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考点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考点汇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技术性、高速发展性、实践性、层次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它旨在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是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包括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研究的能力,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具备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此外,信息技术课程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研究和合作研究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研究、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大纲(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适用于研究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和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研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应该是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相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及选择的原则包括初中信息技术要与小学和高中相互衔接,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研究与技术应用之间的结合,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1.学生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研究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惯。

2.学生需要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学生需要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需要学会制作动画作品,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5.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以支持学科研究和研究性研究。

6.学生需要能够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媒体作品。

7.学生需要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研究,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8.学生需要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指教师在教授材之前,先给学生

一种引导性材料,他要比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的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研究任务的联系。XXX)

2.情境教学策略(动机激发情境和研究情境)

3.动机教学策略(研究动机是学生内在的研究需要。能促

进研究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有意义研究的发生和对所学知识的保持,还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XXX: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4.启发式教学策略(XXX: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九段教学策略(XXX: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研究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研究指导、诱发研究表现、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

6.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

7.自主研究教学策略(问题情境、假设检验、整合应用)

8.支架式教学策略(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

作研究、效果评价)

9.抛锚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研究、合

作研究、效果评价)

10.随即进入时教学策略(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研究、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合作研究、研究效果评价)

11.探究式教学策略(选择课题、解释探究的程序、搜集

相关资料、形成理论描述因果、说明规则解释因果、分析探究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特点:

1.教学目标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

1.建立平等、合作、人性化、互动化、多边化的师生关系,以构建和谐关系。

2.以教学需要为中心,贴近生活探究研究和因材施教。

3.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理解知识,进行实践作业,检查和巩固知识。

4.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谈论法、WebQuest教学法和启发法等。

5.当前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

和工作方式,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构,深入研究课题功能、课程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6.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和总结阶段。

7.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法包括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行动

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

8.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包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评价

学生,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势技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

9.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语言的使用、文字的创造、造

纸术和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10.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越

来越个性化的设计和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11.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与客观性、载体依附性、

价值型、时效性、共享性和真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