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朱陆无极太极思想的分歧及其影响
——以朱陆无极太极之辩为例
胡泉雨(405000110012)
朱子很推崇周敦颐的《太极图》及其说。在从学李延平时就提出过相关的问题和他自己的见解。后来,还专门作了《太极图说解》(下称《太极解义》),时间在乾道九年癸巳(公元1173年)。但朱熹作《太极解义》从初稿到定搞到公开板行前后历时20年。(详见杨柱才《朱子<太极解义>研究》一文,打印稿)在这个过程中,就发生了理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史有名的“朱陆无极太极”之辩,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参见杨柱才《道学宗主——周敦颐哲学思想研究》,第44-53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本文即从这个角度来讨论朱熹在作《太极解义》过程中由此产生的影响,从而形成“有无合一之谓道”的思想(详见《周子全书》卷一,第5页。万有文库国学基本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初版)
朱陆无极太极之辩始于陆九韶(字子美,号梭山,陆九渊之兄)。他于淳熙十三年丙午(1168年)给朱子致的关于“太极西铭”二书之失的信。(本文所涉陆九韶与朱子的书信今以不存。但可参见《陆九渊集》[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1月1版,下同。]中陆九渊与朱子书和《朱熹集》[郭齐、尹波点校,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1版,下同。]卷三十六中朱子答陆子美与陆子静书)并于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年)初,九韶二次致朱子书,再论“太极西铭”书。此后,当朱熹想与梭山中止“无极太极”之辩时,陆九渊却加入到辩论中来,于淳熙十五年戊申(1188年)春夏之间写了第一封与朱元晦书,开始了他与朱子之间关于“无极太极”的激烈辩论。又于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年)写了第二书。(详参《陆九渊集》卷二,第21-30页。)从朱陆的往来书信看,辩论的焦点在“无极而太极”句,主要在对“极”字的训释;“无极”是否是老氏之言以及对“阴阳”的理解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中,于“极”字的训释,朱子训释为“至极”,又将“理之总汇称之为太极。他说:
且夫大传之太极者,何也?即两仪、四象、八卦之理具于三者之先,而蕴于三者之内也。圣人之意,正以其究竟至极,无名可名,故特谓之太极。(《答陆子静》之五,《朱熹集》卷三十六,第1574页。)
而陆九渊则将“极”字训为“中”。他说:
盖极者,中也,言无极则是犹言无中也,是奚可哉?(《与朱元晦》一,《陆九渊集》卷二,第23页。)
另,在对“阴阳“的理解上,朱熹理解为是构成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材料,认为是
形而下之器。陆象山则理解为是宇宙间一切对立事物或现象的总的体现,认为是形而上之道。(参看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著《宋明理学史(上)》,第557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
至于“无极”是否是老氏之言,是辩论最详的,其中又涉及在“太极”之上要不要加“无极”、“太极”和“无极”是否同一两题。而这些对于朱子解“无极而太极”句,并形成“有无合一之谓道”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下面就此分而述之。
一
“无极”二字是否是老氏之言。“无极”二字出自《老子•知其雄》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得不忒,复归于无极。”在朱陆辩论中,陆九渊认为:‚无极‚二字,出于《老子•知其雄》章,吾圣人之书所无有也。《老子》首章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卒同之,此老氏宗旨也。‚无极而太极‛即是此旨。(《与朱元晦》一,《陆九渊集》卷二,第24页)
又说:
老氏以无为天地之始,以有为玩物之母,以常无观妙,以常有观巧,直将无字搭在上面,正是老氏之学,岂可讳也?(《与朱元晦》二,《陆九渊集》卷二,第28页)
而朱子则认为陆九渊之说“有未明而不能尽乎人言之意”。他说:老子‚复归于无极‛,无极乃无穷之义。如‚庄生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云尔非若周子所言之意也。((《答陆子静》五,《朱熹集》卷三十六,第1577页)
并又针对“有无”作了辩解说:
熹详老氏之言,以有无为二;周子之言有无,以有无为一,正如南北水火之相反。更请子细著眼,未可容易讥评也。(同上,1579页)
张敬夫亦认为“有无”是合一。(详看陈来《朱子哲学研究》,第77页脚注②,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9月第1版)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无极”不承自道家,而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概念。(参见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第111-112页)
二
在“太极”之上要不要加“无极”二字。在这一点上,朱熹在与梭山辩论时
就曾明确指出:
然殊不知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只此一句,便见其下语精密,微妙无穷。(《答陆子美》一,《朱熹集》卷三十六,第1567页)
又说:
且如太极之说,熹谓周先生之意恐学者错认太极别为一物,故著‚无极‛二字以明之。此是推原前贤立言之本意,所以不厌重复,盖有深指。(《答陆子美》二,《朱熹集》卷三十六,第1568页)
周子恐人于太极之外更寻太极,故以无极言之。(《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中华书局,1986年3月第一版,2007年10月重印,第六册,第2366页)
而陆九渊则认为,“无极而太极”是老氏之说,“太极”之上不能加“无极”。认为“太极”之上加“无极”字,正是“叠床上之床”(《与朱元晦》二,《陆九渊集》卷二,第27页。)又曰:
其为万化之根本固自素定,其足不足、能不能,岂以人言不言之故耶?((《与朱元晦》一,《陆九渊集》卷二,第23页)
也就是说太极作为万化根本是素来就已定的,不必再去加上“无极“二字来修饰太极,并讲二者同一,这是“多说”之语。他说:
作《大传》时不言无极,太极何尝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根本耶?《洪范》五皇极,列在九畴之中,不言无极,太极亦何尝同于一物耶?太极固自若也,尊兄只管言来言去,转加糊涂,此真所谓轻于立论,徒为多说,而未必果当于理也。(同上)
对于《太极图说》与《通书》他认为是不相类似,怀疑不是周子所作。在转述(也认同)他兄长梭山的话时就说:
盖《通书•理性命》章,言中焉止矣。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曰一,曰中,即太极也,未尝于其上加无极字。《动静章》言五行、阴阳、太极,亦无无极之文。假令《太极图说》是其所传,或其少时所作,则作《通书》时,不言无极,盖已知其说之非矣。(《与朱元晦》一,《陆九渊集》卷二,第22-23页)
从这一来一往的书信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朱子与陆氏对于“无极”加在“太极”之上的明显分歧,那就是朱子非常赞同并强调“无极”二字的重要性所在;而陆氏则认为“无极”二字是多余之词。
朱熹还就周子为何言无极作了详细的辩述。他说:
来书反复,其于无极、太极之辩详矣。然以熹观之,伏羲作易,自一画以下,文王演易,自‘乾元’以下,皆未尝言太极也,而孔子言之。孔子赞易,自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