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凭考试“大学语文”精读课文复习要点诗词部分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氓》(重点诗词)作家作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词。
共305篇。
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多为民歌;雅多为贵族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诗。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一、本文主旨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1、匪来贸丝。
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
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
徂:到。
嫁给。
4、女也不爽。
爽:差错。
5、士也罔极。
极:准则。
6、秋以为期。
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1)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
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
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
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认识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
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
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
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资料整理
大学语文必背古诗词资料整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沈园二首陆游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咏史》清?龚自珍金粉东南十王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水龙吟》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习语文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学语文复习的要点和重点篇章,并对相关考点进行解析。
一、古代文学与诗词鉴赏古代文学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主要包括《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以及《诗经》、《唐诗宋词》等诗词作品。
复习时,要注意掌握这些著作的作者、内容、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能正确理解、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
同时,还需熟悉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流派的特点。
二、现代文学与阅读理解现代文学是大学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二。
重点篇章包括《狂人日记》、《呐喊》、《草叶集》等代表作品。
在复习时,要对这些作品的作者、背景、主题等进行深入了解,并能够正确分析、解读作品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同时,还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技巧,包括理解主旨、分析句子结构、推断作者意图等。
三、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是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而写作技巧包括规范的文字语言表达、合理的段落结构等。
在复习时,要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掌握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还应注意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复习的重要环节。
在复习时,要选择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
要注重对文言文的词汇、翻译和解读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作文与写作技巧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复习时,要注意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和技巧,包括文章开头的引入、正文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
同时,还需注意丰富词汇量、积累常用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复习中,可以参考一些范文,并进行反复练习和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考点解析与综合训练除了以上提到的重点内容,语文复习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些常见的考点和问题。
自考《大学语文》诗歌单元复习要点
自考《大学语文》诗歌单元复习要点1、《蒹葭》学习要点(1)本诗是《诗经·秦风》中一篇意境优美、情愿深长的恋歌,属于民歌。
(2)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
蒹葭茂密,霜露高洁,烘托出痴情者挚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
三、四句点明主题: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
后四句描述追寻的两种境况: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
两者的结果都是可望难即,“伊人”不可得。
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3)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这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
但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具有多种象征意义。
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者。
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惆怅,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都可能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
(4)本诗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蒹葭苍苍”到“凄凄”、“采采”,意思都是青仓一片,十分茂密,但声情却愈转愈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为霜”到“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著;“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求对象的飘忽难觅。
虽然只是换了几个字,但其间微妙的变化和幽深的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
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主人公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
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
这就是本诗的朦胧美。
2、《湘夫人》学习要点(1)本诗是先秦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的抒情诗(爱情诗)。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考试重点 《都江堰》《秋夜》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考试重点《都江堰》《秋夜》导语: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以下是由网收集的全国自考大学语文重点,欢送阅读。
根本知识要点1、《秋夜》,作者鲁迅,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抒情写人、还屡次运用象征手法。
2、《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著名女作家。
文章开头所用的表达方式是倒叙。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3、《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比照手法。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衬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
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5、《毛伶传》,作者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采用倒叙方式,使文章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表达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表达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详细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以下五种:1、叙事记叙文的叙事要用表达这种表达方式。
表达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表达方式。
(1)表达人称。
主要有第一人称,如《哭小弟》、《我与地坛》等文章。
(2)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表达方式。
有顺叙、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
成考必背的古诗词词典电子版
成考必背的古诗词词典电子版成考(成人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为成人提供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其中语文科目常常包含古诗词的考查。
以下是一些成考必背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考试中可能出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9.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10. 《木兰辞》 - 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11.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2.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历史、哲学和美学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成考生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这些诗词的作者、出处、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同时,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诗词,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019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点(2)
2019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点(2)二、单元知识要点诗词基本知识要点1、《沁园春·雪》。
这首词作者为*。
该词通过描绘北方壮丽雪景,评说历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今日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主要使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2、《迢迢牵牛星》。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
本词借牛郎织女传说来抒发世间女子别离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兴手法。
3、《归园田居(其一)》。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为东晋陶渊明。
本诗主要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采用比喻、对比修辞手法。
4、《出塞》(其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诗人。
该诗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
诗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古诗,作者张若虚,唐代诗人。
诗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此诗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使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这是首七言绝句。
也是首送别诗。
作者王维,盛唐诗人。
本诗通过送别地点与饯行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该作兼用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两种表现方法。
7、《登金陵凤凰台》,这是首七言诗,属怀古诗。
作者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该诗抒写诗人登临金陵凤凰台的所见所感,并使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
8、《蜀相》,七律诗,属怀古诗,作者杜甫,盛唐伟大诗人。
诗中记述了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相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诗作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相结合,并使用了设问句。
9、《枫桥夜泊》,七绝,周羁旅诗,作者张继,中唐诗人。
该诗通过描写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惆怅心情。
该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借景抒情。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资料(1)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资料(1)《长亭送别》王实甫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篇选自元代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王实甫,一说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的杂剧作家,《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2.人物分析本折通过大段唱词,正面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
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对爱情真挚专一,对功名利禄表示鄙弃,她视科举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唱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
而张生的形象则主要是从侧面来加以表现的,他与莺莺一样追求爱情和婚姻自主,同样为离别在即而满怀伤感,但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比较软弱,迫于老夫人的压力赴京应试,而又热衷于“青霄有路纵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3.主题思想反映了恋爱自由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斗争,和女主人公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精神。
4.修辞方法作者善于使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现主人公的离愁别恨。
例如,对偶:“碧云天,黄花地。
”使曲词显得优雅秀美,含蓄蕴藉。
夸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比喻:“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将酒明喻为水,表现莺莺无心饮酒;暗喻为泪,表现别离之恨。
还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比喻极微小的功名利禄。
排比:“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沈沈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韫做重重叠叠的泪。
”一系列的排比加之叠字,使曲词通俗浅近。
5.艺术特色作者把这次伤心的离别安排在一个暮秋黄昏,用凄清悲凉的秋景来表现和烘托渲染离愁,有情景交融之妙。
这里,有时是寓情于景,如[端正好];有时是情中设景,如[滚绣球];有时是以景托情,如[一煞]。
总之,此折曲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者如水乳交融,较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自考“大学语文”诗词部分的复习要点
⼀、单元内容概要本单元要求考⽣背诵20⾸诗词,并掌握基本抒情⽅法(写景抒情、叙事抒情、描绘⼈物举动抒情)和表现⼿法(⽐喻、象征、夸张、⽤典) 学习诗词单元,应当认知以下⼏种基本抒借⽅法: 1.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的喜怒哀乐。
典型的例⼦如《诗经》中的“我⼼伤悲,莫知我哀”和《琴歌》中的“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别离”等等。
教材中的典型如: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和李恩《虞美⼈》“故国不堪回⾸⽉明中”,前者以⾃⼰不请世事艰难抒发报国⽆门的悲愤,后者以往事不堪回⾸坦陈亡国的痛楚。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迹,它分如下⼏类: (l)写景抒情,最为常见,往往要⽤以下⼏种⽅式: ⼀是融情于景。
如柳永《望海潮》着⼒铺写景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三秋桂⼦,⼗⾥荷花”却分明流动着作者的惊喜。
陶渊明《归国⽥居》中“⽅宅⼗余亩”、“鸡鸣桑树巅”⼏句,不仅是对质朴宁静⽥园风光的写照,也包盛了诗⼈脱离官场污浊、重归⾃然⽣活的悠然⾃得之情。
⼆是借景寄托。
如李商隐《夜⾬寄北》“巴⼭夜⾬涨秋池”抓住秋⾬特征以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使安西》“客合青青柳⾊新”既是实景实绘,⼜因折柳送别的传统风习象征着⼀次新的离别在即,满含依依不舍之情;⽩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篇以春草关合⼈情,借凄凄春草抒凄凄别值。
三是缘情写景。
如⾟弃疾《⽔龙吟》写⼭“献愁供恨”,显然是作者将⾃⼰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复国⽆望之情移⼊了客观事物;刘禹锡《乌⾐巷》写曾是热闹繁华如今却荒凉冷落的乌⾐巷,就凝注着诗⼈沧海桑⽥的感慨。
四是因情造景。
如杜牧《江南春》即将风和⽇丽之景、烟⾬迷蒙之景、江南⼤地千⾥范围之景统摄到⼀幅画⾯之中进⾏⾼度艺术概括,暗⽰⼈们:信佛⽆益于治国安民。
(2)叙事抒情。
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通过杨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表达作者的崇敬⼼倩。
(3)描绘⼈物举动抒情。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作为大学语文考试的复习要点,我们需要系统地掌握和回顾语文学科的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语文学科的核心领域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古代文学1. 古诗词:复习古代诗人及其作品,包括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重点关注作者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作品主题等。
2. 古典小说:熟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理解其意蕴和价值观。
3. 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古代文言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了解典故、引证和修辞手法等。
二、现代文学1. 现代散文:了解现代散文作品的代表性作者及其作品,熟悉其风格、主题和思想内涵。
2. 新诗与现代诗歌:学习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意境的表达。
3. 现代小说:重点阅读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掌握小说的结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等要素。
三、修辞方法与写作技巧1. 修辞方法: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熟练辨析修辞手法在诗歌、散文、小说中的应用。
2. 写作技巧: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如段落衔接、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注重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语言文字知识1. 词汇积累:扩大词汇量,增加词汇的掌握程度,特别要注意近义词、反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
2. 语法知识:重点学习并掌握常见的语法知识点,特别是句子成分、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
3.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技巧,注重提高对文章细节、主旨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五、写作范文与素材积累1. 熟悉范文:阅读各类范文,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学习范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
2. 积累素材: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积累素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学会将素材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总结:通过系统的复习和总结,我们可以全面提高在大学语文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掌握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方法与写作技巧以及语言文字知识等复习要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增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
2021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想要提高语文成绩,朗读背诵不可少。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11、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因此,文学常常苏辛并称。
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苏轼词多表现出旷达飘逸的风格,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沉郁的色调。
2、陆游的诗歌艺术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
李白的飘逸自然、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
3、欧阳修为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新运动。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4、王安石散文创作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
和其文学主张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
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6、关汉卿:以《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调风月》、《单刀会》、《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2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1、广家世世受射。
受: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23页文档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一.《鹿鸣》1.本诗选自《诗经~小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60篇,分15国风;雅共105篇,分大小雅;颂共40篇,分周、鲁、商颂。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即各地区的曲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颂,宗庙祭祀之乐。
2.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定的一些信息。
3.诗经中作品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典礼、讽谏、娱乐;二是教化、教育。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
4.《周礼》把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
燕飨诗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三种。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同“耽”)。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6.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二.《山鬼》——屈原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共11篇)楚辞与《诗经》并称“诗骚”。
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1、默写: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2、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自考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三)诗词曲赋类课文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三)诗词曲赋《氓》《诗经》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篇选自《诗经·卫风》。
《氓》,从按表现方法分类的诗歌体裁说,是一首叙事诗;从其表现的内容说,则是一首“弃妇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赋”“比”“兴”为《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2.主要内容这首诗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了春秋时郑、卫等地的风俗和妇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不幸遭遇。
诗歌以女主人公自我独自的方式,叙述了她与“氓”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有力地谴责了“氓”背信弃义的丑恶行为,表达了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决绝。
3.性格特征女主人公在婚前,作为少女,她纯真、痴情、善良,对爱情执著专一;婚后,作为妻子,她辛苦操持、任劳任怨;被弃后,作为弃妇,她刚强果决,自尊自重。
4.比兴手法诗中多用比兴,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是托物发端,又是以物喻情。
前者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和初婚的幸福,后者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和婚姻的逐渐破裂。
如“于嗟鸠今,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女子的愁思无尽而男子的心思不可捉摸。
比兴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更生动形象,而且对渲染气氛、烘托主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殇》屈原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篇是楚辞体诗歌,选自《楚辞·九歌》。
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九歌》是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共ll首。
2.国殇的含义《国殇》是其中一首追悼为国捐躯将士的挽歌,也是一首咏唱将士们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颂歌。
古代称未成年而死或在外死去的人为“殇”。
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因名“国殇”。
本诗是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的一首挽歌。
作者饱含深情,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搏杀的场景,颂扬了他们刚毅勇武、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精神,体现出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崇敬。
202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重点复习资料
202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重点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
"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
"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
"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重点篇章:《采薇》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打比方。
"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自考04729《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总复习资料语言文学常识——约15分作品阅读分析——约55分(古文约25分、现代语体文约30分)作文——————30分答卷限时:150分钟考试时间:2018年04月目录导读 (4)语言文学知识 (5)第一单元议论文部分 (6)《寡人之于国也》 (6)《秋水》 (7)《五代史伶官传序》 (7)《论毅力》 (8)《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9)《容忍与自由》 (9)《咬文嚼字》 (10)《吃饭》 (10)《我的世界观》 (11)《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12)第二单元记叙文部分 (12)《冯谖客孟尝君》 (13)《垓下之围》 (13)《张中丞传后叙》 (14)《种树郭橐驼传》 (1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5)《前赤壁赋》 (15)《先妣事略》 (16)《马伶传》 (16)《西湖七月半》 (17)《秋夜》 (17)《香市》 (18)《爱尔克的灯光》 (19)《纪念傅雷》 (20)《哭小弟》 (20)《都江堰》 (21)《我与地坛》 (21)《蚂蚁大战》 (22)第三单元诗词部分 (23)《蒹葭》 (23)《湘夫人》 (24)《陌上桑》 (24)《饮酒》 (25)《行路难》 (26)《秋兴》 (26)《长恨歌》 (27)《早雁》 (27)《虞美人》 (28)《八声甘州》 (29)《鹧鸪天》 (29)《声声慢》 (30)《摸鱼儿》 (30)《一句话》 (31)《再别康桥》 (32)《雨巷》 (32)《祖国,我的亲爱的祖国》 (33)《我愿是一条急流》 (33)第四单元小说部分 (34)《婴宁》 (34)《宝黛吵架》 (35)《断魂枪》 (35)《哦,香雪》 (36)《金鲤鱼的百裥裙》 (37)《苦恼》 (37)《麦琪的礼物》 (38)写作部分 (38)常用修辞手法 (39)表现手法 (39)常见的叙述方式 (40)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40)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40)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41)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41)导读本资料必须结合课本使用,需熟知课文内容才能深刻理解且巧妙记忆知识要点,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及写作水平,简单通过考试。
大学古诗词 大学古诗词必背65首
大学古诗词大学古诗词必背65首今天给各位分享大学古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学古诗词必背65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大学语文古诗词必备大学语文古诗词必备大学中文系必背古诗词篇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大学古诗词,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大学古诗词,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大学古诗词背诵名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一《又呈吴郎》杜甫。
大学古诗词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一《贺新郎》辛弃疾。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大学古诗词我扁舟一叶。
大学语文文章古诗篇1大学古诗词: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诗词《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学古诗词必背大学古诗词必背大学古诗词背诵名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一《又呈吴郎》杜甫。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一《贺新郎》辛弃疾。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大学汉语言文学必背古诗词 (一)先秦部分 (40篇)神话:《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文凭考试“大学语文”精读课文复习要点诗词部分
全国文凭考试“大学语文”精读课文复习要点诗词部分
《山居秋暝》(王维)
阅读1459次
《山居秋暝》(王维)
1.了解本诗的体裁。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2.掌握本诗的主旨。
本诗是一首先山水诗,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新雨过后的山间景色,清新、恬静而优美。
也表达了作者隐居的意愿。
3.掌握本诗在写景时所用的白描手法。
中间二联动静相衬、视听结合、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4.背诵这首诗。
《行路难》(李白)
1.了解本诗的体裁。
本诗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2.掌握本诗的主旨。
作者表达了他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对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另一方面又对前途充满希望。
3.掌握诗中比兴句的象征意义和所用典故的含义。
4.背诵这首诗。
《蜀相》(杜甫)
1.了解本诗的体裁。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2.掌握本诗的主旨。
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悼念和赞美,含蓄地表现了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3.掌握本诗的写作特色。
本诗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用字精当、对仗工稳。
4.背诵这首诗。
《走马川行奉出师西征》(岑参)
1.了解本诗的体裁。
本诗属于“歌行体”。
2.掌握本诗的主旨。
本诗以豪迈乐观的情怀,颂扬了出征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奏凯旋的必胜信念。
3.掌握本诗的叙事特点:层次分明,语奇意奇。
4.掌握本诗抓住典型环境与细节表现唐军将士奋勇无敌英姿勃勃的艺术手法。
5.背诵这首诗。
《关山月》(陆游)
1.了解本诗的体裁。
本诗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2.掌握本诗的主旨。
诗中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不得实现的无比悲愤。
3.掌握本诗的写作特点。
选取典型的场景,运用对比手法,将将军不战和戍卒吹笛,移民垂泪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国情感。
4.背诵这首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掌握这首词的主旨。
作者对月抒怀,思念家人,表示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谪官居外的凄凉寂寞的心情。
2.掌握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这首词构思新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天上和人间、自然和显示巧妙地联系起来,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境界的奇妙境界。
3.掌握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这首词化用前人成语天衣无缝,犹如己出,运用典故不着痕迹。
语言洗练,清逸潇洒。
4.背诵这首词。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
1.掌握这首词的主旨。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式衰微的悠远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悲愤。
2.掌握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上片借物起兴,下片托古喻今,整首词的外在形象与深层寓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寄意深远。
3.掌握这首词的比兴形象的寓意和历史典故的含义。
4.背诵这首词。
《炉中煤》(郭沫若)
1.掌握这首诗的主旨。
理解诗的副题“眷恋祖国的情绪”的思想内涵。
2.掌握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全诗运用比喻、拟人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激情。
全诗形式相对严格整,韵律和谐,反复咏叹,情致感人。
3.掌握这首诗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具体寓意。
《北方》(艾青)
1.掌握这首诗的主旨。
诗人通过系列形象表现北方的悲哀,以此展现了战争年代北方人民蒙受的灾难和不幸,以及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屈服的必胜信念,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2.掌握这首诗的结构。
第一部分描绘战争阴云下的北方国土,表现了对承受战争灾难和不幸的人民的关切;第二部分,回顾历史,表达对北方国土的挚爱。
3.掌握这首自由体诗在节奏、画面、情感等方面所体现的诗的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