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下册系列(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结合F2中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推测F1可能产生的配子类型。

师生达成共识: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即F1能产生4种等量的配子完成表格填写。

结合问题,对表中数据进行整理。

小组讨论,建构重要概念:由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导致这两对相对性状也发生了自由组合。

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4.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 黄色×黑色F1灰色F2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 ∶ 3 ∶ 3 ∶ 1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5.下列相交的组合中(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 )⨯aaBB ⨯aabb ⨯AABB ⨯AABb6.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理论上最多的一组是( )A.WWdd×WWddB.WwDd×wwddC.WwDd×wwDdD.WwDd×WWDd7.在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③⑤D. ②④⑤【选考奠基素养提升】8.用两个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 F1,F1自交得 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 9:3:3:1。

人民教育出版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其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完全是根据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
最后,在讲述孟德尔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分析。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第二课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第三课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第四课时:分离定律
第五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第六课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接着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单元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问题引领诱发探究心理---分析、推理解释性状分离的现象---模拟实验突破思维的难点---分析测交实验,领悟假说-演绎法---归纳、概述分离定律---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首先,对实验过程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
2.能力目标: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源自解释。(2)假说—演绎法。人民教育出版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章末复习课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章末复习课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实例辨析,理解性状分离、基因型、表型等遗传学概念。

(二)通过实例分析,阐明分离定律,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三)通过比较分析,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四)通过实例应用,理解杂交、自交和测交的含义,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内容要求是: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在新课学习的基础上,本节复习课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提供新的情景资料,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资料,辨析概念,预测结果,归纳方法,巩固知识。

三、教学实施程序。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单元目标
让学生能应用假说-演绎法正确分析推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遗传学问题,并能应用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分析解释一对相对性状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及生产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并为今后的减数分裂及生物的伴性遗传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难点与关键
1、解释分离和自由组合的现象,阐明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体验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
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
4、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5、对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6、假说一演绎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利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实验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假说,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4、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说明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和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今后学习整个遗传学的基石,只有学好本章内容才能为今后分子生物学、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孟德尔为了解释上述现象,在当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按照这种思路,我们需要讨论如下的问题:
(1)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遗传因子(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遗传因子)。
(2)一个性状(如高茎)应该由几个遗传因子决定呢?你可以分别用1个、2个、3个……试试看。
(3)怎样表示亲本(纯种高茎、矮茎)以及子一代、子二代呢?
该章节在教学中可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印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内容,体验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从而掌握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采用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四步复习法讲义”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四步复习法讲义”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1.阐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3.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重要性。

4.通过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经验,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5.说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后代中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的比例约为3∶1,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均为如此。

①F1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②F2中矮茎又出现了,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接近3∶1?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来被约翰逊改称为基因)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每个遗传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性状。

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②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称完全显性),如D对d有显性作用,故F1(Dd)表现为高茎。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的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杂合子内的不同遗传因子互不融合或混杂,保持其相对独立性。

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实际结果:测交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接近1∶1。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真实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研究对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习目标]1.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3.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重要性。

知识点一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杂交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3.相对性状(1)定义: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就叫作相对性状。

(2)实例: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狗的直毛与卷毛、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

[概念检测]1.孟德尔用的实验材料是豌豆,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2.豌豆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 )3.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应该等到开花后进行去雄操作。

( )知识点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写出下列各符号的含义P:__________;F1:_______;F2:______;×:杂交;自交:_______♂:______;♀母本。

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相关说明P(亲本)高茎×矮茎F1(子一代)_______________F2(子二代)高茎∶矮茎比例接近3∶1①P具有相对性状②⎩⎪⎨⎪⎧显性性状是高茎隐性性状是矮茎③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④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____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_____________。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___的。

2.遗传图解[概念检测]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导学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导学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综合复习)一、重点突破1. 豌豆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2. 怎样对豌豆进行杂交操作?3. 性状和遗传因子具有怎样的关系?4. 说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哪些实验可以验证?二、遗传中的特殊现象1. 不完全显性、环境等影响基因的显隐性例1. 生物性状的显性表达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相对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F1表现出与显性亲本完全相同的显性性状,则称为完全显性;若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则称为不完全显性。

自然界中生物的显隐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受环境、年龄、性别、营养等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天然卷发基因(W)和直发基因(w)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某家父亲表现为天然卷发,母亲表现为直发,他们生育的儿子表现为头发卷曲程度中等,与父母皆不同。

据此推断,天然卷发基因对直发基因为__________(填“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或“隐性”)。

若儿子与一直发女子婚配,不考虑突变,则他们生育的一个孩子的表型为天然卷发的概率是__________。

(2)曼陀罗茎颜色的紫色(A)和绿色(a)为一对相对性状。

杂合曼陀罗在温度高时表现为紫色,在温度低时表现为浅紫色。

①据此推断,温度与显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②若要判断一株紫色曼陀罗是否为纯合子且只进行一次最简便的实验,则在温度高时,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品种奶牛毛的红褐色(D)和红色(d)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

杂合雄牛表现为红褐色,杂合雌牛表现为红色。

选择多对杂合红褐色雄牛和杂合红色雌牛进行交配,子代雄牛和雌牛的表型及比例是否相同?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 复等位基因例2.ABO血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如下表,某家庭孩子的血型是AB型和O型,则此夫妇血型是()基因型I A I A或I A i I B I B或I B i I A I B ii血型A型B型AB型O型A.A型和O型B.AB型和O型C.A型和B型D.AB型和B型例3.兔子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灰毛(由B基因控制)对青毛(b1)、白毛(b2)、黑毛(b3)、褐毛(b4)均为显性。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 2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育种工作对于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形成对生物遗传改良的科学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育种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了解育种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和探究的兴趣。

4.社会责任:认识到育种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了解育种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

•理解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育种概念与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兴趣和思考。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育种工作者的职业介绍、育种技术展示、农业生产案例等内容。

•教材及配套资料。

•相关视频资料:育种工作流程、育种成果展示等。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家畜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育种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内容。

•案例分析法: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分析育种工作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角色扮演法(可选):让学生模拟育种工作者的角色,体验育种工作的过程和挑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不同品种的农作物或家畜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种是如何产生的,引出育种工作的概念。

•问题引入: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育种吗?育种工作者的工作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入新课。

2. 新课教学(1)育种工作者的职业介绍•介绍育种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包括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环境等。

•强调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2)育种工作的基本流程•选种:介绍如何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亲本材料。

•杂交:讲解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选择:分析如何通过多代选择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高一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

高一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高中生物 / 高一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分离定律”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

本节教材的编写特点也适于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且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思路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

第1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

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最新高一生物-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 经典

最新高一生物-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 经典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和分离定律等概念。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性状分离的模拟实验。

(2)相互交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体会孟德尔对杂交实验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

(3)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多种渠道,收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个人资料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教学重点】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4.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教具准备】1.实验材料和用具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课时安排】本节内容需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孟德尔的生平资料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遗传图3.认知豌豆适于杂交实验的生物学特征二、情境创设课室(或多媒体课室)屏幕显示:问题探讨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这种观点也称做融合遗传。

讨论: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会是什么颜色?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师生互动以上问题的呈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很快把学生引入新课,进入学习状态。

[屏幕显示课题: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同学们,遗传是生物界普遍的现象,但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啊!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看看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其奥秘的!1.孟德尔的生平简介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孟德尔的生平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教案

教案(1)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章年级高一科目文科生教师罗娘娇日期 2016.2.22 物3授课班课高(1) (3) (5)课第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教学目]知识目标)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和验证)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 2身科学的教育。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2(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 )假说—演绎法。

2(3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设疑引入--(一)孟德尔一设问:双亲均是双眼皮,为什么后遗传学之父代会出现单眼皮?当双亲均是单眼时,为什么后代只有单眼皮,而没出现双眼皮?生物性状的遗传有没豌豆杂规律呢实验成功原遗传学之(二)走近孟德---豌豆是介1 课件展示孟德尔有关图又花传孟德尔生平事迹,让学生走近“遗闭花授粉强调孟德尔学之父”这一科学伟自然状苦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精神下是纯.(三)孟德尔选择豌豆杂交实验成2具有容的原区分的性.豌豆的易花3教师出示豌豆花的结构图,描述豌豆花的特点解释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工操作种的原因。

同相对性状此时教师介绍两性花、单性花、自花:一生物同一传粉、异花传粉、性状和相对性状等性状的不同相关概念。

并引导学生分析人工异花.传粉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母本适时去表现类型 4雄,授于父本的花粉后还要套袋)。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反交 F 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分离比为3:1 3.解释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1.亲组合 重组合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1. 2.。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3、孟德尔对豌豆作研究材料的原因:① 自花传粉, ② 相对性状多且明显 ③ 周期短,子代多对一些用作遗传材料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蝇(周期短、子代多,易培养、 目少等) 一、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杂交、自交、测交、相对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别(1)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如 DD dd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

(2)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如 Dd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含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备课札记一、 教学目标:(1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二、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分离定律的实质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符合孟德尔定律的条件:真核(细胞核、有性生殖的生物)不符合孟德尔定律举例说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孟德尔定律的分类及范围:(1)分离定律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一)广一对相对性状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对相对性状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2)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五、 1、 (2)自由组合定律范围:(一对多)(二对二)(多对多)闭花授粉 染色体数1、 作用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自交 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测交 F 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从而测定F 1的基因组成① 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② 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 ③ 显、隐性性状判断① 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 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① 验证遗传基本定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② 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正交 与反交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 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1) 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2) 验证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二、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细胞学基础(1) 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022年教学教材《 遗传因子的发现》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 遗传因子的发现》优秀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节课中的经典实验及验证过程无法在课堂上重现,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讲授为主线进行的教学活动,很少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互脱节。

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所以我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在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验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根底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别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别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别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别离定律〞五局部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教材有一些新特色:1.对实验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

这是极其重要的特色!2.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没有作跨时代的说明,完全是按照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

这是过去人教版的高中生物课本的内容中所没有的。

3.在讲述孟德尔的探究方法的根底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

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理解〕〔2〕区别性状别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根本概念。

〔理解〕〔3〕说明别离定律并能运用别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教学设计】遗传因子的发现

【教学设计】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实施方法1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有关遗传规律的内容放到了《减数分裂》之后来介绍,做为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我们体会和理解新教材如此处理的用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教学顺序的改变,适用新方法,体现出新教材的教育理念;2 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握基础,注意概念性内容的深入理解,深入浅出;具体的概念如下:“相对性状”,显隐性状,“纯合子”,“杂合子”,“表现型”,“基因型”,“性状分离”。

3 本章的教学重点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难点为遗传定律的应用;另外育种学理论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是高考试题常见的,集中在:a 亲子代表现型,基因型相互推导;b 遗传病系谱的分析和计算;c 遗传育种中材料的选择,育种程序的设计等。

4 教学中我们尽量减少非重点内容的讲述(如前言部分),对于重点内容,我们不是一手包办全部讲完,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实验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加大讲授的难度,而是适量加一些学生的练习;5 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画一画有关的遗传图解,让学生写一写图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暴露出很多问题,我们也依此做为教学的切入点。

6 本章涉及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是科学史的教学,一个是科学方法的领悟,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的研究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中渗透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三、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这是几千年来人们对遗传现象的总结。

后代的许多特性与亲代相似,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的新成果、新技术屡见媒体报道,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新知识,如从对克隆动物来历的介绍中,可以知道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动物的性状有密切的关系;从转基因耐贮存番茄、转基因抗虫棉、能产生人类蛋白质的转基因牛、羊的实例中,体验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目录第一部分单元课标要求第二部分单元教材分析第三部分学生学情分析第四部分单元学习目标第五部分单元情景任务设计第六部分单元课时安排第七部分课时教案设计具体内容第一部分单元课标要求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第二部分单元教材分析1、本章教材内容分析本章内容包括两节: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在每一节,教材均以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实验过程为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的展开。

首先讲述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接着介绍孟德尔对实验现象进行的分析(提出假说),然后叙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最后总结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总结规律)。

由于第1节介绍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第2节介绍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因此第1节内容是第2节内容的基础。

这样的安排,既反映了孟德尔认识遗产物质的过程,也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学生重演孟德尔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领悟科学方法。

2、与其他章的联系本章讲述的是一百多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

但推测是否正确?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后续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展,因此,本章内容与其他章都有密切联系。

例如,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解释的遗传规律的遗传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解释的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形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的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生物的进化》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了解生物的形状有显隐性之分、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等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此外,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值的知识、有关二项式乘积的指示,也是本章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研究意的新成果、新技术屡见报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学生可以了解许多新知识。

例如,从对克隆动物的介绍中,可以知道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动物性状有密切关系。

第四部分单元学习目标1、阐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3、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重要性。

4、通过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经验,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5、说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第五部分单元情境任务设计1、利用对“遗传”的早期解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2、运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科学史创造情境,进行道德情感熏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创新并持之以恒的精神3、讲练相结合,在真实体验中突破核心概念的理解4、模拟“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活跃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尝试作出假说并运用假说来解释实验现象,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5、创设“彩球模拟性状分离比”的游戏情境,解释3:1的分离现象6、通过类比推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对遗传因子可以组合的事实.第六部分单元课时安排第1课时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及分离定律的应用第3课时两对性状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4课时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第5课时单元复习第七部分课时教案设计第一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一、课程标准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二、教学目标1、基于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和解释,阐明分离定律(科学探究)2、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结合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定义学会判断显隐性性状和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并预测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性状及比例。

(科学思维)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四、教学过程任务1 走进遗传,了解融合遗传的观点事实,组织学生阅读P2“问题探讨”,了解融合遗传问题: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红墨水和蓝墨水混合后再有没有红墨水?:那么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是什么颜色?由疑问引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任务2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操作方法设疑:孟德尔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活动一:让学生分别以植物、动物和人为例,列举出能想到的相对性状。

活动二:讲练相结合,学生以个人抢答、小组加分的形式辨析并判断以下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①狗的卷毛和猫的短毛;②猫的短毛和灰毛;③猫的短毛和长毛。

设疑:豌豆是纯种,自然情况下只进行自交,那要怎样操作才能进行杂交呢?如图为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处理方法,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步骤A是什么?应该在开花前还是开花后进行该步骤?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问题 2.3图中过程①的含义是什么?该操作要在去雄前还是去雄后再进行?去雄时要注意什么?去雄后及传粉后要将母本的花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什么?任务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播放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视频板书实验过程(一)实验过程P亲本:高茎×(杂交) 矮茎正交♀×♂(反交)反交♂×♀(正交)↓F1 :高茎↓F2:3高:1矮)结合杂交图解讲解孟德尔遗传图解中的标识含义,板书说明图中符号代表含义:1、P亲本:♀:母本、♂:父本2、F子代:F1子一代、F2子二代3、交配类型:×杂交、⊕自交)问题驱动: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包含哪几步?:用纯种高茎豌豆作母本,纯种矮茎豌豆作父本,进行杂交。

那么杂交后的F1豌豆是什么性状呢?:豌豆的高矮遗传遵循融合遗传吗?:矮茎性状究竟哪里去了呢?是“隐而未现”还是“永久消失”了呢?假如矮茎只是暂时隐藏在F1高茎豌豆中,F1高茎豌豆自交后,F2会有什任务4 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子任务 4.1 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的内容:根据阅读孟德尔提出了什么来修正融合遗传?(遗传因子—颗粒遗传):生物体内遗传因子怎样存在?:生物配子中遗传因子怎样存在?:受精作用中遗传因子随配子怎样结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讲解假说的内容。

子任务5.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指导学生完成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并展示1、图解假说2、结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1,F2第一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一、课程标准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假说一演绎法逻辑性较强步骤的分析,逐步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2、通过对验证性实验——测交实验的分析与设计,提升演绎与推理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3、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4、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科学思维)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分离定律(2)假说-演绎法2、教学难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四、教学过程理,任务2:演绎推理和验证: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出现3:1的假说中,分离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配子中彼此分离):如何验证配子中有了1:1的D和d配子?边讲解边点评学生所写的演绎推理的过程P亲本:F1 高茎Dd×矮茎dd↙↘↓配子: D d d↘↘↙↓F:1高Dd:1矮dd讲述: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外一些实验的结果。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这个假说就得到了验证。

实验验证任务3:分离定律的理解第二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一、课程标准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阐明自有组合定律,并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科学思维)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自由组合定律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四、教学过程任务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遗传现象展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组织学生活动:同桌分别在草稿纸上,利用已经学习的分离定律,豌豆种子形状用R、r表示,子叶颜色用Y、y表示。

同桌两人分工合作每个人选择一对相对性状分析豌豆种子形状或子叶颜色的遗传图解,然后同桌交流讨论遗传特点。

和y乒乓球的学生会将Y与y分别丢进两个透明盆中;“R和r也要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2名拿R和r乒乓球的学生也会将R与r分别丢进两个透明盆中。

提问:总共有几种组合方式?分别是哪几种?比例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及棋盘中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问题2.1:F1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多少种?F2性状表现有多少种?问题2.2:试写出F2中4种表现型包含的基因型及比例。

问题2.3:根据分析结果,总结F2中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共有几种?问题2.3:根据分析结果,总结F2中纯合子占多少?杂合子中双杂合占多少?单杂合占多少?重组型性状占多少?亲本型性状占多少?结合上述问题,组织学生探讨:提出的假说是否能合理地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任务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遗传现象演绎推理和验证设疑:F1是否真的产生了4种等量的配子?这在当时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任务要求:借鉴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写出遗传图解并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展示学生设计方案,组织学生修正完善。

第二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一、课程标准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