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进展【中图分类号】r 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23-01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 是指:( 1 )肾脏损伤 (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 gfr)下降,可表现为下面任何1条:病理学检查异常,肾损伤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摄影学异常。

( 2 )肾小球滤过率( gfr)< 6 0 ml/min/1.73 m≥3个月,有或无损伤依据[1]。

我国北京市石景山地区对40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病率为9.4%[2]。

而在全国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约为10%[3],中医药治疗ckd疗效肯定,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1 病因病机在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西医肾脏病的名称,但可归纳为与之相关的症状及证候,应属中医学“水肿”、“尿浊”、“淋证”、“尿血”、“癃闭”、“腰痛”、“虚损”、“虚劳”、“关格”等范畴[4]。

马居里[5]认为,ckd发病与正虚邪实、正邪相博有关,其中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杨霓芝[6]认为,ckd的关键病机为气虚血瘀,病机核心为脾胃气虚。

戴希文[7]认为,ckd病机总属正虚邪实,初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正气虚损更为明显,而湿热则贯穿于ckd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常与瘀血、浊邪、水邪、风毒等互结而致病情缠绵难愈。

王钢[8]认为,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变部位以肾为中心;疾病的一般变化规律是先伤于气,后损于阴;病情发展的必然转归是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孙伟[9]认为,“湿”作为慢性肾脏病主要病机贯穿整个疾病发展全过程。

肾虚为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湿热为其进展之基,瘀血为病变进展之果。

王永均[10]认为,ckd的病因、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可概括为:风湿之邪干预肾主封藏、主水、司开阖的职能(肾风、肾虚)—久病入络、久闭成痹,导致肾络瘀痹及肾微癞积形成(肾痹)—由体及用,肾的各种气化功能进一步衰减和丧失(肾劳)—病证进展,终致溺毒,甚而累及肾外多个系统。

慢性肾脏病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慢性肾脏病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车前子 ; 兼热毒者加银花 、 连翘、 黄芩 、 蒡子 、 兰根等。曹 牛 板 向平教授 治疗慢性 肾炎 的经验为八 法 : 宣肺 清利法 、 固卫
四大病理机制 , 以脾肾虚衰浊毒 潴 留为病 机关键 , 四大 因索
互为因果 , 成恶性循 环。总之 , 形 笔者认为慢 性 肾脏病 的病
因病 机总为本 虚标 实 , 实夹杂。病位不 外脾 肾这个 中心 ; 虚 风邪 、 湿热 、 瘀血 、 浊毒是贯穿始终的病理 因素 ; 肾元 亏虚 , 开
壅塞三焦为标 这一正虚邪实 的病机特 点 j 。近年来 , 亦有 不 少医家提出邪 实之说 。傅 晓骏 提出“ 浊” 邪 ( 瘀 之 瘀指瘀
血 , 指 湿 热 、 浊 、 饮 ) 慢 性 肾 功 能 不全 的 主 要 邪 实 因 浊 痰 水 是
素 。孙伟 以肾虚湿瘀立论 , 肾虚 以肾气虚为 主 , 为湿 热 湿
慢性肾脏病 ( h n i e i  ̄ ,K 是各 种 肾脏 cr i k n yds o c d e C D)
病于急性阶段未 经控制 后 的共 同转归 , 它是一 种 临床 综合 征 。目前 国际上公认 的定 义为 : 肾脏损 害 ≥3个月 , 现下 表 列之一者 : 肾脏病理异常 和/ 或尿成分异常 ( 如有 血尿 、 电解
虚 阳 亢者 , 羚羊 钩 藤 汤 ; 湿 在 表 , 虚 湿 胜 之 蛋 白尿 经 久 用 风 脾 不 消者 , 羌 活胜 湿 汤 、 阳 除 湿 汤 ; 白 尿 兼 湿 热 中 阻 者 , 用 升 蛋
中医文献 中无慢Biblioteka 肾脏 病的名词 , 在慢性 肾脏病 的诊断
上主要通 过临床表 现的观察来进行 命名。在 临床上包 括 了 慢性肾小球 肾炎 、 肾病 综合征 、g IA肾病 、 性 问质性 肾 炎 、 慢 各种继发性 肾病 以及慢 性 肾功能 衰竭 等。属 中医水 肿 、 尿

黄芪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黄芪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黄芪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郑 玲(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南京 21000)【关键词】黄芪;慢性肾脏病;中药【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6.145.0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病史大于3个月),其中包括GFR正常或不正常的病理损伤、尿液或血液成分异常,影像学上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 mL/(min•1.73 m2)]。

CKD的诊断和分期标准统一了各家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但对于延缓CKD的病程进展,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手段。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疗效。

近几年,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中药单味药和中药复方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中药黄芪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总结如下。

1 药物作用机理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其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有“补气诸药之最”之称。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肾小球滤过屏障、调节免疫系统、改善水钠代谢、抑制炎症因子、抗癌、抗菌等作用。

黄芪的药用成分主要有为黄芪多糖、黄芪黄酮、氨基酸、蛋白质等[1],其中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方面,起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为黄芪多糖、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等。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为黄芪中含量最多的活性成分,大量体内外研究揭示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病毒、抗氧化、保肝护肾、抗疲劳、抗肿瘤、抗应激等功效[2-3]。

陆迅等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造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黄芪多糖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TGF-β1、MMP-2、TIMP-1和AngⅡ表达明显增加,表明上述因子均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与相关报道一致,经黄芪多糖干预之后,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好转,表明上调肾间质中MMP-2表达,下调TGF-β1、TIMP-1和AngⅡ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是黄芪多糖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4]。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0T07:17:48.58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顾霜何伟明[导读]顾霜何伟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缓慢进展,伴随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部分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是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病因。

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相关文献, 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名医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阐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蛋白尿;研究进展;综述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缓慢进展,伴随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部分患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CGN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最主要原因[1]。

蛋白尿是CGN典型的临床表现,也是影响慢性肾脏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有效控制蛋白尿成为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西医主要根据蛋白尿水平、肾脏病理、肾功能状况、并发症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蛋白尿仍难以控制,且存在疗程长、停药后反复发作、副作用突出等问题。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方面有着明显优势[3,4,5],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古籍无“蛋白尿”记载,蛋白相当于中医的“精微”“精气”,由脾运化之水谷精微与肾藏纳之精气所化生。

现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中医学“尿浊”、“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

蛋白尿形成的病因病机多样,疾病过程中易反复变化,众多中医大家形成了独特的认识。

詹华奎[6]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多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风湿瘀等夹杂为标。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近 年来有关本病的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及 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
述。 1 病 因病 机 研 究
C F属 中医 学 “ R 关格 ” “ 劳 ” “ 肿 ” “ 闭 ” 范 畴 , 本 、虚 、水 、癃 等 基 病 机 为 正 虚 邪 实 。 正 虚 包 括 气 、 、 之 虚损 , 邪 有 湿 浊 、 毒 血 阳 实 水
氏 认 为 , R C F是 多种 慢 性 肾脏 病 末 期 出 现 的 肾 元 衰竭 、 毒 潴 湿 留 、 实 错 杂 的 病证 , 本 虚 以 脾 肾 气 虚 、 阴 两 虚 尤 为 多 见 , 虚 其 气 晚 期 多为 阴 阳衰 竭 , 邪实 主要 有 湿 浊 、 热 、 湿 、 而 湿 水 血瘀 等 证 。李 氏 认 为 , 病 多 以脾 阳亏 损 、 阳衰 微 为本 , 浊 邪 壅 盛 、 氏等 “1 应用肾康灵治疗 C F3 R 4例, 与对照组比较 , 其症状体征改善率 、 肾功能改善情 况均有 明显差
异, 同时 治 疗 组 能 显 著 改 善 患 者 的红 细胞 免 疫 功 能 。王 氏 【’ 1发 ’ 现 , 纤 灵 冲 剂 能 改 善 肾 纤维 化 、 缓 C F的进 程 。 氏等 11 抗 延 R 张 1应 8 用 参 芪 地 黄 冲 剂 治 疗 C F脾 肾 两 虚 4 R 8例 ,发 现 该 药 能 改 善 患
寒 热 夹 杂 ,治 以温 阳通 腑 降 浊 , 对 延 缓 C F的 进 展 有 较 好疗 R
效。
慢 性 肾功 能 衰 竭 ( R ) 慢 性 肾脏 疾 病 的 终 末 阶 段 , 情 CF是 病
复杂多变且危重 。 由于透 析和肾移植技术 的进步 , 效已有显著 疗 提高, 因费用 昂贵 、 但 移植条件受限 , 寻找有效的非透析方法 和 药物仍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中医药 在延缓 C F病程进展 、 R 推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1 CRF的病因、病机分析
CRF的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指气血阴阳失调,五脏亏虚,以脾肾虚损为主,标实则指湿、热、瘀、毒、浊。从临床表现来看,CRF的蛋白尿、水肿的关键病机为脾肾阴阳混乱,三焦经气失调。高琛[1]等人认为脾肾两虚为根本病因,清者不升而泄漏,浊者不降而聚内,清浊失调久蕴而生浊毒。此外,禀赋薄弱也是CRF病发的重要原因,饮食和情志不节均可生毒,毒邪久不解导致水津代谢失常而生水毒、涎毒、痰浊,最终引发CRF,且在病理上必会导致多脏腑受累。
[4]刘劲松,钟颖,周琳,等.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7(13):105-107.
[5]黄娟,胡维,林湘东.黄芪大黄汤加减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作用[J].海南医学,2017,28(10):1684-1686.
【参考文献】
[1]高琛,赵刚.扶正祛邪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2):107-109.
[2]陈宪典.中医辨证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血浆内皮素以及D-二聚体的影响[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2015.
[3]刘婕,李侠.肾络微型癥瘕理论指导下的活血-42.
2.中医药治疗CRF的方法
2.1辨证施治
在2015年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中[2]对中医辨证治疗CRF的方法进行了总结:(1)两期治疗。将CRF病情分为虚损期和关格期,虚损期辨证分型包括:肺脾气虚证,治宜补益肺脾气机,方用参灵白术散、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肝肾阴虚证,治宜平肝潜阳、滋肝养肾,方用自拟归芍地黄汤或杞菊地黄汤;肾脾阳虚证,治宜温补脾肾,方用真武汤或保元汤;气阴两虚证,治宜养阴益气,方用参芪地黄汤。关格期辨证分型包括:寒湿中阻证,治宜补脾益胃、健脾益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湿热中阻证,治宜化湿清热、调理脾胃,方用半夏泻心汤或黄连温胆汤;湿浊上凌心肺证,治宜温阳降浊,方用小半夏汤、芩桂术甘汤、生脉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2)三期治疗。将CRF病情分为病变初期、中期、后期,初期包括:脾肾气阳虚,方用六君子汤合肾气丸;脾肾气阴虚,方用参芪地黄汤合大补元煎丸;肝肾阴虚,方用杞菊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气血阴阳皆虚,方用归脾汤加减。中期若患者夹水湿则用五苓散、胃苓汤、五皮饮加减;夹湿浊者用温脾汤、黄连温胆汤;夹湿热者用用三仁汤、黄连苏叶汤、黄连温胆汤治疗;夹淤血者用血府逐瘀汤和桂枝茯苓丸。后期患者脾肾亏损和瘀浊阻塞更严重,且容易并发各种危险症状,治疗时需遵“急时指标、缓时治本”的原则,对症选用以上诸方治疗。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的研究进展栾仲秋1,余毅洋2,张 睿2,刘光旭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摘要] 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慢性肾脏病(CKD )高钾血症患者病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结合国内外中医药与CKD 高钾血症的相关研究,梳理有关CKD 高钾血症的中医药理论;结合CKD 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生理机制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探讨治疗CKD 的常见中药影响钾离子代谢的机制,归纳CKD 高钾血症患者具体可应用的和应避免的中药;提出CKD 患者在出现高钾血症时能持续使用含钾量低且有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中药,为未来中医药在CKD 高钾血症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54篇。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钾离子;中药含钾量;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R28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 (2024)03-0387-06DOI :10.16294/ki.1007-659x.2024.03.020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kal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LUAN Zhongqiu 1,YU Yiyang 2,ZHANG Rui 2,LIU Guangxu 2(1.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China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06,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in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CM and hyperkalemia of CKD ,TCM theory about hyperkalemia of CKD was sorted out. Combin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yperkalemia in patients with CKD and the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TCM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common Chinese medicinals in the treatment of CKD influencing potassium metabolism ,summarized the specific Chinese medicinals that might be applied and should be avoided in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of CKD. It was proposed that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of CKD could continue to use Chinese medicinals with low potassium content that slowed the deterioration of renal function ,which provided a direction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kalemia of CKD. There were 54 references in total.Key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hyperkalemia ;potassium ion ;potassium content of Chinese medi -cin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收稿日期] 2023-12-25[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H2022H073);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编号:ZHY18-001)[作者简介] 栾仲秋(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慢性肾衰竭 ( C R F ) 是 各 种 慢 性 肾脏 疾 病 发 展 到 一 定 阶 段 的结 果 , 临 床 以代 谢 产 物 潴 留 、 水 电 解 质 酸 碱 平 衡 紊 乱 以 及 肾 脏 内分泌功能失调为 特征 的一系 列症候 群 , 是 严 重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及 生命 的 常 见 病 。 自然 人 群 的 发 病 率 为 5 0 / 1 O 0万 人 ~
2 0 0 / 1 0 0万 人 , 近些年来 平 均每 年 以 8 % 的速 度增 长 , 我 国 南 京军 区总医院的流行病 学调 查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研究 显示 , 慢 性 肾 衰 竭 的发病率约 为 5 6 8 / 1 0 0万 , 在人类 主要 死亡原 因 中占第 5 —9 位 … 。随 者 该 病 发 病 率 的 增 高 , 其 治疗 费用 也越 来越 高 , 给 社会带来 巨大的经济 负担 , 成 为 社 会 普 遍 关 注 的 话 题 。 现 代 医学在治疗慢性 肾衰竭 中具有 一定 的疗效 , 但 存 在 着 毒 副 作
病之本 , 脾虚运化失 常 、 肾虚蒸 腾汽化 失 司、 湿 浊 瘀 血 内生 是 发病之标 。而湿浊 、 瘀 血 既 是 肾 衰 产 生 的病 理 产 物 , 又 能使 脏
腑功能进一 步受损 , 往往使 病情 进一 步加重 , 形成 恶性 循环 ,
最后导致正气虚 衰 , 湿浊瘀血壅滞而发病 , 形成虚 、 湿、 瘀 虚 实
够 延 缓 大 鼠慢 性 肾衰 竭 的 进 展 , 减轻。 肾脏 的 损 害 。 李 均 等
研 究 黄 芪 对 慢 性 肾 衰 竭 大 量 蛋 白尿 大 鼠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a的
夹 杂 之 证 。石 景 亮认 为 其 病 理 病 机 主 要 为 本 虚 标 实 , 虚 实 夹 杂 。本 虚 多 责 之 脾 肾 亏 损 , 标 实多是水湿 、 浊毒 、 湿热 、 瘀 血 为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研究进展慢性病一直是威胁全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慢性病是“发生时间很长、进展很慢、影响持久、治疗难度大的疾病”。

它们的治疗包括医学、营养和心理方面的干预,涉及到多个领域,因此这些病也被称为“多因素性疾病”。

在治疗慢性病的过程中,中医药不仅可以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解析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阴阳五行”。

阴阳是中医药理论的两个基本术语,它们表示对立面的两个方面。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基本物质结构。

在中医药里,阴阳和五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治疗慢性病的实践中,中医药常常采用宣通调理、滋阴补虚、清热解毒、化湿散结等方法,去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高血糖。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肝肾脾功能等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其次,中医药可以消除糖尿病的并发症。

最后,中医药在糖尿病门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中医药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不仅可以直接降低血压,还可以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因此,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

四、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对心脏和大脑血管有影响的疾病。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卓越的优良性和针对性。

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利用“阴阳五行”等概念,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多种方式,包括针灸、中药、按摩、推拿等。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现状与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现状与进展

杂 。故 临 床 处理 好 补 虚与 泄 实 关 系 尤 为 重 要 。 洪 用 森 [ 根 据 6 ]
多年的l 观察认为 , 于 阴阳虚衰 , 遏气机 的升清 降浊 、 临床 由 阻 致 水 液 、 浊 、 阻等 病 理 因 子 进 一 步 留滞 , 致 疾 病 的 恶 性 湿 瘀 导 循环 . 临床 表 现 出一 系 列 的 临 床 综 合 征 候 。随 着 病 情 的 发 展 , 洪 氏发 现 本 病 从 肾 气 虚一 虚一 阴 阳两 虚 一 虚 中 夹 实 逐 步 演 +阳 变 的规 律 。王 永 钧 [ 多 年 研 究 慢 性 肾 衰 , 其 分 为 三 期 。认 7 ] 将 为初期为肾不摄水和不能 化生精 血为 主; 中期 以 肾不 化 水 为 主 ; 期 可因 溺 毒 导 致 多 脏 腑 的 病 损 , 而 形 成 危 证 丛 生 。慢 末 故 性 肾衰 其 病 位 氏 从 l 床 分 析 , 要 累 及 的有 肾 、 、 此 王 } 舂 ; 主 脾 胃, 外 涉 及 辟 、 脑 段 肝 而 其 病 性 , 阴 阳 虚 损 以 外 , 数 还 夹 心 除 多
患 。C F是 逐 渐 发 展 而 加 重 的 , 逐 渐 发 展 阶 段 , 情 尚能 相 R 在 病 对的稳定 , 可 因突 然遭 受外 邪或 过度 劳 累而 使病 情加 重。 但 时 氏 特 别 重视 可 逆 性 加 剧 因素 . 及 时 恰 当 予 以 纠 正 , 认 为 并 并 这 是 十 分 重要 的 环 节 。张 大 宁 [ 在 多 年 临 床 实 践 基 础 上 , | ] 概 括 出了 C F的 四 大 病 机 : 虚 、 、 、 。 提 出 了 以 补 虚 活 R 即 瘀 湿 逆 血 为 本 , 湿 降 逆 为 标 和 整 体 局 部 相结 合 , 种 治 法 相 结 合 的 祛 多 总 治 则 。洪钦 国[ 对 本 病 治 疗 主 要 从 两 方 面 着 手 , 是 脾 肾 5 ] 一 衰 败 为 纲 , 焦 邪 实 为 目 。即 脾 肾 衰败 为 该 病 本 虚 之 共 性 , 三 临 床 根 据 浊 邪 壅 塞 的 部 位 , 为 上 、 、 三 焦 不 同 , 分 别 采 用 又 中 下 而 相 应 治 则 。 二是 泄实 不 忘 补 虚 , 病 特 点 是囊 虚 不 复 , 实 夹 本 虚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Yuping Feng Sa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Disease
YAN Pei-ying, LIU Guang-zhen, LIU Bao-she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yuan Shanxi)
6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58
·综述·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闫培瑛,刘光珍,刘保社
(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
摘要: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传统医学中并没有这个疾病,但是中医中的“水肿”、“虚劳”可以相类比。对于疾病的病 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方案,传统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归纳总结,对于疾病的治疗都形成了自己的方案。现代医学利用先进的 技术,对中医药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找出其治病的机理。本文从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角度出发,归纳前期对于其的研究进展, 以实现其更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病因病机;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699.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8.026 本文引用格式:闫培瑛 , 刘光珍 , 刘保社 .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58):60-61.
内兼疏,顾名思义之妙,实后学所不及耳。”将补散同用,补其 虚 损 不 足,散 其 瘀 滞 不 畅,虚 实 并 重,补 散 同 举,针 对 不 同 体 质的人群,调理其不同的状态,以求调体质而治病 [10],为慢性 肾脏病的机理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中医与西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与西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与西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中医与西医在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就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肾病方面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肾病概述肾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肾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肾病包括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肾病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二、中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中医治疗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治疗方法主要以中药和针灸为主。

近年来,中医学界对于中药在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肾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等多个途径起到治疗肾病的作用。

例如,某些中药提取物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肾小管的作用。

此外,经络学说在中医治疗肾病中也得到了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从而改善肾病患者的症状和肾功能。

三、西医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西医治疗肾病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包括利尿剂、抗炎药物等。

近年来,西医学界对于肾病的治疗也进行了很多的研究。

研究表明,西医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起到治疗肾病的作用。

例如,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可以降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减少蛋白尿的产生,从而改善肾病的病情。

此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修复肾脏受损的组织和细胞,从而实现肾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四、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肾病中的互补作用中医与西医在肾病治疗中的方法各有特点,但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需要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医治疗侧重于整体调理,通过中药和针灸等疗法改善全身状况,并且对于一些症状明显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西医治疗侧重于药物的应用,通过药物的调节和干细胞的移植等技术手段,可以更直接地作用于肾脏病变部位。

中医药对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肾病的治疗研究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肾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肾病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激活自身修复机制为主要目标,能够缓解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医药在肾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一、中药治疗(1)中药的分类和功效中药根据其治疗作用不同可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补益等类别。

在治疗肾病时,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山药、何首乌等,它们分别具有免疫调节、促进血液循环、降血糖等功效。

(2)中药的处方组合中医药治疗肾病时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配。

例如,对于肾虚型肾病患者,可以使用补肾益气的中药组方,如六味地黄丸等;对于湿热型肾病患者,则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组方,如龙胆泻肝汤等。

(3)中药治疗的效果评估中医药治疗肾病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其疗效。

评估指标包括肾功能的改善、尿蛋白的减少、尿常规的正常化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中药治疗的疗效。

二、针灸治疗(1)针灸的原理针灸作为中医药学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针灸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肾病,如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神阙、关元等。

在操作方法上,针灸师需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针刺深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针灸治疗肾病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长期服药或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肾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提高肾脏功能。

三、结论中医药对于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中药能够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自身修复机制的激活,达到治疗肾病的目的。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P o r s h e t e to r me Ki n y Die s swih Bu a g u n c c i n r g e si t e Tr a m n f Ch o d e s a e t y n h a wu De o t n o
张灿 伟 , 指导 : 郭立 中
2 3例血流减慢者血流速度在原来基础上加快 , 红细胞聚集降
观察到治疗组 尿蛋 白 泄率 、4h 排 2 尿蛋 白定量 、 空腹血糖 、 糖 化血红蛋 白、 血浆 白蛋 白、 血尿 素氮 、 血肌 酐均显著 下降 , 与
低者达半数 。认为 补 阳还五 汤 的活血化瘀 作用 能扩张 肾血 管 , 肾血流灌注 , 改善微 循环 障碍 的原理包 括通过 神 增加 其
例, 无效 3 , 例 总有效率 为 9.% , 14 治疗 慢性 肾炎 , 效果 较为 满 意。认为此方有利 尿 、 降压 、 血管 , 扩 改善 肾血 流 , 节免 调
芪、 当归尾 、 、 芎、 赤芍 川 桃仁 、 、 红花 地龙组 成 , 为中风之气 原 虚血瘀证 而设 。近几 年 来 , 已广 泛 用于 多种 肾脏 疾 病 的治 疗 , 取得较好疗 效。现将 近 1 年 来补 阳还 五汤在 慢性 肾 并 O 脏病治疗中的研究 与进展综述如下 。
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0O ) P< .5 P< ,1 。马永 经 体液途径 , 调节微血管功能 , 护微血管上 皮细胞 , 善血 保 改 泽 和代芳 也认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糖代谢, 降低血 液 黏滞性 , 减轻红细胞 聚集 性 , 影响 红细胞 变形能力 等多种
d p c prs m m r os eh pt , yees n i e d es,ho c nlnuiec, n s a z e eh r s an ht, e b nu pr a y hprni d y i a c n a i f i y adao nle t im e- o ile i i a n o h t o k n s e r ir s cn e l a y dhr

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标签:慢性肾脏病; 研究进展; 综述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公认CKD是一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成为全世界国家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

影响慢性肾脏病进程的因素很多,本文就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肾脏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成年人CKD的患病率在10%左右[1]。

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某地方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3.5%,知晓率为12.5%[2]。

2 慢性肾脏病的可逆性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加速CKD进展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肾脏病变时,肾脏对高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全身性高血压易传入肾小球内,导致肾小球硬化。

动物实验证实,暴露于全身性高血压,更易出现肾脏进行性损害[3]。

2.2 蛋白尿蛋白尿可以启动与促进肾间质的纤维化,直接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2.3 肥胖肥胖可以通过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机制介导肾脏损害,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索[4]。

2.4 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EPO减少以及造血原料的缺乏,使肾性贫血加重。

EPO减少及贫血本身可以促进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2.5 高血糖有研究表明,积极降糖可以使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风险下降25%,随访15年,蛋白尿患者也明显下降[5]。

2.6 血脂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肾功能损害。

主要通过动脉硬化和增加炎症因子产生、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等多种机制介导肾脏损害[6]。

3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慢性肾脏病在中医也无一个特定的病名相对应,但可在“关格”、“溺毒”、“水肿”等论述中找到类似记载。

程锦国[7]认为,慢性肾脏病表现为肺、脾、肾虚损,又表现为风邪、水湿、湿热,瘀血、痰浊与湿浊夹杂。

孙伟教授[8]认为,CKD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外感、湿(热)、瘀血为标。

黄春林[9]认为,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损为主。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现状与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现状与进展
各 种 肾脏 疾 病 持 续 发 展 的 最 终 归 为 C F病 机 为 本 虚 标 实 , 实 寒 理 中丸 加 减 ; 阴 两 虚证 , 选 麦 R 虚 气 方
宿 。是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 的疑难 热错杂 ,虚 、 、 、 、 、 贯 味地黄丸加减 ; 肾阴虚证 , “ 湿 痰 瘀 浊 毒” 肝 方选
瘀毒 内 留, 虚实 并 存 , 为 因果 。 方 以实脾饮加减 ; 肾阴虚证 , 互 肝 方 ( 黄芪、 党参 、 巴戟天、 补骨脂 、 益母 后期久病人络 , 痰瘀交阻 , 成了 选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 草 白术 、 形 阴阳 生地、 茯苓 、 丹参 、 大黄 )

・ 作者单位0 福建中医学院(518 I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5o4 300)2 300)
病 证之 一 , 也是 当前 医学 界攻 克 的 穿始 终 。 疑难 病 证 的重 大课 题 。中 医 药 在 , 、 C F的非 替代 治疗 过 程 中 , R 日益 显 现 出独 特优 势 。现综 述 如下 。 1 、 啊 、 士 丌 出 知 柏 地 黄 丸 加 减 ; 浊 困脾 证 , 湿 方 选 温 胆 汤 加 减 ; 阻血 瘀 证 , 选 痰 方 大 黄蛰 虫 丸 加 减 。高 志 扬 等 将 2 1 辨 证 治 疗 郑 平 东 认 为 C F分 为水 湿 痰 浊 型 、 毒 型 、 . R 瘀 脾 C F初 起 多 为 脾 肾 气 ( ) , R 阳 虚 久 肾气 阴两 虚 型 、 肾气 虚 阳 虚 型 , 脾
毒 ” “ 肿 ”、 虚 劳 ” 范 畴 。传 加 减 , 、水 “ 等 寒浊 用温 脾 汤合 吴 茱 萸 汤加 床 表 现 复 杂 , 热 虚 实 错 杂 , 总 寒 但
统观 点认 为 C F病 机 为 肾气 虚 减 ; R 肾病及心 , 阳衰邪陷 , 阳不振 有主次缓急之 分、 心 标本之异 , 最终 衰、 阴阳失 调 , 血 亏 耗 , 、 用温脾汤合 己椒苈黄丸加减 , 陷 离不开阴 阳, 气 湿 浊、 邪 故采用 阴证 、 阳证分 瘀、 毒诸邪蕴结三焦 。近年随着 中 心包用 犀 角地 黄 汤加 减 ; 肾病及 型 , 根据 患者临床表现分 为阴虚 、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 肿”“ 水 、哕逆” 等范畴 , 但其中 医病机 为正虚邪 实已成共 识。 正虚包括气 、 、 阳、 血 阴、 脏腑 的虚损 , 中以脾 肾虚 衰为 主 , 其 邪实包括湿浊 、 水毒和瘀血 。正虚为本 , 邪实为标 , 虚实寒热 之间呈动态变化 。沈维 增等 L 认 为慢性 肾功 能衰竭病 机关 2 j
关键词 : 中医药治疗 ; 慢性 肾功能 衰竭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2 6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8 4 6 2 0 )4 13一O R5. A 10 —7 8 {0 7 0 —0 0 3 慢性 肾功能衰竭是 指所 有原 发性或 继发性 慢性 肾脏疾 患所致进行性 肾功能损 害所 出现 的一系 列症状 或代谢 紊乱 组成 的临床综合征… , 是慢性 肾脏疾 病的终末 阶段 。慢性肾 功能衰竭 由于透析 和 肾移植 技 术 的进 步 , 疗效 已有 显著 提 高, 但因费用 昂贵 、 移植条 件受 限 , 找有 效的非透 析手段和 寻 药物仍是研究的热点和重 点。中医中药在缓解 症状 、 护残 保 余肾功能 、 延缓病程进 展 、 推迟 必须透 析和 肾移植 时间等 方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1 O卷 第 4 期
广西 中医学院学报
・1 3 ・ 0
中 医药 防治 慢 性 肾功 能衰 竭 的研 究 进 展
裴 超成 , 明浩 , 苏 员晋 锋 , 文堂 谢 ( 山 市高明 区 中医院 , 东 佛 山 580 ) 佛 广 2 50
虚邪实 、 热错 杂 、 寒 虚实互见 的特点 , 病情迁延 , 变证蜂起 。
2 辨证 论治
沈维增等 L认 为 , 性肾 衰虽临床 表现复杂 , 8 j 慢 寒热虚 实 错杂 , 但总有 主次缓急 之分 、 标本之异 , 最终离不 开阴 阳, 故

中医药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通讯作者:赵爱萍,女(1981-)。职称: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专项课题(JDZX201934);阮诗玮福建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闽卫办中 2018:216)。
·91·
海峡药学 2021年 第 33卷 第 6期
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3):408 〔4〕秦宇龙,刘恩昊 首届“慧医谷杯”2018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
大赛在天津中医 药 大 学 团 泊 新 校 区 举 办 〔J〕中 医 药 管 理 杂 志,
2018,26(11):12 〔5〕朱江,宋艳丽 从中医护理技能大赛思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J〕
ABSTRACT:Moreandmorestudieshaveconfirmedthatoxidativestressplaysanindispensableroleinthedevelop mentofchronickidneydiseaseNrf2ARE signalingpathwayisoneoftheimportantresponsemechanismsofthe body′santioxidantstressresponseAfteractivation,Nrf2AREcanactivatetranscriptionofavarietyofdownstream protectivegenestoenhancethedefenseandprotectioneffectofcellularantioxidantandtoxinclearance,whichhas becomeoneoftheimportanttargetsinthetreatmentofrenaldiseas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regulatorymecha nism ofNrf2AREsignalingpathway,thispaperexpoundstheresearchachievementsandprogressof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intheinterventiontreatmentofchronickidneydiseaseinrecentyears,soastoprovidemorenew thoughtsanddirectionsforthefutureclinicaltreatmentofchronickidneydiseasebyvarioustraditionalChinesemedi cinemonomers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mpounds KEYWORDS:Nrf2AR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abeticnephropathy;Lupusnephritis;Chronickidneydisease

中医药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肾脏疾病的发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研究角度,探讨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理论依据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中医阴阳学说、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身体健康与阴阳平衡有关,肾脏是人体的阴器官,具有调整和平衡阴阳的作用。

经络学说强调肾脏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达到治疗肾脏疾病的效果。

脏腑学说认为肾脏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腑,通过调整肾脏功能,可以促进水液代谢的平衡。

二、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方法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药物筛选。

通过临床观察,可以总结和验证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经验和疗效。

实验研究可以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揭示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

药物筛选则是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评估中药对肾脏疾病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1. 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例如,黄芪、党参等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轻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症状和改善肾功能。

此外,针灸疗法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中医药对急性肾脏损伤的治疗急性肾脏损伤是肾脏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类型,中医药在其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些中草药如连翘、金银花等具有抗炎和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急性肾脏损伤的症状。

3. 中医药对肾脏结石病的治疗肾脏结石病是肾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也有独特的效果。

例如,消石散等中草药通过调动气机、疏通经络,可以溶解结石并促进其排出,达到治疗的效果。

四、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中药外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肾脏病(CKD)属于世界性的人类健康问题,在发病率不断上升
的背景下,临床研究与实践对于CKD发病机制、治疗和控制方法愈加重视,针对
性地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

中医药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在经过长久的发展后,在疾病机理和诊疗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知。

CKD治疗和干预中,很
多研究和实践人员针对性地采用中医疗法,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此次研
究总结分析中医药治疗CKD的相关研究,旨在为中医药作用的发挥提供助力,为
疾病治疗寻求更加高效、安全的疗法。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肾脏病;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志码】A
CKD属于多种疾病引发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患者的肾脏结构、功能出现进行
性恶化或是不可逆转损伤,进而形成一系列临床症状。

近些年来,在人口老龄化
以及饮食和生活习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对于CKD发病和流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和经
济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药能够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和作用机理出发,合理发挥
不同中药的作用,并进行中药配伍,形成协同作用效果,进而对疾病治疗和缓解
形成显著效果,并能够防控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1.
CKD的病因机理研究分析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机理是较为复杂的,中医理论强调从机体整体出发,分析
脏腑功能和虚实情况,以此明确疾病病因。

韩东盛等(2019)研究指出,中医理
论认为,CKD的发病原因大部分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受到多种病理因素的影
响而发病,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及阴阳平衡,均受到严重影响。

研究指出,在此背景下,采用中医“和法”对CKD患者治疗是较为有效的。

针对性地对脏腑
功能和气血运行状况进行调和,实现阴阳平衡,达到标本兼治、驱邪扶正的功效,进而对CKD疾病发展产生延缓效果,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1】。

1.
中医药治疗CKD相关研究
1.
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在对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中医证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患者的疾病证型,再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等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能够提
升治疗的有效性和个体性,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徐慧等(2020)研究中针对性地
分析了CKD蛋白尿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效果与价值。

研究中将
选取的CKD蛋白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西药治疗和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研究认为,针对CKD
患者的特征,选取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能够起到强化治疗效果的目的,可以更加
迅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发挥中医治疗的整体
性和针对性【2】。

1.
1.
中药口服治疗
中药历史悠久,不同中药材及配伍能够发挥不同功效,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长
久发展,中药口服治疗CKD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陈玮,张洪明(2019)研究
当中选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CKD患者进行治疗,研究中将入组的CKD患者随机分
组后,分别使用缬沙坦与缬沙坦联合至灵胶囊治疗,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加用中
成药至灵胶囊组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且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研究认为,使用中成药至灵胶囊进行CKD治疗,能够显著强化治疗效果,患者的
肾脏功能和免疫功能均得到显著提升。

至灵胶囊具有显著的益肾补肺功效,对于
各种类型的肾病均有显著疗效,其主要成分为冬虫夏草,是化痰止血、补肺益肾
的良药,以此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至灵胶囊,在CKD治疗中能够发挥显著效果【3】。

赵爱萍等(2019)研究中选取阳虚血瘀型3~4期CKD患者进行研究,应用
常规疗法联合温阳活血法进行治疗,研究中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
疗组加用真武汤联合桃核承气汤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治疗。

研究
发现,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具优势,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且加用
温阳活血法治疗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并未增加,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

研究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Scr、BUN和ADMA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eGFR和ADMA属于负相关关系。

研究认为,ADMA能够作为预测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的有
效因子,在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温阳活血法,能够达到安全、高效治疗的目的【4】。

真武汤属于中药祛湿方剂,对于阳虚证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其临床应用范
围包含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脾肾阳虚型患者,方剂主要成分是茯苓、芍药、附子、
生姜和白术,几种药材配伍治疗效果显著。

核桃承气汤属于中医理血剂,具有泻
热逐瘀功效。

1.
1.
外用疗法
中医药治疗CKD不仅可以采取中药口服方式,还可以选用穴位敷贴和针灸等
疗法。

居秧琴等(2018)研究中,针对CKD3-5期患者选用中药穴位贴敷、灌肠
等联合治疗方法,研究发现相较于常规治疗,应用中药敷贴等治疗方法后,患者
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

外敷中药和灌肠等方法的应用,
能够使患者的疲倦乏力等症状更为显著地缓解,日常生活质量随之提升【5】。


药敷贴能够实现局部直接给药,针对性地选取影响患者肾脏功能的穴位进行敷贴,有助于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善。

而中药灌肠方法能够仿照腹膜透析的原理,
形成肠腔排毒系统,对水电解质平衡和内环境进行调节,起到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韩鹦赢等(2020)研究中,对于CKD失眠症患者辨证地实施“三焦针法”进
行治疗,研究选取CKD长期随访患者进行研究,筛查失眠症患者。

研究发现,经
过三个月的针灸治疗和半年的随访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失眠症状均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改善。

针对性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CKD患
者的中医证候,改善书面质量【6】。

1.
结语
总体来看,中医治疗CKD的方式是较为丰富多样的,坚持辨证施治理念,并有效地掌握治疗时机,是实现有效治疗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物配伍和给药方式等进行优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起到延缓病情、改善肾功能的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CKD相关研究中,循证医学证据相对欠缺,相当一部分研究是基于专家经验或是小范围研究,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相对较少,是后续研究和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以现有研究为基础,结合患者实际合理选用中医疗法,并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治疗方案,能够促使中医药在CKD治疗中发挥应有功效。

【参考文献】
1.
韩东盛,张炳立,尚懿纯.中医"和法"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9,v.34;No.258(11):72-76.
2.
徐慧,刘万年,徐启春.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v.8(13):177-177.
3.
陈玮,张洪明.至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0(11):11-14.
4.
赵爱萍,吴洋洋,吴竞,等.温阳活血法联合常规治疗对阳虚血瘀型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41(001):70-74.
5.
居秧琴,黄萍,董娟,等.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及中药口服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7)):P.56-58.
6.
韩鹦赢,宋欣芫,张文玉,等."三焦针法"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20,v.37(02):87-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