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定义

合集下载

马氏体组织形态

马氏体组织形态

马氏体组织形态
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其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

1、板条状马氏体:
常见于低、中碳钢和马氏体时效钢中,形成温度较高。

由许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细板条组成,各束板条之间角度比较大。

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较好的韧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

2、片状马氏体:
常见于中、高碳钢,以及高镍的Fe-Ni合金中,形成温度较低。

呈双凸透镜状,多数马氏体片中间有一条中脊面,相邻马氏体片互不平行,大小不一,片的周围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

除了这两种常见的形态,马氏体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型,如蝶状马氏体(人字形或角状马氏体)、薄板状马氏体等。

此外,马氏体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连续进行的,当温度达到Ms点以下,部分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

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马氏体为针状的原因。

然而,在金相观察中,马氏体通常呈现二维的针状形态。

其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

钢中马氏体组织形态稳定化课件

钢中马氏体组织形态稳定化课件

01
马氏体是一种由碳和其他合金元 素在钢中形成的硬且脆的晶体结 构,通常在低温或室温下形成。
02
马氏体具有高密度位错和孪晶结 构,使其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
马氏体的形成与转变
马氏体的形成通常是在冷却过程中发 生的,当钢的温度低于其马氏体转变 温度时,马氏体开始形成。
马氏体的转变是非扩散性的,这意味 着碳原子不会在转变过程中发生大规 模的移动。
01
马氏体形态稳定化 的方法与技术
热处理工艺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
温度
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会影响马氏体的形态,过高或过低 的温度可能导致马氏体形态不稳定。
时间
热处理时间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也较为显著,时间过 长可能导致马氏体形态发生变化。
冷却方式
不同的冷却方式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较大,如油淬、 水淬等。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
钢中马氏体组织形态 稳定化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钢中马氏体的基本概念 • 马氏体形态稳定化的重要性 • 马氏体形态稳定化的方法与技术 • 马氏体形态稳定化的研究进展与展
望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01
钢中马氏体的基本 概念
马氏体的定义
不锈钢中马氏体的形态稳定化应用
总结词
不锈钢中马氏体的形态稳定化主要应用 于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VS
详细描述
不锈钢中的马氏体可以在特定的热处理条 件下形成,通过控制马氏体的形态和分布 ,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工 艺,可以获得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和力学 性能的马氏体组织。
工具钢中马氏体的形态稳定化应用

马氏体的结构

马氏体的结构

马氏体的结构1. 引言马氏体是一种金属材料中常见的相变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它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马氏体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 马氏体的定义与分类马氏体是一种由奥氏体通过固态相变形成的组织。

奥氏体是一种面心立方结构,而马氏体则是一种体心立方或者是六方最密堆积结构。

根据形成机制和组织特点,马氏体可分为等轴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和巨大马氏体等几种类型。

•等轴马氏体:由于等轴马氏体在晶粒内部均匀分布,并且无明显取向性,因此其力学性能相对较低。

•板条马氏体:板条状的马氏体沿着特定晶格面排列,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巨大马氏体:由于巨大尺寸的马氏体晶粒,其力学性能优异。

3. 马氏体的形成机制马氏体的形成是通过固态相变实现的。

在金属材料中,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奥氏体会发生相变,转变为马氏体。

这一相变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核形成和核长大。

3.1 核形成核形成是指在晶界、位错等缺陷处形成微小的马氏体晶核。

这些晶核具有高能态,并且能够吸附周围的原子或离子。

3.2 核长大在核形成之后,马氏体晶核会继续生长并扩张。

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奥氏体结构逐渐被马氏体所替代,直到整个材料都转变为马氏体。

4. 马氏体的结构特点4.1 晶格结构马氏体的晶格结构取决于金属材料的组分和相变条件。

常见的马氏体结构包括正交、六方和四方等几种类型。

4.2 形貌特征不同类型的马氏体在形貌上也有所差异。

等轴马氏体呈球状或块状,板条马氏体则呈细长的形态。

4.3 原子排列马氏体的原子排列方式与奥氏体有所不同。

奥氏体是面心立方结构,而马氏体则是体心立方或六方最密堆积结构。

5. 马氏体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马氏体的形成对材料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5.1 强度提高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其形成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抗拉性能。

5.2 韧性改善板条马氏体可以有效阻止裂纹扩展,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断裂韧度。

马氏体金相组织

马氏体金相组织

马氏体金相组织一、引言马氏体金相组织是金属材料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本文将从马氏体的定义、金相显微镜检测方法、马氏体形成机理以及马氏体组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马氏体的定义马氏体是一种由奥氏体经过快速冷却而得到的亚稳定组织,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高韧性等特点。

在金属材料中,常见的马氏体包括铁素体、奥氏体和贝氏体等。

三、金相显微镜检测方法1.试样制备:将待检测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并进行打磨和抛光处理。

2.腐蚀处理:使用适当的腐蚀液将试样表面进行腐蚀处理,以便于观察组织结构。

3.显微镜观察: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样表面,并使用不同放大倍数进行观察,以便于发现不同结构特征。

四、马氏体形成机理马氏体的形成是由于奥氏体在快速冷却过程中,无法通过扩散机制进行相变,而是通过一种非扩散机制进行相变。

这种非扩散机制被称为“位错媒介的马氏体转变”。

具体来说,当奥氏体受到外界应力作用时,会产生位错,在快速冷却的过程中,这些位错将在晶界处堆积,并且不断地产生新的位错。

当这些位错达到一定密度时,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晶粒——马氏体。

五、马氏体组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1.硬度和强度:由于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等特点,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韧性:尽管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等优点,但其韧性较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材料的韧性问题。

3.耐腐蚀性:由于马氏体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4.热稳定性:马氏体是一种亚稳定组织,其热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相变。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需要注意材料的使用条件。

六、总结马氏体金相组织是金属材料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通过金相显微镜检测方法可以很好地观察到马氏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马氏体的形成机理是由于奥氏体在快速冷却过程中无法通过扩散机制进行相变,而是通过一种非扩散机制进行相变。

马氏体奥氏体珠光体铁素体

马氏体奥氏体珠光体铁素体

马氏体奥氏体珠光体铁素体马氏体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

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发现的: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

奥氏体英文名称:austenite晶体结构:面心立方(fcc)字母代号:A、γ定义: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性能特点:奥氏体是一种塑性很好,强度较低的固溶体,具有一定韧性。

不具有铁磁性。

因此,分辨奥氏体不锈钢刀具(常见的18-8型不锈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铁来看刀具是否具有磁性。

古代铁匠打铁时烧红的铁块即处于奥氏体状态。

另外,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

珠光体pearlite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

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

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

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休也可呈粒状,这样的珠光体称为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韧性较好.其抗拉强度为750~900MPa,180~280HBS,伸长率为20~25%,冲击功为24~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

经2-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当放大倍数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只能看到一条黑线;而当放大倍数继续降低或珠光体变细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

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

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

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
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是材料科学中常见的组织结构,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的定义、形成机制、性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一、马氏体的定义和形成机制
马氏体是一种由奥氏体经过相变而成的金属组织,通常在高温下形成。

当金属材料受到快速冷却或压缩等外部刺激时,奥氏体晶格中的原子无法充分扩散,导致晶格变形,形成马氏体。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比奥氏体更加紧密,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二、回火马氏体的定义和形成机制
回火马氏体是指经过回火处理后的马氏体组织。

回火是指将马氏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回火过程中,马氏体中的碳化物析出,形成细小的碳化物颗粒,使得回火马氏体的晶体结构更加稳定,同时提高了其韧性和塑性。

三、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的性能特点
马氏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和耐磨性等优点,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马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强度,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

回火马氏体相比马氏体具有更高的韧性和塑性,同时保持了马氏体的高强度和硬度。

回火马氏体通常用于制造高强度、高韧性的金属
零件,如齿轮、轴类零件等。

四、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的应用领域
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马氏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强度。

第十七章-马氏体

第十七章-马氏体

马氏体转变 切变示意图
马氏体转变产生的表面浮凸
第二节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γ
α’
γ 惯习面
C
F
G
S’ S
B
T’
T
D
E
R
A O
H P
中脊面
N M
马氏体形成时引起的表面倾动
第二节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若相变前在试样抛光面上刻一直线划痕STR,则 相变后产生浮凸使其变为折线S’T’TR,在显微镜 光线照射下,浮凸两边呈现明显的山阴和山阳。故 马氏体的形成是通过切变方式来进行的,马氏体和 奥氏体界面的原子是二者共有的,而整个相界面是 相互牵制的。
发现,在室温以上温度形成的马氏体与奥氏体之 间存在K-S关系,而在-70℃以下形成的马氏体则 存在下列关系:
{111}γ ∥ {110}α′; <110>α′∥<112> γ
按照西山关系,在每个{111}γ晶面上马氏体只 有3种不同取向,因此共有12种马氏体取向。
第二节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西 山 关 系 与 K-S 关 系比较,晶面平行关系 相同,而平行方向却有 5°16′之差。
马氏体转变是在低温下进行的一种相变,对 于钢来说,不仅铁原子及其它置换原子不能扩 散,而且间隙的碳原子也较难以扩散(只有短 距离的移动),故马氏体转变具有一系列不同 于扩散型相变的特点。
第二节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一、切变共格与表面浮凸现象
马氏体转变时,在预先抛 光的试样表面产生倾动,出 现浮凸现象,这表明转变是 以切变机制进行。γ中已转变 为M部分发生切变而使点阵 重组,且一边凹陷,一边突 起,带动界面附近的未转变γ 随之发生弹塑性应变。
逆相变与马氏体相变具有相同的特点。与冷却 时的Ms和Mf相对应,逆相变也有相变开始点As和 相变终了点Af 。

马氏体与奥氏体金相结构

马氏体与奥氏体金相结构

马氏体与奥氏体金相结构
马氏体和奥氏体是金相学中常见的两种组织结构。

马氏体是一种在金属材料中形成的结构,通常是在固溶体中通过快速冷却(比如淬火)形成的。

马氏体的形成是由于固溶体在快速冷却过程中无法完全达到热平衡状态,导致固溶体变形并形成马氏体。

马氏体通常具有高硬度和脆性,因此在金属材料的强化和改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奥氏体是另一种常见的金相结构,是由铁-碳合金中的铁和碳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的一种晶体结构。

奥氏体通常是在铁素体中加入适量的碳后形成的。

奥氏体的形成取决于合金中的碳含量和冷却速度,通常在快速冷却时可以形成马氏体,而在较慢冷却时则形成奥氏体。

从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马氏体和奥氏体都是金属材料中的一种组织结构,其形成与材料的成分、冷却速度等因素有关。

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存在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材料工程和金属加工中需要对其形成规律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马氏体和奥氏体是金相学中两种重要的组织结构,
它们的形成与金属材料的成分、冷却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材料工程和金属加工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原理马氏体相变

原理马氏体相变

西山关系 (111) γ‖{110} M′ (211)γ‖(110)M′
形成温度
Ms>350℃
Ms≈200~100℃
Ms<100℃
C%
<0.3 0.3~1时为混合型
1~1.4
1.4~2
第四章 马氏体相变
组织形态
亚结构 残奥 形成过程
条宽为0.1~0.3μm惯
习面指数相同的马氏体 呈凸透镜片状,中间稍厚,
第四章 马氏体相变
二、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钢中马氏体的本质: 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式固溶体,记为M或α'。 其中的碳择优分布在c轴方向上的八面体间隙位置。这使得c轴伸长, a轴缩短,晶体结构为体心正方。其轴比c/a称为正方度,马氏体含 碳量愈高,正方度愈大。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类型(两种):
并向片状马氏体组织过渡。 与奥氏体晶粒的关系:奥氏体晶粒越大,板条束越大,而一个原奥氏体晶粒 内板条束个数基本不变,奥氏体晶粒大小对板条宽度几乎没影响。 与冷却速度的关系:冷却速度越大,板条束和块宽同时减小,组织变细,因 此提高冷却速度有利于细化马氏体晶粒。
第四章 马氏体相变
亚结构:高密度位错,局部也有少量的孪晶。 位向关系:在一个板条束内,马氏体惯习面接近{111}γ;马氏体和 奥氏体符合介于K-S 关系和西山(N)关系之间的G-T关系最多;符合 K-S关系和西山(N)关系的较少,在一个板条束内,存在几种位向关 系的原因尚不清楚。 形成板条马氏体的钢和合金:低、中碳钢中(WC<0.3%) 板条马氏体的形成温度:MS>350℃;
第四章 马氏体相变
板条的立体形态可以是扁条状,也可以是薄片状 。
马氏体板条的两种立体形态 a)扁条状 b)薄板状

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课件

钢中的回火转变之马氏体的分解课件
马氏体是钢在冷却过程中,当温度低 于某一特定点时,奥氏体转变成的一 种晶体结构,其晶体结构与奥氏体不 同,呈现出特定的晶体学特征。
马氏体的结构特点
总结词
马氏体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高密度位错和孪晶,这些结构特征使得马氏体具有较 高的硬度和强度。
详细描述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量的位错和孪晶,这些结构缺陷使得马氏体具有 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同时,马氏体的碳原子在晶体结构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排 列,使得马氏体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钢的性能要 求越来越高,马氏体分解的研究对于 提高钢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马氏体分解的研究尚不够 深入,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践意义。
02
马氏体的基本特性
马氏体的定义
总结词
马氏体是钢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具有 特定晶体结构的相变产物。
详细描述
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也很大。 一些合金元素可以改变原子扩散速 度和马氏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回 火转变的过程和结果。
04
马氏体的分解过程
马氏体分解的定义
马氏体分解是指钢在回火过程中,马氏体结构发生改变的 现象。
马氏体分解是钢回火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决定了钢 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
马氏体分解的原理
马氏体分解过程中伴随着晶体 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些
变化会影响钢的性能。
通过控制回火工艺,可以实现 对钢的性能的精细调控,以满
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研究展望
01
深入探究马氏体分解的 微观机制和晶体学原理, 为钢的性能优化提供理 论支持。
02
开展新型钢种的开发和 研究,拓展其在航空航 天、汽车、能源等领域 的应用。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马氏体转变是指在钢铁中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于钢铁受到了高温和快速冷却的影响,使得奥氏体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马氏体晶格结构。

马氏体转变对于钢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马氏体转变的晶体学特点非常重要。

一、马氏体转变的基本原理1.1 马氏体转变的定义马氏体是指由奥氏体通过快速冷却而形成的一种新晶相。

其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强、磁性强等。

1.2 马氏体转变的条件(1)合适的成分:合金元素含量应该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马氏体转变。

(2)适当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马氏体转变。

(3)快速冷却:只有在快速冷却条件下才能形成马氏体。

二、马氏体晶格结构2.1 马氏体晶格结构马氏体晶格结构是由六方最密堆积结构变形而来的。

其具有三种不同的变体:板条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和双相马氏体。

2.2 马氏体晶格结构的特点(1)硬度高:由于马氏体的晶格结构紧密,因此其硬度非常高。

(2)脆性强:由于马氏体的晶格结构紧密,因此其韧性非常差,容易发生断裂。

(3)磁性强:由于马氏体中存在大量的铁原子,因此其磁性非常强。

三、马氏体转变的影响3.1 马氏体转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1)硬度增加: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所以钢铁经过马氏体转变后,硬度会明显增加。

(2)韧性降低: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脆性,所以钢铁经过马氏体转变后,韧性会明显降低。

(3)延展性降低:由于钢铁经过马氏体转变后,延展性会明显降低。

3.2 马氏体转变对物理性能的影响(1)磁性增强:由于马氏体中存在大量的铁原子,因此其磁性非常强。

(2)导电性降低:由于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所以其导电性会明显降低。

四、马氏体转变的应用4.1 马氏体转变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钢铁生产中经常采用马氏体转变来改善钢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常使用高强度钢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而这些高强度钢通常是经过马氏体转变处理后得到的。

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晶相

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晶相

奥氏体(Austenite)和马氏体(Martensite)是两种常见的钢铁材料的晶相。

它们的形成和性质在材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奥氏体(Austenite):
- 晶格结构:奥氏体属于面心立方(FCC)结构,其原子排列较为密集。

- 形成条件:在高温下,通常是钢的加热区域,铁和其他合金元素以面心立方结构存在。

- 性质: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适用于冷热加工。

然而,奥氏体相对较软,不适用于高强度要求的场合。

2. 马氏体(Martensite):
- 晶格结构:马氏体属于体心立方(BCC)结构,其原子排列相对较开敞。

- 形成条件:在快速冷却的条件下,通常是通过淬火(quenching)或其他快速冷却方法,奥氏体结构迅速变为马氏体。

- 性质:具有高硬度和强度,但相对脆性较高。

马氏体的形成可以提高钢的硬度,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和硬度的工程应用。

在实际材料制备中,通常会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调节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比例,从而获得适合不同应用的材料性能。

例如,通过淬火可以使钢中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然后通过回火(tempering)来降低硬度,同时提高韧性。

总体而言,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晶相变化是钢铁材料工程中的重要调控因素,影响着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适用范围。

机械工程材料_第三版_王运炎_编写__部分课后练习__考试重点习题和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_第三版_王运炎_编写__部分课后练习__考试重点习题和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_第三版_王运炎_编写__部分课后练习__考试重点习题和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五章1.定义: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是单相的亚稳组织。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获得淬硬深度的能力,它是刚才本身固有的属性。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能达到最高硬度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2.热处理加热的目的是什么:消除毛胚中的缺陷,改善其工艺性能,为后续工艺做组织准备;更重要的是热处理能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从而充分发挥刚才的潜能,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得到奥氏体)3.马氏体有几种类型性能特点如何含碳量分别为0.1%,0.2%,0.4%,0.7%,1.0%的钢淬火后分别得到何种马氏体:马氏体组织形态主要有片状和板条状两种基本类型;片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硬度大,塑性,韧性差。

板条状马氏体(低碳马氏体)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有较高的断裂韧度和较低的韧脆转变温度等特点;0.1%,0.2%为板条状马氏体,0.4%,0.7%为两种马氏体的混合组织,1.0%为片状马氏体。

(0.2%以下为板条状马氏体,1.0%以上为片状马氏体)4.生产中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些退火的目的,加热温度,获得的组织及应用含碳0.6%,0.8%,1.2%的钢,具有晶内偏析的铸件或铸锭,存在内应力的铸件或铸锭分别应该采用哪种退火加热温度是多少得到何组织退火分为完全退火,均匀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1。

完全退火:主要运用于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热轧型材和焊接结构件。

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和组织缺陷,降低硬度,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和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慢冷却到600℃以下,在出炉在空气中冷却。

2。

球化退火:主要运用于共析或过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

目的是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金相表面马氏体等级

金相表面马氏体等级

金相表面马氏体等级
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用于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的工具,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可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和分析。

马氏体是一种金相组织结构,通常用于描述钢等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马氏体的等级是指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马氏体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一般分为几个等级来描述。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马氏体等级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 无马氏体,在金相组织中没有观察到马氏体的存在,通常出现在低碳钢等材料中,这种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硬度和强度。

2. 少量马氏体,在金相组织中观察到少量的马氏体,通常出现在中碳钢等材料中,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但不如高碳钢那样显著。

3. 中等马氏体,在金相组织中观察到较多的马氏体,通常出现在高碳钢等材料中,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也容易产生脆性。

4. 大量马氏体,在金相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的马氏体,通常出现在特殊处理过的材料中,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强度,但也容易出现脆性断裂。

总的来说,马氏体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因此对于金属材料的性能评价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马氏体

马氏体

一.马氏体的定义马氏体是经无(需)扩散的,原子集体协同位移的晶格改组过程,得到具有严格晶体学关系和惯习面的,相变常产物中伴生极高密度位错,或层错或精细孪晶等晶体缺陷的整体组合。

马氏体相变:原子经无需扩散的集体协同位移,进行晶格改组,得到的相变产物具有严格晶体学位向关系和惯习面,极高密度位错,或层错或精细孪晶等亚结构的整合组织,这种形核----长大的一级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

二.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1.马氏体相变的无扩散性在较低的温度下,碳原子和合金元素的原子均已扩散困难。

这时,系统自组织功能使其进行无需扩散的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与扩散性形变不同之处在于晶格改组过程中,所有原子集体协同位移,相对位移量小于一个原子间距。

相变后成分不变,即无扩散,它3仅仅是成分改组。

2.位相关系和惯习面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特点是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位向关系。

马氏体相变时,原子不需要扩散,只作有规则的很小距离的移动,新相和母相界面始终保持着共格和半共格连接,因此相变完成之后,两相之间的位相关系仍保持着。

惯习面:马氏体转变时,新相和母相保持一定位向关系,马氏体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形成,此晶面称为惯习面。

通常以母相的晶面指数表示。

钢中马氏体的惯习面随着碳含量和形成温度不同而异。

有色金属中马氏体的惯习面为高指数面。

3.马氏体的精细亚结构马氏体是单向组织,在组织内部出现的精细结构称为亚结构。

低碳马氏体内出现极高密度的位错(可达1012/cm)。

今年来发现板条状的马氏体中存在层错亚结构。

在高碳钢马氏体中主要以大量精细孪晶(孪晶片间距可达30nm)作为亚结构,也存在高密度位错;有的马氏体中亚结构主要是层错。

有色金属马氏体的亚结构是高密度的层错、位错和精细孪晶。

4.相变的可逆性,即新旧相界面可逆向移动有色金属和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多具有可逆性,包括部分铁基合金。

这些合金在冷却时,母相开始形成马氏体的温度称为马氏体点(Ms),转变终了温度标为Mf;之后加热,在As温度逆转变形成高温相,逆相变完成的温度标以Af。

4.1马氏体相变特征及定义

4.1马氏体相变特征及定义
定义1: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由于在钢和合金中,马氏体有时不含碳,有时不 仅是体心立方晶格,还有密排六方、有序正交、 有序面心立方、有序正方等晶格。因此,该定义 早已过时。 定义2:在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马氏体转变的产物统 称为马氏体。(20世纪50年代提出) 这个定义似乎包揽万象,该定义很不成功。80年 代修改为: 定义3:母相无扩散的,以惯习面为不变平面的切变 共格的相变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5).相变的可逆性,即新旧相界面可逆 向移动
有色金属和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多具有可逆性,包 括部分铁基合金。这些合金在冷却时,母相开始形 成马氏体的温度称为马氏体点(Ms),转变终了的 温度标以Mf ;之后加热,在As温度逆转变形成高温 相,逆相变完成的温度标以Af 。
Cu-Al-Ni合金的热弹性马氏体的可逆转变
正确的定义:
马氏体是原子经无需扩散的集体协同 位移的晶格改组过程,得到的具有严格晶 体学关系和惯习面的,形成相中伴生极高 密度位错、或层错或精细孪晶等晶体缺陷 的整合组织。
4.1.5. 马氏体相变的定义
• 1948年,Barrett称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相变。 • 1954年,Hull称马氏体相变为“点阵变化时,原子作规则 运动,相变区域形状改变,原子不需要扩散的相变”。 • 1965年,Christian指出“马氏体相变是由于存在一个容 易长大机制而发生的;即不需要原子扩散,使新相很快产 生,并且使自由焓下降” 。 • 总之,1965年以前,只强调无扩散、原子协作移动和形状 改变(表面浮凸)。
2).有一定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 新相和母相界面始终保持着共格或半共 格。因此,相变完成后,两相之间的位 向关系仍然保持着。 • 位向关系有:如 K-S 关系、 G-T 关系、西 山关系等。

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均细小,不致引起显微裂纹
(二)减少显微裂纹的途径
1. 降低高碳钢的奥氏体化温度,采用不完全淬火。
2. 淬火后立即回火使大部分显微裂纹弥合。
3. 热弹性马氏体与伪弹性马氏体
热弹性马氏体:温度的升降可以引起热弹性马氏体的消长; 伪弹性马氏体:具有热弹性的马氏体,在Md点以下Ms点以上施加 应力会诱发马氏体相变,代替温度对马氏体转变的作用。即应力的升降
① K-S关系: {110} αˊ∥{111}γ; <111> αˊ∥<110>γ
按K-S关系,马氏体在奥氏体中共有24种不同的空间取向
1,1,1 1,1,1 1,1,1 1,1,1 1,1,1
1,1,0 1,1,0 1,0,1 0,1,1 1,1,0 1,0,1 0,1,1
3.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钢中的马氏体的晶体结构被认为是碳在α-Fe中过饱和固溶体。
α-Fe
a0=0.2861nm
点 阵 常 数
c/a称为正方度
c c/a a ωc/% ωc为α- Fe中的碳 含量!!
二、马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 1.转变不需要扩散
a0
马氏体转变只有点阵改组而无成份变化,转变时原子做有规律的整体迁移, 相邻原子之间移动的相对位移不超过一个原子间距,且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 生变化,转变速度极快。(例如:Fe-C、Fe-Ni合金,在-20~-196℃之间一片马 氏体形成的时间约5×10-5─5×10-7 秒)
具有分割奥氏体晶粒的作用。因此,马氏体片的大
小取决于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由于转变时所产生的高弹性应力场,致使片状
马氏体通常凸透镜片状,所以有时又称凸透镜片状
马氏体; 相界面不再是平面而是曲面;

第十七章-马氏体

第十七章-马氏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缪强
第十七章 马氏体转变
前言
马氏体转变是由钢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抑 制其扩散型分解,在低温下进行的无扩散型相 变。马氏体转变是钢件热处理强化的主要手段, 产生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因此 马氏体转变的理论研究与热处理生产实践有密 切的关系。
前言
由于钢的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不同,所获得的 马氏体的形态和亚结构也不相同,继而对钢件 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马 氏体形成规律的了解,才能正确地指导热处理 生产实践,充分发挥钢材的潜力。
第一节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结果使短轴方向的Fe间距伸长36%),而另两 个方向缩短4%,从而使体心立方变为体心正方 点阵。
由间隙碳原子造成 的这种非对称畸变称 为畸变偶极,可将其 视为一个强烈的应力 场,C原子就在这个 应力场的中心。
第一节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马氏体具有体心正方晶格 (a=b≠c)
第二节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γ
α’
γ 惯习面
C
F
G
S’ S
B
T’
T
D
E
R
A O
H P
中脊面
N M
马氏体形成时引起的表面倾动
第二节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若相变前在试样抛光面上刻一直线划痕STR,则 相变后产生浮凸使其变为折线S’T’TR,在显微镜 光线照射下,浮凸两边呈现明显的山阴和山阳。故 马氏体的形成是通过切变方式来进行的,马氏体和 奥氏体界面的原子是二者共有的,而整个相界面是 相互牵制的。
第二节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这种界面称为切变共格界面,即通过母相的切变 来维持共格关系的,也称第二类共格界面。
在具有共格界面的新旧两相中,原子位置有对应 关系,新相长大时,原子只作有规则的迁动而不改 变共格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氏体定义
马氏体定义
马氏体是一种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
定性,成为了现代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本文将从马氏体
的定义、形成机制、组织结构、性质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马氏体的定义
马氏体是一种由奥氏体经过淬火或其他方式形成的金属晶格结构,具
有高硬度、高强度和优异的耐磨性。

在冷却过程中,当金属达到临界
温度以下时,原本存在于奥氏体中的碳原子会从晶格中分离出来,并
与铁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些新形成的化学键会导致晶格结构发生
变化,从而形成了马氏体。

二、马氏体的形成机制
1.淬火法
淬火是将金属加热至高温状态后迅速冷却至室温以下。

在淬火过程中,金属内部会产生大量热应力和压应力,导致晶格结构发生变化。

当温
度降至临界点以下时,碳原子会从奥氏体中分离出来,并与铁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形成马氏体。

2.机械变形法
机械变形法是通过在金属表面施加压力或拉伸力,使其晶格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马氏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高强度、高硬度的金属材料,如钨、钼等。

三、马氏体的组织结构
马氏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板条状
马氏体呈现出一种板条状的结构,在金属表面上呈现出一定的纹路。

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网状
马氏体还可以呈现出网状的结构,在金属内部形成一种类似于蜂窝状的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3.球状
在某些情况下,马氏体还可以呈现出球状的结构,在金属内部形成一
个个小球状晶粒。

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四、马氏体的性质
马氏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质:
1.高硬度
由于马氏体具有板条状或网状的结构,其硬度比奥氏体高出很多。


种高硬度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和抗刮擦性。

2.高强度
马氏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承载能力和抗拉
伸能力。

这种高强度使得马氏体成为了现代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材
料之一。

3.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由于马氏体具有网状结构,其表面积相对较大,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4.易产生应力集中
由于马氏体具有板条状或网状结构,其内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

这种应力集中容易导致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和断裂等问题。

五、马氏体的应用
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马氏体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汽车零部件
马氏体可以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缸体、转向系统、变速器等。

这些零部件需要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耐磨性能,而马氏体正好具备这些特点。

2.制造航空航天设备
马氏体还可以用于制造航空航天设备,如飞机发动机、导弹外壳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化学稳定性,而马氏体正好具备这些特点。

3.制造工程机械
马氏体还可以用于制造工程机械,如挖掘机、起重机等。

这些机械需要具有高承载能力和抗拉伸能力,而马氏体正好具备这些特点。

总之,马氏体是一种优异的金属材料组织结构,在现代工程技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深入了解其定义、形成机制、组织结构、性质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