年7月3日-5日。
3.干支流洪水特性长江的大暴雨洪水可分为全流域性和局部区域性两种类型。
前一种降雨范围广,历史长,上下游雨季重迭,且雨区移动方向大致与干流流向一致,干支流洪水发生严重遭遇,如1954年和1998年。
后一种是干流某些河段和若干支流发生大强度大面积的暴雨所造成,如中游的1935年、1996年,上游的1981 年,汉江的1983年等。
长江洪水特性:(1)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
干流实测最大洪峰流量92600立方米每秒(1954年大通站),调查最大洪峰流量达110000立方米每秒(1860年,1870年枝城);主要支流如汗奖、嘉陵江实测最大流量都超过40000立方米每秒,调查最大洪峰流量超过50000立方米每秒。
一次洪水过程历时长干流屏山、宜昌20-30天左右,汉口、大通站超过50天,各支流一次洪水过程一般在10天左右。
由于峰高、历时长,洪水总量很大,如1954年汉口站最大60天洪量达3220亿立方米,大通站4210亿立方米,洪水峰量远大于其他河流。
汛期洪水组成(5月-10月),以大通为控制站,宜昌以上约占50%,中游占44%,下游不及5%;以汉口为控制站,宜昌以上占66%,洞庭湖水系占23.9%,汉江占7%,清江不到2%。
(2)洪水比较稳定,年际变化小。
(3)含沙量低,输沙量大。
宜昌多年品均含沙量1.2Kg/m3,但水量大,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3亿吨;大通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157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4.7亿吨。
4.历史洪水描述、洪峰编号(1)1998年洪水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
其主要特点:(1)全流域型洪水继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沅江、澧水和湘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致使长江出现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型大洪水。
(2)洪水次数多受降雨影响,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先后多次发生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
(3)洪水量级大今年长江洪水与1954年洪水相比,上游宜昌水文站7、8月份来水量均超过1954年,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等于或大于1954年,频率约80,100年一遇;中游洪量仅次于1954年,如不考虑洪水还原,汉口7、8月份来水量、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均大于1954年洪水;下游大通略小于1954年。
(4)洪峰水位高长江干流沙市,螺山、武穴,九江共359公里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过历史最高记录,超过幅度达0.55,1.25米,沙市曾三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水位分别达44.95米、44.84米和45.22米,最高洪峰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55米。
(5)洪水持续时间长从6月中旬起,长江干支流水位先后超警。
今年长江干流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的时间分别长达57天、82天、81天、84天和94天,监利,螺山、武穴,九江河段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时间长达40多天。
(6)洪水发生3月份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湘江和鄱阳湖赣江多次出早、来势猛汛前,1,现历史同期最高水位。
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自6月24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长江上游7月初即出现第一次洪峰,比正常年份提前约半个月。
7月4日,监利、武穴和九江河段即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2)1954年洪水在全流域普降大雨的情况下,鄱阳湖水系的赣江等和在6月初和7月初都发生了较大洪水。
洞庭湖水系,沅将于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和7月下旬连续发生较大洪水,桃源站分别达到19200立方米每秒(5月26日)、17800立方米每秒(6月27日)、17800立方米每秒(7月16日)和23000立方米每秒(7月31日);湘江也于6月初、6月中旬和6月底连续发生大水,其中6月30日湘潭站最大洪峰流量达 18300立方米每秒,接近实测最大洪水;澧水、资水也都出现了较大洪水。
汉江也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生了中等偏大洪水,汉口以下至湖口区间支流最大入江水量达13582立方米每秒。
在上述情况下,江湖水位迅速上涨,汉口站6月25日超过警戒水位(26.30米),7月18日突破1931年最高水位 28.28米。
在下游全面高水位的情况下,6月25日至9月6日上游宜昌站先后出现4次流量大于5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8月7日最大洪峰流量达 66800立方米每秒,枝城站洪峰流量达71900立方米每秒。
荆江分洪区3次分洪和多处扒口、溃口分洪,总分洪量达到1023亿立方米的情况下,沙市水位达到44.67米,城陵矶水位达到33.95米,汉口水位达到29.73米(最大洪峰流量实测为76100立方米每秒),城陵矶水位达到33.95米,都突破了历史纪录。
还原计算为城陵矶站最大流量为108900立方米每秒,汉口站为114183立方米每秒。
(3)洪峰编号原则1)编号范围:暂限于长江宜昌-大通江段干流洪水。
2)编号标准:在上述范围内,宜昌出现5万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或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方纳入编号,否则不纳入编号序列;3)在上述范围和标准下,以实测洪峰出现的时间序号进行编号;4)在下游江段出现的编号洪峰是上游江段编号洪峰向下传播的结果时,沿用上游洪峰编号,否则下游江段洪峰另行编号。
其中第4)项原则的含义是:当上游洪峰下传时发生合并,则听其自然,称谓为某号洪峰在某江段并入某号洪峰,当出现上游洪峰下传单峰变数峰时,如果在下游江段均符合编号标准时,应允许在下游江段按时间顺序插入新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