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五言和七言—谈古诗的体裁

合集下载

四言、五言和七言—谈古诗的体裁

四言、五言和七言—谈古诗的体裁

四⾔、五⾔和七⾔—谈古诗的体裁 在这个题⽬下⾯,说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体裁问题。

当然,古诗体裁不⽌这三种,尚有三⾔、六⾔、杂⾔以及某些特殊诗体如楚辞等,不过这⾥的三种却是数千年诗歌史上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

^^⼀ 我国诗歌的最早形态是怎样的?这要根据最早的诗歌作品来加以归纳总结。

从现今能够看到的⽂字资料来说,最早的诗歌作品有两部分。

⼀部分是先秦两汉典籍中所记载或引⽤的西周以前的古歌。

如《礼记》所载的《蜡辞》,据说是神农时的作品,《论衡》所载《击壤歌》,据说是尧时的作品,此外还有所谓“尧有⼤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等等。

不过这些作品的被记载,都是与所称时代相隔数百年甚⾄千余年之后的事,其可靠程度很难说。

另⼀部分是出⼟的商代⼘辞和钟⿍铭⽂中的材料。

它们的可靠性是⽆可置疑的,但其中可以称得上是诗歌的东西⼜实在太少。

曾有⼈努⼒寻找并提出⼀些作品来,如《⼘辞通纂》375,《国语》所载《商铭》,《礼记》所载《盥盘铭》等,不过这些作品只能说是接近于歌谣罢了,还不能算真正的诗歌。

我国现存最早的既可靠⼜成熟的诗歌,还应推“诗三百”,这是⽂学史上公认的第⼀部诗歌总集。

“诗三百”中产⽣时代最早的篇章,要算《⼤雅》中的《⽣民》、《公刘》、《繇》、《皇矣》、《⼤明》等,⼀般认为,这些作品是周民族的史诗,在西周即已写定,⽽它们作为⼝头⽂学流传的时间当更早。

从“诗三百”的体裁来看,尽管不那么单纯划⼀,但很分明地就是以四⾔为主,这是⼀部四⾔诗的总集。

尤其应注意的是,其中的民歌(《国风》⼤部、《⼩雅》部分)、贵族诗歌(《雅》、《南》⼤部)、庙堂诗歌(三《颂》),都以四⾔为基本体裁。

“诗三百”之外,尚有两周时期的⼀些佚诗,它们也被记载在先秦两汉的某些典籍⾥,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者讴》、《⼦产诵》、《鸜鹆歌》等。

这些也基本上都是四⾔体。

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论是社会下层还是上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把场合,所使⽤的诗歌都以四⾔为主,四⾔就是当时最流⾏发达的诗体。

诗歌的体裁与题材图文稿

诗歌的体裁与题材图文稿

诗歌的体裁与题材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古典诗词的体裁与题材一.古典诗词的体裁【诗】古典诗歌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

一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

一般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故而又分别被命名为五律和七律。

诗体分为四联,首颔颈尾,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这就是律诗最基本的结构。

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在后详述),各联对句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

【词】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诗歌分类详解(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诗歌分类详解(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1、四言古诗、五古、七古、杂言等
2、乐府诗
古体诗 2.1包括唐朝白居易等人写的新乐府诗
2.2乐府是秦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
3、楚辞(也叫骚体,因屈原的《离骚》而得名)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体裁,诗中多含“兮”
4、歌行体
标题常以“歌”、“歌行”结尾
古体诗为唐朝之前的诗人写的诗。

但唐以后也有很多沿用古体诗体裁写的诗,
这样的诗虽出自唐后,但也属古体诗,(如新乐府,歌行体中的部分诗等)诗
1、律诗
1.1每首8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近体诗 1.2一句五个字称五言律诗,七字称七言律诗
今体诗 1.3 第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颔联,颈联要求对仗工整
2、绝句
2.1每首4句
2.2一句五个字称五言绝句,七字称七言绝句
2.3第2、4句最后一字要求押韵,第1句可押可不押,第3句不押
诗歌3、排律或长律
3.1 也分五言徘律,七言排律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唐朝以后的人写的,但不是所以唐以后的人写的都是
近体诗,唐以后也有古体诗。

现代诗
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题目由由词牌名和题目组成
如辛弃疾《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杂剧(戏剧)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类(《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
散曲
题目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
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摘要: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包括律师与绝句,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时期: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时期:诗体的成熟期,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时期: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关键词:古代诗体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发端于上古,发育于夏商周三代,拓展于汉,蔓延于六朝,繁荣于唐、宋,衰落于元、明清。

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诗与音乐、舞蹈逐渐分离,成为单纯的艺术形式。

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律、绝),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古代诗体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时代对诗歌形式的影响,也反映了历代诗人对理想的诗歌形式的追求。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阶段: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阶段成熟期:诗体的,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阶段: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

一、诗体的萌芽期(上古时期)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上古歌谣,它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集体的口头创作。

古诗分类的依据

古诗分类的依据

古诗分类的依据
古诗分类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格律分类:古诗根据格律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格律的限制,通常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

而近体诗则以律诗为代表,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包括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

2.按字数分类:古诗根据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等。

四言诗每句四个字,五言诗每句五个字,七言诗每句七个字等。

3.按内容分类:古诗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叙事诗以叙述故事为主,抒情诗则以表达情感为主。

4.按形式分类:古诗根据形式可以分为古风和乐府。

古风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乐府则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其职能是采集民歌并配乐以演唱。

5.按是否受乐府独立分类:古诗也可以分为乐府和非乐府两类。

乐府独立指其依照乐府旧题而作,而非乐府则不依乐府旧题而作。

以上是古诗分类的主要依据,但不同的分类方法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或重叠的情况。

简谈古体诗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简谈古体诗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简谈古体诗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

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

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

代表诗作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商隐《蝉》等。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

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1、每首八句;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体裁。

其中的“言”,指字。

比如,从形式上说,四言诗也就是四个字为一句的古诗。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

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

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

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五言诗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一些五言诗句。

但它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

汉初的《戚夫人歌》后四句是五言,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

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提供了更多余地。

在东汉,无论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都有了长足发展。

《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等乐府民歌,都是一些令人注目的作品。

班固则是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文人,他的《咏史》,五言十六句,显示了文人学习民间新诗体之初的现象。

后来,又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郦炎《见志诗》等产生。

到汉末,随着“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五言诗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从建安时期开始,五言诗压倒了四言诗,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七言诗的起源也很早,在《诗经》中也有一些七言句,如“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等。

到战国晚期,就有以七言为主的劳动歌。

诗歌体裁分类

诗歌体裁分类

诗歌体裁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

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古风、古体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您都知道什么意思吗?

古风、古体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您都知道什么意思吗?

古风、古体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您都知道什么意思吗?古风诗体名。

即'古诗'、'古体诗'。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其中有不少名篇。

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

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到了唐代,七言诗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诗体名。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是两种不同的诗歌形式,它们在字数、句式和表现风格上都有所不同。

1.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是一种诗歌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八句,每句的平仄有一定规律。

它的特点是在每句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需要押韵,而且平仄需要在交替的句子中进行。

五言律诗的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春夜喜雨》等。

2.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是一种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它的特点是在每句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需要押韵,而且平仄需要在交替的句子中进行。

七言绝句的代表作品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等。

总的来说,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们通过字数和平仄的不同组合和运用,展现出了诗歌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效果。

古体诗的四种体裁

古体诗的四种体裁

古体诗的四种体裁古诗体裁多奇妙,且听我来细细聊。

先来说说五言诗,那真真是短小精悍呀!就像那小巧玲珑的宝石,虽小却璀璨无比。

五言诗呀,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是传达出深深的情感。

就好比你看见一朵小花在风中摇曳,五言诗几个字就能把那美妙的瞬间给留住。

你说神奇不神奇?它就像生活中的小惊喜,时不时给你带来感动。

七言诗呢,就像是一位优雅的舞者,在舞台上尽情展现着它的风姿。

它的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七言诗能把复杂的故事、情感都包容其中,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就像你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七言诗就是那华丽的礼服,让你光彩照人。

你想想,当你用七言诗来表达你的喜怒哀乐时,是不是感觉特别带劲?再讲讲律诗,那可是古诗中的“大家闺秀”呀!它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对仗工整,就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律诗就像一场严谨的棋局,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不能有丝毫马虎。

写律诗就像是在挑战自己,要把每个字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但当你完成一首优秀的律诗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

就好像你经过努力建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堡,心里那个美呀!最后说说绝句,它恰似那机灵的小燕子,轻盈灵活。

绝句以简洁明快著称,用最少的字传达最深刻的道理或情感。

它就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你的心灵。

有时候,一句绝句就能让你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你看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简单几个字,就把春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你能不喜欢吗?哎呀呀,古诗的四种体裁,各有各的魅力,各有各的精彩。

五言诗是那贴心的小伙伴,七言诗是那耀眼的明星,律诗是那精致的宝贝,绝句是那灵动的精灵。

它们就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我们可以在高兴的时候,用七言诗来抒发心中的喜悦;在悲伤的时候,用五言诗来寄托我们的哀思;在想要表达严谨观点的时候,律诗就是最好的选择;在想要简洁明了的时候,绝句就能大显身手。

古诗体裁就像是一个丰富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四言、五言和七言——谈古诗的体裁

四言、五言和七言——谈古诗的体裁

作者: 余冠英;江殷
出版物刊名: 文史知识
页码: 11-17页
主题词: 七言;五言;诗歌作品;中国古典诗歌;杂言;诗三百;诗歌史;四愁诗;乐府民歌;乐府歌辞
摘要:在这个题目下面,说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体裁问题。

当然,古诗体裁不止这三种,尚有三言、六言、杂言以及某些特殊诗体如楚辞等,不过这里的三种却是数千年诗歌史上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

一我国诗歌的最早形态是怎样的?这要根据最早的诗歌作品来加以归纳总结。

从现今能够看到的文字资料来。

律诗诗体介绍

律诗诗体介绍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当时沈约等人提倡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

至初唐时期,沈佺期、宋之问等人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字数限制: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2. 押韵:律诗要求第二句、第四句和每两句之间的押韵。

押韵规律遵循《广韵》、《集韵》等韵书的规定。

3. 平仄:律诗的平仄要求严格,平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音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每句诗中平仄音节的搭配要有规律地交替出现。

4. 对仗:律诗中的对仗是指诗句中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仗要求字义、词性、音韵等方面相对应,以达到形式美和音韵美的统一。

5. 内容表达:律诗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律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苏轼等人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律诗作品。

律诗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诗歌宝库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古体诗的种类与特点

古体诗的种类与特点

古体诗的种类与特点古体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至唐代达到了巅峰。

古体诗主要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三种形式。

以下是对古体诗的种类和特点的详细介绍。

一、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指每句诗有五个字,一首诗通常有四句,共计二十个字。

五言古诗的特点是结构紧凑,音律优美。

古代诗人通过使用五言古诗的形式,能够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五言古诗的创作题材广泛,既有描写自然风景的山水诗,也有讴歌英雄事迹的史诗,还有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的抒情诗等。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五言古诗注重形式的整齐和对仗的使用,常常采用平仄对偶和平平仄仄仄的格律,使诗句节奏抑扬顿挫,音乐感极强。

二、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指每句诗有七个字,一首诗通常有四至八句不等,总字数在28至56个字之间。

相比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的句子更长,意境更广,表达更为深远,给古代诗人更大的表达空间。

七言古诗同样有丰富的题材,可以描绘自然景物,叙述历史故事,抒发个人情感等。

七言古诗的写作风格较为激烈,表达力更强,形式更为灵活。

同时,七言古诗也注重格律的运用,常见的有平平仄仄平平仄等韵律形式。

著名的七言古诗有杜甫的《登高》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

三、乐府诗: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

乐府诗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口头传唱的特点,成为了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倾诉情感和表达心声的重要途径。

乐府诗的题材多样,包括民间故事、宫廷娱乐、祭祀之诗等。

早期的乐府诗多以五言古诗作为基本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出七言和其他形式的诗歌。

乐府诗的特点是押韵明确,节奏明快,并带有明显的吟唱技巧。

乐府诗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多采用辞藻华丽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著名的乐府诗有《木兰辞》和《关雎》等。

总之,古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卓越的艺术性,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主要形式,它们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各具特色,但共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追求和思想情感的表达。

古体诗定义

古体诗定义

古体诗定义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

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

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

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

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

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

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

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

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分类编辑播报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四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唐诗的形式

唐诗的形式

唐诗的形式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其形式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主要包括五言诗和七言诗。

唐诗以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细腻的感情描写著称。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唐诗的形式。

五言诗
五言诗是唐诗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音韵结构上要求每句五个字。

五言诗可以分为律诗
和绝句两种形式。

律诗是五言诗的一种固定体裁,要求每句五个字,每组四句构成一首诗。

律诗的音律
结构分为破、平、仄、平四调,其中平调是指平声,仄调是指上声、去声、入声。

律诗的
格律较为严谨,需要遵守每一句的字数和音律,同时还要求格律和意境相统一、内蕴和表
现统一。

七言绝句是七言诗的一种形式,要求总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在构成上,七言绝句和
五言绝句类似,要求押韵和意境相统一。

总结
唐诗时代的五言诗和七言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也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
朵璀璨明珠。

这些诗每一句话都像一首小曲,充满着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感染性的节奏,通
过其深刻的情感和通透的表达,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的一面旗帜,照亮着
中华文化,也启迪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言、五言和七言—谈古诗的体裁在这个题目下面,说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体裁问题。

当然,古诗体裁不止这三种,尚有三言、六言、杂言以及某些特殊诗体如楚辞等,不过这里的三种却是数千年诗歌史上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

^^一我国诗歌的最早形态是怎样的?这要根据最早的诗歌作品来加以归纳总结。

从现今能够看到的文字资料来说,最早的诗歌作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先秦两汉典籍中所记载或引用的西周以前的古歌。

如《礼记》所载的《蜡辞》,据说是神农时的作品,《论衡》所载《击壤歌》,据说是尧时的作品,此外还有所谓“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等等。

不过这些作品的被记载,都是与所称时代相隔数百年甚至千余年之后的事,其可靠程度很难说。

另一部分是出土的商代卜辞和钟鼎铭文中的材料。

它们的可靠性是无可置疑的,但其中可以称得上是诗歌的东西又实在太少。

曾有人努力寻找并提出一些作品来,如《卜辞通纂》375,《国语》所载《商铭》,《礼记》所载《盥盘铭》等,不过这些作品只能说是接近于歌谣罢了,还不能算真正的诗歌。

我国现存最早的既可靠又成熟的诗歌,还应推“诗三百”,这是文学史上公认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三百”中产生时代最早的篇章,要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繇》、《皇矣》、《大明》等,一般认为,这些作品是周民族的史诗,在西周即已写定,而它们作为口头文学流传的时间当更早。

从“诗三百”的体裁来看,尽管不那么单纯划一,但很分明地就是以四言为主,这是一部四言诗的总集。

尤其应注意的是,其中的民歌(《国风》大部、《小雅》部分)、贵族诗歌(《雅》、《南》大部)、庙堂诗歌(三《颂》),都以四言为基本体裁。

“诗三百”之外,尚有两周时期的一些佚诗,它们也被记载在先秦两汉的某些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者讴》、《子产诵》、《鸜鹆歌》等。

这些也基本上都是四言体。

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下层还是上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把场合,所使用的诗歌都以四言为主,四言就是当时最流行发达的诗体。

为什么我国最早的成熟诗体是四言而不是其他形态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

第一,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构词法为其特点的,最常见的是一音一字一词,偶尔有复音词,但那是少数,而且一般为双声或迭韵词。

既然以单音节词为主,那么每一字的容量、内涵就比较大,可以表达一个独立的意念,这就为运用较少文字来表达较多思想感情提供了条件。

没有这个条件,那末仅用区区四字,不要说难以成为一种诗体,连能否较明畅地达意也是问题。

第二,诗歌起源于劳动生活,这一点为多数文学史家所承认。

因此最早的诗歌形式,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劳动的节律。

鲁迅曾经生动地说过,那由第一个人创造出的文学是“杭唷杭唷派”。

“杭唷杭唷”,这里也包含着原始诗歌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特征:简单的音乐节律和语言平衡。

按照这样的基本要求,我们来看,只有四言最相适应。

它既简练,又富于节奏感和平衡感,它便于咏唱,便于记忆,且有可能对事物作相当程度的描写。

所以,从西周初直到春秋时期,在大约五、六百年的时间内,诗歌领域是四盲诗的天下。

“诗三百”不仅是我国第一个诗歌高潮的标志,也成为整个诗歌史上四言诗最高成就的体现者,无论从抒情或叙事的角度看,四言诗歌艺术在“诗三百”中都几乎臻于极致。

如人所共知的诗篇《关雎》、《卷耳》、《野有死麕》、《柏舟》、《氓》、《大叔于田》、《七月》、《东山》、《采薇》、《大东》等等,是后世四言诗以及其他诗歌作者所学习借鉴的典范。

“诗经”这一名词固然主要是从儒家伦理观念提出的,是西汉经学家的花样,但我想不妨借用这个名词,作另一意义上的解释:它是我国四言诗的经典性作品。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创作并未绝迹。

战国时期有些零星歌谣,如《乌鹊歌》、《三秦记民谣》等。

汉代则有韦孟、东方朔、杨恽等写过四言诗,在汉乐府歌辞中还有不少四言之作,不过多在“房中歌”、“郊祀歌”等部分。

三国时曹操父子,以及王粲等都有四言作品,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潘岳,东晋的陶渊明等,也都是四言诗作者。

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们至今吟诵不衰。

然而,总的来看,四言诗的创作势头已大不如前。

至南北朝更成强弩之末,除了在一些死守古雅庄严传统的郊庙歌辞中尚保留着地盘外,在愈益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园地里,已经不占重要地位了。

四言诗的衰落,自有其社会和文学本身的原因。

从社会方面说,迨及春秋末期,列国争霸发展到兼并战争,至战国,战争愈加频繁,规模也更扩大。

这些战争从根本上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正常生活,人民的最低安定生活环境都不复存在,这也就破坏了产生并保存大量民歌的社会条件。

另外,由于周王室衰微,由天下“共主”沦为一普通的小国,采诗、献诗一套制度早已废弃,所以即使有民歌也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至于那些大国的统治阶层士大夫,则处在论辩诡说之风大盛之际,当时正忙于连横合纵,处士横议,而对诗歌并无多少兴趣。

所以战国时期少诗。

从文学方面说,战国时期奴隶制迅速崩溃、新兴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生活的巨变,对艺术形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四言诗体,此时越来越显得不适应时代的复杂化的要求,诗体本身正酝酿着一场变革。

尽管新的诗体尚未正式成立,但四言诗作为旧诗的代表,却已决定性地步入了衰落阶段。

到两汉以后,随着五言诗的兴盛和七言诗的发展,它也就更加快了衰退的进程。

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因素也促成了四言诗的衰退,那就是从战国中期开始的楚辞的兴起。

楚辞本是楚地的诗歌,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只能算是一种特殊的诗体。

楚辞的兴起,不仅改变着诗坛的风气,而且对后来汉赋的兴盛也很有影响,按刘勰的说法,赋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实际上主要是楚辞的一种流变。

辞、赋在两汉特别是西汉,在文坛占着压倒性优势,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进展发达,而四言诗的被排挤也就无可避免了。

^^二依次该说到五言。

五言诗起源颇早,“诗三百”中就有一些五言诗句。

《召南·行露》有“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大雅·緜》有“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这些成章节的诗句,虽还未形成全篇,但无疑是五言诗的胚胎。

战国前期有《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此歌见载于《孟子》,似是一首五言歌谣,不过两“兮”字又使它有类于楚辞体。

五言诗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

汉初有《戚夫人歌》,它前二句为三言,后四句为五言,形态尚不够完整,但基本上是五言了。

此外,有几首大体上可以判明为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也是五言体的,如《东光》、《江南》。

《汉书·五行志》载成帝时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西汉后期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

不过这些都属歌谣,在整个西汉时期,文人所作五言诗尚不可得睹。

过去有“枚乘诗”、“苏(武)李(陵)诗”之说,前人早已辨其不可信。

五言诗在东汉,无论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都有了长足进展。

这当是五言体显示了巨大优越性的必然结果。

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一字之增,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曲折提供了更多余地。

从民间歌谣来看,今存汉乐府民歌中的五言作品,大部分是东汉时期产生的。

这里包括一些令人注目的佳作,如《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双白鹄》、《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等。

它们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体现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而且在艺术上也颇具光彩。

具体表现为: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如《陌上桑》运用多种手法,从多种角度描写罗敷的美丽动人,又通过人物语言来刻划她的勇敢机智,写得很成功。

另外,在比兴的运用上也很有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全篇皆比,比得巧妙新颖,沈德潜评论说:“汉人每有此种奇想”。

从文人创作来看,东汉时期又有一个发展过程。

最先写作五言诗的是班固,他的《咏史》五言十六句,写汉文帝时缇萦救父故事,颇整饬,但拘于敷述事迹,技巧尚稚拙,被评为“质木无文”(钟嵘)。

这是文人学习民间新诗体之初的现象。

班固以后,又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郦炎《见志诗》、蔡邕《翠鸟》、赵壹《疾邪诗》等产生。

这些作品,比起班固《咏史》来,有了进步,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抒情性增强了。

秦嘉、蔡邕、赵壹等都是东汉末桓、灵之世人,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汉末五言诗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但是,能够充分代表东汉文人五言诗水平的,还应推“古诗”。

这是一批无主名作品,其总数达四、五十首。

其中有十九首被萧统收入《文选》,因称《古诗十九首》。

就《古诗十九首》看,它们同一般乐府五言民歌有不小的差异。

首先,乐府民歌多数重于叙事,而“十九首”则是清一色的抒情性作品。

“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沈德潜),象《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一类故事性很强的作品,一篇也没有。

其次,“十九首”固然还保有不少民歌风格,而在驱遣文辞、巧妙地运用比兴来表现和烘托情绪上,又比乐府民歌更加细腻圆熟。

它们写出了自然深婉的意境和清雅感人的气氛。

刘勰说它们“婉转附物,怊怅切情”,钟嵘说它们“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甚至“一字千金”。

因此,历来论者都以为是汉末文人所作,甚至有人揣测可能是建安诗人曹植、王粲的手笔。

要之,“古诗”是文人五言诗初步成熟的标志。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高潮,从文学形式方面说,它主要是诗歌的高潮,尤其是五言诗的高潮。

建安文人接受了汉代文人的影响,也写辞赋,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明显地把主要的创作注意力转向了诗歌,在诗歌中又主要是五言诗。

建安作者中最年长的曹操,他的诗远比赋多,而诗歌中则四言、五言参半。

两种诗体中都有佳品,著名的《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等都是五言。

曹操的这种四、五言兼涉的情况,与汉末的秦嘉、蔡邕等相似。

至于王粲等“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就显然都以五言诗创作为主了。

他们的优秀作品,绝大多数是五言,如王粲《七哀》、徐斡《室思》、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曹丕《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曹植《送应氏》、《杂诗》、《赠白马王彪》等。

此外如繁钦《定情诗》、蔡琰《悲愤诗》等,也都是五言。

建安文人五言诗比起“古诗”来,又有进一步提高。

具体表现为描写题材有了很大扩展,不仅有个人抒情述志之作,也有反映社会重大事件的“诗史”式作品,这就大大充实了五言诗的艺术功能。

另外在词采的丰富和描写手段的多样等方面,建安五言诗作者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