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劳动探秘身边的动植物教案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64dbf68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2.png)
身边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小动物,知道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身边的小动物,如蝴蝶、蚂蚁、小鸟等。
2. 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如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
3. 学会关爱小动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特征,如何关爱和保护小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身边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来。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小动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画,并写出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1. 身边的小动物2. 内容:小动物的名称、特征、生活习性等。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画,并写出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收集有关小动物的知识,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2. 教师要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身边的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新课内容:讲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对小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小动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描述小动物的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观察方法、描述能力和合作交流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小学科学14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案)
![小学科学14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9214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4.png)
小学科学14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案)引言: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我们可以找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了解身边的动植物资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关键。
通过本课,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的关系,同时也学会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目标:1.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识别身边常见的动植物资源。
2. 了解常见动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利用动植物资源。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话题(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其中包括一些动植物资源,例如:食物、纺织品、药物等,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品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Step 2: 识别动植物资源(15分钟)2.1 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动植物资源,如水果、蔬菜、树木、棉花等。
2.2 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并引导学生捕捉资源的共同点,例如:提供食物、提供材料、提供药物等。
Step 3: 了解动植物资源与人类的关系(20分钟)3.1 向学生介绍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例如食物供给、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
3.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并讨论对资源保护的一些简单方法,例如:节约资源、植树造林等。
Step 4: 动手实践(30分钟)4.1 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
4.2 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所选资源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和采摘/收割方法。
4.3 学生们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设计一个小实验或制作一个小工艺品来展示所选资源的用途和价值。
Step 5: 结束活动(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和利用动植物资源。
扩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来学校分享有关动植物资源的知识和技能。
2. 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农场或植物园,让他们亲自体验和学习动植物资源的识别和利用。
3. 组织学生参与一次植树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身边的植物》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身边的植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22c68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3.png)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身边的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的身边植物。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3.探究实践:观察身边的植物并描述其特征。
种植一种简单的植物。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植物及其特征。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常见植物的图片、实物(如绿萝、多肉植物等)、种植工具(小花盆、土壤、种子等)、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身边的植物1.导入(5分钟)歌曲导入: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提到的植物。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呢?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呢?2.新课学习(30分钟)常见植物展示(15分钟)教师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如小草、花朵、树木等。
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这些植物的外观,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植物的基本特征(15分钟)教师讲解: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具有根、茎、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等。
举例说明:针对每个特征,举一些具体的植物例子进行说明。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身边的植物,并记录下它的特征。
第二课时:观察植物的特征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常见的植物有哪些?植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学习(30分钟)实地观察(15分钟)教师带领: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
学生记录:学生用科学活动手册记录下观察到的植物的名称、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小组交流(15分钟)学生分享:回到教室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小学综合实践《了解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了解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2378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3.png)
小学综合实践《了解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2. 掌握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和外观特征;3.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爱护意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2. 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和外观特征;3. 动物和植物的生活性;4. 动物和植物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和外观特征;2.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爱护意识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图片、实物等多媒体展示,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和外观特征;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对动植物的兴趣和观察能力;3. 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享发现,在小组内编写动植物的保护宣传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2. 介绍动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生物属性;3.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介绍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和外观特征;4. 安排观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观察不同的动植物,并记录观察结果;5. 学生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根据观察结果编写动植物的保护宣传语;6.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宣传语进行展示;7. 总结:强调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动植物。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评价学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能力;2. 小组宣传语:评价学生对动植物保护意识的表达和创意。
七、教学资源1. 动植物图片和实物样本;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以上为小学综合实践《了解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综合实践《探索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探索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bc7f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7.png)
小学综合实践《探索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2. 学会观察动植物并描述它们的外貌和生活性;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不同种类的动植物;2. 动植物的外貌和生活性;3. 动植物的保护与研究。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不同的动植物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入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并与学生进行简要交流。
2. 研究:学生分组观察指定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外貌和生活性。
3. 总结:学生汇报他们观察到的动植物,并进行简单总结。
第二课时:了解动植物的外貌和生活性1. 复:回顾上一课研究过的动植物的外貌和生活性。
2. 研究:针对具体的动植物,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貌和生活性,并进行记录。
3. 分享: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有趣信息,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三课时:动植物的保护与研究1. 介绍: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的保护意义和研究方法。
2. 探索: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并收集相关资料。
3. 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就动植物的保护和研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表:评价学生对动植物外貌和生活性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研究报告:评价学生对动植物的深入研究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1. 图片与实物的结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2. 分组观察与记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记录能力。
3. 分享与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成果,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资源1. 动植物的图片和实物;2. 观察记录表和研究报告的模板;3. 相关的图书和资料。
教学扩展1. 定期组织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和观察动植物;2. 邀请专家或相关机构的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增加学生对动植物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反思与改进1. 在组织观察和研究活动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2. 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身边的动植物
![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身边的动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ce1324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e.png)
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身边的动植物【引言】本科学教案将帮助一年级的孩子们认识身边的动植物。
通过观察、实践和互动,让孩子们对动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活动一】【目标】: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1. 准备:- 图片或玩具模型代表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鸟、鸭子、牛、猪等;- 图片或卡片代表不同的生活环境,如农村、城市、森林、海洋等。
2. 过程:a) 展示动物的图片或玩具模型,并简单介绍每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b) 让孩子们根据示例分类,将动物图片或玩具模型放在对应的生活环境卡片上;c) 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活动二】【目标】: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1. 准备:- 图片或模型代表常见的植物,如花、树、草、蔬菜等;- 不同的植物部分的图片或模型,如花瓣、树叶、果实等。
2. 过程:a) 展示植物的图片或模型,并简单介绍每种植物的特点和用途;b) 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不同植物部分的特征,如花的颜色、叶子的形状等;c) 让孩子们用图片或模型搭配,拼凑出完整的植物。
【活动三】【目标】: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1. 准备:-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花朵开放等。
2. 过程:a) 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生长过程;b) 引导孩子们讨论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什么条件来生长,如光线、水分、肥料等;c) 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对动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想法。
【活动四】【目标】:保护动植物的意识1. 准备:- 图片或故事书展示人类与动植物的互动关系,如饲养宠物、种植花草等。
2. 过程:a) 使用图片或故事书,引导孩子们了解人类与动植物的互动关系,并讨论其中的好处;b) 引导孩子们讨论如何保护身边的动植物,如不乱扔垃圾、不伤害小动物等;c) 让孩子们画画或写下自己对动植物保护的决心,鼓励他们行动起来。
【总结】通过本次科学教案,孩子们学会了认识和区分身边常见的动植物,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并通过互动活动培养了对动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8908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a.png)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周围的动植物种类和特征。
2. 掌握观察、描述和区分动植物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动植物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介绍。
2. 动植物的观察方法和描述技巧。
3. 动植物的保护和环境保护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动植物的图像和特点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对动植物产生兴趣,引起他们对周围动植物的好奇心。
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动植物观察活动。
2.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动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其特征和生活环境。
3. 学生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找出动植物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归纳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小组展示他们观察到的动植物和特征。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动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3. 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的保护意义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拓展应用(15分钟)1. 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动植物,尝试识别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境,强化对动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理解。
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能准确观察、描述和区分动植物。
2. 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归纳总结能力。
3. 观察学生对动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动植物图像和特点介绍视频。
2. 观察记录表和分类总结表。
3. 角色扮演情境卡片。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周围动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活动。
2. 通过实地考察或邀请自然爱好者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动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是一份关于小学综合实践《认识周围的动植物》的优质教案和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年级科学教案身边的植物
![一年级科学教案身边的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59028a1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c.png)
一年级科学教案身边的植物身边的植物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标: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吗?教学新课一、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6、教师小结。
拓展延伸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教学导入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教学新课二、给身边的植物分类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三、有趣的植物1、学生了解有趣的植物。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3、教师补充、小结。
四、拓展延伸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身边的小动物》(教案)全国通用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身边的小动物》(教案)全国通用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68f51c4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c.png)
《身边的小动物》(教案)全国通用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小动物,知道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记录观察结果。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身边的小动物: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
2. 小动物的特征:身体结构、颜色、生活习性等。
3. 如何观察和描述小动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小动物,学会观察和描述小动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身边的小动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它们。
3.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或户外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颜色、生活习性等。
4. 讨论与记录: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记录。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总结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1. 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小动物,要求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 与家长一起讨论和分享观察结果,增强亲子互动。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价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家长评价:了解家长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促进家校共育。
八、教学延伸1. 开展小动物保护活动,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拓宽对小动物的认识。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动物,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
2. 在观察活动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或危险的动物。
小学一年级自然身边的植物观察教案
![小学一年级自然身边的植物观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39169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b.png)
小学一年级自然身边的植物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的兴趣;3.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植物观察实验。
二、教学准备:1. 班级:一盆盆栽植物、一些瑞士卡片、植物图书;2. 学生:素描纸、颜色铅笔。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盆盆栽植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外观特点;2. 通过对植物的外观特点的描述,让学生猜测这是一种什么植物,并简单介绍此植物的名称、生长环境、功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观察与记录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盆盆栽植物;2. 学生们观察植物的叶子、花朵、茎等部分,并用瑞士卡片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三:素描绘画1. 学生拿出素描纸和颜色铅笔,将所观察到的植物进行素描绘画;2. 绘画完成后,学生可以给自己的作品添加简单的说明,描述他们使用了哪些颜色、植物的形态特征等。
步骤四:比较和交流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小组成员观看,并彼此比较;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观察结果和绘画作品;3. 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植物的特点,并归纳总结。
步骤五:小结与拓展1.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植物观察的过程,总结出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2. 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植物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与植物相关的图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从观察植物的外观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通过画图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植物的特点,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植物相关的图书,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对植物的了解。
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植物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了解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了解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cb26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d.png)
小学综合实践《了解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围的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2.培养学生发现和观察动物和植物的能力;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2.常见的周围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和特点;3.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环境。
三、教学重点1.学生对周围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准确描述;2.了解常见的周围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通过讲述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实践探究: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围野外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触摸,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环境;3.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所观察到的动植物信息。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简单形式,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见过的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有趣的动植物。
2. 研究与练(15分钟):- 讲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等,植物包括树木、花草等;-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或植物进行特点描述,并分享给全班。
3. 实地观察(20分钟):-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回到教室,各自汇总观察表中的数据;-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观察到的不同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5. 反思与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周围的动植物;- 鼓励学生主动在家庭、学校或社区中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时的表现,包括观察的细致程度和记录的准确性;2.听取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分享,评价他们是否准确描述了观察到的动植物特点;3.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七、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2.观察表、记录表等教学工具;3.实地观察场地。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身边的植物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身边的植物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a22fd44b35eefdc9d33361.png)
《身旁的植物》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能说出四周常有植物的名称,能说出草、等都是植物。
2、辨别植物的特色,包含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3、能对常有花草树木的外面形态及用途表现出研究兴趣,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要点:知道植物的特色,包含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难点: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教课准备:图片(包含各样植物)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世界上有多少栽种物呢?二、教课活动:《活动一》出示课件:这是啥啊?照片的植物真多啊,你都认识那些?预设:绿萝、荠菜、月季、荷花等。
那么你在操场还发现了哪些植物?或许你还知道哪些植物?预设:大蒜、芹菜、苹果、菠萝等。
我们身旁有很多植物,小草、大树、庄稼等都是植物。
这些植物与我们的生活都有什么关系啊?预设:能够吃(做食品)、能够看(赏析用)、能够用(作为资源)、能够治病(入药)、制造氧气(净化空气)防风护沙修养水源等。
那么植物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应当怎么做啊?预设:爱惜植物你察看这些植物都用到了哪些感官或许工具?预设:眼、耳、鼻、皮肤、放大镜三、本课总结: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想一下,经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预设:认识了新的植物,知道了植物四、对于植物,你还知道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五、部署课下活动1、大家下去把练习册中的卡片来填一下,校园里都有什么植物,你的察看方法有哪些。
这些植物中有可吃的么?还可以做什么用?2、大家已经认识了好多植物,那么这些植物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教课反省本课是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身旁的植物》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认识四周的植物” 、“给身旁的植物分类”。
教课时设计时我第一发问什么是植物?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栽种物吗?来唤醒孩子们的认知,科学课教课创新不可以走开基础知识的教授。
学生只有在充足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用风趣的植物质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初步感觉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其余植物的兴趣。
调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教学设计
![调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16df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1.png)
调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四周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使同学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育同学的分工合作力量。
教学难点: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三、课前预备:关心同学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行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
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改变的路线。
2、留意事项:如平安、不损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殊关注一些小生物。
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 、据报告册P2~3 内容进行调查,并准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 、纪律要求:出入教室不行吵,不行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非常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 、利用下课前非常钟关心同学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 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
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
〔问题: 1. 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 2. 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 1 - 2 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教学后记:初一〔2 〕班没有说明详情,同学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
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 〕班事前说好了各种留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初一〔10 〕班没有调动同学的主动性,该班同学较文雅,气氛太沉闷初一〔3 〕班课堂纪律太乱,几位同学特意捣蛋,但小组间团队精神不错,调查到的种类较多,有些同学的学问面很广,熟悉植物种类多。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67dde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f.png)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
2. 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动物方面:狗、猫、鸟、鱼、蝴蝶等。
2. 植物方面:花草、树木、蔬菜等。
教学方法与步骤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身边的动植物,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感知环节:由老师讲解并示范如何观察和分析动植物,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并记录相关信息。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学校附近的花园、公园等地观察身边的动植物。
4. 讨论与总结环节:回到教室,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植物特点,并进行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5.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或动物的生活性,通过实验、模拟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动植物的认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包括是否有效地观察和记录相关信息。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与总结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综合考核学生对动植物的认识程度,通过小测试或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估。
拓展活动1.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科普讲座等相关活动,加深对动植物的了解。
2. 鼓励学生在家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并写下观察日记或拍摄照片记录。
教学资源1. 针对动植物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 实地考察的场所和安全措施。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动植物的特点和保护意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
以上为小学综合实践《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希望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动植物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小学科学第14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c63b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7.png)
小学科学第14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案(本文内容是针对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第14课《身边的动植物资源》的教案撰写的)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了解它们对人类的作用,培养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科学能力,能够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动植物资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2. 了解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分析和归纳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和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提问一些与动植物资源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认识哪些常见的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等。
Step 2 学习新知识1. 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观察、实验、讨论等,了解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2. 给学生展示一些动植物资源的实物,让他们观察、感受,通过观察和交流,学习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并进行总结。
Step 3 拓展知识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整理身边常见的动植物资源。
2.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设计一份“保护动植物资源”宣传海报,展示在班级中,以提醒大家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Step 4 知识回顾1. 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动植物资源的问题,如:“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等。
Step 5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和重点,强调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邀请学生到周围的环境中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资源,并画出观察到的动植物,并写下对它们的保护意识。
一年级劳动教案探索身边的动植物
![一年级劳动教案探索身边的动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17db4f0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0.png)
一年级劳动教案探索身边的动植物
一、活动目标
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通过观察,分析与研究蚯蚓,了解其自然特征(习性)并自觉加以保护,延伸到增强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科学探索能力。
二、活动内容
1、学习,了解蚯蚓相关知识,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科学词汇:蚯蚓,环带,肛门,应激性
三.过程与方法
1.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2.科学方法:观察,画图记录,维恩图比较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小学综合实践《了解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了解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47c7c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1.png)
小学综合实践《了解周围的动植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概述- 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周围动植物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 主题:了解周围的动植物- 年级:小学- 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程内容:介绍周围的常见动植物- 活动安排:观察动植物,研究它们的特征和性- 第二课时:- 课程内容:了解有害动植物及其防范措施- 活动安排:观察有害动植物并研究防范措施- 第三课时:- 课程内容: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活动安排:研究保护动植物的方法,通过游戏和讨论加深理解- 第四课时:- 课程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安排: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实地考察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特征和性,加深学生对其了解和认识。
-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 学校周边环境:校园内的植物和小动物- 图书馆:相关动植物的图书资料- 录音设备:记录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评估方法- 观察记录:记录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结果和描述动植物的能力。
-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动植物的特征和归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周围动植物的特征和性。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动植物来认识它们。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动植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4. 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并引导学生回顾他们曾见过或了解过的动植物。
2. 授权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环境进行观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动植物的特征和性,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分享观察结果:学生彼此分享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特征和性,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4.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常见的动植物特征和性。
第二课时1. 导入:复上一堂课学到的动植物特征和性,并引入有害动植物的概念。
小学一年级自然科学实践教案进行植物观察实验
![小学一年级自然科学实践教案进行植物观察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97c151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0.png)
小学一年级自然科学实践教案进行植物观察实验教案:小学一年级自然科学实践——植物观察实验引言:自然科学实践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
植物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植物观察实验,让他们通过实践学习植物的结构、生长和变化。
实验目标:通过植物观察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和变化规律,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实验材料:1. 大米或豌豆种子2. 透明塑料容器或花盆3. 黏土或泥土4. 水5. 砂土6. 植物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泥土和砂土混合,放入透明容器或花盆中,确保容器底部有排水孔。
取一粒种子备用。
2. 植物种植:在容器里挖一个浅而宽的坑,将种子放入坑中,然后轻轻覆盖种子一层土壤。
3. 给植物浇水:每天给植物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量。
4. 观察和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包括发芽、生长、变高和变粗等。
用植物观察记录表记录每个观察的细节。
5. 知识总结:根据观察记录,总结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变化特点。
可以通过分享笔记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6. 展示结果:通过展示观察到的植物成长照片或图表等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实验拓展:1. 比较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组,调整光照、水分和土壤等因素,比较观察结果,讨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观察不同类型植物的特点:可以尝试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特点和外观差异。
评估方式:1. 观察记录表的内容是否准确和完整。
2. 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总结是否能够体现对植物结构和生长规律的理解。
3. 学生在展示结果时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是否流畅。
结语:通过这次植物观察实验,学生将深入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总结,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宽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4节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4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44923859eef8c75fbfb349.png)
第一课“花草树木”教学设计
(编写:蔡丽招)第二课“奇妙的树叶”教学设计
板书:
.老师这里都有几种不同的叶子,
、
(谭金爱)第三课“漂亮的花”教学设计
潘绮雯
一、教材分析
《漂亮的花》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整体观察花草树木后,以及在观察叶子的基础上,从另一个侧面“花”去进一步观察认识身边的植物。
主要通过观察各种漂亮的花去感受花香、花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运用自然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些还有香味。
㈡能力目标:能用眼看、鼻闻、手摸、比较等方法研究花。
能如实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㈢情感目标:在观察花的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从而对植物产生更浓厚的研究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运用自然美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眼看、鼻闻、手摸、比较等方法研究花。
难点:能如实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㈠学生准备:1.采集各种各样的花。
如:家里种植的花或自己买的花。
教育学生爱护公共场所的植物,不要采集公园、社区里的花。
2.彩色蜡笔。
㈡教师准备:几种常见的花、课件:花的影像资料、几种花卉标志图案。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四课“水果和蔬菜”教学设计
(编写:谭金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
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
里有多少种植物吗?
教学新课:
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6、教师小结。
拓展延伸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教学导入
一、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教学新课
二、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三、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有趣的植物。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四、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