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绘画精神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和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和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和人文精神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色彩和人文精神。

在古代,绘画的主要载体是纸、丝和绢。

无论是壁画、绢画还是宫廷绘画,它们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学观念、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鲜艳、明快、充满生命力,在古代世界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画家们的色彩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绘画的颜色运用上,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五彩斓然的唐卡绘画和粗犷简媚的山水画。

早在唐代,中国绘画家就开始使用上乘的颜料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图像。

唐以后,五彩绢和彩画卷的流行,使得绘画的色彩更加鲜艳。

在宋代,以颜色的淡雅和高雅著称,画家们尝试使用轻柔的色彩表达柔和、细腻的情感。

而到了明清时期,画家们开始大量使用矿物颜料,色彩更加强烈,此时的山水画特别是水墨画达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

除了色彩的表现方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还具有极强的人文精神。

中国绘画的创作不仅只是一种表现艺术的方式,更是表达和传达文化、思想、生活方式的载体。

中国古代绘画常常通过图像、图案以及留白的手法,表现出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多重境界和感受。

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形成于其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

当时的文化环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与社会之间高度关联的关系。

以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兴盛的玄宗宫廷壁画为例,它们不仅表现了美丽的宫殿,还表现了不同的人物场景、服饰、家具、器具等细节,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还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一种独特的敬畏态度。

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往往表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坚韧不拔、富有韵律美的叙事能力。

中国山水画特别是以水墨画为代表,可以表达出中国人对于大自然的致敬,同时也以自然为启示,表达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博大与深邃。

总结来说,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色彩和人文精神是相互交织、相得益彰的。

艺术家挖掘出了世间的人文之美,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色彩成为了表达感情和思想的桥梁。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1. 引言1.1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绘画通过画家们的笔墨情怀、意境意趣以及传统价值观念的表达,展现出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这些精神内涵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与哲思,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的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理想和信念。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它不仅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艺术风格,更为后世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作灵感。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意蕴,同时也能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背景与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史前时代。

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中国传统绘画吸纳了各种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最早的中国绘画作品多为岩画、陶片等形式,以描绘狩猎、战争、祭祀等内容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作品逐渐从简单的装饰性图案转变为更具表现力和思想性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绘画风格也发生了多次转变。

先秦时期的绘画以祭祀图和纹饰图为主,秦汉时期绘画逐渐注重表现主题和情感,唐宋时期则形成了具有独特气韵的山水画和花鸟画。

明清时期的绘画更加注重笔墨的表现和意境的描绘,形成了宏伟瑰丽的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艺术风格逐渐多元化。

不过,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内涵。

2.2 中国传统绘画对人文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对人文精神的体现是非常深刻和丰富的。

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绘画在描绘人物、风景、花鸟等方面都展现了人文精神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尊重自然、追求和谐、注重内涵和崇尚美。

中国传统绘画以尊重自然为原则。

它强调画家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山水画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和弘扬自然界的美妙和神奇。

画家通过绘制山川河流、草木花鸟等元素,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发和变化多样。

通过山水画的创作,人们也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和谐的理念。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和谐在绘画中的体现主要包括画面中色彩的和谐、造型的和谐以及内容的和谐。

颜色的和谐体现在色彩的协调、饱和度的合理控制以及明暗对比的处理上。

造型的和谐则要求画家通过线条、形式和结构等要素来表达画面的整体美感。

内容的和谐指的是画家在创作中注重情感、表达以及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崇尚美。

美是中国传统绘画最追求的目标之一。

它追求画面的完美和创造力的极致,通过故事性的画面、视觉上的享受,让观者感受到美的力量和美的陶醉。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画家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追求高雅、高贵的审美境界。

画家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感悟来创造出富有内涵、寓意深远的意境,让观者在感受美的也能够领悟到画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传统绘画通过尊重自然、追求和谐、注重内涵和崇尚美等多个方面的表现,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使得中国传统绘画成为一种独具魅力和深远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将一直存在并发光发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浅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

浅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

浅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王林奎摘要:“写意”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特征,“写意”精神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生生不息、自强奋进的美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实践完美结合的产物。

对中国当代绘画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写意精神以形写神书写胸臆“写意”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在审美领域中的独特见解和真情领悟。

也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直接作用于画家们在反复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其漫长而悠久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屡次受到外来艺术观念的冲击影响。

但始终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融合吸收了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善和确立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时至今日在世界文化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态势下,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用创造性的劳动实现我国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

已成为一个越来越迫切的重要课题,对中国绘画内在精神的研究与讨论,更显得弥足珍贵,对推动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走向世界,具有广阔的深远的意义。

一、“写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明确使用“写意”一词的元代汤垕,在《画鉴》中首倡:“画当以意写之”、“高人胜士,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

而具有哲学意识的“写意精神”覆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以其生生不息、自强奋进的美学精神流传至今,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实践完美结合的产物。

“写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记载着中华民族光荣历程,是东方哲学和美学在艺术形式中高度统一。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不见乎?子曰:立象以尽意……”《易·系辞上传》。

“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儒家思想承载着古人通过观物以取象、取象以立意,对宇宙万物自然本质规律的理解、把握,及主观理念的相互结合,这种人的主观意识通过对客观事物的领悟和精神传载,吹响了“写意精神”的序曲。

“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形”《庄子·外篇》,对意的不断关照,反复吟咏之后广泛而深远的讨论,并没有局限于哲学命题,更促进了早期先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石器、陶器、青铜礼器的研制于创造,在此过程中由物器造型的实用功能图腾到饰纹的精神升华,意向造型的精神观念物化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今天触及到诸类遗物上,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的心灵感应,在文化血脉中不断得以印证。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绘山水风景为主题,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了丰富的文化精神。

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哲学的表达。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与人的和谐: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在山水画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山水与人物、建造、动植物等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为了一幅自然与人的和谐画卷。

这种和谐观念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追求和谐生活的价值观。

2. 深邃的哲学思量:山水画中往往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量。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艺术家表达了对生命、人生、宇宙等问题的思量。

画家通过山水画所传达的哲学意蕴,引起观者的思量和共鸣,使人们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思量。

3. 诗意的表达:中国传统山水画往往与诗词相结合,形成为了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画家通过山水画所传达的意境与诗词相呼应,使观者在欣赏山水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这种诗意的表达方式使山水画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4. 虚实结合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虚实结合的审美观念。

画家通过虚实相间的手法,将山水的虚幻之美与现实的景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种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现实与虚幻、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量。

5.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山水画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在不断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与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总之,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哲学等问题的思量与追求。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通过欣赏和研究山水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量与情感。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还传递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以下将从主题、技法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进行阐述。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题多以人文情感为核心。

绘画作品经常描绘人们的生活、工作、情
感和思想。

早期的绘画作品多集中在宫廷人物、官员、文人雅士等社会上层人群,表现了
他们的儒家道德观念、中庸之道和为政清廉的精神。

而后期,绘画题材逐渐扩展到普通百姓,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困境和希望,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关
怀。

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也体现了人文精神。

传统绘画强调绘画技法的审美特征,它讲究
用线条和色彩的变化来描绘人物和物象的神韵和情感。

水墨画的写意笔法强调情感表达,
通过激情四溢的笔画来展示人物的心境和情感状态。

工笔画则追求精确的细节描绘,重视
人物形象的认真塑造。

这些技法的运用,使得绘画作品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情感和张力,
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深远内涵。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人物的表现手法,更强调情感和心灵的传递。

绘画家在创作人物形
象时,以传统的审美观念为基准,注重人物的神态和轮廓塑造。

绘画作品经常通过人物的
表情、眼神和体态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传统绘画中常见的“远望”、“独坐”等表现手法,通过描绘人物的身姿和眼神,传达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思考和无尽的向往,展示了中国
古代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独立。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贯穿始终,体现在画家的情感表达、审美追求、道德情操以及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思考之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体现了对人性、情感的深刻关怀。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能够感受到画家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态的抒发。

在中国画中常常描绘了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境遇、不同遭遇的人物形象,有的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有的表现出柔情似水的性情,有的表现出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些形象的创作不仅仅是对人物外在形象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性的关怀表现出来,从而触动观者的内心,引发共鸣,这是中国传统绘画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之一。

中国传统绘画凸显了审美追求的内涵。

中国画家在创作时往往追求一种内在的美感,这种美感并不是建立在对外在形象的模仿,而是在表现主题的突出画家自身的审美情趣。

比如在山水画中,画家往往通过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自然的理解,塑造出富有韵味、富有内涵的山水意境;而在花鸟画中,画家则通过对花鸟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了一种清新淡雅、华丽高贵的审美情趣。

这种审美追求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模仿,而是在理性的思考、感性的体验中,表现出画家独特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追求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绘画承载了画家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道德情操渗透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能够感受到画家对善恶、美丑、真假的深刻思考,能够感受到画家对道德规范、人伦关系的关怀。

在历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中,常常可以感受到画家对孝道、仁爱、忠义等传统道德观念的表达,通过对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题材的选取等方面,体现出了画家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愿望。

中国绘画的主体精神与文化特征

中国绘画的主体精神与文化特征

中国绘画的主体精神与文化特征中国画的创作源于生活。

中国画创作的主体精神就是指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创作个性,是创作者情感的积累和体现。

艺术品其实就是艺术家说的话,如果所有的人一个腔调,艺术品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独立品格。

中国画创作的时候也应该让自己作品有它自己的个性——即主体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作品的风格也有所变化。

而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必然存在着其鲜明的艺术个性,有它独有的特色。

纵观中国画史上最具学术价值的作品,无一不是有创作者独到的主体精神的存在的。

所谓的主题精神就是指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创作者独到鲜明的个性。

是创作者人格、修养及其情感等诸多因素的体现。

一、关于创作的主体精神创作的主体精神就是指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创作个性,是创作者情感的积累和体现,是创作者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

这种艺术风貌是由创作者的文化修养、性格、家庭背景、及其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决定的。

作为一个画家来说,画家的每一幅作品都能体现和表现出创作者的技法和作品的格调。

而一幅好的作品最重要的不是传统的几种表现形式与技巧,而是艺术家创作的主体精神,这种主体精神主要体现在作品格调上。

二、中国画创作应该怎样具备主体精神我们经常说一个人非常有个性,那么这个人便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中国画也是如此,纵观中国画史,大凡有成就的画家,均是自成一格,独领风骚。

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画创作的时候也应该让自己作品有它自己的个性——即我们今天所谈的主体精神。

中国画的创作源于生活,中国画家历来坚持“师法造化”,所谓造化就是自然。

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把中国画创作最基础的阶段概括的淋漓尽致。

“搜尽奇峰”那仅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画家强调要师法造化的阶段,但是好的作品应该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

画家对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取舍和夸张,加入自己的认知和感情色彩,通过一定的技法来把画家的内心情感表现在纸上,由此他提出了创作过程的“打草稿”——艺术构思阶段。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艺术精神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种精神涵盖了中国艺术领域的众多方面,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中国艺术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类情感的表达。

中国古代文化中流传着“以形写意”的观念,这种观念强调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界事物的理解。

这种理念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使中国画成为一种灵动而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家通过线条、笔墨的运用,以及构思布局的独特方式,向观众传达出一种内敛而又神秘的艺术语言。

在音乐方面,中国艺术精神注重和谐与平衡。

中国音乐以中庸之道为指导,追求音乐中的平衡与调和。

传统的中国音乐器乐如古筝、琵琶等以及民间音乐如京剧、昆曲等都以传统的曲调和独特的演奏方式为特色。

这些音乐形式与中国文化中的思想理念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中国舞蹈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体现。

中国舞蹈融合了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舞蹈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者的气质表现,每个动作都富有意义和寓意。

通过舞蹈,舞者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传达出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中国戏剧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古代的京剧、昆曲,到现代的话剧、音乐剧,中国戏剧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中国戏剧注重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通过舞台表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中国戏剧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手段,通过戏剧表演,观众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中国艺术精神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作品都在世界各地展出和演出,受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和观众的喜爱。

中国艺术家通过创作和演出,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人对自然、对情感、对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对自然、对情感的表达方式。

浅谈中国绘画的精神

浅谈中国绘画的精神

浅谈中国绘画的精神内容简介:绘画艺术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技艺来表现人类的心灵活动。

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向人们展示它内在所包含的精神思想。

中国的绘画从几千年前的工艺装饰纹样中孕育并发展起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一定的画面,来寓意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

“情趣寄寓”和“以画写意”是中国绘画比较典型的借以表达画家思想的两种形式。

一、中国绘画表达的形式1、情趣寄寓绘画艺术创作是以审美方式反映生活的,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而表现出来,是为情趣寄寓。

绘画是一种精神性极强的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内在体现出极强的思想性及它与物质世界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以物质为基础,又升华为一定的精神,因而最为贴近艺术的本质。

综观中西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它发展的道路上,有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它发展的方向,这个牵引力使得艺术发展的始终不偏不倚的朝着它的方向前进,而这个拥有巨大“魔力”的无形指挥便是“精神思想”。

在情趣寄寓方面中国画精神性的最大体现就是用笔。

中国画用笔的核心问题笔力是有书法奠定的一种美学要求。

古代南朝齐的谢赫的<<六法论>>中的第二法“骨法用笔”就要求笔画的组织精练而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对象,抒发作者的感受。

中国画的用笔有很多要求,除了讲求笔力之外,还有三个很重要的要求是气韵表现,丰富变化,与情趣寄寓。

气韵是魏晋时代品评人物风气度韵的略称,是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的向外展露,被引用来作为品画的标准。

一笔下纸要有变化,还要顾盼生情,交映成趣,这便是用笔及用墨的情趣要求。

情调是画家喜怒哀乐的情感色彩,趣味是指画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情趣。

所以,用笔和用墨包含着浓厚的精神性和抒情性。

2、以画写意中国绘画艺术的思想性在中国画的创作体现在造型,用色,构图,题材等等很多方面。

通过一定的画面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意境意义,来体现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观。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在其艺术表现上,更是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深度融合,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丰富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其对于自然和人的关注中。

中国人视自然为生命之源,绘画也不例外。

传统绘画强调以观察真实的自然景象为素材,并通过笔墨的抒情表现,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敬畏和感悟。

此外,在传统绘画中,人物不仅仅是画面的主题,更是承载着人类的亲情、友情、婚姻、教育等文化关系的象征。

绘画家通过描绘人物自然、真实、感性的一面,呈现出了这些人类情感中的高贵品质。

其次,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也体现在其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中。

传统绘画注重化繁为简,追求“看似简单,实则深邃”的艺术形式,强调笔墨的直率、简练和含蓄,力求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最深刻的内在。

此外,中国传统绘画重视经过时间检验的审美标准,不断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同时又能发掘出自身独特的美学价值,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最后,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还表现在其对于社会、道德的思考和反省中。

传统绘画面对着历代的社会历史、道德观念以及政治传统作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许多作品都包含着对社会矛盾、个人人生的哲学思考,而通过这些思考和反省,艺术家能够进一步加深自己对生活、对人类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是一个文化厚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其内在的人文精神是其重要的审美价值基础。

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对社会、道德的思考和反省,中国传统绘画弘扬着以人为本、以艺术为本的人文精神,永不衰落,延续至今。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表达,追求内心的深刻感悟,表现出中国人的情感、理念和审美观念。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贯穿于绘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体现出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品德。

一、儒家精神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儒家精神体现在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人文情感的表现上。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个人品德的完善。

在绘画中,艺术家们常常通过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来展现儒家思想的内涵。

李唐时期的文人画就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表现,展示出了文人们的优美情怀和高尚品格。

这些画作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写实,更是艺术家们对儒家情感和品德追求的表达。

二、道家哲学中国传统绘画还受到了道家哲学的深刻影响。

道家强调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同样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中。

在画家们的笔下,经常可以看到他们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画面的布局来表现出自然界的高远意境和宇宙哲学。

绘画作品中常常出现山水、云雾、溪流等自然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道家思想的具体表现,它们代表了画家们对自然界和宇宙间道法自然的理解和表现。

三、佛家文化佛家文化对中国传统绘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家思想强调顿悟解脱,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佛教题材和宗教题材占有很大比例,这些作品除了表现出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崇高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佛教题材的描绘,来表达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向往。

唐代的壁画中就有大量的佛教题材作品,这些作品以佛教传统题材为主题,通过绘画技法形象地展现了佛教思想的神秘和崇高。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审美观念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念受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绘画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上都有所体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审美追求的核心是“雅俗共赏”和“以文会友”,这种审美标准强调了文人雅士情调和通俗大众的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通过描绘人、物、景以及表达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中国传统绘画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传统绘画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神韵与气局,揭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之情。

绘画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价值观,倡导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他们追求画笔与心境的合一,通过写意的手法,凝聚天地之灵气,以自然为师,追求“笔墨意韵之美”,表达对自然的深情厚意。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揭示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

绘画家以心灵拟象的手法,通过绘画所传递出的生命中的感悟,表达对生死、爱恨、喜怒哀乐等人生哲学的思考。

在传统绘画中,绘画家陶冶情操,培养品格,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自由的构图、独到的视角,都带着绘画家内心世界的表达,使观者在欣赏绘画作品时感到心灵的共鸣。

中国传统绘画还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和呈现社会生活。

绘画家通过形象的塑造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人物的个性与情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绘画中,绘画家通过细腻的用色和形象塑造,传达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和理解。

他们通过绘画刻画人物性格、生活状态和社会历史,展示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等方面的思考。

绘画家也通过写实手法,刻画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示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国传统绘画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它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揭示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塑造人物形象和呈现社会生活等方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生命与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思考和感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通过欣赏和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与魂魄。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且内涵深厚,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思想精华、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

一、思想精华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精华主要表现在绘画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上。

绘画的内容是思想的表现,更多地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受。

在传统中国绘画中,人文思想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坚持“以物喻人”的思想,通过画中物象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

例如,在《清明上河图》中,通过细腻入微的场景描绘,反映出当时宋朝城市的盛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通过人物的衣着和行为,展示了宋朝时期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次,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深远”的美学意蕴,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然意境和精神性格。

在传统中国绘画中,山水画、花鸟画等都强调当代艺术解决不了的如何表现大自然的力量和制约人类的社会变迁。

最后,中国传统绘画倡导“形神兼备”的表现方式,强调“气”与“神”的感知。

中国传统绘画通过筆画分清,擅长把握事物的特质、神韻和特殊气势,给画面带来灵性与魅力。

二、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画风、画面和色彩上。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双的审美情趣,一是精神的审美情趣,二是艺术的审美情趣,强制美与生命的关联,意味着对生命的某种高级感觉、对文学、诗词的感性理解、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的大道之理之感受。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的画风自然清新、自然朴素。

画风舒适雅致,给人以自然的感觉,但又不失内心深度的感觉。

例如在《牡丹图》中,花朵的极致表现和画面淡雅的风韵,传递出大自然的生命和文化化的厚重感觉,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结合。

其次,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画面的平衡和谐。

传统中学在陶冶情操方面,认为“形必神,神必德”,从而通过对画面组合、构象创造、色彩冲与克的对比等手段,表现出画家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思想。

例如在春秋时期《咏鹅图》中,画家巧妙地在画面中使用了反向造型的方法来表现“鹅中气”这个主题,表现了当时“信奉自然”的思想,诠释了自然万物之本的历史观和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绘画凝聚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是其核心价值,贯穿于作品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和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其审美情趣上。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是“意境”,追求情境中融会贯通的审美趣味,追求对自然、生活、人性的深层认知和审美追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们常常通过艺术手法和技巧将他们对自然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融入到作品之中,使作品达到与生活以及人心灵进行对话的境界。

这种审美情趣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所蕴含的人文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生命、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所秉承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其表现方式上。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意传情”,在表现对象的外在形态之外,更注重表现内在的精神气韵。

中国传统绘画通过墨色、线条、构图等方面的处理来表现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在表现对象的将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仅是对物象的刻画,更是对内心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内在的精神追求。

要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首先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核心,儒家强调的是人伦道德和社会伦理,注重人的尊严和个体的价值,着眼于社会和谐与个体和谐的统一;释家主张的是超脱世俗的清静心境和追求生命的真谛;道家则主张顺应自然、返璞归真,注重宇宙与人的和谐。

这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形成与发展。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绘画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中国传统绘画所弘扬的审美情趣、表现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无不融汇了儒释道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凝聚了中国人对生命、自然、道德和审美的深刻思考。

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特点

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特点

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特点中国绘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绘画不仅追求形象的写实,更注重表达人文精神,透露出独特的文化特点。

在中国绘画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显著的人文精神特点。

一、和谐与平衡中国绘画强调和谐和平衡,这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

中国绘画通过构图、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致力于表现一种整体的和谐感。

在中国绘画作品中,物象与空白、动与静、虚与实等要素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例如,中国山水画强调“一气呵成”的布局,以求整体的协调;花鸟画则追求形象和谐,以展示出自然界的和平共处。

二、哲学思辨中国绘画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辨,在表现形象的同时,更注重作品所蕴含的哲理和思考。

这种思辨贯穿于中国绘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都通过绘画手法传递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想。

中国绘画倡导“意境”,强调通过境界的表现来超越物质世界。

通过虚实、明暗、厚薄等技法的巧妙运用,绘画得以展示出人物和景物的内在精神。

三、情感与内省中国绘画强调情感的表达与内省。

在绘画作品中,艺术家注重通过形象和色彩的布局来传达情感的变化和转折。

中国绘画追求“气韵生动”,即通过独特的线条和笔墨技法,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情感氛围。

中国绘画更关注人物的内心体验,通过表情、姿态等来展现人物的情感状态,流露出深刻的内省。

四、笃行与内涵中国绘画注重绘画师的内涵和修养,强调笃行于艺,追求艺术中的精神层面。

中国绘画崇尚礼义廉耻,强调自律与自省。

艺术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以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为目标。

在中国绘画传统中,授业之道、师法自然是重要的原则,绘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对文化的独特理解,以实现艺术表达的内涵和深度。

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特点凝结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传承了古人的智慧和美学理念。

通过和谐与平衡、哲学思辨、情感与内省以及笃行与内涵的表达,中国绘画既表现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拥有出色的绘画技艺和创新的艺术风格,还蕴含着深远的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的绘画家们注重于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关注人性的探索,其作品充满了关于人类文化、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思考与表达。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绘画把自然界视为人们所生存和依赖的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国古代画家们通过画笔来表现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山水、水墨、花鸟等,以表现自然的美丽和瑰丽。

他们在作品中使用山水、花鸟、人物等元素,凭借自己娴熟的技艺和深刻的思考,划出了一个个具有艺术魅力的画面。

这些绘画作品都是以自然景象为中心,展示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对人性的关注与探索中国传统绘画家们关注人类社会的文化和生活,同时对人性进行探索。

他们在作品中生动地表现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面貌和性格的人物形象,以展示出人性的丰富性。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国古代画家们的作品中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观念,如在官方绘画中强调至上的皇家权力,而在民间绘画中则反映了庶民的生活与心理。

这些作品非常具有时代性,不仅反映了历史的传统文化,更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三、艺术品质的追求中国传统绘画家们追求艺术的卓越,注重技艺的精湛、构图的美感和色彩的丰富。

绘画传统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大师的创意和技法,如李白、杜甫等文学大师与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师的笔力,都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们和其他大师像吴道子、郎世宁、顾恺之等人一样,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技巧,在画面构图中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赋予了绘画作品更丰富的意涵和艺术价值。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是一个见证历史的镜子,亦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瑰宝。

其蕴含的丰富文化、人文和美术元素无疑成为了我们今天理解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重要来源。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贯穿始终,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在画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中。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演变、主要人文精神和当代继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1.大美之道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大美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涵丰富、意境深邃的美。

绘画家们追求的并不仅仅是真实的外在形态,更重要的是通过画面表现出事物的精神本质和思想情感。

传统绘画所追求的美并非仅仅是形式上的完美,更重要的是深化和传达文化内涵,表达情感和思想。

2.儒家思想的传承中国传统绘画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仁义之风贯穿其中。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们追求的是平和、和谐的审美情趣,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表现,传达出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和、恬淡之美。

3.诗意抒怀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方式上倾向于“以意传情”,注重情感表达和对内心世界的挖掘。

中国传统绘画家们常常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抒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注重内在的心灵体验和情感的传达。

4.崇尚自然中国传统绘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真实和纯粹。

绘画家们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现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三、当代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并没有被淘汰,相反,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不失其特有的中国风格和传统。

当代绘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和创新。

他们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绘画与当代社会相结合,通过各种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来表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传统绘画在当代社会中并不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是受到了各种外来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冲击。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文精神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的崇敬、历史文化的传承、人性情感的表达、道德伦理的探讨以及社会现实的反映。

在当代社会,这种人文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继续传承与发扬。

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表达,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价值观念的力量和深刻内涵,同时也促使人们反思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从而加深对人文精神的把握和领悟。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人文精神、自然、历史文化、人性情感、道德伦理、社会现实、传承、发扬1. 引言1.1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概述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种绘画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技巧的展示,更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审美观念的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对自然的崇敬,通过笔墨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谦卑之心。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绘画作品中常常融入历史传统与经典文化,传达着对传统的尊重和珍惜。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对人性情感的表达,艺术家们通过笔墨表现人物的情感、内心世界,传达出对人类情感丰富多彩的理解和体验。

对道德伦理的探讨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之一,通过作品中的形象、场景等展现出对道德观念的深刻思考。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艺术家们以独特的视角描绘社会景象,批判现实不公与悲剧,呼吁社会正义与人道关怀。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继续传承与发扬。

2. 正文2.1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对自然的崇敬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对自然的崇敬,这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真实与美感,通过审美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绘画精神
1、情趣寄寓
绘画艺术创作是以审美方式反映生活的,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而表现出来,是为情趣寄寓。

绘画是一种精神性极强的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内在体现出极强的思想性及它与物质世界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以物质为基础,又升华为一定的精神,因而最为贴近艺术的本质。

综观中西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它发展的道路上,有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它发展的方向,这个牵引力使得艺术发展的始终不偏不倚的朝着它的方向前进,而这个拥有巨大“魔力”的无形指挥便是“精神思想”。

中国绘画艺术的流派众多,名师辈出,技法风格层出不穷,精神性也就自然非常的强。

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学观和美术观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造型艺术的政教价值,唐代的张彦远指出美术具有教化的功用。

总结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并且还对美术作品在教化方面的优长与其他的教育手段做了比较:“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

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

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或多或少也在说着艺术的精神性作用。

在情趣寄寓方面中国画精神性的最大体现就是用笔。

中国画用笔的核心问题笔力是有书法奠定的一种美学要求。

古代南朝齐的谢赫的<<六法论>>中的第二法“骨法用笔”就要求笔画的组织精练而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对象,抒发作者的感受。

中国画的用笔有很多要
求,除了讲求笔力之外,还有三个很重要的要求是气韵表现,丰富变化,与情趣寄寓。

气韵是魏晋时代品评人物风气度韵的略称,是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的向外展露,被引用来作为品画的标准。

一笔下纸要有变化,还要顾盼生情,交映成趣,这便是用笔及用墨的情趣要求。

情调是画家喜怒哀乐的情感色彩,趣味是指画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情趣。

所以,用笔和用墨包含着浓厚的精神性和抒情性。

中国画用笔的讲究是中国画技法的核心,也是中国画本质的一种基因。

用笔是造型的基础,不但要能准确精确的描绘对象,还要有对象自身的“骨气”(见注释1)。

气韵和神采的意义相差无几,要求画家在创作前先要存想于心,即所谓“意在笔先”,下笔要能产生神采气韵,是“象应神全”,形象的准备和神采的完备,都要靠用笔。

2。

以画写意
中国绘画艺术的思想性在中国画的创作体现在造型,用色,构图,题材等等很多方面。

通过一定的画面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意境意义,来体现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观。

也就是我们说的“以画写意”。

首先,中国画的造型具有平面性,装饰性,意象性等特点,其中意象性和装饰性都是想象力的产物。

装饰性就是作者使用想象力对物象实行加工概括变形美化,使之既有物象的客观依据,更有作者的主观成分。

意象性也是如此。

仅仅相比之下,装饰性的主观更极端化,造型更图案化,意象性则包含一种自然真实的愿望,使中国画摆脱工艺装饰的阴影。

顾恺之就提出“以形写神”的造型要求,使形的重要性进一步受到重视。

准确的写形,才能准确的传神,成为意象性造型的重要法
则。

中国绘画传统,以“神形兼备”为皈依,重在抒发主体精神。

绘画强调"以形与神,形神兼备",不拘泥于形似的雕饰、而注重神韵的传达等创作思想,正是理解得了艺术创作中"造型"与"传神"两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绘画创作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把握,由表及里地强调对精神特征的理解,通过画家的主观精神因素,包括修养、品德、秉性等,与客观世界相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的美的形象和境界。

中国画具有浓厚的精神性。

精神指导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绘画艺术极其追求内心思想的表达和体现。

而这种充分体现精神性的绘画艺术,在一定水准上又是源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底蕴,以及在中国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思想家对艺术家所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宋代的文人写意画的“意”其中就包含着对象的精神或气韵,同时投入作者的精神,赋予物象某种意义使有内蕴。

如文同的<<墨竹轴>>画面着意于描写受到某种自然环境约束,因而弯曲生长的竹子,如何顽强的坚持向上发展,这是竹子的真实生存活力和作者所想表现的人格力量的高度统一。

例来讨论。

充分体现了谢赫“六法”之一“随类赋彩”的类型化,意象化,装饰化和平面化特色,几个颜色完全平涂的排成平面构成关系,只在脸部略加晕染,表明他只重视人物的精神而不是物质实体。

平面简淡的造型与色彩,把物质性表现降低到不能在低的水准,以突出精神性特征—这就是中国画用色的精神性表现。

同时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画在用色上还尤为喜用墨色。

它正好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主体
文化儒。

道。

佛的一些哲学观点,由具备这些哲学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画家反映到了“文人画”里。

孔子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作为艺术创作“游于艺”的前提,他游于艺的人生活动,都建筑在与“仁”的基础上。

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精神,实质上也包含着“仁”的价值观念。

山水画包含着中国古人人格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就是受儒家学说影响而产生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发展起来的绘画艺术,也必然是具有极其浓厚的思想意义。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孕育产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巨大,而只用墨色画山水最能体现道家的哲学思想观念。

老子以“玄”形容微妙而深奥的哲学道理。

“玄”在道家学说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墨色一统天下的权威影响力。

老子认为“五色使人目盲”,主张“见素抱朴”只用一种墨色而使五色抽象起来,不同色阶的墨色,可以代表各种色彩的意义而存在,既足以表现物象,又不违背朴素之美,是臻于自然的最高艺术品位。

他又强调“致虚极,守静笃”的哲学境界,静的意境由“玄”色来体现最为恰当,因为“玄”被引申为深沉静默。

同时道家又讲究恬淡的修养,《庄子天道篇》谓之:“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万物之本。

”静和淡是相连的,宁静的黑色没有众彩的热闹刺激眩人眼目,便显得恬淡。

所以,把多彩的绚烂之极归为单一墨色的恬淡,再加上虚静和朴素,便成就了中国绘画艺术创作本质的哲理性飞升。

先秦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极大。

成为绘画艺术创作的主要指导和制约因素。

首先是它所主张的艺术无用论,同善的,仁的,礼的使用论虽然是相矛盾,
但都传播给后人,使得中国古代的社会和画家个人,拥有相互矛盾的美学思想。

一方面承认绘画艺术的积极社会意义。

而另一方面又将绘画艺术视为一种不值得一提的雕虫小技,画家的社会地位不高。

古代文人士大夫既爱画画,又耻以为业的心态,使得他们将画画只是作为一种业余的消遣,极少以百分百的热情投注到绘画创作中去,即使有闲情逸致,也都始终受制于之前思想上的束缚,循规蹈矩。

先秦美学思想中对善,仁,礼的观念同时也融合在以儒家学说为首的文化传统中,这些思想为广大社会民众所接受,而作为中国古代绘画主体的文人士大夫更是主要的接受者,当然他们也就非常自觉的在绘画创作中贯彻这种精神。

老子庄子崇尚自然的思想,于是欣赏自然美成为中国的主要思想主题。

而同时他们对五色的否定和对朴素的提倡,以及虚静恬淡的哲学修养,影响了后世文人画家对工笔重彩的轻视和对水墨写意画的偏爱。

以墨为唯一色彩的水墨写意画,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主体文化中儒学,道学,佛学的一些哲学观念。

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热闹非凡的“百家争鸣”的现象。

有着不同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家们相继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见解公诸于世。

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孕育了中国古代人,无论是文人抑或是普通的民众的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

于是在他们的意识里就留下了思想家们的道德伦理观念,并且不断的影响着他们以及他们后来的人们。

这种思想影子也成为他们行文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绘画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付诸于物质的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带上了创作者本人的主观思想和观念,于是也就成就了其作品的思想性。

由上
述道教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中,我们就已经可以有所了解了。

再看看佛教。

佛教对中国画的影响以禅宗为最大,它是中国化了的宗派,易为文人士大夫所信仰。

中国画的墨色观念和造型上所遵循的“不似之似”的观念以及空白的构图观念,就都体现了禅宗的影响。

“禅”在修养上很强调“无相”的观念。

“无相”不是没有“相”,什么都不用画了。

《六祖法宝坛经》解释说:“无相者,于相而离相。

”和“相”保持着一种乍合乍离的辨证关系,但关键在“离相”。

“禅”意译为“静虑”,而“离相”则能体现“静虑”,不必为“相”所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