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笔记整理
毛概笔记
1、马格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20世纪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迈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其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命革命是其产生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前途: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毛概重点笔记
毛概重点笔记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矛盾极其复杂,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出路。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对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农民运动进行了深入分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在理论上阐述了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代表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如《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毛概知识点笔记整理
毛概知识点笔记整理知识点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总结出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从1920年代初至1935年长征结束时的初步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2.第二个阶段是从193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巩固和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开展了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核心,并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第三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至毛泽东逝世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毛泽东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产、革命和文化方面的理论,如农业集体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
知识点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阶级斗争论:毛泽东思想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矛盾。
为此,必须进行坚决的阶级斗争,推翻旧的统治阶级,最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他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无产阶级和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通过农民战争可以打破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最终实现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3.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他强调要坚持人民公社化的道路,推动农村集体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主张全国工业化,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4.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毛泽东强调党和人民必须密切联系,依靠广大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
第十五章毛概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1. 国际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 国内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思想背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 早期探索: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2. 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斗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抗美援朝等。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道路等。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1. 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1.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2.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反对一切形式的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检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 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破裂,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失败。
毛概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毛概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这个理论包括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积极分子等内容。
•革命实践: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实践方法和策略,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红军不打游击、大胆的冒险等。
•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思想认为农村是革命的基地,要通过农民的力量来包围城市。
他提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阶级斗争:毛泽东思想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进行阶级斗争。
•国际战略:毛泽东思想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际战略。
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支持和扶助世界革命。
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旗帜和灵魂。
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和实践,使中国革命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经验,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它是中国革命的宝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三、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依然深远。
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倡导群众路线。
这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政府管理和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出了重要要求,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毛泽东思想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际战略,为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思想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民主法治和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毛概笔记整理版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需要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第二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第四阶段: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4)关于政策和策略(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6)关于党的建设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方向。
(2)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提法,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世情的变化提出时代前列的问题,国情的变化提出人民的主心骨的问题,党情的变化提出领导核心、执政的问题,这就是“三个代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概整理笔记
第一章(重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得中国化,就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得说,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得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际问题。
第二,就就是把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得优秀文化之中。
(ph)2.马克斯主义中国化得重要意义?第一,指引着党与人民得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提供了凝聚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得强大精神支柱第三,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得科学态度与优良学风,不断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得新境界(重合)3.科学发展观提出得客观条件,主要内容,指导意义?客观条件: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基本国情就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得根本依据,第二,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得阶段性特征就是现实基础,第三,当代世界得发展实践与实践理念就是主要借鉴。
主要内容: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第一,就是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得科学理念,第二,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得世界观与方法论得集中体现,第三,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得要指导方针与发展中国特色神会主义必须坚持与贯彻落实得重大战略思想。
(ph)4.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最新成果?(yh)5、毛泽东思想得科学体系与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它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运用与发展,就是被实践证明了得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得正确得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就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得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得科学思想体系。
它有着坚实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得理论基础,其核心就就是实事求就是。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3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3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4.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和影响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提出和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和任务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经验和启示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2.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要点和实践经验3.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发展道路4.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理论基础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改革措施和经验总结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选择和发展前景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历史进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方向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道路选择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3.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和理论创新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领导方式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成就和历史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成就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成就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和战略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路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重点和关键问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前景十、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标1.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背景和内在要求2.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原则原则3.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任务和重点领域4.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实施机制以上就是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毛概考试笔记
毛概考试笔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马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思,邓论,“三”思,科学发展观分别是那次会议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
(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5. A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B、邓论的主要内容:A 、(1)新民主主义革命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B、(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思的理论概括:(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1)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五: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一章第四节思想路线和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老师附加.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四: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着,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第五到第八章比较重点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与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五: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着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毛概重点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的标志的会议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党的七大;·毛泽东提出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提出三大法宝的文章是独立自主·.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是邓小平在十二大上。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规范表述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确定下来。
·十五大进一步具体化了三步走战略·七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八大主要是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提出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十五大:大会进一步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大学毛概精华笔记整理
大学毛概精华笔记整理第一章绪论大学毛概(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和法律意识。
本章主要介绍了大学毛概的教学目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并概括了毛概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大学毛概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阶段,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学习本章内容,可以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实现这一理想。
第四章国家与法律国家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国家主权和国家治理,以及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治国家的建设。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以及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个人与伦理道德个人和伦理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民行为的基本准则。
本章主要介绍了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的关系,以及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第六章社会治理与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和公民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和模式,以及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方式和途径。
学习本章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第七章法律与人权保障法律和人权保障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特征。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与人权的关系,以及中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毛概笔记
时代背景:1、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由过去的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2、和平问题:和平因素在逐渐增长,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原因:第一,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时代主流;第二,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第三,维护世界和平是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维护世界和平是迎接新世纪新挑战的迫切要求;(引:邓理:“我们有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3、发展:普遍发展(所有国家都面临着普遍发展的形势)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发展中国家自身愿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4、由于新技术革命浪潮,世界各国人民紧密的联系各国注重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文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时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要对外开放第六章一节P137·社会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答:1、从社会性质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从发展程度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完善、不成熟,我们必需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从历史地位上看,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第六章P158如何理解“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答:①我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特征,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各方面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同时面对日益强烈的竞争,面对国际挑战,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
这样的阶段特征为发展提供了机遇②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要求21世纪前2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毛概重点笔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时间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25、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一,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要求。
26、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2)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3)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惟一标准。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
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
1953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内容:“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大学毛概笔记
大学毛概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意义–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阶级斗争决定社会发展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和未来的预测–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改造的启示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3.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三、共产主义社会理论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需分配原则–消除剥削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2.共产主义的实现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全球社会主义和国际合作3.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前景–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实践探索–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准备阶段四、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当代共产主义的新思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改革开放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和意义–中国社会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基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地位的历史作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以上是对大学毛概的一些笔记内容,主要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等方面的知识点。
毛概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这个实践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和理论成果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内容主要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时代背景:20世界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开始形成: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绝对化正式确立: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继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
5、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含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提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毛概笔记知识点总结
毛概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长期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主要经历了思想认识、实践探索、理论创新等阶段。
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特殊国情和革命实践的深入研究和总结,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如民主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等。
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武装。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武装,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包括: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启发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团结和教育中国人民;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等。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1.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意义毛泽东思想是在20世纪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时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激发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创造力;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2.毛泽东思想的现实价值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其现实价值主要表现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论新阶段》2.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2)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3)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者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7.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9.“四个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10.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1.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性质)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6.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7.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2)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5.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标志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6.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简答):(1)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4)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5)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简答)(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认识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3.新世纪以来,我国显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构障碍依旧存在。
(3)对外开放日益壮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6.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7.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4.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中国梦的内涵: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者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实现中国梦的路径:(1)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最核心的是在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辨析)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6.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1)对中国历史发展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3)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4)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7.“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
(单选)8.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简答):(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