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申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重点课题立项申请书
课题名称:《城乡结合部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
申请者:林枚
所在单位:福州第七中学
填表日期: 2006年11月13日
福州市教育局
二○○六年月
填表说明及课题管理办法
一、表中所列“课题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的实际负责人,限填写1人。
副组长在课题成员一览表的“研究分工”栏中注明。
二、申请书须填写一式三份,总课题组备案一份,各子课题组存档一份,实验校批复一份。
三、各课题、各实验校设学术秘书1人,具体负责本课题研究项目的日常科研管理以及同总课题组具体事务的联系。
学术秘书也应在“研究分工”栏中注明。
四、对实验校的过程管理与要求
1.各实验校应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切实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参与总课题组组织的各项研究活动,收集整理好档案材料,完成研究任务,按时结题。
2.子课题以及实验校的重要活动和重要阶段成果应及时报总课题秘书组。
3.子课题(实验校)应在每年6月底前,向总(子)课题秘书组提交本年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度研究工作计划。
五、课题研究成果管理
1.所有参研单位在课题研究期间要有强烈的成果意识,应在认真切实地开展研究活动的基础上,以论文、专著、电子作品等形式,积累科研成果。
2.在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所有公开发表的成果,其所有权属于所在学校、集体或参研者本人。
但需在发表时注明“本课题属于本总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成果之一”的字样。
3.所有参研单位在课题结题时必须提供自己所主持的课题研究的系列成果
(即申请书和研究方案上所设计的预期成果)和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4.总课题组视各子课题研究情况和所提供的成果,聘请专家对子课题进行结题评审;各实验校原则上由各子课题负责组织结题评审。
通过鉴定的课题,由总课题组发给课题结题证书。
一、数据表
课题
名称
《城乡结合部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
课题开始时间2006年8月日预期完成时间2009年8月日预期主要成果研究报告、教学论文、研究案例、教学课件
课题负责人
姓名林玫性别女年龄43 职称中学高级职务副校长学历本科所在部门福州第七中学
E--mail Linmei_10lm@ 邮政编码350012 电话87914559
课题组成员情况
姓名性别教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研究分工王杨春男11 中学一级教务处副主任福州七中副组长李治展男11 中学一级高一年段长福州七中副组长石炜君女11 中学一级德育处副主任福州七中学术秘书陈映彤女16 中学高级教研室副主任福州七中课题实施
齐东亮男13 中学一级高一语文集备组长福州七中课题实施张傲阳女 5 中学二级
课题实施
高一语文教师福州七中
林凯男7 中学二级数学教师福州七中课题实施郑立丽女9 中学二级高一英语集备组长福州七中课题实施刘平女8 中学二级高一化学集备组长福州七中课题实施方志英女12 中学二级高一地理集备组长福州七中课题实施汤锡志男 5 中学二级地理教师福州七中课题实施高文硕女15 中学高级历史教研组组长福州七中课题实施林巧儿女12 中学二级高一历史集备组长福州七中课题实施吴建女8 中学二级生物教师福州七中课题实施二、课题设计论证
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背景和意义(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2.研究目标与内容;3.研究方法和步骤;4.预期创新点与应用价值;5.主要参考文献。
(请分5部分逐项填写,限3500字以内)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在这背景下,我校积极探索符合我校特征的有效教学,直接决定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败。
2、城乡结合部发展的驱使: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伴随大量居住小区的兴建和户籍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涌向这一区域,这里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中学生群体。
鉴于城乡结合部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和探讨城乡结合部学校发展之路,已成为各级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面对的重要问题。
3、我校发展的需要:我校地处福州市北郊,信息沟通相对滞后,学校生源的整体水平一直处在福州市中学的中下水平,学生素质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的发展。
长期来高考压力迫使许多教师比较习惯于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因此“点对点”的的教学方式还是很流行。
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收到短期效果,学校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日益提高,但是它却消耗了学生和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学生无法全面发展;同时,现在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与社会对我校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研究本课题对我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跨越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4、课改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1)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较薄弱。
学生观念尚需转变,学生基础差,被动接受的要求和倾向严重。
(2)内容与时间的矛盾,容量大、生源差、时间紧。
因而在教学中产生用教材与教教材的矛盾,教与不教的矛盾,质量与评估之间的矛盾。
(3)教师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矛盾,如何整合开放性教学和接受性教学的关系。
(4)新课程教材从知识到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出现初、高中知识脱节,教材对我校生源而言难度较大,能力明显拔高。
(5)教师的业务水平极待提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课程开发能力,并且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具有创新性。
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系。
(6)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中,怎样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主探究”深度的把握,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可以更新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素质。
3、可以提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易于掌握的可操作模式,促进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探索我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关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研究,国外尚无,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有:主要研究城乡结合部学生存在哪些方面的心理问题。
类似课题的研究是由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取得了一些的研究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领域还未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研究。
对有效课堂教学,国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
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对国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上还是空白,亟待研究解决。
海南三亚五中、海南五指山农垦实验中学等开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2、促进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优化课堂教学,探索出符合我校校情的适应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有效可踏步能够课堂教学方法。
4、树立新的质量观,建立与新课程观念一致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5、创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课改实验工作的亮点,设计、制订应用价值高、可操作性强、切合我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
(二)研究内容
1、针对城乡结合部高中生状况探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研究城乡结合部中学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符合我校校情的学生有效学习方式,
3、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符合我校校情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七中有效教学特色。
4、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
5、利用第二课堂和城乡结合部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构建多维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取向。
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有:1、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2、调查法:3、观察法:4、比较法:5、个案研究法:
6、文献法:
7、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步骤及阶段安排
1.第一阶段:(2006年8——12月)发现问题、筹备开题、奠定基础阶段。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
(1)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国内外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召开教学骨干研讨会、学生座谈会等,选择研究内容,确定研究重点,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3)提请有关专家对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
(4)完善本课题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2007年 1月—2007年 5月)调整研究方案,培训参加研究教师。
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
(1)确定和汇总各子课题。
(2)请有关专家培训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设计方案。
3.第三阶段(2007年5月—2009年5月)全面启动,深入研究,教学实验阶段
根据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
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
(1) 2007年5月—10月,各实验教师分别进行现场观摩、交流、研讨。
(2) 2007年11月—12月,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评估。
(3) 2008年3月,召开课题研究中期成果交流、汇报会。
(4) 2008年3月—2009年2月,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5) 2009年3月—5月,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
预期成果:初步开发出较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教学案例、活动各案,整理出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论文,并分别汇编。
第四阶段:完善成果,总结提高阶段(2009年6—11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
巩固和完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研究活动本身质量进行反思,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
(1)形成和提炼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教学典型案例(文字、音像材料等)
(2)形成相关的课题总结和论文;
(2)各子课题进行教学实验总结;
(3)在总结各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校总课题研究
预期成果:①《福州七中城乡结合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课题研究报告》,②《福州七中城乡结合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课题研究论文集》,③《福州七中城乡结合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课题案例精选与点评》
四、预期创新点与应用价值
课题的创新之处:
(1)建立城乡结合部新课程观念,为新课改提出新的理论支撑。
(2)通过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在学习认知、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有较大的进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此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教师能获得长足的进步:一是实现以研促教;二是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三是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由“合格型”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四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4)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民主性教学活动方式。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余德鹏《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济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
3.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张丽珊《向丽珊敞开心灵—35位花季少年于心理咨询师的心灵对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5..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第1、2期
6.孙孔懿《学校特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7.陈玉琨代芯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2年
8.卢敏玲等《课堂学习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
9.[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
10.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
三、课题实验校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研究实验目的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及经费保障;本单位是否愿意承担本课题的实验任务和信誉保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属实;本单位能提供完成本课题研究实验目的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及经费保障;本单位愿意承担本课题的实验任务和信誉保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2006年11月13日
四、课题组审批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五、总课题组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