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合集下载

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与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52例肾结石纳入观察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超声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25净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20例(76.92%),和病人围手术期失血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结合超声吸附治疗肾结石取高净率,术中失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无积水肾结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1引言泌尿性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的尿石发病率约为1%~5%,有些地区的发病率高达10%,新增病例约150万至200万。

25%的尿结石需要住院治疗,但10年的复发率高达50%。

肾结石是最常见的尿结石,经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大多数肾结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低腰痛、腹胀和酸胀。

由于肾脏的系统性代谢紊乱,泌尿系统疾病,如社会环境因素等,因此其病因难以清除,更复杂的发病机制,因此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明确的病因治疗。

临床外科常用于治疗尿路结石,如开放性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腔内泌尿学等。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微创性概念和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肾结石的手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一种微创技术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特别是对于>直径2厘米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取得理想的疗效,大大提高肾结石的治疗效果,国内外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其安全性、有效性(4-6)。

本研究采用经皮肾镜超声法治疗肾结石治疗无水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2资料与方法2.1临床资料本研究共对120例无脑积水患者进行了检查,其中男性60例,女性60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5.3岁。

试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精)

试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精)

试论母语在⼆语习得中的作⽤(精)⼀、母语迁移作⽤概述教育⼼理学研究表明,迁移是⼀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现象⼴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有正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积极迁移有助于另⼀种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反之,对另⼀种学习产⽣消极影响,导致错误和困难发⽣,就是负迁移(消极迁移。

在第⼆语⾔习得研究领域,母语对第⼆语⾔习得的正负迁移作⽤是众多语⾔学家和⼼理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

根据传统语⾔学的观点,母语只能对英语学习有负迁移(消极迁移即“负⾯”negative影响或起“⼲扰”(interference 作⽤。

这种观点有⼀定的⽚⾯性,没有考虑到语⾔的同⼀性, 较少考虑如何利⽤语⾔共性来促进“正迁移”,提⾼外语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在⼆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语习得的正负迁移并存,也就是说母语对⼆语习得既存在着促进作⽤,⼜存在着⼲扰作⽤。

本⽂从语⾳、词汇、语法三⽅⾯分析⽐较母语对⼆语习得的正负迁移作⽤,并以理论和实证阐述这⼀观点。

⼆、母语在⼆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语⾔是客观现实的编码体系,语⾔具有表达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功能。

⼈类有着共同的⾃然世界,从⽽使语⾔具有同⼀性。

⼈们⽣活在同⼀个物质世界中,各语⾔虽然千差万别, 但语⾔本⾝对客观世界——时间、空间等事物的反映都是同⼀的,即可以⽤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

正是这种“同⼀性”的存在为母语在⼆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提供了可能,为不同民族的⽂化交流,提供了可⾏性。

Cummins在语⾔具有“同⼀性”的基础上,对于母语和⼆语习得的关系提出语⾔相互依赖假设理论:母语是任何语⾔学习的基础,它有学习转移的功效,在⼼理上、社会上及教育上母语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他指出:⼆语习得总是建⽴在母语的基础上,母语⾮但不是学习的负担,反⽽是任何语⾔学习的资源。

从母语学到的语⾔能⼒也可以转移到第⼆语⾔。

Cummins的观点反映了语⾔的同⼀性。

曾有过⼀个很好的形容:母语不是⼀件外⾐,学习者在进⼊教室时可以脱下,弃之门外。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正负迁移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正负迁移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正负迁移问题摘要:语言学学者研究发现,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正负迁移作用的分析,协助第二语言的习得者认清学习中母语施加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英语多年,还是学不好,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中外学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先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好的影响称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对不同个体而言,由于生理及心理的上的差异,产生的究竟是负迁移还是正迁移,或者哪一方面更多一点,也不尽相同。

学习第二语言时发现,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母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从学到的第一个单词开始(hello哈罗),相信很少有小孩不是通过给英语标注相近发音的汉字来学习第二语言的。

这种学习方式,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施加母语影响,势必会造成中国式英语,形成汉语式思维。

把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看做是汉语式思维惹的祸。

汉语式思维,可以定义为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受到了原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外语时所运用的思维。

有学者对它做过研究: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按某一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思维定势对思维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正迁移,可以加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使学生在遇到异常或异类问题时,不求创新,形成思维的惰性。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

具有十多年牢固汉语基础的人在学习与汉语截然不同的英语时,很自然会受到汉语习惯的干扰。

原来从母语中学到的东西会持续的、无意识地出现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从而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

那些较好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的人,无不是在突破了自己母语的思维定势之后,才能学好其他语言的。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阐述。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
时 ,他 已经 养 成 了一 种 习惯 , 当他 习 得 第 二 语 言 时 ,就 会 形
与第二语的相似成分而对二语 )得产生的有益 的、积极 的 j 影响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学习者对该 门语言 的掌握与运 用;反之 ,母语由于其与二 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其习得产 生 的不利的、消 极的影 响叫做 负迁 移,是学习者掌握 和运 用
行 为 主 义 学 习理 论 认 为 ,语 言 学 习 中存 在 着 第 一 语 言 向 第 二 语 言 的 转 移 现 象 , 即 语 言 迁 移 。 语 言 迁 移 研 究 是 二 语 习 得 理 论研 究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课 题 , 它 是 指 : 作 为 来 源 语 的 母 语对 作为 目标 语 的 外语 产 生影 响 , 包 括 语 言 上 的 影 响 如语 音 、词 汇 、语 法 等 方 面 的影 响 ;还 包 括 语 言之 外 因 素 的影 响 ,如 思 维 模 式 、文 化 传 统 、社 会 历 史 等 。母 语 由 于
言 习得 的 效 果 。
关 键 词 : 第 二语 言 习得 ;母 语 ;母 语 负迁 移
D I 1 .9 9 Ji n1 7 -6 9 .0 .2 0 8 O : 5 6 / .s.6 1 5 62 0 5 .5 t eL1 T a f ri e on n u g q iii n Bre s u so n Ne ai r nse S c dLa g a eAc u sto v n
中国 西部科 技 2 1 年1 月 ( 0 0 1 中旬 )第0 卷 第3 期 总第2 9 9 2 2 期
浅谈第二-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 I 语 . I ] L
胡 小 佳
( 四川理工 学院外语 学_ 院,四川 自贡 6 3 0 ) 4 0 0 摘 要:语 言迁移研 究发现 ,母 语 负迁移对 第二语 言 刁得 的影 响重 大。 本文 简要 分析母 语 在 第二 语言 刁得过程 中对话 法、文化等方 面的 负迁移现 象,以及 负迁移给 二语 习得 者所造成 的 贞面影响 。并 讨论 了如何 降低影 响 ,从 而提 高 第二语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中国,中职教育也逐渐兴起,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语言学习机会和语言运用环境。

中职生的二语习得在其职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母语的存在,中职生在习得二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负迁移的现象,从而影响其二语习得的效果。

本文将从母语对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进行分析。

首先,要了解负迁移,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是指个体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其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经验,转化到第二语言的习得中的过程。

其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而负迁移就是指先前获得的语言知识对于从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了负面影响的现象。

对于中职生来说,其母语对于英语、俄语等其他语言的学习都会存在负迁移。

其次,母语与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导致负迁移的一个原因。

中文是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而英语和俄语等西方语言则是以字母为基础的语言。

另外,中文的语法结构与英语和俄语也有所不同。

这就会导致中职生在学习英语和俄语的过程中,将中文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套用到英语和俄语中去,从而导致错误的习得。

例如,中文中的“把”、“了”等结构用于英语中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惑。

再者,母语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到中职生的二语习得。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其中,一个字一般可以表示一个意思。

而英语、俄语等西方语言则是以字母为基础的语言,其中相同的字母组合可以有不同的意思。

这就会使得中职生在学习英语、俄语时,往往会出现单词意义混淆的情况。

例如,“place”和“plane”两个单词在发音和拼写上很相近,容易混淆。

最后,中职生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负迁移也可能与习得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关联。

如果老师过于强调中文与英语或俄语的语法差异,而忽略了二者的共性或者没有渐进法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会出现中文模式的思考和习得。

这样的话,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带入到课堂上,影响到学生的二语习得。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研究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研究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研究作者:赵德艳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30期摘要: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个复杂而受诸多因素制约的认知过程。

本文通过英汉对比,分析了几十年来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其迁移的多种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关键词:语言迁移第二语言习得正迁移负迁移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217-01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母语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现象。

语言迁移虽然是一种“跨语言影响”,但多数研究的还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所以语言迁移就成了母语迁移的代名词(唐承贤,2003)。

1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1.1 正迁移正迁移是指母语对目标语起促进作用(Gass和Selinker,1994)。

1.2 负迁移负迁移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唐承贤,1997)。

1.3 交际迁移与学习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迁移母语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交际迁移(transfer in communication)和学习迁移(transfer in learning)(戴炜栋,王栋,2002)。

交际迁移只在说话和理解言语时发生,指学习者在应用和理解目标语时求助于母语知识来实现暂时的或个别的交际目的;学习迁移是早在说话和理解话语前就发生了,是指学习者使用母语知识来构建有关的目标语规则的中介语系统(Ellis,1994)。

2 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2.1 语言因素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是屈折语,汉语是孤立语,两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英语的学习中负迁移往往大于正迁移,其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层面(斯琴,赵智芸,2006)。

语音层面上的负迁移:语音层面上的影响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母语的口音对外语发音的影响,中国人讲英语或多或少带有中国口音,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

社科学论Soci al S c i e nce The or y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卢晓丹(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辽宁本溪117004)摘要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心理文化因素和语言文化因素是母语语言知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方面。

母语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文化迁移现象,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本文通过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几个角度的对比解析,阐述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现象。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母语负迁移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A nal ysi s of M ot he r T ongue N egat i ve M i gr at i on Phenom enoni n Sec ond L anguage A c qui s i t i onL UX i aodan(For ei gn L anguage D epar t m ent,L i aoni ng U ni ver si t y of T echno l ogy and S c i ence,Benxi,L i aoni ng117004)A bs t r act I n t he s econd l angu age ac qui s i t i on pr oces s,t he ps y chol ogi cal cu l t ur a l f a ct or s and l i n gui st i c cul t ur al f a ct or s ar et he key a spec t s t o i nf l uence t he m ot h er t ongue l anguage kno w l ed ge of s econd l anguage a cqui s i t i on.Sec ond l ang uage a cqui-si t i on w i l l gene ra t e nat i ve cul t ur al m i g r at i on phe nom e non,nam e l y posi t i ve and nega t i ve m i grat i on.I n t hi s pape r,pr onunc i—a t i on,voc abul a ry,s ynt ax,di s cour se and pr agm at i cs se ve ra l angl es cont r a s t re sol ut i on,e l a bora t e d negat i ve t r ansf e r of m ot he rt on gue on s econd l anguage acqui si t i on.K ey w or ds s econd l ang uage a cqui si t i on;m ot her t ongue;negat i ve m i g r at i on母语迁移主要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 t i vet r ansf e r)和负迁移(negat ive t r ansf er)。

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作者:王毅来源:《大观周刊》2012年第51期摘要:本文通过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浅析,得出如下结论:一个人的母语能力会对他的二语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我们适当地利用好母语,就能促进外语学习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母语正迁移负迁移二语习得在最近的几十年,双语教学是西方教育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提倡者认为可以适当利用母语促进外语教学,外语教师和研究人员都开始重新评估母语在二语课堂中的作用,并且努力将母语资源融入到二语教学中,以促进二语学习。

由于母语与第二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系统以及功能使用规则上面的相似程度存在着异同,不同外语学习的难度也会因此有所不同。

简要地说,语言迁移就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期学习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影响过程,可以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如果两种语言比较类似,那么容易产生语言正迁移,反之则会出现负迁移。

一、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1、母语在语音中的正迁移在语音方面,中文里的汉语拼音和英文中的音标都是由音节构成的,其中拼音又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韵母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声母就类似于英语中单词词首的辅音,而韵母则相当与英文中的元音。

此外,就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而言,汉语中声母與英语中的辅音也有很多的相似处。

中国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在发英文中的爆破音/b//p//t//d//k//g/;鼻音/m//n/;边音/l/;卷舌音/r/;纯元音/i://u://a:/上不会出现困难,因为汉语中也同样存在上述的音。

因此如果我们能在外语教学中预先比较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语语音系统的发音。

2、母语在词汇上的正迁移(1)词形构造上的正迁移我们汉语中有着大量的偏旁部首,比如说“木,火,亻”等等。

在单独的字(树,烂,伙)中,这些偏旁都带有一定的含义,我们可以通过偏旁推断出字的相关意思。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英语中有很多的词缀,包括前缀,中缀和后缀这些词缀同样含有特定的意思,例如:bi-(双)vice-(副级)pre-(之前)。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_李翠霞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_李翠霞

收稿日期 : 2007 9 1 作者简介 : 李翠霞 ( 1968 ) , 女 , 山东单县人 ,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馆员。
2008 年第 2期
继续教育研究
117
结尾的开音节的词, 也有以辅音 结尾的闭音节的 词。 所以操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读除了 /n /, / /以 外其他辅音结尾的英语词时, 总爱在后面添加一个元 音。另外, 汉语中的 斯 , 资 的声母 s , z 和英 语中 [ ], [ ? ] 听起来似乎有点相似 , 许多英语学习者 便不自觉地用 s 代替英语中的 [ ], 用 z 代替 [ ? ]。 把汉语中的发音搬到英语中去, 从而造成语音上的负 迁移。这些也正是为什么中国英语学习者把 th in k 读 成 sink, 把 th ought读成 sor, t 把 th in g 读成 sing, 把 it读 成 ea, t 把 speak 读成 speaker , 把 w ork 读成 w orker ,把 blow 读成 be low 的原因所在。 英语和汉语语音系统的另外一个主要区别是, 英 语是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别句意的 语调语言 ; 而汉语 则属于以声调区别字义的 声调语言 。英语中的单 词无论被念成平调、 升调或升降调都无法改变其词义; 而汉语的每一个字除了由元音辅音组成之外, 还有一 个附在上面的能区别或改变字义的声调, 例如 qi n ( 牵 )、 qi n ( 钱 )、 q i n (潜 )、 qi n ( 歉 ), 这四个 字尽管音位完全相同, 但是 他们的声调完全不同 ( 分 别为一声、 二 声、 三声和四声 ), 也就形 成了四个不同 的汉语字体。 (二 )母语在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 英语词汇在概念意义、 内涵意义、 搭配能力等方面 与汉语词汇差别很大 ,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别, 用母语的 思维规律去套用必然会导致母语负迁移。首先, 语言 的独立性决定了一种语言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一 对一的对应词, 例如, facu lty 与汉字 能力 貌似对应, 而 faculty 还有 全体教员 系 科 等意思 , 但是汉 语中的 能力 是不可能有这些意思的。至于文化对 语言的影响 , 实际上文化对词汇的影响是最大、 最明显 的。各个民族往往对某些词汇所赋的内涵意义大相径 庭。例如, 龙 在汉语中是 英雄才俊 , 蓬勃向上 的 象征, 故而有 望子成 龙 龙凤呈祥 之说。而 龙 在英语中的对应词 dragon 则指一种能喷水的怪兽, 是 凶残、 恐怖、 贪婪 的象征。因此在汉译英中 望子成 龙 常被译作 to hope that one s son w ill have a bright fu ture , 同样 亚 洲四小 龙 就被译 作 four A sian ti gers , 而绝不是 four A sian dragons 另外,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搭配习惯、 搭配范围由 于受到各自语言特征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或影响, 亦各 不相同 ,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习惯表达方式。例如汉语 中的 看 可以和 电视、 电影、 书刊、 黑板 等搭配, 而 英语中却分别要用动词 w atch , see , read , lo ok a; t 汉语 中的 浓茶 浓烟 在英语中的表达式分 别为 strong tea 和 dense sm oke , strong 和 dense 都表示 浓 。中 国的英语学习者就常把汉语词与词的搭配习惯错误的

浅析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

浅析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

3海外文摘1 引言二语习得是指一种与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过程,涵盖了诸多因素,其中母语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尽管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但通常我们更关注母语与二语之间的差异以及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对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分析母语的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提出广大外语教师及学习者应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二语学习能力。

2 什么是母语迁移Long & Richards在Oldin(1989)的著作Language Transfer 一书中作序指出“至少一个世纪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研究的中心问题”。

在我国语言学界,赵世开等人也认为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离不开对母语迁移作用的讨论。

然而,根据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 (Gass &Selinker,1989)中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就有十七种之多,由此可见,母语迁移问题既是二语习得中的重点,又反映出该研究结果目前尚不成熟的特点。

本文提到的“语言迁移”问题的定义,引自Odlin 提出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从Odlin 提出的定义可知,语言迁移的来源除了受母语的影响之外,还可以受到学习者所掌握的其他语言的影响。

因此,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应当用“第一语言迁移”来区分于其他语言。

根据G a s s 和Selinker 的定义,语言迁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受到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正面影响,即语言的正迁移;另一类是新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受到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负面影响,即语言的负迁移。

由于已有的研究接下来笔者将着重讨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

3 母语的正迁移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通常由语言的普遍特点来体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形式存在一部分共同因素,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母语为汉语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受到汉语的积极影响。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研究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研究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研究摘要: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个复杂而受诸多因素制约的认知过程。

本文通过英汉对比,分析了几十年来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其迁移的多种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关键词:语言迁移第二语言习得正迁移负迁移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母语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现象。

语言迁移虽然是一种“跨语言影响”,但多数研究的还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所以语言迁移就成了母语迁移的代名词(唐承贤,2003)。

1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1.1 正迁移正迁移是指母语对目标语起促进作用(Gass和Selinker,1994)。

1.2 负迁移负迁移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唐承贤,1997)。

1.3 交际迁移与学习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迁移母语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交际迁移(transfer in communication)和学习迁移(transfer in learning)(戴炜栋,王栋,2002)。

交际迁移只在说话和理解言语时发生,指学习者在应用和理解目标语时求助于母语知识来实现暂时的或个别的交际目的;学习迁移是早在说话和理解话语前就发生了,是指学习者使用母语知识来构建有关的目标语规则的中介语系统(Ellis,1994)。

2 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2.1 语言因素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是屈折语,汉语是孤立语,两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英语的学习中负迁移往往大于正迁移,其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层面(斯琴,赵智芸,2006)。

语音层面上的负迁移:语音层面上的影响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母语的口音对外语发音的影响,中国人讲英语或多或少带有中国口音,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

英语是一种主要依靠语调来分辨句义的“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而汉语则属于以声调区别字的“声调语音”(tone language),这两种语言在音位的数量及组合方式上不完全一样,这往往是造成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语音迁移的主要原因。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积极迁移,有时候也会带来负迁移的影响。

本文将对母语对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什么是负迁移?负迁移指的是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语法、发音、词汇、语用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在中职生的二语习得中,母语对负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法方面。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母语语法与英语有很大的差异,容易将母语的语法结构误用到英语中,导致语法错误。

中文中的定语一般放在名词的前面,而英语中一般放在名词的后面,由于母语的影响,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会出现误用定语位置的情况。

其次是发音方面。

中文和英语的发音系统有很大的差异,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受到母语音系的影响,导致发音不准确。

中文中没有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分,而英语中有,由于母语对发音的影响,中职生在发音上容易出现混淆。

再次是词汇方面。

中职生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词汇的影响,容易产生词汇的误用或者错用。

中文中有很多词汇没有一一对应的英语词汇,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将中文词汇误用到英语中。

针对母语对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提高对比分析的意识。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避免将母语的语言特征误用到目标语言中。

增强语境意识。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语境意识的培养,尽量将所学语言放在实际语境中使用,避免出现语用错误。

注重模仿训练。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语言能力,避免受到母语音系的干扰。

多重视语言输入。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多接触各种形式的英语输入,包括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等,对不同方面的语言输入进行全面训练,避免受到母语对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干扰。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随着“双语教学”政策的实施,中职生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母语的负迁移是指母语中的一些语法、语音或语用错误或偏见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被转移到该语言中,与正迁移形成反比。

下面,作者就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进行浅析,探讨其具体表现和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具体表现(一)语言结构方面在语言结构方面,母语对于中职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负迁移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序错误中文中的语序与其他语言不同,这就会导致在学习其他语言的语序时容易出现错误。

比如,“我今天去超市买了水果”的正确翻译应该是“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some fruit today”,但因为中文语序的习惯,一些中职生可能会翻译成“我买了水果去了超市”。

2. 词性和词序错误在中文中,名词和形容词的位置很难摆放,容易导致名词和形容词的位置颠倒。

所以在学习英语等其他语言时,很多中职生会在词性和词序上犯错。

比如,“我喜欢那辆红色的小汽车”在英语中应该译为“I like that small red car”,但有些中职生可能会翻译成“I like that red small car”。

1. 声母或韵母错误中文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方式与其他语言不同,这就导致了在学习其他语言时容易出现声母或韵母发音错误的情况。

比如,在学习英语时,“thank you”这个词虽然很简单,但由于中文中没有“th”这个音,这就使得一些中职生很难发出正确的音。

在中文中,语调是非常重要的,有不同的语气和意义。

然而,在学习其他语言时,很多中职生会把中文的语调带到其他语言中,造成了不必要的语调错误。

比如,在学习英语时,一些中职生会把中文的四声带到英语中,“How are you”就会变成“how are you?”。

二、影响(一)口语水平低母语对于中职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负迁移会影响到学生的口语水平,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母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中正迁移论文

母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中正迁移论文

母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中的正迁移摘要:母语在二语习得中课堂中,存在正负迁移影响。

常规我们研究的只是母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中的负迁移,本文介绍了母语,即汉语对我们二语习得课堂中的正迁移情况,以及从汉语的语音,构词,语序,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二语习得;正迁移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一、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影响母语对l2语言习得的影响一直是l2外语教育一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对此,各种理论提出的假设不同,看法不一,但都有共识:母语对l2习得肯定有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叫做“语言迁移”。

20世纪50年代的“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习得l2,负迁移为干扰因素,给外语习得者带来困难。

早在1957年,罗伯特拉多在研究跨文化语言学时指出:“学习者往往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的结构,词义和词序迁移到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去。

”凯斯帕给迁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激发其母语知识去发展或使用其中介语。

”而斯加克特则把迁移现象看作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学习者先前获得的知识在学习者对目的语进行假设时产生制约,使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发生迁移。

面对众说纷纭的现象,奥得林(提出了他对迁移的理解:“迁移是先前习得的目的语和任何其他语言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当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以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迁移为理论指导,加入教学实践中汉语在英语课堂中的正迁移作为实例辅佐,得出英语课堂中汉语运用的一点启示。

二、母语在外语习得中的正迁移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母语思维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cohen甚至在他的新书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中用一章的篇幅谈一语,二语思维问题,他还将一语或二语思维当作学习策略来看待。

从语言迁移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从语言迁移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从语言迁移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从语言迁移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摘要: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在课堂上或课堂外对除了母语之外的另一语言学习。

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并且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母语对于二语习得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语言迁移来实现的,而语言迁移又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本文即从语言迁移的角度来分析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母语;正迁移;负迁移;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获取除了母语之外的另一个语言的过程。

而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结果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可以说,母语是二语习得时最不容忽视和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一、相关概念(一)母语和第二语言“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因此也被称为“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其特点是接触时间往往晚于第一语言,交际熟练程度不如第一语言等。

(二)对比分析假说行为主义理论主张人类的对知识的获取建立在“刺激-反应”的基础上。

因此其对于语言习得的主要观点是,语言习得是通过条件作用而形成的言语习惯的过程。

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上,Robert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并阐释了他的对比分析假设。

其中他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迁移”。

此假设认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之前,已经养成了一套母语习惯,这些习惯会影响外语的学习。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的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因此,对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比对,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

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设”最初的表述。

二、语言迁移(一)语言迁移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语言迁移来实现的。

所谓“语言迁移”主要是指母语的习惯转移,即学生将母语中的语言规则用于外语的学习中。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往往会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负迁移方面。

本文将从浅析母语对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这一角度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错误、混淆或困难。

这些错误、混淆或困难可能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产出及语言理解能力,从而影响其二语习得的质量。

在中职生的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负迁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职生的母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语言,对于母语的掌握程度往往比第二语言更为深厚。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中职生会受到母语语法、发音、词汇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负迁移的出现。

对于学习英语的中职生来说,他们的母语中文和英语存在着词序、时态、语气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出现负迁移,例如在英语句子的构建中,中职生可能会按照中文的语序来组织英语句子,导致句子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这就是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的一个具体案例。

母语对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还体现在发音上。

由于中文和英语的发音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发音影响,导致出现发音错误。

中文中不存在的元音音素对于中职生来说可能会很难发音准确,进而影响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中文和英语语言的差异,帮助中职生意识到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负迁移现象,从而引导他们在学习二语时更加关注正确的语法、发音和词汇使用。

加强语言输入,让中职生接触到更多的英语语境和语言环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加强英语语言的输入和模仿。

鼓励中职生多进行语言输出,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检验和纠正自己的语言错误。

母语对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浅析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语言学习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在中职生的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于他们的二语习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负迁移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进行浅析,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应对策略。

什么是负迁移呢?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受到母语语法、语音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学习新语言时出现错误的现象。

在中职生的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影响会导致他们在学习新语言时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语言现象,这就是负迁移。

中文母语习得者在学习英语时可能会出现英语句式不通顺、语音发音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是负迁移的表现。

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法、语音和词汇等方面。

在语法方面,中文和英语的语法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异,中职生往往会受到中文语法的影响,导致在学习英语时出现语法错误。

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变化是非常灵活的,而中文的时态和语态变化相对简单,这就导致了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出现时态和语态使用不准确的问题。

在语音方面,中文和英语的音系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中职生受到中文音系的影响,可能会在发音上出现问题,如辅音、元音的发音不准确等。

在词汇方面,中文和英语的词汇使用和搭配也有所不同,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受到中文词汇的影响,导致词汇使用不当。

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主要源于中文和英语的差异性。

中文和英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其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受到中文的影响,产生负迁移现象。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受到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影响,如果学习环境中母语的使用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加剧负迁移的产生。

针对母语对于中职生二语习得的负迁移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母语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通过比较分析中文和英语的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减少母语的使用,促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英语。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0引言从第二语言习得(SLA)学科史上讲,迁移(transfer)是第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它由行为主义者提出并逐渐为广大SLA研究者所关注、接受、质疑、批判、重新定位。

在现阶段,要想否定母语(即L1)迁移是SL A中的重大影响因素这个地位已经不可能了,突破自身局限性的L1迁移又被学者们在认知框架下重新定位。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1957)中提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Sharwood Smith和Kellerman 认为迁移就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crosslinguisitic influence),是中性理论(theory-neutral),与“干扰(interference)”,“借用(borrowing)”,“回避(avoidance)”等概念并提。

Kellerman(1987)认为迁移即“导致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元素合并的程式(processes)”。

Odlin则认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或者相异而产生的影响”。

1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语言迁移研究发现,语言问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Odlin):(1)正向迁移。

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例如,母语为汉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就很容易学会句子的语序“He comes from Beijing”,这是因为,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他来自北京”。

(蒋祖康1999:20) (2)负向迁移。

即母语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

(唐承贤1997)母语干扰会导致错误出现,延长学习者犯错误的时问,延缓其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的速度。

许多实证研究(Ellis1985:29)表明,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梁连洁湖南省保靖县水田河民族中学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presents the functions of a native language in a secondary language acquisition 。

Languages are the direct expressions of the thoughts of human being。

People can think and do some actions in the same or different ways, using their native languages in the secondary language acquisition。

It is transfer of learning。

It consists of two sides, the positive transfer and the negative transfer。

They have effects on language grammar and usage。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he positive transfer does the positive function, and promotes the secondary language。

1。

To compare the native language with the secondary language ,finding out the sa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languages ,it can help the learner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phonetics, how to read and spell words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摘要】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既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起着消极的作用;既能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又能妨碍第二语言学习者。

因此,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正向迁移,又存在着负向迁移。

对此,本文探讨了母语迁移的形式和作用,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母语;第二语言习得
0 引言
从第二语言习得(SLA)学科史上讲,迁移(transfer)是第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它由行为主义者提出并逐渐为广大SLA研究者所关注、接受、质疑、批判、重新定位。

在现阶段,要想否定母语(即L1)迁移是SL A中的重大影响因素这个地位已经不可能了,突破自身局限性的L1迁移又被学者们在认知框架下重新定位。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1957)中提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Sharwood Smith和Kellerman认为迁移就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crosslinguisitic influence),是中性理论(theory -neutral),与“干扰(interference)”,“借用(borrowing )”,“回避(avoidance)”等概念并提。

Kellerman (1987)认为迁移即“导致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元素合并的程式(processes)”。

Odlin 则认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或者相异而产生的影响”。

1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
语言迁移研究发现,语言问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Odlin):
(1)正向迁移。

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例如,母语为汉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就很容易学会句子的语序“He comes from Beijing”,这是因为,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他来自北京”。

(蒋祖康1999:20)
(2)负向迁移。

即母语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

(唐承贤1997)母语干扰会导致错误出现,延长学习者犯错误的时问,延缓其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的速度。

许多实证研究(Ellis 1985:29)表明,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Odlin将负向迁移的结果概括为“过少运用”、“过度运用”、“运用错误”和“误解”。

过少运用指学习者很少或根本不使用某一目的语结构,因此又称回避(avoidance)。

回避可能是因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某些结构与母语中相对应的结构
差异大而感到困难所致,也可能是因学习者对母语与目的语问的相似表示怀疑所致。

“过度运用”往往是学习者为了回避某些难的结构而过度使用一些简单结构。

“运用错误” 主要有三种:一是“替代”,即在目的语中使用母语形式;二是“仿造”,即用一种语言结构直接翻译另一种语言结构;三是结构修改,即一种反映纠正过度的错误。

“误解”是指母语结构影响学习者对目的语信息所做的解释,这种解释与母语者的解释差距很大。

(3)习得时间不等。

语言学家发现,儿童习得母语所花的时间基本相等,大约为5年。

但成人习得第二语言所花的时问却相差很大,这表明语言本身有难度差异。

语言难度差异与语言距离有关。

2 母语知识的正向迁移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少数民族学生除外),外语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二语言系统,因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控制系统调节自己的语言行为,母语是语言控制系统中的因素之一。

根据ZISA小组的发现,第二语言的发展与学习者的策略有关,而迁移就是一种学习策略。

任何新知识或新技能都是在已有知识或技能的基础上获得的,外语学习也不例外。

比如在英语中,有清、浊音的对应体系,而在我国普通话中却没有这种对应体系,因为汉语普通话的发音都振动声带。

但在我国吴语方言区,比如上海话中,就有[P]-[b],[t]-[d],[k]-[g]这种清、浊音的对应关系,所以操上海方言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清、浊音时就可能产生正向迁移。

英语属词形变化复杂的屈折语,这样看来似乎汉语与英语之间没有什么语法迁移可言。

其实分类只表明某一种语言的语法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全部特征。

英语虽是屈折语,但在某些情况下也用词序或虚词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语法迁移有时是可能的。

比如,汉语与英语的语序在陈述句中大体相同,如果将下列汉语句子译成英语,在词序上一般不会发生差错:
(a)昨天老师给我一本书。

Yesterday the teacher gave me a book.
(b)这事使她高兴。

This matter made her happy.
3 母语知识的负向迁移作用
根据一些语言学家的理论,由于第一语言的干扰,学习者会犯错误,很多相同的错误都产生在语音、结构和语义三个方面。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对话及改作业时发现的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材料。

调查研究发现:
(1)在英语里,清辅音和浊辅音分得很清楚,而在汉语里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因此,一些中国学生总是区分不开而造成发音的错误。

例如:[t∫] and [d3]
a)有这样一个英语句了:Jane has a golden chain. (珍妮有一条金项链)一些中国学生会把这句话读为:Chain has a golden Jane.
b)[l ] and [ r ] 例如:glass and grass.
在重音的变化上,英语和汉语也不尽相同。

在汉语里,重音通常落在两个以上音节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因此有些中国学生也按照汉语习惯把重音放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如:英语中国学生的发音
`basket-ball basket- `ball
`dining-hall dining- `h all
(2)第一语言干扰反映在句法上。

如:
I have a book. (我有一本书。


He has a book. (他有一本书。


然而一些中国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
I have book.
He have book.
(3)第一语言干扰反映在语义上。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是一种在其形式上有变化的语言,而汉语在形式上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

所以一个英语单词的词汇意义很难在汉语里找到一对一的词汇。

例如:汉语里的“人”有许多语义,它可以同时相当于英语中的“man”,“person”和“people”等。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再找一些例了。

如:
汉语英语
开车drive a car
开机器operate a machine
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避免字对字的翻译,否则会产生歧义。

如:
汉语英语
消除代沟destroy generation gap
刻薄的嘴sharp mouth
从以上的例了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字对字的翻译和所要表达的英语意思根本不一致,因此会产生许多歧义和误解。

4 结束语
从前面的讨论不难看出,母语迁移研究仅仅比较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是不够的。

要确定母语迁移是否真正发生、何时发生、如何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需要考虑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对二者进行比较。

另一种方法就是要比较两组或多组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最好是其中一种母语有目的语的这一结构而其它母语没有这一结构,同时将横向比较与双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合起来。

在我国外语教学环境下,广大的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在应用英语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汉语进行思维,然后再翻译,这样母语迁移就不可避免。

因此,我们从事母语迁移研究对了解外语学习的特点、指导外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月红.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11-16.
[2]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4]唐鹏举.概述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06,10.
[5]王建丽.母语负向迁移与英语写作[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3).
[6]王跃洪.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