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
六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嗟来之食》,完成习题。
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摘自《礼记·檀弓下》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
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
③贸贸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④奉:捧。
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
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
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
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黔敖为食于路(______)(2)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3)嗟!来食(______)(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4)以至于斯也(______)(6)可去(______)(7)其谢也(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嗟!来食!______________(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师旷①论学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日:“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媪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②其意,还卒③业。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
②感:被……感动。
③卒:完成。
[1]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方:____________ 欲:______________[2]请你说说“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游:_________ 尝:_________[2]解释句子。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王戎是怎么判断李子是苦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幼时记趣》(节选),按要求完成相关问题。
幼时记趣(节选)沈复(清)一日,见二虫斗草间①观之正浓②?,忽有庞然大物③,拔山④倒树而来,盖⑤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⑥二虫尽为所⑦吞。
余年幼,方⑧出神⑨?,不觉呀然⑩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尝暑中过河阳________;②渴甚________③众争取啖之________;④或问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使弈诲二人弈(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告诉我们了一个怎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杨布打狗杨朱①之弟曰②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③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④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①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
②曰:名叫。
③缁(z ī):黑色。
④向者:刚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
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_______②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________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_______[3]翻译语句。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面取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击皮得实人有负盐负薪者①,同释②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③之物。
惠遣争者出④,顾州纪纲⑤曰:“以此羊皮可拷⑥知主乎?”群下⑦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⑧,曰:“得其实⑨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⑩。
——选自《北史李惠传》(注释)①负:背。
薪:柴。
②释:放下。
③藉:垫衬。
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④惠:李惠,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遣:使,让,令。
⑤顾:回头看。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⑥拷;拷打。
⑦群下:部下,属员。
⑧盐屑:盐末。
用,碎末。
⑨实:事实,真相。
①伏:通“服”。
就罪:承认罪过。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二人将行将___________________(2)群下咸无答者咸:__________________(3)惠令人置羊皮席上置:___________________(4)以杖击之以:___________________(5)使争者视之使: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同释重担息树阴。
___________________(2)各言藉肯之物。
___________________(3)惠令人置羊皮席上。
___________________[3]读完本文,请你评价下李惠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词语。
通国:____________ 鸿鹄:____________弗若:____________ 非然:___________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文中“___________”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动筒问难(选自《太平广记》)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6)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
②国学:国子监。
本句后面的“博士”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
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④着冠:成年。
⑤岂合:怎么能。
⑥坐:通“座”。
[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达者七十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传无文: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博士无以对: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__________________(2)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后面说“坐中大笑”,人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尤所爱(尤其,特别)B.今乃掉尾而斗(却)C.谬矣(错误)D.处士笑而然之(这样)[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序号下面画“√”①(杜处士)所宝以百数②(戴嵩)尤所爱③(牧童)拊掌大笑④(杜处士)不可改也[3]翻译句子。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后羿①射日尧②之时,十日③并④出。
焦禾稼⑤,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命羿射十日,中⑥其九日。
日中九乌⑦尽死,堕⑧其羽翼⑨,故⑩留其一日也。
万民皆⑪喜,置尧以为天子⑫。
——选自《淮南子》(注释)①后羿(yì):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善于射箭。
②尧(yáo):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
③十日:十个太阳。
④并:一起。
⑤焦禾稼(jià):烤焦了禾苗庄稼。
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
⑥中(zhòng):射中。
⑦鸟:传说日中有三足鸟。
后也以乌指代太阳。
⑧堕(duò):掉下。
⑨羽翼(yì):翅膀。
⑩故:特意。
⑪皆:都。
⑫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所以称帝王为天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十日并出(__________)(2)中其九日(__________)(3)日中九乌尽死(__________)(4)故留其一日也(___________)(5)万民皆喜(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后羿为什么特意留一个太阳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②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复。
”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如“辍学”。
②喧:遗忘。
③裂:割断。
[1]下列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母方织(正在)B.孟子辍然为止(……的样子)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D.以此戒之(戒备)[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呼而问之B.自是之后C.或以钱币乞之D.余闻之也久[3]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欲负②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③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④掩其耳。
恶⑤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⑥也!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负:用背驮东西。
③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④遽(jù):立刻。
⑤恶:害怕,⑥悖(bèi):荒谬。
[1]下面这句应该怎么读,请你用“/”划出节奏来。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联系上下文理解。
(1)“以锤毁之”中的“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恶人闻之”中的“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寓意是: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凿壁偷光意思相近的成语是()A.胸有成竹B.鹏程万里C.三顾茅庐D.囊萤映雪[4]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 和______[5]写写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食粥心安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
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②数十茎啖之。
留守③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④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齑jī:腌菜。
③留守:官职名称。
④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日煮粥一釜(__________)⑵以刀画为四(_________)⑶大人闻汝清苦(__________)⑷盖食粥安已久(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遗以食物,何为不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⑴范仲淹为什么不吃美味佳肴?请找出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②成诵而游息③矣,独闭门不出,俟④能讽诵⑤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⑥,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⑦,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⑧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患:担心。
②既:已经。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人不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仕于南方仕:___________②席上啖菱啖:___________③其人护其短短:__________④欲以去热也去: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地方。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文言文阅读。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③大姓:大户。
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被雇佣劳作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加点的字。
以书映光而读之(______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你所读到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⑥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⑦家君法⑧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suí):安,安抚。
④恣(z ì):任凭。
⑤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⑥邺(yè):地名。
⑦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⑧法:效法,仿效。
⑨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⑩师:学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元方年十一时。
(时间)B.久而益敬。
(更加)C.孤往者尝为邺令。
(曾经)D.周公不师孔子。
(效法)[2]下列是对画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下列对故事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方认为其父为人称道的原因是施以恩德安抚强者和用仁爱抚慰弱者。
B.文末元方回答的言外之意是家父没有模仿袁公,袁公却模仿家父。
C.“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元方引经据典,既没有贬低父亲,也不失礼貌,回答得恰到好处。
D.本文通过元方与袁公的问答,表现了元方小小年纪就机敏过人的特点。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字词意思竞走:_______________ 尝:________________信然:_______________[4]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司马温公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背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诵习,乃终身不忘也。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阅读,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1]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众兄弟既成诵”中“既”的意思是()A.既然 B.已经 C.都,全部 D.非常好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幼年司马光学有所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4]读了这篇古文,在学习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与思考。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加点的字。
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①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③也;黄雀延④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⑥其后之有患⑦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释)①居:停留,居住。
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屈着前肢。
③傍:通“旁”,旁边。
④延:伸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①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下:指出兵。
②白登:古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借思妇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的情感。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唐]卢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④白羽:指箭。
⑤没:陷入。
[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飞将(jiāng jiàng)将军(jiāng jiàng)[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A.霍去病B.李广C.薛仁贵D.卫青[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
《出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③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 ④非然也________[2]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蚌方出曝:_________ (2)今日不雨:_________(3)两者不肯相舍:_________ (4)渔者得而并禽之:_________ [2]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含义是____。
3. 古文我也懂。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语“南辕北辙”比喻__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盼望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
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
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
买完菜,买完菜就去。
洗完衣服就去……母亲走到哪,我就跟到哪。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
那个礼拜日的傍晚,母亲发现我蹲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
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
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桥(节选)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割席①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③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⑤读如故,歆⑥废⑦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释)①席:古人把席子铺在地上,席地而坐。
②捉:握,拿。
③掷:扔,抛。
④轩冕(xuān miǎn):古代卿大夫的车乘和礼服。
这里实际上只有“轩”的意思。
轩,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四周有帷幕,前顶较高。
⑤宁:上文称管,这里称宁,都是指管宁。
⑥歆:上文称华,这里称歆,都是指华歆。
⑦废:放下。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子非吾友也[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2)宁读如故__________(3)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是否赞同管宁“割席分坐”的做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②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④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河东集》)(注释)①永之氓:永是地名,即今天的永州;氓指老百姓。
②暴:涨水。
③寻常:像平常一样。
④且:将要。
[1]下列加点的字释义错误的一项是()A.永之氓咸善游。
(善,擅长)B.益怠。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文阅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孤:幼年丧父。
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闾(lǘ)里:乡里。
⑥士人家:读书人家。
⑦务:致力,从事。
⑧文字:文章。
[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家贫无资(_______)及其稍长(________)太夫人以荻画地(________)教以书字(________)或因而抄录(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东游东:东方问其故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以:认为始:始于C.去人近去:距离孔子不能决决:判断,判定D.孰为汝多知乎孰:谁知:知识[2]按要求改写句子。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3]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第三、四句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第五、六句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宁宁在朗通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2]朗通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3.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____________,鲍浩然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
这是一首(______)(填序号)A.写景词 B.言志词 C.思乡词 D.送别词[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ī)酒。
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先或有功德的人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②舍人:门客。
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相当于“壶”。
[1]这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写出三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蛇固无足”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旁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⑨。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人。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果真这样。
[1]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A.折枝B.竞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A.道旁而多子B.此必苦李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的孩子。
A.仔细观察B.依靠猜想C.故弄玄虚3. 文言文阅读。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_____)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高山流水俞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俞伯牙所念:_________(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说出成语“高山流水”比喻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
②钩:衣带上的钩。
③写:摹画。
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听说。
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窗户。
⑧施(yì):延伸。
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
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回家)D.解元尽处是孙山(尽头)[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A.乡人子;B.孙山。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的人。
A.满腹经纶B.能说会道C.自私自利D.不通人情[4]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它是()A.任人唯贤B.同舟共济C.名落孙山D.功成名就7. 阅读理解。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④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
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③贾人:商人。
④学宫:学含。
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舍:______。
(2)遂居焉居:______。
(3)遂迁居市旁迁:______。
(4)此可以处吾子矣处: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D.伯牙/破琴绝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写出两个形容伯牙琴技高超的四字词语:__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用“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
请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言。
诗句:______________名言:_____________9.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阅读理解。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欲负②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③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④掩其耳。
恶⑤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⑥也!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负:用背驮东西。
③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④遽(jù):立刻。
⑤恶:害怕,⑥悖(bèi):荒谬。
[1]下面这句应该怎么读,请你用“/”划出节奏来。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联系上下文理解。
(1)“以锤毁之”中的“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恶人闻之”中的“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寓意是:____________。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瓮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划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手不释书自(________)②众皆弃去去(________)③儿得活得(________)④群儿戏于庭于(_________)[2]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B.其虫旧曾有之C.至之市D.钱帅登之[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水迸儿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1)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司马光砸瓮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文言文阅读。
陈际泰勤读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