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必修2 第2课时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内容,包括多基因遗传、连锁遗传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复杂的遗传问题,并掌握遗传交叉图、遗传概率计算等分析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掌握了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遗传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遗传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此外,学生在解决遗传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先前错误概念的影响,导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受限。
3.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
难点:如何将遗传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遗传学知识的应用。例如,通过分析家族遗传病史、生物多样性等案例,使学生认识到遗传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对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期待大家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篇一:孟德尔教案】1 .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 1 课时,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一-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 1 课时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再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明线一一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一条暗线一一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当然,这也将是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主线。

1.2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2.1 知识方面: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 .2.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2.3 能力方面: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1.3 教学重点、难点1 .3.1 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课程新课标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课程新课标人教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3✍,另一条链是3✍-5✍,不宜过深)。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教师对“氢键”要进行必要的解释)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可见,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可在黑板上练习一道题以巩固互补配对原则)。

教师设问,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设问一:碱基配对时,为什么嘌呤碱不与嘌呤碱或嘧啶碱不与嘧啶碱配对呢?这是由于嘌呤碱是双环化合物(画出双环),占有空间大;嘧啶碱是单环化合物(画出单环),占有空间小。

而DNA分子的两条链的距离是固定的,只有双环化合物和单环化合物配对才合适。

设问二:为什么只能是A—T、G—C,不能是A—C,G—T呢?这是由于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G与C通过三个氢键相连,这样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A与T或G与C的摩尔数比例均为1:1。

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18%,那么鸟嘌呤的分子数占(? )A.9%? B.18%? C.32%? D.36%答案:C3.DNA的特性师生共同活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Pi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AN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相互配对的方式虽然不变,而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如一个最短的DNA分子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种。

实际上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是成千上万的,其排列种类几乎是无限的,这就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DNA的化学组成,DNA的立体结构和DNA的特性。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
3. 能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教学内容:
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概述
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同源组合律
教学过程:
第一节: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1. 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 学生讨论孟德尔是如何进行遗传实验的,以及他得出的遗传规律。

第二节: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概述
1. 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同源组合律;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第三节:实验操作
1.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则;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遗传规律。

第四节:讨论与总结
1. 学生讨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 学生总结遗传规律,思考如何运用遗传定律解释其他遗传现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遗传现象背后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杂交试验二》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杂交试验二》说课稿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一节遗传因子的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展开,阐述两大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同时也介绍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

后面章节《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等是在遗传的两大规律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入探索和研究,揭示了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和分子学基础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教材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接下来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并补充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强调了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我计划用时3课时,此次说课为第1课时,包括“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两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及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知道了杂交,测交,纯合子等相关概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更深的探究认识,因此教学中要注重两对相对性状与一对相对性状的联系与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高中二年级生物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阐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包括实验的具体过程与结果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方法以及大胆的创新思维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孟德尔杂交实验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五、教学策略教法: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

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引起思考注意,引入新课。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影响其他相对性状?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讲述〗教师以挂图和学生的回答讲述: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实验现象1、杂交P: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种子)(种子)(植株)(植株)阅读P9~P10第三段,思考时提出的问题。

以旧学新F1:(受精卵)黄色、圆粒(种子、100%)2、F1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即:黄、圆 X 黄、圆)同植株卵子精子F2:种子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 108 102 32(≈ 9 : 3 : 3 : 1 )(二)数据分析1、分析每对性状的F2:①粒色:黄/绿 = 315+101 / 108+32 ≈ 3:1②粒形:圆/皱 =315+108 / 101+32 ≈ 3:12、结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高中生物学遗传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学遗传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学遗传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分析并解决与遗传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概念及内容;
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和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2. 如何将遗传定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孟德尔的实验背景和目的,引出遗传定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随机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优势性定律的内容,并分别进行实验演示和讨论。

3. 梳理:总结遗传定律的特点和规律,并与学生共同梳理各个定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练习:设计一些与遗传有关的问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应用:讨论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遗传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并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家中深化对遗传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问题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扩展遗传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孟德尔方法的启示、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应用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孟德尔方法的启示、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应用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核心归纳
3.动植物杂交育种的比较 对于像小麦和水稻等植物的杂交育种,显性纯合子的获得一般
通过自交的方法获得,而对于像高等哺乳动物的杂交育种,显性纯 合子的获得一般不能通过逐代自交,而是通过测交的方法获得。
导练
1.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必需的。从理论
上计算,基因型为AaBb的夫妇所生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A )
自交 F1 选优 F2
连续自交
高秆抗锈病(DdTt)
×
高秆抗锈病 高秆不抗锈病 矮秆抗锈病 矮秆不抗锈病 ddTT、ddTt
×
ddTT矮秆抗锈病
导思
1.杂交育种选育为什么从F2开始? 因为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2.如果培育隐性纯合的新品种,比如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培育 出基因型为aabb的优良品种,是否需要连续自交?
Aa Bb
Cc
知识延伸
1.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雌雄同株异花,既能自花传粉也便于
人工授粉; (3)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4)产生的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
知识延伸
2.复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人的血型基因IA、IB、i也是复等位基因。
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是表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C.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标二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导学
1.杂交育种 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 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遗传与进化目录致教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教材分析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案例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教材分析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材分析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本章内容将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

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

阐明分离定律。

3.阐明自由组合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力方面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

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是本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本章题图创设的画面很容易把学习者带入140多年前的意境中:在书写着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底图上,叠加着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古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高中生物教案孟德尔

高中生物教案孟德尔

高中生物教案孟德尔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发现。

2. 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3.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

2. 遗传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理。

2. 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器材。

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基础知识,并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发现。

二、学习(15分钟)
1. 学生通过PPT课件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完整实验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践(2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分析结果并讨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四、总结(10分钟)
老师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五、拓展(5分钟)
老师展示其他遗传学相关实验和研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发展。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遗传问题,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决该问题并写出解决思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提高对遗传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孟德尔豌豆实验(二)(第2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孟德尔豌豆实验(二)(第2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F1 黄色:绿色=1:1 圆粒:皱粒=3:1
变式: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1yyrr、 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yyRr和YyRr 。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相关计算
【巩固训练】果蝇中灰身和黑身(A、a)、长翅和残翅(B、b)是两对独立遗 传的相对性状,且均为常染色体遗传,已知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一只灰身长翅 雌果蝇和灰身残翅雄果蝇杂交,得到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白花甜豌豆间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B.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9:3:3:1 C.若杂交后代性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 D.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是3:1或9:7或1:0
课堂巩固
例3.某植物的花色有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现有纯合蓝色品种与纯合红色 品种杂交,F1都是蓝色,F1自交所得F2为9蓝:6紫:1红。请分析回答:
9:3:3:1 3:3:1:1 1:1:1:1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相关计算
注意: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
YyRr × YyRr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双杂合子自交
9:3:3:1
9 黄色圆粒/Y_R_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3 黄色皱粒/Y_rr 1YYrr 2Yyrr
3 绿色圆粒/yyR_ 1yyRR 2yyRr
aaBb)∶aabb=1∶4∶6∶4∶1
1∶2∶1
显性纯合致 AaBb∶Aabb∶aaBb∶aabb=

4∶2∶2∶1,其余基因型致死
AaBb∶Aabb∶aaBb∶ aabb=1∶1∶1∶1

高中生物孟德尔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孟德尔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孟德尔定律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孟德尔定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孟德尔定律的三大原则
教学难点:遗传交叉的解释
教学准备:纸板、彩色画笔、孟德尔豌豆实验模型、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孟德尔和他的研究内容,引出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学习孟德尔定律(15分钟)
1.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以及分别对应的三个定律。

2. 老师在纸板上用彩色画笔绘制孟德尔的遗传图,解释分别代表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颜色。

三、学习遗传交叉(20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释孟德尔豌豆实验中不符合传统遗传规律的现象。

2.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交叉是遗传的可能原因,解释交叉的发生机制。

四、拓展练习(10分钟)
老师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孟德尔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五、深化讨论(10分钟)
学生就孟德尔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了解基因变异的重要性。

六、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孟德尔定律对于遗传研究的重要性。

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整理笔记,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内容:
孟德尔定律
1. 单基因遗传
2. 分离定律
3.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交叉解释
下节课预告:基因突变的影响
期望效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孟德尔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释和理解遗传现象。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1章第2节第2课时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1章第2节第2课时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Aa×Aa)(BB×bb)、(AA×A_)(Bb×Bb)或
(AA×aa)(Bb×Bb)⇒AaBB×AaB_、AaBB×Aabb、
AABb×A_Bb或AABb×aaBb。
3.常见类型分析
(1)配子的类型及概率问题
①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A、a)×2(B、b)×2(C、c)
=8(种)。
②AaBbCc产生ABC配子的概率=(1/2)A×(1/2)B×(1/2)C
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你是否认同其观点?
提示:否。A、a的分离以及A、a与B、b的自由组合均发生
在①过程。
(2)试分析该植株测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
提示:该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AaBb∶Aabb∶aaBb∶aabb=1∶1∶1∶1,表型及其比例是
2∶1∶1。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知识概览
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时期
形成配子时
遗传因子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
间的关系

实质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
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微判断基于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判断下列表述是否
正确。
(1)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 × )
(2)形成配子时,决定同种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
(3)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控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
先彼此分离,然后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再自由组合。
( × )
二、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实验选材方面: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先研究一对性状,再研究两对或多对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通过遗传图解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假说演绎法在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__黄色圆粒__↓⊗F2黄色圆粒:__黄色皱粒__∶__绿色圆粒__∶绿色皱粒比例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彼此分离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自由组合__。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随机的__。

2.遗传图解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方法:__测交实验__。

2.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__不同__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互不干扰__的;在形成__配子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分离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由组合__。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得当:选择__豌豆__作为实验材料。

2.科学地确定研究对象:先研究__一__对相对性状,再研究__多__对相对性状。

3.科学的统计方法:运用__数学统计__的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设计:提出问题→__作出假说__→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性状__。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__基因组成__。

3.等位基因:控制__相对性状__的基因。

【高中生物】【整合】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 1.2.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Word

【高中生物】【整合】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 1.2.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Word

1.2.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 阐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4.学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教学重点:阐明自由组合定律;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素材,并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遗传学研究的资料。

3.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是如何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思考“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中的5个问题。

(4)什么是基因型、表现型?两者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等位基因?[情境创设]师: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性状表现,F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其比例是9∶3∶3∶1,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了自由组合。

师: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生:F1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师: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生:测交法。

师:非常正确。

[师生互动]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师:什么是测交?生:用F1与双隐性类型杂交,即用F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师:测交的目的是什么?生:目的是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

师:按照孟德尔提出的假说,F1能产生YR、Yr、yR、yr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yr一种配子,请大家推测一下后代有几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其比例是多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配子YyRr × yyrr YR Yr yR yr yr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杂种子一代(F) 隐性纯合子1测交测交后代比例 1 1 1 1:::师:上述遗传图解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其后代有四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1∶1∶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新课标核心素养1.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掌握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4.结合实践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生命观念——明确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科学思维——通过对不同题型的解题训练,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掌握解题方法。

3.社会责任——通过育种和医学上的利用,积极运用遗传学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点(一)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选材方面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②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使实验结果既可靠又易于统计分析;③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④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程序设计①采用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分析方法;②首创测交方法,用以验证提出的假说;③后代样本数量足够多,数学统计结果更可靠数学方法对杂交后代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归纳,即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较大的实验群体进行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探寻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开拓了遗传学研究的新途径逻辑方法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即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则可以认为假说成立,反之,则不成立自身素质孟德尔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科学非常热爱,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向传统挑战(1)1866年,孟德尔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遗憾的是,这一重要成果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2)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

(3)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基因”,并且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3.新提出的几个相关概念(1)基因:就是孟德尔解释中的“遗传因子”,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也叫表现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黄色和绿色等。

(3)基因型:指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黄色圆粒纯合子的基因型为YYRR。

(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1)选择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豌豆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在相同的环境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把统计方法应用到遗传分析中。

(√)1.(生命观念)孟德尔在发现遗传规律时,是否运用了归纳法?并简要说明。

提示:是。

孟德尔用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结果都是一致的,从中归纳出这一结果并不是偶然的,并从结果中寻找规律,这就是归纳法的运用。

2.(科学思维)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如何?提示:(1)基因型是表型的内因,表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

(2)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

(3)基因型相同,若环境条件不同,表型也可能不同。

即基因型+环境条件→表型。

以下关于表型和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型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如高茎和矮茎B.基因型不能通过眼睛观察,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C.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解析:选D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但不一定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A错误;基因型一般通过表型来推知,不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B错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的基因型可能是DD或Dd,C 错误;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D 正确。

[归纳提升]1.“假说—演绎法”在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发现中的应用2.等位基因及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名称位置遗传特点等位基因成对的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如上图A和a,B和b,D和d遵循分离定律非等位基因不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上图A、a和D、d互为非等位基因,B、b和D、d互为非等位基因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成对的染色体上不同位置,如上图A、a和B、b互为非等位基因每一对都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1.遗传规律的意义(1)有助于正确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

(2)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它们出现的概率。

2.遗传规律的应用举例应用方面应用思路实例图解杂交育种有目的地将不同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医学实践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2)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进行重新组合,育种过程较缓慢。

(√)(3)用杂交育种选育显性纯合子的植物时,可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取。

(√)(4)两种遗传病一定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1.(生命观念)杂交育种适用于所有生物吗?提示:不是。

杂交育种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且相关基因遵循细胞核遗传规律。

2.(科学思维)杂交育种选育为什么从F2开始?提示:杂交育种选育从F2开始,原因是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抗倒伏)品种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易倒伏)品种杂交。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基因型为ddRR和ddRrB.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占3/16C.上述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D.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以直接获得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解析:选D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基因型是ddrr,纯合抗病高秆的基因型是DDRR,二者杂交的F1为高秆抗病(DdRr),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性状分离,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的新类型占3/16,基因型有ddRR和ddRr,上述育种方法属于杂交育种,F1(DdRr)的花药有4种:DR、Dr、dR、dr,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茎秆弱小,高度不育,不能直接获得既抗病又抗倒伏的类型。

[归纳提升]两种遗传病患病概率的计算方法1.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独立性”和“自由组合”的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计算如表序号类型计算公式①患甲病的概率为m则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m②患乙病的概率为n则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n③只患甲病的概率m(1-n)④只患乙病的概率n(1-m)⑤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mn⑥只患一种病的概率m(1-n)+n(1-m)⑦患病概率m+n-mn或1-不患病概率⑧不患病概率(1-m)(1-n)2.求两种遗传病的患病概率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①表示甲、乙两病都患的概率:m×n。

②表示患甲病但不患乙病的概率:m×(1-n)。

③表示不患甲病但患乙病的概率:(1-m)×n。

④表示甲、乙两病都不患的概率:(1-m)×(1-n)。

知识点(三)自由组合定律的题型分析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1.解题思路(1)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2)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就可分解为几组分离定律的问题。

先研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再把它们的各种情况综合起来,即“先分开,后组合”。

2.常见问题分析(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解答方法举例: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配子种类数为Aa Bb Cc ↓↓↓2×2×2=8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1/2(A)×1/2(B)×1/2(C)=1/8问题举例计算方法AaBbCc×AaBBCc,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1/2(Aa)×1/2(BB)×1/4(cc)=1/16 问题举例计算方法AaBbCc×AabbCc,求它们杂交后代可能的表型种类数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Aa×Aa→后代有2种表型(3A_∶1aa)Bb×bb→后代有2种表型(1Bb∶1bb)Cc×Cc→后代有2种表型(3C_∶1cc)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型AaBbCc×AabbCc,后代中表型A_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3/4(A_)×1/2(bb)×1/4(cc)=3/32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相对性F1配子F2基因型F2表型状对数种类比例种类比例种类比例1 2 1∶1 3 1∶2∶1 2 3∶12 22(1∶1)232(1∶2∶1)222(3∶1)23 23(1∶1)333(1∶2∶1)323(3∶1)3⋮⋮⋮⋮⋮⋮⋮n2n(1∶1)n3n(1∶2∶1)n2n(3∶1)n (1)方法: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

(2)题型示例①9∶3∶3∶1⇒(3∶1)(3∶1)⇒(Aa×Aa)(Bb×Bb);②1∶1∶1∶1⇒(1∶1)(1∶1)⇒(Aa×aa)(Bb×bb);③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④3∶1⇒(3∶1)×1⇒(Aa×Aa)(BB×--)或(Aa×Aa)(bb×bb)或(AA×--)(Bb×Bb)或(aa×aa)(Bb×Bb)。

1.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解析:选D3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中每对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故Aa×Aa杂交后代表型有2种,aa出现的概率为1/4;Bb×bb杂交后代表型有2种,Bb出现的概率为1/2;Cc×Cc杂交后代表型有2种,Cc出现的概率为1/2,所以AaBbCc×AabbCc 两个体杂交后代表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