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书法、美术概述
书法浅论之魏晋南北朝书法魏蜀吴三分天下鼎立之后,汉代书法遗风余烈。
特别是魏武帝重视书法刻碑,出现了韦诞、钟繇等许多知名书法大家,从《吴衡阳郡太守葛府君碑》开始,楷书成了行世之主要书体,从此以后以楷书为主的五大书体开始并行运用,发展甚快。
楷书创始人钟繇被魏文帝封为武亭侯,汉末举考孝廉,官至太傅,人称钟太傅,好学多才,致力于写字,三十七年如一日,“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入厕忘出”。
首创法帖《宣示表》、《力命奏表》。
独创了“横笔轻直笔重”楷书特有的风韵,誉为“楷书之祖”。
楷书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汉字最终定型,草书成熟标志着中国书法之体已经发展齐全,以汉字为依据的中国书法,沿着篆、隶、行、草五体所创的道路,稳定的向前发展。
晋代东迁之后社会动乱,上层部分人厌世享乐之风盛行,以弄翰玩墨为乐事寄托情怀,或“悟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
加之传统师承影响以及书法理论的发展,大批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应运而生,其中造诣最深、声望最高的当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世称“二王”羲之誉为“书圣”。
王羲之官至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七岁起自幼学书卫夫人的楷书,后学钟繇、张芝,博采众美推陈出新,集众家之大成,有铁画银钩之誉,名辉书坛震古烁今,为历代敬仰。
书法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两大派,南朝因袭晋制不准立碑,北朝则盛行刻碑。
当时,贴作行草流利为美,碑刻宜作隶书,以古朴方严为尚,雄奇方朴富有豪气。
隋朝统一了南北,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动乱局面。
刻碑一百多种,是魏碑转化为唐楷的过渡和关键,智永禅师《真草千字文》的影响极深。
魏晋南北朝美术概述一.六朝三杰的绘画艺术六朝三杰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
顾恺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在诗文、绘画、词赋等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又因顾恺之行事似痴,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第三章
第一节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5、张僧南朝萧梁时期最活跃的画家,佛教题材。
繇
“张家样”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疏体”
6、梁元帝萧南朝画家。《职贡图》 绎
第三章
第一1节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7、曹仲北朝,来自北齐的画家。
达
“曹家样”
“曹衣出水”
8、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家。 《北齐校书图》
1 绘画艺术
第三章
3、顾恺东晋,“画绝、才绝、痴绝”三绝。
之
“传神”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记忆方法:一毫变 二描密 三家、绝 四传神
“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笔法如春蚕吐丝。 “密体” “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与南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大家”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第三章
第一节3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第三章
1、曹不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
兴
“佛像之祖”
“吴国八绝”之一。
“落墨为蝇”
2、卫协西晋画家,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评价其作品“伟而有气势、巧妙精于思” “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第Βιβλιοθήκη 节4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三章
第一1节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章节总结
第三章
八个画家 曹、卫、顾 杨
陆、张、萧
曹、
速记口诀:草 胃咕噜胀,草扬 草足吴胜 顾陆密 张疏 长草样
第一1节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真题链接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壹
传世画作与史论著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 会功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魏晋时期的传世画作
以《列女传》中的仁智部类为对象, 列女仁 塑造历史上聪明智慧有远见卓识的 智图
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曹不兴擅画人物与佛像; 以画龙水题材著称画坛。
曹不兴
现存存画卷为唐代摹本,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
END
结束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南郊。
敦煌莫高窟的北朝洞窟大 致分三种。
肆
书法
东晋南朝时草书和楷书都有重大的发展 呢,书坛上可谓名家辈出,其突出代表
人物是王羲之一家。
随堂测验:
1.简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 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 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
4
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主要创作活动在萧梁时期,是 具有很高地位的御用画家。
张僧繇
王微
南朝刘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论 画》。
他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 其,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 今独立”,是公元5世纪后半 期最有影响的画家。
陆探微
绘画
宗炳
南朝晋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画 山水序》。
北齐著名画家,在当时被尊为“画圣”。
杨子华
曹仲达
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 因其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 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为”曹衣 出水“。
史论著述
01
谢赫《画品》
02 顾恺之《论画》、《画云台,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 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 了他的艺术主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魏晋南北朝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是我国的美术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的过渡时期,当时,统一的政权被打破,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专政的状况。
并且儒家思想在当时并没有非常受重视,反而道教和玄学等比较兴盛,人们的思想非常开放,宗教活动盛行,佛教等传播广泛,在此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也就具有了多元和融合的色彩。
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自由的思想使得美术开始向自觉化方向发展。
在此之前,人们的艺术活动倾向于实用性,到了魏晋时期,则更加强调情感的价值当时的美术大家宗炳就曾经说过美术创造过程中。
情景交融的重要性,除了美术之外,书法或者是文学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蕴含了一种精神自由在里面,因此具有独特的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讲究绘画中具有心理活动,因此画论发展也很迅速。
在那时,士族阶级兴起,不仅仅对于政治、经济等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在美术方面,士族阶层也起着引导作用。
在士族文化生活中。
书法和绘画占有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绘画中藏着许多的历史史实,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材料,并且许多士族的绘画也成为了当今巨大的文化财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胡人专政,并且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除了经济、政治上的往来。
民族融合的重要的影响还在于文化的传播、融合与发展,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文化的影响非常显著,并且,与宗教结合,当时最突出的就是寺院壁画的兴起,不仅仅用寺院壁画来宣传佛教思想等。
并且还在绘画手法中国融入了西域的画法,在那时的壁画中就能看见许多高鼻梁、深眼窝的西域民族的形象,并且壁画上的服饰、器具、礼仪等的描绘,对于我们研究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山水画,这是成为了美术界的一种现象,因为在魏晋之前,美术绘画中突出的主要是人物,自然环境主要为了衬托人物,在北朝的时候,专门的山水画家开始涌现。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和画家顾恺之
魏晋南北绘画艺术概况和著名画 家顾恺之
魏晋南北朝处于政治分裂的局面,区域文 化的特色极为显着。随着晋室南渡,南方的建 康也成为文化中心,也是在艺术活动上最有创 造力的地区。总说绘画解衣般礴,各擅其长。
在这一时期中,发展得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包 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而中国绘画中的其他 各科还远未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 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 ,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 。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于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 任务决定的--为政教服务,"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 也"。这也是那时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 魏晋南北朝绘画史发展的概要有:】
第一,出现艺术的自觉。这时期绘画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 可以说在魏晋时期开始发现艺术。 第二,士人画家的出现。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第三,观者的出现。这时候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着这个现象的是书画 收藏活动。这个现象对于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时期,观者的品评成为画家 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历代名画记》,戴逵造无量寿佛木像,“逵以古制朴拙, 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详加研究,积思三年,刻 像乃成。”戴逵作无量寿佛木像费时三年。并非实际作木像需费时如此长久,而是戴逵 为了听取观众的品评意见。戴逵的无量寿佛木像,可以说是戴逵的艺术能力于观者的评 论相互激荡的结果。 第四,画论文字的出现。例如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陈姚最《续画品》。谢赫的《 古画品录》中的六法,成为後来画史中绘画批评的基本法则。 第五,线描能力的发展。在南北朝晚期,开始出现针对不同主题采取不同描绘方式的现 象。 第六,山水画的出现。虽然目前并未留下当时确切的山水画作,但是由顾恺之《画云台 山记》与宗炳《画山水序》可以略知大概。这与当时的山水文学以及隐逸思想有很深的 关。 第七,宗教人物画的出现。当时绘寺院壁画为新兴的绘画活动,顾恺之与瓦棺寺、戴逵 造无量寿佛木像、张僧繇与一乘寺的关均为类似的实例,在中国中古时期,寺院成为新 的艺术活动中心。 第八,西域画法的传入,也就是当时称为凹凸画的阴影法。最着名者为代张僧繇。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绘画构图浅析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魏晋南北朝绘画构图简洁,线条流畅,色彩淡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影响
魏晋南北朝绘画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绘画史书写了光辉的一 页。
02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构图特 点
布局简约
简约的构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构图往 往以简约为主,追求画面简洁
明快。
留白运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教 育和传承得到了重视,为后来的
绘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与其他艺术的交融
与诗歌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诗歌的交融更加深入,画中 往往融入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而诗中也常常描绘画面 中的景象。
与书法的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与书法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二 者在构图、线条、笔墨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相互借 鉴和影响。
色彩运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通过简单的 色彩搭配,表现画面的情感和意境。
线条质量
画家注重线条的质量和表现力,通过刚柔相济、粗细相间的 线条来表现画面的质感和神韵。
03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题材与 内容
宗教与神话
佛教与佛教艺术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艺术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重要题材。包括佛像、壁画等,常常描 绘佛教故事和人物。
道教与道教艺术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艺术形式也受到重视。壁画、绢画等描绘神仙、神话传说等。
历史与传说
历史事件
描绘历史事件是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战争、政治事件等,多以壁画、绢画等形式呈 现。
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神仙传说、民间故事等,常常被用于绘画创作。
4.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4. 卫恒:西晋书法家。《四体书势》,是一部史论结合的重要理论著作, 其内容主要是对篆、隶、草书的源流遗事等的论述。
宣示表 钟繇
兰亭序 王羲之
三、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兴盛,深深的影响了我国的民族艺术。佛教美 术一般分为佛教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 敦煌莫高窟: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郊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迄今
(名词解释:补充)
曹衣出水:糅合中西绘画风格,创造出一种薄衣贴体,衣纹稠密,如出水 中的“曹衣出水”式绘画风格,在雕塑和绘画中影响很大。
21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 熟,并各自形成体系。孕育了钟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 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
5.张僧繇:萧梁时期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 寺壁画为主。他苦学成才,长于写真, 并善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6、曹仲达:本是西域曹国人,佛像画最为突 出。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 折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 被誉为“曹家样”,与唐代画家吴道子 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
1. 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开创了有隶入楷的新貌, 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2.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擅长各种书体,尤其是楷、行、草。后世尊他 为“书圣”,并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小楷代表作有《乐毅 论》、《东方画赞》,草书有《十七帖》,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 行书”的《兰亭序》以及《孔侍中帖》等。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之开端,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表现的技法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1)专业画家出现。
(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
(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3)与西方交往,因为交流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1)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2)卫协: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3)顾恺之:成就影响:①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②提出了表现人物的新要求:传神。
标志着对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④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
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
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代表作: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等。
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女史箴图》: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宫中妇女的生活描写。
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烈女传·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
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
《列女传》内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
《列女仁智图》保存较多的汉代风俗,图形式的古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一、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以“魏碑”为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文、题字等书法作品,其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北方气息。
同时,这一时期的书法家们也致力于研究汉字的构造和笔法,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以“人物画”和“山水画”为代表。
人物画以描绘人物形象和神态为主,其风格细腻、传神,代表作品有顾恺之的《女史葴图》等。
而山水画则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其风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品有展子虔的《游春图》等。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
三、雕塑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以“佛像”为代表。
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佛像的雕刻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佛像雕刻风格庄重、肃穆,代表作品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
这些佛像作品不仅具有宗教意义,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建筑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由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和印度元素,如塔楼、飞檐等建筑元素的运用。
同时,由于士大夫文化的影响,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苏州的拙政园等。
这些建筑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
五、工艺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工艺品以瓷器、铜器、玉器等为主,其工艺精湛、细腻,如青瓷、铜镜、玉佩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和手工艺水平。
六、文化交流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影响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自西域的文化元素如佛教、音乐、舞蹈等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为中国的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从220年到589年的长达三百年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的美术创作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的美术主要表现为奠基性质的新石器时代的瓮棺铭、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三国时期的壁画、魏晋的残卷、绘画艺术的萌芽,在彩绘陶塑和木雕方面均有所成就。
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供品、佛教器物的繁荣,汉族与初期民族相融合的多元文化、多元信仰氛围,魏晋时期能使陶塑、壁画出现一定的宗教气息。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受到民族大移动的影响,造成了对文化和艺术的破坏和重建。
南北朝时期美术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南朝陶塑、佛像、壁画、织锦、绘画艺术世代相承,继承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成果,愈加成熟。
北朝壁画形式的连续性逐渐断绝,画风略显僵硬。
而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陶塑、饰品、佛像成为南北朝时期最为发达的艺术门类之一。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巅峰时期,处于全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央王朝时期。
在继承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加强官方艺术的统一规划。
继以宫廷陶瓷、细木雕、
佛像、壁画、绘画、刻石等。
另外,这个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开发,也为陶塑和壁画艺术提供了顶级的创作机会。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是具有多元化、变化、再生性、多方面综合性的。
这个时期的美术,不仅是中国美术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AD220-AD589)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的特征:1、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西汉文艺“助人伦、成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的。
魏晋开始,艺术具有其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再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
2、人的觉醒艺术家重视自身人格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上尽力表现作者的才情风貌。
两汉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动的行为)让位于魏晋的五彩缤纷的人格(静的玄思)。
以“胜流”、“名士”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和以寄情岩壑或向往仙圣为主旨的山水画在这时开始成熟。
3、士大夫阶层成为画坛中坚力量从此,绘画的审美层次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佛教的兴起,使得佛寺和石窟的壁画与佛像的制作勃然兴起。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分类:(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理论顾恺之是画史上第一个著有专篇画论的画家。
《历代名画记》中收录了他的三篇文章:《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谢赫《古画品录》,提出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是对传统绘画实践的系统总结。
至南朝刘宋时期,脱离人物画背景而独立成科的山水画正式确立。
宗炳《画山水序》是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王微《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1、三国、两晋的绘画曹不兴:记载中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稽康:擅长画人物故事卫协:画仕女佛像,旷代绝品,被评定为“神品”荀勖:画人物肖像能“衣冠状貌如平生”实物遗存——嘉峪关魏晋砖墓壁画2、东晋、南朝的绘画江浙一带画家渐露头角,士族成员中涌现出大批知识分子专业画家,其中顾恺之是中国早期画家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等。
陆探微和张僧繇是南朝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与顾恺之并称为“六朝三大家”。
南朝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至南朝刘宋时期,脱离人物画背景而独立成科的山水画正式确立。
3.北朝的绘画北魏是以工匠为主创作的寺观、石窟壁画占首要地位,而区别于以士大夫卷轴画占主流的东晋和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繁荣的时代,其中文人画和绘画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
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家以儒士和道士为主,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追求,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审美意境。
文人画主要表达的是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这类画作一般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多在诗词之中得到启发。
画家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和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描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更多地追求的是形神兼备的审美效果,注重通过笔墨和用色来表达个人的心境,而非追求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
这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理念,主张通过内心的感悟来体会自然之美。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作中,山水画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形式。
这类画作以山水为主题,通过运用线条和水墨的墨色来表现山川的秀丽和水泽的清澈。
画家们通常通过几笔简洁的勾勒,勾勒出山川的轮廓和纹理,通过淡墨渲染以表现山脉的绵延与层次感,同时也注重通过墨色的深浅和虚实的明暗来描绘出山水的质感和立体感。
这种简练而有余味的表现形式给人一种宁静、豁达的感受,让人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心灵的宁静。
除了山水画外,花鸟画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类画作主要表达的是对自然界花鸟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画家们以笔墨勾勒花卉和鸟类的轮廓,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深浅和疏密来描绘出花鸟的外形特征,并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流畅的笔势来展现花鸟的灵动与生动。
画家们注重通过把握光影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花鸟的立体感和质感,给人以一种灵动和舒展的感受。
文人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
画家们不再追求细致入微的写实技法,而更加注重通过墨色和线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意境。
这种表现形式给人一种抽象而静谧的感受,让人能够在观赏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画与绘画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一段重要且独特的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美术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 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 。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 是香山和龙门山。自北魏至 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 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 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 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 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 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 题记和碑刻3600余件。奉 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 个窟,长宽各30米。
一、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鸣沙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 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 465年),距今已有1500 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 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 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 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 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 窟53个,大小造像 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 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 和佛教故事 。
中国佛教石窟和一般的寺庙不但在形制上与功能上都有所不 同,而且还在浮雕、塑像、彩画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 料,在历史上和艺术上都是非常宝贵的。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为: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托;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其在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 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 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 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 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 流域。
从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修筑 了许多大石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之开端,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表现的技法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1)专业画家出现。
(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
(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3)与西方交往,因为交流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1)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2)卫协: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3)顾恺之:成就影响:①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②提出了表现人物的新要求:传神。
标志着对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④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
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
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代表作: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等。
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女史箴图》: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宫中妇女的生活描写。
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烈女传·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
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
《列女传》内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
《列女仁智图》保存较多的汉代风俗,图形式的古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及其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表现也是充满了鲜明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的艺术表现及其特点。
一、绘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峰值。
绘画家们开始尝试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使得绘画作品充满了浓浓的意境。
绘画主题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以山水、花卉为主的绘画形式。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其线条简洁流畅,色墨浓淡分明,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雕刻艺术除了绘画艺术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很多精美的雕刻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多半是以石头、玉石等为材料,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形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些艺术品具有很高的雕刻技艺,其造型也基本上呈现出自然而真实的特点,而且很多艺术品中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
三、音乐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艺术也很有特色。
当时的音乐艺术多半是以声乐和乐器演奏为主,其中以琴、瑟和办乐为代表。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文人雅士为主的音乐艺术,他们在演奏音乐的时候往往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演奏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性。
四、陶器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陶器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当时的陶器艺术主要以官窑和民窑为代表。
其中官窑出产的瓷器多半是以白瓷和青瓷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而民窑出产的陶器则以彩陶和黑陶为主,制作工艺也具有很高的技艺。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性。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追求情感表达、意境描绘和文化内涵,这使得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之开端,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表现的技法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1)专业画家出现。
(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
(3 )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3 )与西方交往,因为交流丰冨了传统的表现技法。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1 )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盔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0(2)卫协: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3)顾恺之:成就影响:①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②提出了表现人物的新要求:传神。
标志看对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墓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④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
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 的线描法。
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硏究的领域『薈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代表作: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等。
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女史箴图》: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宫中妇女的生活描写。
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顾恺之已梅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烈女传•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
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
《列女传》内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
《列女仁智图》保存较多的汉代风俗,图形式的古朴。
人物造型线条粗犷流畅准确,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
构图布局则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的诗篇《洛神赋》而作,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反复岀现的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对他们情感动态的描绘。
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画云台山记》和《论画》《画云台山记》:反应了我国4世纪至5世纪初的画家的审美要求。
在画记中:山水造型、取势与造势、反映时空的表现很有特色。
《论画》:提出了 "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①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
②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墓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迁想妙得”。
画家必须客观现实的认识,才能达到"以形写神"。
顾恺之的画论意义重大,还在于给谢赫"六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陆探微:①是南朝刘宋时期的画家,擅长人物画。
②他创造的"秀骨清象"的人物形象。
③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一笔画"的笔法。
张僧繇:①萧梁时期画家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
他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②他曾吸取天竺晕染画在一乘寺画凹凸画,时人称一乘寺为凹凸寺。
③他有较高的写实能力,达到"对之如面"的效果。
④张僧繇是"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疏体。
梁元帝秉绎:《职贡图》,描绘外国使节,写实笔法简练。
画面书旁介绍的文字,是难得的文献材料。
曹仲达: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具风格被称为"曹家样"。
曹衣出水:曹仲达的绘画风格,其所画佛像被称为"曹家样",特点在于"画衣纹稠寻,衣服紧窄"故有"曹衣出水"之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交融的艺术风格。
杨子华:是北齐的宫廷画家,《北齐校书图》是他传世作品。
已知最早的出土纸本绘画:吐鲁番晋墓出土的《地主庄园图》。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专苕一一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1、顾恺之的《论画》阐述了他的艺术主张,中提出了 "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
(1)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
(2 )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墓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提岀"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2、谢赫的《画品》或曰《古画品录》:(1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
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逬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十分准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
(2 )"六法"总结了前人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基础,确定了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薈。
(3)"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3、孙畅之的《述画》一一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薈作《述画》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薈作,书中记述了汉代至南朝宋、齐各代的画家传记,杂以评论。
这种以画家传记为记述主线的编写体例在唐代通史体画史著作中得以发扬。
4、宗炳《画山水序》——"卧以游之"、"神思"、"畅神说"是中国绘画历史上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1 )宗炳是南朝刘宋时期画家、理论家、佛学家。
《画山水序》是山水画论。
认为山水形象以具外形体现"道",因而图绘山水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
(2)提出创作构思方法"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3 )提出绘画创作的规律、方法、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
(4)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对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5、王微《叙画》(1 )指出了山水与地图的区别。
(2)并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致"和"情人物画1、阎立本:(1 )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视面部特征的刻画,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作影响十分深远。
(2 )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步辇图》:①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②意义:忠实地表达表现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友好交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表达出唐代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③艺术特色:作品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
设色深沉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人物动态描绘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历代帝王图》:①内容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呈帝的形象。
②艺术特色: 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
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 的人物安排原则。
以重色晕染衣纹,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有别于南北朝时人物创作,肖像创作达到新的水平。
2、初唐:尉迟乙僧——西域画风:(1 )尉迟乙僧擅长描绘佛像和外国人物普称。
(2 )其绘画特征是:"画外国菩萨,小则用笔劲紧,如曲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他用铁线描、设色重晕染相结合突出立体感的表现方法。
吴道子:(1)被誉为"画圣"。
吴道子的风格也被称为"吴装",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
(2 )特点:描绘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招展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 之称。
人物设色"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可吸收了西域画的明暗立体感,融合民族绘画的色彩中,吴道子的宗教绘画风格被誉为"吴家样"。
创造"疏体",代表作《天王送子图》等。
(3 )"吴带当风",g昏表现在宗教绘画上的样式,称为"吴家样”。
用组成形象的线条,富有运动感和强烈节奏感,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吴家样"与曹仲达的"曹家样"有显普的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概括。
张萱:(1 )张萱为宫廷画家。
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
(2)看意描写宫廷妇女被遗弃、冷落的寂寞之情,取得很大成功。
从事宫怨题材的绘画有看重大的社会意义。
(3 )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捣练图》:①唐代画家张萱所绘,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制练劳作的生活场景。
全卷用三段描述捣练、络线、缝制、扯直、敷平的劳动过程。
②画中妇女大都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缚华丽,故被称为"绮罗人物"。
表现作者观察细致入微,画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虢国夫人游春图》:①系唐代画家张萱所绘,描绘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
②画面上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
作品不依靠背景,靠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衬托出春天的气息。
③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
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有概括意义。
周昉:(1)因为唐代中后期社会危机日趋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的阶段。