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背景任教教师:贾振礼(官渡镇惠庄小学数学高级级老师,教龄37年,教学效果良好.)内容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观察者:(数学教研组:张春山、汤立全、张相云、吴春旺、刘正虎)二、课前会议:2015年4月10日(一)贾振礼老师说课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下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
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
攀登时,给予鼓劲。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
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课堂观察技术的三个层次
学科内容诊断的技巧
“以学论教”评价的技巧
日常教研中使用课堂观察技术的定位
• 实践中的基本取向:以区分教学现象为目的、为教学
改进提供依据(不同于专业研究) • 观察的基础在于分类,分类才能辨别 • 观察技术并不神秘,更不必迷恋某一种框架 • 观察技术因需、因课、因人而定,谁都可以创造
例如:语文教学内容分析
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 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 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 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 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 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 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操作困难等)。
该方法的实质是不停地在某个学习任务发生过程中, 用眼睛“给学生拍照”,关注学生在该任务中的实际 表现。
8、移动路线记录
这是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观察课堂,可以记录教师和 学生的移动路线。
学生在自由讨论时,通过绘制讨论关系图,从信息学
角度可以表明信息的沟通程度和沟通方式。
教师在巡视时,其移动路线表明了教师的信息反馈所
3、教学任务认知水平分析
▲ 应用“任务框架”主线的三个阶段:“计划的(教材的)教师
布置的(实施的)学生实施的(获得的)”。
▲ 这个发展过程反映了一个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的步骤,
是TIMSS和其他研究中采用的“期望的课程、实施的课程、获 得的课程”的一个缩影。
低认知水平任务
记忆型任务 l 包括对已学过的事实、法则、公式以及定 义的记忆重现或者把事实、法则、公式和定义 纳入记忆系统 l 使用程序不能解决,因为不存在某种现成 的程序或因为完成任务的限定时间太短而无法 使用程序 l 模糊——这种任务包括对先前见过的材料 的准确再现以及再现的内容可以明白而直接地 陈述 l 与隐含于已学过的或再现的事实、法则、 公式和定义之中的意义或概念无任何联系 无联系的程序型 l 算法化。程序的使用要么是特别需要,要 么明显基于先前的教学、经验或对任务的安排 l 成功完成任务需要的认知要求有限。对于 应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几乎是一目了然 l 与隐含于程序之中的意义或概念无任何联 系 l 更强调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发展数学的理 解 l 不需要解释或需要的解释仅仅是对解题程 序的描述
课堂观察_走向专业的听评课_崔允漷
3.为了实现目标,教师做了哪些努力?
(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4.本堂课又生成了哪些新的目标?教师是如何关注或 生成的? (学生学习·达成/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评价) 5.学生对生成的目标有何反应?
(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
6.从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目标达成程度?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 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成 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
为什么将课堂分解成四个维度?
今天我听数学课?
1. 学生学得怎样? 2. 教师教得怎样? 3. 是数学课吗? 4. 体现什么样的课堂?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分析思路之一
——合作体规定,观察者任定 1.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
(学生·达成·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
2.情境创设的效度
观察点的确定与记录工具开发
开发者:吴江林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研究问题:怎样知道学生的目标达成? 观察内容 1.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2.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 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3.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频次 百分比 排序
4.综合几方面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详见《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8日第5版
二、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
你 听 到 过 这 样 的 话 吗 ?
A老师:教务处通知:请教师本周四交听课记录。 B老师:“我还差两节呢,明天去听你的课啊。” A老师下星期要开公开课,B老师说:“啊,我去 听什么呢?” C老师说:“去了再说吧。” 几年来,A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问题, 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技能训练具体到位 ……有效教学时间长 ,如果能 让学生多参与一点就更好,这堂课可以打90分。 时间不多了,我最后谈几点看法。刚才,A老师、B 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想回应几位老师争论 的问题……希望按照这样去做…… 假如这堂课我来上,我会……
什么是课堂观察有哪些意义.doc
什么是课堂观察有哪些意义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那么你对课堂观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课堂观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基本步骤(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课堂观察的意义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
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
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
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教师要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
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
教师自我观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主要需要 注意三个关键性的环节:问题、调控、追忆
一是问题。爱因斯坦指出:“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 内驱动力,它将促使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达到创 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 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绪等。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不 断的“察言观色”,特别是能注意观察到“关键性教学问 题”。对关键性问题的判断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判断力,而对 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则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判断性,可以说, 善于发现问题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前会议的议事日程包括:1.明确教学 主题;2.明确教学目标;3.明确授课计划;4. 明确困难和问题;5.明确观察工具;6.明确 观察重点;7.明确课堂观察后的讨论时间和 讨论地点。
(二)课堂观察 任务:进入课堂;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 法;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记录 执行:最好在上课开始前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学 生学习的位置;上课开始后,观察者应选择合适的观 察位置,立即进入记录状态。包括1.行为发生的事件 2.行为出现的频率;3.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 和形式;4.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5.观 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6.音像资料
4.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表。目的是 对课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其中 将课堂练习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又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种 类型,由此得到一个双向细目表。
5.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参考表。关于教学时间 分配的统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教学环节, 可以划分为复习提问、讲授新课、例题讲解、巩 固练习、课堂小结五个环节;二是根据教学活动 分为单向传授、师生问答、形式探究、实质探究、 学生练习五种形式,然后再进行教学时间分配的 统计分析。
课堂观察流程
课堂观察流程一、引言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了解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课堂观察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观察的目标和内容,例如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参与程度等。
其次,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可以采用直接观察、录像观察等方式。
然后,制定观察表格或记录表,用于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最后,与教师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同意并解释观察的目的。
三、观察过程1. 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有条理,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等。
还可以观察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巧等方面。
2.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提问问题,是否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是否专心听讲等。
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
3. 观察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可以观察教师是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是否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是否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等。
同时也可以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是否积极合作、互相帮助等。
4. 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等。
四、记录和分析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可以使用观察表格或记录表,将观察到的细节、问题和发现进行具体描述。
观察结束后,可以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五、总结和反思课堂观察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将观察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同时也可以对观察过程进行评价,总结观察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尊重教师和学生的隐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课堂诊断与评价
一、课堂观察与诊断的含义
课堂观察强调“观课”的目的性,有别于传统听课的随意性。 而课堂诊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特指依据观察角度搜集课堂信息,
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信息对课堂教学“是否达 标”“如何达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提炼教学经验。
二、课堂观察与诊断的作用
学知
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关于教
育的目标、教育理念及教育哲学。
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呈现出以下趋势:
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
0. 与数学无关问题的回答 1. 无回答 2. 机械判断是否 3. 认知记忆性回答 4. 理解性回答 5. 创造评价性回答
1. 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2. 提问后停顿过长 3. 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4. 学生答不出,耐心等待几秒 5. 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多停几秒
频次(次)
1 13 33 26 3 0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 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 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 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 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 环节
呈示
对话 指导 机智
观察点举例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什么是课堂观察有哪些意义
什么是课堂观察有哪些意义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那么你对课堂观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课堂观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基本步骤(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课堂观察的意义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
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
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
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教师要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
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
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课堂研究由来已久,历史上也出现过多种类型,如记录式、回忆式、测量式、描述式、解释式等。
然而,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来看,在“常规科学”时期占主流地位的、能提取出范式的要素的课堂研究类型似乎不太清楚。
本文试图陈述一种新出现的课堂研究范式,旨在推进人们对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作进一步的关注与研究。
一、从传统听评课到课堂观察:专业化的需求听评课始于何时?笔者尚未考证。
但毫无疑问,听评课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一项重要的专业业务活动。
据笔者不完全调查,一般来说,我国学校规定教师一学期的听课节数在10~20 节之间。
“最牛”的一所学校规定,每个教师一学期必须听38 节课,并递交听课笔记以备检查。
然而,可参照的日本、新加坡的学校在这方面都没有给教师作如此硬性的规定。
日本学校一学年有三个学期,小学一般每月教师参加听评课1~2 次,4 月份、9 月份、1 月份,由于刚开学或学期结束,学校一般不开展听评课,所以按学年算的话,一学年大概有7~8 次。
初中只有热心课例研究的学校,教师才会做到一个月参加听评课一次,一般的学校就很难说。
高中几乎没有听评课活动。
新加坡学校没有明确规定每学期的听评课节数,只有如下两条规定与之有关:(1)教师每年需参加100 小时的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形式有:阅读与教学相关或其他专业领域的书籍;上培训课、参加研讨会、讲座等;教师之间听课、观课与议课;进行教研活动,如行动研究。
(2)学校安排相同科目、相同年级的教师每周有一小时是大家共同的空节,可用来共同议课、备课。
如果听课节数不能说明多少问题的话,那么,教师是如何开展听评课这项专业活动的?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是否具有专业性?这可能是我们更需要探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参与同伴间的听评课,所花时间较多,所获效果有限。
究其原因,是专业化程度不高。
这主要体现为“三无”:听课,无合作的任务,无明确的*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项目编号:7964102A)的研究成果之一。
《信息的编程加工》课堂观察案例 课堂观察记录表范例1
《信息的编程加工》课堂观察案例课堂观察记录表范例一、课堂视察说明任教老师:昌荣, 教龄9年, 中学一级老师。
内容主题:《信息的编程加工》(必修模块) 视察者:郑兴航张自珍虞晓月刘素珍魏一静胡晓军二、课前会议(2021年3月30日)〔一〕任教老师说课1.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 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根本思想方法。
(2)知道算法的概念, 能描述一个实际问题的算法流程。
(3)能说出算法的三种根本构造。
2.教学环节设计本节课以“解密屏保程序”为主线, 以编程加工的一般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为主要环节进展教学, 并引入“编程菜鸟”的角色, 引导学生层层深化、梯度递进地完成半成品VB工程, 制作特性化屏保程序, 初步驾驭运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方法。
〔二〕视察者与授课者沟通郑兴航〔教研组长, 活动主持人〕:在以往的教学中, 发觉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少、效果差, 本次视察重点探讨如何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
昌荣:建议从情境的有效性、问题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效果、课程目标达成度这几个角度设置视察点。
魏一静:我来视察学生的表现吧。
我准备视察4位学生, 主要视察他们在课堂上留意力集中的时间、课堂参加度以及最终课堂任务的达成状况。
张自珍:我们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老师要经常下去辅导学生, 所以我的视察点就定为课堂上老师辅导的质量和互动效果。
虞晓月:情境的设置应当为教学目标效劳, 我就来视察这两者的关联状况吧。
三、课堂实录〔2021年4月3日, 下午第6节课〕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回忆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三种类型。
〔情境导入〕老师展示用VB制作的特性屏保, 该屏保输入密码方能解锁, 密码屡次输错那么进展提示。
老师提出问题:要编程制作这样一个屏保程序, 应从哪儿下手呢?引出编程加工概念。
〔算法概念〕老师提出问题:解决数学题的步骤有哪些?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编程加工的四个环节。
随后, 老师抛出“问题链”, 协助学生形成算法的清楚概念。
课堂观察_走向专业的听评课_崔允漷
课前会议 课中观察 课后会议
第一步
理解课堂
教师教学(I) 环节/呈示/ 对话/指导/机智 学生学习(L) 准备/倾听/ 互动/自主/达 成
课程性质(C) 目标/内容/ 实施/评价/资源
课堂文化(C) 思考/民主/ 创新/关爱/特质
可观察 可记录 可解释
第二步
原则
确定 观察点
途径 观察者 被观察者 合作体
听评课的问题在哪里?
简单处理
单一目标:只为了得到一个无法解释的分数 单方关注:只关注教师的行为分析 简单类推:据一节推门听到的课或精心打造的好课类推 谁都可以评课 只作为教师要承担的多种任务中的一项 让教师重复着做,隐喻就是“多做就会” 一类人听课是为了评课,即“评课专业户” 一类人听课是为了模仿,即“仿课专业户” 一类人听课是为了听课,即“听课任务户”
课堂观察框架(部分):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 (1)准备;(2)倾听; 如“自主”中的“学生可自主 学习 (3)互动;(4)自主; 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 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L) (5)达成 教师 (1)环节;(2)呈示; 如“环节”中的“这些环节是 教学 (3)对话;(4)指导; 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吗?” (I) (5)机智 课程 (1)目标;(2)内容; 如“目标”中的“目标是根据 性质 (3)实施;(4)评价; 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 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C) (5)资源 课堂 (1)思考;(2)民主; 如“特质”中的“整堂课设计 文化 (3)创新;(4)关爱; 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 理/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对 (C) (5)特质
分析思路之二
——按教学流程分析,重在教师 1.目标是什么?与该班学生的适切性如何?
专题四课堂观察
专题四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设计思路听评课是教研员、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
当前他们花在听评课中的时间也不少,但许多人觉得效果不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因此选择此专题来讨论对于教研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员能够(1)理解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和程序;(2)学习开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3)尝试开发一个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4)认识到听评课这种持续的探究行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意义。
因此,这一专题研讨的核心问题有四个:1.当前听评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2.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有哪些?程序怎样?3.如何开发课堂观察记录的工具?4、如何评价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核心问题1:当前听评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1.1无合作的任务:有任务,没合作几乎所有学校都在给老师布置听课任务,据我所知,最多的是每学期38节。
名为备课组、教研组,其实只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合作体,听评课不是“合而作之”的。
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的分工。
1.2无证据的推论:有结论,没证据假如我来上,我会怎么上——没有证据相类似的有:本节课技能训练具体到位……有效教学时间长,如果能让学生多参与一点就更好,这堂课可以打90分——证据不充分1.3无研究的实践:有实践,没研究每次都在做,但没有明确的问题导向,也没有采用有效收集证据的意识与方法,没有形成基于证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专业的问题,简单化地处理——1.4出路何在——改变心智模式•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关于理论与实践:“死猪与活猪”说–听评课:就此课与此人对话–好课是什么:多样性的统一(标准与底线)•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自我本位——换位思考–改进缺点——发挥优势•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关注学生学习–基于证据–同行评议核心问题2:课堂观察的知识基础有哪些?程序怎样?2.1 何为课堂观察?运用必要的工具观察课堂,收集所需要的教学信息,对课堂教学作出有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听评课是什么?听评课就是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摘自崔允漷教授的讲课以及网上的资料。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 (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新教师试培训作业
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第三次作业(中小学)《课堂观察技术》专题:1、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在目的、对象、方法、程序等方面与日常工作中的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答: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堂观察的目的: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象:基于特定课程内容、在一定文化氛围影响下的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
方法:分解研究任务、拆解时间单元、选择观察事件、搜集与整理必需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与推论程序:确立观察主题、研发观察工具、进入课堂观察、信息收集处理、交流观察报告2、开展课堂观察之前,首先要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主题的原则有哪些?观察主题的分解方法有哪些?答:确立观察主题的原则:1、有研究价值2、有研究基础3、自己急需要4、自己感兴趣观察主题的分解方法:1、以逻辑的方式分解,使分解的主题相互具有关联、递进、承接等关系2、以概念图的方式分解,使分解的主题与观察主题具有紧密的相关性3、从擅长的维度、视角分解主题4、结合课程内容、教学实际分解主题5、选择易观察、易推论的分解主题3、观察报告通常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的实践活动,写一篇课堂观察交流报告,并附上所观察班级的学生位置图、优良中差学生分布状况标志图、课堂观察所用的速记图标、图标说明、图标使用图。
答:观察报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观察结果说明2、教学改进建议3、“关于提高问题教学法有效性”的思考4、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
课堂观察报告高邮市八桥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背景】任课教师:王婷(高邮市八桥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小学四年级,教学素养较好)教学主题:四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观察教师:体育组课堂观察全体成员活动背景:2014年3月起,我校体育教研组开始进行了课堂观察活动。
本次观察的内容是,四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整个课堂观察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等过程。
课堂教学的观察、诊断与评价
课堂教学的观察、诊断与评价课堂教学的观察、诊断与评价一、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1、明确观察的目的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
因为课堂情境包含着众多的要素,如果没有观察的目的观察的行动便是低效的(1)树立正确的观察观念课堂观察·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是非奖惩性的。
·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是发展性的。
·不是为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是建设性的。
·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是互惠性的。
(2)明确观察的视角任务知道自己的观察视角,清晰观察的主要任务观察学生的老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 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如图);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
其他老师的观察维度主要是老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均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
3、运用相应的观察工具及使用技巧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是定量观察量化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
(1)定量课堂观察定量课堂观察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
【案例1】课堂观察量表(2)定性课堂观察【案例2】定性分析提纲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作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
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
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作者:李杰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0年第11期关键词课堂观察程序课堂观察的前提是发现教学问题,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课堂观察的类型一般有三种:一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团队观察。
此类观察追求规范化的程序,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讨,以求达到全面综合地解决一些教学重点或者难点问题。
二是个体观察,是教师作为个体对他人课堂的观察。
三是自我观察,是教师对自己课堂进行的实时观察。
对于个体观察和自我观察,我们力求程序的简约化,期望尽量让观察和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及目的——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著名教育理论专家柳夕浪先生指出,课堂观察“一般只就课堂教学中某一个方面作系统观察,专心致志于特定的事件上”,“并不打算对教学行为作一全景式的观察和概览,而注重提供一些局部性的‘特定镜头’,有重点地作较为深入细致地诊断”。
柳夕浪先生所说的“某一个方面”、“特定的事件”或“一些局部性的‘特定镜头”’,其实都是主题的聚焦,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灵魂,要选择合理的主题进行观察,主题的选择应该是细小而具体的。
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但不宜过多;主题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的“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我们要注意的是,课堂观察应该选择好的观察视角进行观察,并研究性地进行记录,方能体现其价值。
例如我们对林凡老师进行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就是根据提问次数、提问时机、问题类型、问题呈现方式、教师回答技巧、学生回答表现等进行细化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观察”更加贴近一线教师,也更能发挥它鲜活、及时的特性,便于小结和反思。
那么我们确立主题的依据是什么呢?第一,用多样的视角确立观察的主题。
我们可以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口教授设计的课堂观察框架来确定观察的主题,框架分为四个维度来指导教师进行观察: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课堂观察_走向专业的听评课_崔允漷
观察者提问与上课教师进一步说明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中观察
课前会议后,一定要独立或合作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 体现课堂观察具有任务导向或问题解决的性质。
提前进入课堂 明确观察任务 选择观察位置 如实做好记录 避免影响教学
课后会议
上课老师陈述:
1、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 了吗?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 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 效性? 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 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为什么将课堂分解成四个维度?
今天我听数学课?
1. 学生学得怎样? 2. 教师教得怎样? 3. 是数学课吗? 4. 体现什么样的课堂?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分析思路之一
——合作体规定,观察者任定 1.学生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
(学生·达成·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
2.情境创设的效度
四、新范式的建构:LICC范式
哲学层面:需要对听评课再概念 社会学层面: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 学生构成一个专业共同体(合作体) 技术或工具层面: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 察或记录工具的开发、课堂观察程序及步 骤、观察点的确定、课例制作等
借用T. Kuhn的范式观
1、何为听评课?
日常生活 专业学习 合作研究
详见《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8日第5版
二、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
你 听 到 过 这 样 的 话 吗 ?
A老师:教务处通知:请教师本周四交听课记录。 B老师:“我还差两节呢,明天去听你的课啊。” A老师下星期要开公开课,B老师说:“啊,我去 听什么呢?” C老师说:“去了再说吧。” 几年来,A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问题, 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技能训练具体到位 ……有效教学时间长 ,如果能 让学生多参与一点就更好,这堂课可以打90分。 时间不多了,我最后谈几点看法。刚才,A老师、B 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想回应几位老师争论 的问题……希望按照这样去做…… 假如这堂课我来上,我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关键词】课堂观察程序课堂观察的前提是发现教学问题,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课堂观察的类型一般有三种:一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团队观察。
此类观察追求规范化的程序,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讨,以求达到全面综合地解决一些教学重点或者难点问题。
二是个体观察,是教师作为个体对他人课堂的观察。
三是自我观察,是教师对自己课堂进行的实时观察。
对于个体观察和自我观察,我们力求程序的简约化,期望尽量让观察和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及目的——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著名教育理论专家柳夕浪先生指出,课堂观察“一般只就课堂教学中某一个方面作系统观察,专心致志于特定的事件上”,“并不打算对教学行为作一全景式的观察和概览,而注重提供一些局部性的‘特定镜头’,有重点地作较为深入细致地诊断”。
柳夕浪先生所说的“某一个方面”、“特定的事件”或“一些局部性的‘特定镜头”’,其实都是主题的聚焦,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灵魂,要选择合理的主题进行观察,主题的选择应该是细小而具体的。
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但不宜过多;主题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的“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
我们要注意的是,课堂观察应该选择好的观察视角进行观察,并研究性地进行记录,方能体现其价值。
例如我们对林凡老师进行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就是根据提问次数、提问时机、问题类型、问题呈现方式、教师回答技巧、学生回答表现等进行细化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观察”更加贴近一线教师,也更能发挥它鲜活、及时的特性,便于小结和反思。
那么我们确立主题的依据是什么呢?第一,用多样的视角确立观察的主题。
我们可以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口教授设计的课堂观察框架来确定观察的主题,框架分为四个维度来指导教师进行观察: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比如学生学习维度(如下图所示)。
第二,注意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教与学问题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开展。
比如对于一个新建学校和百年老校,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工作5-6年和工作10年以上的老教师,课堂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也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是基于学校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观察,围绕教学中的问题,或是针对某个教师教学技术的某个问题的研究。
我校语文组开展了“关键词在语文阅读课中的作用”探索,于是我们组织了此类课型的观察,语文组的张咸竹老师就此设计了课例《由厚到薄——对灯下漫笔的解读》。
又比如我们想探索“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优秀青年教师韦艺耘就此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自读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组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首先是对教学中可能存在问题的症结进行基本判断和分析,然后再确立相应的观察维度和视角,再进行分组观察、小组交流和会诊,最后提出教学改进的建议。
如果我们是组织青年教师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观察,听课的目的为了学习某个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策略。
那主题的确定往往是根据自我需要而定。
比如我们在政治组开展特级教师示范课,李晓翎上高三复习课,毕业刚一年的小宗老师主要是观察她如何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而准备上高三课的小林老师则主要观察她如何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试题的命题意图。
第三,关注观察的层次与目的。
一是以毕业1-3年的教师为对象的课堂观察,主要目的是诊断与矫正。
一般而言,新教师在课堂常规、教学语言、教材把握、教学调控等方面会存着储多问题,我们可以就此设计观察主题,进行观察,帮助他们分析,给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领他们成长。
二是以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为对象的课堂观察。
这些教师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杰出的教学艺术与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就应以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为主要目的,并通过有个性的主题来进行精细的观察与分析,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三是以普通教师为对象的课堂观察。
比如我们对林凡老师的课堂观察,林凡老师已经工作6年,进行过高中教学的大循环。
我们对她进行观察,目的是促进她向骨干教师转化。
因此,既要发现课堂的不足,进行矫正性观察;又要注意捕捉她上课的一些成功经验,加以反复放大和张扬,然后再进行理论上的提升,逐步引领她学会从专业理性去思考教学问题,有利于她教学风格的形成。
所以,不同的观察对象,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不相同的。
第二步:确定观察工具——《量择和设计相应的观察工具。
观察前,一般要先准备好学生的座位表、问卷表、录像机、录音机等,最为重要的是开发课堂观察的相关表格。
在课堂观察框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结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相关的观察表,包括定性与定量的观察要求。
比如我们想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问题回答的各种表现,那么我们可以开发如下表所示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记录表:量表横向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回答方式,二是学生回答类型,三是学生回答的主动性;纵向按照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设置了要点记录,观察教师对教学环节中学生应答行为进行定量记录,同时进行定性描述。
又比如我们想在课堂观察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理答进行分析,那么首先我们从宏观上来分类,理答的主要形式在A层面上只有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两种。
而语言性理答又可以细分为激励性理答、目标性理答、发展性理答和诊断性理答。
诊断性理答又再细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肯定又可以分为对学生回答是简单说对错,还是纠正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或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还和学生一起总结提升问题的内涵。
而从操作层面来看,我们参照华东师大崔允口教授的观点,把它们细分为四种形式:一是积极理答,二是消极理答,三是探问和转问,四是再组织。
这四种形式在下面(第41页)量表中的B与C层面中也有所体现。
这样在具体实践中就更方便观课老师的记录。
据此我们开发出了“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分析量表”。
在课堂教学中,听课教师可以拿着这个量表进行微格观察与研究。
如果事先拿到详细教学预设的话,“问题”一栏也可以事先写好,然后记录好课堂教学进程的“时间”和在“语言性理答、非语言性理答”的相应表格中打勾或者作些注释就可以了。
又比如我们想做关于“教师评价语言对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影响”这样一个主题式的课堂观察活动,则观察表格的开发应该以课堂评价的价值功能为依据。
课堂评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从情感态度方面来说,它应该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从学习效果来说,它对课堂学习氛围有很好的协调和创设作用;从方法来说,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起到指引作用。
那么我们首先从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课堂反应、师生互动三个维度来把握,而教师课堂行为又从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内容和有效性两个角度来进行观察。
对于教师课堂的评价,我们可以借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华盛顿大学课程和教学论博士罗伯特.J.马扎诺著《有效的课堂评价手册》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评价专家Richard J.St/ggins《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第四版)》等理论著作的相关成果。
同时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的“教师”纬度。
所以我也可以继续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设计的课堂观察框架,这样我们就开发出下面一系列的课堂观察的量表(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一)、(二)、(三)、(四))。
又比如观察课堂的互动行为,我们就要边听边记边思考: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回答行为(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回答水平)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讨论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讨论对象(同桌/小组/班级/师生)有哪些?多少人没参与?活动有序吗?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学困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将观察的角度设立得小一点,观察的内容集中一点,有针对性一点,我们的课堂观察才能凸显出它的优势,不然,则事倍功半。
当我们确立好观察的主题和相关表格后,紧接着就是确定观察团队的分工。
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分工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分时法”,是根据时段进行的观察,教师的分工也是以观察时段来确定的。
比如,以“课堂提问有效性”为观察主题,我们每组教师(根据参与人数而定)观察不同时段的提问情况(每组5分钟)。
第二种“盯人法”。
比如“学生学习投入状态”的观察,我们的分工方法是每一位教师观察一组学生(一组学生一般为4-5人,也可以由两位教师承担同一任务,根据参与人数及学生数而定)。
第三种是综合法。
这种方法往往是因为观察主题的非单一性引起的,这种观察既有按时段的观察任务,也有“盯人”的观察要求。
比如以“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习惯”为观察主题,我们将“学习习惯”分为”一般性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习惯”,一般性学习习惯(准备的习惯、草稿本使用的习惯、作业习惯等)采用“盯人法”,而数学思维习惯的观察(观察之前我们对“数学思维习惯进行了假定)则采用“分时法”。
此外,我们都要做现场观察记录。
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做全息录像、录音。
我们在现场观察记录时主要是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定量强调的是数据统计,而定性强调的是对教学细节的描述与放大。
具体分类如下表(第43页)。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讲究规范的同时,必须对程序作一些简约的处理,课堂观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中小学教师日常的教研活动。
第三步:观察的实施——组织观察、自我观察、个体观察的选择实施。
对于不同的观察类型,观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组织层面的课堂观察应该规范化。
教师在规范化的观察中学会观察的技巧,养成观察的意识,掌握观察的方法。
在团体观察时,参与观察的全体成员要处理好协作关系,做到分工、职责明确,规范而有序地开展观察活动,做好相应的记录,积极发表各自的观点,包括问题的归因、改进的建议。
课堂自我观察是日常的观察,瞬间的观察,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微观分析。
通过自我观察,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变化,以及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了解自己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效果,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反思;让教师及时寻找出预设与实践的差距,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
自我观察促使教师立足于观察自己的课堂从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无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自我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活动,可视为一种促进教学的方法,可以增进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学习成效。
自我观察也是一种探究途径,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
在观察结束后整理出较完整的观察结果和发现,并对这些发现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形成更好的教学方法,为有效课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