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作者:王冰林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0期
王冰林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 261071)
摘要:根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发展状况,对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主要职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推广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098X(2012)04(a)-0248-01
2012年2月1日,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
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连续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从深层次解决“三农”问题的更高境界与宽广视野。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
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
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
动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的农业科研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更大挑战。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分为农业部属、省属和地市属三个层次,农业部属、省属农业科研机构以承担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地市属农业科研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和
发展优势,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的主要职能定位,其主要职责是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为推动本行政区域和周边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 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处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末端,又位于所在行政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前端,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本地及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出现的实际问题,应着重加强应用型、集成型、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结合单位实际,亦可开展部分应用基础
研究。
1.1 发挥品种选育优势,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品种更新是农业升级换代的关键因素,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中,品种贡献最大,约占 40%。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品种选育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据统计,从建国到2006年,我国培育并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达6000多个,其中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培育的品种占60%-70%[1]。最近,王俊岭等研究
结果表明[2],2001—2009年,农业部审定发布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油菜等主要农
作物新品种1507个,其中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育成136个,省级农业科研机构育成406个,地市
级农业科研机构育成449个,高等院校育成168个,种子管理部门和农场育成43个,其他(公司、个体和县级机构等)育成304个,分别占育成品种总数的9.02%、26.94%、29.79%、11.15%、
2.85%、20.17%,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育种数量位居第一位。从育成品种类型看,地市级农业科研
机构育成小麦、水稻新品种103个和150个,分别占小麦和水稻育成品种的46.82%和32.75%,位居第一位,显示其在主要粮食作物育种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上,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应继续坚持以常规育种为重点,将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加强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农业基因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和育种材料改良创制,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动植物新品种,为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支撑,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
1.2 加强实用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农业生产技术瓶颈
立足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加强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和集成应用,尽快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重点发展动植物新品种高效标准化配套生产技术,种苗快速繁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畜禽水产高效、节本、健康养殖技术,高效缓/控释肥料、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研制和平衡施肥技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节水农业关键技术,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化及设施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相关技术以及制约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等。
1.3 立足自身发展特色,适度开展农业高技术研究
瞄准农业高技术发展前沿,以现代生物育种前沿技术为核心,结合本单位实际和发展特色,可适度开展转基因、分子标记、细胞工程等植物分子育种高技术和畜禽分子设计、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以及现代农业节水高效技术等高技术研究,在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占有一席之地,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 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服务是实现农业科研与生产有效对接的重要环节,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以及与市场、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的纽带,应当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广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农技服务模式。积极深入基层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培训、科技咨询、标准化生产指导、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市场营销等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科技服务,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覆盖率。
3 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构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虽然不是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的主体,但由于其科研工作贴近农业生产与农村产业化经营实际,能够将科技创新体系“上游”的成熟技术吸纳过来进行组装、集成、配套、再创新,通过示范推广,将这些综合配套技术以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应用于生产,促进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应充分发挥其职能,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助力完善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尽快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参考文献
[1] 佟屏亚.基层农科所体制改革调查报告[J].农业科技管理,200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