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础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础特点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
土沉积,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
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地
层厚度100,260米,上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红色细至粗粒长石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下部岩
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黄色中至粗粒长石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环县环江。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华池县。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洛河组,旧称“洛河砂岩”,命名地点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
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灰紫色块状、发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局部发育夹较多的砾岩、砾状砂岩。含介形类、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宜君组,主要分布在黄陵沮水、宜君、旬邑、彬县一带,旧称“宜君砾岩”,命名地点在陕西省宜君县高楼坬老虎塔。地层厚度0,85米,从东北往西南变厚,主要以洪积相沉积为主,岩性为灰色、紫灰色砾岩夹砂、泥岩条带或砂岩凸镜体,与下伏芬芳河组呈不整合接触。
芬芳河组,命名地点在陕西省千阳县芬芳河。鄂尔多斯盆地芬芳河组为一套山麓相和山前冲积相沉积,仅发育于盆地西缘和西南缘一带。地层厚100~1200m,岩性以红色砂砾岩为主,砾石成分以花岗岩、石英岩及灰岩和砂岩块为主,与下伏安定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安定组,属侏罗系中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在陕西子长县安定镇。鄂尔多斯盆地安定期,水域扩大,水体加深,湖泊环境形成,气候仍然炎热干燥,主要发育一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湖泊沉积。地层厚度40~130米,其岩性在全盆
地可分为两段,上部为泥灰岩夹泥页岩,下部主要是灰黄细砂岩及灰黑色页岩,与下伏直罗组呈整合接触。
直罗组,属侏罗系中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在陕西富县直罗镇。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盆地西部局部地区为湖相沉积。地层厚度80,140米,岩性一般分为两个沉积旋回,上部以曲流河、三角洲相砂泥岩为主,下部以辫状河、曲流河砂岩沉积为主,与下伏延安组呈假整合接触。
延安组,属侏罗系中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位于陕西延安市。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期,受印支构造运动抬升作用的影响,沉积了一套冲积扇~河流及河湖三角洲相含煤岩系。地层厚度100~300米,根据区域煤层和岩性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延1~延10共十个油层组。岩性为灰白色砾岩、中~粗砂岩、灰绿色细~粉砂岩与灰黑色粉砂质泥岩、碳质页岩及煤层不等厚互层,与下覆地层(富县组/延长组)呈不整合接触。延安组是马岭、元城等油田的主力含油层位。
富县组,属侏罗系下统,命名地点在陕西富县。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三叠世末期逐步抬升,延长组遭受剥蚀,使上覆的富县组呈充填式沉积,以残积相~河流及河湖相沉积为主。地层厚度0~156米,岩性、厚度变化较大,按粒度有“粗富县”、“细富县”之分,按色调,泥岩,细富县有“红富县”、“黑富县”
之别。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以及黄绿色、紫红色、灰紫色等杂色泥岩及含菱铁质鲕粒的铝土质泥岩,残积相沉积,,与下伏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延长组,属上三叠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盆地为一大型淡水内陆湖泊,气候温湿,植物生长茂盛,经历了一个湖盆扩张-收缩的漫长过程,形成了一套自生自储的生油岩系,主要为一套以砂、泥岩为主,局部见煤,线,和油页岩,长7,的沉积建造。地层厚度800,
1500米,总体北粗南细,厚度北薄南厚。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组合,其自下而上可
分为五个岩性段及10个油层组,长1、长2、长3、长4+5、长6、长7、长8、长9和长10,,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中厚层粉细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延长组为鄂尔多斯内陆湖盆形成后发育的第一套生储油岩系,也是盆地中生界最主要的勘探层系。
纸坊组,属三叠系中统,除在北部的柳沟缺失外,鄂尔多斯盆地均有分布。地层
厚300-1000米,上部主要为灰绿、棕紫色泥质岩夹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砂岩、砂砾岩。普遍含灰质结核,具虫迹,并从向南沉积变细,厚度增大。与下伏和尚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和尚沟组,属三叠系下统,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命名地点在
山西宁武孙家沟一带的和尚沟。地层厚度100-300米,岩性相对稳定,主要为一套橘红色、棕红色、紫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的沉积,富含钙质结核,夹有少量的紫红色砂岩或砂砾岩,含北方雕饰叶肢介、锥顶叶肢介、小达尔文虫、古老陕西蚌、贺家畔府谷鳄等化石,与下伏刘家沟组呈整合接触。
刘家沟组,属三叠系下统,分布于华北地区,命名地点在山西宁武孙家沟一带的
刘家沟。地层厚度40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紫灰、灰白色块状斜层理砂岩为主,夹灰紫、紫灰、灰白色泥岩、砂砾岩,与下伏石千峰组呈整合接触。
石千峰组,属二叠系上统,广泛分布于华北各地,鄂尔多斯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及新疆北部等地,命名地点在山西太原以西25公里的石千峰。石千峰期华北地台整体抬升,海水退出,鄂尔多斯盆地演变为内陆湖盆,以发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并且受气候干燥影响,形成了一套棕红色沉积建造。地层厚度150,300米,岩性为棕红色含砾粗砂岩与棕红色泥岩,灰绿色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与下伏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石千峰组千5段是神木-米脂地区主要含气层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